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上英语电子课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家中用笔记本登录163邮箱速度很快,可一到了学校,登录速度就很慢,常常登录失败,但这并非是学校网速慢的缘故,因为在学校里打开网页、观看网络视频速度都不错,可为什么偏偏登录163邮箱就非常慢呢?
原来,家里使用的是电信网,选择电信服务器登录邮箱速度很快。学校接入的是联通网,仍然选择电信服务器登录就很容易造成登录变慢。知道原因后,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
打开登录页面,在“登录”按钮下方可以看到“登录邮箱太慢?请点击这里”,单击它会自动检测最佳服务器,检测出电信、教育网均超时,而联通为最佳线路。此时单击联通右侧的“选择此线路”,再单击“登录”,登录“卡”的现象终于消失了。(文 | 曹春华)
批量统计字数 不必打开文档
作为校报编辑,每期校报出版后,都要根据稿件字数给小作者计算稿费,如果把这些Word稿件一一打开,再通过“工具字数统计”来统计,非常麻烦。我们可以通过“Word字数统计”这款免费软件来进行批量统计,而且可以让统计数据自动存放到Excel表格中。
首先把需要统计的Word稿件存放到同一文件夹中,然后运行该软件,单击“浏览”按钮,定位到稿件文件夹。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统计数据到记事本,二是统计数据到Excel。我们一般选择后一种,单击“统计Word字数到Excel”,即可得到一个Excel表格。打开该表格,Word文件名和对应的字数便可一览无余了。(文 | 曹春华)
收到照片轻松与朋友分享
利用QQ邮箱的附件夹,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QQ邮件的图片分享给其他朋友,不需要下载之后再上传。
默认设置下,附件夹并没有收藏任何图片,这需要我们平时做好图片的收藏工作。在接收到包含图片附件的邮件时,单击相应图片下面的“收藏此附件”,即可将图片收藏到附件夹,原本显示为灰色的五角星会变成彩色,同时显示“已收藏,查看收藏附件夹”的字样。
以后需要将收藏的图片发给其他朋友的时候,只要在写邮件窗口的“照片”按钮下选择“从收藏的图片中选取”,选择后即可将附件夹收藏的图片添加到当前邮件。另外,也可以在邮件中插入来自网络或QQ相册的照片。(文 | 王志军)
修改表格错误 精准定位单元格
小丁近来有些郁闷,她经常需要在Excel中输入数据,可是在修改输入错误的数据时,一按方向键,输入框就会跑到其他单元格上,只有用鼠标双击单元格来定位光标的位置才行。因为输入数据量比较大,老是因为出现这样的问题而需要在键盘和鼠标间来回切换,实在太浪费时间。
如果能像在Word中那样,直接使用方向键定位到要修改的地方,那样在Excel中修改输入错误就方便多了。其实在Excel中也能像Word中那样方便哦,操作起来也简单。只要在按方向键定位错误字符前,先按一下F2键,再按方向键,光标就能在错误字符所在的单元格中随意移动了。修改完毕后,再按一下F2键,退出修改状态,此时按方向键又可以切换单元格了。(文 | 岁月无敌)
出门旅游 做好计划一路轻松
旅行是个好事,但最累的是被旅行社牵着鼻子游,想多呆的地方人家有时间限制,而不想久留的购物场所却强行要求购物。总之,每一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
如果能像“搭车去柏林”的古越看好目的地,做好行程计划,那只有享受美景的份儿了。不过找专业人士做行程计划欠人情,找驴友又太费事,但有了积木游(省略),建立旅游计划就和小朋友搭积木一样轻轻松松、舒舒服服。
登录“积木游”后点击“我要去做计划”,输入你出行的人数、出行的时间、出发地点的省份和出发地点的城市,并输入行程的第1站,还可在HOTEL标志栏“修改”确定下榻的酒店,在飞机标识下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由你做主,汽车换乘信息尤为详细(这是其他信息来源所不具备的),当然自驾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行程有变化,可以继续添加目的地,最后单击“完成计划”,它会显示完整的旅行计划详细说明书,点击“下载计划”可以以Word或者文本格式保存,比较人性化。(文 | 段晓东)
学好英语不难 轻轻点读而已
孩子期末英语考试,该记的没记住,尤其听力部分丢分最多,家长心急如焚,可是请家教太贵,上英语培训班质量又良莠不齐。其实,利用现有的设备与软件,在家就可以实现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英语课文的点读,而且复习更是方便。
下载逸豪多功能电脑点读机并安装(可选择XP下的安装文件,如果Win7下的安装多次运行出错,显示组件错误无法运行,估计是程序设计兼容性不好的原因)。
运行后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导入电子书”,在导入窗口选择“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meb”文件,单击“导入”后在“我的电子书库”栏下会看到导入的文件名。重新启动软件,依次导入小学所用的八本英语课本。
单击“我的电子书库”,从课本的封面到每页的内容完全对应课本,选择某页指向某句话,标准的美式发音就出现了,单击“快速”可选择语速。选择“功能”菜单下的“我要做题”进行测试,可温故而知新。“编辑试题”则更加灵活,从所给的语言文件任意截取片段,更能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我的学习日记”则会详细记录当天孩子的学习情况。(文 | 段晓东)
用移动设备远程管理QQ登录
由于工作的需要,即使是双休日,老赵也不得不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这个年龄的孩子,自然少不了玩QQ的爱好,玩着玩着就会忘记时间,但是如果采取设置开机密码或拔除网线等措施,既生硬也不太现实……
其实,老赵只要利用QQ允许在多个设备上同时登录的特性,即可利用移动设备远程管理QQ登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英语教学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悄然进入各个多媒体教室,教师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教学手段,这一手段的运用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促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总结起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的重大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特有效果
