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预测与计划

财务预测与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预测与计划

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监督弱化

我国经济市场发展日渐迅速,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其实并没有那么安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以及监督弱化的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财务信息失真及监督管理弱化进行详细分析。

一、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的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监督弱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财务制度已经不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需求。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为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当下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没囿切实的根据时展而进步,导致了很多钻体制管理漏洞空子的现象发生。并且很多公司的领导贪图自身的利益,财务会计不得不被迫做假账,由于上级领导的威逼利诱,导致了财会人员出现制造错误的工作行为。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监督机制,各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财务的支出一级管理完全凭借领导的主观意愿,严重的导致了财务监管的弱化现象。并且财务会计信息的传播时而出现很多漏洞以,很多财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使污染财务会计信息的人有可乘之机。

(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的客观因素

财务会计一直以来都是火爆的学科之一,会计师资格注册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会计师行业鱼龙混杂。很多并没有专业素质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正规渠道获取会计师从业资格,导致了会计师职业素质较差,很容易出现贪污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加强监管机制,因为有些监管人员在工作中有恶意包庇财务会计造假账的情况发生,并且对虚假财务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并且我国并不重视经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财务会计的违法行为更加恶意猖狂。

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差

财务会计相关管理监督制度的规定是来自实践并且回归于实践的。由于很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差,导致了相关财务监管制度没有办法客观认真的进行有效执行。所以在积极完善与进步财务监督制度的同时,一样要有有效的提升财务会计人与难度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

(二)会计法规与税法要求不同

我国会计法规以及税法的要求有所差异。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核算与分析反馈。通过会计的核算信息可以直接的反映企业的财务资金情况,由于会计法规与税法的要求不同,导致了财会信息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当税法计算信息以及税法要求的结果不同时,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随之产生。

(三)财会计量存在一定的局限

在商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会计由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思维导致了在核算的过程中只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忽视了货币本身存在的币值变动,当货币经济中存在不定的变动时,财务会计信息也随之变动。财务会计计量的局限性不仅导致了企业信息的偏差而且促使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促进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主要组成部门,企业的发展以及经营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并且对企业中的员工、股东以及债权人都起着直观重要的影响,并且企业还担负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企业要积极的认识到自己身兼的重任,切实的做到为员工为企业股东以及债券人负责,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而不断奋斗。力求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保障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以便与更好的履行自身应尽的职责。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监管是企业监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内部监管力度是企业长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公司内部合理的结构配置进行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部门职权的强调。切实的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的规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机制,保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职权的高效性,不仅可以对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有效的提升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进程。

(三)加强社会及征服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

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也是企业监督中的一部分,政府需要明确职能监管的划分,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从会计师注册到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的颁发都应该加强监管,充分发挥政府相关监督部门的职能,彻底杜绝企业虚假报告的肆意操作。并且可以与工会监督积极配合,利用工会的监督职能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切实的杜绝贪污造假的现象产生,切实提升对财务会计的监管力度。

(四)有效培养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有效的培养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让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感受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以便于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宣导学习的方式促进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利用“财务人员思政会”,“企业是我家”等富有引导宣传作用的相关活动,使财务会计人员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自己应对企业尽到的责任。并且将宣导与的实际相结合,定期使企业财务人员编写财务会计人员心得。利用现实的反面教材来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告诫。对企业管理层的人员也需要加强重视,切实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教育。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理解,以便于更好是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并且杜绝企业信息不正确是的利益谋取与危害。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监管弱化的有效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切实的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社会意识的有效提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社会及征服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将企业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的相结合,切实的培养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有切实的在提升企业监管力度的同时,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罗玮.论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及监督弱化的对策[J].经济问题,2005.

[2]李春禄,曹志锋.企业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6.

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分析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领头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因此采用重点抽样的方法选取上述三家银行的财务报告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且提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缺点,加以对比和分析。

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

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经营存放款和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能够接受以签发支票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的活期存款,办理转帐结算业务并且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中介机构在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商业银行又是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现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挑战变得更加复杂。

(二)国外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1.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美国商业银行发展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对市场和企业的操控能力强。美国主要商业银行有:花旗集团、摩根大通、贝尔斯登银行、美怡银行等

2.日本商业银行发展概况。日本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兴盛发展期,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日本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只有3个,剩下的都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有:三菱UFJ银行、瑞穗银行等。

四、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调研分析

这篇文章中,我重点研究的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所占比例最大,利润最高,但其银行报表缺乏研究价值,一直情况非常稳定,处在高水平盈利区间内,因此不选择国有股份制银行。

五、三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招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总行设在深圳,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招商银行于2002年4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股票代码600036。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H股股份代号3968。

