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本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非成熟性及教育投资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的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发展因素考虑的少。
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差,从而限制了专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较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本科教育“理论化”。受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的专业教学较为明显的表现出,脱离实践空谈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旅游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的产业,因此,旅游本科教育也要紧密结合旅游业的实践。二是本科教育“专科化”。本科不专,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实践教学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专业灵活性和自主性,从理论到理论,过分强调课堂教学,所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培养的旅游人才“高不成、低不就”,适应岗位要求的上手能力差。
2专业课程设置盲目且缺乏灵活自主性,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教学思想、学习方法手段
滞后
由于缺乏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循规蹈矩,未能与其他旅游高等院校形成差异化特征,也未能体现本土化发展的优势。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获得的知识信息量小,理解不深,导致难以灵活运用,不能达到教与学“共鸣”、“共振”的效果。这种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最终只能是在创造性和开拓意识方面存在缺陷的继承性人才。如: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受实践课时、实践条件等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后对旅行社这一非常重要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大部分学生也反映毕业后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旅行社管理岗位的工作入门上。
3旅游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师资和教材仍是制约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也使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没有质的飞跃。同时,专业教师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大多又不能及时进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实践理解明显不足。部分有本地特色的专业课程在教材选用上,一是可选教材少,有些甚至无系统教材可选;二是专业教师自编教材缺乏资金、
时间、工作量等方面的支持。这也限制了专业课的顺利开展。
4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缺乏
旅游管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又必须特别重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仅仅挑出几门技能训练课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课,其它一些专业课程如管理性课程基本上是纸上谈兵,且实多安排在最后一年,没有见习基础,使得学生在校二年或三年对实践知识非常欠缺,对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极为不利。同时,也出现了有理论知识时,无实践强化;有实践强化时,理论巩固学习的时间已过的矛盾。而直接后果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到旅游单位工作,遇到实际问题手忙脚乱,产生思想障碍,畏惧本职工作或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5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
高等旅游教育要通过与业界包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以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与行业的实际接触仍然较少,有些方面尽管和业界有些合作,但并不紧密,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科研方面,大多集中在了理论研究方面,较少参与
地方经济建设与应用型研究。另外,不少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作为一种学术范围内的交流材料,得不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更不用说影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决策了。同时,本专业教学也没有很好的整合自己的培训资源优势,发挥行业间的培训作用。
6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校培养目标矛盾
旅游业界还普遍存在着对大学教育的误解,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近年来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人才市场供求呈现出非均衡态势,其表现之一是业界普遍认为本专科生不如中专生和职高生“好用”,表现之二是面试时,企业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工作或实习经历,总希望毕业生一报到就可以使用,企业不必再培训。孰不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企业片面强调动手能力只能是一种“近视”。但我们的高等旅游教育还是应从中吸取教训,把培养精通业务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并重,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旅游业人力资源结构上尚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客观现状。第一线服务员大多数是文化素质为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业外人员,如何使这些酒店行业的服务素质提高到一流的水准?旅游服务的实施型人才供方市场生意兴隆,成绩可人,但就在其它专业的学生因为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发愁时,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其心态又是怎样一番情况呢?出乎意料地,他们在择业时,只有不到20%左右的同学能真心实意地到旅游或酒店中去,品尝其中的苦与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发展旅游业时,所需求的人才结构中存在着一种潜伏的危机,大批的第一线优秀技能选手正悄然流向其它领域,而旅游业本身员工流失率又较高,这就为岗位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观念影响,对服务行业的工作缺乏持久的荣誉感,进入岗位后则距离管理层又是个未知数,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信心;二是学习过程中,专业教材的内容及科目编排未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三是实习生活与想象偏差,这是产生逃离该专业心理的最直接导火线。因此,“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应当是旅游教育和业界的共同首要任务。
7研究力量薄弱,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目前,本系的旅游管理研究缺乏学术带头人,学科研究相对独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其次,本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实践和资源去从事研究工作;还有一些转到旅游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对旅游学研究文献和其科学的深度及广度都不够熟悉,主观缺陷明显。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科研机构,教师只能分散申请有限的旅游研究课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本专业科研工作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8参考文献
1蔡靖方,马勇,等.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4,8
2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6
3苗雅杰.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2002,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更应当严格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去定位市场,深入认识旅游等教育的特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严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教师依然按照原有的教材进行知识灌输,却无法与实际市场相联系,进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较差,毕业之后无法直接投人到工作岗位中。教学方式单一。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是部分中职院校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步之又少。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因此对专业的兴趣也越来越缺乏。
由于资金短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落后陈旧,无法进行及时地更新和修补,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看作是辅课程来设置,一直停留或满足于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没有形成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 这就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在学校资源设置中,由于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无法及时地更新和修补,更无法筹建新的教学和实习场地。这就造成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教师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所以导致旅游中职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常规教学缺乏市场需求意识,只是照本宣科,更加无法突出自身的特色。
