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冬暖式大棚;黄瓜;施肥;病害;嫁接

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面积比较大,但存在黄瓜单产产量不高、采摘期短、病虫害严重、早衰等现象。菜农投入大、收益低,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对日照市大棚黄瓜产区菜农走访调查发现,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并简以剖析。

1?底肥配比不当

菜农盲目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每667 m2使用硫酸钾高达100~150 kg,复合肥100多kg,很少使用有机肥,即使使用猪粪、鸡粪也没有完全腐熟。由于菜农长期不科学施肥,导致棚内土壤酸性化,盐分升高,板结严重,有益菌数量下降,钙、镁及微量元素缺乏且得不到有效补充,加上数十年连续耕种得不到轮作,连作障碍严重。

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轮作,轮作可以防止或减轻病虫害,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不同,能够吸收多余养分,降低土壤中化学肥料浓度。菜农受耕作习惯和卖菜条件、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行轮作。在不具备轮作条件下,可在黄瓜拔秧后及时扯膜让雨水不断地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降低。在7、8月份高温季节进行土壤消毒灭菌,每667 m2用生石灰100~200 kg,10 cm左右秸秆2 000~3 000 kg,鸡粪或者猪粪2 000 kg充分拌匀后深翻到20 cm的土层中,土表用薄膜覆盖,在膜下大水漫灌,密闭15 d以上。施底肥时应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虽然黄瓜对钾肥需求量最大,但前期过量使用钾肥会造成根系伤害。根据当地情况,每667 m2可用腐熟(鸡粪、猪粪等)土杂肥2 000~3 000 kg或成品生物菌肥、有机肥400~500 kg、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50 kg,50%硫酸钾25~30 kg,钙、镁及微量元素根据含量适当补充。鸡粪、猪粪等腐熟不好会造成伤根伤苗,最好用发酵菌进行充分发酵。

2?追肥(水冲肥)使用不当

水冲肥是当前大棚黄瓜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但市场水冲肥含量、质量参差不齐。日照市菜农习惯使用液体桶装肥,每667 m2每次使用高达150~200 kg,大部分液体肥料主要含有大量激素、氮肥和及少量钾肥,造成黄瓜根系不发达。极短期有产量,但总体产量不高。由于过量使用激素,造成黄瓜早衰,春节一过开始大面积死棵。菜农却找不到原因,认为是病害而大量给根系灌杀菌剂,进而加重死棵。

建议:黄瓜定植后为了缓苗和根系发育,浇定苗水时每667 m2可加入高磷水冲肥5 kg。进入结果期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需肥量急剧增加,浇水时每667 m2加入平均肥、高钾肥10~20 kg,平均肥、高钾肥交替使用。但进入冬季低温季节,冲肥时要混加根多丰5~10 kg,防止伤根,促进毛细根的生长进而满足根系健壮生长、雌花不断形成和果实膨大的需要。冬季冲肥水准关系到花打顶、休眠时间的长短。黄瓜浇水本着小水勤浇的原则,使用对冲肥时要注意养根,不能让根系受到伤害,一旦根系受到伤害,植株会表现缺素症或花打顶。

3?根结线虫得不到有效及时防治

由于连续耕种加上菜农使用高毒农药抗性增加,致使黄瓜根结线虫大面积发生。前期得不到有效预防,发生后用药物灌根不理想,导致产量下降,严重的出现死棵。

防治措施:(1)高温季节667 m2用石灰氮50~75 kg、秸秆2 000 kg、鲜鸡粪2 000 kg拌匀后用旋耕机打入30 cm土壤中,10 d后方可定植黄瓜。上述方法防治线虫有特效,但菜农怕麻烦。(2)若不能按照上述方法,可在定植前,耕种时用5%阿维·噻唑磷5~8 kg或0.5%阿维菌素8~15 kg。定植时在每定植穴内施入嗜线菌20~30 g,也可有效防治线虫。

4?生理性病害辨别不清

大棚黄瓜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缺钙与黑星病,缺锌与病毒病,缺镁与细菌性病害等辨别不清,导致大量喷施药物,却不能正确补充叶面肥料。虽然黄瓜施肥以根系为主、叶面为辅,但叶面追肥也不可缺少,叶面追肥能快速纠正缺素症,利用率更高。为预防缺素症,黄瓜定植后,连喷2次叶面肥,起到开根促花的作用。开花后随浇第2 水喷施硼肥,促进花芽分化。坐果后喷施2次早收钙,防止生长点干枯。中后期注意补充镁肥,防止黄叶影响光合作用。在生长期要不断地补充氮、钾肥。

