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0.前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目前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它不仅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本文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谈几点粗浅意见。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1树干涂白法

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米―1.5米处为宜。

1.2农药埋施法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方法是: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1.3树干注药法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 注药方法:采取先钻孑L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注药量:应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6毫升―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1.4树干涂胶法

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为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方法:一是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二是先用1.5厘米―2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一圈。然后将粘虫胶均匀的涂在上面。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以防杂草搭桥,产生离体,使害虫摆脱粘胶逃离。

1.5树干疗伤法

因树木病、虫、冻、日灼、修剪、风雹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园林树木干枝及苗木伤口,往往是病虫的侵入口。对伤口及时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尽快地恢复树势,是防止病虫侵入的有效方法。去除枯死干枝。对已经枯死的苗干及树枝。要从伤折处附近锯平或剪除。对于轻伤枝、发生抽条的枝干,在死活界限分明处切除,切口要光滑并涂保护剂或涂蜡,以利伤口愈合。刮除腐烂树皮。用快刀及时刮净病部树皮,涂刷75%的酒精或1%一3%的高锰酸钾液消毒,然后涂蜡或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对于被大风吹裂或折伤的枝干,可把裂伤较轻的半劈裂枝干伤口消毒处理后吊起或支起。用绳或铁丝捆紧,使伤口密合无缝,半年愈合复原后便可解绑。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2.1推广应用先进防治技术

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技术,营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森林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森林要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入手,协调运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营林措施和局部使用化学农药等各种先进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要积极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测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2.2依法防治森林病虫害

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制度,对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责令其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格履行检疫执法职能,搞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要定期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及时检疫对象名单,划定疫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3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建设,对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特种用途林等公益林,以及发生大面积爆发性或危险性病虫害的森林,所需防治病虫害资金政府要予以适当扶持。政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等财政专项投入,应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林业主管部门应将育林基金按不低于当年实际支出3%的比例,安排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事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严重威胁林业资源,对林业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提供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条件。因而,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林业的建设工作,对林业的建设应适当的加大投入。病虫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林业资源的枯竭,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林业实行相关管理及提出病虫害防止措施显得十分有必要。近些年来,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较以前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干扰已出现高发态势,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正常发展。新时期应对林业管理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手段,对病虫害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解决病虫害问题是实现我国林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林业在新时期背景下得到新发展。

1.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及发生特点

1.1原因

通过对近些年出现的林业病虫害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病虫害出现原因主要有:第一,人工造林时大都使用单一树种,这样造出的纯林由于其物种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较低,防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一旦受到病虫害影响,就很难恢复到已有水平。第二,近些年对待林业病虫害常采取的化学药物为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除去病虫害的同时也使它们天敌的数量大大降低,并且这些天敌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数目,病虫害在这期间也渐渐的产生了抗药性,这就使得病虫害愈发严重,难以控制。

1.2发生特点

近些年,病虫害面积呈扩大趋势,爆发后很难控制,林业损失较为严重。我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对主要害虫投入太多精力,次要害虫则不够重视,这就使得经过一段时间演变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但是我们并不能做到对所有害虫都能检测到,预防工作不到位,使得灾害频频发生,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范的策略与防治措施

2.1病虫害防范策略

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在病虫害防止过程中应该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积极招收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工作人员,定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在应对病虫害爆发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使林业损失降低到最小。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防范,林业工作要重视科技、做到有效应用和发展科技,建立相关科技机制,通过科技手段对病虫进行针对性及彻底的防治。可以组织一支科技工作者队伍,利用相关除虫科技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出努力。

