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经过线路踏查、标准地(株)调查、实验室鉴定结合试验地实践和研究,表明永春县绿化苗木的主要病虫害有12个种类,这些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寄主树种及其受害率(占全县该树种面积百分比)、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如表1(危害程度按《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标准,表中化学防治的药剂需不断用其替代品更换)。其中病害4个种类:煤污病[煤炱菌Capnodium-SP.以及小煤炱菌Meliolacameliae(catt.)Sacc和M.SP.]、杜鹃叶斑病(尾孢属Cercosporarhododendrl)、桂花褐斑病(木犀生尾孢菌Cercosporaosmanthicola)、缺铁病(缺素症,生理性病害)。虫害8个种类:螨类(以红叶螨PanonychuscitriMargioni为主)、苏铁小灰蝶(又名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介壳虫(常见的有吹绵蚧IceryapurchasiMaskell、桑白介、草履介等多种害虫)、蚜虫[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等]、粉虱[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黑刺粉虱等]、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Burmeis-ter)、蛴螬(铜绿金龟子(Anomalacorpulenta)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以上病虫害中为害面较广且危害较严重的有煤污病、螨类、苏铁小灰蝶、介壳虫等4个种类,其中煤污病、苏铁小灰蝶已影响到县城景观。
其他病虫害种类
永春县绿化苗木的病虫害除了上述12个种类外,还有一些偶发性、为害面窄、危害程度很轻的病虫害如:桂花叶斑病(木犀生叶点霉真菌Phyllostictaosmanthi-cola)、桃流胶病(生理性病害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侵染)、红叶李穿孔病(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桉树青枯病(细菌性病害,青毛杆枯极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大地老虎(AgrotistokionisButler)、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桃潜叶蛾(LyonetiaclerkellaL)、樟蚕蛾[Saturnia(Eriogyna)pyretorumWestwood]、木兰突细蛾[Gibbovalvaurbana(Mey-rick)]、木兰巨小卷蛾(Statherotisthrenodes)、蚱蝉(Cryptotympanaatrata)、蜡蝉类、蓟马、天牛、刺蛾类、袋蛾类、尺蛾及家白蚁等。2010年8~9月,桉树青枯病发生在永春县蓬壶镇鹏溪村,该病为害桉树在永春县属首次发现。近年来,安溪县桉树黛袋蛾危害严重,德化县个别乡镇樟蚕蛾危害较严重,邻县发生的病虫害也应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整个绿化产业的首要工作。人流、物流频繁为病虫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松材线虫、椰心叶甲等害虫均是随苗木和木材等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其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已可见一斑。因此,在苗木及其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检疫,严禁将危险性病虫传入或传出,对已经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生产管理
科学养护,整形修剪,防晒防冻,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间作,以促进绿化苗木正常生长,“树健病虫少”就是这个道理。合理搭配树种,防止交叉感染(如木麻黄、木棉、桑树、番茄、茄子、烟草和花生等植物的青枯病菌能与桉树交互感染),搭配一些优化天敌生态环境的蜜源植物,象芸香科植物,其花粉能为姬蜂、食牙蝇、草岭等天敌昆虫提供食源,营造出有利于绿化苗木和害虫天敌、不利于害虫孽生繁衍的生态条件。
病虫害测报
监测预报工作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置,是防治工作由被动救灾向主动控灾转变、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结合生产管理做好病虫害为害初期、盛期的监测,并及时向种植户和企业病情、虫情信息,为防治做好准备。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等优点,在害虫大面积严重发生或突然发生时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等缺点。要克服这些缺点,主要措施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要不断更换新的杀虫剂,根据病虫害消长规律准确选择施用时间,避免盲目滥用农药[7]。
病虫害防治的年事生产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广东花生;病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47
广东省地处我国最南部,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花生作为广东省的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广东省的第2大栽培作物。由于花生病害的种类比较多,会对花生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花生病害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从而降低病虫害对花生质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