5?嫁接染病死棵严重

日照市大棚黄瓜没有工厂化育苗。菜农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育苗,嫁接时邻居相互帮忙,对嫁接人员、刀具、夹子、工作环境及南瓜苗、黄瓜苗不进行消毒处理。另外,菜农在黄瓜嫁接苗定植后吊蔓前,没有再一次修根或者断根不彻底。黄瓜定植时,埋坨太深导致接穗着地。在生根黄瓜进入结瓜期,随着落蔓次数增多,茎蔓接地或接触到地膜上面的水。

上述4种原因导致黄瓜大面积死棵,表现症状:(1)在嫁接口附近茎呈水浸状,软化缢缩,严重者表皮完好,内部腐烂发臭,维管束不变色。这是疫病与细菌性病害混发,可用50%春雷王铜+50%烯酰吗啉进行防治。(2)在嫁接口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烂蔓。这是黄瓜蔓枯病,可用25%咪酰胺+32.5%苯甲醚菌酯喷灌茎基部。(3)黄瓜开花结果后,嫁接处有琥珀色胶质物溢出,同时植株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增多,致整株枯死,此病为黄瓜枯萎病,可用25%络氨铜或3%恶霉甲霜灌根。菜农对黄瓜嫁接口应相当重视,嫁接前后用高锰酸钾消毒,落蔓后茎蔓用木棍撑起,喷药时要兼顾茎蔓。

6?用药不科学

菜农为了追求杀菌效果,苗期就开始使用内吸性、治疗性进口杀菌剂,后期一旦染病,就很难治疗。黄瓜病害应当预防为主,前期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代森锌、百菌清等。菜农往往一旦一种药物效果好,就连续反复使用,直到产生抗性,无效后才换药。在治疗白粉病、黑星病时,使用三唑类药物,掌握不好浓度,往往造成生长点停止,叶片老化等药害症状,使用三唑类制剂不要浓度过高,喷药时可混配海藻酸型叶面肥,降低药害。

日照市菜农防治黄瓜病害只进行叶面喷药,很少使用烟雾剂。往往冬季持续雨雪天,光照不好,无法及时喷药,耽误病害防治。叶面喷药还会增加棚内湿度,诱发灰霉、霜霉等高湿病害。烟雾剂不受天气影响,还会降低棚内湿度,施药均匀,烟雾渗透力强,无死角,药效持久。防治病虫害应该叶面喷雾和烟雾剂配合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第2篇

1.育苗时间

每一年的9月20日左右育苗,到翌年的6月中旬拉秧,生育期为9个月。

2.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的需求,黄瓜选择短把密刺抗寒抗病的高产品种,天津绿丰公司的琬美系列,琬美6号、琬美8号等;天津德瑞特公司的中荷系列,中荷10号、中荷15号,中荷6M12等;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驰誉A1等品种。砧木大多选择白籽南瓜,抗病性强,结瓜颜色鲜绿,有光泽,商品性好。

3.农家肥的准备

以羊、马粪等热粪为主,每100米棚预备20方农家肥。农家肥必须腐熟发酵,不发酵会造成烧根、气害,甚至绝收等严重后果。农家肥在阳历的5-6月份备下,将其翻倒均匀,在朝阳处堆成堆,喷洒适量的清水后(半干不湿),盖上透明的塑料薄膜,闷至20-30天,可以充分发酵。然后移到阴凉处备用。

4.育苗

4.1浸种催芽

现在用的砧木基本都是白籽南瓜,亩需种子1千克。黄瓜亩用种量85-100克。先将种子放入干净的小盆中,少放一点温水泡20分钟,用手轻搓,把粘膜搓掉,然后将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边浸边顺时针不停搅拌,直到水温降至25-30℃时继续浸泡4-6小时(黄瓜4小时,南瓜6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投洗干净,用湿毛巾或纱布包好放在瓷碗里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南瓜一般2-3天出芽,黄瓜24小时可出齐。种子胚根露白尖即可播种。如果发芽后不能及时播种,则可用湿毛巾将种子包好放在冷凉处(10℃左右)抑制幼芽生长。