(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54,749.78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5.71%。资产总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本集团贷款和垫款、应收款项类投资等增长。招商银行负债总额为51,132.20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5.77%,主要是客户存款、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债券等稳步增长。

1.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2015年,本集团实现税前利润750.79亿元,比2014年增长2.24%,实际所得税税率为22.72%,比2014年下降0.95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即利息收入占到总量的67.9%

2.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管理分析。贷款投放的行业结构也同样反应贷款质量以及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不同行业的投放的比率往往体现出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从贷款投向来看,零售贷款的不良率还是要低于企业贷款,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还是较低的,尽管数额上相对2009年略微有所增加。

(三)民生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1.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民生银行资产总额40,151.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89.26亿元,增幅24.4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126.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4.03亿元,增幅15.14%;吸收存款总额24,338.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71.21亿元,增幅13.38%。

2.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民生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46亿元,同比增加22.68亿元,增幅5.36%;实现营业收入1,354.69亿元,同比增加195.83亿元,增幅16.90%;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2.59%、2.41%,同比分别提升0.10和0.1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1.31元,同比增加0.07元,增幅5.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每股净资产7.03元,比上年末增加1.22元,增幅21.00%。

(四)兴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1.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情况分析。兴业银行资产总额52,988.80亿元,较期初增长20.25%。其中贷款较期初增加1,862.60亿元,增长11.69%;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较期初减少4,868.37|元,降幅68.30%;各类投资净额较期初增加12,385.04亿元,增长91.04%。

2.基于利润表的损益分析。兴业银行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生息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把握市场机会,灵活配置资产,提高生息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保持稳定;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持增长;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较低水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07亿元,同比增长6.51%。

六、我对三大商业银行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看三个银行的财务情况对比:

三家银行各有特色,民生贷款定价能力强,非息收入占比高,客户的粘性强,不足在于加强零售存款业务,提升资产配置水平,尤其是同业业务。招行资金成本低,资产配置能力强,不足在于如何提高贷款的定价能力。

七、商业银行发展状况评价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观念。我国的商业银行都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唯一目标。从现实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实际的经营管理存在着很大差异,商业银行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利益,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实际的业务管理存在着脱节现象。

2.缺乏明确的目标。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既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它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与一般企业有区别的。具体来说,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包括利润、企业价值、企业文化等。

(二)解决商业银行问题的相应措施

1.转换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将企业的目标与银行的特殊目私岷掀鹄础R簿褪撬担要把财务管理的理念从财务会计转换到管理会计。商业银行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核算和报告,还要加强各项资金管理的计划,对于银行的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2.明确阶段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商业银行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发展成为真正大型的国际性的大企业就必须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

3.完善商业银行各项制度。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中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内部机构的具体职能,以财务管理为主线,强调业务部门的结构的转变,努力形成一个结构紧密、职权明确的组织。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能够得到统一传达,保证管理的效果。

八、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趋势

国际化趋势的重点是引进外资和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具有或接近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经营方式科技化趋势

股份制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与传统的以内部管理为目的的设置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出特点是强调营销理念,并按这一逻辑,根据客户对象设置业务部门,如公司金融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国际业务部门等,体现了以营销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三)资本化趋势

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目前只两个:一是增资扩股,其数量有限,且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二是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正常的资本补充渠道。

(四)低成本趋势

各项操作的业务成本以及各方面的资金引入、资金周转等成本开始逐渐低廉化,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幅度上升,促进银行资产的合理化和最大效率化运转。

参考文献

[1]游舒画.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2.

[2]崔宏.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及其报告披露:问题与改进[J].金融论坛,2008,13(3):42-50.

[3]何思睿.商业银行的转变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56-57.

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第3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与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较为普遍,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从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出发,提出优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1201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优劣对企业利益有直接的影响,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是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较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出错及失真问题较为普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虽然,社会已开始广泛的重视企业财务会计监管工作,但财务会计工作仍受到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制约,避免和消除不良影响因素造成的干扰,成为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1.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较多企业却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与不法落实的问题,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受领导的主观意愿影响较大,为了少缴税款容易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致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而有有些企业即使发挥出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却也缺乏科学的财务会计评估制度,导致会计信息的精准度不高;缺乏信息整理制度,在会计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严格的科学判定依据,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也难以落实到位,都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1.2财务会计审核力度不够

财务监督与审核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脱离了监督与审核,必然难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与效果。当前,我国较多的企业在财务会计审核工作上力度不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缺乏专门的审核部门与审核监督岗位,致使会计信息收集人员在工作态度与攻击积极性上存在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在审核手段上较为落后,审核流程模糊,规范性缺失,不能对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高效监督审核。

1.3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出错问题的出现多是由会计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就其原因,则在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有些会计人员仍未将信息化管理理念融入工作细节中去,有的会计人员还缺乏专业的电脑操作技能,致使会计信息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偏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此外,还受到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自身作风不正,“做假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都直接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严重缺位。

