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创新的案例

教育创新的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创新的案例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第1篇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可使大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其对目前和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各种决策。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是高校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来解释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导致大学生对于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因此,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最终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第二,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忽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表现为老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贵在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

第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不够丰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偏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案例讲解偏少,同时能够将案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更少,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无法体验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奢谈提高和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过程中,遵循创新创业案例解读经济学理论学习与消化吸收经济学理论应用的课堂讲授模式,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解与识记层面,而是内化和升华为自己的认知认同与灵活应用,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和进行创新创业决策。在具体实施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时,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组织形式:

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课程的前两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有限。此时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的案例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案例讲授像一座桥梁,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认识,同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比如,在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弹性理论时,谷贱伤农就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在大学生阅读案例过程中,让其思考如下问题:(1)为什么农产品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请结合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2)有哪些办法解决这种现象?(3)政府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有什么利弊?(4)是否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缺乏价格弹性的?若未来自己创业进行农产品经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农产品?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信息,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会加深对弹性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政府行为和企业经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自己日后可能的创业行为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认识根基。

2.密切结合目前经济社会热点讨论

教师在讲授完某一章(或某一节)内容后,可以引入与该理论有密切关联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或辩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例如,在讲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国2010年住房限购令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分析:(1)住房限购令出台的原因以及该政策对经济活动中房地产行业发展和个人的影响;(2)讨论总结住房限购令对抑制炒房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该政策的利弊;(3)探讨是否有比限购政策更有效的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4)若你需要购房,你将怎么解决政策壁垒?(5)若你是房地产开发商,你会选择此时买地吗?当然还可以结合其他宏观经济问题,比如住房限购令对就业和消费有哪些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让其积极和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听课,形成良好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大家的讨论(或辩论),也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们面对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课后作业布置,让大学生动手搜集实际案例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为加深和强化大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布置。比如,在学习成本理论知识时,为了让大学生掌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决策中的不同作用,而非仅仅同于成本概念本身,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并结合课堂学习加以说明。比如,有的大学生通过课后搜集案例,介绍了河北航空公司推打折机票策略,实现淡季不淡。该案例加深大学生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企业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决策时作用的认识,同时他们也理解了航空公司实施打折机票策略的合理性。此外,大学生在课后的这一思考潜在地提升了他们日后运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再如,在讲授完效用理论之后,可以让大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价格反映商品的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这个结论,让大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认识到在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下,精心选择创新或差异化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败这一道理。总之,课后作业布置深化了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智慧资本。

4.高度重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课前小组讨论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前的小组案例分析和讨论成为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的案例课堂临时阅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若无事先的充分阅读,大学生在缺乏实际工作生活经验和充分讨论交流的前提下无法深刻透彻理解案例的内容。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提前1-2周发放课堂教学案例,同时配以案例教学的学习目的、需要思考和讨论的若干问题等相关说明,并尽可能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查阅。一般来说,由于学生之间认知和社会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就会有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捕获到不同的知识信息,这不但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同时还可能迸发不同的灵感火花。其次,小组学习讨论提炼总结的成果,通过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其他同学的积极问答参与,产生更大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头脑激荡。最后,各小组在结合其他同学和老师观点的基础上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上述完整的案例学习过程,将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写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案例学习讨论过程中拓宽了大学生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知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三、应用基于创新创业的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1.案例的选择要与大学生的理解程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有其特定的假设和历史文化背景,与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中国的案例。选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更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启发。同时,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结合理论知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选择,让大学生由浅人深地学习,以便于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以促使理论知识和案例较为完美地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所讲授章节的理论知识与选择的案例材料,合理灵活确定在一个完整授课时间内两者之间的时间分配。教师可以通过慕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对本章节理论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结合课前案例导读,让其对所讲授的概念和原理等理论知识有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大学生对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引导大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并注意控制案例讨论进程和最后的案例总结。通过上述过程,理论学习和案例教学便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程序设计;Flash游戏;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47-03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对于高职计算机类学生而言,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自觉自愿的。因此他们对专业课程很难倾心尽力、主观上有耐心去刻苦地学习。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学习的,比如软件设计方面的编程类课程。而学生从大一刚进校门,就要开始学习编程类课程,以后每学期基本都会有此类课程。学生对于此类课程,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后面慢慢的厌恶,更谈不上会去主动学习,而是基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不同导致语法应用混淆

