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目标体系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第一,生命教育,包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懂得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应和谐相处。第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形成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怀。第三,传统美德的养成,突出我国文化中勤俭、尊老、守信、团结等优良美德。第四,国情与社会主义教育,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基本情况,尤其是近代中国独立富强的历程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第五,现代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养成规则意识,具备公共生活的素养。第六,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第七,审美教育,通过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格发展。能力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活能力,包括如何自救、控制情绪、交流以及与人合作等。第二是学习能力,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善于提问等方面。第三是道德能力,包括道德认知、体谅他人和道德实践等。为了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在教材编写中,既有通过典型事例、问题设疑及提供资料等方式表明活动所要达到的的直接目标,又有通过活动提示、调查提纲、问卷的设计等方式表现出对间接目标的关注与指导。教材内容体现多元目标的综合。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应把握的三个基本原则

1.贴近生活性原则

人的道德品行总是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所以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小学品德课的教学需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社会常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品德课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贴近生活性原则的教学设计,其素材源于生活,设计的教学过程能提升生活,最后实现的教学宗旨是指导生活。在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和教材主题教育思想的前提下,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可行而具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预案。例如《美丽的春天》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春天,并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学会注意安全。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一上课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说说春天的景象,从哪儿发现春天,尽量引导学生提出多种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春天,到校园,到公园,到田野,到山上,到河边,让学生到各处找春天;观察动、植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人的变化,以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在第二个主题《我们播种春天》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植树好处多,把植树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并且宣传爱护、保护花草树木,做校园花草树木的小卫士;最后在主题《和春天一起玩》活动中,指导学生制作春天里的玩具,引导学生学会放风筝等,并且教育学生在活动中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教学效果非常好。既让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全面的了解,又在欢乐中懂得了爱惜胡草树木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道德情感。

2.弘扬主体性原则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要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预案时,需注意这样三点:一是充分借助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等自身资源,准确把握和策划学习活动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推进课程意义的动态生成。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差异,善于为学生个人的反思和个性表现提供必要的时空。 三是教学设计要坚持人文取向,体现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例如,《我比以前做得好》一课,本课主题目标是:能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体验成长的快乐,并能保持和发扬优点,培养自信;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因此,我在教学的开课环节,设计了全班52个孩子的照片和一列“进步快车”构成的课件主体画面,然后设计“孩子自我介绍”、“老师家长夸奖”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从校园、家庭、社区等不同时空、不同维度,去发现、欣赏自己“比以前做得好”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本教案中注重了学情预测:若有个别孩子胆小不能大胆表现自己的优点时,老师将发动其他同学帮助寻找优点,鼓励其自信。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注重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了自己的进步,找到今后发展的动力,而且让每个孩子都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发展趋势 五种转变

现在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建设高效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坚定“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我认为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有以下五方面的发展趋势。

1.课堂教学目标由注重“双基”向注重“四基”发展。

新课标把课堂教学目标由“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学习素养,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向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课堂由教师说了算,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了极大禁锢,不利于学生发展。2011年版新课堂标准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新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起到示范、指导、引领作用。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角色经历了由长者为师到以有文化知识者为师,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以有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师的转变。但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发,教师的角色首先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新课标对教师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有助于学生交往互动的机会。新教科书在编写程序上基本从问题情境导入,然后由“做一做”、“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的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交往互动、共同探索。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探究、验证,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学生并不是明白,只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既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爱上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课堂教学评价: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

以前学校教师上的优质课、示范课、竞赛课,评委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关注的都是教师行为,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就像演员一样,学生成了观众和听众,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学生成了配角。而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要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外,还应关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评价课堂教学既关注教师的行为,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4.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要由呆板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向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发展。

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根本性变化。以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教师往往是忽视的。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兼顾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已有活动经验和知识背景,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变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这些掌握的信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由呆板固定的设计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发展。例如:现在教学设计走在最前沿的就是“导学案”,它既是教师的导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

5.课堂教学机制要由静态预设型课堂向动态生成型课堂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课堂教学就像我们经常听说的安全演练,假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订了一套解决方案,认为若出事故就按预案进行。但绝大多数(可以说99%以上)事故并不是按我们的预案按部就班地发生,可以说事故基本都与预案有不一致的地方。课堂教学就好比处理安全事故,很多事情不能说安全预案上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那是完全不行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一不注意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发生一个意外,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可能失效,若继续按照已有的方案实施,很可能课堂无法进行,就是继续教学,效果也是相当弱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因此教学过程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掌握课堂教学进程,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切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课堂教学走出静态预设的陷阱,进入动态化生成型的课堂教学。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掌控课堂,灵活机智地优化课堂,做到弹性化地设计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就得在课下做足工夫,在课下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深刻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现代课堂教学机制。教师要站在学生位置多思考、多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尽量多地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教学生。

