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设备费占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比重大
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能使企业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项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比例约为5~10%,设备工程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流动资金中,与设备有关的(如备品备件、二类机电等)大约要占25%~30%,在冶金系统要占到40%左右。所以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等)的使用情况如何,对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程度关系极大。
2 设备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及投资。作为设备管理中的设备经济管理应从设备设计、制造、采购、维修及更新、报废等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预测。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根据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按照经济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和大修费用的界限;做好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同各项工作。
3 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设备经济管理是设备有关各项费用的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都是同等重要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物质运动规律,其成果是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设备经济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价值运动规律,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归结到三点就是两高一低,一高是产品成本高,另一高是投资费用高;一低是资金利用率低。这三种情况都与设备管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不重视设备经济管理有关。长期以来只重视设备技术管理,而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就目前情况来说,对这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设备管理方面的经济潜力,缺乏先进的经营观念,缺乏竞争意识。
4 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投资是企业把某种资金固定化(购置各类机器设备),以期获得更大的盈利,由于投资又是一个长短期结合的决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角度来说,短期投资方案,要衡量投资经济性的好与否,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进行衡量。长期投资方案,是一年以上的投资,评价设备投资方案的优劣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经济性的分析应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是用货币额这个共同的尺度来测定投资效果波及整个时期资本的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大体上投资方案有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净年值法、终值法、投资利润率、差额流量、投资回收期法比较设备投资的优劣,寿命期相同和寿命期不相同的方案也可以利用上述几个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优劣。
5 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满足了施工企业的需求。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 经济性原则 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本公司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产生的责任成本又低。
5.2 实际操作可行、合理性原则 选择机械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5.3 进场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 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机械,不仅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成本费用。进场后的设备在对其技术状况确认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6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6.1 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或者说,要改善固定资金的使用情况,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解决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即用同样的投资额,通过多方案的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性好的最佳方案使设备投产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现的的机器设备如何经济合理的使用,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率,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金的条件下增产增收。
6.2 提高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必须要讲修理的经济性,维修费用无限制,且实报实销,修理次数不限制,能修则修。这样,造成了很多设备过剩修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肯定造成生产高成本。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效率。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设备的维修决策,使现有设备修得其所,改得合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
6.3 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取决于设备的物质寿命,即用到不能用,或修到不能修为止。这个办法貌似节约,实则浪费。机器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耗原材料)而且役龄越长,生产率越低,维修费用越大。这如同人一样年龄越大,毛病越多。人有“黄金时代”,机器设备有经济寿命。机器设备“年轻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环境监理
中图分类号:X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63-02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理单位,对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和生产营运配套建设的环保污染防治“三同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理。对工程施工单位建设行为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情况进行检查的技术监督过程,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的要求,符合竣工环保验收的条件。
所谓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重大工程项目。通常有投资大、影响广、牵涉多等特点,此类项目的环境监理不可避免的具有其特殊性的存在。这对出资方建设方和第三方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以往几年计划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对于效率过于侧重,导致其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管力度、深度、广度不够,为项目今后的和谐运行遗留了隐患。