4.2营养土的配置

用腐熟的农家肥与田园土按2:3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的生根剂,如土质粘重,则可适当加入炉灰渣、沙子。每亩需要20平方米的育苗畦,接穗和砧木的育苗畦要东西分开做,便于育苗后控制温度。将育苗畦做好后,铺上10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拍实,刮平。

4.3播种

播种前将苗床一次性浇透底水,黄瓜先播3-4天(砧木是白籽南瓜),按2X3厘米的株行距在苗床上打上方框,每个方框平摆一粒种子,黄瓜覆土1厘米厚,南瓜覆土1.5厘米厚,然后覆上地膜。注意,南瓜一定要稀播(与黄瓜密度一样)。

4.4苗期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前半夜控制在18-22℃,90%出苗后,赶紧揭去地膜,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前半夜14-16℃。注意待苗出齐,要及时放风,以防止瓜苗太细太高。南瓜苗如果太矮太粗,在育南瓜的苗床处减少放风,培育出标准的南瓜苗是保证嫁接质量的基础。出苗后,不旱不浇水,防止植株徒长。

4.5嫁接

(1)靠接法:先播接穗3天左右,接穗播后12-15天,长到一叶一心期,苗高7-8厘米。砧木(白籽)播后10-12天,两片子叶夹一心,苗高6-7厘米,开始嫁接。起出接穗和砧木苗,先去掉砧木的生长点,再用刀片在砧木幼茎上距生长点0.5-1厘米处向下斜切一刀,角度35°-40°,刀口长0.5-0.7厘米,深度为茎粗的一半。然后取一株接穗苗距生长点1-1.5厘米处向上斜切一刀,刀口长0.5-0.7厘米,角度30°左右,深度为茎粗的3/5,把两切口结合,使接穗的子叶压在砧木的子叶上呈十字形,用嫁接夹固定栽到营养钵中。

(2)插接法:先播砧木,砧木子叶展平后,再播接穗。在砧木第一片真叶手指肚大,接穗两片子叶刚刚展开时开始嫁接。嫁接前一天将砧木的第一片真叶掐去,第二天嫁接。嫁接的方法是一个人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黄瓜的子叶,将下胚轴放在中指上,用刮脸刀片在黄瓜苗子叶基部0.5厘米处与黄瓜子叶垂直的一面向下削成30°约0.5-0.8厘米长的斜面(把下胚轴削断),待用。另一个人将把嫁接签斜面朝下,从砧木紧贴子叶叶柄中脉基部向另一子叶叶柄基部成30°左右方向斜插,嫁接签贴近但不穿透砧木表皮,也不要插入髓部。接过切好的接穗,拔出嫁接签,将接穗迅速斜插入砧木切口内,使接穗与砧木吻合,砧木子叶与黄瓜子叶交叉成“十”字型,嫁接完成。

(3)嫁接后管理:嫁接后前三天,白天温度25℃-30℃,夜间17℃-20℃,低温20℃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采取拱棚覆盖及遮光措施。嫁接后第四天起,白天22℃-26℃,夜间15℃-18℃,并逐渐通风见光,采用早晚见光,中午遮阴的方法,7-8天嫁接缓苗后可全天见光,撤除小拱棚。嫁接后12-15天断根。

5.定植

5.1棚室及土壤消毒

(1)高温闷棚:于9月末10月初,温室覆膜(最好用旧棚膜,低温时再换新的)后,高温条件下密闭5-7天。

(2)硫磺粉熏棚:高温闷棚后,为了进一步防止上茬作物残留的病虫害,还需要用硫磺粉(100米棚)5-8斤加敌敌畏2两进行熏棚。方法是将硫磺粉放在纸板上,每隔7-8米放一堆,用引燃物将其引燃,点燃时要从里向外逐渐引燃。

(3)土壤消毒:地面清理完后,把发酵好的农家肥撒在地面上,然后每亩地撒多菌灵500克,阿维菌素500克,喷施辛硫磷500毫升,再深翻35-40厘米。

5.2整地做畦

建议采用双垄或者单垄高畦栽培。双垄栽培方法一,做1.5米的畦子,作业路0.5米,起垄1米,畦高15-2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2厘米。双垄栽培方法二,做1.2米的畦子,作业路0.4米,起垄0.8米,畦高15-20厘米,小行距0.4米,株距25厘米。单垄栽培方法,做1.1米的畦子,作业路0,4厘米,起垄0.7米,畦高15-20厘米。在起垄处做单垄栽植 ,株距15厘米。上面用双铁丝掉线。亩保苗3800-4000株。