1 花生主要病害的种类
1.1 青枯病
青枯病的病原是茄科劳尔氏菌,这种病菌在农作物中是最常见的,花生得青枯病后,植株上的叶片会逐渐枯萎,然而枯萎后的叶片虽然失去了光泽,但还是呈绿色的状态,切开茎部看到靠近地面部分的传导组织变成褐色,手指掐断有白色的菌液流出,拔起病株看到根部已经腐烂,变成褐色。
青枯病在花生苗期发病率最高,病菌主要通过花生根部传播。发病期主要在6―8月,由于广东省在这个时期的气候为持续的高温、高湿,如果降雨后出现晴天,花生植株叶面的蒸腾作用会更加旺盛,因此会加快病菌的传播、繁殖速度,青枯病的发病率也就随着增高。花生在刚被病菌侵入的时候,地上部分是不存在异常的,所以不易被发现。随着病情的深入,花生的主茎顶端的叶片会开始由于失水而出现萎蔫,而且不会恢复,自上而下的叶片会急速枯萎,整棵植株的腐烂从主根向上延伸。青枯病从植株的发病期到死亡期是非常短暂的,一般只要7~15d,再加上植株刚染上此病的时候,地上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一定要做好防御工作,降低发病率。
1.2 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于植株根部出现腐烂,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营养物质,进而使植株的成长功能下降,直至死亡。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成株期也有可能发病,病原体为真菌,通过土壤和雨水传播。当植株的主根受到感染后,初期植株整体的生长情况是没有明显变化的,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根部会逐渐腐烂,地上部分会由于吸收不到充足的养分而呈株体矮小,叶片也会逐渐变黄、干枯,甚至脱落。一般来说,花生播种过早、播种过深或者播种后田地出现积水现象等都会使花生感染根腐病。
1.3 白绢病
白绢病是由病菌引起的,染上白绢病的植株根茎表面通常会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故此病称之为白绢病。这种病菌最佳繁殖温度是30~40℃,主要生长在土壤中,7、8月气温升高时,是病菌繁殖的旺盛期,土壤湿度大的话更容易使花生植株患病。此病主要发生在花生植株成株期,发病部位为根茎部或者茎基部,它会使植株出现严重的皮层腐烂现像。当花生植株染上白绢病之后,植株吸收水分与养分的功能都会下降,导致植株整体生长不良,叶片初期是变小变黄,后期会脱落。植株染上白绢病一定时期后,植株茎上会有病斑环绕,当茎上的病斑出现一周后,植株会全株死亡。
1.4 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主要发生在花生植株的叶片上,其病原为假单胞杆菌,这种病菌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非常广,在10~37℃的温度下,都可以生长发育,其最适繁殖温度为20~30℃。此外,此病菌对湿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相对湿度要在80%以上才能发育,所以叶斑病的染病高峰期在多雨、潮湿的环境下。
当植株处于花期的时候,也有可能会患上叶斑病,但是叶斑病的发病高峰期是植株生长的中后期。植株感染上叶斑病之后,起初只有叶片受到侵害,当感染程度逐渐加深后,植株的叶柄、托叶甚至是茎秆都有可能会受到伤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并且后期斑点会逐渐扩大。
1.5 网斑病
网斑病的病原为花生茎点霉,是一种真菌,主要染病部位为叶片,染病高峰期为花生生长的中后期。当花生植株感染上此病菌后,一般叶片会最先受到侵染,会沿着叶片主脉产生一些黑褐色的小斑,这些斑点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后期在叶片正面边缘会出现一些网纹状、不规则的褐色斑。网斑病的染病温度要低于花生植株的其他病害,阴雨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的话,叶片上的斑会更大,并且颜色也会逐渐加深,呈现黑褐色。与叶片正面相比,叶背面的斑点一般不太明显,呈淡褐色,但是染病较重的植株叶片两面的斑会融合。
1.6 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l生在花生植株生长的各个阶段,其中结荚期后发病率更为严重。花生锈病爆发后,花生叶片是受危害的主要部位,但是叶柄、托叶、茎秆及果柄等也都有可能会受到侵害。感染花生锈病初期,叶片正面、背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病斑,呈淡黄色,随着病期的加长,淡黄色病斑会扩大为淡红色的突起斑,而且叶片的表皮会出现破裂现象,并且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染上花生锈病的植株,最先受侵害的叶片为植株下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上延伸。当叶片上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后,叶片会开始变黄、干枯,而且速度很快。花生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效果不好、氮肥用量过多、土壤偏酸及害虫多等都可能会导致花生锈病的爆发。
2 花生病害防治措施
2.1 备耕期
在春天播种时要对农田进行彻底的处理,对田块进行翻土深耕,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2kg/667m2,加细土拌匀后撒于土中,以消灭残留病菌,预防白绢病的发生;检查好灌溉与排水设施的建设,避免后期花生植株出现缺水或者田间出现积水等现象;要做好前一年病菌、害虫的清除工作,科学的选择好化学试剂,避免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当天气晴朗的时候,要进行翻土操作,让土壤大面积曝晒;在农田中加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在选择花生种子时,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另外,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花生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积水现象,会直接加重青枯病等传播;当出现青枯病时,可选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交替防治,或者用200倍7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喷洒也可以控制。后期施加有机肥可以有效促进花生植株根部营养的吸收,有效防止根腐病的发生;选择抗病强度高的植株,可以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性。
