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防冻措施

农作物防冻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作物防冻措施

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第1篇

一、全市农业生产受低温冻害情况及造成的影响

截至2月21日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我市受低温冻害影响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为8.3*2亿元。全市7个县(市、区)的76个乡镇、1443个村屯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受灾农业人口达117.36万人。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61.8万亩。受冻害最为严重的是甘蔗、蔬菜、香蕉、指天椒和新种的春玉米,如宁明明江千亩蔬菜,*下冻5000亩黄瓜,扶绥渠黎千亩香蕉,天等龙茗500亩指天椒,天等进结200亩玉米等受灾特别严重。农作物绝收面积达到74.7万亩,其中果树1.3万亩,蔬菜达1.573万亩,春玉米烂种死苗达1.556万亩。

(一)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为3.686万亩,因灾减收2091.62吨,绝收面积2.*6万亩,其中玉米受灾2.419万亩,红薯受灾1.12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

(二)甘蔗受灾面达100%,面积为337万亩,成灾面积230万亩,因灾减产110万吨,其中69.79万亩宿根蔗和新植蔗因生长点受寒严重,需重新补种。因冻害造成甘蔗用种紧张,将有150万吨入厂原料蔗改做蔗种,由此造成本榨季预计减少入厂原料蔗26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7.15亿元。

(三)蔬菜受灾面积为12.34万亩,其中马铃薯受灾2.*8万亩,减收33887吨,直接经济损失3384万元。

(四)果树受灾面积为8.796万亩,绝收面积1.3*万亩,经济损失为7950.86万元。

此次持续低温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春耕备耕工作进度。因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一些春玉米、西瓜等作物无法按时令正常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春耕备耕工作的进度;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因低温天气不能开展,还有70万亩左右的宿根蔗和新植蔗需重新补种。二是甘蔗种紧缺。今年有将近200万亩的新植蔗面积,共需蔗种约200万吨,由于长时间受冻害,大部分甘蔗已不能留种,因此今年甘蔗种将严重短缺。三是影响冬种作物的收成:持续低温天气给蔬菜、马铃薯等冬种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仅蔬菜预计减收33887吨,农民从冬种方面增收的压力增大。四是影响蔬菜正常上市。由于持续低温天气时间过长,我市蔬菜受灾范围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蔬菜供应脱节,导致市场蔬菜价格上扬。

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情况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持续低温天气,积极应对,整合全市农业部门技术力量,迅速投入到防寒抗冻工作中,取得了农业抗灾救灾的初步胜利。截至2月21日统计,全市共投入抗灾资金5*9.2万元,累计投入抗灾机具8815台,投入抗灾人数64.838万人,清沟排水6.896万亩,覆盖地膜和搭拱棚等保温措施17.432万亩,增施有机肥10.13万担,抢收甘蔗39.898万亩,抢种蔬菜2.175万亩。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有关防冻抗寒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领导高度重视,思想不放松,行动不迟缓,措施强有力。1月28日,我局及时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有关领导批示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并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四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二层机构负责人组成。同时,立即组织派出5个抗灾工作组,深入抗灾救灾一线,调查灾情,派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灾乡镇指导帮助农民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防冻抗寒各项工作。工作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第一手资料,拿出应对措施,为抗灾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局还制定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实行每日一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二)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我局指导各县(市、区)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受灾程度,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生产救灾方案和救灾措施,降低农业生产受灾面积,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县农业局制定并向全县农民印发了《冬季农作物防冻抗寒技术措施》1万多份,同时,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并及时向县政府申请了10万元抗灾专项资金,用于防冻抗寒抗灾物资的组织调配和补助。截至目前,全县5000多亩冬种黄瓜已全部覆盖;春植蔗采取地膜覆盖6000多亩。针对已受灾的农作物,该局正积极组织调拨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提前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准备工作。%%县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分赴各乡镇指导群众进行防寒防冻,主要采取保暖御寒、开沟排水熏烟、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种苗护理等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县农业部门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广大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引导群众天气回暖后积极投入恢复生产,尽快进入春耕,扩大种植蔬菜等短平快作物尽可能加快生产步伐,产出产品投放市场。··县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短信等信息网络,把抗灾救灾政策、家禽防寒、甘蔗护理、指天椒防冻等措施和方法,发送到灾区和困难群众手中,及时解决群众防寒抗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我局积极协调农资等部门,及时掌握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和供应情况。做好农作物种子种苗,特别是春玉米种子和速生蔬菜良种、肥料、农膜等救灾物资的调运和供应放发,待天气好转,能迅速开展春玉米和蔬菜的补种工作,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

(三)部署及时,效果明显。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我局立即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做出的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迅速研究部署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我局按照自治区农业厅“冬季损失春夏补、山上损失田里补、种植损失加工补、农业损失外出打工补”的总体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技术员紧急行动起来,克服困难,迅速掀起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当前,除抓好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外,还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着重狠抓五个措施的落实:一是组织群众及时抢收受灾农作物,重点做好可收获的各类蔬菜的抢收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二是做好种子种苗的调剂。特别是春玉米种和速生蔬菜种的调运和供应,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三是重点抓好受灾农作物的管护工作。做到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虫发生蔓延。四是抓好灾后改种增收示范点,大力推广“三免”和“三避”技术。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做好灾后改种增收工作。五是落实好人员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目前,我局的5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指导工作已达110多人次。由于措施得力,据2月21日统计,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春玉米已种19.*万亩,比去年同期快75.8%,烂种死苗玉米田块已基本完成补种工作。

(四)宣传到位,技术到户。为使广大群众能科学进行防寒抗冻,开展生产自救,我局结合我市实际,针对我市几种主要越冬作物受灾程度,制定了具体的防寒措施,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县(市、区)农业局均召开了农业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现场会,还通过分发传单、出墙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生产救灾技术培训与宣传,使各种救灾技术迅速传遍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及时掌握基本的防寒抗冻措施。全市农业系统1000多名技术干部放弃节假日,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据统计,自冻害发生以来全市农业部门共举办各类抗灾救灾现场会147场,其中甘蔗现场会1*场、玉米现场会8场,水果现场会11场、蔬菜现场会22场。