5.3底肥的选择

一亩地准备磷酸二铵100斤,硫酸钾80斤,钙肥80斤。均匀撒在畦子里,深翻35厘米,拌匀即可。

5.4定植

黄瓜苗龄30-40天。定植深度为种苗培养基和土壤表层保持同一水平,嫁接刀口距土层距离在2厘米左右,让土壤与培养基充分接触,不留缝隙,利于根系的伸展。定植时适当浇水,定植后6天左右浇一次缓苗水,缓苗水一定要浇透,一直到开花期基本不旱不浇水。缓苗后进行松土,隔3-5天连续松土两次。然后覆上地膜。

5.5定植后管理

温度管理,前7天,白天28-32℃,前半夜18-20℃。缓苗后,白天22-28℃,前半夜15-18℃。水分管理,此期温度好,秧苗极易徒长,管理以控为主,促进根系发育,如果造成徒长,结果期极易出现花瓜、花打顶,早衰等生理病害,建议黄瓜5节以下花全部抹去,以促根为主,为以后高产打下基础。当黄瓜植株长到15厘米,具有5-6片叶时秧苗已甩蔓,用渔网线配合落秧夹调蔓。

6.采摘期管理

6.1温度管理

12月份进入采摘期,采用变温管理法。上午温度超过32℃时放风,下午降到15℃时盖帘子,前半夜15-18℃,后半夜11-13℃,凌晨7-8℃。

6.2光照管理

每天上午清除薄膜上灰尘,最好放刀条布自然除尘,一般每米2条即可。在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早接晚盖保温覆盖物。

6.3肥水管理

根瓜长到15厘米左右开始第一次用冲施肥,以高钾型为主。每100米棚不超过20斤肥料,7天冲施一次。腰瓜采摘期冲施N、P、K平衡配方型的肥料,每100米棚不超过40斤肥料。进入低温期以后,尽量冲施生根养秧的氨基酸、腐殖酸等生物肥料,每15天-20天冲施一次,或根据棚温、地温、是否用滴灌等情况而定。必须严格控制水分,避免瓜苗寒根。浇水的原则是: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小水勤浇少吃多餐,有滴灌的最好用滴灌,没滴灌的三九天最好浇埯水。

6.4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温室冬季放风量减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不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施用二氧化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特别是在1月下旬-2月末,室内基本属于封闭状态,这时补充二氧化碳对黄瓜增产极其有利。可以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也可以用简单的二氧化碳专用吊袋。

6.5落秧管理

落完秧子,叶片不能少于13片叶,不能低于1.3米。植株最好保持在1.7米-1.3米。这样可以减少低温期冷害和高温期温度过高而影响产量。

6.6低温期留瓜管理

低温期保持2-3节一条瓜就可以,不要等幼瓜化掉再摘瓜,一定要在刚长出的幼瓜直接摘掉。这样彭瓜速度快,产量会更高。

6.7连阴天后管理

连阴天后突然晴天,室温不能骤然升得太高。此时地温低,植株弱,温度高造成根系吸水不足,地上蒸腾太快易使植株萎蔫,导致病害发生。所以不要直接打开草帘子,先打开几片花帘子之后,赶紧喷施农用链霉素兑百菌清兑叶面肥,然后再全部打开草帘子,避免植株失水萎蔫。

6.8立春后的管理

刚刚立春后,不能浇大水,浇一回大水死一回瓜秧,小水勤浇,三月中旬后,可适当加大浇水量。这一阶段,叶片大,节间长,瓜秧长得快,膨瓜慢,易化瓜,黄瓜起霜挂灰,高夜温造成的,白天温度正常管理,通过晚放帘子等控制夜温。三月中旬后,多施钾肥促进膨果,如果还未缓解花打顶症状,配合生根养秧肥,生长后期施肥一次浇一次清水,减轻土壤盐渍化。