1.4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不善

当前较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还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而不能很好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导致有些企业领导根据经济利益需求而执行财务会计政策上有失公正。具体而言,有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与资产信息,还出现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问题,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目前较多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因而会以粉饰财务报表的方式增加贷款的可能性,这样又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受损。然而,在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出现的情况下,外部审计部门也未加强审计,审计质量不高,加剧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策略

2.1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有效保障。针对当前较多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与无法落实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要想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首先需要完善和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企业要根据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于企业经营发展的财会制度,要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信息管理与整理制度等,通过内部控制的程序与方法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步骤,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信息错误,进而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还要通过强化会计信息质量考核,使会计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真实性与完整性。最后,企业要进行对会计制度的理论创新,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制作制度,以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体制,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准确。

2.2强化会计信息质量考核

强化会计信息质量考核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加强落实会计信息质量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负责人的主体作用,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优质。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约束和规范企业会计工作行为,使会计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尤其在企业的关键发展时期吗,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外,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还需引导会计人员的工作,使其能够按照岗位分工情况如实上报真实可靠的凭证;对于企业采购过程中,会计人员要最大限度的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2.3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

现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效益,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企业财务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迅速提升。尤其在当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现状下,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还能促进财务会计信息使用效率的提升。现代企业应该加强引进现代化财务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硬件与软件的建设,为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基本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信息化作业流程的制定,引导财务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进而保障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质量。

2.4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除了要落实相关制度保障外,在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还应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首先,企业领导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端正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强化其会计信息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减少会计信息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其次,企业要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新时期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与基础业务技能等,从而降低因专业素质漏洞引起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2.5优化企业的外部会计工作环境

企业处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其经营与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巨大影响,为了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还须不断优化企业外部会计工作环境。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审核管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监管,提升审计业务的质量,进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与共享,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化与准确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机构,要积极支持企业的信贷。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额度的支持,通过划分企业的信用评级,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实现长足健康的发展,就应该理清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因素,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优化策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并加强企业外部会计工作环境的优化,以此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程秀花.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

[2]巩晓娟.试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4,(14).

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

氧化铁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磁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以及环境等众多领域。本文介绍了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评述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分离及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对多功能复合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构建,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制备; 生物分离; 生物检测; 评述

Abstract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bio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tc. In this review,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these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ell, protein, nucleic acid separation and bioassay were reviewed.

Keywords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Bioseparation; Bioassay; Review

1 引 言

磁性纳米粒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磁学特性,如超顺磁性和高矫顽力,在生物分离和检测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同时,因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良好的磁导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活性功能基团等特点[2~4], 在核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酶的固定、免疫测定等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5~7]。但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强烈的聚集倾向,所以通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降低粒子的表面,能得到分散性好、多功能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特定修饰,如果在修饰后的粒子上引入靶向剂、药物分子、抗体、荧光素等多种生物分子,可以改善其分散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此外,适当的表面修饰或表面功能化还可以调节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反应活性[8],从而使其应用在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核酸分离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生物分离及检测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2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是其应用的基础。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合成和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等,上述方法均可制备高分散、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子,并能方便地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见表1。

在这些合成方法当中,共沉淀法是水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分散均匀,高度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制得的颗粒存在形状不规则,结晶差等缺点。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柠檬酸,可得到形状规则、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磁性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9]。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产物均匀、单分散,可长期保持稳定,通过控制胶束、结构、极性等,可望从分子规模来控制粒子的大小、结构、特异性等。微乳液合成的磁性纳米粒子仅溶于有机溶剂,其应用受到限制。通常需要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上亲水分子,使其溶于水,从而能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热分解法是有机相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最多也是最稳定的方法。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Fe3O4颗粒产物具有好的单分散性,且呈疏水性,可以长期稳定地分散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该方法合成的氧化铁纳米粒子虽然具有粒径均一的特点,但必须在其表面偶联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分子或制备成核壳结构,才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表1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略)

此外,绿色化学和生物方法合成氧化铁纳米粒子也备受关注[28,29]。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除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粒子基本特性外,它同时还具有超顺磁特性、类酶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因此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3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分离与生物检测的应用

3.1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分离的应用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来控制纳米粒子的磁性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细胞分离[30,31]、蛋白分离[32] 和核酸分离[33]等。此外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由于兼有纳米、磁学和类酶催化活性等性能,不仅能够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和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信号放大,在生物分析领域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4,35]。磁性纳米粒子(MNP)能够应用于这些领域主要基于它的表面化学修饰,包括非聚合物有机固定、聚合物有机固定、无机分子固定及靶向配体修饰等[36](图1)。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3.1.1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细胞分离方面的应用