总之,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先进的适合现代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更高的教师专业素养,能随时掌控课堂发生的一切变化的教学机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小学数学教育,2003(1~2).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虽然人们都在说,用现代技术手段武装教学,但在安全教育上,进展和效果不大。目前已经有企业农民工安全培训系统,如武汉大学与公司联合开发的培训系统,集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以观看为主要形式,作为培训后检验培训效果使用,可用于网络上培训。广东省建筑厅组织拍摄了《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操作教育系列片》光盘以于2011年完成第一、二集,内容以正确施工操作为主,向全省发行,并作为安全培训内容之一。2012年,胜利油田与中国石油大学校合作,开始共同开发《安全法规在线培训系统》。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大家已经在着眼运用新技术武装安全教育,但总体来说,内容均以法规操作为主,学习方式上,仍以旁观者式学习为主,并没有突破性进展。

二、改善建筑安全教育手段思路

与其它理论课、技术课不同,安全教育重在规范建立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树立安全责任感,而技术上的难度不大、理论也不深,且繁琐枯燥,所以不能沿用其它课程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自身特点,探寻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与其它课程不同,安全教育受教人员,包括农民工、普通在职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在校大学生,人员范围、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差距很大。要根据受教者的特点,探寻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所以,必须选择一种普及性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改善和提高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何让学习者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呢?综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安全教育质量,要从改革、提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入手,从学习者角度入手,改变现有教学手段,以学习者为本,采用他们喜爱、适用、接受的方式手段,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旁观者学习为亲身经历式学习、变枯燥学习为趣味学习、变说教学习为互动交流式学习。教育游戏辅助学习模式是一种可行方式。

(一)建筑安全教育引入教育游戏符合发展潮流

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和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教学手段改革的主流。据统计,网络利用前三位的是游戏、交流、新闻。其中游戏以极度的趣味性魅力,吸引了各层次、各年龄段人员的喜爱和参与,而借用游戏手段开展教育,快乐学习、游戏中学习已经得到各国重视,著名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其2012年报告中对教育技术发展预测认为,在近一二年中,富于游戏的学习将运用,而在2013年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教育的游戏和游戏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育游戏将成为下一步教学手段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范围也将从以往的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

(二)开发虚拟建筑安全辅助学习系统设想

虚拟建筑安全辅助学习系统定位于教育游戏类学习软件,以学习者熟悉和喜爱的情境角色游戏方式开发,依照安全培训大纲,安全考核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实际工程设计场景,以角色扮演式,进程过关式,让学习者在游戏进程中学习、体验、理解、掌握岗位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系统将学习内容、故事情景、声音效果、音乐、动画和艺术、趣味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习兴趣,达到在虚拟场景中真实感受安全操作过程,熟悉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培养安全操作技能、建立安全意识作用。同时可虚拟各种反面案例,让学习者以角色身分进行模拟式经历,感同身受,效果完全不同于旁观式的案例教育。如电梯井口防护栏设置要求,在现场参观讲解,只是观看一下正常情况。观看图片或者视频的案例,也是旁观者式观看。而系统设计,则可考察学习人员有无安全意识、是否发现安全问题,是否正确解决问题,正确者加分,进入下一关。如无安全意识、未发现问题,则设计角色(学习者)跌下电梯井,救护,以及伤残后果情景,学习进程停止,减分重修,或设计成造成他人伤残后果,救助、赔偿、伤者亲属追踪、承担责任等情景,减分重修。虚拟的情景将对学习人员产生极强的震撼冲击,加强记忆效果。而且学习的进程可由学习者控制进度,反复进行,直到正确熟练掌握,在思维记忆中造成条件反射,形成安全意识为止。辅助学习系统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一人一机独立完成学习,独立考核,考出真实成绩防止作弊。将理论背诵笔答式学习导向真实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上来。虚拟建筑安全学习辅助系统易于掌握、具有实际体验感。系统以新颖、趣味、互动式学习代替传统、枯燥、被动式学习,将极大的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减少了实际场地学习的交通、时间、人数限制和管理等方面的不便,其通俗性、趣味性也易于农民工所接受,所以,虚拟建筑安全培训辅助系统即适用于在校学生也适用于企业对入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虚拟建筑安全学习辅助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游戏软件开发公司都可以承担。主要难点在资金和教学设计上。由于建筑安全培训面广、人数多,只要系统开发适用,资金投入上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因此教学设计和文字稿本编写,成为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教学设计应在充分了解学习人员的兴趣爱好基础上,由对安全教育有较深入研究的教学人员、企业安全培训人员共同进行,软件开发由专业游戏软件公司承担为宜。

三、结束语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绩效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指委“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编号:WJ125YB041)

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的文件,其中强调了教学工作在教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尤其重点突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形式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注重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评鉴现状