这里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网站设计方向为例。网站设计方向的学生除了在大一时需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之外,之后还需要学习HTML、PHP等网站设计开发语言,而Flash程序设计课程所教的是ActionScript3.0基本语言,语法上和之前那些课程所学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异,如基本的变量命名、函数书写等都不同,因此学生需要在它们之间不停的切换。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编程语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几种语法之间的混淆,这样既不利于Flash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效果,也不利于其他程序设计技能水平的提高。

3.教师授课时不能很好的融合知识点,教学内容碎片化

Flash程序设计所教的是ActionScript3.0脚本语言(以下简称“as3.0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消化。但问题是不能将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融会贯通。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往往想用AS3.0开发一些项目,但找不到头绪,束手无策,因而学生即使有创意和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问题归咎于授课教师只重视了一些概念点、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培养。此外很多小案例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游戏案例为载体,实施案例驱动教学

1.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案例驱动教学法由来已久,是一种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好该方法的关键是选用一个好的案例,从而达到“以例引趣、以例明理、以例导学”的目的。授课教师按照课程的标准与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一些经典的案例,在案例中融入知识点、技能点,“以例引趣”导入课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进行思考与讨论。“以例明理”加深对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例导学”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技术学习路线,便于学生模仿与自学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好的案例是教学法得以运用的关键。这些案例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趣味性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性,这些是激发学生兴趣、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的重要特征,是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息息相关的。

2.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益处

(1)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主导者是授课教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分离。而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教学法恰恰避免了此类事情的发生。让学生围绕游戏案例的制作,边做边学,关注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此前的主导者,而是引领者、协助者、指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程类课程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因此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思维极易疲劳。即使有案例导入,如果这些案例不符合学生的口味,那也是徒劳无益。为此将目前比较流行的小游戏作为案例,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一旦让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通过将游戏作为案例实施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能进一步的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游戏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学会其中的技术知识和设计技能要点。在逐步掌握开发技巧之后,慢慢的会对当前的游戏产生厌倦感。而恰恰是这种厌倦感的产生,能很好地驱动学生对游戏进行不断的修改、加工、提高,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在游戏程序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在程序设计技能上接受强化训练,还能让学生在创新意识上养成习惯,从而取得“一举多得,一例多益”的教学效果。

三、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Flash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Flash程序设计课堂教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 实施步骤

①收集游戏案例,并了解学生对此的兴趣

②分解小游戏,讲解各个功能的设计方法

③学生分组讨论,提升游戏功能难度

④与学生沟通,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⑤实施

2. 课堂组织实施――以“坚持20秒”为例

(1)提出案例

先由教师提出这个游戏案例,并让大家玩几次,了解游戏的玩法,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案例:“坚持20秒”。在20秒内,用鼠标控制蓝色球移动,避免与三个移动的红色球进行接触,同时也不能碰到外边界,否则判为失败、

提问:利用自己的知识点如何设计这个游戏。

(2)分解案例

根据游戏的每个功能,逐一分解整个游戏,并讲解每个功能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这个游戏主要分为鼠标跟随控制、实例元件的随机移动、实例元件的方向速度控制、计时器的设计、碰撞测试设计、鼠标事件控制、外部类调用等。

(3)讨论案例

学生分组针对“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对该案例进行讨论。

一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如何实现以上的功能。

二是思考利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设计此游戏还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提交相应的方案。方案思路:先设计实例元件的运动与控制,再完成实例元件之间的碰撞,最后再加入时间的控制判断。

(4)分析案例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分析讨论结果之后,再对游戏案例作解析,指出重点、难点与关键点,指导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从案例出发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肯定学生的方案与思路之后,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5)创新案例

当学生基本都完成游戏设计之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玩一下他们自己开发的游戏,同时提出一些创新的点子,让有能力的学生继续开发。有些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基础上,再增加自己的想法,不仅使得整个游戏的娱乐性增强,还提高了游戏的开发技术难度,让更多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的好习惯。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该游戏案例的思路与规则,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6)教学反馈

