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第1篇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与高中体育教学训练相关的几个问题,文章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和论述的高中体育教学训练的相关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训练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教学训练 高中体育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运动损伤

一、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知道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实现教学避免的具体操作策略。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因此,要不断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十分多样,如: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分层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等。而要在这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任课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所选择教学方法是否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次,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相适应;第三,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第四,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否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综合考虑的以上因素之后,体育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训练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创新,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价值和成效。

二、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要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注意将终结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与诊断性的评价相结合。这三种评价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的保障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处于一个动态的、科学的环境之中,为教学训练质量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对体育教学中的多个因素实现良好的掌握和把控,从而保证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自评、他评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他评为主,而实际上自评能够促进人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思考,有助于被评价者积极主动的完善学习活动,因此,构建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时还应注意自评与他评的有效结合;第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运动技能进行考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同时注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考核,如: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学习积极性,均应纳入评价的范围,以保证高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和完善性。

三、 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较而言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体育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性更强,学生必须要亲自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才能够获得相应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遵循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就极易出现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问题一旦出现不但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学训练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要尽可能的降低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事故,首先应对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说来,在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思想上对运动损伤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运动损伤知识。这个问题并不单单指的是学生,而是涉及学校、体育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等多个方面;其次,准备活动不够科学充分。如: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教学训练的内容不够相符、准备活动过量,导致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下降等等,这些情况均有可能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第三,动作不够标准规范。学生对某些技术动作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以致动作不够标准和规范,也是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的潜在因素之一;第四,体育教学训练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缺点。这主要指的是在开展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因没有遵循体育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而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如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保护等等;第五,场地设施的问题。体育教学训练离不开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而体育场地不平、体育器材老化等均有可能成为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的因素。

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可以知道要预防高中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学校、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意义和安全教育问题的必要性;其次,根据教学训练的内容,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第三,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并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加强保护和帮助;第四,根据体育教学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注意遵循体育教学训练的适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第五,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前,应对教学训练所需的场地和设施进行认真的检查,尽可能的排除场地和设施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罗亮.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创伤[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优化

一、教学手段的优化

1.因材施教

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究实效性,学生自身体质各有不同,擅长的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使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例如,短跑是高中必修课,教师可以先将动作分解示范,让学生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和规律,然后进行练习,从中选出优秀者。再为其他学生进行示范,使其他未取得名次的学生为想要获得荣誉而更加努力,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解观察和练习等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从只追求学会转变成加强水平的提高。例如,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形态,引发学生对人体构造的好奇心,然后再为学生讲解如何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从而使学生找到跑步、弹跳最科学的姿势和方法。

3.情感培养

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情感的培养,以学生本身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为前提,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运动项目,在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通过在高中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两三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能,为以后进入大学或融入社会所需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二、课前做好合理的教学准备

首先是学生方面准备。要对班级整体人数以及学生个人状况有大概的认知结构,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高效地进行。其次是教材准备。授课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备课,避重就轻,这样授课时会更加轻车熟路,行云流水。最后是准备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领会知识要点、动作规律,为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使学生在高亢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第3篇

(一)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只有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而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滞后,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有些笼统含糊,有些缺乏可操作性,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导致对体育课程定位不合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单方面追求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素质发展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要求,另一种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符合。这两种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最终导致学生降低体育兴趣,甚至对体育产生冷淡与不满情绪。

(三)缺乏教学质量监控手段,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将教学课目和内容教授给学生,而不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到的知识,缺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信息反馈和监控,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有些体育教师缺少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不能据实统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有了不合格的成绩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了不合格产品。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对学生的成绩合格率要规定一个控制指标。

(四)体育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学精力投入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受评职称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缺少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以及教师缺失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的信念或精神。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容易满足现状,认识不到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实践等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为此,高校必须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五)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阻碍了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其他学科教学的目标一般是为了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独特性和内在要求。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虽然与体育教学部门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责任分明。教学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独立的分支,体育教学必须按照自身的基本规律实施教学,以体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使得体育学科的教师认识不到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进而产生懈怠心理,阻碍了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高等院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三项功能,其中,服务是指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的。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功能尤为重要,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之基础,要发挥体育教学服务功能,需要四大要素支持:发挥管理职责的领导作用、合理进行资源管理、加快服务实现进程、优化测试分析与改革机制。这四大要素都必须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以学生为焦点,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毕业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以学生这一主体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本原则,促进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和一定的体育知识。只有使这四种要素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将管理体系分为四个结构要素。

(一)发挥担负管理职责的领导作用

1.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方针是体育教学组织全体成员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质量准则。从事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质量方针,并对质量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要保证教学质量方针的稳定性、适宜性。质量目标即该组织为实现方针而制定的目标,必须依据国家、社会、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质量目标。

2.教学质量管理机构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有其管理机构。

3.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包括评审输入和评审输出。

(二)对体育教学资源的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师资、管理者、学生、教材和信息、教学设施、教育经费、教学环境七个方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教师的管理包括:教师招聘和晋级、教师进修和培训、教师绩效评价等。