二、实施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课程
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共同建立在学校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课程,作为成熟的科学知识,再为课程所选择。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专业课程中,先开什么课程、后开什么课程,都要符合教育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三、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呈现出由深入浅的状态,这并不符合本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此一定要进行改革,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不但可以防止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大而空,又能防止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现象的出现。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一些未设置课程也有可能成为该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
2.强化旅游专业管理实践教学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倡导实践教学,来增强动手能力。为此,要专门设置相应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旅游行业非常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要得到提,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协调好专业课与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餐饮管理、酒店管理、客房管理和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中职学习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将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3.以就业为目标,调整教学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的建立一直都是中职教育的核心问题。等学校如果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有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坚持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辩证统一,面向旅游单位,培养具备良好中职道德、较强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旅游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更加要引导学生理解管理人才的内涵,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从而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既给学生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国生,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及模式构建特点[J],咸宁学院报,2003.
[2] 齐炜,旅游等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职教育研究,2005,(10).
[3]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等教育出版社,2004.
1.应用性强。
旅游管理不只是“出去玩”,或“出游”等。一次完美的旅游包括资源开发和整体规划、路线的设计、旅游中的营销、产品方面的采购、配备人员,旅游中的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一次高含量的旅游是指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结合。所以,旅游业对其从业人员从能否熟练运用有具体要求,并且要求完美完成。除此之外,现代社会是高度发展信息的社会,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必须依靠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在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如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教学,以此用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开展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电子商务等各种辅助工具开展旅游营销与业务和推广的技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要获得大的成功,必须要依赖现代的科学技术。
2.综合性强。
旅游管理业的六大要素之间必须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的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会导致整个旅游活动失败。所以,一定要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每次旅游的活动,把旅游中的资源采购、线路设计等综合的协调好。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备大格局观。俗话说:“没有淡季的营销,只有淡季的观念。”作为以后旅游行业的开拓者,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可以不精深,但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涉猎,更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随时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具备综合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旅游服务才能跟上顾客的思想,才能针对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从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开办高等旅游管理教育的院校达到400多所,呈现了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还有一些不足存在。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性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创新相对较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缺乏。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与方向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分三个层面:How:授课———方法;What:授课———学生;Why:上课———目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被动地位,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我就旅游管理教学发展方向提以下意见。
1.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在其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声、影等多媒体资料,才能够把有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在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完成。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还是要适当运用实际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等,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情况反思旅游资源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身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根据目前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强化锻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参与,教师由讲授变为讲授与引导相融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降低了教师教学强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分组讨论与课堂提问、主动发言、小组展示等等,都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体现。
4.结合相关案例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校 旅游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4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的需求,相关的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难以达到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需全方位地、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社会对旅游业人才的要求及目前职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决定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教育教改应树立能力本位观,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的能力。
1 职业素质
