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因性因素;失眠;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大学生

失眠是常见的生理心理现象,主要指的是睡眠缺乏或不能入睡,表现在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体力恢复方面的不足。Morrison等报道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1],国内报道青年学生的失眠症状的现患率为16.57%[2]。睡眠不足或不稳会导致记忆减退、注意力降低、情绪消沉及其它心理障碍[3]。Ford和Kamerrow调查发现失眠者中44.4%有抑郁、焦虑、酒精及药物依赖等精神卫生问题,追踪一年发现,失眠组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组的2倍[4]。大学生失眠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5]、学习功能以及社会适应,并且失眠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专业及年级分层抽取西南地区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6.67%。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的233份问卷,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一年级59人,二年级65人,三年级58人,四年级51人。女生131人,男生102人。文科生110人,理科生123人。平均年龄为20±5岁。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睡眠状况量表,该量表包括48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量表,从“没有”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

1.2.1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7],评定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从中筛选出有失眠状况的大学生。李建明等初步假定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表现为高分特征[8]。

1.2.2对于大学生自评的睡眠状况结果中,SRSS因子分≥3分,总分≥23分的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所反映的失眠心因性症状进行评定。并适当增加了一些关于疑病素质、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挫败感等影响睡眠的心理因素的题项,作为SCL―90反映失眠心因性因子的附加题项,从而进一步完整反映大学生失眠的心因性症状的因子,总称为失眠心因性量表。

1.3数据统计处理由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各种统计处理。

2结果

2.1大学生失眠心因性量表的信效度分析以及因素类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因素结构清晰简单,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疑病素质、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挫败感6个因子组成。并且该量表的因子因素分析结果与开放式问卷所设想的维度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了进一步考察该量表的信度,进行了同质性信度及分半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失眠心因性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基本达到0.70以上,且失眠心因性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值为0.936,其分半信度达到0.892,说明失眠心因性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具体的信效度分析及因素类型划分详见另文。

2.2大学生失眠状况与国内常模的比较表1的结果显示,除了“服药情况”因子低于常模外,总分和其它因子均非常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且因子分基本上都大于3分,表现出高分特征。

2.3大学生失眠年级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失眠者的比例也有差异。本研究一、二、三、四年级失眠者的比例为53.03%、60.32%、39.08%、47.62%。从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四年级与一年级、二年级的大学生相比,一年级、二年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失眠者。χ2检验表明,各年级失眠者与非失眠者的人数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χ2=12.44,P

2.4失眠心因性量表各成份与SRSS总分间的关系由表2可知,失眠心因性分量表各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个别成分外,多数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系数。除Ⅲ、Ⅴ外(以下将不对Ⅲ、Ⅴ因子进一步分析),失眠心因性分量表各成份均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5大学生失眠心因性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以SRSS总分为因变量,性别、学业成绩(不及格到优秀分成5等级)、家庭经济(包括很好(人均5000元/月左右)、良好(人均2000元/月左右)、一般(人均1000元/月左右)、贫困(人均300元/月左右))、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抑郁、学业成绩不及格、家庭经济贫困进入回归分析。

3讨论

3.1关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总体情况由表1可见,总体上,失眠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常模水平,这与李氏[9]认为学生是睡眠保健的重点结论一致。值得关注的是失眠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几个基本特征: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以及缺乏失眠的心理应对和调节机制是大学生失眠的主要问题;很少使用药物调节睡眠。

同时,χ2检验的结果表明失眠者与非失眠者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年级、二年级高于三年级、四年级,且二年级失眠者所占的人数比例最高。我们认为年级差异的原因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由于高考前后的紧张、焦虑的影响,在刚刚进入大学后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是,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段时间方能适应;加上,一些新生是独生子女,很少远离亲人、家乡,突然的环境改变,因而失眠现象较为严重。相关研究[10]也发现二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最差;二年级课程多,而且此时也是整个大学成长最为活跃的时期,尝试各种学生工作、校园活动、恋爱等应激性事件,因此失眠现象最为严重。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相对平稳,因而失眠的人数也较少。四年级学生课程少,学习压力不大,而且加之调查区域所形成的相对宽松、休闲的人文环境,但同时他们也面临毕业设计、职业选择、恋爱等问题,因而,失眠人数比例较低但高于三年级的人数比例。