7.黄瓜病虫害的防治

7.1病害

(1)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沿叶脉呈多角形,变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层。属于高温高湿的一种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结瓜初期以及立春以后。霜霉病的治疗用苦参碱,阿米妙收,杜邦抑快净,杜邦万兴等交替或搭配使用。

(2)黄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感病叶片上出现黄豆粒大小的黄白色斑点,后期逐渐扩大,连成片干枯。多伴随霜霉病同时发生。属于高温高湿的一种病,所以大部分发生在结瓜初期以及立春以后。在治疗上用特效药多效二号、多康、靶斑灵等。

(3)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雌花上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受害花瓣呈水浸状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属于高湿低温的一种病,所以大部分发生在春节前后。灰霉病菌属弱寄生菌,从刚开败的花头侵染,因此防治时用药应着重往黄瓜花头上喷药,蘸花可以有效地防治黄瓜灰霉病的发生(蘸花时加入适乐时)。灰霉病的药剂防治:特效药剂灰核敌、丙烷脒,该两种药剂属于生物制剂,无副作用,无药害。

(4)细菌流胶病:主要危害茎部。感病时茎部流出胶状物,茎部溃烂导致上部死亡,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极大。用药以可杀得叁千、喹啉酮、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因可瑞等交替或搭配使用。

(5)细菌角斑病:主要浸染叶片,初呈水浸状斑点后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后期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湿度大时,叶背面出现乳白色菌脓。多伴随霜霉病同时发生。在治疗上可用可杀得叁千、农用链霉素、噻菌铜、因可瑞等交替或搭配使用。

7.2生理性病害

黄瓜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小老苗、花打顶、弯瓜、尖嘴瓜、大肚瓜、苦味瓜、化瓜、叶烧等多种症状。

(1)小老苗发病原因:土壤干旱缺水,蹲苗过很;地温低;水分过多,引起沤根。

(2)花打顶发病原因:地温低,地温长时间低于15℃;夜温低;施肥不足,干旱;施肥过多,伤根;冷天浇水,寒根;不及时采摘,养分截留。

(3)弯瓜发病原因:光照不足;肥水缺少;地温低;高夜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

(4)化瓜发病原因:灰霉病严重;夜温高,后半夜温度长时间高于15℃;低温或连续阴天,气温长时间低于10℃;肥水过多,秧苗徒长;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过低;植株密度过大;采摘不及时,养分截留。

(5)尖嘴瓜发病原因: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植株长势弱;彭瓜时肥水不足。

(6)苦味瓜发病原因:伤根、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土壤过于干旱;品种遗传。

(7)叶烧:高温干旱,不及时放风。

(8)大肚瓜发病原因:立春后棚内飞进蜜蜂导致授粉不均。应及时上防虫网。

黄瓜生理性病害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所以不要混同于其它病害,要从温度、湿度、光照、肥水等管理入手,避免发生。

7.3虫害

温室黄瓜主要虫害是白粉虱、螨虫、蓟马、斑潜蝇。用药以阿维菌素、阿维.炔螨特、啶虫脒、艾绿士(乙基多杀菌素)、哒螨灵等药交替或搭配使用。虫害可以在害虫发生很少时悬挂黄蓝板进行诱杀。黄板主要诱杀白粉虱、潜叶蝇、蚜虫,蓝板主要诱杀蓟马。每亩挂20-25块,高度以高出生长点5-10厘米为宜。

黄瓜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措施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病虫害无害化治理原则。如果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菜田禁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在蔬菜上使用的限次和安全间隔期。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白菜;秋播;病毒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45

大白菜在北方是最重要的冬储蔬菜,白菜不仅供给时间长,吃的样式多,还便宜实惠,深受百姓喜爱。大白菜种植广泛,是土豆、西瓜的后茬农作物,产量很高,但是病虫害也很严重,尤其病毒病为害严重。病毒病俗称孤丁病、花叶病、抽风病、缩叶病、折心病等,是大白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1 病毒病的危害

病毒病属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寄主在6片真叶前感病,感病越早受害越重,甚至不能包心、结球。尤其在病毒病流行年份,常伴随着霜霉病、软腐病的发生,造成大白菜的严重减产,影响市场供应。

2 病毒病的症状

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时,心叶叶脉透明,后逐渐沿着叶脉失绿,呈淡绿和浓绿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质脆,新叶扭曲、畸形。成株期受害时,发病早的植株停止生长,不能包心,但剥去外叶可见有些与叶片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许多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较少,剖视根部切面呈黄褐色。