细胞分离技术的目的是快速获得所需目标细胞。传统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如采用微滤、超滤以及超离心等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特异性差,而且存在纯度不高、制备量偏小、影响细胞活性等缺点,因此未能被广泛地用于细胞的纯化研究[37]。近年来,随着对磁性纳米粒子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磁性纳米粒子来分离细胞[38,39]。如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其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配体(如抗体、荧光物质、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细胞分离、分类以及对其种类、数量分布进行研究。张春明等[40]运用化学连接方法将单克隆抗体CD133连接到SiO2/Fe3O4复合粒子的表面得到免疫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它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133细胞。经培养后可以看出,分离出来的CD133细胞与单核细胞一样,具有很好的活性,能够正常增殖形成集落,并且在整个分离过程中对细胞的形态以及活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这与Kuhara等[30]]报道的采用磁分离技术分离CD19+和CD20+细胞的结果一致。Chatterjee等[39]采用外源凝结素分别修饰聚苯乙烯包被的磁性Fe3O4微球和白蛋白磁性微球,利用凝结素与红细胞良好的结合能力,快速、高效的分离了红细胞。此外,磁性粒子在分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方面的动物实验也已获得成功。

3.1.2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中的应用

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技术(如溶剂萃取技术等)来分离蛋白质和核酸程序非常繁杂,而磁分离技术是分离蛋白、核酸及其他生物分子便捷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外磁场作用下,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

Liu等[41]利用聚乙烯醇等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共聚磁性高分子微球,表面用乙二胺修饰后用于分离鼠腹水抗体,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Xu等[42]在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偶联多巴胺分子,用于多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多巴胺分子具有二齿烯二醇配体,它可以与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配位不饱和的Fe原子配位,形成纳米颗粒多巴胺复合物,此复合物可以进一步偶联次氨基三乙酸分子(NTA),NTA分子可特异螯合Ni+,对于具有6×His标签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面表现出很高的专一性。Liu等[43]用硅烷偶联剂(AEAPS)对核壳结构的SiO2/Fe2O3复合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研究复合磁性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BSA与磁性复合粒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作用被吸附的,复合粒子对BSA的最大吸附量达86 mg/g,显示出在白蛋白的分离和固定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Herdt等[44]利用羧基修饰的吸附/解离速度快的核壳型(Fe3O4/PAA)磁性纳米颗粒与Cu2+亚氨基二乙酸(IDA)共价交联,通过Cu2+与组氨酸较强的亲和能力实现了组氨酸标记蛋白的选择性分离,分离过程如图2所示。

磁性纳米粒子也是核酸分子分离的理想载体[45]。DNA/mRNA含有单一碱基错位,它们的富集和分离在人类疾病诊断学、基因表达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Zhao等[46]合成了一种磁性纳米基因捕获器,用于富集、分离、检测痕量的DNA/mRNA分子。这种材料以磁性纳米粒子为核,包覆一层具有生物相容性的SiO2保护层,表面再偶联抗生素蛋白维生素H分子作为DNA分子的探针,可以将10-15 mol/L DNA/mRNA有效地富集,并能实时监控产物。Tayor等[47]用硅酸钠水解法、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SiO2/Fe2O3磁性纳米粒子并对DNA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SiO2功能化的Fe2O3磁性纳米粒子对DNA的吸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单独Fe2O3磁性纳米粒子的分离效果,但是其吸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3.2.1 基于磁学性能的生物检测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因其特有的磁导向性、小尺寸效应及其偶联基团的活性,兼有分离和富集地作用,使其在生物检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当检测目标为低含量的蛋白分子时,不能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信号进行放大,而磁微球与有机染料或量子点荧光微球结合可以对某些特异性蛋白、细胞因子、抗原和核酸等进行多元化检测,实现信号放大的作用。Yang等[48]采用一对分子探针分别连接荧光光学条码(彩色)和磁珠(棕色),对DNA(顶端镶板)和蛋白质(底截镶板)生物分子进行目标分析(图3)。如果目标DNA序列或蛋白存在,它将与两个磁珠结合一起,形成了一个三明治结构,经过磁选,光学条码可以在单磁珠识别目标水平下,通过分光光度计或是在流式细胞仪读出。通过此方法检测目标分子是基于数百万个荧光基团组成的微米尺寸光学条码信号的扩增而检测出来,其基因和蛋白的检出限可达到amol/L量级,甚至更低。

Nam等[49]利用多孔微粒法(每个微粒可填充大量条形码DNA)和金纳米微粒为基础的比色法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检测了人白细胞介素2(IL2),检出限可达到30 amol/L,比普通的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灵敏度高3个数量级。Oh等 [50]利用荧光为基础的生物条形码放大方法检测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其检出限也低于300 amol/L,而且实现了快速检测。