2.2病虫害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即利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是利用声音、光谱、颜色、温度、气味等物理因素诱杀、驱赶或消灭。比如通过模仿并录制一些天敌的声音可以驱赶麻雀、鼠类等;利用黑光灯、紫外线诱杀或杀灭害虫,这利用了某些昆虫如灯蛾、叶蝉、棉铃虫等的趋光性,同时紫外线可以杀灭病菌;利用害虫对颜色的感应对他们进行驱赶,如辣椒可以驱赶有翅蚜虫,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农村常用的用枝叶烧烤土壤,高温杀死土中的微生物,冬天利用冰雪覆盖也可以冻死土中的病虫;可用糖醋液来防治种蝇、地老虎等害虫。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卵,抑制其生长繁殖。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可以同时间大面积消灭病虫,效果显著,便于使用。但是化学药物成本较高,使用不当可能会危及人、家禽等的生命健康,而且喷洒的农药不是只对害虫起作用,消灭害虫的同时可能会使其天敌因此失去生命,农药的使用还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化学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时要注意药剂品种、用量、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得当,使得化学药剂在达到除虫的最大药效下,产生较小的药害。

生物防治措施:对病虫进行生物防治方法又称为无公害防治,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相克特性来消灭病虫。主要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引入寄生生物以毒攻毒、散播性引诱剂干扰其正常交尾等。既可以保证人、植物、畜的安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病虫害具有长期有效的抑制作用。

对种子、苗木进行检疫:对可能随种子、苗木等可能传播到林业的有害生物可以实施检疫措施和除害处理,一旦发现,立即将种子、苗木烧毁,从根本上阻碍有害生物的传播,防患于未然。同时,在育苗时,应注意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一苗圃上要进行轮作,防止病原体的大量积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播种期间注意通风、除草、施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保持环境卫生,防止微生物扩散。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脐橙;病害;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54

脐橙的种植过程中,会因病虫害而影响脐橙的质量,同时还会降低经济效益。为了避免脐橙被病虫害所侵扰,当脐橙进入到坐果期和定果期的时候,就要合理地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脐橙所发生的病害多是由于干旱或者雨水过多,主要为炭疽病、疮痂病、生理性裂果和溃疡病等等。脐橙所发生的虫害包括康片蚧、红蜘蛛、锈壁虱、吸果夜蛾、潜叶蛾和介壳虫等等。当脐橙进入到坐果期,就要做好果园内病虫害的检查工作,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防止病虫害蔓延而使其对果园的危害扩大。对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要根据脐橙果园中病虫害特点进行科学地选择,以使防治技术使用后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作用,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预防效果。

1 脐橙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通过提高脐橙植株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来实现病虫害防治效果。具体的农业防治技术上,是向脐橙植株施用钾肥和磷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当进入到冬季,果园的工作人员要将果园内清理干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1]。

2 脐橙病害的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2.1 黄龙病的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脐橙出现黄龙病的病害,是受到立克次氏体的侵扰所导致的,发病的症状是在脐橙绿色的树叶中有黄化叶片。黄龙病对脐橙的危害是毁灭性的,不仅会导致植株感染病菌,而且还会影响到脐橙果实的品质,直到整个植株枯死。

脐橙的黄龙病症状包括黄梢型、缺素型和黄斑型3种。黄梢型黄龙病表现为新梢叶片为均匀性黄化,而且非常容易脱落。缺素型黄龙病表现为叶片的主脉以绿色为主,叶肉的部分呈现黄色。脐橙开花很多,但是结果很少,而且果实多为畸形。黄斑型黄龙病表现为新叶患有黄龙病后,叶片由基部到边缘由绿色转为黄化,并形成不均匀的黄色斑块。黄龙病多为运输的过程中远距离传播,使得整个的脐橙果园成为黄龙病区。

为了预防黄龙病发生,就要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在春天、夏天和秋天,当果树的树梢发齐后,使用浓度为40%水胺硫磷乳油配置为700倍液,浓度为,20%的灭杀丁乳油配置为500倍液、浓度为50%氧化乐果乳油配置为700倍液对脐橙果树的树梢进行喷洒,可以将树梢上的木虱杀死。如果树梢上有蚜虫,可以使用浓度为40%马拉硫磷乳油或者是乐果乳油配置为800倍液对有蚜虫的新稍进行喷洒。还要对脐橙的病株及时铲除,并将残桩挖除,运送到果园外的空地上烧成灰烬[2]。

对已经患有黄龙病的脐橙树,要配置盐酸四环素800倍液或者青霉素800倍液注射到树干中,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2 溃疡病害的防治技术

