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姓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6岁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 年3个月]

公 司:北京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行 业: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职 位: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室内装潢设计

学 校:太原科技大学

自我评价

专业突出——艺术设计专业,配合电脑技能学习,可从事建筑、艺术、环境、景观、室内、展示设计等;独特思维——有很强的艺术创新思维及动手设计能力;个人风格——积极乐观,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责任感、团体感及荣誉感,组织力、适应力、交际力很强。

求职 意向

希望行业: 建筑/建材/工程,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目标地点: 北京,上海,杭州,南昌

目标职能: 室内外装潢设计,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工作经验

2009 /8--至今:北京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50-500人)[ 1 年3个月]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 任职环艺设计师,负责室内装饰,景观,展示等项目设计

室内装饰项目:

北京XX小学科学探究室,教师之家与教室走廊装饰设计

北京XX服务中心XX期产业楼多功能厅与贵宾室装饰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项目:

北京XX软件园XX期产业楼内街商业装饰设计方案

北京XX美院精英工程培训学校校园气氛装饰设计方案

北京XX中学校园水景景观设计方案

北京XX中学分校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参与北京XX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多处供气站项目等配套建筑外观设计。

展示设计项目:

北京XX届XX展会XX地产集团展台方案设计

北京XX届XX展XX电子有限公司展台设计

北京XX数控设备演示厅产品展示台设计

汇报对象: 艺术设计总监

下属人数: 5

200X /3--200X /8:北京XX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500人以上) [ 5个月]

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项目部 室内外装潢设计

主要负责了北京XX高尔夫花园项目。

独立负责装饰项目的设计工作; 按设计标准,绘制各类图纸;负责对本项目进行跟踪;按工作流程要求,配合其他部门人员工作;定期去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检查施工与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如工程量追加、图纸偏差等,进行适时的设计调整;制定项目设计计划书,切实保证设计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装修项目材料进行确认。

200X /9--200X /3:北京XX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150-500人)[1 年6个月]

所属行业: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展览会议活动部 店面/陈列/展览设计

负责展览会议场地,开幕式,舞台搭建项目设计。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设计部 设计师

按项目要求,开展包括业务洽谈、工程设计、图纸制作、现场工程管理等工作。

教育经历

200X /9--200X /7 太原科技大学 室内装潢设计 本科

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及专业知识而具备现代设计理念和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主修课程为: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初步、室内设计、装饰构造与预算、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空间与展示、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图与模型、家具设计、产品设计、人体工程学、计算机图形设计等。计算机专业技能:软硬件及专业CAD, 3D MAX, Sketchup6.0,PHOTOSHOP等制图软件

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林特色,环境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C40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造个性鲜明的环境文化景观,既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也是师生安心做学问的需要,又是承担社会教化和风气转移的需要[4]。高职环境文化是指融有高职精神文化要素的校园规划布局、校舍建筑、人文景观和校园绿化美化等综合而成的物化的静态文化,是高职人对象化活动的结果。高职环境育人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校园各种物质形态的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和合理配置,构成校园自然和谐、错落有致的园区,形成各种美的实体形象与蕴涵其中的文化神韵,对置身其中的高职人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使其体验到事物的美好,从而扩展到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热爱[1]。

1、研究背景

我国大部分高职是在建国前后的中专基础上升级形成的,当初所建的校园在如今存在着校舍、教学等设施不足和不适用的问题。我院由原农林水三所中专合并而成,自然形成三块版图。经过13年建设,虽然面积有所增加,但三校区办学的格局基本未变。这要求我们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和改造传统的功能区,使校园环境具备人文特色和多层次的交往空间,营造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校园形态[2]。在环境文化建设上,只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尽量避免祈求完美的“大手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农林水专业特色,把校园环境建设成为“六化并蒂”(绿化、美化、彩化、亮化、香化、净化)、文化底蕴深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园林式生态校园。

1.1、三个校区一盘棋,掌握景观大框架

根据现有校区功能布局,构建“一馆四区九圈十三组群”文化框架。①一个综合展馆,以展示学院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文脉。②四个文化区:分别为南校中心区、南校北区、西校区和北校区。其中,西校区以四个分院专业背景为基础,集中展示我国农林文化内涵。③九个文化圈:即学院综合文化圈、广场综合文化圈、文体综合文化圈、水韵文化圈,农林文化圈、正禾或饮食文化圈、医药文化圈,旅游文化圈和人文管理文化圈。④十三组院系文化群:力求突出各自专业特色并形成活动中心。