在免疫检测中,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抗体的固相载体,粒子上的抗体与特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磁力作用下,使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物质分离,克服了放免和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的缺点。这种分离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Yang等[51]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粒径很小的SiO2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生物分子通过诱导这些高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可用于酶的固定和免疫检测。Lange等[52]采用直接或三明治固相免疫法(生物素基化抗IgG抗体和共轭连接链霉素的磁性纳米粒子组成三明治结构)和超导量子干涉法(SQUID),研究它们在确定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特异性键合的磁性纳米颗粒的驰豫信号大小依赖于抗原(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用量,这种磁弛豫(Magnetic relaxation)免疫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广泛使用的ELISA方法的结果相当。

因磁性纳米粒子独特的性能,在生物传感器上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Fan等[53]在磁珠上偶联被检测物的一级抗体,在金纳米颗粒上连接二级抗体,两者反应后,利用HClNaClBr2将Au氧化为Au3+,催化发光胺(Luminol)化学发光,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检出限可达2 × 10-10 mol/L ,实现了磁性纳米颗粒化学发光免疫结合的方法对IgG进行生物传感分析(图4)。

3.2.2 类酶催化特性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Cao等[54]发现Fe3O4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和邻苯二胺(OPD),使其发生显色反应,具有类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活性(图5),而且其催化活性比相同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高40倍。并且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运用磁分离手段进行重复性利用,显著降低了生物检测的实验成本,利用此特性可进行多种生物分子的检测。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x)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催化葡萄糖的反应(见式(1)和(2)),通过比色法检测葡萄糖,其检测的灵敏度达到5×10-5 ~ 1×10-3 mol/L 。由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简单、稳定性好、活性高,成本低,因而比普通酶更有竞争优势,这也为葡萄糖的检测提供了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上展现了巨大的潜能,为糖尿病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然而要提高检测灵敏度,合成催化效率高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及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是关键。Peng等[56]用电化学方法比较了不同尺寸Fe3O4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发现,随着尺寸的变小,磁性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变高。Wang等[57]制备的单分散哑铃型PtFe3O4纳米粒子,由于本身尺寸和结构特点,可更大限度地提高催化活性。本研究组已经合成了分散性好和磁性高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其磁学和催化特性,已开展了葡萄糖等生物分子的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达到1 μmol/L,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成本低等优点[58]。

总之,Fe3O4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不但具有显著的超顺磁性,而且具有类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特性,可通过使用过氧化物敏感染料,设计了一系列(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的免疫检测模型[59],因此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和免疫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结 语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医学、生物分析、生物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1)构建并制备尺寸小、粒径均一、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及催化性能高的多功能磁性纳米粒子;(2)根据被检测生物分子的特点设计多功能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实现高灵敏度、特异性检测;(3)利用纳米氧化铁颗粒作为分子探针进行实时、在线、原位、活体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检测。这些问题不仅是纳米材料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应用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是目前其进行生物分子检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Perez J M, Simeone F J, Saeki, Y, Josephson L, Weissleder R. J. Am. Chem. Soc., 2003, 125(34): 10192~10193

2 Kim G J, O'Regan R M, Nie S M. 2005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2005,17:714~716

3 LIU JunTao(刘军涛), LIU RuPing(刘儒平), WANG MiXia(王蜜霞), LIU ChunXiu(刘春秀), LUO JinPing(罗金平), CAI XinXia(蔡新霞).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9, 37(7): 985~988

4 Lang C, Schuler D, Faivre D. Macromol. Biosci., 2007, 7(2): 144~151

5 Silva G A. Surg. Neurol., 2007, 67(2):113~116

6 Corot C, Robert P, Idee J M, Port M. Adv. Drug Delivery. Rev., 2006, 58(14): 1471~1504

7 Kohler N, Sun C, Wang J, Zhang M Q. Langmuir., 2005, 21(19), 8858~8864

8 LI BaoYu(李宝玉).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纳米生物医药材料). Beijing(北京): 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41

9 Tartaj P, Morales M P, GonzalezCarreno T, VeintemillasVerdaguer S, Serna C J. J. Magn. Magn. Mater., 2005, 290: 28~34

10 ZHANG Xin(张 鑫), LI XinGang(李鑫钢), JIANG Bin(姜 斌). Chinese Chem. Industry. Eng.(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6, 23(1): 45~48

11 Wu J H, Ko S P, Liu H L, Jung M H, Lee J H, Ju J S, Kim Y K. Colloids Surf. A, 2008, 313/314: 268~272

12 CHENG HaiBin(程海斌), LIU GuiZhen(刘桂珍), LI LiChun(李立春), GUAN JianGuo(官建国), Yuan RunZhang(袁润章). J.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 25(5): 4~6

