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文化创意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整个创新活动的内容被分成三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几小类,每一类内容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创意设计:主要有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课桌文化、校园绿化、服装、水果拼盘、活动吉祥物等创意设计。
2.异想天开: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积极提出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具科学性的创新点子。
3.生活中的小发明:鼓励学生借助自身生活经历,设计制作创新作品解决遇到的问题,如“自行车辅助器”、“捕蝇器”、“浴室镜”等。
1.学科教材
以学科教材为依托,从每单元后的研究性学习中选取学生既感兴趣、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由教师制定课题,学生自主选取,开展活动。例如生物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冬枣的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物理教材中的《真空不能传声》等。
2.课外拓展
由教师设计研究课题,启发学生跳出教材,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采集整理信息,形成各类考察报告并编辑成册。这些报告和小册子不仅可用来在全校范围内传阅,还弥补了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
让学生利用周边触手可及的废弃物品尽情发挥想象,巧妙地进行创意和制作。如丝网花、串珠、立体绣、鸡蛋壳创意、旧报纸创意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工学融合;办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室;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01-02
近20年是我国建筑装饰业迅速发展的20年,根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筑装饰行业到2015年工程总产值力争达到3.8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3%左右;行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800万人以上。到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从业者队伍中,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达到250万人,比2010年增加100万人,年平均增加20万人。每年新增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争取占到50%左右。”建筑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要求全面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迫使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升业务技能,也为高职教育发展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建筑装饰工程类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如何办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的工作方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过去三年里,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工程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办学模式的融合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土建大类设计小类专业,与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等专业同属于这个小类,国内开办这些专业的院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工科类院系;一类艺术设计类院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模式与文化,工科类办学模式参照工科专业实践模式,以技术操作为主,缺乏创意教育环境与手段;艺术设计类办学模式重视对造型与表现的教育,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工程管理意识,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两种类型都缺乏对行业环境的认识,对设计与施工业务流程、工作成本、团队合作、客户沟通等职业素养也难以在实践性课程中充分体现,因此,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必须走两种办学模式融合的道路,并不断创新,形成适合于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种模式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定位,课程设计与实践体系的建设均要依据于此,教学团队与行业专家共同通过工作分析会的方式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讨论,将设计师助理和工程监理助理作为该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岗位的目标,对岗位技能与素养进行提炼,设计方面的技能与素养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技能与素养将会得到具体化,在比重上可能每个学校会有所不同,但是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必须并行,这是建筑装饰行业普遍的要求,也是建筑装饰行业又便于土建工程行业的区别所在(土建行业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分离)。按照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分为设计与施工两个模块,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选择不同的岗位发展方向,但是基础技能与素养是均需要具备的,只有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才能保证两种模式的融合。
其次是实践性环境构建,即满足于设计、创意、表现的实践环境与满足于施工工艺实践的环境同步发展,不能偏废一方,我们在很多院校看到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均以设计类实训室为主,施工工艺实训室的建设相对滞后,更多的院校的是把施工实践寄托于校外企业和实际的施工场地,稳定性不够,学生应该在校内就能够经常接触到装饰工程中常用的装饰材料和施工技术,具备了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完成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所以实践性环境构架的合理性是确保两种模式融合的关键点之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2010年获得了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构架了由六个实训室组成的大型实训基地,包括建筑CAD实训室、三维造型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创意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建筑装饰工种实训室、灯光照明系统设计与展示实训室等,涵盖装饰工程中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工作流程,教师与学生在该基地即能完成人才培养中的主要技能实践工作。
第三,师资队伍的综合性构架与建设是保障两种模式的核心工作,由于两种办学模式自身的历史背景,往往工科类的院校缺乏创意设计类教师;艺术设计类院校缺乏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营销与服务等类型的师资,教学团队的中教师专业来源的单一化严重制约专业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与办学方向的决策,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专业来源广泛的教学团队十分重要,是今后专业发展的根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装饰教学团队经过三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有建筑空间设计与表现、水电路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预算等专业领域的教师,80%的专任教师具有室内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高级应用工程师、高级装饰美工、建筑行业工种考评员等行业资质。