1.2、传承创新理念文化,凸显农林水特色

理念文化是学院传承创新的灵魂,既是高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又需要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①发展目标: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②校园精神:照准目标,矢志不渝。③校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校旨:裕德强能,安家报国;校训:致用以学,行知并进;校铭:内方外圆,严己宽人。④校蕴:农林之本,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农业、林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农林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1.3、融山水气概之路,汇人文大观之楼

山川河流、广阔天地、中华沃土是农林水孕育之源,也是农林水人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以山川河流、历史人物等对楼宇道路命名,充分既体现了道法自然、路为人创,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之理念;更契合了“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①西校区楼宇:新图书楼命名乐农楼,取乐于学农、立志献身农业,为农村、农民和农业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奏乐给力之意。旧U字形教学楼命名为林和楼,体现农林共生、环境友好、生态和谐之意。原图书楼、实验楼分别命名物竞楼、天择楼。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规律,体现农林特色。②西校区道路:南北路从东往西以人类和农业始祖的名字命名为路、伏羲路、炎黄路;东西道从北朝南以中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命名为天山道、昆仑道、秦岭道、南岭道、秦川道。

2、研究依据

2.1规划设计原则

以建设集功能、生态、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校园为原则[3]。①功能为先的原则,首先以方便师生使用为出发点,营造可进入式开放景观空间,细化步行及车行系统,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情感交流空间。②生态保障的原则,充分利用并保护好校园雪松、法桐、国槐等大树群落,因树设景观,整理微地形,创造出自然式园林景观。③彰显人文的原则,体现杨凌后稷农耕文化景观特征,突出学校“农林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内在特质,使学校展现清新自然、蓬勃向上的自然绿色风貌。④艺术浓郁的原则,融合道路、内庭、大树、台阶四大景观要素,并最大限度地体现“建筑包容景观,景观烘托建筑”的特色,打造自然优美并有厚重感的校园环境。

2.2赋予人文内涵

校园人文景观主要是指被赋予一定人文色彩的物质景观。对于当代高职生来说,坚持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充分肯定人的行为及精神、尊重和维护人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景观设计来表现出高尚的人文精神,是高职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人文景观往往与重要人物、历史事件有很大联系,因而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影响力,使大学人在人格上得到陶冶[1]。校园景观的环境育人功能需要上升到精神层面,表达一定的人文内涵[5]。空间序列的变换表达了人对动态审美的需求,在规划严整的校园中适当采用灵活的景观布局方式能够反映校园环境活泼的一面。校园环境小品是增加校园文化韵味的重要手段,它能切合校园环境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地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

2.3 塑造个性文化

高职校园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无不浸溢着特定的高尚、高雅的精神文化内涵,无不发挥着育人的作用。特色的校园文化跃然展现,就成为校园环境文化的源头活水,随历史而常新,随时代而升华[8]。个性化就是自我认同,反映高职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正是其永恒的生命力[6]。①彰显校训,或是借助建筑或雕塑在空间中的量势来予以彰显;或是与入口结合也较为常见。②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不但是校园景观形成的最基本的元素,还能激发不同的感受,塑造特色的文化韵味。③利用色彩所具有的视觉刺激和心理上的反映来增强人们个体高职独特性的认识。如与居民区或村镇相邻的高校色彩可选择偏暖色调,以获得明朗、近人的感觉;对于接近绿化防护林或隔离带的高校,其色彩选择应考虑深绿色丛林所带来的背景颜色。

2.4展现农林本色

纵观世界院校著名景观,凡是有特色被人称道的校园景观,一般都存在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一个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缺乏说服力的,也不容易被人们记住[9]!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以及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加以提炼、概括,有意识地运用形式美将其与园林要素组合成为景观作品,可以使学子们在追寻过去那些高尚品德的同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人与自然的和谐[12]。一是配合专业教育,引导爱农思想,创设良好氛围,多形式、多渠道的进行教育[10]。特别是赵瑜的榜样也应该景观化,引起学生的持续兴趣。二是突出农林主题,发展观光农业,校园内的景点、环境小品、标志物等都可以农林主题为素材;良种选育区营造农田林网,在田间、地头上种植一些高大的遮荫树,将绿化与防护相结合,突出田园式自然风光[7]。三是创新素质教育,积极服务“三农”,应该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三农”。创造性地、积极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农村社会问题、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民增收问题[10]。

