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 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案例研究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科学的态势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循环经济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要符合我国国情,应转变发展观念,进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走自己的路。

一、循环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和必然性

1、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迫使人类反思,寻找新的出路——循环经济。从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找的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中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的消耗、能源的匮乏和环境生态的恶化严重地困扰着人们。事实证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已达到空前的水平,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已掌控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同时由于盲目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片面地强调GDP指标,人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早在1965年,不少科学家预言:人类如果不理智规约自己的粗放行为,地球将在100年之内达到增长极限。面对这个严重的事实,人们不得不调整和终止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野蛮式发展模式,寻找转变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途径,这就是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2、从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的现实出发,必须与世界接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市场和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日渐消失,资源、环境、生态日趋恶化。仅以资源在全球144个国家的排序来看,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靠后,比如土地、耕地、森林都排在55位之后,石油、天然气方面也不容乐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不少GDP成份是靠牺牲资源、生态、环境,以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换技术得来的。因此,在发展模式上,国人必须警醒,要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走科学发展之路。和世界各国一样,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也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进行掠夺式发展,与世界争夺资源。怎样寻找适合中国国情而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发展之路呢?这就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积极保护环境,适度索取,发展清洁生产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和科学利用资源放在首位,发展循环经济。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有三种路径,即微观路径、中观路径和宏观路径,也称为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

1、所谓微观层面,主要是在企业层面、点状层次的循环。即选择典型企业或大中企业,也可以是小型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减少输入端的物耗能耗,实施污染排放的最小化、治理化。企业层面循环又叫小循环,即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工艺设计和技术攻关,将单位产品的各种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做到零排放、无害排放。

2、所谓中观层面,即指区域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的做法,而是按生态产业链的要求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弃物的排放。这种中观路径循环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和信息技术集成,按原生态物料资源——产品——废料——二次物料的路径转化形成再生资源,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形成一个汇聚诸多优势的产业链群。

3、所谓宏观层面,即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整个社会都按循环经济的理念、理论、实施要求,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目前实施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从企业间的物质闭环循环的角度实现循环经济,忽视了循环经济应该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综合运行,大循环应该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上,分别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理实现物质的闭环流动,进而形成一体化体系。循环经济系统是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和集成,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可借鉴案例研究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对策,本文列举下面两个案例加以说明。

1、五粮液集团科技创新、探索循环经济的路径。五粮液集团是四川省几大支柱之一,时下品牌价值达386亿元,但曾一度为酿酒的废弃物——酒糟发愁。生产一吨酒将产生10吨以上的废弃物,酒糟的堆积一是占用大量的场地,二是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三是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几年前,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方位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实施《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技术》项目,特别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结合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反复试验、反复研究,攻克技术难关。集团每年成功地处理消化废弃酒糟30万吨以上,生产复糟酒6000多吨、乳酸600吨、DDGS饲料2.4万吨、白炭黑2000多吨、沼气500万立方米、蒸汽35万吨、实现热量梯级利用。同时,还投入上亿元兴建废水处理系统,新增环保锅炉除尘系统、废水治理系统、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等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做到了清洁生产、无污染排放、废弃酒糟分几次全部变成再生资源,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废物减量或零排放的无毒无害化、环境保护修复化、能量梯级多级利用化、资源链式利用开发化。五粮液集团还无偿将有关技术推广给同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循环经济,其探索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实现循环经济的实例,受到国家环保部门和中华环保基金会的高度肯定和赞赏,获四川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的称号。

2、四川天源集团“干法电石渣生产水泥”,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达100%。天源集团的主导产品聚氯乙烯的生产是以电石为主要原料,但是生产一吨产品将产生1.7吨以上的电石渣。如果将其弃之,对环保后患无穷;如果将其堆置,既占场地又要受环保部门罚金,以年产30万吨产品计算,每年缴罚金达1275万元。为了彻底解决电石渣问题,公司特组建了技术攻关队伍,集国际国内关于电石渣转化为再生资源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经过几年的反复攻关,终于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废渣生产水泥的环保工程,将本集团所有的废弃电石渣全部转化成再生资源,实现了完全循环,更重要的是为企业主打产品的扩张提供了技术保证、环保保证、效益保证。此后,集团公司又于2005年建成年产40万吨的电石渣生产水泥生产线,顺利实现集团生产的扩张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29-02

1 循环经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2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主要有企业模式、园区模式和社会模式3种。其中园区模式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面上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区域生态园区模式。它是在更大范围内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并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建立起循环链,把不同的企业和产业联结起来,形成互换副产品和共享资源的代谢和共生组合如工业园区或农业园区,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也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从而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标。园区模式的关键在于要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和企业间单向式线型的生产方式,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生产间的共生耦合。

