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第1篇

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的学科,忽视对实践的环节的关注,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化课程,对专业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却出现严重的问题,它对于会计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更不利于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模式的陈旧。

以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会计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跟不上会计职业专业化的发展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会计教学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会计的专业市场的不熟悉,教学时间的限制,专业课程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关注度低,在教学手段上还是采用黑板笔述的方式进行讲解,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会计专业中的数字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造成学生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

(二)忽视模拟教学。

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中,多注重会计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给学会传授会计理论,对于课本中的实践演练过少,也没有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模拟是实习训练,有的即使安排了也只是走形式主义道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使得、学生缺乏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更不利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革新。

(三)教师职业能力偏低。

在中职院校当中,既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懂得会计操作性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中职会计职业的教师就只会教授传统的会计理论性知识,并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就是直接从会计学校毕业任教,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能足够供应,会计专业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指导和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习与会计行业脱节,教学质量下降,导致学生在就业压力的迫使下。对会计专业失去信心。(四)与会计人才需求标准背离。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顾课堂的效率而忽视、课堂之外的会计行业的就业情况,对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不闻不问,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不到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就业压力增大,甚至面临失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二、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面对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迫切性。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会计专业的就业问题,改变会计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也只有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要有高深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会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会计专业也随之发展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会计也从电算化走向信息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心得会计制度和法规,还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要活的良好的实践教学经验,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倡导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身体力行,亲身积累会计技能经验。

(三)组织计划教学环节,进行指导。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专业,它不但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中,过多的讲授和作业使学生失去实践锻炼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的能力。会计的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熟练掌握会计的应用技巧,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会计模拟实践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应用,增强对会计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不断地改革,已经成了学校体育的核心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对角色进行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能力;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学士以上,但学历只能说明专业素质的水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完整,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学习的知识,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提升专业素质更要更新教育理念。

    四、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英语教学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饱受诟病。相关部门已在考虑酝酿各层次英语考试的改革,以期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笔者曾在课堂上针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与学生展开了一次简短的访谈。两个班级五十余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即开始在学校学习英语,但经过长达十二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法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后,仍有多达9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不够满意,大都认为自己的英语一般,听说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不足以用英语进行流畅自如的表达。不得不承认,大学的英语教学似乎陷入了“原地踏步”的窘境。学生依据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若想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非常困难。作为教师,有必要对这一现象有所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有所创新,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2理论综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框架,认为支撑多元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这些为多元智能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语言 (Verbal/Linguistic)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智能是那些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的智能;空间(Visual/Spatial)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音乐 (Musical/Rhythmic)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然探索 (Naturalist)智能是指能够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的能力。

由此可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有密切的关系。

3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大都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人文气息,其选材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需要。丰富的选材能满足不同智能强项学生的需要,这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外语教师不应仅满足于应付各类考试,应把教育教学的眼光放远一些,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着力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的组织各种活动,顾及学生智能组合的多样性,实行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

对于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其多读一些英文版世界名著,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演讲比赛、辩论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擅长数理逻辑的学生,教师可找一些使用英语编写的理科题、趣味智力题、理科知识题,创造机会让他们用英语给大家此类题目,也可设计编写一些英文的调查问卷,由学生完成调查后统计出数据,并作一份英文的调查报告。视觉空间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于通过造型图像来学习,教师可以将部分单词与相应的图片联系起来,将英语对话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来学习,鼓励学生自制图片并运用这些图片来展示自己的语言。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可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用图像展示出来,比如一些建筑物的位置关系、行进路线、程序流程等。对于身体运动智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其通过身体的感觉来学习。角色扮演、戏剧的即兴创作都是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途径。学生在一边表演一边说台词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对于那些人际交往智能很强的学生,合作学习和小组教学都是适合他们的不错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自我反省智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业余爱好,承认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使他们具有心理安全感,从而增强它们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此类学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适时地给与鼓励和指导。老师可和此类学生互通英文书信或电子邮件已取得较好的互动效果。音乐节奏智力较强的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学会多首流行歌曲和熟记歌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也可创造一定的机会向全班同学展示。擅长自然观察的人通过接触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来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贴近自然环境,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语言。

