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60-02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水果型黄瓜种植面积稳步提高,根据乌鲁木齐市农业局统计,种植面积达到了0.33万hm2,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水果型黄瓜快速发展的同时,病虫害也越来越猖獗,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连作重茬,致使病害越发严重,成为黄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根据调查,乌鲁木齐市水果型黄瓜病害主要包括蔓枯病、黑星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虫害主要包括斑潜蝇、蚜虫、温室白粉虱。笔者认为,水果型黄瓜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总结了水果型黄瓜生态防治技术,旨在为水果型黄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品种 水果型黄瓜品种类型很多,生产水果型黄瓜时,首先要把品种的抗病性放到首位。根据栽培季节的不同及当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选择抗寒、耐热、生长势强,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黑星病、病毒病的品种。乌鲁木齐市选择的品种包括京研迷你1号、京研2号、京研3号等;如申绿耐弱光和低温,较抗霜霉病、白粉病,戴多星抗黄瓜花叶病病毒、叶脉黄纹病毒病和白粉病、M.K160耐低温弱光,抗白粉病,抗黑星病能力强。
1.2 清洁田园 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等往往是病虫的传播媒介,特别是前茬为黄瓜,或其他瓜类作物,具有相同的病虫害,所以整地前一定要认真的清理田园。提倡采用基质育苗,防止土传病害。此外,温室、大棚等还可在高温季节密闭棚室进行高温消毒,杀死棚室内病原菌。如能结合烟雾熏杀,效果更好。把架材、家具等放置到室内,每667m2用硫磺粉1kg、敌敌畏0.5kg、锯末3.5kg混合点燃,密闭棚室熏蒸12~24h。此外,病虫害严重地区还可把翻耕过的土壤喷洒多菌灵、瑞毒霉、甲基托布津、硫酸铜等药剂后,地面立即用薄膜全部覆盖,利用高温和药剂进行土壤消毒7d左右。
1.3 种子消毒处理 很多真菌性病害和病毒可由种子带菌带毒而传播,对进口的种子,应根据国家植物检疫法规、规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1]。防止带有黄瓜黑星病、美洲斑潜蝇等危害的种子进入我国。在生产中,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能够减轻或抑制病害发生。如利用55℃的温水进行温汤浸种10min,待水温降至30℃左右,浸泡几个小时。可杀死种子上病菌。利用1%高锰酸钾、10%磷酸三钠等溶液浸种,或在70℃烘箱中进行种子(必须是充分晒干,含水量<10%的干种子)高温干热消毒等。但种子消毒需要规范操作,保证种子安全健康发芽。
1.4 培育无病壮苗 无病壮苗是水果型黄瓜生产的基础。因此,从播种育苗开始就要重视。不同的栽培季节和栽培茬口,应采用不同的育苗方式和苗期管理技术,如采取护根育苗、大小苗分级、剔除弱苗病苗、扩大营养面积、早春防止低温高湿、定植前低温锻炼、夏秋季采用防虫网、遮阳网,及时防病治虫等都是培育壮苗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2]。
1.5 实行轮作倒茬 合理的轮作换茬不仅能调节土壤肥力,而且可有效地抑制土传性病害和其他多种病害。如黄瓜立枯病、枯萎病等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数年,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等病菌也可通过土壤传播,所以应避免与瓜类作物的连作,提倡与大葱、大蒜、洋葱和韭菜等葱蒜类作物轮作,可减轻土壤中病原菌及线虫的危害,有效减轻水果型黄瓜病害发生。
1.6 调控室内温、湿度 温室、大棚栽培,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湿度关系很大,如低温高湿很易导致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不适当的温湿度也可造成化瓜和畸形果的发生,所以必须创造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当某种病害蔓延时,要在用药的同时,针对该病害的发病条件,调整温、湿度管理,可明显地抑制病害的蔓延[3]。如黄瓜霜霉病,当病情发展迅猛、药物防治难以控制时,多采用高温闷杀。选择晴天中午封闭棚室,使黄瓜(下转67页)(上接60页)生长点部位温度迅速升至到40~45℃,保温2h,可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传播和发展。