2.5 彰显学科特色

高职的学科文化是对学科的不同认识和界定。学科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是知识体系演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为分化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建制[13]。在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关于本学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一系列观念形态的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不同的高职学科分类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也具有不同的学科特色。高职校园规划建设应按学科群进行分区布局,以强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征。因此,校园景观应该反映该校园的专业学科特色,形成不同的校园专业文化景观。

3、研究实例

西校区环境文化景观的改造与整合为“一苑、二轴、三圈、四广场”(见图1):

图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景观改造平面图

3.1一个养生文化苑

该苑位于林和楼东侧(原有大门位置),在充分利用原有大树的基础上,北侧绿地(医院门前)按照五行图案设置药圃,并以五行景观串联为一体。南侧绿地以竹带为背景,点缀梅花,和原有松柏构筑岁寒三友景观意境,铺设自然回环游步道,随机设置“琴、棋、书、画、茶”五艺景观,片状点缀花卉。既是医药文化景观轴的配套活动中心,也是教职工养生、修心的清静之地。

3.2 两大景观轴,三组文化圈

①景观主轴东大门秦岭道乐农楼秦川道运动天桥,为西校区景观主轴,并以乐农楼为界,顺势分为两组文化圈。东轴为农林文化圈,以现代亮丽的雕塑景观与自然古朴的实物形式交相辉映展现农林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构筑新形势下对农林高职人才的特殊需求,激发师生对农林的强烈兴趣;西轴为正禾文化圈,在构筑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轻松地游园活动之中慢慢品味勤劳节俭的美德。东西两轴文化圈相得益彰。②景观副轴林和楼西侧为原有老校区的景观轴线,构筑医药文化圈(中西结合、四医托福),在旗台处设置巨型葫芦(福禄)成为景观构图中心,在四周四块绿地中分别设置中国四大名医雕像,并散布西医的代表景观,构成中西结合、为民造福的主题寓意。

3.3、四组分院活动广场

①动物工程分院活动广场位于主大门南侧,在利用原有微地形的基础上,以树丛为背景,以草坪为基调,以成群的牛羊马动态景观为主景,以花镜为前景,将来人的视线引向兽医院。②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活动广场位于乐农楼南侧,以麦冬草坪为基调,以堆砌假山与塑山为楼基边界景观,以双色材料的方圆广场为平面构图中心,以自然流畅的园路园桥为纽带,以原有五株毛白杨为休闲场所,为学生提供一处学习交流的休闲活动之地。③生物工程分院活动广场位于生物实训中心南侧:以五色土花坛为构图中心,以环列的五组“五谷景观柱”为竖向主景,以柱间的四组“扇面农业耕作景墙”为立面主景(展现传统农业的工艺流程),以“田园格子”彩色铺装为基调,以造型果树与景观花卉为陪衬景观,充分展现传统农业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④药物工程分院活动广场位于乐农楼北侧,以螺旋型双色向心铺装广场为基调,在螺旋线上从外向里、渐次升高排列二十四组节气景观柱(顶上设置现代精细药物技术的代表),中心为生物分子螺旋结构的景观明珠,寓意攀登药物科技的艰难历程。

5、结论建议

高校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场所,环境文化的滞后势必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品德修养、道德养成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14]。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职校园绿地景观在文化特色建造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12]。多年实践表明环境文化建设有三难,一是独特的创意很难设计表现出来,二是优秀方案很难建造出来,三是好不容易施工了又管护不到位。特别是农林高职院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要做到持续发展,一是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专家团队,二是邀请有实力的园林景观企业,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细化,再招标选择企业按图施工。三是成立学院文化建设小组,对上能理解领导的意图,对下要能把握设计施工,以保证质量。总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个性所在。在构建高职环境文化中价值观是环境文化的核心, 它所确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信仰, 能够激发起广大师生员工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和忘我工作、学习的精神, 促使大家追求更加卓越的目标[14]。