3.2关于大学生失眠的心因性分析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已日趋引起关注,无论失眠症的原因,还是临床表现都可以看到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11]。从表2中可以看出,将SRSS总分与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基本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系数,这与吴任钢[11]等人认为心因性因素与SRSS总分相关显著的结论相一致。Morison等发现有睡眠问题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注意缺陷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1]。从表2中可见,失眠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与SRSS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失眠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与Morison等的研究结论[1]相符合。并且,得到Sachneider等人应用MMPI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发现失眠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正常人[12]结论的支持。固然,抑郁、焦虑是影响失眠的主要心因性因素,但是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疑病素质和自我挫败感等因子产生的外部条件,我们建议学校教师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创造克服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的平台,以及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从影响失眠的心因性因素来看,SRSS总分与抑郁、焦虑、疑病素质、自我挫败感等因子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从表3中可见,将性别、学业成绩、家庭经济和相关显著的失眠心因性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抑郁因子、学业成绩不及格和家庭经济贫困等因素进入逐步回归分析,说明抑郁因子、学业成绩不及格因子、家庭经济贫困对睡眠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生理差别、学业成绩以及家庭经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学会应对困难和失眠的心理调节机制。当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失眠其它心因性因素没有进入回归分析,但是其对大学生失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许多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密切的关系[3,10]。另有,Sachneider等人的调查发现失眠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正常人[12]。

综上所述,大学生失眠是高校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失眠现象并非只是某一因素所致,它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因素又是其最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干预治疗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心理方面的保健,将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失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给予特别重要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失眠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应采取多种措施,重在提高大学生失眠的心理应对、调节和改善机制。

(致谢:李万兵副教授对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4参考文献

[1]Morrison DN,Mcgee R, Stanton WR, et al. Sleep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J Am Acad child Adoles psychiatry, 1992:94-99

[2]刘贤臣,彭秀桂,韩传琴,等.青年学生的失眠及其相关因素.上海精神医学,1995,新7(3):l89-l93

[3]李建明,等.睡眠与睡眠障碍.医学心理学概论.石家庄:河北省出版局,1998,78

[4]Ford DE, Kam errow DB. EP idemiologic study of sleep disturbanc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 opportunity for prevention? JAMA,1989,262:1479-1484

[5]刘贤臣,等.青年学生失眠症状及其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

[6]李栓荣,杜好瑞.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改变及应对措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14

[7]李建明,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5

[8]李建明,等.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况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

[9]李建明,等.不同职业、性别正常人睡眠状况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96

[10]曾琳娜.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2000,14(2):98

[11]吴任钢,王铮.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77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以下是我们的调研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著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著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著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3篇

一、实验原则

在“开展活动课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实验中,为其健康发展,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主体性(自主性)原则,指导性(优势诱导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二、实验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程计划

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地理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完全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把开展活动课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活动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之中,把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作为活动课的首要目标,学校领导要参与课程计划方案的制定。指导备课,组织评价,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保证地理活动课的顺利进行。

(二)把握特色,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开展地理活动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每堂活动课的内容,使地理活动课具有三大特色。

1、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声、有物,增加趣味性,发展能力。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

2、知识性地理活动课应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二者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深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种学科的综合,集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性地理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积极参与,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表现机会等等,利于表现,利于突出个性和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开展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持之以恒,总结、评价、提高