1.7 采用嫁接栽培 嫁接栽培是利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野生或半野生品种作为砧木,与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嫁接,防治土壤传染性病害和提高抗逆性的栽培技术。目前水果型黄瓜温室生产中嫁接栽培已经普遍利用。
2 物理防治方法
2.1 阻隔防范 为了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性,可以在温室内或者大棚内的风口和出入口设置防虫网。在夏天或者秋季育苗时期,把苗床使用防虫网进行覆盖,这样做就非常有利于防虫害,大大减少病虫的影响[4]。一定要确保在完成清除大棚内虫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防虫网或者遮阳网来处理,在处理时要覆盖严密,做到全方位处理。
2.2 黄板诱杀 可以根据蚜虫、白粉虱等生活习性,设置黄板对其进行诱杀。也可以制作具有很强粘附能力的粘板,然后把其放在放风口等蚜虫经常出入的地方对其进行诱杀[5]。具体制作方法为:在粘板上涂上黄色,然后在上面再涂一层10号机油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在粘板上每隔7d左右的时间涂1次10号机油以增强其粘性。
2.3 灯光诱杀 根据观察,大多数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一定的趋光性,所以可以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对其进行扑杀。也可以充分利用白炽灯、双色灯等对昆虫进行大量扑杀。现在频振式杀虫灯是比较普遍的方法,其效果非常好,而且安全性也比较好,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2.4 驱避 银灰色反光膜有驱避蚜虫的作用。银灰色反光膜反光率大于35%,反射光中带有红外线光,可驱避蚜虫。可采用铺盖银灰色地膜、在棚室放风口处或种植行道间悬挂银灰色膜条的办法,驱避迁飞蚜虫,对降低蚜虫虫口密度和减轻病毒病有一定的效果。
3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杀虫,是一种以虫治虫的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天敌即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能抑制害虫生存繁衍的生物。广义的概念,包括昆虫(寄生性及捕食性昆虫)、螨类(外寄生螨及捕食性螨)、蜘蛛、蛙类、蜥蜴,鸟类以及微生物天敌资源(昆虫病原细菌、病毒、真菌、线虫及微孢子虫等)。至于人类大量繁殖和释放的天敌昆虫和螨类已达150种以上,在一些害虫的防治上满足了生产者要求达到的目的。水果型黄瓜生产中利用的寄生性昆虫天敌种类较多,如赤眼蜂,用于防治黄瓜棉铃虫、丽蚜小蜂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浆角蚜小蜂用于防治银叶粉虱(烟粉虱生物型B)和蚜茧蜂用于防治蚜虫等。水果型黄瓜生产中利用的扑食性昆虫天敌有食蚜瘿蚊,瘿蚊幼虫以吸食若蚜体液将蚜虫杀死,捕食性草蛉以捕食蚜虫、粉虱、叶螨为生,捕食性瓢虫是蚜虫、粉虱等害虫的重要天敌。
4 小结
总之,为提高日光温室水果型黄瓜的商品性,要严把病虫害防治关,应掌握如下原则:一是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二是杜绝使用禁止的农药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三是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准规定使用农药,正确掌握选用农药品种;四是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技术;五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黄瓜用药后必须超过该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后才能出售食用。
参考文献
[1]薛东.塑料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06):300,303.
[2]马峰.无公害保护地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4(04):20-22.
[3]王四娃.保护地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6):35-36+38.
