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外市场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后知后觉”的房企相比,购买海外房产早已成为中国投资人的热门选择,这一由移民和留学带动的需求,又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房价上涨。累积影响最为明显的当属加拿大,中国资本的流入虽非决定性因素,但在创历史低点利率和经济复苏的推波助澜下,过去3年加拿大的房价持续上涨,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上涨的幅度使其房市有崩盘的风险。
中国富人的投资潮席卷各国投资移民的热点城市。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之前的一年里,中国籍人士在美购房总价值达123亿美元,占外国人在美购房总额的18%,紧随加拿大成为美国市场的“外国房东”亚军。而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未来数年,中国富人还将花费数十亿美元在美国房产上;美国是中国投资人首选的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列二、三位;富有的中国个人和精明的中国企业正大举买入世界级城市中的物业。
中美房价解剖对比
去美国旅游的人,通常回国后都会有一个颇为一致的感慨,美国东西好便宜。不用说中国,相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美国国民收入不低,但不论是吃的用的都比两国便宜。这同样适用于房价,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多数城市房价回调三四成,美国的房子似乎成了中国富人眼中的“白菜”。
理论上,美国房价应比中国贵,仔细比较,其实比中国便宜不少。房产产权可私人永久拥有,房产的寿命是中国的2-3倍,加州很多社区都能见到上百年的木制房子,品相、价格与新房相差不远。而中国住宅物业只有70年使用权,但房价已堪比发达国家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房价对比中,很多人忽略了建筑面积与基于居住面积项目产生巨大的价格差异。中国新房得房率(实际居住面积和建筑面积之比)多数只有70%,而在美国居住面积必须是可用面积,阳台、车库都不能计入在内。因此,相同的出售面积下,美国房产的实际面积比中国多20%-40%,每平方米房价被低估至少30%。此外,美国没有毛坯房的概念,出售房产按中国标准均属于精装修,包括卫生间和厨房配套设备还有空调和地板暖气,所以,比较房价应从美国房价中剔除装修和设备费用,或在中国房价中加入相应费用,除面积上30%的差异外,还需要计入另外至少10%装修和设备成本。
房市回暖 中国豪客扎堆
自2006年7月房价到达高点至2012年3月探底,标普美国20大城市房价指数一度累计下跌了35.08%。在经历了这期间从不断探底到缓慢筑底的痛苦过程后,美国楼市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复苏,于2013年二季度加速回暖。截至2013年7月,标普美国20大城市房价指数比同期上涨12.2%,新房销售、成屋销售、建筑支出和住宅开工等数据均呈现持续改善迹象,而同期按揭贷款利率跌至历史低点,存量房供应开始萎缩,创造出对投资人十分有利的投资环境。
这当然主要归功于奥巴马当选总统后推出的多项住房救助项目,但中国资金的推波助澜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一边是国内房价的步步攀升,一边是移民热、留学热的助推,回暖中的美国房地产市场自然而然吸引了大批中国买家,购房团的身影几乎遍布全美各州。如今,在美国的50个州,中国人已在44个州跻身当地外国投资客的前5名,在纽约、夏威夷排第二,在加利福尼亚排第三。过去一年,加州房地产市场出售的房子有一半是卖给中国人。在华人买房首选的大洛杉矶地区,学区较好的热门地段,房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甚至有翻番的。
更令美国人大跌眼镜的是,当许多美国人被沉重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有不少人因为付不起按揭房子被没收拍卖的时候,70%的中国买房客是用现金一次付清。不仅如此,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人在美买房的中位价格是42.5万美元,是全美中位房价的大约一倍,比外国人在美购房的中位房价27.6万美元也高出5成,显示中国人对高端住宅情有独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房市的反弹速度似乎有点急,房价急升意味着推动的力量来自外部,虽然中长期恢复的趋势不变,但短时间内回调的压力较大。房价的涨幅已经超过同期经济和家庭收入的增速,说明美国经济复苏仍过度依赖房地产回暖,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复苏,容易出现反复。
最大机遇在商业地产市场
事实上,中国的富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公寓和豪宅上一掷千金,回报更为稳定的商业地产项目也正在进入他们的视线。张欣家族于2013年6月买下了纽约通用大楼的少数股权。纽约优质写字楼租金回报在5-6%,高于香港和新加坡的3-4%。且亚洲办公室租约平均租期仅为3年,伦敦或纽约的租约则为15-20年。
国产手机在2007年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在洋品牌的强势压力下,众多国产手机厂商都遇到了产品销售低迷的问题。而手机牌照核准制的取消,更是使国内手机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尽管电视直销曾给国产手机带来了那么一线光明,但很快又因为这种销售模式涉嫌欺骗消费者而备受人们质疑。
在国内市场屡战屡败的国产手机厂商,为何不转换一下观念,往海外新兴市场发力呢?目前,印度、俄罗斯、南非、刚果、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土耳其等,其本土手机制造业并不发达,但电信市场已经兴起。这些新兴电信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给通信设备厂商和终端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机会,华为和中兴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而获得了迅速成长。它们的成功值得国产手机厂商借鉴。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来自信产部的数据证明:2007年1~5月,国内品牌手机出口1695.3万部,同比增长49.6%,占全部出口的13%,比2006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出口量给处于困境中的国产手机指明了一条出路――向海外市场进军。