脐橙果园由于溃疡病而导致果实的产量下降,除了采用农业病害防治措施,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可以更好地将溃疡病的病害程度降到最低。脐橙的溃疡病包括枝梢溃疡病和果实溃疡病。

2.2.1 枝梢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脐橙枝梢溃疡病在春天很容易发生,所以应在春天就对该种溃疡病做好预防工作,以通过控制好病原菌降低脐橙枝梢溃疡病的发病率。在防治方法上,通常脐橙树新的枝梢抽出3cm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第1次喷洒药剂了。所喷洒的药剂配置:浓度为0.2%~0.5%的波尔多液(根据当地气候以及枝梢溃疡病的发病程度而定),浓度为14%的溃疡灵250倍液,美国进口的可杀得600倍液,浓度为25%~35%的氧氯化铜400倍液(根据当地气候以及枝梢溃疡病的发病程度而定),配合每毫升7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夏季防治枝梢溃疡病,如果当年的雨水充足,脐橙会在8月初放梢;如果当年为干旱年份,脐橙会在7月的中旬或者下旬放梢。在放梢之前,要在此前的3d之内要抹除所有的夏梢。当秋梢为1cm的时候,就可以喷洒防病害药剂了。为了保住脐橙果实,花谢后的7~10d,果实横径大约为1cm时,喷洒以1次剂;花谢后的30d和50d各喷洒1次剂,可以对脐橙的枝梢溃疡病有效控制[3]。

2.2.2 果实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脐橙的果实溃疡病一般发生在9月份。如果果实患病,外观就会受到影响,还会产生落果而影响产量。要控制好果实溃疡病,可以从4~9月份,每1个月喷洒1次药剂以做好防治溃疡病工作。药剂配置:大生M-45800倍液、可杀得500倍液、每毫升7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混合浓度为1%的酒精溶液、克菌康800倍液、叶青双550倍液。

3 脐橙虫害的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3.1 红蜘蛛的防治技术

如果脐橙发生红蜘蛛虫害,可以在1a之内发生几十代,对脐橙的叶、花和果实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量的叶子打卷、枯黄,出现落叶现象,不仅影响了脐橙的长势,还会降低脐橙果实的产量。在每年的4月份,就会出现红蜘蛛虫害,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防治措施,就会出现红蜘蛛虫害高峰。当进入到6~7月份,如果当年为干旱季节,就会接连出现第2次虫害高峰和第3次虫害高峰,干旱的季节红蜘蛛繁殖非常快[4]。

红蜘蛛的防治方法,就是做好清理果园的工作。通常园区会选择使用0.9波美度石硫合剂在果园内喷洒,但如果没有掌握好浓度,就会使脐橙树的落叶严重,导致第2年的脐橙产量受到影响。可以选择可替代的药剂:浓度为70%的克螨特1800倍液、尼索朗1300倍液、吡虫啉1300倍液、阿维菌素2800倍液混合好之后喷洒在脐橙果园内,可以获得良好的红蜘蛛防治效果。

3.2 介壳虫的防治技术

严重危害脐橙的介壳虫有糠片介壳虫和矢尖介壳虫。当脐橙树遭到介壳虫侵扰之后,叶片就会卷曲,变成干枯状而脱落。如果是脐橙果实受到感染,在果实的表面就会出现斑点,皮色不佳。

通常在4月末~5月初介壳虫第1代会出现,如果这个期间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会影响到脐橙树的后期生长。在化学药剂使用之前,要做好果园清理工作。将所有的落叶和枯枝都清除果园,寻找一安全处集中烧毁。药剂配置:浓度为40%的速扑杀1500倍液,果圣800倍液、乐斯本800倍液和扑虱灵500倍液。在喷药时间的选择上,为了消灭介壳虫的虫源,可以在4月末5月初进行第1次喷洒化学药剂。7月份进行第2次喷药,可以减低介壳虫的密度。9月份进行第3次喷药[5]。

3.3 吸果夜蛾的防治技术

如果脐橙果园所在为山地,就要对吸果夜蛾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特别是在秋季,9~10月份,尤其要注意喷洒化学药剂,以避免因吸果夜蛾而损害到脐橙的质量。可以选择浓度为5.7%的百树得乳油800倍液或者1000倍液,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吸果夜蛾的虫害情况选择使用。

4 结论

脐橙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很多,目前主要采用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实套袋保护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药剂所发挥的防治作用是最为常用的。在药剂使用之前,要对脐橙果园的病害和虫害情况进行检查,根据病症情况配置药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其凤.脐橙优质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1,24(02):20-21.