说明:本文得到学院党委曹毓刚书记、院长邓振义教授的深情关怀,分管学院文化建设的任得元副书记和分管后勤绿化的王周锁副院长的具体指导,以及党政综合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的大力配合,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简介]陈祺(1964--),男,陕西泾阳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经济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邮箱:,手机:13572555978

期刊邮递地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生态环境工程分院园林工程教研室,邮编:712100。

[参考文献]

[1]王少安.大学环境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11、12

[2]刘颖,张键.重塑老旧校区的校园空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1

[3]徐建林、刘晓明.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3(7):98-99

[4]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42-45

[5]赵丽芳、熊燕.人文内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J].中国园艺文摘,2013(7):118

[6]朱凯.大学城中凸显高校个性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8

[7]裘鸿菲.高翅.吴雪飞.撷校园文化 创环境特色——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J].中国园林,2000

:62

[8]郭贵春. 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

[9]肖妍玎.大学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J].三江高教,2012(8-2):56

[10]于长志等主编.农业本科院校人才素质教育新论[M].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62-163,202-203

[11]陕西万象灵动环境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2012.8

[12]常俊丽,王浩.大学校园绿地文化景观的传承--以郑州华信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94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1 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应用原则

1.1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园林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设计人员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及技术,为市民创造出更加诗情画意、更加健康的绿色空间,这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园林艺术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触景生情,而且艺术修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其代表了我国民族的特色与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在园林艺术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像下,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内容更加优秀的景观作用。

1.2 园林艺术设计应用的原则

1.2.1 科学布局原则

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遵循科学布局的原则,对景观资源以及相关设置布局的优化,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考虑,还要对园林中各种要素进行客观的评定,了解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关系。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进行规划,这些主题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科学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人员考虑园林的建造环境以及地域特点后,可以按照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对园林进行科学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在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配置的优劣性影响着城市景观效用的发挥,设计人员按照艺术美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增加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植物配置还需要与山水、山石相互结合以及协调,这样也可以设计出更加特色的景观风格。

1.2.3 天人合一原则

园林艺术设计需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原则,这也可以更好的展现东方美,体现设计者的智慧以及技术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其可以使人类与自然融合共存。园林艺术设计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设计者的灵感也来源与大自然,其可以设计出高于自然的景观设计方案。

2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2.1 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苏州园林,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与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无不展现中国园林古典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形式不同,但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即都是为人民舒适生活和美好家园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就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园林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变迁。园林设计记载和反映了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间广为传颂的经典故事,是对城市文化特点、深深蕴含着的城市灵魂等历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叠加。

园林设计艺术可强化城市空间环境文化内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们在散步、休息、观赏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园林设计体现一座城市的风貌,不仅影响着本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给旅游者和异地客商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们加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

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风格已越来越带动城市景观设计。代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科技的现代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生态景观、低碳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观更具纵深感、立体感和历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艺术设计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艺术设计多以雕塑和不同语境的小品设施展现。雕塑往往是设计场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间焦点,对于城市绿化和烘托节日或欢庆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绿雕是在结构钢架上,采用栽培艺术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义的造型与花卉结合在一起的园林艺术,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奇葩。

2.3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不仅在城市广场、公园,也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小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桥梁建筑绿色桥梁廊道的设计等领域得到了推广,设计技术日臻完善。园林设计是一项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它让人们置身于自然和谐的环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启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地周边环境越来越重视,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校内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园林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为校园科学合理设置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城市文化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注入了活力。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景观;人文环境营造

高校校园景观中的人文环境营造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性、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高校人文环境是指,围绕在师生周边的校园外部空间领域中,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组成部分,以及校园一切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学术圈子及制度基础,具体包括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层面。[1] 这种环境的形成和塑造不是个别个体在短期内所能完成的,是需要特定的群体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共同生活和学习才能够确立。而这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对于整个校园的景观建立乃至学生的求学氛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人文环境对于高校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人文景观又称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首先是在人文地理学科中被提出的,它是人文地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而校园景观中的人文环境,则可理解为校园文化所演变出的可供观赏的景观形式。高校校园景观中的人文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个历史时代都在校园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因此,这些蕴含了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景观就具有了观赏性和精神感受的双重作用。