它把电子媒体(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充分地应用到英语课堂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把大量抽象的字母符号通过图像、声音、语言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学生视听语言材料的习惯。教师让英语教学在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的多媒体图文影像环境艺术下进行,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听得准、记得牢、学得多,教学效果必然会比传统教学的效果好得多。
二、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有了信息技术可以把包含不同信息的图、文、音、像等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完美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用到哪些内容可以随时播放、提取,不用其他设备,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三、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学习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全国甚至是全球。互联网给学生学习展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校有校园网,和全国许多学校建立了资源共熟的合作伙伴关系,还购制了一些网络的网卡,如“江西教育资源网”等,学生可以登陆这些网站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进行学习。
四、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信息技术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地发挥。
五、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
学会了信息技术的教师,在使用这一工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各种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代替粉笔、黑板及教师动手制作的传统教学工具,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常用工具。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把那些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变化、用想象难以理解的奇观异景等知识,形象地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使师生从粉尘中走出来,在数块黑板所容不下的知识海洋中漫游。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师生教与学非常好的工具。
六、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不断扩充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更新颖。例如:外地景观、繁琐数据、历代历史史事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扩充后,各学科教学就能囊括天文、地理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各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学生学习英语诗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无限度地搜索大量诗歌,然后让学生去总结、归纳,这样比教师把归纳好的结果呈现给学生要好得多,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生课本中有限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七、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取有利的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的感觉,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可见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比单一地听老师说教强得多。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让学生间讨论、交流,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八、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讲课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既耗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减少在课堂上的板书量,把学生从单调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并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英语学科教学,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英语学科的角度需要出发来利用信息技术,不是为了上多媒体课而使用,要加强英语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的基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传统教学只要使用计算机就行。我坚信,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必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及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不断实践,并且耕耘,我们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郡宗杰,斐文敏,卢真金.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周定康,甘登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学习资料.江西省地方志四方印刷厂印刷,2004.1.
[3]宁峰,刘志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
[4]张骏.影像与动画制作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3.
