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旅游文化小镇;旅游资源;3+X”风险规避

一、引言

自从我国旅游业推出文化旅游项目以来,旅游文化小镇已经成为各地旅游建设的一个亮点,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时,为防止出现风险和影响其安全(实质是原真性保护)性而采取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和评估等措施,全面掌控非物质文化进旅游景区的安全局面,有效规避风险,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效地拓展旅游市场,为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大幅度增加旅游经济收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时刻不能松懈对其开展必要的保护工作,专家们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等具有建设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筱云受文化部非遗司委托,主持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扶持政策调研报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美术类等项目生产性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1)生产性保护理论生产性保护理论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地进入旅游景区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吕品田等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传统技艺和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一步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内涵,对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的理念、范围、原则、作用和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2)生产性保护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一般可分为表演、展示和展出三大类,其中就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生产性保护内容。根据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将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重要,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进入旅游景区,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就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保护性措施之一。

2.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消失危险,有关文化管理及保护部门,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及时研究抢救性保护对策,才能确保面临消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原真性保存下来,并保证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是指那些面临消亡状态的民间文学、作品、项目、形态及传承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其活的生存及传播状态全方位记录下来,创造出适合它们长久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共有17市138县创新“村报普查线索、乡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市整体收集、省全面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流程和普查方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下表所示。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符合抢救性保护的原则,是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成果及具体保护实践经验的结果,来源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所含整体论的思想,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源、环境和相关人群等要素。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表现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性、系统性、全局性保护。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是一种富有创新的保护模式,针对仍具“活态”生命力强健的项目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便其“活态”项目有效传承和延续,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落到实处。

(二)旅游文化小镇规划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飞速发展,旅游文化小镇以整合文化旅游等元素为特征迎来空前发展机遇。集文化、休闲性和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业最受人们追崇的外出旅游的形式。因此凸显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就成为必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也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必然趋势。文化旅游是继休闲、观光、度假等传统旅游项目增添的又一崭新的旅游项目。目前,能够为游客提供具备厚重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等特性的旅游文化小镇就是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旅游文化小镇涵盖文化、休闲、观光、度假、运动等诸多旅游元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整合一系列相关产业,创建高效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旅游城市景观、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结构、城市就业等方面深刻变革,同时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选择中国的名村(名镇),挖潜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其成为自身的文化资源,避免旅游文化小镇同质化而注入文化之魂。

三、非遗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

(一)非遗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为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效益,取得文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的成功,地点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选择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基础,以江西省为例,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江西省已经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下表所示:从述表中所显示的数据表明江西省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的开发形式;其次是舞台表演形式;第三是现场体验形式;第四是开展活动形式;第五是商品展销形式;第六是宣传展览形式;第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具体项目和相关文化产品。主要推进措施:措施之一是提供支撑平台,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项目中,要全方位筹集资金,争取政府等多方支持,搭建旅游文化小镇整体硬件支撑平台,构建科学地配套基础工程设施和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位也要为其项目进旅游景区安全提供保障。措施之二是旅游文化小镇管理层必须组织力量深入挖潜、开发和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所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形式制造出旅游产品、演艺节目等。措施之三是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将旅游文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小镇亮点,通过多种渠道强力推广,使其成为延续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措施之四是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形式和途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景区并形成良性互动、利益共享、互惠互赢的新格局。

(二)“3+X”风险规避

1.“3+X”风险规避理论概述

“3+X”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是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现代风险理论正式被世人接受是基于梅尔,赫奇的著述《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威廉姆斯的著作《风险管理与保险》的面世。风险理论的发展历经了传统风险管理、金融管理、内容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等过程,经过多种整合和多年发展搭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早已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已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监测、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三个体系。“3+X”风险规避理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的安全保护措施得以强化,作为一门新兴较为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是建立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的安全保护管理引进上述理论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风险监测、分析、评估、识别和衡量,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实现风险规避。