[2]韦骋.物理方法防治脐橙病虫害[J].农家之友,2014(09):48.

[3]刘传明,倪晓雪.纽荷尔脐橙特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1(12):17.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高度,园林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也成为了城市绿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加之,城市公园的社会服务性要求绿地植被始终保持良好的美观度和观赏性,否则会影响园林的服务功能。城市园林绿地养护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气候、环境与发展特点,通过不间断的抚育使绿地植被获得最好的生长状态,维持健康的生长态势,以构建良好的城市游憩空间。

一、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内容

城市公园绿地养护是一项长期的、非简单的、科学的重复性劳动,其主要目的是抚育植被,是植被成活后的不间断的植株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日常养护、周期性养护和专项养护工作。其中,日常养护是指每天都要进行的常年性工作,包括浇水、除草、防病虫害、保洁、修剪、施肥等。在城市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管理中,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域气候和植被的生长特性,然后结合植被与植物群落的习性和规律选择适当的浇水、整形修剪、移栽调整等措施,使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引导植物生长达到事先的设计效果,从而提高园林美观性和观赏性。

二、城市园林绿地日常养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据调查,全国各地的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资助的专业园林队伍和公园建设投资单位来实施的。加之,各地城市公园绿地养护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各地园林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客观存在的原因之外,还要一些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如养护管理模式落后、养护管理工作质量低等。

现阶段的常用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模式主要沿用以前的,除草、浇水、修剪等水平并未实现技术性提高。尤其,养护机械设备的落后直接决定了园林绿地养护水平的不高。剪刀、首句等落后工具的普遍使用,既不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也不不了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我们知道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涉及生物学、气象学、园林植被病虫害防治学、土壤学等诸多科学领域,这就决定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养护专业技术。然而,调查发现很多园林队伍人员达不到以上要求,有的甚至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情况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质量,阻碍了该领域内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发展。

三、城市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管理措施

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关键要抓好水、病、虫、剪、肥五个方面工作,做好了这五项工作,基本就达到了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日常养护标准化、科学化。结合地域气候给植物浇水;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长势给其施肥,适当松土;按照预先制定的预防措施和植物长势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春秋两季定期修剪植物,修整和移栽合适植物,及时清除杂草;确保绿篱高度一致,无缺层、整齐划一;特殊区域的特定植物,如道路节点周边的,要适时进行人工造型,维持园林绿地造型的艺术性,等等。

第二,草坪浇水。城市公园人流量较大,为了保持草坪正常生长,增加美观性,要求通过适量浇水保持和增加茎叶含水量,使其在水分较充足的情况下不易被折断,有弹性。注意:浇水要浇透,湿润土层最好在10cm以下;夏季早晚安排浇水;采取自动喷灌,以形成雾状水滴。

第三,病虫害防治。城市公园绿地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有植物选择、绿地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其中,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是城市园林植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城市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管理中,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现象,并及时找出病虫害根源以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要事先为植物喷洒防病虫害药物,以降低植物出现病虫害的机率。

第四,及时补种损毁、死亡的植物,保持绿地的观赏性和完美性。在游人的踩踏、采摘下,公园内植物难免会陈损坏、死亡,而工作人员的任务则是及时补种、及时进行改造,以保持植物完好。

第五,植物修整与施肥。在植绿地物修整上,要综合考虑城市公园设计、结构布局、景观视线空间等因素,既要增强绿地植物观赏性,又要符合公园景观空间设计要求,避免遮挡游人视线。在施肥上,则要根据物种特性、土壤条件等决定,为维持植物良好的长势。