13 QIU XingPing(邱星屏). J. Xiame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8(5): 711~715

14 Mao B D, Kang Z H, Wang E B, Lian S Y, Gao L, Tian C G, Wang C L. Mater. Res. Bull., 2006, 41(12): 2226~2231

15 Fan R, Chen X H, Gui Z, Liu L, Chen Z Y. Mater. Res. Bull., 2001, 36(3~4): 497~502

16 Wang H W, Lin H C, Yeh Y C, Kuo C H. J. Magn. Magn. Mater., 2007, 310(2): 2425~2427

17 Harris L A, Goff J D, Carmichael A Y, Riffle J S, Harburn J J, St Pierre T G, Saunders M. Chem. Mater., 2003, 15(6):1367~1377

18 SONG LiXian(宋丽贤), LU ZhongYuan(卢忠远), LIAO QiLong(廖其龙). J. Funct. Mater.(功能材料), 2005, 36(11): 1762~1768

19 Itoh H, Sugimoto T.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3, 265(2): 283~295

20 Xu J, Yang H B, Fu W Y, Du K, Sui Y M, Chen J J, Zeng Y, Li M H, Zou G. J. Magn. Magn. Mater., 2007, 309(2): 307~311

21 Li Z, Wei L, Gao M Y, Lei H. Adv. Mater., 2005, 17(8): 11301~11305

22 Sun S H, Zeng H. J. Am. Chem. Soc., 2002, 124(28): 8204~8205

23 Bang J H, Suslick K S. J. Am. Chem. Soc. 2007, 129(8): 2242

24 Vijayakumar R, Koltypin Y, Felner I, Gedanken A. Mater. Sci. Eng. A, 2000, 286(1): 101~105

25 Pinkas J, Reichlova V, Zboril R, Moravec Z, Bezdicka P, Matejkova J. Ultrason. Sonochem., 2008, 15(3): 257~264

26 Khollam Y B, Dhage S R, Potdar H S, Deshpande S B, Bakare P P, Kulkarni S D, Date S K. Mater. Lett., 2002, 56(4): 571~577

27 HAI YanBing(海岩冰), YUAN HongYan(袁红雁), XIAO Dan(肖 丹). Chinese Chem. Res. Appl.(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6, 18(6): 744~746

28 Jun Y W, Huh Y. M, Choi J S, Lee J H, Song H T, Kim S, Yoon, S, Kim K S, Shin J S, Suh J S, Cheon J. J. Am. Chem. Soc., 2005, 127(16), 5732~5733

29 Bharde A A, Parikh R Y, Baidakova M, Jouen S, Hannoyer B, Enoki T, Prasad B L V, Shouche Y S, Ogale S, Sastry M. Langmuir, 2008, 24(11): 5787~5794

30 Kuhara M, Takeyama H, Tanaka T, Matsunaga T. Anal. Chem., 2004, 76(21): 6207~6213

31 Y, G. Biofuctionalization of Nanamaterials. WileyVCH: Weinheim 2005

32 Safarik I M S. Biomagn. Res. Technol., 2004, 2(1): 7

33 Yoza B, Arakaki A, Maruyama K, Takeyama H, Matsunaga T. J. Biosci. Bioeng., 2003, 95(1): 21~26

34 Tanaka T, Matsunaga T. Anal. Chem., 2000, 72(15): 3518~3522

35 Matsunag T, Nakayama H, Okochi M, Takeyama H. Biotechnol. Bioeng., 2001, 73(5): 400~405

36 Sun C, Lee J S H, Zhang M Q. Adv. Drug. Delivery. Rev., 2008, 60(11): 1252~1265

37 GAN ZhiFeng(甘志锋), JIANG JiSen(姜继森). Progress in Chemistry(化学进展), 2005, 17(6): 978~986

38 WEI YanChao(魏衍超), YANG LianSheng(杨连生). Chinese J. Magn. Mater. Dev.(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6): 18~21

39 Chatterjee J, Haik Y, Chen C J. J. Magn. Magn. Mater., 2001, 225(1~2): 21~29

40 ZHANG ChunMing(张春明), ZHAO GengMing(赵梗明), SIQING SuDu(斯庆苏都), XIE XiangHua(谢湘华), TAN Ling(谭 玲), DONG YaMing(董亚明). J.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7(3): 291~295