高校是培养和教育人的场所,校园环境作为大学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能使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形成公共意识、美的品德和创造性思维,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新内容。同时,校园景观在总体上给人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形成一种与大学的办学理念相结合的整体环境氛围,以激发在校师生的好奇心和即兴交流的欲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校园景观中注重人文环境的体现是校园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2 高校人文景观的内涵

高校的建立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每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历史传承和地域特征都会在不同层面上影响其校园景观的发展。

2.1 依循地域特征

高校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学术氛围的环境,它体现人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使人从中感受到认同和归属感,满足精神的需求。因此,高校校园景观的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而其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地域文化中吸取的。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环境塑造有着其不同的地域特点。而这种差异又使得各个高校的人文环境也随着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各有差异。

高校校园的地域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交通、植被、河流水系等方面,是高校校园环境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系统影响最深远和最难超越的制约条件。有很多世界闻名的院校,其本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例如与英国剑桥大学紧相毗邻的剑河(又译康河)、几所著名的学院都依着潺潺的剑河而屹立,如果没有了康河,徐志摩如何能在康桥边书写那首触动人心的再别康桥?所以若说剑河是剑桥大学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更凸显出剑桥大学那份学术的灵秀韵味,和浓郁的人文氛围。因此,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承载着校园斑斓的文化,折射了当地的文脉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

2.2 传承历史文脉

高校校园的历史文脉对校园人文环境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虽然是范围缩小的社会群体,但是其生活特征与城市环境并无差别。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校园和人们共同造就了反映校园特征的历史文化,而每个历史时代也在校园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因此,校园景观便成为了直观而立体的突现校园形象和气质的显性标志及感性认知对象,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

2.3 体现学科特色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并以其学科优势来培养人才,而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质。高校在发展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一系列观念形态会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载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知识的传承发展,并在校园景观的人文环境中有所体现。如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是以社会、政治和经济科学领域的学科体系闻名世界的,因此其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环境中就具有很浓厚的沉稳、严谨的特点;而与其同在一座城市的皇家艺术学院因其独有的艺术学科特性,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成为了学生及教师展示创作作品的舞台,各处都充满了艺术氛围。

3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校园景观人文环境的体现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华中理工大学,于2000年与始建于1907年的同济医科大学和始建于1898年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建立起来的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研究型大学。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景观给人展现的是一种内敛而沉稳的美。

3.1 充分体现地域环境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喻家山南麓。因此,学校在规划之初便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将校区整体坐北朝南,形成了喻家山与喻家湖将校园相环抱的景象。校园内的景观充分延续了喻家山上环境的特点,郁郁葱葱、清新秀美,从远处看校园仿佛与喻家山合而为一。同时,校园景观中大量地将武汉当地的地域性特征融入其中,体现了校园作为微缩社会的载体所反映的环境特性。

3.2 注重校园景观的文化功能

一所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它特有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有的大学蕴藏了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有的大学敲响了时代的大钟,一些历史性的雕塑、建筑、纪念碑,犹如一本本形象生动的诗篇,它们默默地向人们讲述了大学的创始、发展和骄傲,也是人们唯一可以通过视觉体验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大学历史见证。作为学校的地标性景观华中科技大学保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雕像,为每一届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校、感知历史的舞台。同时,具有古典风韵的醉晚亭在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让历史的记忆可以延续,用人文环境的感召力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3 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学术研究的地方。校园里的景观特征在设计时要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等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彰显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校园内的多处景观如世界名人苑、四大发明雕塑等,都展现了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文化校园等精神。

“厚学”意为崇尚校园知识,学问渊博。在校园中这一环境特征体现最为充分,不管是花香鸟语的青年园,还是绿草如茵的图书馆旁绿地,到处都为学子们提供了课堂外的学习空间。现代大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育人”是希望通过塑造校园良好的学术氛围,以便能够培养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的学习场所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也能启迪思维、激发灵感。

“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充分体现了华科人严谨、求实的学研精神。作为一所理工科主导的综合性院校,校园内几何形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规整严谨的学校特点。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 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新建建筑附近,到处可以寻找到创新与创意相结合的景观元素,为古朴的校园环境注入一丝新的气息。