(五)加强服务,保障流通。春节期间,正是农产品购销两旺时期,我局工作人员利用休假时间,积极加强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协调,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同时,加强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衔接,确保冬种时令农产品不断挡、不脱销。自低温天气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向农民寒流信息和农产品供求共1500多条。

三、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春耕备耕工作。但是,自1月中旬以来我市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市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春耕备耕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西瓜、南瓜等农作物移植工作不能进行,有少部分瓜苗被冻死;三是冬种作物的管理和采收工作受阻;四是甘蔗的种植和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因部分宿根蔗冻害严重需翻种,甘蔗种植工作任务要比往年加大100万亩左右。预计今年春耕生产进度比去年慢15日左右。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立足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一手抓当前抗灾,一手抓春耕备耕,当前主要工作是积极筹备春耕农资,加大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培训力度,确保下一阶段的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春播春种进展良好。截至2月21日,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甘蔗完成79.46万亩,春玉米完成19.*万亩,抢种蔬菜2.18万亩,水果完成备耕1.75万亩,占种植计划的70%,剑麻完成备耕3500亩,占种植计划的11.7%。

二是农资就位正常。种子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水稻、玉米种子已备均占需用种的92.3%,水稻种到户46.2%,玉米种到户90.5%。农药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63%,农膜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91%,化肥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88%,各类农资基本能够满足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需要。

三是培训力度加大。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抗灾救灾工作,针对当地农作物受灾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技术干部上门指导春耕生产。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工作队1.27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52期,培训人数达13.68万人次,印发各类资料18.7万份。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缺乏。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抗灾救灾经费都给予优先排,但是由于当前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较多,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因此,目前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

(二)劳力不足。当前正是甘蔗砍运高峰,加上外出打工的劳力也陆续回程,能真正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的农村劳力明显不足。

(三)有机肥不足。农作物防寒抗冻均要通过增施腐熟有机肥来提高土温,由于农民对今年低温天气准备不足,目前全市均出现了有机肥短缺的问题。

(四)甘蔗留种不足。由于甘蔗受冻害时间长,生长点受冻害严重,大部分甘蔗不宜留做种苗,需补种的宿根蔗也达到70万亩之多,今年新植蔗用种将严重短缺。

四、下一步工作应对措施

(一)高度重视,狠抓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不放松。各级农业部门要克服疲劳厌战情绪,继续紧绷农业抗灾救灾这根弦,做到周密部署,科学指挥,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春耕备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第一线,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今年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二)密切注意冻害动态,及时做好天气回暖后恢复生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动态,及时掌握冻害情况,结合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方法,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抵御冻霜的能力,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农作物在天气回暖时,主要采取剪除冻坏枝叶、追施速效肥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1、对甘蔗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轻度受害的蔗田,应留足蔗茎,确保补种和新植蔗用种需要;对中等受害的蔗田,要广泛发动群众抓紧砍收入厂,待天气回暖后抓紧对新植蔗喷施叶面肥和田间管理;对受害严重的蔗田,要优先砍收,砍完后留宿根的要尽快盖上地膜或蔗叶,待天气回暖后及时清除冻死幼苗,待植株恢复生机后,全面追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和速效肥作苗肥,促进其恢复生长。要做好甘蔗用种的留种护种工作。从现在起各县(市、区)要把新砍的甘蔗能留种的全部留种,确保新植蔗的用种。

2、对蔬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如瓜、豆、茄果类蔬菜等)进行畦面地膜覆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对冻害较严重的菜田,抓紧时机翻犁菜田改种速生类蔬菜。对轻度受害马铃薯,在冷尾暖头时指导农民及时喷施农药防治晚疫病;对严重受害的马铃薯,做好改种春玉米、早稻和花生的准备。

3、对玉米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烂种死苗的玉米田块,要做好清沟排水,带天气回暖后及时补种;对受害较轻的玉米,要及时开沟、清沟排除积水,加盖薄膜防寒,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及时喷施叶面肥。

4、对果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幼龄果树可采取覆盖、灌水、喷施高钾叶面肥等措施;对未能收获的香蕉果实要套上香蕉双层防寒专用袋,另外对植株除了增施热性有机肥(土杂肥、猪牛粪等)外,可采取灌水、蕉园薰烟,蕉芽顶部套薄膜袋等措施。

(三)种子部门做好玉米、水稻种子储备、调运工作。农技部门要深入指导农民抢种速生叶菜,抢生芽苗菜,抢育果菜秧苗,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

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145-01

前言

无公害茶叶就是有毒有害物质低于国家卫生标准水平的茶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茶叶在栽培的过程中常受病虫害的困扰,为了保证无公害茶叶质量,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来控制病虫害问题。

1.茶园病虫害农业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种植中值得注意关键环节。农业防治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茶园是茶树益虫和害虫栖息地,要保护好茶园环境就要发挥茶园自身的调控能力,就要注重对茶园周围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茶园生物多样性的发挥,使病虫害减少,也有利于无公害茶叶的产出。

1.1 正确的选苗

正确的选苗以农业防治为主,就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用抗性强的优质品种,易于加工的产品,对自繁或从外地调运的品种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以免病虫被带进茶园。如可以选择性系条件好的龙井因地制宜的种植,采取合理的方法对种植密度、定植物方式进行种植。将单行条植法行株,苗株根系带土移栽并适当的使根系舒展,然后掩埋。这种方式可以使植株的发育情况良好、株壮,使抗旱、病虫害能力增强,质量得到保证。

1.2 施肥在抑制病虫害过程中是值得注意的环节

要科学合理的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辅助使用,避免氮肥过量而导致的有利吸汁性病害虫的发生。要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就必须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提高抗茶树病虫害的能力。

1.3 要加强对茶园管理

要时刻注意茶园内的温度、湿度,干旱时要及时灌溉。要做好防旱、防冻准备,使茶树能健康的生长。还要控制短须蜻虫的密度,确保茶树芽叶的生长速度尽可能的减少虫害的发生。茶园还要及时的排渍,抑制长绵蚁、藻斑等病的为害程度。