缺少其中一个方面都有可能使得两种模式的融合成为纸上谈兵,难以实施,只有将以上三个方面落实才能保障两种办学模式的融合,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工学融合的办学理念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办学理念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每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如何体现工学融合的办学模式,首先要从课程标准修订入手,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融入岗位职业规范,在考核方式上,推行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真实任务项目为主,开展项目式教学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推进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现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提出了“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形式项目化、专业技术标准化、创意风格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理念。并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突破。
(一)坚持“项目进课堂”的教学改革
常见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训可以分为“假题真做”、“真题假做”、“真题真做”,大部分院校的课堂实训基本上以“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为主,“假题真做”一般由教师命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不具有商业意义和行业要求的设计项目;“真题假做”是把一个已经用于商业市场的已有项目让学生重新体验设计的过程。这两种实训模式是学生专业实践初期阶段的必要实训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按照企业所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方案质量和技术指标来要求学生,这是造成学生日后进入企业以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的原因。因此必须扩大“真题真做”实训项目的比例,我院艺术与传媒系的改革尝试是在设计类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开始,所有技能型课程均要求实训项目的全真实任务实训课时不少于整个课程实训课时的80%,让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就完成了20个以上的真实实训项目,对企业在设计项目中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设计和制作质量以及相关技术指标有切实的体验,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形成企业工作的方式。
(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班级”
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体验和理解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创意设计类企业由于是知识型企业,所以比较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企业对员工个体的创造性能力和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员工管理形式也与一般生产性和经营性企业不同,学生在校内课堂上提前体验企业文化对今后进入该类企业有较强的优势。
企业文化的教育主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入手,对学生的着装、语言、礼仪,以及课堂环境进行具体和规范化的要求和改造,以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为典型,将这类企业的企业文化要素引入课堂。首先,对常规的教室和实训室进行企业化氛围营造,突出创意交流和任务管理功能的设计,使得学生进入课堂犹如进入企业。其次,对学生的着装提出要求,适应创意性企业的特点,形式上不要求统一,但要求庄重而有亲和力,可以适当施展个性和品位,以及作为知识型企业相应的礼仪素养要求。第三,将创意性企业工作形式引入课堂,改变常规课堂教学师生台上台下的关系。
(三)将职业素养融入学生专业成绩评价体系
过去的学生专业成绩多以作品和技术论英雄,以设计类课程为例,我们常见的学生专业成绩考核形式是以学生在每个专业技能课完成的最后一个设计作品或者项目方案作为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就不能以最终“文本式”的作业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结果的唯一评价指标,而是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能力、沟通意识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指标纳入学生专业成绩的评定,而不是将这些职业素养的教育和考核单列出来,应该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之中。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在每门设计类课程中不同程度的改造了学生专业考核的指标,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住宅装饰设计》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为例,学生综合成绩总评由实训项目平均分和职业能力分组成,前者占80%,后者占20%,职业能力考核指标包括行业意识与学习态度、实训项目完成量、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等,事实上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得到企业的青睐,在职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作为突破点,在每个阶段确立几门专业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程改革固化成果,扩大影响,推动其它课程的改革。
三、通过创意型工作室实践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创意型工作室是校内学生专业实践进一步拓展、自主承接项目和创业实践的舞台,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依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模式并没有真正在这些工作室中得到体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真实任务和企业文化有效的融于工作室的专业实践中,工作室环境的专业实践模式改革与探索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径。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近年来积极推行创意型工作室建设与专业实践模式的研究,大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了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课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意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主要改革成效体现在解决了传统创意型工作存在的缺乏企业环境创设,缺乏对业务流程、技术岗位、技术标准的设计与管理,缺乏创意思维激发的手段与过程,缺乏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了一批创意型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企业化或企业模拟的专业实践基地。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方向创意设计中心(装饰设计工作室)的建设为例,工作室按照小型创意型企业的功能分区和布局设计,营造了现代企业的环境氛围,有创意设计区、客户洽谈区和行政区等区间,能够完成装饰工程设计和客户服务的典型性业务。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了工作室的主要岗位和人员分工,引导学生模仿企业建立工作室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定和修订一系列业务技术文档和技术标准,以及企业行政相关制度和文件。第三,建立业务引进以教师为主,项目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管理和工作模式,教师把握商业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市场的外部接口,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参与工作室专业实践的学生明显优于普通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体现其能力的优势。