(三)加快服务实现的过程

加快服务实现的过程是指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是提高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核心内容。服务实现的过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选课与分班、选择教材、教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结果考核等。在服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增强,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建立测试、分析与改革机制

测试、分析和改革机制是对自我进行检测和完善的一种机制。具体包括: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处理学生投诉、建立纠正与预防应对机制、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对教学督导进行评价等。建立这种自我完善机制,可以不断提高高校满足学生体育要求的水平,完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的要求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构的基本要素,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为了保障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高效运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进行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主题。高校要积极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监控评估体制,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反馈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反馈体系,可以帮助高校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建立“教学信息员”队伍、“教学督导员”队伍以便掌握教师工作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引导学生进行网上评教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质量管理反馈形式。总之,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教学质量管理反馈系统。

(三)制定可行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目标要包含体育教学的所有内容,使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制定适合的具体目标,使教学质量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四)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责任制度

建立责任制度就是要保证教学质量方针、管理工作、教学目标等能够顺利实施,对涉及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部门明确其职能职责,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比与奖惩制度,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理解制度的含义和具体内容,对体育教学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管理。健全的责任制度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四、结语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第4篇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学期为三年,合计六个学期,约为周2学时(每学时45分钟),教学内容以教育部的大纲为依据。各个高中,因为场地和资金!师资的限制,再加上受高考分!升学率的影响,高中体育课程往往是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学习任务重的高三阶段。

2大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学期通常为二年,合计四个学期,约为周2学时(每学时45分钟)。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普遍采用选修模式,即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修1门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部分由条件的学校还开设有游泳课济齐哈尔工程学院)!室内冰上课(牡丹江大学)!武术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在北方,每逢冬季,各大学都浇筑室外冰场,将冰上速滑课作为大学体育必修项目。

3对比分析

从最近几年全国大学生的体能测试来看,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不论是高中学校还是高中生,仍是一味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将高中体育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相比较,在教学内容方面差别较大,缺少教学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一门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以及兴趣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年龄的限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专业性较强,要求学生最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而这个基础恰恰应该归根于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在高中阶段,理应为学生将来到大学后选修各体育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4解决高中体育向大学体育过渡衔接问题的建议

4.1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奠基阶段。高中体育课程,也应该做好与大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从教学模式方面,要强调素质教育,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即在高中阶段开设体育选修项目。这个体育选修,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激发了学生们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巧,为将来大学选修体育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既然大学选修有各种如上所述的球类运动,则也可以并且应该在高中阶段也开设相关的选修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选择需要。

4.2加强教材的衔接

高中体育课程教材与大学体育课程教材,存在根本上的不容,根据教学目标来看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多与深。相比大学体育教材,高中体育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简化,以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规律!运动技术技巧为主,而大学体育教材则理论学习要求更加深入!技术要求更加有难度。丘3保障措施要想解决高中体育向大学体育教学的过渡问题,除了上述的教材与教学内容设计外,还要加强对各项体育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学校对教学场所的支持,为高中体育课程教材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5结束语

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各类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教学评估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们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效体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学校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工作,不能像其他学科对知识结构的拓展和精神领域的丰富。而体育教学涉及的面较广,包括日常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体育教学参与的人员较多,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控制起来相对来说较难。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毕竟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心得与经验的总结,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能够将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教师、学生)、物(体育器材)、地点(教学场所)、时间(教学的课时、考试等)等有关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更科学的实施管理,这便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需要注重细节的,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整个管理过程就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体育教学管理权限的部门多且分散

我国高校为了加强体育工作,除了设有体育部之外,学校体委、工会、团委、后勤部门以及各二级院(系)等也参与到了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之中,这种多头分散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实并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而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障碍。我国高校体育部一般是以“运动项目+功能”来划分内部管理部门的,这种划分会造成管理职责的不清,导致工作中管理权限交叉混乱,也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二)体育教学制度僵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技能来吸引学生,确保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体育教学制度太过单一、僵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感受到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学习激情必然逐渐消退,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重视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要求自己的体育成绩能够及格,不重视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终必将导致教师教学无明显教学效果,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教师激励制度

由于思想观念、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由专职体育教师承担,极少或完全不聘任非专职体育教师,这样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资源受到极大限制,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和体育课程的需要来选择体育教师。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日益丰富,学生兴趣的多向转移,固定的专职体育教师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体育教学的需要,课程与师资、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综合以上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言,我们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由于人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体,所以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最关键的那一笔”,那么我们将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呢。首先,我们应当在思想上进行培养,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就是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道德素养等内在条件进行提升。其次,我们应当加强体育教学的外在基础,例如:加大物质上的投入,凝聚更多的力量,一起探讨和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更加具体、完善。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和监督的具体标准,建立规范、科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各大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特点,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教学管理政策以及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评价机制等内容所作的规定作为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务必做到教学管理制度有具体的制度条文,切实地规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科学、标准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