4 华中科技大学校园景观人文空间的构建

4.1 舒适的校园尺度

现今,许多高校的规划建设都刻意求大,使得空间领域感差,不宜交往。在这一点上,华中科技大学在整体校园庞大的基础上对小的空间环境做出了适当调整。在规划中,其将教学区与生活区有机相连,公共楼与各个院系楼按片分区,有针对性的划分区域、划分人流,在空间序列中有节奏的布置节点,把学生步行规模尽量限制在十分钟之内。有效控制和缩小学生最主要流线路程的长度,来赢得学生出行的便捷性,增加了其步行的舒适度。同时,控制园区内的建筑与空间的高宽比,形成友善的围合空间,借助绿化和其他景观改善空间尺度,弱化整体校园面积巨大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4.2 多元化的交往空间

校园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在强调“第二课堂”作用的今天,这些自发的学习、交往、观演、展示、游憩、集会、演讲等人文活动,对学生们的启发与教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诱导、引发、增加、改善这些人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创造人文校园的一个核心目标,只有创造了适宜于这些活动发生的环境场所,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激发创造、催人奋进的人文化的校园。

作为校外课堂的典范,城建学院将系馆的一层空间与室外空间相连,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经营了一个院内咖啡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堂外交流和探讨设计方案的场所;咖啡厅外的架空空间为每一次的学术交流和设计展示提供了一个展示空间;咖啡厅通往系馆庭院的小花园被学生们改造成为一个小型苗圃,为景观课程中的植被认知训练提供了场所。

5 结语

当代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充满生活意义、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场所,不仅要追求空间的功能,更要追求空间的品质,创造富有人文意味的校园环境。大学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城市,其形成因素也和城市类似,因此,高校的景观需要人文环境来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的建设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一个美丽、健康、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形成自己的校园人文环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给校园注入灵魂,然而一个校园环境的形成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校园的人文景观环境也需要不断地发展、更新、延续。

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高校是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各项能力的基地,在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学习钻研的环境氛围的同时也要为他们规划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意境,使得学生在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受到最美的文化熏陶,带着青春的激情和踌躇满志走向社会,开创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主编.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2] 邱玉华,陈幼琳.生态空间?人本生活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6).

[3] 郑红午,侯怀根.大学学科建设进程中的学科文化研究[J].山西大学,2007(07).

校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景观;校园文化;空间;特色

1 前言

校园景观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优雅的景观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内在修养。目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大学扩招导致许多大学纷纷营建新的校区来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现代高校园区无论从占地面积、规划布局,还是建筑、绿化,都明显不同于传统校区,它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创作出现代化的一流大学校园景观,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现在所提倡的“生态校园”、“花园式校园”也正体现了这种“人、建筑、文化、自然”互相和谐进步的愿望。

2 现代高校景观设计原则

2.1 景观设计的全局观

全局观是指考虑景观设计的持续性和整体性。现代大学校园,不像以前的老校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而景观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为了把握学校本身的特色,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需要综合各景观区域的特点,从色彩、建筑小品、植物等方面达成一致的设计理念,确定哪些因素是将来所要考虑的,现在需要预留的,而哪些又是现在我们所要关注的。否则偌大的一个校园会无意中割裂成片断,显得无序混乱。

2.2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大学校园的景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设计者的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校园健康发展的要求。新的校园景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渐进增长过程[1]。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在变化和生长,景观应该不断地维护和更新,以保持它的平衡和协调,保持它的品质的整体性。这就需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遵循生态的规律。

2.3 以人为本,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景观,不单只是意味着优美舒适的室外环境,还需要环境尊重人的行为特点和行为习惯,这也是景观人性化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原则。对于大多数校园的使用者——学生来说,其几乎每天都与校园环境打着交道,对使用者行为习惯的尊重,例如一些景观细节的设计,无疑会增加他们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从而能够在学校里愉快舒心地学习和生活。

2.4 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承

学校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利于学习钻研的环境氛围,这就是现代高校所营造的高雅的文化氛围,也正是与其它景观相区别的地方。校园文化的塑造可以通过对办学主体、办学思想、管理方式、主要面向对象、所处地域历史、地理与文化背景等多种角度充分发掘、综合分析形成,并通过校园景观建设予以体现[3]。

