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9-01

思维是创造人类文明与科学的源泉,它能够以客观的角度揭示现实规律,并能促进人类的发展与个体的进步。初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养成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在人才型社会的促进下,初中数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目前,初中数学的首要教学目标便是发挥学科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

一、从现实角度出发,对学生逻辑思维兴趣进行激发

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大多数的数学理论是源自生活,并且能够作用于生活。而兴趣是学生探索欲望的根源,能够引导学生钻研知识,爱上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将现实生活运用到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与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所有学科的教学基点都是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将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才能进一步加强逻辑思维的培养,最后实现掌握逻辑思维方式、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建立数学教学内容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无形中学会逻辑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对典型题目进行综合列举,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其中的步骤与技巧,以此来揭示出解题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巩固,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相似三角形”题目多是图形与习题相结合的出题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图形的基本观察,找出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再根据习题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给出结论。这样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养成。

三、做好学生思维基本功训练

(一)深入探究数学概念教学

在数学概念的深入探究中,教师可以选取较为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会出现几组对顶角、相邻角?学生的答案会有1组、2组等,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答案给出明确解释,这种开放性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判断数学命题的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判断题:在绝对值相等的前提下,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必定互为相反数。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学生在进行命题判断时会深层次的分析相反数的概念,由此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概念。

四、利用做题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题目类型多样,例如证明题、思考题或者讨论题,这些题目可以对学生逻辑思维模式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练习此类题目,并在联系中进行规律总结,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要做到计划性、目的性。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学生可以借助辅助线来解题,找出题目的突破口。这类题目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也更利于知识点的消化吸收。

五、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一定帮助

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思维能力也会存在差异。个别学生擅长几何类题目的解答,而个别同学则擅长函数类,教师不能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条水平线上,而是要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例如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理解“立体几何”知识点时会出现一些困难,他们不能进行空间几何的构建,因此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或者是现场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类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理解盲区需要反复指导。

六、结束语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成为创新型、全面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各科综合为手段,并实现初中数学的优势最大化,使理论结合实践、知识结合能力培养,为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成长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B,2012,6(2):89-89.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特点 学生数学思维 发展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存在着许多“突变”,使得许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以适应,因此造成了许多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原本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却因为不适应而产生了滑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学不得法,究其内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深入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那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呢?

一、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形象而通俗易懂的特点来说,高中数学趋向抽象性和理论型,相对抽象难懂。该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踏入高中的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但如果不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和习惯,学生还是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会导致数学成绩下滑。比如,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大多具有方向固定,缺少变化的特点,致使许多学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如因式分解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解方程分哪几步等。这种已经形成的机械、统一的思维定势,将使学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要针对这个问题,在习题设置上充分突出考查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把拓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探索和讨论题的训练,从而有效地让不同学习基础和层次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函数一节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层次的不同设置以下不同层次的讨论题。

原题:求函数y=(0<a<1)的定义域。

层次1:求函数y=(a>0,且a≠1)的定义域。

层次2:求函数y=(a>0,b>0)的定义域。

层次3:求函数y=(a>0,k为实常数)的定义域。

层次4:求函数y=(a>0,b>0,k为实常数)的定义域。

上面的讨论题把函数的定义域,指数函数的性质,指数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等问题整合为一体,可以使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定势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实现学生思维层次的迁移和飞跃,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以少胜多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还有知识量剧增的重要特点。即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的同时,知识内容的密度也有着大幅度提高。与此相应的是,同样是一堂课,需要学生接受的新知识、新内容也大大增加,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像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能够拿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于正确的求解,而且要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典型的例题,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起到以少胜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数学教材在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内容中,有“已知数列,求证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例题。教师可以把这个现成的题目改为让学生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和讨论,可以大大丰富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形成灵活机智的对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思维能力,收到原题训练不可能有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效率,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高中阶段,不能像在初中一样,只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要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进行认真的预习和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只依靠教师解答,而要尽量做到独立思考,进行发散思维,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再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来打开解题思路,正确解决问题,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化零为整的数学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在数学思维能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数学教材中分散设置的习题训练往往使学生无法抓住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特定的知识点,将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概括、重组,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中找出知识之间的规律所在,并帮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从数学教材和资料中寻找、探索数学规律,概括地形成知识脉络体系。如在二面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编拟以下题组。

1.在30°的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点,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10cm,求它到棱的距离。

2.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求证:它们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3.已知二面角A-BC-D为150°,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BCD是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D的长。

4.题3中的二面角A-BC-D为90°,求①二面角D-AB-C的大小;②二面角B-AD-C的大小。

通过这组题目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二面角的几种常见类型和具体解答方法,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结构和内容,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孤立的知识系统化零为整地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克服定势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发展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

数学解题能力主要指运用基础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及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其中涵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只有具备严谨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性,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要加强初中生逻辑思维的训练,由教师精心选择训练题型,在课前安排给学生预习并独立思考问题,在课堂中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解题思路,并且学生之间可自由讨论,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形成板书,将解题思路直观地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养成了良好的解题能力。

二、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审题能够理清题意,形成解题思路。通过认真审题,能够发现题目中明显和隐含的条件,转换为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内容,通过分析各个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获得题目的等价说法,能够将解题目标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申请题目的首要目标就是了解题型,对题目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与理解,可尝试使用画图、符号等形式表现题目结构,直观性地观察已知条件与题目目标的逻辑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讲解审题思路,示范审题过程,避免学生因审题不透彻而造成解题错误。

三、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

解决了数学问题之后,反复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到举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除了获得结果和答案以外,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创新精神。而回顾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则是强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解题的过程,分析解题方法、解题思想,题目中的影响要素等,概括同一类问题的规律,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且能够将经验运用到其他问题中,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加强重视,既要教会学生基础类数学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解题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反应力、敏捷力,进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索性教学 思维训练

探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索性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当前新课改下各地对探索性教学都很重视,也下大力抓,但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过于注重形式,没能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思维训练应是主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只有通过有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探索性教学才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笔者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对思维训练基本方式试作探讨。

一、训练思维的条理性与系统性

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比较,对复杂问题应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思考,抓住主要矛盾;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习惯了小学的自述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不习惯,茫然无绪,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教师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后面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启示学生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对同一道题就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难题也会运用综合分析法,调动知识,调整思路,进行积极的分析思考,思维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就不断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6-01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心里发育不很健全,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我们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课堂不用功,课后拼命补的不好做法,努力形成群体讲求课堂教学质量的舆论氛围。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要从教材的整体上来理解、把握数学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先抓好那80的基础分,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另一方面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问题的发现、设置、探索与解决。切忌就事论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的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一定要控制好,这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欠。所谓独立完成并不是不能讨论,而是不能照抄照搬,如果拖欠了,要及时补上,不能形成练习的空当。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一般来讲,普遍错误在课堂上集中纠正,个别的简单错误只需批改,带根本性的错误要当面纠正,必要时,要补充练习。

四、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每组2~3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情况可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难度大的题目,也可先讲后做。在我们做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功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