1.4 要适时的清理茶园和对其进行修剪

茶叶在生长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剪去病虫危害的叶片,清理枯病的枝叶,修剪的深度为厘米深。冬季是茶树的睡眠期,也是病虫的越冬期。因此,冬季在清园时,对病虫枝叶进行全面枝烧毁处理,防止在耕地或是施肥中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以及地下害虫对茶树的破坏。

1.5 改善土壤墒情

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根系生长,也能破坏病虫跃动的场所,可以

以机械方式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虫卵。

1.6 要分批、及时的采茶

在采摘时要注意采取结合、质量兼顾的原则,要及时出去除叶片上的卷叶虫,用来减轻茶枯病的为害程度.如果遇到暖春,就要提前进入园内采摘。夏天的时候,尽量少留叶多采摘。秋季的时后,病虫较多,需要适当的推迟封园计划。

2.茶园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对人及茶叶无危害性并且无污染,不会产生抗性,有的能长期控制危害,是节约资本的有效方法。要用以虫治虫的方式对虫害进行治理,可以对松毛虫、赤眼蜂进行保护,利用广赤眼蜂的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理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选用油桐尺蟆来控制虫害原因是油桐尺蟆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平方千米就会用多角体两千五百亿,加水140毫升,在第一代幼虫龄高峰期进行喷雾,当代幼虫发病率可以持效3年以上。选用茶毛虫主要是由于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一千平方米就可以用七百五十亿多角病毒体。在越冬的时候2-3龄高峰期时直接对茶丛进行喷雾,当代的幼虫的死亡率就可以达到80%多。可大范围的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3.茶园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1)化学防治是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无公害蔬菜能否达到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要适时的选准对口的病虫害药品,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以免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期。要加强对病虫害知识的学习,要掌握好诊断及防治的技术,才可以真正的做到用药的准确性。

(2)在研究用药技术时,要安全正确使用农药,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要根据每亩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的数量对症用药。如制剂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用苦参碱水剂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间隔期,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一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可防止病虫产生抗体,同时也可以减少其农药残留物、降低成本。

4.茶园的物理防治

4.1 可以利用害虫趋性进行诱杀

采用灯火照明的方式,用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进行灯光诱杀,大面值使用才有成效。左右对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1次或2次。

4.2 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病虫害

茶丽纹象甲成虫具假死性,6月中旬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摇晃震荡茶树,可将假死的成虫集中消灭。还可以采取人工采除比较严重的病叶, 将茶毛虫卵块卷叶里面的蛾虫苞蓑蛾护囊击碎,再把枝干上的茶叶刺蛾的茧,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苔藓类病害等。

4.3 利用容虫的趋化性

可以饵料诱集害虫,或添加杀虫剂诱杀害虫。如糖醋毒液诱杀卷叶蛾、毒谷诱杀缕蛤、堆草诱集地老虎、性外激素诱集小卷叶蛾、茶尺镬等。通过几年的试验,用黄板诱蚜虫、蓟马、瓢虫、叶蝉等效果好。

5.科学经营管理

无公害茶园的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培养地力。可通过种植豆科类绿肥、茶行间铺草、放养蚯蚓等农艺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二是茶园施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可在冬季或春季施下,冬季一般宜于当年10月至11月中旬、春肥于翌年的2月上旬至3月上旬对茶园进行施肥,其施肥量给占全年总量的50%。在施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应用专用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禁用硝态氮肥,以降低重金属污染。三是病虫害防治。无公害茶园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叶质量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禁止使用国家规定不准在茶园上使用的药剂,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力求达到安全有效、省工节本、降解农残和保护天敌的效果。

6.结束语

茶叶是茶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做好无公害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新时期茶叶种植的需要,也是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茶叶生长时期常出现病虫害问题,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为辅,对病虫害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运用这种综合治理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是有成效的,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有出现更多的问题出现,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更多的有效方法来控制病虫害问题。

参考文献

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第3篇

一、抗旱保苗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森林覆盖地区,在其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喜欢温暖的气候和酸性土壤的特征。茶树是一种喜湿厌水、需阳耐阴的亚热带作物,旱热会使茶苗叶片焦枯脱落,严重时整株茶苗被晒死。新茶园种植后,由于茎叶娇嫩、地下根系浅、生长幼弱、抗旱力差,容易遭受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株,影响茶园整齐度。因此在力争全苗的同时进行护苗,是新建茶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

1. 深挖种植沟

茶树是深根作物,根系垂直分布达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10~50厘米的土层,因此茶园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根系正常伸展的需要。茶园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表土层)、心土层(中层)和底土层(下层)。高产茶园一般耕作层为18~22厘米,心土层30~45厘米。丘陵红壤下层都存在不易透水的塥层,这种硬塥层有黏土层、铁锰结核层、死僵土和母岩等,塥层位置高,耕作层浅,影响水肥渗透和茶树根系生长。无性繁殖茶苗根系土层深度一般要求在60厘米以上,因此新建红壤丘陵茶园必须用撩壕机械深开种植沟,该项技术是决定新建茶园能否成功以及高产的关键。一般要求开挖深40厘米以上、宽50~60厘米的种植沟,并施足底肥,促进根系向下深扎,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2. 选择壮苗

幼苗壮实,能大大提高抗旱能力,因此应选择早、壮、齐的茶苗。营养钵育苗具有成活率高、不受移栽时期的限制、移栽后不出现蹲苗停长的特点,成园快、产量高。

3. 适当深植

无性繁殖茶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起苗时容易断根,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以利于提高茶苗成活率,一般开挖种植穴10~15厘米深,种植深度8~10厘米。

4. 建设好灌溉系统

丘陵地区茶园一般开垦种植在易旱的山地或丘陵坡地,加上无性扦插繁殖茶苗无主根,移栽后须根分布较浅,容易遭受旱情威胁。如2013年盛夏就遭受了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气温多日达到40℃以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死苗现象。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建设好丘陵茶园喷灌、滴灌等灌溉系统,确保大旱无大害。