2.“3+X”风险规避主要内容

“3+X”风险规避的目标实现,必须实现风险的的监测、分析、评估、识别、衡量并达到风险规避目的,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其中监测是识别的基础,分析是识别的关键,评估是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采用“3+X”风险规避理论,首先必须对其机理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其中3代表风险监测、分析和评估而X则表示风险预警、防范和补救等措施。该研究成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实践中可用于规避可能存在的可预见性或可能隐藏的各种风险,并能针对上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产遗产进入旅游景区不仅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发挥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X”风险规避研究涵盖范围

“3+X”风险规避研究涵盖范围: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有效利用是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文化小镇经济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在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其存在风险。因此,“3+X”风险规避理论从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防范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等进行充分论证,最终提出科学地可行性工作方案用于指导实践,实现的旅游文化小镇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安全进入旅游景区工作,成功的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十分密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文化小镇的文化魂,为了科学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风险规避问题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其目的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划分出相应危险等级,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消除不安全因素,将其存在的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素降到最抵点,就是要发挥其在旅游文化小镇中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4.“3+X”风险规避具体实施

“3+X”风险规避的具体实施,其核心内容可分为方面,一方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对“3+X”风险规避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1)采用通常使用的风险评估手段来评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手段的采用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后对人们的生命、生活及财产造成的损失,量化评估风险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中所包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过程中,可以采用上述风险产生危害程度和概率依据相应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等级划分,一般情况下可划分为蓝、黄和红三个级别。(2)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来实现风险控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关系研究,从中寻找出存在的有机联系,建立相互促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机制,共同监督其有效运行,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科学合理。(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查找风险评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发生,避免过程风险发生,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险监测、分析、评估及规避一览表:根据风险对后果的影响程度大小可以设定风险点相对小的为蓝色等级,该风险对后果不会造成太大的危险,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为不符合管理规范。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加大经费的投入,完善软硬件条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综合素质。根据风险对后果的影响较为严重的划为黄色等级,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是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风险应对策略:严格制定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力度,严格工作程序,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根据风险对后果影响为严重的划为红色等级,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是产生了严重的违纪违规后果为严重,风险性质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风险应对策略:从抓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的教育工作,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者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要慎重,因为存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隐患,必须时刻保持牢固的风险意识,要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等工作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的“3+X”风险规避理论,从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防范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安全性、可靠性和必要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有机融合,促进旅游文化小镇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王东.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2:23-27.

[2]单晓维.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J].兰台世界,2014,35:90-91.

[3]刘娜.从山东古筝乐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与生态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1,6:185-187.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度假村 现状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度假村产业作为为人们在旅游景区和郊外提供康体、休闲、娱乐、保健以及住宿餐饮场所的一种产业,以其幽雅的景观、闲适的居住条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旅游度假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兴建地方级旅游度假村。一方面根据自身资源积极创办各类型度假村,另一方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努力为度假村的建设创造更为宽松的正常环境。

1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与问题。

度假村建设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生态的眼光关注生活的环境、以及经济增长、人口膨胀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度假村的规划在原理上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并与园林美学相结合,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和年龄的人的需求和爱好,为许多消费者所喜爱。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村12个,省级旅游度假村一百多个,我国旅游度假村类型以滨海、山地、温泉、江河、深林、人文景观等为主,所以,它们不论是在规划原则还是建筑设计上,都有所不同。在度假村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按照酒店模式建设度假村,没有突出度假“村”的特点。首先,经营者没有认清酒店和度假村建设管理上的区别。度假村建筑风格与设施设备上仿照酒店,把度假村装修得富丽堂皇、棱角分明,在设施上不以休闲、娱乐等度假设施为主,致使度假村建筑风格难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其商业性十足的设计会使客人产生压抑,无法达到享受放松休闲的乐趣,最终使游客望而却步。

(2)盲目建设,浪费资源。九十年代初,国家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的调整,度假村这一产业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使得度假村接待设施数量大增。另一方面,投资者认为度假村是一种高端、豪华大气的消费,因此许多地方纷纷按高档酒店的标准兴建度假村,建别墅、俱乐部等,而忽视了最大规模的大众化旅游度假,因此目前大量的高档度假村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度假设施闲置而人们又抱怨没有足够的旅游设施的怪现象。

