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第1篇

培育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精心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展相结合的态势,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4月至6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 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年级内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如: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寝室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等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教室、寝室检查评比。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1)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检查评比。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方面。基础文明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每一位同学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劳动、勤俭等,要求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穿校服)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如下: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每天读报课进行思想教育,并有详细记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规校纪教育,努力形成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纪律的遵守制度优良氛围;

(3)认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班级安全环境。

(5)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班级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的重点如下:

(1)经常性、规律性的学风教育。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4)加强学生我爱我校实践教育。

(5)强化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推进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形成班级特色。如:微电影制作比赛等

学生办将在六月份进行评比,此项评比重在平时的建设,平时检查情况占60%

六、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狠抓落实,反对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各班级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要有活动进度表。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学生办。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第2篇

一、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向精神环境建设推进

“环境育人”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后者是校园环境中本质内容。学校精神环境作为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因此,我们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园精神环境建设深入推进。

1.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我校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民主评议,真正做到尊师重教,甘当公仆,理顺了干群关系。“严谨务实求艺创新”的教风也随之逐渐建立。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常教常新,焕发着良好教风的青春活力。良好的教风又使学校倡导的“勇于提问勤于思考富于联想善于总结”的学风蔚然形成。

2.促成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校风建设协调了校领导与普通教师的关系。教学独立工作集体效益原则,决定了教师既要努力学习教学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又要搞好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来尊重。其次,追求师生情感互动的“真诚”。第三,注重师生间的相互期望。这样,教育才会有强度和出现综合效应。

二、校园主文化向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

校园主文化指的是整个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它一棵大树的仿佛是根,是干,而滋蔓的浓浓郁郁的枝叶即是校园亚文化。只有真正抓实抓好这些亚文化建设,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充满生机活力。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己操作样式并形成某种类型的班级建设模式,做到千帆竞发,殊途同归。

模式一:制度建设型

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认为,班集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学生就如同一盘散沙。他们特别重视班级制度建设。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早读、出操、值日、用餐、听课、作业、看电视、课外活动、干部职责等等。

模式二:民主管理型

班主任变换传统角色,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带领学生开展班级工作。每一件事都经过酝酿、讨论、实施、评价等几个步骤。这样的班级,虽看不出明显的工作效率,但学生办事积极性高,团结协作气氛浓,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模式三:活动竞争型

以学校活动作为班级工作目标,全面铺开,逐一追求。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活动成功,又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得到意外收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使班集体越来越趋向成熟。

模式四:心理疏导型

1.用心理疏导调控全班学生的情绪,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耐心疏导,解决问题症结,使班集体永葆健康,永葆活力。

2.团队活动文化制度化。健全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制度,如“春潮广播站”和“英语沙龙”播音工作室,《春在枝头》校刊等,使制度化的团队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更趋一致,教育合力更大。

3.兴趣活动文化大众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

三、由封闭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内外结合的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推进

学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尝试构建“开放性”的学校文化建设框架,我们特别强调了学校同外界社会及社区家庭的合作和联系,“打开门”来建设学校文化。

1.校内外一体化,共建爱心工程。“爱的教育”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以“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教育,能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介入周围世界,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意识,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为此,我校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从抓住身边事件,参与爱心行动,建立爱心基地,着手“爱心工程”建设,努力营造爱心育人的氛围。

2.校内外一体化,实施礼仪教育。学校把礼仪教育信息渗透在学生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礼仪教育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将学生在校的行为礼仪细化为:讲话礼仪、行走礼仪、坐姿礼仪、进办公室礼仪、进餐礼仪,制订了学生操行考核量化评分规则,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我们通过家访和开家长会、编《家教通讯》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礼仪教育的要求及内容,要求家长注重以自己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及人际交往方式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

3.校内外一体化,参与劳动实践。学校将劳动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开放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校园中高扬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质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为学生今后从事社会劳动和参与激烈竞争打下基础。如“实施一天两扫制”、“学生值日岗制”、“家庭劳动岗位制”“健全社区义务劳动制”等的措施和落实,使学生在校内形成一种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文化风尚,并将良好的校内文化风尚播向社会,起到“校内小文化”与“校外大文化”积极互动作用。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第3篇

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具有教育、熏陶、凝聚、激励等积极功能,高校要通过创建优秀的班级文化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增进班级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一、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查询发现,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颇多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高校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方法、措施只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学校相关的东西很少甚至就没有。有的学校每年评选校级先进班级,也基本上是院系直接推荐报送,学校直接下文表彰,没有良好的评比考核制度,先进班级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不能得到很好的提炼和宣传,更不能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和机制。