3 影响高校景观设计的因素

3.1 自然因素

在制约校园景观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创造适宜的校园景观。对景观设计师来说,复杂的自然条件是设计根基,无论做何种设计都必须考虑建筑及其环境、地形、方位、道路和植被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必须注意强加给环境的诸多影响,以及土地、植被、水和建筑材料等等彼此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自然与人共同相协调的校园环境景观。

3.2 人文因素

“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而用、为师生服务,它是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场所。因此,这里的人文因素,包括两个,一是人的因素,另一个是校园文化因素。大学校园景观建设要求有人性化的设计,但是它不单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或工作、学习、居住环境的改善工程,而是隐含着大学人文精神、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风校风、校园精神等的创建[4]。

3.3 社会因素

今天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系统,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社会需要对高校有深入的了解,而各大高校也需要融入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从中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元素,使高等教育逐渐形成新的结构体系,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因此,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了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不像20世纪中早期的校园,用沉闷的围墙圈定校园界限,在与外界环境隔绝之后,再作景观设计;现在校园景观设计更趋于开放,围墙变成了绿化带,视线的贯通,使学校融入到整个社会环境下,更加考虑到与城市景观的和谐。

4 现代高校景观的构成要素

4.1 植物

4.1.1 物种的选择

植物景观的营造首先是进行物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符合植物生长要求的环境。下沙高教园区的土壤主要为轻咸沙土和潮闭土,均为砂壤级,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约2.6米左右。土壤的严重偏盐碱和地下水的偏高对大部分的植物生长十分不利,严重制约着高教园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因此,应尽量选用那些对生长环境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植物,特别是抗盐碱、耐水湿的物种。

4.1.2 植物空间的营造

植物对组织空间,营造多层次的室外景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的种植方式有孤植、对植、丛植等,根据植物不同的观赏特性和景观要求,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植物在营造不同的空间形态时,还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到疏林草地,如何充分利用地形、水等自然因素,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化感悟空间[5],是植物造景的最终目标。如浙江理工大学内的竹径,给人以静谧、悠远的空间感受。

在不宜采用建筑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密植或乔、灌木高低搭配进行空间分,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的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相邻景观互相渗透,使景观含蓄,增加景深层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用龙柏的列植作为学校的外墙,既满足了空间的划分,又结合分车绿化带,形成具有层次感的道路绿化景观。

4.1.3 美化建筑

植物对校园建筑物的绿化、美化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建筑墙角的绿化,柔化了建筑的棱角,使建筑物呆板的外观变得生动和风趣。作为对建筑外墙的一种修饰,墙垣或墙角的绿化应该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来考虑植物,选择耐荫物种,植物种植体现层次感,使之与地面形成和谐的过度。植物还与山石、小品等组合配置,构成校园环境的点缀。

4.2 建筑小品

4.2.1 校园标志

校园标志没有具体的定义,可以是某种符号或是雕塑,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识别,作为高校自身的一种象征。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校园景观中,总是有一些能醒人耳目,起到情化、意化、美化环境并且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标志[6]。

4.2.2 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包括亭廊、花架等等,提供人们进行游息、学习、交谈等活动的场所。作为固定的观景点,这些景观建筑的周围往往是最能体现校园景观特色的地方,造型应该是新颖独特的。如浙江财经学院学涯湖上的曲廊,把原本赋有古典园林气息的建筑,融入到现代的大学景观中,增加了现代景观的文化底蕴;而从曲廊本身的功能而言,就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离。

4.2.3 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作为校园景观的点缀,有规模小、内容多、分布广的特点,主要包括电话亭、果皮箱、指示牌、座椅等。它能完善校园使用功能、深化校园文化职能、维护校园整体形象、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环境设施应体现校园开放、自由的精神内容,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和配置。如停车场入口的镜子,交通行驶标志,在各个校区入口处或是主要道路的路口的校园指示牌或是校园总平面图,以及一些无障碍设计,都给师生及来访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4.3 水景

校园内布置水体会有利于改善小气候,美化景观,增加活泼情趣[7]。水面是校园内重要的开敞空间和自然要素,因而,基本上每个校区内都会有大面积的水池、喷泉等静态或动态水的形式,对水的处理,应注重水面边界、驳岸的处理,因为边界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水的平面形状,决定了人的活动与水产生联系时的“积极”或是“消极”的状态[7]。一般来说,驳岸适宜设计成缓坡状,使地面与水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使水面具有“可达性”的亲和力,同时应提倡以平缓草坡或卵石面与水面相接,更多地营造出自然氛围。