41 Liu X Q, Guan Y P, Yang Y, Ma Z Y, Wu X B, Liu H Z. J. Appl. Polym. Sci., 2004, 94(5): 2205~2211

42 Xu C J, Xu K M, Gu H W, Zheng R K, Liu H, Zhang X X, Guo Z H, Xu B. J. Am. Chem. Soc., 2004, 126(32): 9938~9939

43 Liu X Q, Ma Z Y, Xing J M, Liu H Z. J. Magn. Magn. Mater., 2004, 270(12): 1~6

44 Herdt A R, Kim B S, Taton T A. Bioconjug. Chem., 2007, 18(1): 183~189

45 Gu H W, Xu K M, Xu C J, Xu B. Chem. Commun, 2006, 9: 941~949

46 Zhao X J, TapecDytioco R, Wang K M, Tan W H. Anal. Chem., 2003, 75(14): 3476~3483

47 Taylor J I, Hurst C D, Davies M J, Sachsinger N, Bruce I J. J. Chromatogr. A, 2000, 890(1): 159~166

48 Yang J, Gunn J, Dave S R, Zhang M Q, Wang Y A, Gao X H. Analyst, 2008, 133(2): 154~160

49 Nam J M, Wise A R, Groves J T. Anal. Chem., 2005, 77(21): 6985~6988

50 Oh B K, Nam J M, Lee S W, Mirkin C A. Small, 2006, 2(1): 103~108

51 Yang H H, Zhang S Q, Chen X L, Zhuang Z X, Xu J G, Wang X R. Anal. Chem., 2004, 76(5): 1316~1321

52 Lange J, Kotitz R, Haller A, Trahms L, Semmler W, Weitschies W. J. Magn. Magn. Mater., 2002, 252(13): 381~383

53 Fan A P, Lau C W, Lu J Z. Anal. Chem., 2005, 77(10): 3238~3242

54 Gao L Z, Zhuang J, Nie L, Zhang J B, Zhang Y, Gu N, Wang T H, Feng J, Yang D L, Perrett S, Yan X. Nature. Nanotech., 2007, 2(9): 577~583

55 Wei H, Wang E. Anal. Chem, 2008, 80(6): 2250~2254

56 Peng F F, Zhang Y, Gu N. Chinese. Chem. Lett., 2008, 19(6): 730~733

57 Wang C, Daimon H, Sun S H. Nano. Lett., 2009, 9(4): 1493~1496

财务预测与计划范文第5篇

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深入到各行各业,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高校学校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等将教育信息化列为重大项目之一,现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的加快建设和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需及时转变观念,从单一会计电算化模式向财务综合管理信息化转变,将财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学校数据资源、重构财务信息化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财务信息需求服务。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与调研,现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同样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差异严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能有效实施信息资源共享,一定程度导致财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低下,制约财务管理质量。

1)财务信息化内涵理解不深入,财务人员重视度不高

各高校财务部门人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养,都具备了扎实的财务知识、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内涵认识不清晰,从财务人员觉度去认识,认为“财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需要购买一套财务软件进行记账、核算、账务信息查询就是信息化,将会计信息孤立于财务部门,不能实现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

2)模式单一:会计电算化(记账),不能满足多元数据需求

学校财务信息化大部分工作局限于会计电算化,从财务人员的工作上去考虑信息化管理与应用,而对学生、教师、家长、各级管理部门提出的诸如: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查询与统计、网上缴欠费与查询、学生异动数据对收费的影响、教师异动对经费核算的影响、非现金结算的执行与查询等需求考虑欠少,原有模式不在适应新的发展与需求。

3)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不能与学校信息化相统一

许多学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经过统一规划、需求分析,而是根据财务工作的需求,从财务管理人员角度出发,先后实现会计电算化、收费系统化、经费网络查询化等,导致系统众多,使用和维护成本增加。同时也不能与学校其他有关系统数据的共享与衔接,导致学校有关教职工、学生的信息不能与财务部门的同步,致使统计结果有差异,影响工作质量与领导决策。

4)财务信息化基础数据标准不一,数据共建共享性差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教育信息化标准等标准,对于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各学校的数据并没有完全统,对数据的格式、采集方式等不一,财务人员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建立数据,而没有从非财务人员角度出发考虑数据的统计、共享,导致资源冗余。早年对于财务系统基础数据的初始化没有标准,没有考虑可扩展性、可修改性,致使以后的财务管理受制原有数据,影响工作质量,制约财务信息化发展

5)缺乏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由于财务部门的人员基本都是财务相关专业毕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财务系统的管理依赖于外部单位或者学校网管中心,使得财务信息安全防范处于被动局面。有些高校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网络财务信息查询与处理,这给财务数据的安全带来了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在防止黑客的破坏性上的措施有待加强。