第二,辅导员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都存在辅导员工作量大、压力重等现象,辅导员把大部分时间都忙于琐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正常工作时间,很多辅导员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很少有辅导员静下心来梳理工作,提炼工作,更不能能够带领班级进行系统的、有序的班级文化建设,而休息时间大多忙于自己的家庭事务,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来过问班级事务。

第三,没有良好的班风。其一,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全班同学,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辅导员,对班风的形成不少人存在有认识上的误区:首先,班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上的每个人,而这每个人都已经是“定型的”,“好就是好,差就是查”。殊不知能顺利考到大学里来的学生能有多少差生?难道一个好的班集体一开始都是“学霸”而所谓的差班一开始都是“学渣”?其次,班风一旦形成,很难干预和影响。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对班级文化建设直接产生的不利的影响。

其二,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团结协作,起到先锋和表率作用的先进班团干部班子。首先,班干部自身的素质、个人能力以及模范作用发挥与否,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大部分班级在入学时没能选拔出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导致在班级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初始阶段不能带领大家创建积极健康的班风。班干部中,有些干部工作做得很累,吃力不讨好,甚至造成了与同学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有些班干部不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些问题会极大影响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动摇班级各项管理的基础。

其三,班级没有共同的集体奋斗目标,班集体没有凝聚力。首先,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很多班级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至于很多工作很难有效开展。比方说上课考勤、自发组织自习、班级各项活动的出勤率等等,没有规章制度就很难约束一些不太积极的同学。其次,没有行之有效的短期或长远的班级规划,更多的是学校布置什么任务和活动,班级就临时应付组织什么活动,缺乏精心策划组织,结果是可想而知,很难取得什么集体荣誉或奖项。再次,班级没有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大家充其量是“各自为战”,各顾各的。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首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上的迷茫、理想信念上的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和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都对高效的班级文化建设造成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高校自身因素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自身的文化和各级组织和制度上。良好班风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进行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受本学校“校园文化”以及本学院“学院文化”影响,“校园文化”“学院文化”都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或改变的,但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或风气对班级文化建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再次,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极强,做事考虑问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信任感,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使他们渐渐远离集体,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三、提升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和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更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

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系统的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在班级组织建设、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方面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增强班级管理能力。其次,辅导员要抓好主题班会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设计和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监督力度,加大评优奖惩制度,激发辅导员、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性和积极性。

(二)完善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可行性目标

其一,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辅导员应组织引导班级成员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班级实际情况,建立包括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组织纪律等在内的班级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从制度上塑造班级文化。

其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如提高班级平时各项教学活动的“出勤率”、期末考试“通过率”、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还有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各种证书的通过率等等,同时还可确立清晰的班级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让大家知道条件和标准,如校级、省级、全国先进班级等。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奖励大家努力学习,形成班集体良好的学习风气。

其三,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团干部,充分发挥其核心纽带和榜样作用。从班团干部任职要求的角度看,选拔班干部尽量注重几点考虑:有为集体服务的工作热情,政治觉悟和素养高,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平时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培养,加强指导,注重引导。辅导员要善于鼓励班干部大胆尝试,勤于思考,敢于犯错,善于总结,充分发挥核心模范作用,大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其四,激发班内同学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抓住机遇,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自己事业发展做准备。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活动等等,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的机会。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行为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校园行为文化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与学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共同组成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其包括外在物质设施建设、内在精神思想建设和深层的行为文化建设,其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才能树立完整的职业高中学生形象,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而行为文化表现更为直接展现其内涵。因此,明确校园行为与物质、精神的文化内涵,探讨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经验具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1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

1.1构筑校园物质文化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外在的物质设施建设是基础,内在的精神思想建设的实现和深度制度条例建设的落实必须依托于外在的物质设施;物质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长源头和发展基石,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东西。校园物质设施建设的每一份成果和努力,都会引起连锁的理论反应和思想兴起。都反映代表属于职业高中自我的独特教育价值观。物质设施建设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它为广大的校园文化参与者提供了发展进步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广泛的先进文化、思想、科技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和变化,让学生有世界可看,有能力去看。

1.2铸就校园精神文化灵魂

校园精神思想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职高学生能不能成为社会适应性人才,这跟校园精神思想建设的缺陷和不足息息相关。职业高中的风气是学校文明的体现,好的文明风气有助于素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防止校园冲突的发生,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校的声望。

1.3培育校园行为文化根基

校园行为文化由校园制度条例作为校园文化深层次管理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发展建设,更要在深层次的制度条例上予以正规化、系统化、书面化。必须要将各项规章制度条例予以落实的组织机构和执行队伍进行协调与配合,确保相应的规章制度得以妥善运行,只有将学生与法治更好的结合,让校园师生可以更便捷地互相监督与协助,使制度条例建设起到真正决定性的维系和保障作用,才能提升学生走入社会后的文明行为之中。