【关键词】化学教学,双语,高校
相较于文史类课程,化学作为世界通用的自然科学,进行双语教学的训练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同时,通过化学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快地通过各类信息资源,得到第一线的专业资料文献,增强自身学习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化学双语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1、初始阶段:双语渗透
在大W化学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面对的是刚从高中毕业不久,英语基础薄弱,只有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虽然有了前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课堂内容。所以,在起步阶段,应采用保守传统式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的方法,其中多用汉英对照的方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在中文授课讲解的同时加入英文语段阅读的方式,拓展补充或中英对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学科外语知识,也可以结合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在初始阶段,逐步渗透双语,让学生易于接受。
Alpha particles (helium nuclei) passed through the foil with few deflections. However, some deflections (1 per 8,000) were almost directly back toward the source. This suggested an atomic model with mostly empty space between a nucleus, in which most of the mass of the atom was located and which was positively charged, and the electrons that defined the volume of the atom.(α 粒子在穿过金箔时发生了极微弱的偏转,但是1/8000 的α 粒子被反弹回了发射源。这说明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体积极小,但是占据了原子绝大多数的质量,电子决定了原子体积的大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语,上述的例子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息息相关,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为正式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在选用双语材料时,也要注意难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及学生积极性。由于中文与英文两种语言的不同,许多化学概念在中文中存在,但是找不到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在大学教材中许多的化学名词都不能在权威的化学工具书中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要注意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要尊重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的情况。
2、正式阶段:双语整合
双语整合是学生正式进入双语教学的一个阶段,其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外语来表达中文的学科知识。学生在这一阶段中要经过大量的外语训练,学量的专业学科单词及语句,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中文与外文知识整合起来,交替使用,互为主体。在化学双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只有中文教材,并没有成套成系统的双语学习材料,所以教师必须对手上的中文版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制作适合学生使用的双语学案。在双语整合阶段,英语在课堂中所占比重会大幅增加,所以需要有配套的双语学习资料,其中要包含:基本概念,知识点讲解,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在双语整合阶段,首先要向学生呈现中英文的基本概念,例如“离子键的定义”:Ionic bond is a type ofchemical bond that involves th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oppositely charged ions. (离子键是由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产生的化学键。)The particles that form ionic bond are ions.(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离子)。其次是知识点的讲解,例如对于“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解释:Sodium atom (usually an active metal) loses an electron and chlorine atom (usually an active non-metal) accepts an electron to achieve stable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Th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them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n ionic bond. (活泼金属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活泼非金属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两者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它们之间的经典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此例中主要使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模式,在给出英文概念和解释的同时,给出相应的中文解释,这样避免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大强度语言学习的压力。
3、提升阶段:双语思维
双语思维阶段是双语教学中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外语思考学科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外语的过程中用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以适应外语的学习、工作环境。这一阶段的主体语言是外语,而中文作为辅助。双语思维层次学生基本不再使用中文,教学中常出现的词汇及短语将不再给出中英文对照。教师在课堂中很大部分都将使用英文讲授,如遇到一些新的学科概念,则可考虑中英文对照教学。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学科双语基础,能够听懂、读懂大多数的学科双语资料。所以在此阶段,教师更倾向于营造纯英语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用外语思考化学,用外语学习化学。
在“双语整合”阶段中,教师在编写学案时用的较多的是中英文对照的模式,方便学生学习学科知识,避免由于语言障碍引起的理解困难。而进入“双语思维”阶段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直接用英语学习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尽量少地使用中文,对于学生已学过的学科词汇或短语,就不需再给出中文对照,或者组织学生用英语自行填写这些基本概念。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科和语言知识学习的强度。
以电解质的知识点为例:
Electrolyte includes most acids, bases, salts or metallic oxide. (NaCl, HCl, NaOH, Na2O) Non-electrolyte: A compound does not ionize when melted or dissolved in suitable ionizing solvents.Strong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can absolutely ionize when dissolved in suitable solvents. Strong electrolyte includes strong acid, strong base, most of salts and metallic oxide. Weak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can partly ionize when dissolved in suitablesolvents.Weak electrolyte includes weak acid, weak base, small part of salts and water.