2.2 播种期
在播种期要选择优良的品种,由于根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为防止此病的发生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挖坑的时候要确保栽种间距,一个坑中播种2粒,播种后要覆土3~5cm,如果田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播种之前要进行灌溉,而且要保证灌溉的水分都渗透到土壤下面之后才能再进行播种、覆土等操作。另外,播种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h,水温要适当,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一般是凉水与开水的比例为2:1,将浸泡的种子放在室温为20~25℃的环境下闷种催芽。正式播种时,要将种子播种在湿土上,防止芽干,也防止种子缺少水分,保证花生种子的质量。
2.3 苗期
由于苗期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花生后期的产量,所以在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轮作换茬,轻病地块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2a,重病地块轮作3~4a,做好田间开沟排水,勿用混有病残的土杂肥,增施磷钾肥料。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以防止根腐病的发生。此期间,要注意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变化来制定浇水的时间与浇水量,气温过高的话,幼苗的蒸腾作用就会加强,此时要适当的进行浇水,保证幼苗可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要及时将田间的杂草耕除,以促进幼苗的茁壮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锈病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网斑病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斑病可用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倍液来防治。
2.4 结荚期
结荚期是花生病害防治的重点时期,花生的结荚期一般为20~40d,春天播种与夏天播种的花生,其结荚期不同,春天播种的花生结荚期会比夏天播种的长一点,这个阶段植株会形成幼果,是植株整个生长阶段中营养最为丰盛的阶段。结荚期各种病虫害可能会交替发生,所以,这个阶段做好田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此种植田上一年种植的花生,有出现很严重的白绢病的话,可用50%异菌脲、50%腐霉利1000倍液,40%菌核净6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对路药剂交替喷雾施用2~3次,隔7~15d 1次,注意喷匀淋足。在花生结荚期用 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2.5 收获期
收获期最需要预防的是花生的枯萎与种子的发霉,收获的时候要保证处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下。此外,收获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出现病害植株的土壤部分,收获后要对这些土壤进行治理,即对土壤进行冬耕,因为有很多引起病害的病原体可能还留在土壤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杀死病原体,在来年种植的时候极有可能会使新的花生植株感染病害。一般病原体都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所以冬天可以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杀死病原体,以减少来年花生植株各种病害的感染率,有效加强花生病害的防治。
3 结语
S着自然条件及农耕环境的变化,以及花生作物本身的特性,更增加了花生病害的发生几率,又由于花生在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种类的病害发生,给花生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它的防治也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块、不同的病因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法,从花生生长的各个阶段入手,加强种植管理,采用科学的措施做好病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程翠玲.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12(06).
[2]丘新秀.花生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
[3]黄章海.浅析花生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02).
[4]郭华.花生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4.
