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缺少磷肥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让广大农民便于掌握农作物平衡施肥的技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确定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1 这种营养元素是完成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2 缺少这种营养元素的作物呈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唯有补充这种元素时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1.3 这种元素在作物营养上能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不是只起到改善环境条件的间接作用。
根据这三条标准,目前已确定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等16种。前面的9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百分之几十至千分之几,常称它们为大量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后面的7种在作物体内约占干物质总量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常被称为微量营养元素。除此之外,如钠、硅、硒、钴、氟等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发育或增产是有益的,但并非必需,这些元素常被称为“有益元素”。
由于这些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构成了作物活体的结构物质,从而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各种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规律
农业生产上经常强调氮、磷、钾三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的营养元素就不重要了,而是同等重要,相互之间不可代替。
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不论它存在的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这就叫营养元素的同等和不可代替规律。
作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别可达十倍、百倍、千倍,甚至十万倍,但是其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如作物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黄绿,易早衰,产量低;棉花缺硼会造成大量的蕾铃脱落;玉米缺锌时,会出现白化苗或者心叶白化;油菜缺硼时出现花而不实;大豆缺钼时造成结角不结籽等等。作物因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时,都会出现不同的缺素症状,对产量影响很大或者绝收,并导致品质下降。
作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并且谁都不能代替谁。如磷不能代替氮,钾不能代替磷,氮也不能代替锌、锰、硼等。那么缺磷的土壤只能靠施磷肥来解决,缺钾的土壤只能靠施钾肥去解决。同理,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元素,只能靠补施缺的那一种元素去解决。因此,在作物施肥时,必须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需要啥给啥,缺啥补啥,缺多少就补多少,才能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3 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也称最小因子律,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种或几种必须营养元素供应不足时,按作物需求量来说,最缺的那一种就是最小养分,最小养分能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数量,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当养分得到供应能满足作物需要时,这种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其它最缺乏的养分就成为最小养分了。
最小养分律对指导正确施肥和正确选择肥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盲目施用肥料会使土壤养分失去平衡,既增加了投资,又达不到高产。如目前农业生产上的施氮肥,用量过大所造成的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籽粒秕瘦,棉花裂棵,大量的蕾铃脱落的现象。
50年代,氮肥是最小养分,每千克氮肥可增产粮食达5千克左右。而如今由于氮肥用量大,而忽视了平衡施肥,出现了农业施肥的报酬递减现象。说明施肥的数量在增加,而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 影响作物平衡施肥的主要因素
4.1 养分含量单一的肥料多,数量大,肥料配比费工费时,技术难以掌握,给平衡施肥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4.2 配方合理,养分含量低,达不到平衡施肥的标准;有的养分配比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加调节;有的造成养分含量等同,无形中造成某种养分的浪费,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土壤污染和化学固定。
4.3 有毒物质超标
有些复合肥料,不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选用配料,而是追遂高额利润,哪种原材料能多赚钱就选用哪种原料,难免有些产品有毒物质超标。如磷肥中的三氯乙酚,尿素中的缩二脲,还有氮、钾肥中的氯离子等等。如果你施用的是这些有毒物质超标的肥料,轻者造成土壤污染,重者可使作物死亡。因此,买肥料时,一定要重视肥料的含量、配方和其它质量标准,以免造成损失。
4.4 当前施肥现状不合理的表现
4.4.1 化肥用量在增加,有机肥比例在下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失调,有些边远地块因常年施不上有机肥而成了“卫生地”。其不知,按作物营养学,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保持在1∶1.2时,作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经测,目前土壤中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的比例仅为1∶0.53。这是目前我国黄淮海地区土地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根本症结所在。