3 工业园区现状

循环经济园区地处仁寿县镇。距仁寿县城44千米,威远县城45千米,面积约291平方千米。

3.1 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已形成以煤焦化、建材产业为主产业体系。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98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并且尚有大量企业准备入驻。从总体上看,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①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②以“煤炭、化工、建材”为基础的工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③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量企业准备入驻。

3.2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将逐步加剧

随着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企业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张,对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企业对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逐步加剧。

(2)循环经济链条不系统、不连续

工业园区目前以煤化工为平台,形成了一些简单循环产业链,但是不系统的煤化工副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程度低,资源化程度低、分散化。循环经济园区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引导,共生耦合的产业链还很少,横向、纵向的循环经济链条网络没有建立,循环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处在启动阶段,如110kV变电站等才刚刚投入使用,而园区道路、燃气(尤其是生产用气)、水厂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污水处理设施还未修建,同时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机关机制还相当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再回收、再循环、再利用的链条,园区集中供热、信息共享等基础设施共享的效益未能发挥出来,不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工业园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环境压力初步显现,循环经济的设计和规划正当其时。

4 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4.1 园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综观国内外各循环经济园区,它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从现状产业看,园区内存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内的工业循环共生关系多样。故循环经济园区类型应定位为综合型园区,其运作模式为多中心依托型循环共生网络。

4.2 循环体系的构建

(1)基于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不能仅限制在本园区发展上,必须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应整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长远发展的趋势,将循环产业链扩张到周边区域,从地域上将经济园区扩展到附近周边地区。

(2)循环经济园区总体框架

“一个平台”:以煤焦化厂为主要平台,与之紧密联系的其他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共同构成循环产业系统基本框架;

“三条纽带”:一是副产品与废物的闭路循环,二是能量梯级利用,三是基础设施与信息共享。其中煤焦化厂是这三条纽带的核心,通过这三条纽带的作用,将园区的企业、项目和机构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产业网络系统;

“三大循环产业链”:根据目前的产业格局和未来产业定位,构建煤炭、化工、建材三大循环型产业链,这三大产业链围绕“电、水、煤、气”为主轴进行延伸;

“五大支点”:以化工、耐材、陶瓷、机械制造、物流五大支柱行业的重点企业或项目为支点。

(3)基于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①系统基本构成——共生耦合产业链。循环经济园区由煤炭和建材两大工业板块组成,均以资源利用为核心向外辐射。将这两大板块的重要项目都布局在资源附近,一方面通过就近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聚集效应,另一方面通过附近核心企业这个平台的副产品(包括废弃物)发挥系统集成效应。两大工业板块形成的产业链与资源共同构成循环经济园区的骨干,它们的有序发展和企业的合理布局是整个循环工业系统高效良性运转的关键。

②系统“关键种”——重点节点。生态学的“关键种”理论用于循环经济园区,是指规划中选定“关键种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园区的主要种群、核心企业,构筑企业共生体。

③系统成员——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过程中,应系统考虑园区生产者(资源生产型企业)、消费者(加工生产型企业)、分解者(还原生产型企业)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补齐、延伸生态链,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市场机制和绿色招商、因地制宜的逐步形成,使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稳健、高效运转。

(4)园区产业发展战略

①煤炭行业。就煤炭业而言,应克服单纯输出资源多、就地转化少的倾向,向资源的洁净化利用转变。向电、液、气转化是煤炭深度开发、提高资源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煤炭洁净利用的根本出路。

②化工行业。煤焦化业应严格煤焦化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工艺,优化产业布局。推广普及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煤气净化工艺和炼焦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鼓励炼焦企业区域集中,促进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回收利用。加强焦化酚氰废水治理,提高废水循环利用水平。

③建材行业。耐材、陶瓷业是的主导产业。对耐材业中污染大、规模小的企业进行整治,采取“关”、“停”、“并”、“转”的策略,提高行业集中度;大型企业不仅要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更要淘汰倒焰窑、推板窑等落后窑型,推广隧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对陶瓷业,应利用资源优势,吸引沿海大型建陶企业进驻。

(5)园区的静脉产业建设

①水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应根据企业对水质的不同需求,建立“水源—工厂”供水形式,减少中转环节,提高“工业循环水”的利用效率;还应建设中水回用网络,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

②电的梯级利用。园区在促进能量(电能)梯级利用方面应积极争取政策,实现对企业直接供电。热能方面应促进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是以电厂为核心,由园区牵头组建供热公司,建立集中供热系统;二是根据电厂内部配套企业及用气企业的不同需求,在以电厂为核心的半径为30千米范围内科学规划布局用气企业,实现余热资源多级利用;三是由工业用气向民用延伸,扩大覆盖范围;四是根据实际需要,发展热电联产项目。