关键词:花生新品种;运杂9307;高产栽培
随着近年市场需求的增加和花生价格的上扬,花生的栽培面积陡增。海州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种植,许多水稻地改成花生田。花生生产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多年来花生品种单一、退化严重,品种抗病性下降,同时栽培方式比较落后,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造成花生产量低、品质差。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用良种必须因地制宜,根据种植制度、土壤肥力条件、土质、自然条件等选用相适用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选用运杂9307该品种,该品种属珍珠豆型品种,夏播生育110天左右。该品种高抗青枯病,抗叶斑病、网斑病和病毒病。2010年在全国花生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248.65公斤,籽仁181.49公斤,分别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10.94%和15.93%。要充分发挥运杂9307的高产潜力,必须应用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平整土地、科学施肥
运杂9307适宜种植在土壤疏松的土质中。海州区西部地区土质特别适宜种植该品种。种花生地块要深耕细耙,使土层深厚而疏松,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5吨,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入300~400斤磷酸二铵,平瘠地种花生每公顷增施200~300斤尿素,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
二、种子处理
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种子播种前剥壳晒种2~3天后用花生种衣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三、适期起垄覆膜种植
起垄覆膜种植主要是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积温,促进壮苗早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果针入土和结果,又有利于灌排,扩大受光面积,延长花生生育期,还利于清棵蹲苗和培土集中施肥,提高肥效。一般单行垄距在1.2尺,垄高3~4寸,穴距4~5寸,每亩密度不少于12000~14000穴,每穴2粒。地膜选择物理强度大,展铺性好,透光率高,膜宽85~90厘米,厚高0.007±O.002毫米膜。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深高一般以1.5寸左右为宜。播种后每亩用48%拉索乳油150毫升兑水50~75公斤或乙草胺2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在垄面、垄沟上,盖膜时拉紧拉平,紧贴地面两头两边用土封严压实。在盖好垄面上,每隔5米左右摆压一条防风带,防止风揭膜。
四、加强以前促,中保稳长,后防早衰为中心的科学管理
运杂9307的田间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清棵蹲苗。出苗后及时清棵和扒除膜孔上的土堆,抠出膜下侧枝。在大批果针入土前,培土迎果针,始苗后遇伏前旱要轻浇润灌初花水,以促进前期大量开花,花针期如遇水过多,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此期也是需肥较多时候,对苗瘦弱花生,可及时追肥,一般亩追氮肥20斤左右,并配合使用磷钾肥,对土壤肥力较高,水肥条件较好,植株长势偏旺花生田,在花生开花后30~50天在叶面喷施0.1%浓度的多效唑,以控制地上部分营养生长,促进地下生长,防止田间群体郁蔽倒伏。后期易缺肥,为防早衰,可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2~3次,延长顶叶生长期,可实现果多、果饱,产量高。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角班病等。如发生病害要用多菌灵或早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交替防治,根据病情每10天叶面喷一次药,共喷3~4次,即可有效控制。
花生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和地下害虫等。红蜘蛛、蚜虫用150~200倍2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也可用乐果吡虫啉、菊酯类等农药及时防治,结荚初期发现蛴螬,应及时用药拌毒沙撒于田间,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上水50公斤兑干土300公斤拌均匀,播种时每亩施毒土15公斤。
关键词:三七;黑斑病;圆斑病;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67.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23002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隶属于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草药,其药用历史悠久,曾享有“南国神草”“金不换”之美誉[1]。云南文山是中国三七的道地产区,也是主要种植区,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质量全国第一[2],该药材已经列入省重点开发对象[3]。
三七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圆斑病、黑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疫病、立枯病等[4],其中圆斑病与黑斑病近年来已成为三七地上部分的主要病害[5, 6],成为众多三七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三七的植物学特性为基础,重点介绍其圆斑病与黑斑病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为其规模化优质栽培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三七的植物学特性