上述例子中,学案不再使用中英文对照的模式,而是对学生新碰到的词汇例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等词汇做了中文标注,而对于先前课程中已经学过的词汇不再提示,这样使得学生不再依赖中文注释,提高语言W习强度和效率。教师还可酌情在学案中留空让学生填写,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总之,化学双语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双语渗透、双语整合和双语思维。在不同阶段中,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同,教师必须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合理调配母语与外语所占比重,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笔者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凤凰山小学执教,该小学于2012年5月参加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AiSchool数字教育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手一台PAD(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针对学生学习特别定制的数字教育终端。它安装了AiSchool数字教育系统,内置了符合新课标规定的多媒体电子教材和学习资源,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交互式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并在线提交等,同时电子书包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到龙岗区教育云平台。学生可以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扩展阅读材料,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下面笔者就根据一节课堂实录,来谈谈课堂使用电子书包环境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Shopping for food的Part A和B1,本课是深港版小学英语第七册教材第八单元的内容。本教材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编写设计原则。本节课对A、B1的内容进行再构,教学食品及相关的交际句型。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生活食品的表述,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能熟练进行询问、购买,并对健康食品有一定的概念和理解。
本节课以一只小鸭过生日为情境,贯穿整节课堂。
教学片断一
1.情景导入,播放Flas:小鸭子在树林高兴地走着,听到一群小鸟在高兴地歌唱。
生:Chant Smiling girl。
2.播放Flas:小鸭子穿过树林,来到沙滩边,进入到情境交际Coffee Time。
学生使用PAD“投票”功能,选择决定今天交际的话题(如图1)。学生开始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交谈。
3.播放Flas:突然小鸭子有点发愁了,原来它正在思考应该为生日做哪些准备呢?设疑进入新的语言信息学习和运用。
设计意图:语言热身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课前要激发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本节课从很有节奏感的Chant到本班特有的Coffee Time的自由主题交谈,充分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为学生进行新信息输入和语言运用进行了很好的热场。
数字化教学设计:使用了PAD的“投票”功能,可以由学生来决定今天的自由交谈的主题,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由于每节课交谈主题确定的即时性,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语言积累的习惯。
教学片断二
学生借助PAD“多媒体教材”功能进行A和B1的自学。
情境互动:假如我是这只小鸭子,你会给我哪些好的建议呢?(老师戴上头饰扮演小鸭子)
情境发展:同学想不想多学些食品的英语表达呢?这样小鸭子的生日聚会就更丰富、更精彩了。
教师使用PAD“资源推送”功能,发给每名学生一个“互动式动画学食品的视频”(如图2)。学生通过点击视频学习新的食品资源。
通过PAD的“抢答”功能,对学生刚刚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我能行”食品单词积累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食品类单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境的组织,主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材,自学课本及再构后的食品名称和相关交际句型,通过师生交互式对话,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运用式学习和及时性的运用。同时通过资料推送,拓展学生的信息输入量。
数字化教学设计:本环节主要运用PAD的“资源推送”、“多媒体教材”、“放大镜”、“聚光灯”、“抢答”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组合使用,突出学生对语言信息输入和语言信息消化的主动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语言信息的学习和积累。特别是“资源推送”,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已喜欢的食品进行学习和运用,充分体现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教学片断三
情景生活再现。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其中一名学生演小鸭子,其他学生作为小鸭子邀请的朋友。他们先到小鸭子的家里,看冰箱里还有什么食品,然后根据生日要求去商场购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可以组织语句,只要交际合理生活即可。(视频提供三个冰箱给学生选择,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冰箱,点击冰箱门后即可打开冰箱,看里面储存的食物,如图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文化与语言
“英美概况”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现在为三年级上学期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习语言是否有所帮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何反应?笔者通过对所授课的西北师大知行学院2008级英语专业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最后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提出几种上好文化课的办法。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化中的语言”角度认知语言在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反映,这可以从“语言中的文化”这个角度认知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
《英美概况》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必修课,涵盖6个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庞杂,信息量大。该课程对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都发挥着直接作用。
本文以文化课程本身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笔者讲授的《英美概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探讨了以下问题:1.学生如何看待文化课程与语言学习的关系?2.学生是否真正能够从中受益?3.学生喜爱哪些教学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背景、对象和内容
《英美概况》是西北师大知行学院为英语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一门文化课程,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36个课时。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1)课程讲授;(2)分组讨论;(3)观看影视作品。
为检验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成果,也为了解答引言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笔者在学期末对2008级英语专业的4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为:
1.在上此课程前,你认为有必要在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吗?