经过8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独立完成一个游戏项目的设计,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案。

四、 小结

《Flash程序设计》课程是绍兴市的高校精品课程。笔者作为该课程负责人,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尝试着以游戏为载体的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并开发各类既适合学生学习,又符合当前流行元素的小游戏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师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12学年开始,学生先后获得了与本课程教学直接相关项目的省市级奖项6项,课程团队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最佳创意设计奖以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地理教学,质疑,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个体的未来。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爱因斯坦从科学创造的角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提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因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有价值,具有高度机动性和持续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所以素质教育中更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中学地理老师应该具备的两大素质

1.1 中学地理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地理研究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究是教委教育局的专职,而中学地理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地理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

1.2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地理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中学地理老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要做大量的引导工作。地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2.地理创新教育应重视六个结合

2.1 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结合。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精神情感融合的过程。但从目前我国地理教学“一线”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视单纯的地理认知教学,忽视情感教育的情况。因此,在地理创新教育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并重。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情感投入,与学生建立起了融合、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了愉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2 直觉思维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直觉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是地理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的传统教学历来注重于逻辑推理与论证的教学,而西方国家则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学。因而,我国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技能较强,但创造能力较弱。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扬长避短,要“既教猜想,又教逻辑”。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知识的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凭直觉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给予适当指导。

2.3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以后寻求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答案。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而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动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路。如人们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反面认识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再如人类于1846年和1930年分别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等,这些都是聚合思维导致创新与发现的佐证。发散思维中的正向与逆向思维同步运用,使人类发现了许多现象、规律,也引发了新的创造性设想。李四光先生的大胆设想提出了陆相成油理论,从而打破了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贫油论”。思维在自魏格纳躺在床上看着世界地图奇思遐想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等,都说明了发散性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

2.4 学“问”和学“答”相结合。

诺内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学校主要教学生学“答”,提问的权利大多在老师,我想这也是我国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问题,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①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③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④提供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⑤灵活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2.5 主体参与和老师引导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地理教学,要做到:①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③及时反馈调节,强化学生参与;④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⑤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参与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6 课本知识与野外实践,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把课本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深化、活化并升华。应尽量举述既易理解、又贴切而新颖的实例,并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观察、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本知识与野外实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只要适当,就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我们重视知识更新与运用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四大要素

3.1 鼓励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3.2 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课堂中教师以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来激趣、引趣、索趣,不仅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激发创新思维。

3.3 创绘地图,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将大量地理表象信息和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直观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为创新思维提供重要途径。

3.4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沿阵地。

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大延伸了人体感官,扩大了人的视野,扩展了教学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了传递信息的速度,它可使许多地理事物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于课堂,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编制教学软件,自己演示和操作各种实验,在各种知识交叉中,诱发思维,突出个性发展,锻炼动手、动脑、想象能力,扩展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主动性参与的地位,让中学地理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地理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然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智慧潜力过程,则是一个浩大的长期工程,它需要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学地理教材编写者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精神主体的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此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的。

参考文献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第4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经济法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案例教学法因擅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备受青睐。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及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1980年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90年代之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掌握知识并运用。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运用相关的经济法知识解释某一法律现象。

 

2.突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学生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为学生反思自我、社会及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3.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过程的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给每个人提供了创造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案例选择的要求

 

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的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要求如下:

 

1.相关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选择要紧扣教学内容,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

 

2.典型性:现实中的生活实例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不能照抄照搬,要经过提炼和加工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经济法律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时效性。教学案例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紧跟形势的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趣味性较强,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感兴趣,促使学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易于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四、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人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一个好案例是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学习和分析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案例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阶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下发案例材料或创设案例情境,同时下发思考题,供学生阅读、分析。或提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生学习的方法。

 

2.分组讨论、形成共识阶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通过分组讨论,使大家对于复杂的观点能够充分展开,分工协作、相互启发,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阶段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

 