5. 培土覆盖

浅耕培土能够促进丘陵土壤熟化,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大旱来临前可在茶园行间覆盖茅草、树叶、稻草、绿肥等,能保水降温、增加有机肥、疏松熟化土壤,而且对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都有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移栽茶园采用铺草防旱比未覆盖的,茶苗成活率可提高20%以上。具体方法是在茶苗两侧25~30厘米处覆草8~10厘米厚,上压碎土,每亩覆盖的干草用量为1000~1500千克、湿草2000~2500千克,若草源不足,重点铺在茶丛附近也可。

6. 种植绿肥

茶园合理种植绿肥,尤其是豆科绿肥,能够改良土壤,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豆科绿肥有机质丰富,还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为有机态氮,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氮水平,增强土壤的保水保湿效果,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地温变化的作用。幼龄茶园应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的绿肥,如花生、毛豆、豇豆、绿豆等,既不妨碍茶树生长,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否则易与茶树发生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还会造成互相感染病害和闷热闭塞的小气候,不利于茶树生长。

7. 植树造林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栽植行道树和遮阳树,增加茶园和周边植被,有利于降低夏季茶园的光照度,改善茶园小气候。树种以高杆、矮杆搭配,最好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较快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可采用松树、杉树、女贞树、油茶、乌桕、香樟等树种;也可以采取茶果间作、茶林间作,如茶树与蜜柚、柑橘、梨树等间作。

二、排渍防涝

茶树属旱地栽培的多年生经济作物,喜水但又忌过湿,只有在水分充足而又透气良好的土壤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大约为45∶30∶25,如果茶园土壤长期处于过湿状态,会造成土壤三相比严重失调,液相显著增大,气相减小,导致亚铁等有毒物质的大量积聚,使茶树中毒受害,即会造成茶树幼苗产生渍害。茶树遭受渍害后,首先受害的是根部,进而影响地上部生长。表现为茶树吸收根显著减少,且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输导根粗短,呈水平状伸展,分布较浅,主根难以深扎,即所谓的“萝卜根”。受害主根和输导根的表面呈灰褐色,且有腐死现象,须根呈黄褐色,吸收能力明显减弱,植株生长缓慢,芽叶瘦小黄变,分枝稀少,枝条出现灰枯死亡现象。

1. 规划建设好茶园排水系统

茶园规划建设时就应充分考虑落实茶园排水系统。新茶园的水利系统主要包括保水、灌水、排水三方面内容,由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山塘、水库、管道与机埠组成,相互配套,紧密联系,形成茶园沟沟相通,配套成龙,避免茶园水、土、肥的流失和低处渍水现象。

2. 预防地下水位偏高

茶园要求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在山塘、水库等附近的低地茶园,由于库坝透水或地下水外渗等原因,使低地茶园常年水位较高,土壤底层逐渐形成潜育化,亚铁反应强,危害茶树根系。因此应在山塘、水库等的下侧和茶园的上方开挖横截水沟,切断径流与坝身潜水渗透,降低茶园土壤地下水位。

3. 培养良好的土壤结构

良好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水性,对于黏性壤土要破塥深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增培客土,改良土壤结构。

三、清除杂草

茶园杂草不仅与茶树争水、争肥、争光,还会造成生态条件恶化,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杂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繁殖率高、吸肥能力强,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茶园土壤贫化、荒芜或者低产等。本地红壤丘陵茶区危害杂草品种较多,主要有空心莲子草、马唐、狗尾草、狗牙根、牛筋草、白茅、芒草、双穗雀稗、鹅绒藤、繁缕和蓼草等,尤以多年生空心莲子草最为恶劣,该草吸肥能力强、繁殖能力快,主要靠地下根茎繁殖,一时难以彻底清除,建园时必须通过机械、人工和化学等除草办法深耕清除地下根茎。

1. 开垦除草

新种植茶园应选择在夏季或冬季开垦,通过开挖撩壕、机械旋耕等办法和冰冻、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条件熟化土壤和清除恶劣杂草,尤其是多年生地下根茎繁殖的杂草。

2. 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促进土壤矿物质风化,提高供肥能力。同时幼龄茶园通过中耕还可清除杂草,破坏土壤中病虫害栖息场所,减轻病虫害发生。

3. 土壤覆盖

茶园行间铺草或者地膜覆盖,均可有效地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比中耕除草更经济有效。

4. 扩大茶树冠幅度

扩大茶树冠幅度可以有效增加覆盖面,提高行间土壤的郁闭度,减少茶丛下的光照强度,使杂草失去生长的必需条件。生产实践证明,茶树生长越好,树冠幅度越大,茶园杂草就越少。

5. 慎用化学除草剂

茶园化学除草,具有使用方便、灭草效果好、节省劳力、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使用除草剂时首先要注意茶苗安全,实行定向喷雾,避免产生药害。无公害茶园与A级绿色茶园允许少量使用低毒有机合成的草甘膦、除草醚等除草剂。

四、病虫害防控

茶树害虫可分为吸汁害虫、食叶害虫、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病害分为叶部、枝干、根部病害,主要病虫害有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根结线虫病、茶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叶螨、茶尺蠖、茶毛虫、茶黑刺粉虱等。在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采取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应选用抗性或者耐性品种来抵抗病虫害侵染;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为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鳞翅目等)种群密度;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片病害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加强茶园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清湿害、防旱害和冻害,增强幼龄茶树抵抗病虫害能力。

2. 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农田生态系统和农艺措施的调整来保护与利用自然天敌,通过人工增殖和释放天敌,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一是创造利于天敌的生态环境,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二是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昆虫病毒等,对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尺蠖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也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大力推广的无公害生物制剂。三是推广应用植物微生态制剂,对茶云纹叶枯病、茶白星病、茶轮斑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还能改善茶叶品质、提高产量。