③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框架,生产废水中的生化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水,替代一部分工业新鲜水;高盐废水可作为冲洗水。园区废水经回用后,不向外环境排放废水,避免对越溪河的影响。

5 结 论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式 研究

从2005年开始,国家先后确定了178家单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根据“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纲要,我国的循环经济将从“十一五”的试点探路实现向示范推广的转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工业最集中的区域,2010年工业总产值1222.94亿元,占武汉市中心城区工业总产值的45.3%,而且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火力发电等高耗能、高排放重工业领域。2010年武汉市青山区单位GDP能耗为3.24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单位GDP能耗水平的3倍,能耗全年消费量为1247.34万吨标准煤,占了武汉市的三分之一。武汉市青山区也是二氧化碳、各类硫化物、氮化物、工业粉尘、工业废水的高排放区,三废排放量长期居武汉各区之首。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已经制约了青山区的发展。

武汉市青山区经济发展要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瓶颈,迫切需要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通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据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集中的现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响应武汉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武汉市青山区借助武汉城市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的有利时机,选择循环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主方向,并于2009年被成功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实验区。近年来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生产总值保持每年15%以上增长的同时,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期间大幅下降23%,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下降13%和22.6%。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以企业为主导,在企业内部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

企业为了降本增效,实现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主动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在企业内部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这种模式实施难度较低,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单一企业可以直接受益。武汉市青山区的武汉石化、武汉钢铁公司等企业都主动投入资金进行废水、废热、废气等的回收使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武汉石化通过余热发电、催化焦化炼油装置低温位热源回收利用等项目降低能耗,折合每年节约标准煤2.5万吨;2010年投用的污水回用装置每小时处理200吨污水进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既减少污水排放又降低了新鲜水的消耗。2011年通过硫磺回收装置从炼油的废气废液中回收硫磺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排放3.84万吨,同时销售硫磺创效3500万元。武钢通过实施1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建设回收炼钢副产热能发电、通过建设矿渣微粉生产线使矿渣变废为宝。

2、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联合层面上建立的中等循环模式

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状况分析,青山区的工业企业集中在钢铁、石化、造船、火力发电、建材等领域,产业关联度较高。过去,企业的目光向内,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自成体系,主要资源依存关系不强。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在单一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企业内部挖潜遇到了瓶颈。青山区发挥区内企业距离近,集中度、关联度高的优势,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从关联企业间寻找资源区域联合利用的机会,打开了充分利用资源、倡导循环经济的新思路。2011年中石化武汉分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之间实施投用的氮气回收利用项目就是“循环利用、资源节约”的典型代表。在钢铁企业,生产氧气过程中的副产品氮气是无用多余的废气,每年大量排放,但在石油化工企业里氮气则是不可或缺的有用气体,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生产氮气。中石化武汉分公司每年需要氮气2500万立方米,回收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氮气,可为武钢氧气公司增效366万元/年,武汉石化降低生产成本450万元/年,目前,武汉石化已经完全停掉生产氮气的空分装置,一年内节约电力消耗2000万度,折算成二氧化碳近2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实施的青山热电厂对武汉石化工业供热项目,也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联合层面上建立的中等循环模式的成功案例。该项目在政府引导支持下,两家企业共同投资6175万元,建设青山热电厂至武汉石化长度约3.4km热网工程,将两家企业联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该项目实施后,武汉石化得到稳定而优质的汽源,节约自己建设锅炉的投资成本2亿元;青山热电厂也在开发电力生产附产品效应上取得突破,不仅提高青山热电厂的供热负荷和经济效益,而且满足了国家对热电厂实施热电联产,保护环境的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工业循环经济案例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在现实中,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是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方向,而且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绩效,是企业要应对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从模糊数学的视角,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 模糊数学 企业 绩效评价