3.分析、归纳、总结提升阶段。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1)主体分析--指出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法理分析--阐明本案运用了哪些法律(3)责任分析--指出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4)启示分析--提出本案应带来哪些启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4、案例延伸阶段。所谓案例延伸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努力寻找反映理论原理的案例,并用所学过的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理解。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中注意问题

 

1.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课堂上易出现“冷场”、“爆棚”、或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同一课堂内并存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轻或重的迷信权威、迷信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爆炸式的释放,另一种是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形式旨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实践所学的法律,通过案例寻找法律及其包含的原则,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

 

2.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彻底改变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总是居高临下的传道者,而只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基本框架、总目标、指导和建议,起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增强对话、沟通意识,要能听取、听进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创见。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

 

3.案例中的问题设置要有隐含性。案例教学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的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的现象、规律、原则、原理等的整体,这样会出现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因此案例中的问题设置要有隐含性,留给学员一定的思维和分析空间,易于被学员理解和接受,对案例运用后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跟踪调查,加强信息反馈,以便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在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对于师资培育革新具有实用价值,在师资培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优化与创新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0-0073-02

房屋交易权属档案是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但是目前我国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房屋交易信息关乎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好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优化与创新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问题

1.1信息收集面窄、方式单一

目前房地产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经济业务参与其中。如房屋拆迁、旧城改造、房屋买卖、交换、继承、抵押等,业务的发生即带来相关文件资料的产生。除了登记档案外,还有其他的项权设立与撤销工作,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却很少参与到这些业务当中,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登记仅仅限于登记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交易权属档案与房地产现状不一致。所以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的收集不仅仅靠登记部门,还应该渗透到产权相关的部门。

1.2工作方式不到位

建设部目前还没出台一个明确的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保管期限表,所以档案部门基本将档案作为永久保存,不管房屋是否已经灭失。特别是像房屋抵押、拆迁、权属变动等历史久远的档案,没必要全部保留,会给后世子孙带来负担。另外,在档案形成、整理阶段忽略了鉴定工作,对一些仅由业务部门形成的资料几乎没鉴定即可保留,加重了档案管理工作。再者,目前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较低,这样长久下去影响了整体上的管理效率,对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难度。

1.3管理服务观念不够

进行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是司法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服务范围比较小,且只为用户提供房屋交易权属档案查询方面的服务。对于的产权问题,管理部门则以保护他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所以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观念不够,也会引起民众对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不信任。

1.4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且繁杂的工作,所以需要一批有高素质且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来胜任。由于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觉悟。而目前我国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档案专业知识、也不懂与产权有关的建筑、测绘、法律知识。有的人不熟悉电脑操作,仅限于纸面写作处理工作,还有的管理人员对登记发证流程不熟悉,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优化与创新

2.1规范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信息收集范围

只有全面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只有准确才能保证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的利用价值,所以要规范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如房屋产权属管理部门做好档案前期的控制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应把好归档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归档;在审核资料环节中要严格遵循法律,注重真实性,确保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与房地产现状一致。不管是房屋产权属管理部门还是档案管理部门,都应该建立责任制,各司其职,做好工作。保证档案的客观与真实,为档案利用奠定基础。

2.2对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升级

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房屋交易权属档案数量非常大,仅靠人工管理会严重影响效率,所以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如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部门对管理软件进行完善,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对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并制定新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案。

2.3重视服务观念。提高管理部门服务水平

积极宣传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的重要性,使民众了解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的内容,可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开通查询和咨询的渠道,让民众享受更直接、准确的服务。再者,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完善档案信息,保证档案数据的全面性。另外也要充分运用网络的发展来为百姓实现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信息共享,使网络服务模式更加全方位化和合理化,帮助档案管理部门提高服务水平。

2.4提高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做好专业知识,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运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提高对房屋交易权属档案信息的解决和处理能力,具备测量和法律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价值观,不能,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的形象。

2.5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创新

创新是对新事物的超越。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培训,还要使档案管理人员与房地产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配合,全面了解档案管理事项。管理部门可以建议奖励机制,积极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创新,特别是对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鼓励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或者对档案管理信息研发的新的软件等,更好地提高房屋交易权属档案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