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班歌的用心挑选
一个优秀的班级少不了班歌的激励。班歌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学生既会唱又爱唱,而且便于在各种场合演唱。今年在同学们的一致要求下,我们选了一首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作为班歌。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奋斗,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二、班级板报的精心编写
学校每个月都有板报评比,我把板报编写工作分给我们班级的每个小组,每次板报设计都由一个小组负责,但我对他们的设计有要求,设计板报可以展示你们这一组的个性,但要有固定的栏目,比如要设计表扬栏,表扬班级成绩进步的同学或者是品德突出的行为。板报设计好后,由其他同学们共同评判好坏以决定是否为他们哪一组加星。每次的班级板报评比,我们班总能拿到名次,因为大家都精心编写。
三、展示平台的闪亮登场
如今的孩子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在与同学们平时闲聊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讲故事很厉害,还有的会乐器演奏,但是在现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于是我就与同学们商量每周进行达人评比活动,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腾出5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每次2-3个同学参加,然后大家一起评选出本周的达人,并把达人资料记载在班级达人海报上,没得到达人称号的同学可以继续参加下周的达人评比活动。这样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并提升了自信心。
四、小组合作的广泛推广
(一)组建小组
全班共54人,被分成9大组,每组有一名大组长,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分学科设立不同的组长,有的小组几乎人人是组长。为了保证相对的公平合理,我会参与其中的组长选择,提出我的想法,在我们的共同商讨下选出最合适的组长。
(二)组长的职责
每个大组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并监督小组长的工作,也可以抽查组员的学习情况。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固定的职责,他们不仅要负责组员的学科作业检查工作,还要负责卫生、背诵、纪律等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在小组建设中,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对他们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组长不仅要有小组活动的安排及指挥的能力,还能够维持课堂纪律、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及检查学习效果。我还经常在同学们面前提到组长的重要性,这样组长会觉得“我很重要”并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三)适合的小组评价机制
要想小组合作搞得有声有色,没有一个合适的评价机制肯定是不行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小组成员们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找出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所以开学初我们就共同定下了小组评价的积分细则,由同学们自己严格按照积分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事情,值日班长进行监督。我们把小组评价分为组内评价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的内容可分为纪律、互助、协作、积极发言、文明礼貌及值日活动等。评价的方式可分为每日一评及每周一评。每日一评是指每天值日班长把小组的积分情况整理在值日简报上,用小夹子夹好挂在墙上,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反思总结,表扬各方面表现突出者,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办法。每周一评是每周利用班会时间,总结一周小组积分情况,由班主任为总分积分第一的组长和组员颁发奖状和奖品,并记录在墙上的小组光荣榜上。而对于积分落后的小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是指同学们互相督促,互相监督,发现别的组的长处,也可以找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班会课上提出表扬和批评。对于找到别组优点的情况,我们对两个组分别加分,对于找到别组严重不足的,我们在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存在不足的该组进行批评,并共同商讨改进办法。
五、墙壁文化的魅力展示
教室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室墙壁经过精心的打造后,就会成为学生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在今年的墙壁文化的创建之前,学校正好安排我和另外一位班主任去新浦进行班主任培训,在培训课程中有一位50多岁的齐向前先生为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的培训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然后对班级的文化氛围布置一下子来了灵感,我和同学们共同商讨设计出下面的几块内容。前面黑板的北边是荣誉角,下面还有两行字,下一张奖状由你我共同创造。北墙的东边是进步墙,主题叫“不比起点比进步”,我们用小红旗贴纸把学生的努力一点点的记录在那里,北墙的西边是学生的生日墙,主题是“你的生日我们帮你记”,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生日和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写在便利贴上,再贴到墙上去。后面的黑板上是我们班九个小组各自设计的九张画报上面有组员的格言和努力目标,这九张画报被组成“4”字张贴在黑板上,因为我们是九(4)班。南墙上是评选班级达人的一张海报,我们每周都会进行班级达人的评选,选出的班级达人的名字和他们的特长都会被写在班级达人海报上。
六、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名优秀的老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爱上这门功课,同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也能给与老师充分的肯定,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使老师感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热情,更乐于奉献自己。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我们师生要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乐于奉献,才能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七、主题班会的成功召开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文化氛围;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67-01
班级是学校中直接面向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品德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联系学校,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面前。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给集体的每个成员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班级心理氛围与班集体建设
集体心理氛围(Group atmosphere)是社会心理学中集体动力学理论的一个专门术语。它表示集体内稳定的人际关系,典型的情绪特征和经常表现的行为风格,是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
我们把人们相互交往的表现形式叫人际交往,把由此产生的心理关系叫人际关系。在班集体的环境中人的交往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集体归属感、集体满足感、集体荣誉感,就会爆发出强烈的创造欲、积极的利他动机,班集体建设就会充满生命创新的活力。人际关系就是一门隐性文化或称潜文化。人际关系对于班集体建设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成为班集体建设创新的策略取向。即正确处理好师生、干群、异性等人际关系,使班级中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之风蔚然成行。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心理气氛首先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加拿大籍华裔江绍伦教授说得好:“在课堂情景中,重要的事就是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相比,学校里的一切材料、设备和场地的重要性便居于第二位了”。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它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最有效保证,具体表现在学生们被一种情境所吸引,并且不知不觉地投入进去,在这个时候,个体才与集体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学氛围,是指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它的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其中教学内容起决定性作用。考察众多的教学实践,蕴含在教学艺术氛围中的主要特征是认知性、形象性、思辩性、情感性和民主性。