4.4.2 化肥施用以氮磷为主,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失调,导致了最小养分限制其它养分的吸收,造成化肥施用的浪费。
4.4.3 由于氮磷肥投放多,钾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呈亏缺状态。
4.4.4 高肥区肥料报酬递减现象明显,农业施肥的效果在下降。
4.4.5 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
由于早期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导致作物旺而不壮,抗逆力下降,易受病害,长势弱易倒伏,产量低而不稳。
5 作物平衡施肥的方法
建议根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基础,在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基础上,补施作物缺少的微量元素。为了避免配肥的诸多麻烦,科研部门和企业联合推广的测土和配肥相结合的“集成”平衡施肥技术,研制出了有机无机互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互补的长效平衡肥料――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农民用肥料不需配这配那,只需把买来的丰壮肥料或者平行肥料往里一撒,就可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即使是不懂施肥技术的人施用,也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产量。既高产高效,又省工省时。是目前实施平衡施肥和培肥土壤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6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的特点
6.1 有机肥的长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含的氨基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给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
6.2 化肥的高效
丰壮肥料和平行肥料内富含高浓度氮磷钾等高效养分。
6.3 微量元素的全效
内含有硼、锌、锰、钼等作物所需养分。
6.4 内含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较好的抑制病菌、钝化病毒的作用
6.5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衣、食、住、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粮食、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对于我们人口重多的中华大国,吃饭问题是首要大事。
2 农工商互助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工业的发展,大型农机具田间耕翻整地、播种、喷药(人背手动乃至飞机)、收割,能保证大面积农田及时作业,小型农机具可方便农民各家各户随心随时耕作,农产品国内乃至国际流通离不开商业信息。
3 科学种田
每种农作物,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树、茶叶、药材、棉花,有其特定最佳需肥(养分含量、比例)、需水、日照、空气的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达到稳产高产高质目的。
4 木桶原理在玉米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最小因子定律”亦即“木桶原理”,把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称为最小因子。
玉米试验和大豆试验,皆表现钾肥最小因子的作用效果。以下将试验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分析结论分述于下。
4.1 土壤养分分析
试验地选择在县永安乡永乐村,地势平坦,土质为黑土,前茬大豆。
4.2 田间调查
4.2.1 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设四个处理(A、B、C、对照CK),四次重复,随机区组法,小区
为6行区,行长10米,行距66厘米,小区面积39.6m2。
A处理――亩施二铵10公斤,亩施硫酸钾5公斤做底肥,追施尿素15公斤;
B处理――亩施二铵10公斤,亩施硫酸钾2.5公斤做底肥,追施尿素15公斤;
C处理――亩施二铵10公斤做底肥,亩用硅酸盐细菌(生物钾肥)500克拌种,追施尿素15公斤;
对照CK――亩施二铵10公斤做底肥,追施尿素15公斤。
从试验中可以明显看出,施有硫酸钾(速钾)的处理A和处理B,在生长、发育上比未施速钾的对照和施生物钾肥之处理C,明显超前:拔节期提前6天,抽雄期提前9天,成熟期提前10―16天。在田间观察时,就可以看到,A和B处理区,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植株生长发育整齐;再看对照CK和C处理,植株矮小(相对),叶色发黄,给人以缺氮肥,缺水分的感觉。实际是钾肥缺乏,直接影响玉米植株对氮、磷及其它养分的吸收而表现的症状。试验区在田间不同处理之间表现差别明显。
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处理A和处理B,在株高、株数、穗长、空杆率的各项指标上,均表现优势;尤其重要的是青穗率,施速效钾的处理A和处理B,比对照减少青穗28.16―30.13%,此项指标直接影响玉米品质和成熟期;单穗重、百粒重、籽实含水量之三项指标也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品质,处理A和处理B在这三项指标上均表明显优势,对比试验可见。施用生物钾肥的处理C在各项调查考种项目上,有略强于对照CK的迹象,通过详细的试验调查及产量分析,证实钾肥是玉米增产的最小因子。应引起重视的是,当钾肥增施到一定高度时,就不成为最小因子了,如试验中所体现的数据,当亩施硫酸钾在2.5―5kg时,呈现报酬递减。
每一种农作物,都有其最小因子,要想准确掌握提高产量的关键,必须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明确作物应需养分种类和含量,土壤所含养分种类和数量,科学确定作物最小因子,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5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科学地确定有机、无机肥料如氮、磷、钾肥料搭配的最佳经济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的施肥方法。一个配方只能在一定时期内适用于特定的土壤、品种及耕作条件。因此掌握制定配方的方法至关重要。