(3)没有个性的度假村缺乏市场竞争力。很多度假胜地主要单纯依靠自然景观或人文资源,在规划、景观设计上缺乏地方性特色以此形成的度假村是单调乏味的,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

2策略和思考

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上埔村秧地头,项目总占地面积153257.7 m2,其中居住用地总面积66666.7 m2,商服用地总面积86591 m2。项目规划南临S355线省道,北向远处有南昆山山脉,东北方向有自然溪流,地块内具备温泉资源。作为为众多度假村项目中的一个案例,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在规划设计中难免存在上述的问题,如规划布局死板。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兵营化的设计。但上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解决的途径包括对项目地形的利用等因素,但是,设计师在面临该项目设计任务时,融入了较多的思考,通过前期细致的调研,借助规划和设计等技术手段解决了度假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优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1)注重民意的调查。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项目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作为南昆山生态游补充和灵魂的提升,惠州市龙门县生活之原旅游度假村通过不同档次的旅游度假产品的设计,满足不同人群对休闲旅游的定位要求。既有符合大型会议、员工培训要求的高档酒店、酒店公寓产品,又有符合普通市民追求康体、休闲、娱乐的低、中、高层住宅产品。

(2)规划设计。项目规划上重点突出南昆山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将度假感融入到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在内部设计了大面积的水景,创造出山水田园,水天一色的美好场景。度假酒店及会所沿水布置,强化视觉纵深感,最大程度享受景观资源;酒店及酒店式公寓没有采用常规的板式高层,而是以横向、低伏的姿态静静地驻守在水边,减少对山体天际线的影响,融入整个南昆山蜿蜒起伏的绿色形态中。

地块内部共布置了包括酒店在内的13种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度假可能。包括低层住宅、双拼低层住宅等私密性较强的产品布置在地块腹地,靠近水边,向外依次为低层住宅、创新联排低层住宅、叠拼低层住宅、高层住宅等。面积段跨度加大,满足不同客群的度假需求。

考虑到地块的位置和度假定位,项目内部交通主要以车行为主,车辆到户,提高私密性和便捷性;低层住宅和高层居住密度较大的区域,则为人车分流,人们可以漫步在绿坡之上,远眺南昆山,享受一个闲适健康的假期。

(3)户型设计。户型设计上尊重并沿用当地居民建筑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等,形成了一系列的户型设计基本原则,比如南北厅房、明卫、大厨房、独户等,并在设计中把这些设计原则落到实处。户型设计体现统一性及多变性,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对居住产品的要求。

(4)建筑风格。本项目采用的林道风格的度假住宅屋顶以坡屋顶为主,部分运用双重坡屋顶,不强调对称统一,材质主要以毛石、质感涂料、面砖为主,阳台大量采用铁艺栏杆,使建筑整体效果轻盈,具有南国风情。类挡土墙的边角处理具有山地感和度假野趣,体块穿插灵动,户与户之间有小尺寸前后,利于交接栏杆、入户门等细节元素都有不同,强调每户的独立感。

(5)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尊重现状地坪,北部逐渐升高高度,与水面进行自然衔接;西侧高层区与低层住宅、叠拼低层住宅区域设地库,进行局部抬高。设计中尽量减少对现有水岸线的破坏,保留大片沿湖湿地,使游客充分感受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

3、结语

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我国产生了大量旅游消费群体,而且该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发展不同档次的旅游度假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谐、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直接体现。设计师对度假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让我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谱写新的秀美篇章。

参考文献

(1)单文惠.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2)

(2)周向频.生态意识和规划的应对——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景观规划概念机方法[J].城市规划会刊,1995(6)

(3)陈建勤.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走势分析[J].旅游管理.2002

(4)董方元.会员制旅游度假村考察散记.建筑学报,1994(9)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独立法人,均可申请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

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是指: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活动策划、营销策划、资源开发方案等;提供与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的其他服务。

第三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第四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认定,遵循自愿申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负责对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根据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认定和复核;根据资质等级认定需要,对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的旅游规划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各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本地区丙级资质单位的认定和复核;负责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本地区符合条件的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并协助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对本地区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进行成果评价。