开展地理活动课,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人的素质是稳定的,要形成良好的素质,仅靠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奏效的,而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教师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经常、持久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坚持评价制度。地理活动课的评价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评价,即学校管理者对活动课的评价;另一种是内部评价,内部评价重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评价。地理活动课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过程评价应重于结果评价。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活动中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获得经验和教训是什么。注意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个性和特长。因为学生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长,仍有不足之处,地理活动课则为他(她)们提供了有较大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充分扬长避短,使他们的才能可以得到重视和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课中来。内部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包括学生的个体自我评价,集体自我评价。地理活动课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由于条件的区别,素质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不一样的。要尽可能把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对每一堂活动课的总结、评价还应具有开放性,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将每个人和分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吸取精华。这样才能使地理活动课步入“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有利于提高地理活动课的实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方法:理论研究与活动实验相结合。

(二)步骤:实验计划进行两年(1996年9月——1998年8月)

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教委关于活动课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研讨和升华。确定培养目标,以此为指导,制定开展地理活动课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按大连市教委关于活动课的课时要求,制定课时计划,编排活动内容,具体实施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进行地理活动课研究实验总结,实现理论升华,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再认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实验成果承载形式

(一)本课题研究实验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

(二)实验成果展示:用专题报告形式进行。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得当与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国内关于汉族大学生与心理健康关系已有大量的探讨,但对于少数民族初中生和心理素质相关调查非常有限。居住在中国川滇边境的摩梭人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的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摩梭传统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是什么取向?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什么特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是什么关系?哪种性别角色是摩梭初中生最佳的性别角色?是本研究拟探究的问题。

1方法

1.1研究工具

1.1.1性别角色量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由刘电芝编制,共有50道题。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16个项目)、女性量表(16个项目)和中性量表(18个项目),中性量表不计分,起干扰作用。施测时,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计1分至7分[1]。在本研究中,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正性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82和0.807。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的相关为0.282,呈低相关。

1.1.2素质量表中学生素质量表由郑希付编制。共有98道题,其中51道为反向题。该量表包含耐挫能力(2个要素,14个项目)、社会能力及其倾向(3个要素,18个项目)、个性(6个要素,45个项目)、学习能力(2个要素,21个项目)四个分量表。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被试在“A不同意、B较不同意、C较同意、D同意”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44;分半信度为0.897。分量表内四个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710至0.911之间。四个分量表的相关在0.256至0.768之间。四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39至0.882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大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

1.2研究对象

在云南省摩梭人居住较多的宁蒗县的永宁乡和大兴镇两所中学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向摩梭学生发放问卷128份,回收率100%。有效摩梭学生问卷112份。其中男生47人,女生65人;初一39人,初二35人,初三38人;独生子女20人,非独生子女79人;缺失值13人;农村 102人,城市 9人,缺失值1人。

1.3测验程序

主试由课题组成员及摩梭教师担任。施测前,主试已明确测验目的和指导语。施测时,主试发放问卷,说明指导语并回答被试的疑问,被试完成后统一回收问卷,性别角色测验过程约15分钟,中学生素质量表测验过程约30分钟。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χ2检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分别为未分化46(41.1%)、男性化25 (22.3%)、双性化22(19.6%)和女性化19 (17.0%)。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χ2(3,n=112)=16.07,P

男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分化、男性化、双性化、女性化。女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依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女生女性化(24.6%)比例高于男生女性化(6.4%),差异显著(P

总体而言,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 见表1。

2.3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的相关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分上差异显著(P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个性因子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耐挫能力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

在心理素质各要素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思维要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要素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人际沟通、责任感、自信、乐观、注意力等要素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自信均分高低排列为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合作能力、适应能力、自尊、意志、调节情绪能力等要素上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3.1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性别角色占较高比例

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中未分化占有较大的比例。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阶段,其求新、求异、求变的需要特别强烈,追求、崇尚新的性别角色致使改变性别角色成为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需求。在个体面对矛盾冲突最多时期,容易发生性别角色的偏移。其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摩梭初中生受到传统摩梭性别角色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摩梭初中生面临性别角色选择的不确定性、动荡性更强,困惑、迷茫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了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比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未分化占较高比例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2摩梭初中生男女性别角色仍带有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特点