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随着国外企业不断进入国内,国内的手机企业也无法再龟缩于国内市场,势必走上国际舞台同国外企业竞争。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国际眼光的企业,才可能在竞争无比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华为和中兴就是明证:2006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65%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同期中兴通讯在海外的收入已占总体收入的40%以上。单单就手机产品而言,2006年,华为和中兴的手机销售量均高达1200万台,其中大部分都是销往海外市场。
而此前在国内手机市场上沉默了2年的国虹通讯,也借此成功翻身。据其CEO万明坚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会上介绍,国虹通讯2007年11月份销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已蹿升至国产手机前三。此外,其月出口量突破10万台,除了在深圳、重庆建有两大基地外,在伊朗已经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基地,面向拉美市场的委内瑞拉基地也在筹建中……它们的成功无疑值得其它国产手机厂商借鉴。
在中国生产手机成本较低,这也是国外手机巨头从2002年就开始纷纷将全球手机制造中心转往中国的主要原因。国产手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向外商投资企业学习,不要只把眼光盯着僧多粥少的国内手机市场。在印度、南非、刚果等新兴市场,其本土手机制造业都不发达,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一个机会!
当然,国产手机的海外之旅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历史并不长,在国际化方面缺乏经验,华为、TCL、海尔等企业都曾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走过不少的弯路。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内手机厂商善于学习国际化知识,并不断地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因为国产手机走向海外市场可能遇到的困难更多的会是来自自身的缺陷。众所周知,国产手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大多受制于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研发能力差,模仿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在国际化过程中很难避免专利侵权的问题。
2003年到2004年间,多家欧美手机厂商曾向中国手机出口征收基础专利费,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后来虽然表面上已经平息,但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很难说国外企业不会另寻时机再次发难。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专利问题随时可能使国产手机“难出国门”:2006年初,三星欲诉讼内地多家企业外观侵权;同年6月,诺基亚以外观专利权受侵犯为由天时达等4家公司,索赔50万元。据悉,国产手机企业已经背负了沉重的专利使用费包袱,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所以专利问题应当引起国产手机企业的高度重视。
此外,品牌劣势是国产手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目前国产手机还多采用贴牌方式出口,根本没有形成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看国外合作伙伴的脸色。显然,这对于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但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既需要产品品质做后盾,又要有大量的广告宣传做支撑,还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尽管国产手机的出路在海外市场,但这一征途定将充满坎坷。
新时代是直销行业内少有的国有企业,而且贵为央企,这背景注定了它的行事风格——低调沉稳。
11月13日,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与韩国EVERCARE株式会社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中健韩国株式会社开发韩国市场,这一消息迅速在业界传播开来。
与一般直销企业大张旗鼓进军海外市场不同,此前新时代很少爆出有关海外市场开发的情况,可谓低调至极。并且从时间上讲,其海外市场开发步伐更比一般企业迈得要早。
早在2003年8月,新时代就成立了新时代健康产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并于12月正式在香港揭牌运营,开始了国际化的脚步。目前统筹新时代海外市场开发的中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由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转化而来,由新时代元老级人物董永明任总经理。
有意思的一点是中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地理位置特别,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新时代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从另一方面讲,将海外市场开发的总部设置在香港,而非大陆,极大地减弱了海外市场的开发与国内市场的密切度和关联度。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新时代已在印度尼西亚、缅甸、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分公司。“新时代在墨西哥等也有市场。”经销商李先生告诉记者,诸多海外市场都有新时代的影子。
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新时代国珍专营店也随之走出海外。“店铺原本是中国政策的产物,被引入国外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升华,目前店铺在海外直销市场也非常常见。天狮于1998年开始着眼国际市场的时候,也是由店铺出发,这极大地促进了海外市场的开发。”一个在海外市场奋战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向先生告诉记者。