我国从2003年起,针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设环境监理试点,并于当年宣布针对13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国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理,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变政府强制管理为政府监督与建设单位自律相结合,可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目前环境监理范围包括污废水、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生态防治、人体健康等。这标志着我国环境监理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产业飞速发展,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影响日趋加大,环境监理的难题也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难题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这类特殊项目的环境监理进行分析和设想,期望总结出可行的方案推动环境监理实质性发展。
1 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对于环境监理的特殊要求
1.1 可持续性长治久安的考量
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整合区域性庞大资源,无论从占地面积、地形地貌跨度、影响范围、环境恢复周期等宏观方面来都讲对环境有深远影响,难以预估。所以环境监理工作要求全面考虑,计划周密完善。首先,施工前对自然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论证过程是一大问题,牵涉广、范围大、论证周期漫长。三峡水利工程就是一典型案例,从民国年代就开始进行考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评价,对于施工中截流长江所造成的水文问题对气候影响,对长江鱼鸟类生存影响,对森林植被淹没后的绿地流失影响以及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岩层截断对地质结构的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推敲。所以说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所要求的环境监理必须做到,对项目建设所涉地区的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环境变进行迁推演。利大于弊也需要听证决议,不能让造福子孙的项目变成祸及子孙的遗害。
这是深度广度的要求,而细致方面也需要时刻把握。比如在欧洲,所有长途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都必须注意两侧的生态沟通与平衡,每隔一段就留建生物廊道,沟通两边生物圈,避免人为给生态系统造成负担。一条公路对于体型小的多地生物,象征不可逾越的隔绝。生物受到的影响直接反应到两边作物和植被上,从而影响大环境。
1.2 民生所向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往往关系到周边居民直接利益和健康环境。资源的高密度集中,这使得环境隐患倍增。很多大型项目特别是化工类项目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如四川什邡的钼铜项目,福建厦门的PX项目。环境监理在项目施工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监督管理环保施设的安装、环境隐蔽工程落实以及确保居民所关注的各项生活安全防护距离都要达到要求。环境监理可以提早监督防范此类不良事件发生,如监督环保竣工验收过程中看不到的隐蔽问题。另外环境监理可以对环境隐患周密考虑作出应急预案,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及给百姓利益带来的损害。
1.3 第三方的立场定位
环境监理的立场定位独立于资方和建设方的第三方。但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因其独有的建设必然性,优先性以及在GDP上附带的地区经济领导性,致使环境监理方易处于附属地位,发挥不出作用。但随着我国环保节能战略性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环境监理又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必然需求,如何协调二者矛盾,给环境监理提出了第三方立场定位的要求,以整改预防为主,以否定督促为辅。环境监理一方面需要履行第三方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找好平衡点,整改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把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
2 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技术难点
目前,地方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大致可以归纳五个机制:①环境监理分级监管机制。省级环保部门为环境监理工作的统一监管机构,全面负责省环境监理管理工作。各级环保部门按照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分级开展项目环境监理监管工作。②环境监理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项目环评文件是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环境监理内容应纳入相关项目环评文件。③环境监理与竣工验收联动机制。设计和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是项目试生产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未开展环境监理的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办理试生产核准和环保验收手续。④环境监理巡查抽查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环境监理现场巡查抽查机制,不定期现场巡查,监督环境监理工作。⑤环境监理宣传反馈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开辟环境监理工作反馈通道,推进环境监理试点工作。
对于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相应的产生了一系列难题:①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审批是由环境监理的顶级单位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的,由于重审批轻监理的固有思想,作为具体实行方的地方环境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前、建设中以及试运行阶段和责任监理主管单位的协调难度不可避免的增加。②环评的标准和考察评估项目目前国内还未规范化,未完全和世界接轨。对于影响重大的项目如若考察的不够周全,很难全面精确的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环评文件。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PM2.5指标各级部门和多方都各执一词,致使环境监理工作照章办事难度加大,极易堕入无迹可寻的尴尬境地。③环境监理方与监管部门的协调性也是一个难点,作为大型重点项目的环境监理,对于主管部门的制约能力很难取舍,制约大了很难体现第三方的独立性,制约小了又很难落实主管部门的二重监督职能。特别国家级的大型建设项目跨越多级行政设置,增加了周期,减少了有序性。④环境监理的反馈通道直接关系到监理切实发挥作用的程度,大型建设项目在跨越多级行政设置的情况下,反馈周期和阻力很难预料,而反馈过后的处理执行意见的下达实施就更难以贯彻。第三方的反馈对象一般很明确,投资方和主管部门,然而一旦这两个角色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发生重叠,则反馈的目的难以真正达到。
3 对于监理模式的建设性设想
简单来看,出现上述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我国尚没有完全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做好与其身份配套的环境监理准备。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这个级别的环境监理配套,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打造属于我国自己的世界级环境监理第三方
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是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其配套也应该跟上国际化的需求。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第三方并不单指其规模和效益,关键是行业地位。环境监理标准体系也须和国际化接轨,重要的是除开硬性资历,软指标必需达到世界水准。这就需要国家着重培养第三方机构,一定程度上去行政化,给予其第三方独立权,以国家信誉担保为其提供海外工程项目环境监理机会,同时引入国际上知名第三方机构竞争,如sgs。再不断的积累和竞争中打造属于我国自己的金牌第三方。