通过创意型工作室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面向社会承接各类工程项目,体现了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同时,通过自身的建设和积累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机构,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影响着整个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
一、紧抓学生喜好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教学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对本门课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是第一重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字体设计教学的多样性特点,创设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突出字体设计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习融入生活中,在生活中观察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近两年真人秀和综艺节目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发展,对节目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利用这些节目的宣传海报设计和广告设计来授课,引导学生学习单独字体的创意设计和字体在版面中的应用设计。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节目创设教学情境,紧抓学生喜好,对所看到的宣传的相关字体印象深刻,提高学生学习字体设计的兴趣。比如可以把学生喜爱的明星的名字或相关影视作品的宣传设计和喜爱的书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计创意。可以说结合学生喜好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这些文字产生喜爱,事半功倍,从而萌生更多更好的创意,创造出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2]。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人的主体性发展是在人的积极能动、自主和创造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主体性,必须立足于课堂[3]。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主要利用实训部分,教师布置相关课题,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人为组长,小组成员责任制,经由小组讨论之后确定项目,具体安排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负责的项目,然后提交作品,每一次进度请小组成员轮流上台讲解设计进度及想法,最后提交完整设计方案,根据师生的共同探讨其执行的合理性。利用这一个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很多学生毕业后之所以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脱节。有些学生在做字体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公司的文化理念、经济成本等,亦无市场调研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很多时候把设计当成一个作业化、个人化的想当然行为,最终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字体设计教学不应该脱离实践,让教学在真实的情景里进行运作,可在网上搜索相关比赛和招标活动,使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并将角色转换,完全把自己当做一名设计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师生的社会资源取得企业的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可以得到很快的成长。
三、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校企合作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创意设计
整合与创新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是引导区域经济、文化、技术进步的动力。整合思维某种意义来讲是一种创新设计思维,目的是超越某种特定的设计思维,使多种分散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聚集和合理配置,使之实现超越于价值的物质效能。这种创新设计思维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整合与创新设计思维训练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走进企业进行参与性教学实践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现实要求。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方法、开拓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在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体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促使我国设计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进行重大调整,甚至把西方艺术设计基础中的“三大构成”作为法宝运用到艺术教育与实践中,提出“构成就是设计”的观点。深圳大学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感受到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供需矛盾。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党和国家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和重点发展轻工日用品生产”的方针。1983年,深圳大学建筑学院设立工艺美术专业,1994年创建设计系,率先设置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出大批设计人才,为缓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进步瞬息万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传播途径已不再神秘。随着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更加剧多元文化的交融。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如果不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就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创意设计产业人才,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创新设计思维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传统模式的借鉴、模仿课程案例教学已不能适应创新设计思维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教师以课堂授课为主导,突出表现的是模拟课题训练。但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紧密的学科,而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对新技术、新思维、新工艺的吸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受传统学院派教学思维的影响,课程教学以案例模拟训练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手段,课题环节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缺乏实践性和目的性。