新课程背景更需要富有个性的教师,教师的个性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潜在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教育的成败。缺乏积极个性品质的教师,往往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禁锢学生的个性,这种唯我独尊的家长式专制态度,必定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建立独特的、具有审美意识的教学风格,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上课而最终喜欢这一门课。
(二)建立融洽友爱的同学关系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这是一个温馨幸福、团结向上的大“家”。要让所有学生都爱家、恋家、离不开家,班集体建设要创新,内涵要丰富,要充实,要提升,要体现出对于人的成长的价值关怀,以及与学生的生命历程的情感互动。建立互相信任、融洽友爱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建设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做到:1、目标激励:亲密合作、共同追求;2、竞争追求:挑战自我、不甘落后;3、活动交往:密切关系、增进友情;4、化解矛盾:宽容待人、团结一致;5、处理冲动:平和理智,正视自我 ;6、平等关爱:感情交融、共同成长。通过这六种有效的方法,使人际关系既合作又竞争,既团结和谐,又充满生机;既有爱的体验,又有情绪的发泄,正视自我,挑战自我,使人际关系积极健康地发展,使集体始终充满生命创新的活力。
三、班级文化氛围与班集体建设
教室文化氛围具有隐性课程的性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激励人的理想,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形象,巩固并发展现化化班集体的建设。
创设美观整洁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班风。班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研究表明,宽松、和谐、健康、独特的育人环境,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才智,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造就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室环境布置中,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力求做到“让每一块墙壁都开口说话。”
在教室的后面黑板上方,可张贴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同学们自己制定的班级奋斗口号:如“健体、互爱、创新、向上”等。在教室的左侧墙壁上,例如张贴评比大擂台――“群星闪烁”:写有每个队员姓名的小星星按大组分别围成一圈。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是一系列文化的总和,在建设班级文化之前需要对班级文化构成作清晰的划分。为了更好地区分班级文化,加之鉴于职业院校的企业职业人才培育目标,本文拟借鉴企业CIS文化体系对班级文化构成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我们知道,作为舶来品的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指企业综合形象,它包括受众对企业语言、视觉、行为、传统、符号等要素的认知,通常人们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有学者借鉴企业CIS创立了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即SIS(schoolidentitysystem),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学校SIS的基础上创立学校班级文化识别系统即SCIS(schoolclassidentitysystem)。1.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理念文化(MI)班级理念文化是职业院校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构成了一个班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体系,是区别于其他班集体最本质的部分。只有树立适合班级自身特性的班级文化,才能铸就强大的班集体,塑造出富有鲜明特色的班级品牌。职业院校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核心理念、班训、班风、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班级誓词等。2.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视觉文化(VI)班级视觉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直观、外显的部分,是体现班风、班貌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既有利于班级成员、校友、社会大众的感知、记忆与认同,也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班级视觉文化包括班徽、班级标准字、班级标准色、班级命名、班级活动着装等。3.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环境文化(EI)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是班级文化的表层文化、物质文化层面,具体包括教室、宿舍、实训室等的功能划分、环境布置、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建设班级环境文化时要结合班级理念文化和视觉文化而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4.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行为文化(BI)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班级成员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值日制度、班级活动制度、奖惩机制、班干部任免机制、主题班会制度等。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理念的动态显现,只有把班级理念渗透到班级成员的行为中去,才能使抽象的班级理念转化为具体、有形、可见的行为。
二、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一种隐性课堂,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渗透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导向与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一旦完成会对学生们起到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就会成为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激励成员们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指引大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班级文化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根深蒂固,假以时日就会成为班级成员的信仰和力量,能够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敦促大家以昂扬的精神、进取的姿态投入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熏陶与育人功能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营造出一个催人奋进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班级成员在这种温馨舒适、和谐竞进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会春风化雨般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可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最终转化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三)凝聚与调控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有利于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成员之间团结友善、相互鼓励和关怀及平等、和睦相处,能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员时刻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严•38•格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能从班集体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处处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置身其中心情舒畅地享受班集体带来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乐趣。班级成员会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其他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方向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向同行。