尽管国际市场众多,不少经销商却告诉记者,形势不是太好。“这么多国际市场中,只有印尼市场现在发展得可以,每个月业绩有100~200万元。其余的市场都很一般。”李先生说。
“100多万在印尼市场算是很不错的业绩了,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天狮目前也差不多这个业绩。”向先生对此表示。
早期新时代海外市场的开发是由一批经销商来主导的,目前其海外市场也基本仍处于经销商先行,公司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投入。
“新时代对海外市场开发一直很低调,开发海外市场有各种风险,作为一家国企,如果没有做出样子,是不太可能向外做更多透露的。与一般民营企业相比,我们更要考虑政策环境。如果国家大力扶持松花粉走向世界,那新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动作就会更大。”李先生谈到。
“大多数经销商目前不会主动去开发海外市场,因为公司对这一块没有大的投入,没人真正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相关的海外配套也没有跟上,等到真正的号角吹响后再行动。现在还属于积累经验的阶段。”
其实,国企背景和政策因素不仅是新时代在海外市场方面摆脱不了的影子,更为其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布局打下了些许印记。除了对市场业绩和政策的极其低调外,近来有不少经销商提出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可能改名为“中国健康产业集团”。
关键词:建筑企业;海外营销;意义;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新的战略思想已经占据了海外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地位。现代企业,尤其是市场上的领导品牌非常重视大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到企业决策之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他们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
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的意义
在世界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要立足海外市场必须做到:
1、改变传统思维,更新营销观念,用新理念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生产出满足海外不同阶层消费者需要的产品。2、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想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能力,获得长远稳定地发展。3、企业要充分认识品牌的重要性,把品牌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创建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4、发展企业新的营销方式,注重产品创新,开展网络营销,节约企业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此,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理念的更新、竞争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意识的确立、营销方式的创新,它对建筑企业迅速走向海外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优势
1、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国内建筑企业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积累, 已经形成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队伍以及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2、企业有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特别是一些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后, 大批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力度, 把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产业加以培育。
3、“准入”制度比较宽松
加入WTO 后, 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取消,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市场开始对我国企业开放。同时, 关税壁垒的减少也使对外承包工程的成本得以降低。
4、企业融资能力增强
近年来, 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急速增长, 总量巨大,国家正在寻求有重大战略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商业利益的投资项目, 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实施以资源换项目的对外工程承包形式, 使中国公司参与海外融资项目、带资承包项目成为可能。
5、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由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国工程项目的需求各不相同,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不同的承包商提供了生存条件, 也方便了承包商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开发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策略
