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的本质

逻辑思维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的本质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第1篇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1. 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学生都习惯于运用程序化即解题步骤的套路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并且把这种步骤固化,生搬硬套到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中,乃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经常会从线型顺向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的惯性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会使学生的思路受限,思维方式变得单一。而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就能够弥补思维单一的不足。逻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很多解题捷径,一旦他们脑子里面形成了这种逻辑思维的意识,就能够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别人要强很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2. 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逻辑思维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与常规思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从不同多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对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个本质的了解。所以,这种非常规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对问题有个本质上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就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逻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只有善于观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各种明显或者隐藏的条件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有飞速的提高。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时就能够锻炼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逻辑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灵感思维,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1. 教师要将逻辑思维贯穿在备课全过程中。备课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在备课内容中要时刻牢记将逻辑思维方式灌输到课堂内容中去,不断引导和提示学生用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过课堂上教师对不同的教课内容中涉及到的逻辑思维的不断疏导,不断的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当顺向思维解决不了时就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2. 教师在讲课的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中的反向推理、反证法、假设法等等都是变相的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公式方面、推理方面和概念方面都要进行逻辑推理。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强化对公式的逆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新接触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公式、概念以及推理。充分理解后,就能够让他们在数学题中能够灵活运用。高中数学中不管是函数题目,还是几何中的证明题目,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不断的疏导,让学生有了逻辑思维的意识,很多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问题上,反证法就是一种很多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正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则只需举出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就能够证明题目中的命题是假命题。逻辑变式方法也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难题。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教材与学科相比逻辑性强,比较严密、精确,因此,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因素,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2、理清思维顺序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顺序清晰化,层次化。而理清思维顺序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开端和转折。

一是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开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人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点,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这就是我们备新课前的重要环节:找准知识的“生发点”。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再配以生动有意义的情境,学生的后续学习会变得目标明确而且饶有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3、推理能力的培养

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推理形式的实质,其次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

一是通过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利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得出结论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学习用不完全归纳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同时又有利于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力。

二是通过解题训练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解题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解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最后求出答案。让学生经常思考,说出思考过程有利于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4、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很多的途径,在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一些可行性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有选择的使用方法这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是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它是人们思维的基础。分类是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第3篇

理解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是认识新闻摄影和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前提,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和形象表现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离开新闻摄影的实践,忽视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内在的联系,而断言新闻摄影只有逻辑思维,没有形象思维,新闻摄影不能产生摄影艺术作品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新闻摄影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新闻摄影是遵守新闻学基本原则,运用现代摄影技术,通过图片形象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形象性因素与美学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新闻摄影不可分割的部分。新闻摄影的形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活的形象。纪实性的新闻图片,是记者深入现场、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对事件仔细的观察,选择最佳角度摄取的瞬间,很好地展现了新闻摄影形象的审美性及作者表达的审美意识。

新闻摄影具有双重性。既有新闻职能,又具造型艺术,二者生动统一,使一幅反映现实生活,形象效果较强的新闻图片,具有了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及社会影响力。

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社会职能及侧重点不同,有着不同的个性,不能互相代替。但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除了新闻性及某些表现方法上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摄影在形象拍摄上,不但运用逻辑思维,也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和推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则运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认识和反映生活,并对生活给予综合、提炼、概括和集中,通过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虽然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形象思维并不排斥逻辑思维,它更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生活本质。两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作用。

新闻摄影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通过瞬间典型形象来实现的。这是新闻摄影自身特殊规律决定的。要抓取新闻典型的瞬间形象,拍摄者就必须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现场实地选择和捕捉新闻的典型瞬间,虽然过程短暂,但是没有形象思维,就不可能把自己的立场、爱憎、是非同新闻的具体瞬间形象结合起来,就不能符合主题要求抓住新闻的典型形象。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特别是在事件性、突发性新闻的现场,几乎没有思索的余暇,但是他能够利用长期积累的生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敏锐观察力去感受对象,并对形象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提炼、构思,选择有高度概括力的典型瞬间形象,拍成主题鲜明、感染力很强的图片。采录摄新闻图片的过程,就是记者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摄影画面的产生,就是记者形象思维的结果。诚然,在采摄过程中,记者的逻辑思维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主题的形成和表现主题的具体题材、情节的选择,以及照片文字说明的措辞等等,都少不了逻辑思维。但是,仅有逻辑思维,记者也不能完全从形象上感受对象,不能从形象上抓住表现主题的典型瞬间。因此,摄影记者不仅要运用逻辑思维来认识和理解生活,同时还需用形象思维来观察、感受生活,把握表现主题的典型瞬间形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总是互相交错地起着作用。新闻摄影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表现为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画面与思想内容的和谐一致。这与充分重视并自觉运用形象思维是分不开的。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能不能成为艺术作品,主要取决于新闻照片的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形象的艺术表现力的强弱。相当多的新闻照片,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达不到艺术作品的美学要求,不能成为艺术作品,但这不能妨碍优秀的新闻照片以其鲜明的思想内容和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引人入胜,而被公认为摄影艺术珍品流传下来。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以及教材的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体验,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经验,详细论述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从知识规律特点与学生特点两者入手分析。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完善。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科目,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鉴于这两者的特点,数学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教学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抓住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形成研究定理、性质的前提,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概念推导与演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也就是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与外延,才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充分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与推理,进一步形成运用概念的熟练技能,这对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准确、清晰地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而准确掌握概念的关键则是抓住概念本质。在高等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还要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带领学生思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在讲述线性空间这一概念之前,就可以先列举几个集合例子,先指出这些集合的共同属性,然后指出同时具备这些属性的对象范围很广,需要对这些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将两种运算抽象起来,要求其同时具备封闭性特点。通过这种概括与抽象的形式引出“线性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揭示证题规律,启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定理、性质、练习题能够循序渐进地揭示证题规律与运用整体规律,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揭示内在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命题无法或很难从原命题直接证明,需要通过等价命题的证明,间接证明原命题,这种方法就是间接证法。如果遇到这类数学证题,可以先将这种间接证法的规律、特点向学生介绍清楚。比如“反证法”的一般规律是证明论题结果不正确,再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出相反命题明显的逻辑矛盾后,就可以间接证实待定命题的正确性。比如说:p(x)为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存在0