4.4 铺装

师生在校园外部空间中的活动绝大部分与地面相关。铺装作为外部空间地面景观中的“装饰”,其美化与优化设计不仅为师生提供便利、保证安全、提高运行功效和地面利用率,而且对师生形成宜人的景观印象起着相当的辅助作用[8]。如浙江理工大学内靠近湖面的铺装,采用木制铺装和大理石相结合的形式,丰富了地面质感。铺装除了保护和美化地面的功能之外,有时候还需要兼顾到生态的需求。在滨江的浙江中医学院,游园路边的坐凳安置在草坪中,为了防止坐凳前的一块草坪被践踏,特别铺设了嵌草砖,减小人的活动对植物的破坏。

5 现代高校特色景观设计方法

5.1 校园景观布局

景观布局就是设定景观设计的总体框架,它是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山石、水、植物、建筑小品等景观要素所做出的系统安排,追求景观的美感,凸现校园文化的气质。

在遵循现代城市建设、现代高校功能和地域自然、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各高校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特色空间和人文环境景观。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气势磅礴的历史文化主轴和清净自然的休闲活动副轴为筐架,组合了灯光喷泉、流水沙滩,穿插了八个别具特色的主题庭院,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文化融于一体”的风格。

5.2 建筑景观设计

在现代校园建设中往往通过对某些重点建筑的空间、造型等特征性的加强来突出其对群体的主导作用,并强化建筑群特色,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形成所谓“视觉焦点”,其本身也常被作为校园标志。比如浙江财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均把象征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或科研、信息中心放在主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通过空间、造型等处理加强特殊的表现力,突出其对群体的主导作用,形成较强的人文磁场。

5.3 门户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门户空间是校园空间和城市空间转换与叠合相容之处,它不仅担当校内外交通枢纽的作用,还是对外展示校园面貌的窗口。一个优秀的校园门户空间,往往也会成为校园在所处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许多校园入口建设中总是希望有一些能醒人耳目,起到情化,意化,并且有鲜明个性的校园入口标志。与下沙其它高校的大门相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大门建筑已经成为下沙高教园区内最具特色的大学校门。但并不是所有气派、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理想的大门形式,还是要根据校园本身情况而定,符合校园整体规模、办学特色、经济等条件。

5.5 休闲空间设计——休闲绿地

校园中通常会集中设置一处或几处高质量的景观和绿化区,目的是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良的户外活动、休闲和教学的环境空间。与此同时,这种良好的自然景观对于学生的休息、自学、美育、陶冶情操和热爱自然环境都大有裨益。

5.6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在执行它的交通职能时,还组织着校园景观。校园人文环境的质量与道路的布局、管理和沿路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中,应兼顾道路所具有的使用和景观两大功能,从使用上对道路给与调整和理顺,从景观上对其沿路环境给予美化和完善。

5.7 安全性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的安全性,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性化设计思路的深入,景观安全性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现在很多大学都努力改善空间的安全性,例如校园中的步行道和景区中的小路、停车场、宿舍区、校园操场等都存在令人感到不安的因素。为了降低校园犯罪率、减轻校园师生对危险的恐惧,校园管理者除应加强监控措施(如安设电子摄像仪等)以外,还需要针对植被的选择、照明数量和位置、公共空间的可视度等环境空间的特点,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6 小结

大学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它作为一种人文性的环境,应该体现其功能性、人文性与艺术性;同时还要体现空间、时间与人的关系;并且具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脉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生态性与经济性的规律作用下实现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它是四维的,它有历史,它是时间,它是动态的,它会成长和成熟。现代高校景观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到它今后的发展和变化,把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到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景观,满足人们对外部环境的活动要求,提供师生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为提高大学教育、科研的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

[1]潘海泽,李玲,牟瑞芳.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58-62.

[2]冯宝霖. 包容与超越——当前园林建设问题思考[J]. 广东园林,2003(2):12-15.

[3]王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观[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62-64.

[4]过国忠. 校园环境与育人[J]. 宁波大学学报,2000(1):70-73.

[5]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王文卓. 21世纪校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