正如上述分析,海外市场发展趋势给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海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而我国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承包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需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直接影响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成败。
1、企业要实施跨国经营,首先要根据海外市场的形势及各国建筑市场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海外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确定将哪些国家作为其目标市场,将目标市场进一步细分,挖掘潜在项目。目标市场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与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各国市场宏观环境、目标建筑市场状况,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自身情况、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选择原则。
目标市场的选择需要我们对当前建筑市场比较活跃的各大建筑市场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其宏观环境、市场增长率、市场机会及市场风险,分析其行业结构、海外承包商对其市场占有率和工作范畴等。根据对主要市场分析的结果,结合企业的海外市场选择原则,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市场。对于我国建筑承包商比较理想的市场是石油产量丰富且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货币工作量大或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快并适合输入中国劳务、人身安全有保障,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不会存在的,满足其中的某条或某几条,企业也可以接受,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高层的决策,例如有的企业实施人身安全保障一票否决制,有的企业以可输入劳务为准则。
2、海外建筑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5个方面因素确定,每一种影响因素对营销策略的影响不同,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每种营销策略内在的特性,即资源投入要求、进入程度及控制深度、灵活性及盈利性、风险性。
(1)贸易营销策略,即以产品或服务出口的方式进入,指建筑企业完全采用国内的建筑材料、构件及机械设备,将物资出口到目标项目所在地,自带劳务在当地完成项目的建造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海外市场切入策略,也是与国内工程运作差异最小的方式,企业只需要遵守业主的要求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其他方面都可以按照国内的方式进行,企业适应比较快,而且可以在切入后逐渐了解当地的情况,调整营销策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但是这种方式受到目标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状况、进口制度、劳务输入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尽快与海外市场接轨,对海外市场的进入深度及控制程度弱。
(2)投资式策略, 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生产性实体进入目标市场, 对目标市场拥有所有权或控股权, 建筑行业通常以新建、兼并、控股的方式出现。建筑行业投资新建多数以BOT 的方式出现, 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实现融资, 需要建筑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务实力、融资能力及市场预测能力, 以我国建筑企业的实力, 目前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相比而言, 兼并、控股的方式更加常见,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当地建筑企业, 直接获得其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及市场资源,缩短市场开发的时间, 能够即时获得市场信息反馈,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这种方式除了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外, 还要受目标市场所在国家对外商投资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进行股权参与, 因而深入目标市场,得到了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大管理控制权, 从而较大程度弥补了前两种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但另一方面,投资式切入模式在增加控制程度的同时, 也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量, 必然是企业动用较多的资本, 并由于在目标市场卷入的深度和广度较前两种模式更强而具有较小的灵活性和较大的风险。
不同的企业资源状况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发展目标不同, 因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也因企业而异, 就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 多采用贸易营销策略或契约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加大国企“走出去”的推动力度, 在融资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在探索以融资带动总承包的投资式营销方式, 积极尝试通过兼并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当地市场。
结束语
