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第1篇

一、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要素,任何学科只要学生对该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它的教学就会生气勃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要进行和谐体育教学,应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景氛围。

首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蹲下身子,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与学生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探索和商磪,适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打开束缚师生心灵的枷锁,放松参与学习的心境,让学生在师生的谐教学中充满自信心,产生浓厚的学习激情。

其次创设鲜活有趣的体育运动场景,提高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设置每个项目所需要的场景、器械,再设置要增加一定的有趣而新鲜的布置,让学生一接触就产生兴趣。

二、体育课教学过程的创新要赋予体育的教育性

体育教育应通过文化积淀、传递、创造的不断循环,使其由工具化向文化化转化。体育课程文化是一种较强的价值涉入文化,而知识、经验、技术本身却不能赋予体育课程文化充分的教育性价值。

1 、体育课程传承文化是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但却不是唯一的使命,更不是什么法定的条例。体育课程传承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体育教师永远循蹈过去或现代的文化节律,而是通过了解文化,去开创新的体育课程。

2 、从体育课程结构去看当前的体育文化研究。对体育课程的研究更需要的是立体性的纵向拓展,是深层的文化阐释和学理性描述。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只靠量的扩大就能完成,而应从课程结构的平衡入手,通过课程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来激活其良性循环的机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文化缺失的这一难题。

3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养,没有人文,就没有做好体育教师的基础。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体育教师的行为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没有足够的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师不可能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也不可能有活跃与完善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体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社会与人民。

4、体育课程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判别体育课程文化是否先进,首先应坚持历史的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价。从体育课程文化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来评判体育课程文化是什么历史阶段上的什么性质的文化,看这种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次应坚持科学的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判,看体育课程文化是否客观地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再次应坚持价值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判,就是要看体育课程文化对增强人民体质健康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体育课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1课堂教学的创新首先是教师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教师教学时,要用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形象、准确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一种既形象又生动的感染力和鼓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体育课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增强兴趣,尤其是田径运动项目,许多学生喜欢球类活动,往往忽视田径运动,作为教学需要,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训练,加强田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径活动是一门技巧性加耐性的一项体育项目。男生往往能够适应,女生往往怕弄脏衣服、怕吃苦,就表现出没多大兴趣,作为教师就要让他们增加兴趣感,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体味这苦中有乐的味道。田径训练关键要让教师言传还要身教,一步一个指点,还要求学生加强自我训练,这不同于球类,球还有一个团队意识,协调和配合关系。田径项目几乎是个别训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教师指点下自我去训练,在训练中提高技能、技巧。

2、注重体育训练的特点性教学。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时政专题讨论法 思想政治 课程教学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1-02

一、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着巨大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实时政治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课程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社会性、政策性以及时代性等,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不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实证问题来讲解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相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1.2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们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目前,我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时事政治。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时政专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3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教学的载体和补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标准的提出明确要求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载体来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和现实紧密联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那么时事政治便成为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就像鱼儿获得了水的滋养一样能茁壮的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所以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考查一些理论型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内容中加入了很多时政分析题。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时政材料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讲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入一些互动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对这一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固定性,所以一般在编订好之后就很少在进行改动,即使进行修订,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改变,例如增加一些图片或者是案例等。这就导致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及时的反应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一些时代术语以及实时政治方面的知识。但考试中的问题往往是围绕实施政治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编订的,如果同学们连里面出现的专业术语都不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最新的时事政治与相关术语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重点事件进行归类整理,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轻松应对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就过于抽象,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就会有效地提高这一课程的使用性。

2.3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我国传统观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环境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就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4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过于注重考查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背熟,就能够的高分。所以,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以及重要理论进行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而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讨论专题,刚开始可能会让那些对课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生们无法适应,可是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3.1教师在选择时事政治案例的过程中要避免随意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随时都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时事政治,内容广泛,其中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时间进行整理与归类,找到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是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在进行时事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随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所讲内容没有进行整理与提炼。这就导致其在课堂讲了很多的时事政治案例,可是缺乏针对性与概括性,学生们很难抓住重点,教学效果不佳;第二、知识的更新较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平时很少看新闻或者是报纸,知识的更新较慢。在进行时事政治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将很早之前发生的案例进行反复使用,这就是时政专题讨论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于注重个人喜好,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政治,而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案例就避而不谈,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不够全面。