引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当今社会所必须坚持的发展之路。而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发展模式研究中,由于有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这一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对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科学的评价企业战略经营业绩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对这方面的文献比较丰富,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就宏观经济与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提出进行了颁布,而也有许多的文献则对循环经济与企业战略经营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于2006年由的全球报告倡导组织所的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其中则要求企业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010年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另外11家单位联合的《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2版)则是从企业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倡导公平运营环境、树立环保节约理念、做好安全生工作产、维护顾客与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合作共赢、和谐的劳动关系、社区参与和发展等8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合理的综合评价;随着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企业就应当建立与循环战略经营目标和管理特征相适应和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做好循环战略经营业绩评价工作,而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则必须围绕企业生态化创新这一主题进行,通过评价资源利用率、治理效率和企业财务业绩在评价体系中的运用。而黎毅、晏亦民在《参照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方法》这篇著作中从财务管理、顾客评价、内部经营过程、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这5个方面进行设计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的铁路运输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以上的研究成果则为在新提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制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的差异存在于不同行业,这就导致了在不同行业中实施循环经济的手段和效果都显现不同,差异性存在不同企业的财务、市场、技术产品的创新上,对不同行业进行评价,处于客观评价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进行有效管理则需要根据行业不同设置不同评价体系。这些文献在研究时,忽视对绩效评价要素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只是集中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上来。如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近些年的研究当中,对循环经济型企业进行财务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多见,但也有少数的经济学家提出对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起的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而本文通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企业的各项经济和环境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借助于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出的结论是切实可行。而在这些企业里面化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资源开采量大和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在化工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规律的经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则对别的企业具有普遍的示范性作用。为此,本文就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选择模糊数学角度对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循环经济是指经济、社会、资源三者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而狭义上讲,循环经济是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与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走了一条“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路线。而且,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是其显著特征。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走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路线,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是其显著特征。为了更好地实现循环经济,要在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循环经济的需要。而且,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之间的优化与组合,使它们之间形成最大的合力,并实现各项最优目标。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构建科学的、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定义做出一个准确地定位。进一步讲,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明确它的构成要件。在此指导下,我们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界定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着四个分系统,分别为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组织形式、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在实践中,这四个分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强调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实际以及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项崭新的系统,可以很好的预判企业的未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航标。

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与原则

(一)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

1.综合性。在以前,绩效评价较为片面,不能全面地、准确地为企业提供评价参数。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渐摆脱了片面性的劣势,并成功地将这种劣势转化为优势。它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社会、经济、历史、生态、环境等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全面地展示了企业的状况。可见,综合性是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特征。

2.可量性。除了综合性以外,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具有可量性特征。这里所说的可量性,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期间内,我们为了好计量,同时为了考虑时效性,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把企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相加起来进行量化。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设置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企业要始终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础,而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延续。企业要想制定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这是长期发展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2.科学性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它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绩效评价利益做到保持一致。在此过程中深刻理解指标的概念,把握好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使用科学的计算方法。

3.“3R”原则。在设置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3R”原则要贯穿于它的始终。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废弃物的排放,要通过明确的统计指标及统计数据来描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的考核效果,而且关系到企业经济的生产分析,在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因此,要重点做好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工作。如图1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示意图。

从图1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中数据是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中得出的指标的权重数。在现实中,因为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得到权重数也各不相同。在分析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一部分项目内容。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中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要摒弃单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行多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指标的价值。一是净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指标的重要价值。这里所说的净资产收益,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净利润同企业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二是净利润。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指标的另一项重要价值就是净利润。这里所说的净利润,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缴税后的利润。

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案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物,其中的某项或者关联的几项不可能确定这个办法的效果。通常的做法就是让生产一线和企业管理层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受此影响,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由单纯地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变为追求经营利润与环境利益的最大化。其实,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不仅具有多维性的特征,而且具有多远性的追求目标。在现实中,影响循环经济下企业绩效评价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各类考核资料信息的丢失,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引入了“加权平均型”算子。

为了更加充分地说明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一个超大型的水泥厂的例子。下面我们假设该厂在2010的年销售收入为422亿元,缴税额度为92亿元。在现实中,该厂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纳税大户,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讲,该厂作为一个石化类企业,非常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给该地区又带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该厂在强调施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该厂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在实际中,该厂首先要大力培养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该厂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从制度上督促员工去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此外,该厂还要派出专门的人员来复杂监管,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调查发现,该厂在推行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体系前后,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融合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推行以前,该厂的生产经营还算差强人意,但是环境保护工作实在不敢恭维。而在推行以后,该厂的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完善,而且环境保护工作也大为改观。这充分说明,循环经济下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分析该厂,需要以该厂的绩效状况为突破口。根据统计学理论,分别制定A=(A1,A2,…,A7)与B=(B1,B2,B3,B4)两个集合。其中,A是关于所含因素的集合,而B是绩效评价的集合(B1为好、B2为较好、B3为一般、B4为差)。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的矩阵列,并得到统计结果为Bi=Ai·Ri(i=2,3…,7)。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厂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反映了该厂有着较高的绩效水平。

在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对应的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否则对于绩效考核评价则会大打折扣。本文正是以此为突破口,对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及指标体系问题作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此来保证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环境保护,2010(10)

2.曾祥云.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经营与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