关键词:棚室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18
1 品种的选择
要让棚室蔬菜获得高产,需要选择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秋冬季节,选择的品种要对低温弱光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良好的抗病性,株型紧凑且优质高产[1]。播种期要根据栽培品种的生育特性来确定。
2 种子的处理
因为大多数蔬菜在苗期出现病虫害是由种子带菌而造成的,比如角斑病、黑星病、疫病等可由黄瓜种子传播,所以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避免种子带来的病害。而且对种子进行处理能够让种子发育整齐,促进种子生长,并达到壮苗的效果。干热灭菌和温汤浸种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干热灭菌:对于黄瓜等种子可以利用该种方法来进行消毒处理,在70℃恒温下,对充分干燥的种子进行处理2~3d,然后再浸种、催芽,可令种子上附着的病毒钝化,让其失去活力,同时还能使种子内部的活力增加,使种子萌发达到齐整。温汤浸种:在播种之前,先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摊薄,在阳光下晒3~4h,边搅拌种子边倒进55℃的温水中,经过搅拌使水温降到30℃,再浸种3~4h,可将种子表面的立枯病、猝倒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瘟病、番茄早疫病、茄子枯萎病等病菌杀死,对种子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从而有效防止苗期发病[2]。药剂拌种:根据防治的病害种类将适宜的农药和种子相互搅拌并浸种。比如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0~30min,可对番茄早疫病、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等进行防治;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h,可防治茄子黄萎病和黄瓜枯萎病;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可对辣椒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进行防治。药剂浸种消毒一定要对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严格把握。用药液浸过的种子,要用清水进行冲洗之后,才可继续用温水浸种或播种。
3 土壤的消毒
因为棚室蔬菜连坐次数较多,因此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土传病害,因而要在大棚空闲期对土壤采取消毒措施。要将前茬蔬菜残叶、烂根和病株及时清除掉,加深对土壤的翻耕,对棚内土壤可用生石灰等消毒,这样就能够灭杀依靠土壤进行传播的病菌,减少发病,并可避免蔬菜生长期多次用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用50mg/m2的福尔马林与10kg的水混合在地表上均匀喷洒,将塑料薄膜在地表上覆盖10d左右,可有效预防褐斑病、立枯病、炭疽病等;对于叶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等的防治,可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mg/m2 ;或者利用硫磺熏蒸以及代森锌、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拌土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
4 施肥
施肥的方法以基肥为主,再辅以追肥。基肥应选择优质有机肥,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还能对土壤进行改良,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在施有机肥时,需要腐熟、深施,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重点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可预防徒长,防止发病。在秋冬季节,棚室密闭、湿度较大,因此可利用草木灰增加地表温度、降低土壤的湿度,并起到疏松土壤提高肥力的效用,对病害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
5 灌溉
对于棚室蔬菜,可用膜下滴灌法进行灌溉,能使土壤条件得到优化,使土壤温度和理化性质改善,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使得土壤通透性增加,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有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吸收养分;还能使棚室中的空气湿度降低,促进蔬菜的早熟、优质高产,还能起到抗病的效果。
6 病虫害防治
上文已经提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除此之外还有棚室灭菌,包括烟剂熏蒸防治、粉尘剂施药防治和农药喷雾防治:将烟剂农药点燃,分别在作物播种前和作物生长期施用,常用的烟剂农药有百菌清烟剂、硫黄烟剂、杀虫烟剂、速克灵烟剂等;利用喷粉器将粉尘剂农药喷往空中,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与前一种方法相比可以在不是密闭的棚室中进行,效果更高。主要的粉尘剂农药有灭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7%防霉灵粉尘剂等,通常在病虫害发生前或者是发生初期施用;选择合适的农药很重要,尽量降低毒性,需要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合理选择,还要把握最佳的防治时间和用量。
7 结语
病虫害在棚室蔬菜栽培中经常发生,如果不采取合适的手段防治,就会降低蔬菜作物的产量,减少经济效益。栽培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做好各个环节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预防病害发生,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黄瓜;温室大棚;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