1.1 “职业”“实用”等词进入高职体育课程视野

为主动开展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职教体育课程改革,全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融合岗位特征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职院校新课程模式改革的主要导向。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围绕“职业人”培养方案展开的体育新课程研究,围绕民航空中乘务专业,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新一轮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体育课程改革下对评价体系提出要求

早期人们总是将教学质量评价归结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职称晋升和学历要求成为解决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全能”方法。从学校评估,到人员招聘,导致运动技术出色,但学历较低的体育教学型人才进不来,而高学历研究性人才又不适应教学岗位。所以,仅仅通过职称和学历也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动机,学校组织环境与文化等方面都与教学效果有着一定联系的。

1.3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评鉴中引入绩效概念

区别于以往的高职体育课程,新课程对教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素质要求不能用单一量化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将教学业绩考核与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接轨是促进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鉴于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职业体能、发展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身体活动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目标的多元化、多方面决定体育课程的教学绩效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过程性的效果检验。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绩效评价的理性思考

2.1 教学绩效评价促使教学设计注重前端分析

在教学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系统进行前端分析,即对学习者分析,对学习需要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的差距。高职体育教育现徘徊于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课程重组与创新最终将落脚于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加快知识迁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一步。

2.2 绩效思想为解决教学问题开拓思路

评价的主要职责是对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许多非教学问题的解决,为教育工作者开拓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

2.3 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对学习者进行身体素质、基本能力、运动兴趣、所学专业以及毕业后就业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和各单元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编排。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教师不关心教学成本与效益,实际绩效延迟,并很少强调学习的迁移,总之,教师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所以,在教学绩效评价,能及时采用干预措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进教学绩效,也是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体现。

2.4 教学设计评价中的绩效反馈思想

与传统体育教学中学不能很快“致用”的区别,高职体育教育更要求短时间目标体现。如教学过程中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运动安全与救护等技术技能的储备,通过绩效导向的教学,不仅能与实际工作之间建立一定关联,同时加快知识的迁移,达到所要求的绩效水平。

3 建议与小结

3.1 体育教学评价中系统论的理论基础

人是最复杂的系统,因此人际交流的教学过程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系统论作为绩效评价中的理论基础,如何利用系统方法科学进行指导,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学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运动场地器材等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方法。

3.2 体育教学中的多维度评价应用

在评价过程中,教学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内在的自身业务能力,如教师的学历学位、运动技术水平、教学计能等,外部激励,如学校支持力度、教师工作积极性、个人价值和观感需求等,以及工作文化与教学环境,都对教学绩效评价起着不同比重影响。不仅考虑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结果,不仅要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师德师风、校外培训参与、工作态度、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

总之,绩效技术在是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并在教学领域开展绩效研究,并加以融化、吸收,有助于教育教学最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安素平.教学绩效设计导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9)第一版

[2] 周哲等.透析教学设计中绩效思想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2):21-22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述[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文化安全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情趣化

1.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根据指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于教师的体育活动设计不感兴趣,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当然,不同的学生兴趣和爱好有较大的差异,有性别的差异,又有生活接触的差异,男孩子一般喜欢具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比如说足球、跳远、跑步、乒乓球等,女孩子偏爱运动量适中、具有健美塑体特点的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可以男女分开活动。

2.积极提倡和实践体育游戏教学

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一些研究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还能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合小学体育的体育游戏有很多,比如说贴鼻子,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大象,再用一个硬纸板画一个象鼻子,在距离大象2米的地方画一道白线,让学生轮流站在线上,用黑布将孩子的眼睛蒙上,在看不见的情况向大象走去,在自己认为可以摸到大象鼻子的地方停下来,将大象的鼻子贴上去,准确地贴对位置的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在月底评选一次月度之星。

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生活化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生活当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生活化资源的利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一,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课程资源。小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还一知半解,但是本身对于体育活动也有独立的看法,比如说他们对于某种运动的认识,这些认识当中包含着他们对于运动与生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加深体育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比如说爸妈的工作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爸妈是坐办公室的,长期缺乏锻炼导致颈椎疼痛、肥胖等健康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是缺乏锻炼的结果,让学生带着父母在早上起来积极地进行锻炼。第二,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指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进行锻炼,早晚饭后散步、骑自行车等。当然也要讲解在生活当中锻炼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锻炼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生活、安全、体育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除了要在生活当中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可以将体育活动搬到学校之外,组织开展“快乐旅途,锦绣家乡”此类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到室外,正确地认识交通规则和社会体育文化事件,比如说在北京,可以结合北京悠久的历史,设计一些学生户外活动的体育活动,如参观故宫、北京动物园等,在路上可以学习红绿灯指示,让学生体会到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很多地区还会举办一些体育文化活动,比如说体育明星见面会、明星校园活动等,教师可以争取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当中,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故事,端正自己的体育思想,在一些体育明星的影响下逐渐地喜欢上体育活动。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