4结束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师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学生智能方面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学大纲统一性、课时、学校现有条件等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把多样化的活动以高效的方式整合到课堂中来,而教育本身应以学生自觉自主活动的方式延展到课下。课上的活动应力图满足不同智能学生的需要。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使学生可以在完成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等到课上教师再要求学生做出多方面的展示及陈述,从而使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和发展语言的机会。如果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组合来学习英语,从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东西入手来积极地运用英语,那么他们在英语的世界中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曲巍巍.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129-130.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 素质 能力 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关键时期。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一、培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教育,自古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从古代孔子到现代的陶行知等多位著名教育家相传至今。自始至终都把教学过程中的师德放在影响人品的重要位置。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外界环境,其中包括传授知识的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因为在此阶段的青少年还缺乏较强的辨别力和剔选能力。为此,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能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师德,是哺育学生茁壮成长的“乳汁”,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办好学校教育,赢得社会和家长好评的支柱。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备的才智和内在涵养以及所形成的道德观。科学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它是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通过独特的体味、借鉴、滋养而形成的。一个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化知识素养的层次与质量,是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之基础。思想理论素养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一个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应该是有思想、有创意、有追求的人。

二、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系统学习能力

系统学习能力,即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加工、利用及整合能力等。

1. 继续学习能力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学习和培训过程,特别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时展的潮流。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在学识、智能和品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因此,加强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内在需求。是弥补一次性阶段教育不足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

2. 信息资料的加工、整合及利用能力

信息资料的加工、整合及利用,这是教师扩大视野和拓展知识的必要能力。教师对国内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表现在: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即能够广泛地接受来自学生、学校、媒体、政府等方面的信息和学术刊物、著作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率,即对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化、归类、存档,适时运用。

(二)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象展开的,是教师在专业工作实践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育质量的标志,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教法、学法的研究任务;既要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无疑就展现出来了。

在教育发展和改革更加深入的今天,更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教育科研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和实施者,直接为教育科研实践服务。

三、培养教师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

在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被普遍重视的情况下,新世纪的教师更需具有较强的掌握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不仅是新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激烈的竞争,社会方方面面都迫切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首先培养人才的人――教师更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源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具备勤奋求知的精神。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其次,要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改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要经常思考“能否改变现状”等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推陈出新、大胆尝试。第三,要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才能促使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具备系统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必须是:勤奋学习、注意积累、探究教学、任劳任怨、上下求索、创新前进。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范文第5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网上评价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谢文明。(课题编号:200885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06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青年教师不断地充实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他们肩负着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学和科研任务,成为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但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高等学校,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在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影响到学院的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对高职院校2006~2010年任教的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青年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知识的储备;有60%以上的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只重视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设计,忽视教学的整体设计;近80%的青年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76%以上的青年教师不重视课后反思。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应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效果欠佳。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他们往往只是根据书本知识或模仿老教师来组织教学,课堂控制能力较弱;教学方法单一,特别是语言表达死板生硬、板书零乱、缺乏启发性和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利用表情和手势来促进教学更是无从谈起;对教学规律掌握较少,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无法驾驭学生,课堂组织能力较差等,以上问题都可能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2 缺乏课后反思。大部分青年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好,学情分析不到位,同时没有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其实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反思可以让课堂更精彩。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普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类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高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首先大多数青年教师习惯于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带学生下企业、下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再者青年教师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也非常薄弱,而且高职院校在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不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缺乏激励机制,不利于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面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本次调查显示,有64%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急需教学技术应用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方面亟待提高。

1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达标验收,拓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青年教师开展了全方位的培训。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六项工程”,完善“导师制度”和青年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达标验收活动。一是要求青年教师正确地把握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关系等,以提高按纲施教的能力。二是要求青年教师明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分析等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开展说课活动。做到运用普通话讲课、板书工整规范、课程设计合理。三是提高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四是提高青年教师准确、灵活、生动、启发式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五是坚持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度”。青年教师进校第一年先听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备课,学院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一帮一传帮带”,使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教学骨干。此外,学院还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自我展示的良好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课程带头人、学术带头人。

2 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钻研业务,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学院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以比赛促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历时近两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先由各教学系部选拔推荐参加初赛的青年教师,再经全院初赛,最后遴选出参加总决赛青年教师。比赛采用说课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由评委组进行现场打分、现场评价。在比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参赛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改进,青年教师把参赛作为一次展示自我、提高水平、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展现了过硬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比赛也促进了“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的形成。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一方面,在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整体设计、教材的处理、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锻炼,全面提高了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老教师也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每年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学院青年教师在教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处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