3.2学生在选择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时政专题讨论法,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让学生们在课下自主进行时事政治的选择,之后在课堂上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可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由于学生有巨大的毕业压力,各学科教学都抓的十分紧,特别是班主任的战略决策影响。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力倡导学生要着重抓主修科目。因为专业科目以及其他主修科目在每学期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决定“挂科”和通过学期测试的重要部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阶段为公共课程,需要考试和相应的检测,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二阶段都会选择放弃这门课程。第二、在选择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猎奇心理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吃穿的名牌,明星之类的内容。其学习没有用心和刻苦,让他们去关注时政材料并不是他们愿意和感兴趣的,如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时政材料都是不假思索和整理的加以呈现在课堂上。

四、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表现途径

4.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

在现代教学中,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手段、资源。而就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教材的滞后性特点明显的有不足之处,这也需要教师很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学生每天所接触到的社会、他们的所听、所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和感到很多困惑的事件,这些困惑在一段时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但如果伴随而来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按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介绍事件的经过阐发其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事件,并能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习时政的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和讨论的氛围。

4.2以时政专题讨论为主组织班级内部分组讨论与互动学习

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们对有关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首先要给学生阐明教学的要求和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其要求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运用时事政治内化为自己的所必须做的自觉行为。第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合作中相互帮助互相进步,可以是在课堂政治课上运用,也可以在课下在其它学科中运用。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旦融入了一个团队那团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人力量的。

4.3时政专题视频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视频播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鲜活的真实感人的场景,让学生内心掀起一阵波澜,然后乘机结合不同的画面场景,步步设问,引出教材知识中的知识: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画面、图片、视频的帮助下真正理解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整个课程显得思维连贯、逻辑性强,在巧妙的层层设问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材知识和相关考点,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一事例从不同视角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提问,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活动与思考并行,思维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方法要达到效果的最大化,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题后的加工设问环节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参考文献:

[1]祝国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行为化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湖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15-20.

[2]钟鸣.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科教文汇.2009.10:14-16.

[3]王立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25-30.

[4]叶霜.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景教学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10-15.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课标下相关的改革措施的公布和实行在改善当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积弊、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已初见成效。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这次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在深刻分析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下相应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期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改革 创新

在新课标的推进形势下,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新一轮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炉,改革模式初具雏形,但是,由于各基层的体育工作者对改革理念和体育教学的宗旨、目标存在不同的理解,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的重视都各有差异,加上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必然会影响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一)旧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改革的需求

尽管全国各地的高中都已进行了力度不同的体育教学改革,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其实并未深入到改革的实践当中,教育理念依然只是重“教”轻“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掌握竞技类运动技术技能而忽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只看到了体育教学的短期目标而忽略了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化

新课标要求体育课程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且贴近生活。但是,时下的高中体育教学项目仍然只是排球、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化项目如瑜伽、游泳、网球等却始终没有引入高中课堂。由于经费紧张造成的体育设施不完备,使得实践项目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知识技能仍然是体育教学的重头戏,极大地束缚了新课改的进程。再者,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编写各自的教学计划上也是千差万别,这不仅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不系统,更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忽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差异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只有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俗话讲,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用它来形容学生在身体条件、生理机能方面的差异丝毫不为过。但是,很多高中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针对来源各异、性别不同的高中生总是采取一刀切,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致学生对体育课形成了厌烦或者恐惧的心理阴影。

二、高中教学改革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转变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要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体育教学应以面向所有学生,以创新为主要改革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思维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在考虑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应统一化和系统化。体育教师应当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应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以考虑结合各学校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更大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优化现有设施资源,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培养

通过系统化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场地的选择、器材的维修使用上,合理化利用已有的条件。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变强制的“达标课”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训练课,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共同兴趣和热情,把体育知识学以致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和恐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运动特点、兴趣取向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改革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应当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体育老师是体育理念的传播者,因此也是改革的重点对象。学校应当组织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其整体素质,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耐心,使其树立起认真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的价值观。此外,体育老师还应主动涉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体育相关的领域,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活跃体育课的气氛,使得体育教学真正做到多元化、层次化。另外,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和吸收,只有及时交流体育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才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才能创造新的体育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很艰难,困难重重,但是,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能够正视改革的困难,直面问题,积极交流和总结经验,加强创新,就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改革之路,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大发展,实现我们体育改革的宏伟目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必将是高质高效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适合时展要求,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的体育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振军.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新反思[J].科学导报.2013.9(8):112-113.