5.1 施肥原则
稻田施肥的原则应该是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结合,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巧施穗粒肥,瞻前顾后、平稳促进。
5.2 施肥种类和数量
根据养分平衡学说先确定计划要求的产量所需要吸收的肥料种类和数量。同时,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棕黄壤开垦的水田一般含钾比较多,含氮、磷比较少,增施氮、磷肥效果比较好;草甸土开垦的水田有机质含量高,含氮较多,磷、钾一般比较少,增施磷、钾肥效果比较好。老水田经过多年种植,钾和微量元素往往不足,施用钾肥和农家肥,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因此,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丰缺施肥,有利于发挥土壤的生产能力。
试验设计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时期施用,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法,设3个氮、磷、钾肥料因素,4个水平包括:0水平指不施肥,1水平指常规施肥x0.5.2水平指常规施肥,3水平指常规施肥x1.5。试验中氮肥选用尿素(N46%),磷肥为磷酸二铵(P2()/6%),钾肥为硫酸钾(K2033%)。共设计14个处理组合(表1)。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图1)。2水平常规施肥水平,确定为每亩总施肥量27.1kg/亩,其中46%尿素11.5kg/亩,46%三料(过磷酸钙)8k/亩,33%硫酸钾7.6k/亩,N、P、K比例为2:1.4:1,此施肥水平为分局生产技术规程推荐。
田间试验要求:4月14日左右播种,5月18号左右移栽,株行距为30cm10cm,每穴5-6苗。田间管理按照分局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小区之间筑土埂隔水,不同处理间用PVC塑料板隔开,单排单灌。
3凋查内容
3.1农艺性状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看出,处理10灌浆期生长旺盛,表现在具有较大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茎鞘重、稻草重,前期水稻“源”的供应能力强,水稻籽粒灌浆充分,并且在后期水稻衰老较慢,叶面积指数较大,单茎鞘中物质有所增加,说明加强前期管理增加K素用量形成较大的库容,从而提高“源”的供应能力加速灌浆。而在处理6中每穗数较少所以在后期茎鞘中的物质反而有积累,在处理9中每穗颖花数多,茎鞘转运率最高,但是由于未形成较多的穗数所以产量不高。
3.2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调查
不同处理问产量比较结果发现,处理10、9、6、7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并且处理10产量最高,也就是N2P2K3为最佳组合,处理9与处理6相差不大,处理10与处理9相比具有较高的成熟期分蘗数,说明K肥具有提高分蘖数的作用。处理10与处理6相比每穗成粒数、成粒率、每穗颖花数及下粒重较高,这与K肥促进籽粒灌浆的作用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处理10的分蘖成穗率仅为74.5%,所有处理中最低,限制丁产量的增加,K肥的用量选择在3水平时最高分蘗数在整个试验中最高,可能是由于每穴分蘗数过高,营养供应不足导致后形成的二级小分蘖死亡,处理6和处理9的分蘗成穗率都在98%以上,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K肥的用量在2水平最高分蘗数较高仅次于处理10,后期形成的二级分蘖形成小穗,所以平均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较低,限制了产量的增加;而处理9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分蘗成穗率但是最高分蘖数较低,最终田间成穗数不足限制了产量增加。
处理10与处理11和处理7相比,也就是增加K选择3水平与N、P选择3水平相比,每穗颖花数和成粒数多,说明通过增加K肥用量充分提高空育131水稻品种的穗粒数。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预测到,本地的试验田缺少K元素,增加整个生育期K肥的川量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4结论与建议
1.增产增效情况 与不施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肥料相比,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大豆、蔬菜、水果等作物一般增产5%~10%,每667平方米减少化肥用量1~2千克,当季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农产品的品质相应提高,由于缺素造成的病害减少,保质期加长,蔬菜和水果的风味得到提高。
2.技术要点 以作物需要的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为主,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提出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种类、数量和施用方法。
(1)作物钙肥施用技术。钙在植物体内是极难移动和再利用的元素,因此缺钙症状首先出现在新生组织和果实上。在缺钙时,植株生长受阻,节间较短。缺钙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逐渐坏死;果实生长发育不良,出现病变。
农业上常用的有石灰、石膏、含钙的氮磷钾化肥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石灰和石膏。石灰可作基肥和追肥,不能作种肥。在施用时要求撒施,力求均匀,防止局部土壤过碱或未施到。条播作物可少量条施。番茄、甘蓝和烟草等可在定植时少量穴施。不宜连续大量施用石灰,否则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速、腐殖质不易积累,致使土壤结构变坏,诱发营养元素缺乏症。石灰肥料不能和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和水溶性磷肥混合施用,以免引起氮的损失和磷的退化导致肥效降低。对于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较多的碱土,可以施用石膏,一般667平方米施25~30千克就可以。水稻生产中,可以用石膏蘸秧根或做塞兜肥(即集中施在稻株旁几厘米深的土层里),均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水溶性钙肥可以叶面喷施。由于钙素移动性差,必须实施全程补钙措施。例如,苹果叶面施钙,时间应从苹果落花后两周开始,叶面喷施叶面钙肥,每隔12~14天,喷1次,连喷2~3次。