3.2 对于外资引进项目的针对性监督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受技术限制的落后产能项目和外资逃避本国环境监理的移民项目。对于后者应加大环境监理的监管力度,如新加坡的app造纸以及德国BASF的异氰酸酯项目,虽然早通过了我国环境监理,但在其本国是不能通过的。这一段真空恰恰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引起重视,只有学习掌握国外成套技术体系才能为我国监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3.3 以本国重点环境监理第三方为依托,大力发展行业
标准体系
对于我国海洋、土壤、空气、水文、生态等生存环境指标和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监理的弱势主要受制于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只有大力发展行业标准并赋予其较大的制约能力才能及时有效的让环境监理真正的能落到实处,减少监管漏洞。这就需要高效的第三方研究体系,反馈体系以及行政支撑体系,因此,强有力的第三方机构作为这一切的依托是很必要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级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环境监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定位才能与之匹配。从施工前的策划,施工中的整改,还有试运行时期的评估都体现了国家级重点项目对环境监理的需求,包括了全面的先导性环评,周密的应急预案,国际化的第三方信誉,独立的执行渠道以及健全先进的标准体系。环境监理是一个过程,所以审批和验收这“两头重中间轻”的局面对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是最大的危害,始终需要坚持的是,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围绕这一点来做重点项目的环境监理正是我国环境监理能堪大任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保利.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实施要点[J].环境科技,2011,(12).
[2] 郭晓峰.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实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初探[J].自然生态保护,2004,(12).
[3] 李世义.工程环境监理基础与务实[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 朱京海.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机电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策略
1引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而信息化早已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从无纸化建设、局域网建设、互联网建设、物联网建设,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的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反过来对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重要,对企业内部建设以及项目的推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化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沟通效率,还能降低企业运转的成本,大数据技术出现后,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决策参考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基本特征
(1)信息量大且比较分散。大型的机电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涵盖设计,施工,监督及设备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要保证全面还必须能够具有清楚的分类来满足相关单位的需求和信息流通。同时,机电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及工程量的信息储存和管理也是比较分散且复杂的。(2)机电工程信息量种类繁多。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以结构信息和分结构信息为主,结构化的信息成本管理,施工进度及质量相等方面的信息。非结构信息以实际项目的文件、档案及一些音频信息数据为主。两类信息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确保整体几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机电工程施工效率。(3)信息具有动态发展变化特征。机电工程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同时也不是靠局部的信息收集就能完成的。这就使得机电工程信息具有时空和位置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另一方面,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使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正因为信息的动态发展特征,使得信息管理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这就必须依靠管理者能够及时的根据信息的变化做好合理的工作统筹。
3机电工程的信息化模型创建分析
(1)总体信息系统模型的创建。信息系统的建设以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来提供平台支持,从而实现了对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以这个角度的机电项目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就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通过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整合,来确保机电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信息化整体模型的创建,能够对机电工程实施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实现其数据、功能及业务模型的创建。然后再以这些模型为基础来实现系统化的模型整合。在总体结构模型搭建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了系统的数据环境搭建,从而能够使得复杂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2)项目信息管理模型的创建。机电项目的信心管理标准化是基础管理的核心。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的集成模型创建,主要是为了改变当前机电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项目管理综合平台。模型的创建,首先要以信息资源的全面规划为基础,其次,要结合机电项目的管理需求进行项目信息的分割,并要合理控制各分割项目之间的接口设置,确保信息能够通过管理平台自由的传输。最后,当机电项目信息管理体系初具模型后要进行总体结构模型的确定,同时对机电工程项目寿命进行分析。整体的结构模型既要包含系统应用模型,还应该体现主体数据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机电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是按照统一的标准信息数据来实现的。
4建设机电工程信息化的相关途径
(1)机电信息信息化技术的路线实施。对于机电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而言,要想达成理想的建设目标,必须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路线进行完善的建设考虑。机电项目的技术线路布设以实际的信息资源规划为依据,来对整体机电项目需求信息的细致分析。然后结合每个业务模块的决策、管理及执行需求来进行模块功能的具体描述。最后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整合来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规划。(2)建立信息化管理的保障体系。机电工程的项目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形成具体的保障管理体系。要想实现对机电工程多样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就必须能够对信息的资源实行统一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并坚持市场导向和服务管理原则。同时各工程单位和企业还应该以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对应的管理小组,来实现对信息的统筹资源规划和框架规范管理。