第八条申请甲级、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须向所在地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申报。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由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委员会直接认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获得乙级资质一年以上,且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三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完成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旅游发展规划,或至少完成过五个具有影响的其他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优秀。

第十条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三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三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良好。

第十一条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从业经历不少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一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好。

第十二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通过的,换发新的资质等级证书;复核未通过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作出撤消或降低资质等级的决定。被撤消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认定。

第十三条取得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撤消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法律法规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二)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四)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变更名称,未报原认定单位备案的。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降低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项目委托方评价普遍较差的;

(三)资质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

第十五条各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由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统一印制,由认定单位颁发。

第十六条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变更名称,应报原认定单位备案,并换发新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一、引言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归因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和对大众旅游的不满,人们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加,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

党的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生态产品”是十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

因此,对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玉林市仁厚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为例,将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本次规划以大自然为场所,把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理念融入的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功能分区和服务设施配套,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二、规划区概况

仁厚镇地处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西北部,距玉林火车站15公里,国道玉石一级公路从境内贯穿而过。目前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规划区现状包括耕地、水域、防护绿地、绿地、村庄、道路等各类用地,以农田耕地为主。仁厚镇资源以农业类为主,土地肥沃,农业产品丰富,是玉林市重要的商品粮、蔬菜、禽、蛋、淡水鱼的生产基地之一。最大的特色资源是中医药健康产业园――融科技、信息、技术、培训、销售的市场大平台。这为仁厚镇生态旅游提供了扎实的生态基底。

三、规划解读

(一)规划设计的定义

在对旅游资源评价和生态旅游者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进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对的优化配置以及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规划设计的重点

规划设计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动力,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对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建筑风格、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规划设计定位

做成面向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园实验体验交流基地;辐射广西区内的特色生态旅游城镇与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从而推动玉林市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四)规划设计的原则

1.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协调好生态旅游业与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关系,以及生态旅游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和服务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关系

2.保护优先与稳步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这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大众旅游的核心所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相辅相成,要遵循保护优先,稳步发展的原则。

3.生态与文化真实性的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要尽量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要保护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注意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避免旅游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污染。在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规划设计上应该体现原汁原味,避免与生态旅游方向不一致的旅游活动。

4.多方参与和利益共享原则

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过程中,普遍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规划中来,并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才能使生态旅游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各方满意的经济效益。

5.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原则

在生态旅游项目与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上,尽可能实现“最小化”原则,能源和材料消耗、投资和服务设施建设都体现资源节约和再循环的原则,尽可能的多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

6.环境教育与科学教育原则

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任,以实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依托的环境十分重要。

(五)规划设计的思路

以玉林市仁厚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背景,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产业资源、社会旅游景观价值取向、旅游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一园区(健康产业园),两产业(工业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并以现代农业和自然风光为依托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以点带线,连线成网,形成人气后再进行小城镇建设开发和旅游地产的开发,以小旅游发展大文化大旅游,以大文化大旅游为引领,推动城市转型、环境升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循环发展,就会给企业带来稳定的市场回报,确保了项目持久发展的动力。

(六)规划结构与分区

通过发展用地条件以及产业布局的分析,规划区未来的发展形态结构规划为“三轴五区、九园百庄”的空间形态。

1.“三轴”指:一条生态旅游南北向发展主轴、两条东西向发展次轴

2.“五区”指:教育科技主题区、农场体验主题区、养生养老度假主题区、健康游憩主题区和温泉商务度假主题区五个功能区

3.“九园”指:一个特色旅游集镇、一个竹博园、一个药用植物科普体验种植园、三个有机农场、一个水产养殖渔家乐、一个石斛养生农家乐、一个温泉养生农庄九个示范园

4.“百庄”指:百个生态农家乐

(七)产业规划

1.主导产业:中草药种植、有机果蔬种植、禽类养殖、水产养殖等。其中,中医药产业为龙头,是核心产业。

2.关联产业:根据主导产业,关联的产业包括:中草药加工、有机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其中,商贸物流业是通用的配套产业。

3.第三产业:中医药养生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商务会议服务、餐饮住宿服务、茶艺展示、农家乐从业培训基地、生态环保教育基地等产业。

四、结语

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一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