三七为五加科宿根草本常异花授粉植物。株高60cm左右,茎直立,光滑无毛。叶片有长柄,轮生于茎顶,呈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伞形花序,黄绿色,长20~30cm,花期在6~8月份。果实近肾形,熟时红色,结果期在8~10月份[7]。主根肉质,短圆柱形,外皮棕黄色。三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但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好,一般土壤含水量为22%~40%,pH为5.5~7.0[8, 9]。
2 三七黑斑病害
2.1 病原菌
三七黑斑病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的Alternaria panax Whetz病原引起[10]。该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0℃,湿度100%,pH值为6,12 h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最适为25℃,pH值为6,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病菌最佳碳源为马铃薯淀粉、蔗糖,氮源以有机氮利用更好。该菌产孢最适温度为18℃,pH值为8,全光照,以甘油、木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产孢量高于其他碳氮源[11]。
2.2 表现症状及主要危害的部位
叶部受害时,先是出现类似圆形、椭圆形的斑点,叶脉略带黑色,色泽逐渐加深;茎杆受害时,发病部位皱缩,病斑向上下扩展,茎杆中下部的称“黑杆瘟”,茎基部的称“烂脚瘟”;叶柄受害时,凹陷而扭折;花轴受害时,早期病斑较浅,后期可明显看到黑色霉层,俗称“扭脖子”“扭盘”;果实受害时,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水浅病斑,果皮逐渐干缩,附有黑色霉状子实体[6]。
黑斑病病菌能感染三七植株的任何部位,主要以幼嫩组织部位或组织结构较松散的部位受害为主,无论是在干燥还是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中心均产生黑褐色病斑。受害叶片会产生不规则水浸状褐色病斑,其余部位受害会产生黑褐色病斑,常导致落叶、植株折垂而枯死[12]。
2.3 发病规律及主要传播途径
黑斑病发生一般有3个高峰期,文山地区分别集中在5月、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中下旬,最高峰为9月,每个峰值可随当年气候变化、初次降雨时间而前移或后延5~10 d;黑斑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当日均温在18℃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65%以上,即持续2~3 d小雨天气或日降雨量达15 mm以上时,黑斑病即可发生,并且发病率随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示出高度正相关[6, 13]。若光照越强,黑斑病的发生会随荫棚透光率的增加而加重[14]。病害发病末期还会因环境而改变,海拔高的七园发病率高于海拔低的七园,用玉米杆作荫棚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杉树枝做天棚的七园[13, 15]。
该病菌主要由带病种子、种苗、病残体、气流、雨水、土壤及病菌孢子等传播,带菌种子、种苗是新七园的初次侵染源,残存在七园内的病残体及土壤带菌是老七园三七黑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15, 16]。
3 三七圆斑病害
3.1 病原菌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丝孢纲的槭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Hartig) Deighton [17]。该病菌在PDA 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木糖,牛肉膏;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pH为6[18]。
3.2 表现症状及主要危害的部位
三七圆斑病可危害三七植株的各个部位,在各龄期三七植株上均有发生,受害部位的表层病斑一般呈圆形褐色,发病组织较干,有明显的轮纹,在病交界处可见黄色圆圈,潮湿环境下病斑表面生稀疏白色霉层[5, 19]。
叶背面可看到黄色小点,遇到连续阴雨,病害发展迅度快,小点病斑呈透明状且迅速扩大至直径为5~10mm,从发病到脱叶仅1~2 d,若天气晴朗,发病速度减慢,形成“鱼眼珠病”的大病斑;茎杆感病部位呈褐色,初期时不会造成扭折,发病后天气晴朗时受害部位会产生裂痕,稍微用力触茎杆即可从受害部位折断;芽部和幼苗茎基部组织表皮为褐色,茎基病害部位凹陷且中央为黑色;根茎和块根受害部位和表层一般呈褐色,发病组织较干且剖开发病组织在肉眼下可看到黑色小点或黑色小块[5]。
3.3 发病规律及主要传播途径
三七圆斑病最为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其发病期主要在春夏两季,主要因降雨量增多,温湿度不平衡时田间的病残体及土壤中的一些病菌分生子引起;在海拔1700m以上的三七产区发病造成的损失占整个三七生长过程中各种病害造成损失的70%以上,而在1700 m以下的中底海拔地区发病较少[5, 20]。
三七圆斑病初发生时一般由田畦边开始,靠雨水飞溅传播,病害大面积发生时,气流也会加剧传播[20]。
4 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4.1 植物检疫
对已出现黑斑与圆斑病害的三七产区采取局部地区检疫,防治病害传入无病的三七产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有效控制病害,降低经济损失[21]。
4.2 农业防治
黑斑病与圆斑病的农业防治方法如下[22-24]:
加强七园管理,勤查三七园,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带出七园外,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以避免病菌的再次浸染。雨季期要勤开园门,通过空气流动,降低园内湿度,给病害发生创造不利的环境。
合理施肥,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三七植株徒长而抗逆性降低,三七是块根植物,对钾肥的需求量略高于其它作物,可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提高三七植株的抗逆性。
在七园管理过程中,规范农事操作,减少或避免病害的人为传播。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苗。在筛选种苗时,尽量选择健壮无病、无损伤、根系良好的种苗进行移栽。