黄瓜果菜兼用,富含纤维素,含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营养价值高。黄瓜的生产经营面不断扩大。黄瓜的温室大棚种植,解决了气候因素对黄瓜生产的影响,缓和了生产淡季的市场供应,有着高产,高效的农业经济收益。黄瓜的大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根据黄瓜的生长,生理特点,以防为主,从早字上下功夫,立足综合防治的方法,下面就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的病虫防治提几点建议。
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黄瓜的品种较多,应选用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作当家种。
2 轮作
轮作是有效控制虫原基数及病原菌的最好办法。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水旱轮作,或者是与不同科作物之间的轮作。
3 清园
及时清理病叶、枯黄落叶以及收获后的藤蔓,运至远离大棚的地方深埋或烧毁,并亩用生石灰25-30公斤均匀撒施消毒。
4 调节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病虫害暴发的关键因素。黄瓜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oc,当温度低于18oc或高于30oc时采取关闭或开启通风口调节,并且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
5 科学施肥
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使用,切忌偏施氮肥。
6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百分之零点三的过氧化氢浸泡种子8小时,或用500-600倍浓度的多菌灵,托布津等药液浸种2-3小时。
7 苗场消毒
用0.5%福尔马林喷洒苗床上,抖匀,用塑料膜盖封5-7天,然后揭膜,待药味挥发后再使用。也可用65%的代森锌粉剂,每立方床土用药60克抖匀,用塑料膜密盖2-3天,或用50%的多茵灵粉剂,每立方米床土用药40克抖匀,方法与上同。
8 移栽后大棚黄瓜的病害药剂防治
8.1 黄瓜立枯病、猝倒病、沤根病 黄瓜苗床一旦发现,应及时把病苗和邻近病土清除,然后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温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2 黄瓜霜霉病 在未发病时用70%代森锰锌500倍,或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800倍,或64%杀毒矾400倍液,每隔6-7天喷一次,连喷数次。
8.3 黄瓜枯萎病 对发植株用下列药物灌根,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每株灌根200-250克,隔7-10天灌一次,连灌2-3次,或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在植株周围浇灌,每株250克。
8.4 黄爪黑星病 可选用克星丹500倍或50%多菌灵500倍与甲霜灵800倍混合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洒在植株上,7-10天一次,连喷2-3次。
8.5 黄瓜灰霉病 在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对70%代森锌500倍混合液,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喷药前将病花,病果,病叶清除干净。
8.6 黄瓜炭疽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对80%福美双500倍混合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8.7 黄瓜疫病的防治 发病前加强检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摘除病叶,立即喷药。常用农药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8.8 黄瓜白粉病 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以上药物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8.9 黄瓜菌核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或用50%速克灵1000-1500倍液,或50%朴海因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喷在茎的基部,老叶,土表,下部瓜条上。
8.10 黄瓜病毒病 主要灭蚜虫防病,在定植前喷药将蚜虫杀净,发现病株可喷病毒灵,病毒A另加磷酸二氢钾缓解,结合打药喷施三十浣醇,微肥。加强管理,促进茎叶生长和结瓜。
9 黄瓜虫害的防治
9.1 黄瓜蚜虫防治 药剂防治需在蚜虫出现时立即喷杀,常用农药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8000-10000倍液喷雾。药剂熏烟,傍晚放之前,密闭棚室可用杀瓜蚜烟剂一号,熏蚜颗粒2号,烟剂四号,直接熏烟蚜虫。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技术
温室、暖棚、拱棚等保护设施内蔬菜产量高、品质好、生产时间长,但病虫害亦多。现代科学技术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农药,但在实际生产中,用同样的农药治同样的病虫害,有些人反映效果好,有些人则说效果差,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浓度,在这个棚效果十分理想,在另一个棚里施用后则出现药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用药方法的正确与否。