3 病毒病的发病规律

白菜病毒病主要是由芜菁花叶病毒侵染所引起的,还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前两种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烟草花叶病毒只能靠汁液传染。但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主要靠流行有翅蚜虫的迁飞,取食传播。萝卜蚜、桃蚜、甘蓝蚜和瓜蚜为传毒介体,此外,病毒病还可随人的衣服、农具及在田间作业时传播。在北方,病毒主要在窖藏的十字花科留种株或田间宿根作物,保护地蔬菜及田间杂草上越冬,春季传播到十字花科春菜上,再经夏菜传到秋菜上,主要为害大白菜和萝卜。白菜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苗期高温干旱不利于菜苗生长,寄主抗病性弱,有利于病毒的增殖,蚜虫的繁殖、迁飞和取食活动,往往导致病毒病的严重发生。此外,白菜病毒病的发病程度还与品种的抗病性、播期、邻作及栽培管理有关。

4 防治方法

应采用农业防治,避蚜、治蚜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良种对控制病毒病有重要作用

如:北京新一号,北京新三号,抱头青,天津绿,北京青白,山东胶州大白菜,东北大矮白菜,小杂56,秋绿60,潍白70,潍白78。早熟品种:锦绿1号28~30天收获;晚熟品种:烟杂3号85天成熟。

4.2 适期播种

播种早,病害重。播种晚,包心不实,降低产量。吉林省秋播窖藏大白菜播期应在立秋前,躲过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同时蹲苗应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情掌握,一般深锄后轻蹲10天即可,如蹲苗时间过长,妨碍白菜根系生长发育,易染病。

4.3 加强田间管理

清园:一茬白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白菜残叶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白菜的侵染源。因此,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及残根非常重要。

深耕:深耕的目的是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收获后,深耕40厘米,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

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层10厘米处最高温度达到70℃,能够杀死大量病毒,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防办法。

种葱:大葱根圈能产生抗菌微生物,能抑制细菌繁殖。与大葱间作、轮作或混作能有效阻止病原菌的繁殖,使土壤中已有病原菌的密度下降,从而达到给土壤消毒的目的。

轮作:白菜与粮食作物玉米等轮作,能使土壤中病原物经过一定期限后大量减少或丧失侵染能力。

换土:换去根层表土,用无毒表土补充。适合面积小的日光温室等。

加强肥水栽培管理:苗期不能缺水。“三水齐苗、五水定棵”,以小水勤灌为宜。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及时蹲苗,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苗期防蚜至关重要,要尽可能把传毒蚜虫消灭在毒源植物上。

不与其他早熟十字花科蔬菜邻作,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有条件的可以少种或停种夏季十字花科蔬菜,减少秋菜的蚜源和毒源。

4.4 避蚜与治蚜

银膜避蚜:苗床四周铺17厘米宽银灰色薄膜,苗床上方隔60~100厘米挂3~6厘米宽的银膜,避蚜防治效果好。

药剂防治蚜虫:首选50%抗蚜威,亩用15~20克,对水2000~3000倍液喷雾,对菜蚜有特效,并能保护多种天敌(对瓜蚜防效差)。优先选用有机磷杀蚜剂,如喷洒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亩用2.5%乐果粉剂2公斤,2%马拉硫磷粉剂2公斤喷粉。应慎用菊酯类杀虫剂,如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病毒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300倍液,或病毒一号油乳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2号乳剂1000倍液,加0.1%高锰酸钾溶液,隔10天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36%硝苯菌酯乳油;草莓;白粉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01

近年来,随着采摘农业的兴起,张家口市草莓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棚室越夏栽培的草莓,弥补了市场空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草莓白粉病也随之加重,且防治难度较大。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侵染所致,主要危害草莓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2]。

现在防治草莓白粉病普遍采用的传统杀菌剂,极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生产上防效表现不佳[3] ,因此,选择新型药剂迫在眉睫。为了寻找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处长地乡越夏温室草莓、进行了36%硝苯菌酯乳油喷雾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就防治效果、推荐使用浓度、使用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36%硝苯菌酯乳油(卡拉生)是陶氏益农最新研制的防治白粉病特效药剂,可作用于病原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通过抑制孢子萌发,抑制真菌呼吸作用,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从而使病原菌细胞死亡,并可作用于多个位点。36%硝苯菌酯乳油对多种重要农作物常见白粉病均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功能,如葡萄、梨果类、核果类、番茄、茄子、瓜类、草莓、花卉等,用药窗口灵活,但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最佳[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