(四)规范与约束功能
在班级组织运行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这就会使班级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不良行为,以期与班级成员在行为处事上达到和谐共振。班级文化中有关道德标准和制度机制的要求,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促进班级成员培养出符合班集体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遵章守纪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内容复杂、过程繁琐、效果滞后的系统工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面统筹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建立能够满足全体成员共同诉求的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有体系、有内涵、可执行的班级文化。现结合笔者所带的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浅谈一下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导员主导,学生主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构思与策划的主导作用,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长远角度宏观把握和掌控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由辅导员一言堂,需要全体学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主人翁的作用,把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而微的工作做到位。只有师生通力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班级文化,才能使班级文化发挥出它导向与激励、熏陶与育人、凝聚与调控、规范与约束的作用。在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入学分班之后,笔者首先带领三个班的班委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同学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建设班级文化的共同诉求;其次,我们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点探讨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最后,师生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具体的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班训引领,整体推进
班训是指班级提出的对班级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引导作用的思想指南,它能形象而忠实地概括出班集体的整体价值追求,蕴含着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社会责任。在班级文化体系中,班训应该是核心和灵魂,其他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如班风、班徽等都要围绕着班训来进行。另外,班级文化体系内容复杂,面面俱到地建设班级文化也不现实,会贪多嚼不烂,要根据学生专业、职业生涯来确定需要构建的班级文化体系。在我们三个班确定“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主题之后,我们随后分班确立了“踏地致远,筑梦未来”、“和润人生,德济天下”、“勤习累功,学以致用”的班训;紧接着,我们的班风、班徽、班规等也就应运而生;最后,我们再把所建立起来的班级文化体系应用到教室、宿舍、实训室的文化和美化上,实现了班级文化由理论到物化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目的。
(三)打破常规,大胆革新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大胆革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守正出奇、拓新勇为的魄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例如,我们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级为了更好地推广班级文化,同时也能让三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我们创刊《物流报》。又如,我们三个班根据各自的文化主题对班级重新命名:“筑梦班”、“润和班”、“累习班”,并把新的班级名字放在教室门口,师生出入教室抬头可见,班级文化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渐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学生热爱学习、乐于上进、主动发展的行为追求。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创立了课程领学员学习机制、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机制、5S学习和生活管理机制、自助教育成长机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机制等,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制度约束和促进机制。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班级活动作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班级活动能促进班级成员的成人、成长、成才,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主体性,提升全面素质,拓展综合能力,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鉴于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推广班级文化时有必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会随之生成,班级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增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主题,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辩论赛、励志教育活动、环保创新活动、济职义工活动,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深化了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形成了积极践行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
四、衡量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文化建设成果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文化建设的过程,重在用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来引领和教育学生,重在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塑造学生的心灵。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把此作为一种教育契机,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今后成功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度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部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能由几个班干部拍脑袋决定,它需要的是众人的参与,融入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班级文化建设事关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而且,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唯有整合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构建起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参与班级文化构建本身就是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及温馨和睦班集体的生成。