严格选地,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三七适宜生荒地生长,忌连作,需轮作,尤忌与花生连作。
4.3 生物防治
通过土壤处理和苗期使用707复合菌剂,有益菌可以起到改良土壤、防病抗病作用,减少病害的发生;播种时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各3 g混合均匀拌种1 kg,可有效防止土壤病残体的侵染;黑斑病初发期根据七龄及植株大小可用不同浓度的多抗霉素粉剂和宝丽安进行防治,1.5%多抗霉素(150倍)作为一种生物源农药,在三七圆斑病田间具有较高的相对防效,达到74.14%[25]。
4.4 物理防治
播种前将三七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浸泡10~15min,可有效杀死三七种子表面存有的病原;在种植三七前将土壤进行火烧处理,可以有效防治三七土传病害;深翻土壤,经过充分暴晒后,可有效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害;撒生石灰,在发病区域撒上适量的生石灰粉,可有效防止病情快速、大面积的传播[26-28]。
4.5 药剂防治
4.5.1 播黑斑病害的药剂防治如下[29]:
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粉净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40%大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1:500倍液)、45%菌绝王(1:500倍液)、58%腐霉利(1:1000倍液)等,上述药剂可任选其中1种或者2~3种混配后兑水喷雾防治,7 d左右喷药1次,接连喷施2~3次,可见药效。
代森铵、代森锌(1:300倍液)混合液+新高脂膜对防治三七黑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丙环唑水剂2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倍液、25%腈菌唑水剂2000倍液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
4.5.2 圆斑病害的药剂防治如下[30]:
在病害发生初期,采用代森锰锌、喷克等药剂喷雾,可及时控制病害蔓延。
用50%腐霉利(1:600倍液)和佳爽(1:500倍液)或科露净(1:800倍液)和代森锰锌兑水喷雾防治,每两次施药间隔期一般为7~10 d,接连喷施2~3次,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三七圆斑病害。
混配药剂福星+春雷霉素的室内抑制率及田间相对防效分别为100%和89.99%。
用药时,根据七龄、植株大小及当地气候变化严格控制药剂浓度的使用,不要随意增加浓度或用量.防止三七药害的发生。每种农药在1a内使用次数最好不要超过5次,最后1次施药距离三七采挖期要间隔20 d以上。
5 小结
无论是二年七还是三年七,其黑斑病发病率与荫棚透光率均呈正比关系,说明病原孢子的萌发、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一旦温、湿条件俱备,即可加速病害的流行[15]。三七黑斑病的防治,应围绕防止病菌的侵染源与传播而进行;其圆斑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基本都在高海拔、温度较低的地区,发病率随产区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对其病害防治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
针对三七黑斑病与圆斑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为主,生产上应根据病害发生规律,结合气象预报,及时发出病害发生趋势预报,指导七农进行防治。病害发生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例如:调整荫棚透光率、合理施肥、清除七园病残体、施用保护性杀菌剂等,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有利于三七生长的环境,是防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
总之,只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三七黑斑病与圆斑病的为害,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景超,张永煜,崔健等.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药业,2005,14(2):18.
[2]陈曦.几种云南道地中药类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与营销定位[D].西南大学,2012.
[3]曹玉娟.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方劲羽.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12,(21):41.
[5]刘云龙,陈昱君,何永宏.三七圆斑病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3):297-298.
[6]陈昱君,王勇,刘芸芝等.三七黑斑病发生规律调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7):557-558.
[7]王福东.保健蔬菜―养心草[J].农村百事通,2007(1):31.
[8]崔秀明,贺承福,王朝良.三七育苗技术介绍[J].中药材,1991(6):10-11.
[9]刘承训.田七栽培采收与加工[J].致富之友,2004(5):23-24.
[10]陈昱君,王勇,刘云芝等.不同中药材对三七黑斑病病原AlternariapanaxWhetz抑制作用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2,25(6):16-18.
[11]陈昱君,王勇,冯光泉等.三七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3):267-269.
[12]舒彬,韩春梅.三七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1,(9):43.
[13]王勇,陈昱君,周家明.三七黑斑病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初报[J].中药材,2000,23(11):671-672.
[14]王勇,刘云芝,陈昱君等.三七黑斑病的研究[J].人参研究,2005,17(3):42-45.