中国入世就意味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海外竞争,而当前海外工程复杂化、发包方式多样化,海外工程承包呈现寡头垄断的趋势,给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建筑企业提出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对整个海外建筑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市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化营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志文. 把脉国际建筑市场营销风险[J]. 施工企业管理,2011(11)
[2] 王要武.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0(08)
近年来,中兴加大了对欧美市场大型電信运营商的攻坚力度,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智能手机的销量不断上升,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不论去年与爱立信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兴被迫做出让步,还是如今遭遇欧盟委员会的调查,中兴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政策和法律上的风险骤然上升。
这其实是中兴既有市场战略的必然结果。过于强调价格优势,忽视品牌,同时在渠道上严格依赖電信运营商,缺乏技术积累,都导致中兴在海外市场受制于人。
回顾历史,中兴是国内IT厂商中最早尝试国际化路线的企业之一,从1996年开始海外拓展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6年。如果以较低的标准来看,例如销量,中兴确实已经成为手机中的“巨人”,去年中兴手机销量达到6000万部,其中70%销往海外市场,成为世界第四大手机制造商。不过从品牌、渠道、专利三个角度看,中兴手机面临的短板非常明显。如今中兴手机的海外市场战略到了转型的时候。
品牌“沉没”
根据中兴的2011年财报,2011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862.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9%,但是净利润为2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62%。终端毛利的下降成为拖累中兴业绩的首要因素。
在手机价格上,同等性能的手机,中兴比其它竞争对手低了20-30%,过于强调性价比,忽视品牌溢价,导致中兴手机的销量大涨的同时伴随着利润的下跌。未来品牌的短板如果无法弥补,中兴将很难摆脱盈利上的困局。对于一直追求稳妥,路线相对保守的中兴来说,这反而埋下了最深重的隐患。中兴自己将其称之为“弯道抢跑”,认为这是短期之内所必须付出的“沉没成本”。不过如果中兴无法成功转型,及时将价格导向改变为品牌导向,将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的“沉没”。
对利润的渴求让中兴近年来将重点转移向欧美市场,中兴通讯欧美营销事业部CTO谢俊石曾对媒体表示:“中兴通讯想进入全球TOP3,离不开欧洲战略:一方面,收入、市场占有率层面,必须在主要产品、主要市场进入TOP3,欧洲市场占据全球25%以上的份额,绕不开;另一方面,欧洲是高端客户的集中营,大T(電信运营商)众多,得不到大T市场的支撑,就算总销售额比较多,也难以有高的利润率,无法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另外,欧洲大T很多是全球化布局,影响力很大,对于中兴通讯而言,拿不下欧洲市场就等于国际化道路失败。”
据高盛近期的报告称,中兴可能于近期突破欧美的最后几家大运营商-BT、沃达丰和德国電信,使其在梦寐以求的欧美高端市场获得突破。
而伴随着市场升级,中兴的手机产品也加大了对品牌的建设力度,接连推出了多款终端自主品牌手机,例如“刀锋”(Blade系列),“滑彩”(Skate系列),以及在2月份推出的四核智能手机Era。
渠道单一
中兴手机的国际化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最初进军南亚和非洲市场,然后转向东欧和南美,到如今主攻欧美市场,中兴手机一步步从边缘走向核心,不过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先易后难,固然是一条相对稳健的道路,同时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首选方式。不过这种发展方式的缺陷无疑非常明显,例如缺乏品牌效应,中兴手机大多采用電信运营商定制的方式,海外市场销量的90%是通过沃达丰和Sprint等运营商出售的,很大一部分是贴牌生产,在消费者中间缺乏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的发展模式使中兴手机发展太过依赖電信运营商。
在渠道上,中兴手机大多通过電信运营商进行销售,缺乏社会渠道。早在2004年,中兴在海外市场曾照搬其他本土厂商的做法,大力展开渠道建设,最高峰时中兴的手机促销队伍有近5000人,不过由于当时中兴手机的销售规模不高,难以承担高额的渠道建设成本。后来被迫转向运营商定制的模式。如今形势已经发生改变,全球電信业务增长放缓,包括华为在内的電信设备商都在拓展业务范围,开辟電信之外的新市场。中兴也需要因时制宜,建设社会渠道,弥补渠道上的短板。
在国内,中兴与京东、淘宝、eBay等電子商务网站已经展开合作,另外中兴还积极推动行业大客户的手机定制业务。在海外市场上,中兴需要同样的魄力。
专利战失利
在加大对欧洲大型電信运营商的攻坚力度,并推出多款自主品牌手机终端之后,中兴在欧洲市场有所突破。2010年,借助Blade、Light Tab、Racer等几款明星机型,中兴实现了在欧洲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与欧洲几乎所有运营商展开了合作,并且终端产品2010年在欧洲实现超过100%的增长。
不过好景不长,2011年的愚人节,爱立信宣布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通讯提起侵权诉讼,爱立信首席知识产权官卡希姆·阿法拉赫(Kasim Alfalahi)表示,中兴通讯侵犯了爱立信涉及2G和3G(即GSM和WCDMA)的一部分专利。除了向中兴要求相关的侵权赔偿之外,爱立信还计划请求英国、意大利和德国法院制止中兴的手机销售。
中兴选择反击,反诉爱立信侵犯了中兴在核心网、GSM及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多项专利。双方陷入专利战,并持续10个月。最终中兴同意向爱立信支付一定金额的专利费用,并签署了全球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坊间有传言称中兴需向爱立信支付5亿欧元的巨额赔偿外,还需每年向爱立信支付1.5亿欧元的专利许可费用,不过中兴否认了这一点。
而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认为,中兴发展呈现上升势头,原有的市场领军者必然会打压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