(二)认可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班级成员只有在接受、认可班级文化的前提下,班级文化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班级成员要自觉以班级文化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把班级文化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理论武器,时刻以班级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敦促自己、鞭策自己。
(三)思想度
有一定思想高度和深度的班级文化才能指引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没有思想价值、缺乏向心力的班级文化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班级文化建设的固有规律,又要考虑班级专业特点、职业属性和班级成员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富有创新地建设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内涵深度的班级文化。
(四)践行度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24-03
[作者简介]胡才伟(1961―),男,广东茂名人,专科,广东省茂名市第八小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应该齐头并进,通过物质文化的有效建设,达到物质育人、环境育人、潜移默化的目的,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这些是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育人的物质基础。幽雅洁净、充满文化气息和儿童趣味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使学生在美中生活,在乐中求知,在愉悦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HTH]一、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HT]
(一)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载体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是承载学校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更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的体现。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校园能让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良好体验,更是精神上的愉悦感与自豪感。
(二)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氛围
构建和谐向上、健康快乐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可塑性强,而学校的校园环境往往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能体现出学校的育人方向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学生集体的精神感染和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校园环境是一种精神力量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当校园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氛围,那么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都会成为学生无声的好伙伴,都会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弥补人为教育的不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赋予学生积极上进的力量,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
[HTH]二、校园环境建设的几个方面[HT]
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小学校园环境建设除了应体现学校应有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之外,还应体现儿童性,这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校园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化,让校园成为“花园”
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应。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进而学会热爱美,创造美。因此,学校在美化校园时,应和绿化、净化相结合,体现学校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例如,有的学校着力搞好校园的绿化,进行整体设计布局,栽花种草,花坛、校道两旁、走廊、窗台都种满花草,一年四季,满目青翠,花香怡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发现美,欣赏美,从物美、景美、境美进而熏陶到人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玩耍,怎能不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有的学校布局彰显内涵,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布置除了与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搭配之外,还隐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有的学校在小花坛中央用红色花围圆,象征太阳。旁边两条绿色观赏植物塑造成双手托举之势,象征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求知,让校园成为“学园”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这是很多学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的着眼点之一。通过对校园环境中的墙体进行“高品位、儿童化”的文化包装,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创新科技的知识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点面结合,全面铺展。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都能透过眼睛渗入心灵,让学生有所看、有所想、有所积、有所悟。
例如,有的学校在教学楼的墙体上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每个教室张贴名人画像及名言,使师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有的学校则在楼道的墙上张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别具一格;天花板的横梁上、柱子上都可以充分利用,把一些常用的词句、诗句、名言、励志故事等,通过儿童化的设计展示出来;或者绘制多幅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充分体现墙壁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橱窗,是学校的宣传阵地之一。橱窗内容可以布置校务公开、团队宣传、公开栏、师生作品、卫生公布、安全宣传等板块,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特色。定期举办橱窗文化展示活动,还可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包括 “校赋”“师德铭”“习惯养成”“安全教育”“学生文明礼仪”“书香校园”“手抄报”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橱窗展示,能够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淀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童化,让校园成为“乐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进行校园环境布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化,即应充满童真、童趣、童乐。只有身在童化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保持一份珍贵的童心。一幅充满童趣的画、一句充满童心的语言、一首充满童真的诗,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他们的心弦,感染他们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