四、结束语

城市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对增强城市公园的观赏性、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园林人员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使浇水、修剪、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科学化和标准化,并增加经济投入以促进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为建设美丽的城市公园而服务。

常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1.1 水稻稻瘟病

引起稻瘟病的常见原因有三个:稻田干旱、长期灌深水、氮肥施用过度等。特别是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最易染病。该病包括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因此,要尽早预防,可选择破口期与齐穗期进行。

防治方法:①浸种:使用1%的石灰水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种子浸入24h;②稀释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根据1:500的比例稀释,再把稻秧浸入其中约0.5min后取出进行栽插。防治水稻叶瘟病通常可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洒,用量为450g/hm2。

1.2 水稻纹枯病

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包括密植、灌水过度、氮肥施用过度等。通常,该病的高发期在水稻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尤其是抽穗期前后最易发病。该病主要在叶鞘与叶片发病,但严重时也会侵害穗部及茎秆。

防治方法:应以肥水管理为主,种植时保证基肥足量,抽穗时注意追肥。施肥过程中合理搭配氮、磷、钾、锌肥的比例。施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或过迟都不可取,通常选在拔节期后、抽穗期前。常用药剂为: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 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mL/hm2。兑水稀释后喷雾,用量为750-1050kg/hm2。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灰加水浸泡一昼夜后,过滤处理后喷雾,草木灰与水的比例为225-300kg/hm2:1500kg。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水稻孕穗期到齐穗期,对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1.3 白叶枯病

该病又称为火烧苗。它的传播速度迅速。尽管国内大部分稻区还未出现此病,但它仍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该病主要在水稻的叶尖与叶缘处发生,呈绿色或暗绿色病斑。病斑有明显的界限性,顺着中脉或叶缘进行扩展。染病后叶片枯死呈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叶枯病。此病在苗期出现,分蘖期进一步发展。抽穗期之后是此病的高发期。

防治方法:①挑选无病稻种,最好为专门的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②浸种:利用1%石灰水过滤后将稻种放入,温度保持在25℃,时间为3-4日。要求稻种应在水面下约10-12cm。注意,不可随意搅动水面,防止破坏石灰水膜,减弱消毒功能。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可施用太多。遵循“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的原则,保证水稻健壮生长。

2 主要虫害与防治措施

2.1 稻螟虫

在水稻分蘖期易发此虫害,导致枯鞘后,稻螟虫会将心叶咬断,引起枯苗;若在孕穗,抽穗期发生此虫害,易导致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选用0.2%高渗甲维盐,40-60ml/亩,也可施用5%锐劲特,30ml/亩,也可施用20%三唑磷,80~100ml/亩。

2.2 稻飞虱、叶蝉

这两种害虫的体形都偏小,常混合发生,对水稻产量有严重的影响。通常减产量超过10%,大发生年份减产量约为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选用22%蚜虱灵,用量为10g/亩,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兑水,二者比例为100ml:60kg,采用喷雾方式。

2.3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选用18%杀虫双水剂,用量为200-250ml/亩,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加水稀释使用,药剂与水的比例为100g:50kg。通常选在傍晚喷雾。防治此种害虫的常用药剂还包括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防治标准为分蘖100~120头/百穴,穗60~80/百穴。

3 综合防治的主要事项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职责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获得政府的重视,形成以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面部署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防控职责加以明确,逐级落实,确保监测预警的到位、及时,避免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而最终酿成严重的病虫害。

3.2 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病虫害的监测网络

首先,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史,构建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网络。然后,要及时预警,利用多种渠道相关的虫害预警资讯及防治对策。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必须及时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信息,用以指导该区域内的统防统治工作。

3.3 加强宣传培训,做到群防群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加上不少农技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业务能力偏低,不熟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技术。另外,随着水稻生产在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减少,农民对水稻的生产积极性也日益降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知识。比如,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现场讲座、田间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学习防治方法。这样,让他们树立科学防治的理念,掌握合理用药的技术,达到群防群控、科学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