[15]陈昱君,王勇,冯光泉等.三七黑斑病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调查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3(1):33-34.
[16]王朝梁,喻盛甫.三七黑斑病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597-599.
[17]MBELLLS.MoreDematiaceousHyphomycetes[M].CMI,1976,225-226.
[18]陆宁,陈昱君,鲁海菊等.三七圆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2):193-195.
[19]陈克,陈树旋,余子畏.三七上的一种新病害[J].植物保护,1997(1):49.
[20]王勇,陈昱君,范昌等.三七圆斑病发生与环境关系[J].中药材,2003,26(8):541-542.
[21]王朝梁,陈昱君,冯光泉等.三七农药使用准则(草案)[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30-32.
[22]冯光泉.三七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00(3):30-31.
[23]王勇,范昌,陈昱君等.三七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现状[J].人参研究,2003,15(1):43-45.
[24]王淑琴,于洪军,陈仙华.三七黑斑病的综合防治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11(2):45-52.
[25]王勇,陆宁,范昌等.三七圆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中药材,2004,27(11):802-804.
[26]勤农.三七的种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10(12):41-42.
[27]舒彬,韩春梅.三七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冶[J].四川农业科技,2011(9):43.
[28]刘桂云.三七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0(1):24.
[29]王勇,陈昱君,杨建忠等.几种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防效及与三七质量关系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3,26(6):4-7.
查看更多《吉林蔬菜》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吉林蔬菜》编辑部
致富经典
(1)地膜覆盖糯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韩延海
(3)优质干制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罗刚
(5)绿菜花优质高产种植模式 于淑贤
(6)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张相波
(7)黄瓜连作障害的解决方法 无
(8)春大棚水果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 王迟 张亮
(9)日光温室银条王菜豆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宋卫丽
(10)日光温室冬春茬甜椒生产栽培技术 邢吉民
(12)日光温室苦瓜早熟高效栽培 孙晓梅
(13)吉林省菜豆周年生产方式及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徐丽鸣 辛焱
(14)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 无
(15)无公害甜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丛淑艳
(16)春早熟黄瓜——秋延迟番茄高效栽培模式 左爱华
(17)西瓜长季节设施栽培模式 郭雷 邹志国
(18)大棚草莓、春番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王恒坤
(19)春季日光温室蔬菜管理 无
(20)胡萝卜春季拱棚栽培技术 无
(21)温室蔬菜生产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张作鹏 杜宝芝
(22)棚菜嫁接育苗强势抗病优质丰产 冯国明
(23)樱桃番茄春季无公害生产 王冬梅 王影玲
(24)大葱高产高效种植及其营养价值 单成伟
(26)塑料拱棚绿芦笋早熟栽培技术 郑恩铁
(27)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芦笋 无
(28)气候条件对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影响及措施 李艳明
(28)如何防治黄瓜缺镁症 无
(29)大棚春茬黄瓜、夏番茄套种芸豆生产技术 杜春影
(30)保健时蔬:黄秋葵种植技术及营养价值 张秀玲
(31)刺嫩芽茎段温室反季节生产技术 无
(32)食用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
(34)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高产栽培 无
植物医院
(35)胡萝卜生产中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张宏远 张秀玲 曹友文
(36)蔬菜主要病虫害春季综合防治要点提示 赵宝贵
(38)大棚草莓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 王宇航
贮藏加工
(39)黄瓜的贮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无
食用菌栽培
(40)凤城地区香菇生产技术 高芳
专家论坛
(42)丹东地区蓝莓发展现
、存在问题及对策 吕春波 刘娥 郭军 武翠 孙羽
(4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止蔬菜污染的基本对策 李智勇 赵桂萍 苏国生 刘永明 姜雅娟 刘淑哲
(46)43%好立克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张新玉 马倩 刘欣玲
自然与生活
(47)适合十二星座办公室开运植物 无
(48)蓝百合种植及鲜切花技术 曲哲
(49)城市行道树的整形修剪技巧 李红花 王敬颖
(50)种植奇花可致富 无
(51)花木品种的退化与防止技术措施 李强国 朴勇建
(52)花卉调节办公场所的“加湿器” 无
新农村建设
(53)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李丹
(55)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与服务创新 刘悦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