3.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等特性,对害虫进行光诱、波诱、、性诱或味诱等诱杀。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进行灯光诱杀,太阳能光板要正南偏西10°,保证充分接受光源,单灯有效控制面积为3公顷左右,灯距85~100米,对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效;利用黄板诱杀茶园蚜虫、粉虱、小绿叶蝉等,色板应高于作物15~20厘米,每亩15~20个。二是病虫害发生初期控制病虫害发生中心,人工摘除病芽叶、害虫卵块、虫苞等,并带出园外深埋或者销毁。

4. 化学防治

茶树是一种饮用作物,所以在化学防治时,对农药的选择要求较严,以此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饮用者的健康。一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中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药剂来使用农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推广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二是加强预测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根据茶园病虫的发生时期,确定对药剂的敏感期为防治关键时期,如小绿叶蝉应在若虫数量上升时用药,黑刺粉虱在若虫盛期用药,鳞翅目幼虫在孵化后1~2龄期用药等。三是合理选用农药,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茶叶生产过程中应选用高效、选择性强、易于降解的农药。推广使用Bt制剂、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结合使用联苯菊酯、吡虫啉、石硫合剂等化学农药。

五、防冻害

茶树原生长在亚热带温暖的环境中,形成了喜湿怕寒的特性。造成茶树冻害的原因主要有冬季的低温、干旱和大风,低温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原因,而干旱和大风则可加深冻害的发生程度。低温使茶苗细胞间水分结冰,形成的“冰晶”会使细胞内原生质遭到机械损伤,冬季空气干燥,阳光辐射给茶苗带来的蒸发失水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常使抗寒性差的品种幼树根颈处出现裂伤状冻害,严重时树皮脱落直至死亡。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和生长季节而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

1. 建立防护林

茶园建立防护林能降低区域内风速,调节温度,提高湿度,减少蒸发量,能明显地改善茶园小气候,特别是高山茶园在迎风口种植防护林带,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

2. 增施有机肥料

在秋冬季增施厩肥、堆肥、焦泥炭等热性有机肥料,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强茶树抵抗力。

3. 种植冬季绿肥

在行间套种紫云英、蚕豆等冬季绿肥,加强管理,提高土壤覆盖面,可提高土壤温度2~3℃。

4. 地面或者蓬面覆盖

在寒潮霜冻来临前,在茶行间铺上农作物秸秆、杂草等覆盖物,或者用农作物秸秆、草帘、遮阴网等覆盖蓬面,可抵御霜冻,保护茶树。

5. 熏烟防冻

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霜冻,最佳效果可以提高气温2℃左右。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堆积物可以用木屑、杂草、农作物秸秆、茶树修剪物、畜禽粪便等,既防霜冻又积肥,可谓一举两得。

6. 喷水防冻

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林果业;产业化;发展;新疆阿克苏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36-02

阿克苏地区共有8县1市、83个乡(镇)、46个国营农林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及所属阿拉尔市和16个团场分布在地区境内。阿克苏地区总人口23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72%,其他民族占28%。阿克苏地区的土壤和气候资源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境内储水量2 154亿m3,地表水年径流量127亿m3,地下水动储量51.26亿m3,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全区耕地面积为43万 hm2,宜垦荒地约266.7万hm2,森林资源66.7万hm2,草场约333.3万hm2。阿克苏地区气候具有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全年无霜期183~227 d,能够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目前,阿克苏地区是全国商品棉最大的产地,同时也是自治区粮食的重要来源地;林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张,有望建成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基地,是“中国白杏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也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

1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思路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是:立足市场需求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品种布局;以示范园为抓手,打造精品果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栽培模式和新技术;全面开展高产攻关项目和林果业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总结防治果树冻害的技术措施,保障果树安全越冬;加快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林果业健康发展。

2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阿克苏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创建特色林果基地。特色林果基地的品种以红枣、核桃为主,建设面积为23.3万hm2。现阶段初步建成10.0万hm2红枣生产基地,该基地覆盖范围包括阿克苏市、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温宿县、阿瓦提县等地;建成了8万hm2核桃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包括温宿县、阿克苏市、拜城县、乌什县等地。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还开发了农业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包括的范围主要有库车县、温宿县、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等地。截至目前,特色林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23.3万hm2以上,年产果品量120万t以上。所产果品有35%进行了保鲜贮藏,20%进行了多样化的加工,增加了果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产值和效益。当地通过种植果品和果品深加工获得超过16亿元的收入,培育天海绿洲、燕山果业、塔里木枣业等一批储藏保鲜加工龙头企业,制定了红枣、核桃、苹果、葡萄等六大果品规范化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完成“阿克苏红枣”、“阿克苏苹果”、“阿克苏核桃”等8个系列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地理标志认证和产地证明商标注册。

3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产业化的发展措施

3.1 立足市场需求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品种布局

3.1.1 优化品种结构。从当地气候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快速扩张红枣、核桃种植规模,基本稳定苹果、香梨、葡萄、杏子种植面积的发展思路。结合各品种抗性、品质、丰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当地红枣的主要品种选择灰枣、骏枣,核桃的主要品种选择温185、新新2。

3.1.2 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林果生产向最佳生长适宜区集中。划分了红枣、核桃、休闲观光农业三大主要农业产业带,形成特色突出、生产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3.1.3 加大低效果园的改造力度。对品种好、管理水平低的果园,主要通过加强果树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对品种差、树龄在15年以下的果园,主要采用优良品种高接换头的方法进行品种改造;对品种差、树龄高、效益低的老果园,采取重新规划、重新建园,确保林果产业的高质高效。

3.2 以示范园为抓手,打造精品果园

在发展林果产业中,阿克苏地区坚持把抓示范园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林果业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全力予以推动。在管理措施方面,实行挂牌建档,定人定责,每个示范园均分别有1名党政干部与技术员负责,党政干部负责生产组织、投入和协调,技术员负责各项技术措施制定落实和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在管理水平方面,要求各级示范园要在管理投入和生产技术措施落实方面做表率,经济效益、产量指标要高于全地区林果业同树龄果树的平均水平60%以上,达到“品种纯正、品质最优、技术最精、结构最佳、效益最好”的目标,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考核机制方面,采取日常督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从示范园生产投入、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示范带动效应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各级干部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整个阿克苏地区共有果园科技示范园3 588个,果园面积达到2.9万hm2,基本做到了每乡都有一片示范园、村村都有一个示范点。