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学楼就像一座童话中的城堡,教学设施的装点也用一些儿童化的图画、语言,让人赏心悦目又不禁莞尔;有的学校板报设计别出心裁,用童话故事的人物点缀,张贴有趣的儿童画来表现主题;还有的学校班级环境的装饰采用色彩鲜艳的图案设计、夸张的人物形象、儿童化的语言或适合该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色语言,既生动活泼又不失文雅,营造了宽松的班级氛围,彰显了班级的个性。
(四)温馨,让校园成为“家园”
班级,是一个班的学生共同的家。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的教室,能让学生被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深深地感染,使他们爱班如家。这样的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能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对班级进行各具特色的布置,创造特有的班级环境和氛围。例如,除了学校整体统一规划的黑板、讲台、教室后板报、教室桌椅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门前张贴班训、班规、教师赠言等。班内前墙张贴课表、班级规章或文化知识介绍,还有班级特色和奋斗目标等,激励学生们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奋斗。后墙黑板应根据不同阶段以及相关的节日和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得体、大方的布局:内容要富有新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上要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它既可以作为作品张贴栏,用于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和绘画作品,还可以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相关活动期间用来办专刊黑板报。
此外,在班级小图书角,要发动学生自愿捐赠图书,如中外名著、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散文诗歌、作文选、杂志等。图书摆放整齐有序,供学生在课间、阅读课和课外活动时自由借阅,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开阔视野。
另外,优美励志的警语也能够形成浓厚的、立体的校园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这也是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因素。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学校应精心设计校园标语,构建独特的警语文化。学校可以在教室、各种功能室、办公室、运动场地等不同的地点,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恰当的标语,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也是一种可以品尝的佳肴,是一种可以享受的乐趣。例如,学校可以在花园、活动场所等处设置外观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温馨提示牌,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美丽校园鸟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等,号召师生爱护校园环境。这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蕴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环境造就人,校园环境的建设举足轻重。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拓展育人途径,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园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这需要上级部门给予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师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群体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出既有深刻内涵又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发展,这样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这样的校园,才是学生真正快乐健康成长的花园、学园、乐园和家园!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家的氛围”;“活动”;“制度”;“凝聚力”
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应该从尊重学生,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去营造良好的的班级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在班级营造 “家的氛围”
班级物质文化包括班级教室的卫生状况、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班级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的直接体现,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与发展性为一体的班级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交际的良好场所,也能促进班级文化的有效形成。
首先要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需要班级的老师和学生都能持之以恒地与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真正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良好的习惯就应该是这样细化出来的。所以,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
然后,教室美化对学生尤其要讲究,因为它有益于营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然而在五花八门的美化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通病,即这些美化往往只体现了一个浅层的装饰性,而未能包含审美教育的功能。装饰性固然能产生视觉上的,但它只是审美教育价值的很小部分。审美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比如,在前面黑板的左下角,班级特地开辟了一个“名言角”。按学号,每天由一名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认为有意义的名言警句工整地书写在“名言角”内,利用每天晨会课的 2 分钟时间,由摘选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句名言,并要求每人准备一本名言簿,逐日将每日一名言摘录在本子上。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在此就完全呈现出来了。
2 依靠 “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行为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
在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时,我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活动要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趣味性,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生动形象,丰富多样,新颖独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三是自主性,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订计划、组织活动,教师能善于在关键处帮助他们,把合理辅导与独立自主统一起来。
3 依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制度不应该是班主任的“圣旨”,不管学生愿不愿意都必须遵循的“王法”,而应该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班级准则。当然,制度不能仅仅成为一种摆设,更不应该沦为针对某几个人的一种惩罚依据。我们不要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 注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一个班级就好像一个战斗的集体,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而一盘散沙是毫无战斗力的。因此,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