三、指导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即提出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数学思维方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起到巨大作用。笔者总结了三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运算讨论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经常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运算”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线性变换、向量、多项式、矩阵等教学中,都引入运算,通过运算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性质,进一步得出特定理论。将运算讨论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众所周知,大部分概念、理论的形成,是在深入研究某一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从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二元线性方程解法提出一般性质的线性方程解法。第三,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整体方面考虑问题后,应积极探寻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线性方程组”的学习中,可以从方程组的变形中找到规律,分析同解变换的基本方法,总结归纳出“形变解不变”的特性,进一步提出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银萍,王宪昌.高等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优化[J].大学数学,2010(09).

逻辑思维的本质范文第5篇

事实上,逻辑思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无论你想要学习哪一个学科,要学得好、学得快,都要求你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具有条理性、连贯性的特点,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更需要靠逻辑思维、推断演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和引导。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过程中来。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

分析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方法在科学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把复杂事物简单化,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第二,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易于深化、易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方法的应用,曾经是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近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认识到,从整体上观察植物杂交后众多性状的遗传行为,推导出它们的遗传规律是困难的。因此,他只选择了其中7对稳定而易于区别的相对性状(种子的圆滑和皱缩、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植株的高与矮等)分组研究。把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杂交实验,把豌豆众多的性状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撇开其它各种复杂因素,将被考察的因素暂时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允许其单独起作用,从而进行精细、周密的考察,研究每一因素世代传递的行为。以此科学事实为依据,孟德尔才能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科学的假说。可见,分析方法对于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复杂的感观材料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把统一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然后逐一进行研究。

分析方法的局限在于:一方面,由于它割裂事物的联系,着眼于局部的研究,这就容易使人的思维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养成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分析的结果,只能得到关于事物各个部分或因素的局部知识,这就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因此,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分析阶段,不能孤立使用它,必须由分析发展到综合阶段。

2.综合

综合就是把分析中得到关于客观对象各个部分的认识按照其内在联系在思维中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注意事物各个部分和因素是如何相互联系而表现出整体特征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对DNA分子各部分认识的一次综合。他们一方面综合了当时生物学家所揭示的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功能,另一方面又综合了生物化学家分析DNA各种成分的大量材料,特别是综合了威尔金斯等人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图样和实验数据,把DNA的整体结构完整地再现出来。通过这一综合,使人们对DNA的各个片断认识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了它的结构与功能。由此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就是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和改制。

必须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过程中,要强调不能主观地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因素进行简单地相加或随意凑合,而必须按其内在的联系将它们重新结合起来,使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

人们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在对自然界的不同的物质层次的认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这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要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的思维结合起来,既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各种因素和各个部分,又要看到各因素、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部分和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进行抽象与概括。

二、抽象与概括

1.抽象

抽象就是在思想上把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区分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并抽取出本质属性或特征。经过抽象过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界限清楚了,这样,认识便上升到了理性阶段。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F2的表现型出现了9∶3∶3∶1的比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孟德尔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抽象为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3∶1)2。进而通过分析,提出假设: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能够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其实早在孟德尔之前就有许多人做了大量类似的杂交实验,先驱们已经清楚地证实了遗传定律中的许多事实,但却没能发现遗传规律。孟德尔正是在前人的指引下,总结自己实验的结果,运用概括的方法,第一个提出了遗传定律。

抽象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学生通常在观察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区分本质与非本质或者不能果断的舍弃非本质属性,就无法进行科学的抽象。这是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重点。当然,这也和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2.概括

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概括的过程,就是把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上升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也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演绎出的推论,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