3.3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栽培模式和新技术

3.3.1 推广新的建园模式。林果产业具有其自身特点:投入大,占地面积广,收益时间长,这对林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鼓励农户发展林果业,可以推广新的建园模式,实行林果与经济及粮食作物间套种。

3.3.2 总结栽培管理新技术。为在核桃矮密植、早丰产栽培模式上找到突破,探索推广核桃矮定干和冬季修剪、夏季打顶管理技术;为尽快塑造丰产树型,在红枣、核桃栽培管理中总结推广便于记忆、易于掌握的生产技术要求;为缩短育苗及建园周期,积极探索核桃温室一年三茬育苗、红枣和苹果温室育苗夏季带土移栽、直播酸枣当年嫁接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

3.4 全面开展高产攻关项目和林果业课题研究

3.4.1 加大项目科研力度。组织林果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果树平衡施肥多点试验》《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优质红枣、核桃、香梨等特色果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课题研究,在实验中不断总结技术成果,在结构品种调整、模式创新和技术推广上为地区林果业发展及长远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3.4.2 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品种储备。全区要建立315个红枣优良品种资源汇集圃及苹果、核桃、杏子等品种资源汇集圃。选定18个大果制干型红枣品种在库车、沙雅、新和、阿克苏市、温宿、阿瓦提等6个县(市)进行储备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从内地引进玉露香梨、樱桃、葡萄等新品种,为品种改进及农户庭院林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高产攻关,组织林业科技部门开展《红枣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比试验与研究》《红枣肥水综合管理技术的对比试验与研究》《红枣酸枣直播建园早产丰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与研究》。

3.5 积极探索总结防治果树冻害的技术措施

果树冻害是对林果业发展影响最大、损失最重、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在连续多年与冬季低温冻害斗争的过程中,林果业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总结防治果树冻害的成功经验。通过品种对比,选出红枣、核桃的耐寒抗冻品种;通过比较试验,总结出“春促、夏管、秋控、冬护”等生产管理措施和办法。如在秋季合理控水控肥,提高果树枝条木质化程度,增强果树抗冻能力;在封冻前做好果树冬灌、施肥、果园清园、翻树盘、果树基干涂白工作;采取包扎、覆土等措施,对新植红枣、核桃、苗圃苗木及幼龄果树进行强化保护;对较大树龄的红枣、核桃、苹果树采取打暖墙等防冻措施;降雪天气发生后,及时组织农民清理果树根部和树枝的积雪;对红枣、核桃、苹果、香梨幼树和结果期大树树干全部用稻草、塑料薄膜等进行包扎;在开春后,认真落实松土保温、适时修剪、合理施肥灌水等技术措施,促进果树生长恢复,有效减轻果树冻害[1-2]。

3.6 加快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林果业健康发展

3.6.1 整合力量,组建农林病虫害专职防治队伍。积极整合植保、森防技术力量,以县(市)为单位,成立农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心,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林果业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3.6.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周边省区和县市病虫害发生情况,积极做好有害生物入侵预警预报应急方案;在原有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的基础上,新增林果业病虫害测报点,通过测报手段,进一步摸清腐烂病、红蜘蛛、蚧壳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规律以及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6.3 加快病虫害机械化防治队伍组建。以乡(镇)场为单位,以乡(镇)农机服务站为主体,以国家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为支撑,配备防治机械,以便于统一管理、养护和防治;通过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办法、确定合理的防治收费标准;强化监测技术和植保机械使用技术的培训,初步实现农林植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3-4]。

3.6.4 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动广大干部、学生和农民,大规模集中开展铲埂除蛹、清除病虫果枝、涂抹粘虫胶、喷洒石硫合剂等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基数;大力推广诱集带、杀虫灯诱杀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了麻雀、斑鸠等益鸟诱集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果园养鸡防虫;积极开展赤眼蜂、捕食螨防虫试验示范,加强虫害天敌的保护、引进和繁育;大力推广生物、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形成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体系。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发展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林果业工作者将更加认真谋划特色林果业发展工作思路,着力实现从数量规模扩张向优质高效和打造精品果园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和标准化生产转变,从果品初级包装销售向果品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条转变,从分散经营向整合资源创品牌转变,全力打造中国枣园,努力实现2015年“优质林果业面积24.7万hm2,果品总产200万t,果品保鲜、加工率75%以上,果品及深加工产值8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4 0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5 参考文献

[1] 肖田.玉溪市水果产值超9亿元[J].中国果业信息,2012(3):54-55.

[2] 廖伟萍,张体泽,姜又鸾. 广西贵港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2):42-47.

农作物防冻措施范文第5篇

在全省上下抗击历史罕见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春耕备耕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省农业厅决定召开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现场会议,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李容根副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了指示,提出指导意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李容根副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灾害对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省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茂名市标准化农田建设、春耕生产、粮食产业化和灾后复产现场。这些现场各具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有效保护和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春耕备耕工作扎实,积极主动,有序有效。茂名市积极抢抓季节,积极做好播种育秧办田等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灾后复产工作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效果明显。高州市对受灾荔枝及时清园与修剪,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花芽生长;对失收蔬菜及时进行补种和改种,结合灾后复产促进春种工作开展,很有成效。刚才,茂名市农业局、韶关市农业局、清远市扶贫办、韶关市畜牧局介绍了农业抗灾减灾、春耕生产、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做法和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扎实有效开展