保护地内温湿度可以人为控制。温室封闭后便于高温或烟雾灭菌灭虫,对防治病虫十分便利,效果亦佳。但如何依照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当时的生态环境,灵活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达到既控制病虫害,又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使产量达到最高,关键是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地蔬菜防治病虫害在考虑采用农业措施如起垄、排湿和生物防治的前提下,再考虑综合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要讲究科学用药。
一、按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用药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上午合成的,须配合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养分输送运转,温度以低为宜,需比上午低5~20℃左右,夜间生理代谢也不是全停止,前半夜光合产物需配合适当的温度(18℃左右),如果运输不顺利,光合产物停留在叶子上,叶子便会过于肥厚,果实产量下降。植物后半夜休息,生理活动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宜低些,使养分消耗减少,以利于提高产量。如黄瓜为12℃即可。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及营养正常运转)有抑制和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转旺盛期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特别对瓜果类作物尤其不要用药。
种子均为植株衰老采收,多系菌源,下种时宜用热水浸泡或拌药消毒。幼苗期高湿低温系染病环境,加之保护地设施内连年种菜,土壤杂菌多,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早春定植后多湿高温低,以防细菌性病害为主;高杆蔓生作物中后期通风不良,高湿高温,此时应以防治真菌性病害为主;立夏育苗或延秋栽培多高温干旱,以防治病毒病为先。目前保护地生产上,黄瓜以防治霜霉病,西葫芦、番茄以防治病毒病,茄子、辣椒以防治黄萎病、疫病(死秧),韭菜以防治灰霉病,芹菜以防治叶斑病为主。
二、按发病规律用药
施药前要正确诊断发生的病害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认定为侵染性病害。如温室黄瓜、早春甘蓝等蔬菜,因前半夜温度低,在中下部光合作用旺盛的叶片上,因“仓库”爆满,营养不能运走,致使叶片增厚老化,出现生理障碍,叶片上出现圆形点,如同疥蛤蟆身上的点子。对这类生理病害,打药无济于事。再如黄瓜生长点萎缩、中部叶缘发黄是缺水引起的非侵染性生理病症,与细菌、真菌、病毒无关,自然打药也不起作用。治虫时需先确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有目的的综合防治,切勿图省事、省时,将不能混用的农药胡乱配合防治病虫害。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杀菌剂灭虫。
细菌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多系高湿低温有病原菌;真菌性病虫害发病环境是高温中湿(15~22℃)有病原菌;病毒性病害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作物上有虫伤或机械损伤伤口时才发病,人为地控制一两个发病条件均可减轻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无发病条件作物有类似症状者,应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害的特征、发生活动特性和农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
三、按药效适时用药
防治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灭虫农药在扣棚后定植前或沤制粪肥期施用,消灭地下害虫,蔬菜生长期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易造成药害,毒性小、用量少则效果差;地上部害虫在羽化期或着果前施用,成龄害虫抗药性强,也有一定的回避能力,防效差。又如对番茄钻心虫施药过晚,虫已钻入果实内,很难消灭。
配药前先看准农药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浓度不要过大,如普力克、乙磷铝,否则效果反而差,且浪费药剂,易烧伤植株。另外,需认准农药的有效成分,勿把含有效成分80%的农药,按40%浓度配制喷洒,也不要把含量5%的农药当做50%对水施用。农药以单一品种施用较为适宜,也可将2种农药混用,如作用对象相同则用量减半,如作用对象不相同则按最低浓度喷施,且以内吸收性和融杀性混用为好。
四、按温湿度大小适时适法喷药
保护地内温度高低悬殊大,湿度大,喷药时掌握温度在20℃左右、叶片无露水时进行,药液易着叶面,水分迅速蒸腾后,药液形成药膜,防病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梅雨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勿在下午至傍晚喷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易冲洗药液而失效(保护地内露水70%以上系叶片通过气孔吐水所致),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不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温高、干燥、苗弱,用药要少。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5~7d,阴雨天只要温度在20℃以上就可喷药,以叶背面喷药为重,钙化老叶少喷,以保护中小新叶为主。喷雾量以叶面着药为准,勿过量而使叶上流液,否则叶面着药少,浪费药剂,效果差。个别植株感病,以涂抹病处为宜;病害严重时,以喷、熏结合为适,防病管理中以降湿为主,尽量减少喷药量和次数,既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又能节约药剂,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蔬菜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获得高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毛荣姿,夏建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78,181.