旅游业是服务性的行业,从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两方面来看,更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客服务的意识、服务态度等。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科学技能发展再快、再先进,我们的行业、企业运用的再彻底、再全面,服务性行业永远只可能以服务取胜。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酒店、旅行社、景点等70%的顾客是因服务质量差而与企业分手,因产品质量和价格放弃再次购买的顾客只各占15%。旅游职校的学生是旅游业未来的从业人员,他们的职业素质决定了企业服务的优劣。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习惯须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因此,学校及老师的教学应营造一个企业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服务态度、工作热情、接待礼仪、健康的身心,以及勇敢面对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直以来,旅游职业教育都是以系统的理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主的传统教学思路来制定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偏多、偏重,专业化不是很突出,技能训练不足,特别是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教学仍是两张皮,不能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行业实操脱轨,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更难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切配不熟练、上灶烧不好、餐饮摆台不到位,清扫不干净等现象,这样的学生企业接纳后,还需对其再加工。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技能与理论分开学习,学一段、放一段,学一样、放一样的课程结构,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设计为主。
3 原创思维和创新能力
目前职校的学生是文化素养较低的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文化素养低,不等于智商低、能力差、无创新。这些学生都有他们闪光的一面,他们好行动、求新异、敢冒险;好表现、求思变、敢尝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出发,激发他们思变、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学生一起尝试探索、实践创新。实践证明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的创新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是中职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教学就是一体化教学。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让教师从单一的理论传授向行为指导转变,教学场所由教室走向模拟实训室、景区景点等,教学方式也由单一的口授向多媒体、课件、景区景点、网络等多样化发展,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社会的需求性。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否则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在旅游专业课程上我基本采取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学生、备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专业理论知识简单而实践性强,所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准备素材,同时课后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一般是花5分钟复习和导入新课,接下来10分钟由教师讲解新课内容,余下的35分钟交给学生,通过填写工作页巩固相应知识,或小组竞赛加深印象、或通过相互提问提高实践经验。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教材、课件、网络等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例如,讲解到《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导游讲解技巧”这部分内容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先让学生查找相关的案例和影像资料,对教材的内容有所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填写工作页。之后,带学生到当地景点请景区导游现场讲解,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注意导游的言谈举止,并想办法拍摄成录像,回来后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和学习。这样亲临现场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更便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后留一些实践性强的、开动脑筋的作业给学生。如讲解欢迎辞时,让学生自创一段有特色的欢迎辞、欢送辞进行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讲解逐一点评;再如:如果你是一名旅行社的经理,想招聘导游人员,请根据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来设计一道考题。此时可以让学生模仿以下小故事来引出考题:一家公司准备招聘一名司机,有三人前来应聘,主考官的问题是:“前方是悬崖,你们最近能在离悬崖多远的距离停住车?”第一个人考虑了一下说:“2米”。第二个人回答说:“1米”。最后一个人说:“我是不会把车开到悬崖边上去的。”最后他被公司录用了。我们都知道,公司在招聘中设了一个小陷阱,考察了司机的安全意识如何。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思考讨论:导游人员有哪些素质要求?
在为旅游业提供人才保障的教学中,也是我们用心去感受教育教学意义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的培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从而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培.模拟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Z].
[2] 黄丽娜.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 周伟光,李强.导游实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许立新.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笔者所在的三线城市旅游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中职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在各个学校的重视下,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下面我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材知识老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在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案例陈旧的现象。教材虽几经更新,但仍落后于行业现状,难以满足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由于缺乏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受订单式培养的影响,学校单纯地传授技能,刻意把学生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忽视了学生个体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方式保守
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局限于课堂,老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三)考核制度不完善
1.把期末成绩当成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优劣的唯一标准,造成“平时放轻松考试再用功”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提高。而且考试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在中职学校几乎完全丧失。无论成绩如何,学生都可顺利毕业。
2.考评方式单一,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教条化,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改革
1.针对市场需求,联系具体工作岗位安排教学内容,必要时编写校本教材
首先,学校组织教师深入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进行岗位实践,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旅游行业服务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行动能力的具体要求。其次,以具体岗位的服务工作任务为导向,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校教研组邀请旅游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一起研究、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必要时编写校本教材。
2.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教学中要多设计学习活动,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独立和积极主动性、操作能力等软技能融入教学中去;其次,开设普通话、英语口语、艺术修养、茶艺课、形体训练课、音乐欣赏课等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从教学方式上改革
学校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请旅游企业进校园参与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将课堂搬进旅游企业,如将酒店服务课堂设在宾馆,请一线高级服务员示范、部门负责人授课;导游专业则将课堂搬到景区,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强化动口动手能力培养。既有利于教师学到先进旅游理论知识,又可弥补教师在专业实践上的欠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更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实现教育和市场的无缝衔接。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积极性,可适当地采用多种考评方法:
1.实施过程学分和替代学分
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中职学生往往文化课基础薄弱,但却有其他特长。数学、英语不及格,可寻找选修科目去替代,只有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毕业。
2.把考试划分为理论考试与技能大赛两种形式,改变理论知识和技能“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
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定期到旅行社等企业去实践,把企业评价列入考评范围,使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的变化,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适合旅游行业的需要,使中职学校教育事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并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秀英,阳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