2拓展校园行为文化实践活动内容

让校长及主要管理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内容。诸如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只有良好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的氛围。

2.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语文课文创新剧本话剧、诗朗诵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题。在开展主题班会时、笔者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等,教师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先借助电子白板设备,给学生播放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开展讨论,谈谈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

2.2拓展文体班级特色项目

各个班级有各班的特点,从中根据班级特长学生的情况,因班制宜,搞一些文体活动项目,在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中让学生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施展特长。譬如,在课外活动、音乐课、体育课、课余时间,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校园武术操、经典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健身操等内容的练习、比赛。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冬季长跑、校园集体舞和武术操比赛、蓝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2.3定期举行评比和设计竞赛

职业高中可以利用职业课程的特点,设计诸多行为实践活动。譬如,教室开展天气预报,每个小组以一种绿色植物命名,有创意……让人走进教室就会感受到“亮点频出”。为展现学生奋发向上的学风,团结友爱、和谐的班风,(下转第10页)(上接第5页)更好地营造出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动员各班开展班级文化环境设计大赛。让各班学生认真准备,在黑板报的设计和软木板、白板的使用上大做文章。利用学生们勤劳精巧的双手和聪慧睿智的大脑,精心设计,提升班级文化内涵。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师生评委进行班级文化环境设计评比。展现教室整洁如新,舒适美观,很多班级文化环境布置有特色,营造出浓浓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开展本班文化环境设计方案时,班级解说员通过精简的语言把班级文化环境设计中最大的亮点告知师生。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凝聚着全班同学的心血与汗水,是一项系统而持之以恒的工程,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是创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同时,在班里通过开展评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专业特长生”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先进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校讯通点评台”或相关互联网平台,宣传班级特色、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等内容,增强师生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另外,还在班里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班级宣言”、“班歌、“专业课高手”等内容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促进了学生积极的参与。

2.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结合实践课,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户外参加植树,开展企业或农村的某项社会调查,进行班级旅游,参加具有教育意义的出自本地的知名人士讲座,走近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地质馆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作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与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活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任何理论课程和书面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独特的校园文化对于师生们源源不绝的渗透与感染是润物无声的过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道德素养,改变当下社会种种的不良风气,培养新世纪下合格青年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批准号:ZJ201410)。

参考文献

[1] 杨启锋. 拒绝“拿来”的校园文化[N].中国教师报,2015-10-14(3).

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第5篇

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庆市教委提出了着力实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我们理应在新一轮的高校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浪潮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内涵建设、特色凝练、开放创新、和谐有序”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观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观,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能力教育和成长教育上。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院校的班团集体建设必须坚持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这样,无论是在班团建设的面上还是在学生个体的成长上,均能很好地体现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从而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声誉品牌打下良好基础。

一、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创新班团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校基层班集体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班集体的凝聚力呈下降趋势;后勤社会化学生住宿的分散,导致学生班的管理难度增加;学分制的实施,引起班级组合发生变化;学生社团的广泛兴起,冲击着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正挑战着班集体建设;网络的虚拟现实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等等。这些都给班集体建设带来障碍,使班集体建设趋于弱化,班级的基本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呈现个性化、松散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和问题。

我们知道,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一种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内容都在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技文化建设就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不仅是创新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校众多的基层班集体正是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土壤。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班集体中的良好开展,也势必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形成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班团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制胜法宝。

二、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实现班团建设循序渐进,逐层提升

优秀班团集体的培养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建设过程中,从纵向(一个学生班的四年发展)和横向(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班)同时抓好班团集体建设,总结提炼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建设培养体系。一个学生班团集体在大学四年的发展成长阶段是不同的,如表1。根据学生班团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科技文化发展特点,我们学生工作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班团集体时,开展的科技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也是不同的,如表2。在班团集体“争先创优”的推进工作中,我们按照目标的层次体系和组织的层次体系之间的关系(图1),深刻领会国家教委、团中央及重庆市教委、团市委的指导思想和创建内容,牢固树立科技文化建设的龙头地位,并以此作为我们组织实施的导航标,带领全院班集体层层确定创建目标,在争先创优的阶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高目标攀登。

我们一直大张旗鼓的开展创建“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活动,多年来学校学生处、团委一直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齐心协力,层层创建,整体推进,按照“立足基层,重在创建,加大力度,形成声势,务求实效”和“抓过程、抓重点、抓基层”的总体要求,以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创建活动,并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处推进。学校学生面貌展现出“科技争锋芒,人文竞齐放”的可喜态势,创建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有20个班集体获得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其中210009班被评为2004年重庆市首届“百佳先进班集体标兵”,119911班被评为2003年“全国先进班集体”,110106团支部被评为2002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并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110311班被评为2007年“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这些获奖班级,无一不是在科技创新、学术竞赛、科学普及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拥有其他班集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