因此,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前沿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为社会输送创新型、高素质的设计专业人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艺术设计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教学在德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颇具代表性,是由传统的“学徒培养”逐渐发展为“校企合作培养”的办学模式,特点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双元制”教学体系特色体现在企业和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互补性。学生每年有3/5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训练,这有利于高素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双元制”教学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功能性教学模式,对世界艺术教育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的“基于行为的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大纲模拟出贴近企业真实需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条件地紧密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以团队合作、共同研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为提高英国的社会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上述两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不难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即注意实践性教学,以市场为主导,学校和企业各自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共同参与技术创新。校企间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也能为企业提供零距离对接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艺术设计教育探索中的参与性教学构想
参与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做主,突出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主导地位。参与性教育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创新型教育思维,开展“校企合作”,提倡产、学、研合作,是参与性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
“产、学、研”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等环节,是一套相互依存的系统工程,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教育作为基础,向科研提供生力军,保证科研团队资源不断的活动;教育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保证与人才资源的零距离对接;科研是教育与生产的源泉,研究成果充实了教育内容,促进了课程调整和改革,并通过教育获得传承,同时科研又向企业提供智力服务,通过转让或联手开发新产品;产业是最终的载体,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为教育提供实践验证的途径,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产业获得科研的支持,也为科研补充了经费与设备的不足。教育、研发和企业形成共同体,在技术、资源、运营等方面利用各自优势,达成全方位的紧密合作,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形成一套 互利共赢的教育模式。笔者在校企合作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与点晶玻璃厂(图1、2)和仿古收音机厂(图3、4)的合作教学中,进行了部分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实验,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工作流程,深化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理念。在这些初步尝试中,项目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同时获得了很多实际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
(一)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和进度,制订灵活的实践计划。明确校企合作教学的课程安排和内容。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学校是教育的基地,学生需在课堂学习 理论知识的和基础操作。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知识构建能力,运用已知掌握未知,因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需严谨设置。每一门专业要求贴近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使人才质量满足设计行业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基础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注意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知识传授中,还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双方保持主体对等,课业内容引入企业文化,构建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
(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首先,学校选定企业后应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诉求点。基地的建设应既满足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炼,又满足企业以较低成本得到设计方案进而转化为经济利益的要求。其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技术支持和硬件设施。企业参与到学生的专业培训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获得操作经验,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最后,应将课业作为校企双方合作的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标准,课业设计应包括目标、选题、任务和评价标准等内容。实训基地为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创新型研究提供了环境,学生在两种环境(学校和企业)当中的两种角色(学生和员工)的交替体验当中深化课程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由于社会力量的介入,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进一步扩充,师资由在校教师和来自业界的精英双向构成。学校应派出具备良好理论研究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行业分析、设计方向、项目操作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技术与科研等方面的服务。校方可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熟悉相关的职业流程,能够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行业的前景动态、企业的生产运营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企业设计师是教师,是客户,也是合作人;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是设计师也是员工;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讲人,一方面参与实际设计,一方面管理和监督教学工作,能够深度了解行业需求,更好地完成校内教学。
实践证明,学生以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不断接触社会、客户,有利于个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学校建设和企业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林伟连,邹晓东.我国产学研合作转型升级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3]祝帅.设计观点[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10.