对于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来说,其保障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各种保障体系的工具应该能够满足系统的动态变化需求,通过各信息和业务模块的最大职能发挥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共享还要以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和文件下载功能为原则。各部门之间通过良好的技术支持来获得更加便利的信息交换和业务开展。(3)建立针对机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系统。机电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做支撑。信息的风险管理就是要对机电工程项目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因子进行明确的鉴定和分析。并通过对风险的等级评定来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在工程实施之前,要针对风险评估进行应急方案的制定,将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同时,为确保风险管理系统能够落实有效,相关部门还应该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实施的进行项目运行状况的检查,以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来保障机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5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机电工程项目的当前信息管理,已经逐渐的呈现了共享性和实时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施,能够使机电项目的运行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以在确保机电运行高效性和现代化方面得以顺利的实现,最终也就能够实现机电企业的总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正.机电管家—基于物联网的机电工程运行监控管理系统[J].安装,2014(1):13~15.
[2]张锐鹏,唐诚.机电工程项目的全面一体化管理[J].安装,2015(1):51~52.
[3]高昌文.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探索[J].机电信息,2015(30):172~173.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相关制度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179-02
我国建设事业的高度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要求逐步提升。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承包以及具体施工角度来看,项目经理是项目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工程能否顺利竣工的关键点之一。而项目中的建造师,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能担负起建造的责任,有专业性的技术能力,且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本文对建造师以及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1.项目工程中对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
1.1建造师具备超强的专业技能
建造师在工程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将建设目标利用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协调控制,Y合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等,使各方之间的利益进行均衡,建造师在期间要适时的将各项问题和矛盾进行协商与解决,使不同的项目目标达成一致,并使其能够构成一只力量强大的建设队伍。
1.2项目经理具备超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
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手段是项目工程对项目经理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u-。项目经理属于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技术能力与专业管理能力。如果项目经理在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不够扎实,技术水平落后,那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便不会快速、高效、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极有可能由于处理不当为工程带来一定的损失。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但可以将项目的工期适当缩短,还能确保好工程的质量,使成本有效的节约。因此,项目经理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不但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更要注重将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进行提升,以便工程得到良好的保障。
2.正确区分建造师与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关系
2.1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
项目经理属于岗位职业资质,在工程中担任不同方面的项目负责人,该项资质虽然没有考试,但应具备相关的上岗条件,例如:需要执业资格证书、一定的学历、工作经验、业绩等。项目经理这一职能是企业根据项目建设需要设置,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定与聘用的,属于工程建设中一次性的管理实施人员。多次事实证明,工程的顺利施工以及完工,与项目经理的指挥管理有着直接关系,项目经理是工程的直接管理者,是一项工程项目的灵魂,其关键性、地位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2.2建造师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
建造师属于从业的一项资格,在工程建设方面担负着与技术相关的工作,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的保障。在国际上,建造师的资格政策通常对非常大的责任、通用性极强、关乎到安全公共利益的技术工作实施市场准入,应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因此,考取该项从业资格,需要参加我国建造师从业资格统一的考试,合格之后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才可自行进行建造相关事宜,依法对法律责任进行承担。
2.3建造师与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关系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定位,但从事的岗位职能皆是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对于建造师与项目经理之间的管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施建造师从业资格制度是对项目经理进行改革的一项行政审核制度,并不是对项目经理的职位进行撤销。
(2)建造师从业资格是将项目经理的专业性进行提升,完善职能体系,提高职业素养的要求,更是对人才的加快培养,与世界进行接轨的重要策略,而非将项目经理职能进行解除。
(3)对于取得专业性证书的建造师,虽然在专业技能上的能力非常强,但如果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便不能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定要具备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出众等各项条件。
3.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相关制度建设解析
3.1完善建造师从业资格相关制度
目前,建造师从业资格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将建造师从事的主要职能进行明确与完善。建造师的主要责任应定位在承包方的专业技术从业准证,同建筑师、工程造价师等一样,将数量与工程建造方的等级进行挂钩,即拥有专业建造师的施工单位人数越多,其单位的施工等级也就越高。当然,这是一项需要时间逐渐进行总结打磨的过程,需用较长时间才能够完成。