(2)作物镁肥施用技术。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双子叶植物脉间失绿,并逐渐有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坏死。禾本科植物缺镁时,叶基部叶绿素积累出现暗绿色斑点,严重缺镁时,叶尖出现坏死斑点。
常见的镁肥包括镁的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硅酸盐等形式,其商品形态有固态和液态。在固态镁肥中,有的溶解性比较高,但也有的属微溶性。镁肥宜作基肥,也可作追肥和叶面喷施。水溶性镁肥一般是表施,不溶和溶解性小的镁肥,应与土壤搀混。叶面喷施水溶性镁肥,是常用的一种纠正作物缺镁的有效措施,可喷施0.5%~1.0%的硫酸镁溶液。另外,镁肥必须与其他肥料配合或混合施用才有效果。氮对镁肥效果也有影响,这跟铵离子对植物镁吸收有拮抗作用有关,施用铵态氮肥时,镁肥效果较好,而施用硝态氮肥,镁肥效果较差。
(3)作物硫肥施用技术。缺硫时作物外观症状与缺氮很相似,但硫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缺硫症状往往先出现于幼叶。而在供氮不足时,缺硫症状发生在老叶。植物缺硫一般症状为植物发僵,新叶失绿黄化;双子叶植物缺硫症状明显,老叶出现紫红色斑;禾谷类植物缺硫开花和成熟期推迟,结实率低,子粒不饱满。
目前应用较多的硫肥包括石膏、硫磺和一些含硫的氮磷钾化肥。施用硫肥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pH、土壤通气性、作物种类以及其他硫源。能提供硫的物料很多,主要有含硫化肥、石膏和硫磺、有机肥等。含硫化肥包括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石膏和硫磺也常常作为硫肥施用,其中石膏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提供硫素营养;石膏也用作改良土壤,此时施用石膏必须与灌排工程相结合。此外,施用有机肥也是补充硫素的重要途径。
(4)作物锌肥施用技术。调查统计,全国缺锌面积占16.2%。低湖、冷浸、烂泥田和长期不施用锌肥的田块缺锌尤为严重。水稻、小麦、玉米缺锌导致迟苗、僵苗,瓜果蔬菜、棉花等作物缺锌导致蕾铃脱落,坐果率低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最终影响产量导致减产。
锌肥主要品种有大粒锌、富冠锌、硫酸锌,可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具体施用方法,每667平方米用大粒锌300~500克或富冠锌、硫酸锌500~1000克,与其他颗粒状肥料或细土混匀后撒施或条施。锌肥施用时应尽量早施,以满足作物生长前期的需求,效果更显著。对于缺锌严重的土壤,可以在作物生长前期,喷施0.10%~0.20%速溶型锌水溶液。
(5)作物硼肥施用技术。硼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调查统计,全省缺硼面积占30%以上。棉花缺硼导致花而不实,油菜缺硼易发生茎裂、多头症、全株紫红、开花推迟、花而不实和返花等典型症状,影响作物生长,最终导致减产。棉花、油菜、花生、瓜果蔬菜、水果等作物施用硼肥,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施肥增产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山西省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113°56′,北纬37°03′-37°36′。东临河北省邢台县,西连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南毗晋中市左权县,北接晋中市昔阳县、寿阳县。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14.5万,农业人口11.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0.86万亩,农作物主要品种有玉米、谷子、大豆、土豆、莜麦、荞麦。海拔1070-2058.5米。正常年份粮田面积22.5万亩。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的处长告诉我们,2000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800万亩,此后山西玉米播种面积逐步扩大,除一两个年份有震荡外,这个数字在十年间几乎逐年猛增;到2010年,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创纪录的2300万亩,占山西省全省耕地总亩数的46%。在这样的形势下,和顺县的玉米种植也出现了占据全县所有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的局面。玉米种植每年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占粮田面积一半以上,总产3500-4000万公斤,占粮食总产70―80%,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行情。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多年连作不到茬。造成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2)品种单一更新慢。如先玉335已连续种植10年以上。(3)玉米收后不秋耕。(4)农肥投入量不足。交通便利的地块每亩施肥量在3方以下,偏远的坡地农家肥完全不施。(5)种植模式需改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县推广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目前每年的地膜覆盖玉米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虽然能延长生育期15天以上,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但该项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回收难,易造成污染。二是无法实施追肥,后期缺肥,早衰,产量上不去。对此,笔者结合当地玉米种植的实际谈几点建议。
1.解决气候对于玉米种植的影响
气候是人力难以改变的,但是人类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尽量降低气候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具体解决方法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播种、施肥一体机械化作业,麦收后贴茬机播要在6月16日前完成。麦垄套点的要在麦收前5~10天播种,以防播种过早苗大损伤。保证播种质量,要做到及时浇水,以促苗早发。地温10摄氏度是播种玉米的最好时机;玉米种植密度应为40000株/hm2左右,还可以利用田间套作的种植方式,保证玉米植株吸收光照在玉米灌浆时有足够的能量。