供试作物: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品种:丰香。

1.2 试验地点

2015年5月,在河北省宣化区侯家庙乡开展了温室草莓白粉病防治试验。

种植密度:约3000株/667m2(株距0.2m,大行距0.9m,小行距0.2m);生育期:幼果期;田间管理情况与生产上保护地草莓的栽培管理技术相同,各小区栽培管理条件基本一致。

1.3 试验过程

1.3.1 选用药剂

36%硝苯菌酯乳油,商品名:卡拉生。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照药剂):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

1.3.2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每小区约10m2(30株)。重复次数:各处理均设4次重复。

1.3.3 施药要求

在田间按照供试药剂的有效含量计算出试验用制剂的稀释倍数,根据供试植株的生育期,选择每667m2用药液量。本试验根据36%硝苯菌酯乳油有效含量得出制剂施用量分别为1875倍、2500倍和3750倍,按照667m2兑水60L计算出具体各浓度的用药量;按试验浓度配好药剂,均匀喷施到叶片背面,以叶面雾滴均匀一直为宜。试验用的喷雾器,采用电动卫士-16型背负式喷雾器。

1.3.4 施药次数

在草莓白粉病发生初期开始第1次施药,约在草莓的幼果期。施药前做好病情基数调查,并记录。5月8日在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5月15日、5月22日分别喷施第2、第3次药液,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d,共施3次药。各处理均依667m2用药液量60L计算。由于试验是结果初期进行,其它病害尚未发生,整个试验过程只用了供试药剂,未用其它药剂。

2 试验结果调查

2.1 草莓生长环境调查

试验期间温室内平均温度为18.5℃,温度最11℃,最高为31℃。室内相对湿度在60%~85%之间。采用膜下滴灌起高垄方式种植,粘壤土,肥力中等。

2.2 调查方法

每小区全部取样,共30株。调查全株叶片,根据6分级标准(0级、1级、3级、5级、7级、9级),分别记录叶片防治后的发病情况。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2015年5月8日),并于第3次施药后10d(6月3日)调查病情及计算防治效果。 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2.3 防效计算公式

依据调查得出的病情指数,计算出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处理间防效的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SPSS软件计算。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2.4 试验对草莓生长影响调查

处理区草莓产品外观与对照相比无区别。施药后对草莓植株安全,且没有产生药害。未见其它病虫害发生。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效评价

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较好。第3次施药后10d调查,36%硝苯菌酯乳油按180 g/hm2、135 g/hm2、90 g/hm2施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8.41%、76.47%和66.50%,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防效为67.16%,供试药剂3个施药浓度的平均防效随浓度降低而下降,180 g/hm2和135 g/hm22个施药浓度与90 g/hm2施药浓度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差异显著,未达极显著水平。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表明,36%硝苯菌酯乳油按180 g/hm2、135 g/hm2(有效含量)施药后,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且对作物安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较好药剂。但总体防效稍低,建议生产上使用该药剂时,适当提高施用浓度,以便提高防治效果。该药可以在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3.2 结论

36%硝苯菌酯乳油(卡拉生)喷雾防治草莓白粉病,应在发病初期(个别叶片出现症状)开始施药。推荐施用剂量为180g/hm2(有效含量),即1800倍液,连续喷雾3~4次。视发病程度每隔5~7d喷施1次。但是,草莓白粉病属于抗药性强的菌种,在防治过程中,单独依靠一种药剂防治是不够的。建议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性的产生,为果农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长坤,郑建秋,张涛,郑书恒,设施草莓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 2009(9):20-22

[2] 林国栋,刘向峰,高秀岩等.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2010(1):33-34.

[3] 许维家.60%特富灵防治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J].新农业,2013(15):6-7.

[4] 曹春霞,龙同,程贤亮等.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188-4189.

[5] 王中武,王楠等.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J].北方园艺,2010(19):169-170.

[6] 杨海燕,吴梅,侯耀国,周丽花,陈雪琴.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应用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 2015(1):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