[2]张霞.温室蔬菜病虫为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7-28,31.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技术
一、按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用药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上午合成的,须配合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养分输送运转,温度以低为宜,需比上午低5~20℃左右,夜间生理代谢也不是全停止,前半夜光合产物需配合适当的温度(18℃左右),如果运输不顺利,光合产物停留在叶子上,叶子便会过于肥厚,果实产量下降。植物后半夜休息,生理活动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宜低些,使养分消耗减少,以利于提高产量。如黄瓜为12℃即可。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及营养正常运转)有抑制和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转旺盛期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特别对瓜果类作物尤其不要用药。
种子均为植株衰老采收,多系菌源,下种时宜用热水浸泡或拌药消毒。幼苗期高湿低温系染病环境,加之保护地设施内连年种菜,土壤杂菌多,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早春定植后多湿高温低,以防细菌性病害为主;高杆蔓生作物中后期通风不良,高湿高温,此时应以防治真菌性病害为主;立夏育苗或延秋栽培多高温干旱,以防治病毒病为先。目前保护地生产上,黄瓜以防治霜霉病,西葫芦、番茄以防治病毒病,茄子、辣椒以防治黄萎病、疫病(死秧),韭菜以防治灰霉病,芹菜以防治叶斑病为主[1]。
二、按发病规律用药
施药前要正确诊断发生的病害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认定为侵染性病害。如温室黄瓜、早春甘蓝等蔬菜,因前半夜温度低,在中下部光合作用旺盛的叶片上,因“仓库”爆满,营养不能运走,致使叶片增厚老化,出现生理障碍,叶片上出现圆形点,如同疥蛤蟆身上的点子。对这类生理病害,打药无济于事。再如黄瓜生长点萎缩、中部叶缘发黄是缺水引起的非侵染性生理病症,与细菌、真菌、病毒无关,自然打药也不起作用。治虫时需先确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有目的的综合防治,切勿图省事、省时,将不能混用的农药胡乱配合防治病虫害。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杀菌剂灭虫[2]。
细菌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多系高湿低温有病原菌;真菌性病虫害发病环境是高温中湿(15~22℃)有病原菌;病毒性病害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作物上有虫伤或机械损伤伤口时才发病,人为地控制一两个发病条件均可减轻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无发病条件作物有类似症状者,应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害的特征、发生活动特性和农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
三、按药效适时用药
防治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3]。灭虫农药在扣棚后定植前或沤制粪肥期施用,消灭地下害虫,蔬菜生长期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易造成药害,毒性小、用量少则效果差;地上部害虫在羽化期或着果前施用,成龄害虫抗药性强,也有一定的回避能力,防效差。又如对番茄钻心虫施药过晚,虫已钻入果实内,很难消灭。
配药前先看准农药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浓度不要过大,如普力克、乙磷铝,否则效果反而差,且浪费药剂,易烧伤植株。另外,需认准农药的有效成分,勿把含有效成分80%的农药,按40%浓度配制喷洒,也不要把含量5%的农药当做50%对水施用。农药以单一品种施用较为适宜,也可将2种农药混用,如作用对象相同则用量减半,如作用对象不相同则按最低浓度喷施,且以内吸收性和融杀性混用为好。
四、按温湿度大小适时适法喷药
保护地内温度高低悬殊大,湿度大,喷药时掌握温度在20℃左右、叶片无露水时进行,药液易着叶面,水分迅速蒸腾后,药液形成药膜,防病效果好,维持时间长[4]。梅雨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勿在下午至傍晚喷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易冲洗药液而失效(保护地内露水70%以上系叶片通过气孔吐水所致),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不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温高、干燥、苗弱,用药要少。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5~7d,阴雨天只要温度在20℃以上就可喷药,以叶背面喷药为重,钙化老叶少喷,以保护中小新叶为主。喷雾量以叶面着药为准,勿过量而使叶上流液,否则叶面着药少,浪费药剂,效果差。个别植株感病,以涂抹病处为宜;病害严重时,以喷、熏结合为适,防病管理中以降湿为主,尽量减少喷药量和次数,既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又能节约药剂,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蔬菜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获得高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毛荣姿,夏建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78,181.
[2]张霞.温室蔬菜病虫为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