2.严把种子质量关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大力打击倒卖假种的商贩,一旦发现倒卖假种的商贩要严惩不贷。另外,还要积极进行宣传提高农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提高农户识别种子质量的水平。尽量在正规公司购买;在购买玉米种子时要看好标签,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寻求赔偿。
3.积极推广新型玉米种植技术
3.1品种搭配技术
这是根据气候影响、玉米品种抗药性等不同等条件,选择几种优良品种搭配种植以降低种植风险。如选用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当家品种采用耐密性状好的浚单20、郑单958、丰玉4号。麦垄套种的也可采用单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三北21号、蠡玉13、先玉335、锐步1号。播种时做好种子包衣处理,以防地下害虫为害。
3.2规范种植形式及密度
高产经验证明,扩大行距、增加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播种形式以1.6尺~1.8尺等行,或1.2尺:2.4尺大小行种植,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耐密性品种一般亩留苗5000株左右,实收株数不低于4800株,大穗生育期长的品种亩留苗4200株左右,实收株数不低于4000株。要做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确保一播全苗。
此外,要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以3~5片展开叶定苗为好,定苗时要拔除小苗、弱苗、病苗,留苗要均匀一致,缺苗留双株,地头地边密度适当增大。缺苗要及时补种或移栽,保证合理的留苗密度。
3.3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三种肥料,所以,农户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比、施肥。一般来说,玉米需氮肥量较多,尤其是在拔节开花期间需加大肥量;在生长中期需要施磷肥以保证玉米根系发育,钾肥需要在玉米幼苗时期施肥,保证孕穗期的需求。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亩产700公斤产量指标,总需肥量为亩施纯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5公斤。在施肥方法上,实行分次施肥,底肥、攻穗肥、攻粒肥合理搭配。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钾肥8~10公斤、锌肥1公斤作底肥,用玉米播种机随着玉米播种一起测播下去。麦垅套点的地块,可结合浇出苗水,采取耧播或刨坑施肥方法,品种、数量同上。攻穗肥根据品种特性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亩施尿素35~40公斤。攻粒肥要在玉米抽雄-吐丝期(8月中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
3.4玉米灌溉技术
玉米灌溉需要根据土地实际情况进行一般采用地面灌溉方法,有条件地区可以采用喷灌,保证玉米叶片的需水量。要根据玉米需水规律,科学掌握三次浇水。一是出苗水,机播玉米后,应立即浇出苗水,以促苗早出早发。攻穗水在7月中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三是攻粒水要在8月中旬抽雄扬花期进行。浇水与追肥要协调安排。
3.5及时搞好化除、化控
一是及时喷施除草剂,要在浇出苗水后,趁墒喷施除草剂,每亩用水量要达到30~40公斤,以确保除草剂药效的正常发挥。二是在玉米7~10片展开叶时及时喷施“金得乐”或“达尔丰”等生化试剂,亩用30~35克(一袋)兑水15公斤喷施,具有明显的降杆、抗倒作用。
3.6搞好玉米隔行抽雄
多年经验证明,在玉米开花授粉前,搞好人工隔行去雄。既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又使养分迅速往果穗转化,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明显作用。
4.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
传统的病虫害以药物防治为主,坚持做到三点:一是苗期及时喷施杀虫剂,除治灰飞虱等传毒害虫,防治“坐坡”病。二是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及时除治钻心虫、粘虫、棉铃虫等害虫。三是抽雄至灌浆期及时喷施杀虫、杀菌剂,除治玉米蚜虫、钻心虫、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等害虫。也可以采用剪花丝、抹药泥等方法进行防治。
新型的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白僵菌粉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虫,在玉米心叶末期撒入白僵菌颗粒防治玉米螟虫,赤眼蜂对玉米螟虫也有较好效果。大部分的玉米疾病多是由于缺少某种肥料所致,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料的增施。
5.坚持完熟收获,确保籽粒饱满
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达到完全成熟时再收获(时间掌握在9月底),以免收获过早,降低粒重,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确保玉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总之,要抓住玉米增播的关键期,积极研究与分析玉米种植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指导并给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这不仅解决了玉米种植户的问题,同时对促进我县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所以,在以后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中还应该积极开发与推广新型的种植技术,继续促进我县玉米种植业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巍美.气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村科技,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