6)缺乏财务信息化复合人才,制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现在各高校财务部门的财务专业人员得以充实,财务管理质量有较大提高,但随着信息化手段在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给财务人员带来新的挑战,必须懂得运用信息化手段去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才能建设好财务信息化。而大多财务部门人员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比较低,不能进行新老系统数据的转换、系统需求分析、信息化流程设计、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等,很大程度过分依赖软件供应商,不能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信息化再造,很大程度制约信息化在学校财务的应用。需要既懂财务又懂信息化的人才日趋重要,成为了各高校财务部门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2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内涵

大数据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从各行各业中应用网络、移动等信息化手段产生的,是现代网络应用的重要数据资源,具有量大、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点。高校随着网络等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产生了众多的数据资源,需要加以科学、规范的处理和利用,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财务管理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是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也需要获取更多的数据,对众多数据进行利用和处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服务。

财务信息化不单是会计电算化,也不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核算,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现代科学管理,对财务业务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和重组,统一管理与资金流有关的各种学校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避免信息孤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者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学校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决策数据分析,满足其他师生有关财务信息的获取,切实提高工作效果和价值实现。

3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对策

结合现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适应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各项要因校而异,统筹规划,多觉度的挖掘数据资源,以满足不同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为目标,切实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1)切实转变观念,理解财务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信息化不是信息专业人员的事,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自己的事。财务信息化不是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财务软件记账、核算,而是全面的财务业务处理。财务信息化不是简单购买商家的软件,而是要结合本校实际做好需求分析,整合学校各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开发、购买所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信息化是系统工程,需要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需要学生、教师、系部等多种数据资源的对接,不能只管自己的账务数据,需要利用账务数据为教育教学提供数据分析,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数据价值。

2)做好财务人员与非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是面向用户服务的,做好需求分析调研至关重,不能急于求成,盲目采购、开发几套系统就可以了。财务信息化的应用离不开各类用户的需求,除了满足财务人员的需求外,也应满足非财务人员的需求,使得财务不单是会计信息化,而是有关的事务需求信息化。比如:各种方式的缴费平台和查询(网银、代扣、现金、第三方支付平台)、报账信息的查询、工资薪酬的查询、非现金的收支、助学金的发放、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分析、教学经费使用分析、预算执行控制等。

(1)需求调研需要按分工、需求人员进行整理、汇总,并且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不能终止,伴随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按需分类、收集信息资料,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设置预定功能,必须考虑与学校信息化相协调。

(3)做好财务数据与学校各部门数据的衔接和共享,比如教职工员的信息,是以什么编号为主,避免人员调换导致编号失去意义;学生基础信息、异动信息对收费有什么关联;专业、系部设置与经费项目设置如何便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等。

3)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向智能化转型

财务信息化需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不能独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之外。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各财务信息需求者提出基础数据需求,按需设计财务信息化架构。根据需求重要性、相关性,逐步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建立全校统一的教职工信息、人员信息、基本项目信息等基础数据层,在实现会计电算化、收费系统化,随后推进预算控制自动化、财务信息对外查询系统化、与学籍管理同步化、财务决策分析系统化等,在分步实施中需要注意大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避免信息孤单。

同时系统规划要注意新媒体、新信息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过渡到智能化,比如收费通过采集学生的条码实现自动录入、教职工经费报销自动产生银行数据、新生录取数据自动与教育部录取系统的对接、经费使用借助新媒体自动查询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财务风险控制。

4)统一关联数据采集标准,实现资源共享。

数据是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没有数据就没有信息化,没有数据标准的信息化是混乱、效益低,导致数据冗余、工作加重。有些学校往往盲目使用会计软件,对其基础数据没有从财务和信息化的专业角度出发,导致现有数据不能与学校其他部门相统一,比如学生的学籍管理与收费系统不同步,导致查询、缴费、清缴效率不好,不适应学生、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需要对部门设置、项目设置、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统一数据标准,对数据类型、宽度、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编码规则等统一规定,为学校大数据采集和管理提供支撑。不得随意编制数据,避免数据一改而动全身。

同时,财务信息化不能只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需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在体现财务的特殊性上,力争实现数据的统一标准,具体标准可以参见财政部有关财务电子数据标准、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在学校内外大数据中挖掘资源。

5)建立统一认证,核心数据与网络相分离的查询机制。

大数据的产生和应用,使得高校各应用系统之间形成数据链,这位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对重要财务数据信息做好风险控制,防止泄露、篡改。

(1)财务信息化可以结合学校信息化统一门户认证,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绑定IP、加载访问操作日志,限制不同角色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获取财务信息。

(2)财务数据资源需要实现物理、双机、双介质备份,不能将数据只保留单机运行和备份。实时启动双机备份,定期清洗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必须保持网络物理隔绝,防止黑客攻击。

(3)财务核心数据实现局域网内使用,限制和绑定指定电脑使用,设置防火墙。需共享查询数据采取及时、定期传送另一服务器,传送之前需做好备份。

6)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注重财务信息化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