3.2建造师的能力范围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建造师如果各项能力皆非常出众,不但可以担任项目经理,还可以担任不同的岗位管理。应该逐步完善建造师应具备的条件才可替代材料人员、安全员以及质检员等工作岗位,并对建造师的法定职能进行适当扩展,使之更加符合资格自身的内涵,实现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困境及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23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还处于一个发展中阶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电力工程建设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就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如何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进而推动电力工程建设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又不同于项目管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进而取得工程项目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对工程项目资金运转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资金合理投资,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工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安全管理等四方面。
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具备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且在人员配置上大多是从电力企业的其他部门中抽调过来的人员组成的,缺乏相关的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尤其体现在工程项目相关设备的购买上,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效益管理知识,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预算开支。
2.2 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薄弱
施工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然而该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高,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施工中往往忽视项目安全在电力施工中所占的比重,而把如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极少各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工作不到位。(2)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准备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合理配备施工人员或者配备人员不足等情况。其次,编制的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没有根据工程的特点及危险点全面设计,缺乏实际针对性。(3)所用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参数选择不合适,与具体施工情况不符,例如在选择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候,由于参数选择不当起重重量及高度等标准不能满足吊装要求。另外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制定不够严格,导致施工现场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在配置上不足或者配备不合格等情况时有发生。
2.3 项目成本管理不完善
项目成本控制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管理的优良与项目的利润高低息息相关。现阶段,项目成本管理还不够完善,其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管理理念滞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多样性,单一的管理手段使得电力供需相连的成本管理还控制在事后控制上,阻碍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3 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电力项目施工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树立起符合时展的科学管理理念,以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通过引进先进的培训方法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向电力专业院校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支持;三是企业还应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使员工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推动项目管理水平而努力。
3.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为电力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四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二是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三是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新人或是转岗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3.3 规范项目成本管理
规范项目成本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成本控制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项目成本管理从招标到最后的竣工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为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保证企业的高效经济发展。项目成本的管理主要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根据企业项目本身的工程规模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合适的组织机构形式。建立以项目管理人员即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控制体系将所有人员组建在一起,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这几个方面中要把最主要的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做好预期的成本预算,以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第二,制定项目控制责任制,建立一个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并将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合理划分给各管理部门和具体成员中,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进行考核实施奖惩制度,以更好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进行。第三,坚持动态控制原则,工程成本控制要随着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去调整。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凸显,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施工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特点,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只有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合理有序,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的力度,才能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更好的推动电力工程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荣幸.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所存在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J].硅谷,2013(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