前段时间,受冷空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次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使我省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3万亩,成灾382万亩,绝收148万亩。水果和蔬菜成为重灾作物。全省蔬菜受灾面积270万亩,成灾面积126万亩,绝收面积37.8万亩;水果受灾面积320.5万亩,成灾面积133.2万亩,绝收面积52.5万亩。全省因冻害死亡畜禽676万头(只),其中猪13.73万头、家禽657.6万只;饲草料损失5.25万吨。冰雪灾害还造成部分农业设施损毁,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持续不利影响。预计全省农牧业共损失30.45亿多元。目前次生灾害还在继续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全省各级农业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紧急动员,深入一线,切实加强农业抗灾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经过全省农业系统的共同努力,我省农业抗灾减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尤其是灾害发生期间和春节期间,全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对港澳的供应保障有力,没有出现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是迅速动员和部署抗灾减灾工作。灾情发生后,省农业厅召开紧急办公会议,及时传达贯彻总理和书记、华华省长等领导对抗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灾情与农业抗灾减灾情况,研究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工作。省农业厅连续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御冻害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持续低温冻害防范工作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抗御低温冻害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减轻农业和农民损失,保障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在2月20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农业厅总结了农业抗灾减灾的有效做法,对进一步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工作和掀起春耕生产热潮作了全面部署。为了做好受灾期间灾情的报送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各级农业系统及时启动灾情日报制度,做到农业灾情信息一天一报告。在春节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安排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农情调度,及时掌握了全省农业灾情动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系统正确决策部署农业抗灾减灾复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紧急派出工作组指导灾区农业抗灾。省农业厅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韶关、清远、湛江、茂名、梅州、河源等农业受灾较严重的地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和协助灾区做好农业抗灾工作;密切关注重要农产品生产及市场供应情况,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各级农业系统纷纷派出工作组开展救灾复产,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动员和指导农民开展抗灾减灾和灾后复产工作,协调抓好防寒物资的调配,促进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

三是加强农作物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各级农业系统在抗灾减灾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落实技术措施,切实加强冬种作物的防寒措施和田间管理。在冻害发生期间,各地针对低温冷害情况、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落实低温冷害防御和灾后复产措施。对蔬菜主要采取农膜、稻草和秸秆覆盖措施,减少低温冻害;对喜温果树采取树干包扎、稻草覆盖、田间培土等措施提高避寒防冻能力,对部分香蕉果实和果树幼苗等实行套袋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同时在灾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迅速开沟、清沟排渍排水,适时追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开展中耕培土,提高地温,及时除去受冻的枯枝烂叶,避免受冻组织霉变而诱发病害。

四是强化畜禽防寒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级农牧部门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畜禽养殖场(户)开展生产检查,科学指导饲养场(户)做好畜禽防寒准备工作。组织对重点畜禽养殖场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的检修,采用供暖设施,力保畜禽栏舍有适宜的温度,特别做好新生仔猪的防寒工作。针对低温冷害天气期间及灾后易发动物疫病的情况,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省畜牧兽医局紧急调拨了消毒药13吨、动物疫苗50万头份、动物防疫救灾资金150万元至重灾区,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消毒灭原、动物疫苗购买及注射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是全力支持灾区开展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为了做好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省农业厅紧急商省财政厅下拨了300万元农业救灾复产资金,扶持韶关、清远等农业重灾区开展救灾复产工作。最近,省农业厅又商请省财政厅追加*万元农业抗灾复产资金。各级扶贫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促请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受灾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难题。省扶贫办积极与省财政协调,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救助资金80万元,用于慰问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受灾贫困农户。春节期间,省农业厅制定全省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并报送农业部,恳请对我省农业灾后重建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央财政农业救灾复产补助资金7000万元已拨付我省,其中农牧业3500万元。各市、县农业系统也认真制定农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扎实推进农业灾后复产和重建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各项灾后复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全省已修复(重建)温室、塑料大棚19.6万平方米,占需修复面积44%;已修复(重建)了部分滴灌喷灌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为尽快恢复生产、增加供给提供了保障。据统计,全省已复产面积75.37万亩,占农作物绝收面积51%。

六是推动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地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春耕备耕相结合,坚持两手抓,努力实现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目前各地春耕备耕工作已陆续展开。据统计,全省已种下春种作物面积420多万亩。

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抓好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不仅使当前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今后农业生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后续不利影响,对我省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负面影响深刻而广泛,加大了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的难度。突出表现在五个“难度加大”:一是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难度加大。这次灾害不仅给冬种春收粮食作物造成损失,而且影响了杂交稻繁制种。据了解,湛江市6000多亩早造杂交稻繁制种田的秧苗被冻死,海南省杂交稻种减产很大,这必然导致晚稻生产用种供应紧张。二是高值园艺作物受灾严重,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难度加大。蔬菜和水果等效益较高的农作物严重受灾,特别是水果,除了部分未采收的柑桔和已抽蕾的香蕉受到冻害损失外,由于幼果、枝梢、花穗不同程度冻坏受伤,必然影响下一造的产量;粤北重灾区部分成年果树枝条被折断,甚至树干被折断或撕裂,损失更加惨重,抢救、改种、补种的任务繁重,恢复正常生产的时间跨度更长。很多地方损失了一造蔬菜,不仅减少了菜农收入,还影响了蔬菜供给。三是畜禽生产受到较大威胁,保障肉类有效供给的难度加大。不少散养户和小型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和雏禽受冻害影响,成活率较低,部分死亡,影响了饲养户的补栏信心,造成饲养量减少;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天气,既降低了畜禽的抗病能力,又助长了动物疫病的繁衍,加大了疫病防控的压力,对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确保生猪等肉类产品的有效供给构成压力。四是农业生产设施受损,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难度加大。灾区不少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和喷滴灌、排灌设施和农田灌溉设施等严重损毁,既延缓了恢复生产进程,又降低了农业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五是不少农户受灾导致贫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加大。重灾区绝大多数是山区贫困地区,农户抵御重灾的能力普遍较弱,不少农户因灾致贫。特别是倒房户,多数是贫困农户,重灾使他们雪上加霜。下一阶段,组织受灾贫困农户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增加收入的任务很艰巨。此外,受长时间低温冻害天气影响,部分灾区春耕开局较迟,春种春播进度较慢;部分地方农资储备不足,春季用肥高峰即将来临,农资价格上涨趋势不减;灾区农民收入减少,恢复生产资金缺乏;气候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等等,都对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大灾之后,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推动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其重要意义突出体现在四个“确保”:

首先是确保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粮食、猪肉、蔬菜、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变动,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为代价,农业系统必须为全省平抑物价指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农业不仅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食品,而且要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处于关键一环,一旦农业出问题,必然危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采取得力措施,把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其次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是农业系统最重要的职责。去年,猪肉、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特殊商品,粮价是百价之基。中央一再强调,今年必须把保供给作为农业的突出任务。全省农业系统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千万不能疏忽大意。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夏粮收成和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其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在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再次是确保农民有效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加,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来源于第一产业的收入,在全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占四成多,尤其是重灾的山区贫困地区,第一产业收入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只有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加快恢复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才能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加快改善农民生活。与此同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和关键,抓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第四是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的迫切要求。每次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必然首当其冲。这次大灾更是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有着较大的后续影响。只有切实抓好当前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才能真正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才能把握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才能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

抓好当前的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固然有不少困难,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扶持力度强。今年中央和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投入都有较大幅度增加,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的加快推进。二是发展基础好。当前,我省农业装备、技术支撑、物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同时,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三是市场拉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增强农民种粮的信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农资有保障。早造杂交水稻、鲜食玉米种源充裕,到位较早。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五是水源较充足。1月下旬我省各地出现入冬以来明显的降水过程,普遍下了春雨,春耕用水较充足,有利于春种春播工作的开展。

总之,各级农业系统一定要正确把握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务必把困难和问题分析得更深入一些,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推进抗灾减灾和发展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力推进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

当前,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紧迫,春耕备耕工作十分繁重。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的热潮。各地务必做到抗灾减灾决心不动摇,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重大动植物疫病不发生。重点在于六个“着力抓好”:

(一)着力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要抓紧对各种受灾农作物进行清理、改种和加强田间管理。对绝收作物及时改种或补种。加强蔬菜等冬种作物的肥水管理,疏通排灌渠道,增施肥料,促进其尽快恢复生长。抓紧落实灾后果园清理、合理修剪、松土培土、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各项护理措施,尽快实现果树生长复苏,对枝条折断的成年果树,可视灾害情况选用优良品种,采取高位嫁接的方法,改善和优化水果品种结构。要抓好受损生产设施修复,抓紧维修或更换果园、蔬菜园受损的供水设施,修复蔬菜、果园苗圃,尽快重建因雨雪灾害倒塌、毁坏的蔬菜生产大棚及畜禽栏舍;抢修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田水渠的清淤排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二)着力抓好受灾贫困农户的扶持工作。各级扶贫工作部门在抓好面上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受灾贫困农户和部分因灾致贫农户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重建家园,渡过难关。在扶持受灾贫困农户的过程中,务必认真落实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摸清情况,登记造册,合理规划,任务分解,措施到户,责任到人。对受灾贫困农户开展扶贫培训和促进就业,更能直接、快速地增加受灾贫困农户收入,有助于尽快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出路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合理可行的短中期相结合的培训转移方案,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分别轻重缓急安排培训转移就业。同时,要引导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受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种养收入;要切实加强受灾的省属水库移民的救助帮扶工作,维护库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着力抓好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各地要切实做到早筹划、早部署、早行动,着眼全年,认真安排好今年的生产计划,推动春耕生产顺利开展。一要加快春耕进度。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机力投入春耕生产。抓好秧苗的管理,培育壮秧。抓好春耕用水的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加快春种春播和办田进度,力争全省“清明”前基本插完秧。二要抓好粮食生产。要抓好强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广泛宣传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等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春播粮食作物生产。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确保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00万亩、总产量1400万吨目标任务的完成。三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要抓住春耕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作,大力发展蔬菜、南亚热带水果、花卉、南药和蚕桑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四要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要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增产、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技术推广、科技示范、专家指导,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四)着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当前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生猪价格居高不下,家禽价格时起时落,牛奶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等等。各地要在确保畜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努力做到畜禽生产不滑坡,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一要抓好政策落实。继续把发展生猪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及项目支持等政策,充分调动生猪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二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和清洁卫生,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尽快恢复体质,提高机体的御寒和抗病能力。三要结合春季畜禽补栏,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四要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对外界环境污染,防止疫病传播,创造养殖良好环境。

(五)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要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抗体检测,对漏免、补栏、抗体水平低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加大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及时发现、排除疫情隐患。要逐村、逐场、逐户开展畜禽健康状况专项检查,做好消毒工作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对畜禽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以及畜禽产品经营、贮藏等场所的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运输、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要严防灾后植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加强监测,强化植物检疫防疫;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大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及其监测点的建设力度,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扩散为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六)着力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重要时期,各地要抓紧修复农田灾毁排灌设施,整治农田渠系,保证农田灌溉需要。抓紧实施农田基本建设议案、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组织好施工队伍,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对往年已建项目工程,要全面予以检查,发现毁损的要抓紧补缺补漏,保证田间渠系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抓紧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相关工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农业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各项服务

为了抓好灾后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各级农业系统要在组织上、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提供坚强保障,切实做好各项服务。重点在于做好五个“注重”:

(一)注重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农业系统要把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把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与全年农业生产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抓紧制定完善灾后复产和春耕生产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实行领导分片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切实帮助灾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为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根据受灾地区实际情况,尽快补充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春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动员组织农业科研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各种协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保障农资供应。春耕期间是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高峰期。今年受灾害以及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的影响,电力供应、运输保障异常紧张,加上化肥等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保证灾后复产及春耕农资供应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及早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种畜禽、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调剂和调运工作。要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强化市场监控,防止哄抬农资价格,整顿市场秩序。要结合春耕生产,开展农资市场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注重发挥农机作用。要针对农村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重建和春耕生产中的作用。要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在作业前全面完成检修任务。协调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柴油的储备供应,做好跨区作业组织协调,加快机耕、机播进度,确保作业质量。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教育和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