[2] 甘子牛.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3.3(35):134-135.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第4篇

体育学科作为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分析探讨,并推荐一下优秀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现阶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和严重冲击,而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个实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在体育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意义重大。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

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自我认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通过课上、课下的体育训练,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以此为基础,调动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教师需要坚持生本理念,重新构建体育教学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其次,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突破班级限制,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各种体育活动与游戏满足不同兴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选择中得到锻炼,充分突出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2.1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古板、沉闷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堂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并抑制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体育课堂的活泼有趣、和谐民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运动时间和训练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高职体育课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自由性,教师不能为维持纪律而限制学生的活跃性思维,应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保证其从探索全新、探究未知角度进行创新。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充分展示在在体育运动中的创新与创新,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践成果、创造能力和个性,在自由自在的创造性体育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捕捉实践机会、紧抓事物本质、发现事物转变、寻找创新方向和获取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所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能力,而且也应认真观察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具体表现,而教学语文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双边元素,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也是一个相互的观察过程。高职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学会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且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为创新作铺垫。例如,在乒乓球发球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演示乒乓球发球动作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进行演练时,其他学生也应认真观察,发现其优势和不足,并与自己的经验和思维相结合,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技巧。

2.3多方位的注意力集中训练

对事物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决定着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意识,对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则决定着他们的锻炼效果、训练成果和学习效率。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所设计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方位的注意力集中训练着手,而学生要想有效果、高效率地完成训练任务,也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的训练,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羽毛球挑球战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告知学生挑球目的之后,进行挑球演示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同样十分集中,根据对手的腿部、肩部等动作,合理运用挑球展示,并融入自己的创新元素,灵活运用,及时调整动作,以及考虑如何由守转攻。

2.4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和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在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轮滑等,不少高职学生可能从小学或初中就开始接触,已经积累一定的运动经验和技巧掌握。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与学生一起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主题,或者是创造发明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同时,对于部分体育专利和体育科研,教师可以研究领域、开展情况、资料收集和研究方向等告知学生,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并交给他们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或操作,让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践和锻炼,由他们辅助教师完成体育研究活动,而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融于其中。

3总结

总之,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与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龙雷 包瑞江 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体育教改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智富时代,2015,(5):273.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第5篇

1、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行以来,明确指出了我国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体育基础教育,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基层课堂教学中去,提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创新教育经验和方法,体育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最早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上世纪从前苏联引进的,然后又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方法,结合了我国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这也是我国体育教学的最早开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未曾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仍然采用着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经常采用直观法、分解与完整法、游戏法、比赛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持久性却不强,而且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感受,很多学生都没有深刻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从上世纪至今,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了多次改革,接受了时代新思想,更换了教学设施,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理论教学课程较多,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必须要保持身心愉快,要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学生自主性较差,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与时展所需的体育人才差距较大。

2、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涵义

2.1、创新教育具有整体性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体育特长生身上,忽略了对普通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而创新性教育就具有整体性,针对的是所有学生,旨在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创新教育的成果和福利,这对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十分有利。

2.2、创新教育具有综合性创新性教育其实是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的结合,也是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创新教育理念下,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要增强体育课外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体制和智力的最佳教育方法。

2.3、创新教育是传承与发展的结合创新教育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知识的传承,吸收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优点,然后结合每个学校的不同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坚持以学生体育素质提升为目的,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热爱,也是对体育教育的更好发展。

3、创新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加强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入了创新教育理念,这虽然有效提升了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创新教育经验较少,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接下来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解一下。

3.1、体育教学理论中的问题想要实现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务必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创新,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健全的体育理论教材,很多体育知识都较为陈旧,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只要加强学生的户外锻炼,让学生缓解下学习压力即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课程安排较少,学校将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应试考试课程方面。而且体育教师缺乏理论教学目标,不知道该教到哪种程度,教师根本就没有领会创新教育理念的真滴,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3.2、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没有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同时也没有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许多学校都没有健全的体育实践器材,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没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学生被教师强迫去参加体育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反感,教师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没有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教学实践效率无法提升。

4、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多门课程中都开始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无疑体育教学课堂中也要加强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尤其是在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4.1、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1)开创了体育创新教学的理念。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革体育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教学课堂氛围也较为和谐,开创了体育创新教学的新理念。(2)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体育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进行协商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体育教学。(3)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现代体育教学要加强对体育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要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时展步伐,教学研究人员也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要从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对体育实践教学知识进行创新,要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