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基本原则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70-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认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活力的行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生命线;它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则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独创新颖的思路来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概括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思维领域内的思路和设想的独创与新颖;是在人类现存认识基础上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结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原创性。原创性就是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固定认识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去认识客观具体事物,找出一些不为常人所拥有的、不寻常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它不仅善于求同,而且善于求异。原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

2.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贵在常规思维活动中勇于开辟新的境界。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不囿于传统经验方法和观念的束缚,经常表现出对现存已有理论的合理科学的怀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从而使人们对于原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

3.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又称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信息和材料,尽可能多地产生各种合理科学的信息,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深度,从而做到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和囿于常规思维定式。

4.目的性。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的活动一般不会有所创造。人的目的性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人们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把杂乱无章的各种设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和探索,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5.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从纵、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客观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产生新的结论或在思维过程中对世界若干要素实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创意或理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基本思维形式中综合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就是在前人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以此实行重新的分解与综合,最终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1.唯物论原则。哲学的唯物论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2.辩证法原则。哲学的辩证法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的发展观,即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指导人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践性原则。实践的观点是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是在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来完成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必须首先具有实践的观点。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1.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文明成果,才可能在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离开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去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性思维与胡思乱想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对已有人类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规律,明白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大脑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者新提出的问题越是基本,反而越是重要,思考者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就越是深远。

3.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善于学习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善于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同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而善于批判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文明成果进行部分或者全盘的否定。创造性思维本身内在地要求我们只有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才给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甚至可以把“批判”理解为否定意义上的创造。尤其是哲学上的批判,直接诉诸一个观点乃至一个思想体系的理论预设,因此非常深刻。善于批判就像拆毁地基上原有旧的建筑物,只有旧建筑物拆毁的越彻底,新的建筑物才可能越坚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4.善于变革。善于变革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总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予以解决,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其实,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在于对于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疑问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才给出了富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解释。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是缺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只有善于革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5.善于超越。善于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在强调创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善于超越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始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性思维中善于超越的尺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崇尚人性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根本要求。人不但是社会的人,人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的任何发展和进步最终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理应超越前人,崇尚人性,更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本身的需求。追求品位是在崇尚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里说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追求品位则是对这种人类美好精神生活的自觉认同和向往。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追求品位、趣味高尚的人,是不屑与趣味低俗、见解庸俗的人为伍的。事实上,随着人们追求的品位的提高,人的思维空间必定越来越多地向超越思维敞开,其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善自我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最高境界。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发明,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本身,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人们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循环中才能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和小事开始,长期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最终的质的飞跃。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11552301)

作者简介:段满江(1979-),男,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哲学研究;朱泓(1965-),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2篇

美术教学注重实践性,要全面提高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起着重要作用。要鼓励学生个体的表现欲。只有使每位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这种教学才是共振双向合一的。把学生美好的想法尽情的表现在画面上,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学会观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把瞬息万变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中去,必须学会观察。通过观察,能直接认识、理解和描绘对象,建立明确的绘画形象。艺术源于生活。对于艺术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粒沙石都是宝贵的,那是创作的源泉,这些东西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要把别人不在意的东西观察之后,加工概括,用于创作中,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教学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画出来,不强求完美,只要会观察,就是不小的收获。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强化记忆,巩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创作,有的人对着画纸无从下笔,这就是头脑中存储的形象太少,需要反复不停地练习,久而久之,变难为易,也真正达到了记忆的目的。记忆与想象密不可分,大多数记忆不是现成的,而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通过网络等媒介,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大胆的想象,使他们在记忆中找到完美的东西,通过想象,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比如讲《色相的冷暖》一课时,然学生回答“你记忆中的红色像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说:“红色像太阳一样,想到火焰、鲜血,让人感觉温暖、热闹。”同样,“蓝色像大海一样,想到天空,让人感觉辽阔、寒冷。”通过这些启发,使学生知道: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这样既强化了记忆,又把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拓宽范围,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要使每个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广泛涉猎,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集中综合到一个画面上。这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保证人才的质量。美术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审美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只有丰富自己的阅历,才会在创作中得心应手。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不等于准确。生动比准确更有价值。尽量让学生懂得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真实地发现美、创造美。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举一反三,使学生思维意识增强,让每一点知识都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渐渐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这才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扬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10-01

一、培养听觉能力

作为演奏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程度的高低、学习进度的快慢来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观摩,欣赏优秀扬琴作品。例如体会声音的音质是虚是实,双手的音量是否平衡,声色是否清晰明亮、圆润纯净,有无杂音等。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通过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意识到音高、音色的正确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倾听学习的方式来建立学生对音乐音高和音色的正确感觉。

第二种就是让学生接触二声部的乐曲,构建音乐声部的立体感。和声变得饱满、织体变得丰富是多声部线条感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音乐的织体走向,认真倾听和声进行中的色彩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不同的音乐形象,更好的把握流动的音乐结构。例如乐段之间节奏的对比、旋律的起伏变化能使声音具有戏剧效果,通过听音乐则能想象音乐。高音区表现出的效果具有高深、明亮的特点,低音区则有低沉、雄厚的效果;旋律上下起伏连贯能造成波浪浮动的感觉,反之就是留下平白朴实的印象。只有先听懂音乐,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会有心灵上的感应,才能对音乐的多声部感建立出整体立体感。

二、培养声音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关键在于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演奏者,学习乐曲的过程中首先应在这样的心里境界中想象到这些景物和画面,并赋予自身感情在内,在此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入情入境,富有音乐表现力。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是一幅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该如何表达出乐曲的人文内涵,此时就得依靠想象的力量,在精神世界构建出这一图景。例如项祖华老师创作的扬琴独奏曲《竹林涌翠》就是想象大作的典型范例。曲作者采用傣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这首乐曲,通过对祖国风光的描绘和赞美表现了山寨传统节日的欢快和喜悦之情。所以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力,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演奏的作品才具有生机。而作为演奏者而言,充分发挥自己对声音的想象力,让自己思维更加活跃畅通,使音乐更生动自由,这样演奏的作品才具有流动的音乐美。

三、灵感的激发

教学应该是在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往往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温柔的微笑,一句小小的赞美,都极容易让学生感到自豪。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自觉地、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成绩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对激发学生的灵感具有极大的帮助。

正因为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性,就要求了老师在教学中备选教材时不能一直采用内容单一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曲,虽然这些练习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演奏的技术水平,但是在情感体验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就需要将练习曲和乐曲相结合,起到共同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点来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它鼓励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解决方式,起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往的口传身教模式中,有部分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一定的思维局限,导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项思维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标准答案的淡化,尊重学生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敢于实践验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激励学生总结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敢于质疑的能力,这也是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一个基础。有了学生的大胆质疑,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加深其创造激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卫国家的领土,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农村学生

我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材。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为今后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停留在前人基础上而无所进步。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比小学开阔得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作为农村初中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知识面窄得多,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作为农村的孩子来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受教师的影响。大家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异思维。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是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未尝不可呢?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鲁迅,你会怎样做?再如,我们教学《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失学放鸭的经历,大胆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作假设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文章情节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作为农村初中来说,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体育训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山西财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财政厅

美与时代(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