关键词:创意思维;动手能力;仿生创造法;创新形象表达;分析列举法
1 突破基础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局限,带动学生创意思维的提升
容器造型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艺术类公共平台课一、二年级必修的课程,但此类课程由于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因此从这点出发如何将理论讲述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和模型制作技巧。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指导下研究包装容器造型科学设计方法,探寻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创新的手段,设计要根据具体商品的特定要求,运用创造性设计方法进行合理的、适合目的性的巧妙设计。首先充分利用实物参考和经典作品分析,能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了先前传统和静态的课本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全面地展示优秀的容器造型作品在规格、造型、材质及细部造型等方面以独特的创意设计获得高格调的视觉效果,培养学生能以敏锐的眼光把握主导市场。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国际上获奖经典的和工业产品设计作品过程,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和互动,并对关键点进行重点解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其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导入,使用多媒体教室和邀请资深产品设计师和企业精英来校办讲座的方式,构成一种立体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使课程教学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用。
2 通过仿生学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实现高附加值的原创设计
容器造型课程的教学难点还在于如何使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因为此课程是一种立体造型活动,造型的手段是通过工业化的技术加工,技术因素使容器造型获得独特的现代风貌,代表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其又不同于一般包装设计的平面展开,需要涉及到内容物性质、材料选择、机械性能、人机关系、生产工艺等各种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能通过教学要求掌握容器造型各方面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多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出独特有个性的包装容器形态,加深对所学内容和理解和反思,并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融入所学的实践操作中去。首先,可以自然形态为基本元素,通过提炼、抽象、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表现,把握自然物的内在活力与本质,传达其内在结构蕴涵的生命力量,使包装容器设计既具有质朴纯真的视觉效应,又蕴涵丰富的艺术精神与价值内涵。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设计艺术的潮流变迁,使人们对包装容器外观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容器设计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内涵日益显得重要。学生作为未来的产品或工业设计师必须具备一种艺术审美的感悟力以及对设计灵感的判断力,才能在规格、造型、材质及细部造型等方面以独特的创意设计获得高格调的视觉效果,才能以敏锐的眼光把握新的时尚潮流主导市场。其次,对于容器造型设计也要崇尚顾客至上,以优良出色的设计提高产品的消费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人们从包装容器造型的高品位设计和造型风格上获得与众不同的“身份“感是高附加值设计的真谛,要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就要以独到的设计创意领先于同类产品,以特定的产品视觉形态表现内在机能品质与人的个性价值诉求的高度和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3 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工作室教学,使课程能和实际市场接轨
容器造型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类课程是因为其要与相关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掌握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在各类工作室中的实践操作,最终完成对于本课程的研习。一般而言常见相关的工作室包括:陶艺和石膏工作室、木材工作室、玻璃和铁器工作室等,这些在实践工作室中操作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要指导学生认识到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是直接与人发生作用,其造型设计应该符合人机工学的要求,包括生理、心理及信息感应方面的,设计出具有亲和性、宜人性的容器造型,更好的为人所使用。例如,在瓶盖周边设计一些凸起的点或线条,可以增加摩擦力便于开启,尤其是在手掌出汗湿润时也能比较容易打开。包装容器的尺寸、重量应该符合人生理的一般性要求,如易拉罐的直径尺寸不能太大,容量也要轻重适当,以便于单手握持。
4 注重教学间的师生互动,点评作品加强课程引导
课堂教学从来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只有教师一人教学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从来就不是成功的。因此在容器造型课程中可以借鉴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经常使用的“头脑风暴”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作品通过公平公正、与实际市场嫁接和参赛的方式给予他们作品的点评。同时用更多的微笑或支持性的语言信息,使他们能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与教师或与同班级的学生间进行,说出他们自己对于设计的想法和主张。这样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不感受到过多的压力,能感到“心理安全和自信”。教师是课堂中把握课程进度的主导者,但学生的配合度和关注度是课程效果能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积极的课程认知活动时,适度的检测评价能使学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对此课程产生积极地学习动力和体会到学习的艰苦和乐趣所在。
5 结语
容器造型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合二为一的课程,既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艺术设计知识理解能力也需要有艺术设计操作能力,因此上好此类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只有通过突破基础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局限,带动学生创意思维的提升,邀请资深企业设计师和企业精英来校办讲座的方式,构成一种立体多元化的授课方式;通过仿生学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实现高附加值的原创设计;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工作室教学,使课程能和实际市场接轨,最终使学生能得到难忘的课程体验并产生积极的创意思维。
参考文献
[1]. 郝建英.容器造型与模型制作.[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1.1
[2]. 刘克奇,曾宪荣.现代包装容器造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8.
[3]. 柯胜海.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