2.上完这门课程后,你觉得对你有何裨益?
3.在以下形式中,你最喜欢哪种上课方式?为什么?
(1)老师的讲解(2)观看影视材料(3)讨论(4)表演
4.你认为还可采用何种方式?
笔者发放了400份试卷,回收有效问卷386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92%的学生认为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他们的理由大致可分为几种。
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才能够产生和传承。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
2.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使用所学习的语言结合文化进行有效的交际。要进行有效的交际就是在掌握一门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语言所传递的准确信息。
3.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不断地提高文化素养。学生对语言学习中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必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英语语言测试要求来看,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人文知识的考查内容中加大了文化课程内容的分量。从历年的试卷中都有相关内容的考查点,如2006年TEM 8中有4道题涉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知识,2010年TEM8中有3道题考查本课程内容,所以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可以有助于提高测试的成绩。
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和教学要求来看,目前全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依然遵循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在课程的设置的方向是“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熟悉语言的文化内涵。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翻译、文学和语言学等课程上的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有以下几点收获。
词汇学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学习英语。如果只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再掌握些语法,而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是行不通的。如Parliament(议会)来自其字源动词“Parly”,意思就是讨论、谈判,学生就会理解议会就是讨论、议论和商量事务的地方。单词具有字面意义和涵义。字面意义就是基本或明显的意义,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英语国家中,很多词汇来源于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圣经等,表现出英语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
交际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由于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的现象,使交流受阻,从而影响沟通与合作。在学习中学生了解到虽然苏格兰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但不喜欢被称为English,而愿意被称为Scottish,其原因和英格兰及苏格兰的历史相关。
人文素养——英语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确认自己文化价值中与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学生通过英语教育形成文化自觉,做文化自觉人。要知道自己文化的美,同时要学习别人文化的美,不要居高自大。美的文化要放在一起共享,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只能在创造人类新文明中获得新生。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的浪潮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
从调查中发现,在此课程学习中有90%的学生最喜欢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未能到国外去亲身体验异国文化,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就为课程构建了身临其境的文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他们的联想留下广阔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立体、更开放。69%的学生表示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的兴趣,教师讲授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并把它用于交际中,从而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53%学生对分小组讨论表示可以让他们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讨论话题以供学生分组讨论时选用,发表各自的观点,交流意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从讨论中获益。
四、结论与启示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素养是语言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但是要真正知道自己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该怎样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化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本民族语言文化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培养文化意识的活动中不同文化的比较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以下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1)认真阅读课本,找出是否有跨文化的内容。比如,当阅读到亚瑟王发明的圆桌制度时,让学生联想到中国的方桌、八仙桌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理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2)找出书中涉及文化的内容并将其进行横向比较。文化常识往往是通过点滴积累得到的,如美国在争取独立建国的时期,中国正处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何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为何能迅速超越拥有几千年文明成果的中国?
在教学方法上,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紧密结合:(1)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让学生研究英语语言的发展和英国早期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2)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边讲边看,如讲到英格兰历史上传奇人物亚瑟王和他的骑士内容时,观看电影《亚瑟王》,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英格兰的地理、历史、人物。在讲解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问题时,可以观看电影《勇敢的心》,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人物和战役,进一步了解苏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
除课堂教学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学习语言和文化。网络介入课程学习是大势所趋,网络资源既可以丰富教材,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弥补课堂语言及教材的局限性。在利用网络资源基础上,笔者在外语系的自主学习中心上传了大量的与课程有关的纪录片、影视资料、电子图书,以便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更充分地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认为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掌握,因此文化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深了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应该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和顺序,做到重点突出,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讲解和讨论,改变传统的教师的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运用各种图片、照片、音乐和影视选段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再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使课本的知识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秦玉恒.浅析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