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途径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04-02

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般的,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的方法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如在“实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

2.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的做法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实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实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把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运用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办法,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

1.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我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不爬上旗杆用米尺和量角器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比的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里锐角和所对的边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运用直角三角形里的一个锐角和一边求其他边?这些问题串,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进行独立思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恰当地给问题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经过独立思考体验之后进行讨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又会激起他们的“反思”,最后把认识统一到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3.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数学是古老的学科,是智者的思考方法,是探索世界的基础.数学的教学也许会枯燥无味,也许会生机勃勃,决定着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初中以后,数学知识在小学的基础之上有了一个提升.此时,单纯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已经无法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特别是增加的几何,较为抽象,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一直是教育界所强调的.但是在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基本体制改变了这一初衷,大部分的学科教师都是通过手把手的讲题目、一遍又一遍的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碰到一些新问题时往往不能举一反三.社会上对于我国无法自己培养出诺贝尔奖的原因,也是归根于我们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笔者提出几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天天不断重复昨天的,而是那些喜欢钻研、喜欢提问、喜欢思考的学生.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明确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前、学中和学后都主动去思考.当然,针对平时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问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自主去思考,甚至在课堂上因为思考而不注意听讲也要适当的放任.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的予以激励,提出一些有适当难度的数学题,为他们“打通任督二脉”提供空间,使他们培养习惯[2].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思考能力也许较为缺乏,应该加强鼓励引导,循序渐渐,从培养思考的意识开始.

二是要创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创造环境,就是要在课堂上设置好思考的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比如,多要求学生自我思考的时候,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在讲一些定理时,引用好相关定理发明者思考这个定理的过程,激发兴趣.在讲一些抽象问题,如几何问题时,可以带上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当场用模式来解答问题.这时,很多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兴趣盎然.

三是要设置独立思考的问题.巧妙的设置好思考的问题,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妙方.要巧妙的提问题,问题不要太难,也不应太容易,比如,初中的三角函数问题,会有很多的推导关系式,教师先推导一个,然后几个学生分组进行其他公式的推导,进行时间上、速度上、方法上的比较,等.要巧妙的“留问题”.留问题,一方面要在学生思考完、教师解答之后留出些许时间来让学生再思考回顾一遍,让学生在回到思考的问题中去进行再反思;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要留有余地,比如,在讲行程相遇问题时,有多种方法,教师在详细的讲解一种方法之后,再对其他几种方法提一下,“还可以通过时间差和路程差来进行求解,怎么求解,学生自己来解答”,学生往往喜欢一题多解,肯定会去再思考.要巧妙的“解”问题.对于学生自我思考后的问题,教师在解答时,也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答错之后,不要直接说“错”,可以说“思考的方法不错,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再想想”,在这些话语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很快思考答出第二个答案.

四是要讲究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教学,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有错题引证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地将一些题目做错,然后让学生来找错误,并给出相关的证明方法,提出正确的做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够自我纠正平时错误地一些思路.有欲擒故纵法,教学中,明明知道有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如果思考的是能够解答出来的,但是在讲这些问题时,可以故意说,“在我授课的这么多年,很少人可以答出来”,学生受到挑战激励之后解答出来之后发现也不难嘛,独立思考的兴趣倍增.有联想教学法,即是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比如,有些知识点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到了后面相关章节的知识讲完之后可以再让大家思考前面讲过的问题,自然就懂.在几何知识和平面知识中也有不少相关联的,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都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有体系教学法,这种方法使用于复习时,让学生翻开目录,通过目录的一点点,来想到每个知识的涉及知识、公式、解题思路、重点难点等,既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举多得[3].

总之,数学的学习是讲方法、讲技巧,题海战术不应该成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教学根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引导、创环境、设问题、留空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数学学习变得更轻松.

参考文献:

[1]张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6).

[2]赵俊红.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J].华章,2011(10).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第3篇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第4篇

我国现在已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以伟大的爱心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孩子劳动观念丧失、依赖性强、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弱化,缺乏独立性己成为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另一方面,虽然“新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支配下,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教师采用何种教法,他们最终关心的仍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理解就是学生的理解,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理解机械地记忆即可。于是学生的大脑长期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从而不愿意思考。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压抑状态,认为课堂活跃才是新课程的标志,导致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忽视了学生实质上的提高。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如教师变着花样去激发学生兴趣,遇到问题就安排学生交流与小组合作,过多过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在浅薄的热闹中生长着浮躁的品性和依赖的心理。虽然表面上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机会。

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更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活动常常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要学好这些东西,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才能将初中的数学学好,同时也能保证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独立思考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俗话说:“活到老,学不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靠在学校接受的一点知识,学生是不可能享用一生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就是发现新事物、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贵在一个“新”字,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因此,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形式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与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和原动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如果你不理解,就算记住了也没用。要理解就必须多思考,思考可以促进理解,理解能加深记忆。学生只有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逐步“体会”,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并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能力,成为创新的源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学研究,2007,(03).

[2]方修培.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0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独立思考;策略

初中数学是承接小学数学,开启高中数学的过度阶段。相较于小学数学的具体、简单、死板,初中数学更为抽象、复杂、灵活。这种变化,会让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仅仅依靠记忆难以明白、掌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彻底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概念和解题技巧,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学会去理解、运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现状

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在记忆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方面的能力较差,造成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数学教师大多以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部分数学教师不能认清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以自己的“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1]。

同时,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不在像小学数学那样简单、直观,而学生习惯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依靠自己的记忆进行数学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导致学生们的极大不适应,甚至是厌学。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为的灵活,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是,孩子们惯用老师或者教材中涉及的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而没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独立思考的概述

独立思考是指不依赖他人进行的思考,独自完成某一件事或者某个问题的思考。在数学中的独立思考,是指学生不依赖教师、家长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的思考[2]。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够更为深刻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的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独立思考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从而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惯用数学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对此,首先,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认识到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种数学课堂中的重点。其次,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培养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灵活、熟练地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使独立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一直都在宣传,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初中教育却是很少,升学压力仍旧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兴趣,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鼓励学生多思考。

比如学习有理数时,我将“8,21,-5,0.3,-4,0.23,-0.9,0,-0.15”这些数字展示给同学,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字分成三类?分成五类,又该怎么分?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让同学们在这种独立思考中,把握有理数的种类。这种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效果。

3、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每一项活动的主角。部分数学教师不能认清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以自己的“讲”为主,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让学生萌发成就感,充分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实现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前,我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加法运算律,独立思考乘法的交换律有哪些。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律。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式子:35×37+65×37=?25×404=?我问学生,谁能快速的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答案。最后有几个孩子率先算出了第一个式子,找到了计算的捷径。然后我又列了几个与第一个式子相似的式子,让他们计算,并推导出通式。进而让他们再思考第二个式子,这下孩子们都能够用逆向思维把第二个式子快速准确的解答出来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究,就掌握了乘法的运算律,比我直接教给他们公式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个规律。

结束语:

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谷米.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衔接现状调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11(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