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表明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仍然存在。《云南图经》中描述“麽些蛮,境内居民惟麽些盛,蓬头批毡,男子性强悍,善战喜猎,……稍不如意,辄相攻杀,两家妇人和解乃罢。”,拉木・嘎土萨指出摩梭女人温柔善良、含蓄内秀、彬彬有礼、勤劳能干[2]。传统摩梭男女性具有不同性别角色特点。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决定了女性为家庭的根,女性是母系文化的本源。但摩梭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并非倡导女上男下,而是依从女性为中心兼男女互补互助,各施其长的模式。“女性是家屋的中心,男人离家出门是常事。”,遵从“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角色分工[3]。舅舅带领侄儿劳作,阿咪(成年女性)带领女孩劳作。初中阶段的成人礼对男女两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传统摩梭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不足为奇。

3.3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状况较为理想

摩梭初中生总体心理素质均值在3分以上,心理素质各因子均值在2.9以上,大于中位数2.5,说明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较为理想。本研究发现,除进取心要素外,心理素质总体及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这与王极盛等[4]、冯正直等[5]、郑琰[6]、杨海珍[7]等对汉族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这有可能是由于量表差异或被试差异所导致的。在进取心要素上,初一>初三>初二,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到初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盼,进取心较强。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也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初一升入初二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在初二容易表现出迷茫、徘徊的状态,进取心低于初一和初三年级。

3.4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比性别对心理素质影响更为深刻

人生来不仅有生理上的男女性别(sex)不同,更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性别角色(gender role)之差异。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心理素质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体、多数因子、要素上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印证了李静[8]指出的性别角色是在生理性别特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变量,它与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所不同的是,它是社会文化所造成或赋予个体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性别认同,是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对个体意识、个体行为的要求。因而性别角色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深远。

3.5双性化是摩梭初中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未分化是摩梭初中生最差的性别角色从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描述统计和F检验可知,双性化者心理素质总体和绝大多数因子均分皆高于其它三种性别角色类型,而未分化者在心理素质总体、各因子和要素上得分均较低。本研究支持了双性化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未分化为最差的性别角色这一观点。双性化对于摩梭初中生来说是理想的性别角色,但其未分化比例较高,需要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加以引导。

3.6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关系体现出传统母系家庭的痕迹本研究发现,男性化的心理素质总体和学习能力因子、思维要素高于女性化。这与袁立新等[9]、余小芳[10]等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近似。即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看,男性化者心理健康状态要优于未分化和女性化者。但在本研究中摩梭人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个性因子、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人际沟通、责任感、乐观、注意力和自信等要素上女性化要优于男性化。这与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有重要的关系。摩梭女性创造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了建构自己一片天地,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自己的女性文化意识。从创世的始祖开始,一系列女性成为有口皆碑的英雄[2]。在母系家庭中,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财产按母系继承、血缘按母系计算,整个家庭中,母亲处于支配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男子们佩服地赞叹女子“劳动干得起,生意做得开,人前敢说话,屋里能当家。”在“女性王国”中,拥有女性化个体往往具有更乐观、自信等心理素质。摩梭人重视家屋和谐而非公众成就,重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和平、融洽、亲切是家屋的主旋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达性特质的女性特征。摩梭母系社会形态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化的特质的个体在心理素质的多数因子和要素上要高于男性化的现象。

(致谢:感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等.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教育研究,2009(12):41-46.

[2]拉木・ 嘎土萨.走进女儿国――摩梭母系文化实录.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18-34.

[3]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5-46.

[4]王极盛,赫尔实,李焰.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心理科学,1998(5):404-406,479.

[5]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4(4):890-895.

[6]郑琰. 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 18-19.

[7]杨海珍,江文,李先锋,等.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115-118.

[8]李静.民族心理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10.

[9]袁立新,卢声达.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6):470-471.

高二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著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著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

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著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