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的现状

环境设计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的现状

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以人为本;视觉服务

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师研究课题之一,是环境设计当中的必然过程。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观盛宴,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当然,只有在深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指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室外环境,如绿地、人行道、景观等一切为了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等。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家具、照明、软装饰等一切为美化室内环境而存在的物品。①文章所指的环境艺术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又包括室内环境的组织规划、物品布置与配置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巧妙地将室内外建筑烘托出个性、创新、与众不同的、使人喜爱的氛围。简单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花费工夫的实用艺术学科。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时间比较短暂,有二十年左右。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们才开始从能够生活的观念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观念,开始从住房问题注重住房环境问题。目前,虽然有大规模的人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但可惜的是,并未出现太多的经典设计作品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城市监管机制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完成;另一方面,环境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等未能征求公众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我国在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容仍很陈旧,未能跟随社会发展进行改变,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这导致有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过于遵循国外的设计方式,设计作品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性,也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必定存在的一门实用艺术学科,设计师除注重实用外,还应注意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自然的融合性,创作出和谐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发展危机。我们不应一味模仿西方设计风格,而是应当在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设计师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结合本土历史背景、区域特点等自身环境因素,创作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作品。

3.1人与自然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大量开发土地,开采资源,加上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跟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有责任在到处都是建筑环境的问题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好每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又不浪费资源。这一持续性发展设计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3.2以人为本,设计更多体现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视觉服务性和实用服务性。视觉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实用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是环境艺术的最终享受者,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设计师应当广泛了解大众对于环境艺术的需求与心声,创作出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符合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正代表着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不断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最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受,让人们感受到更人性化的环境服务。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的小桥,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从小河流的一边穿到另一边,缩短了步行距离。小桥不仅赏心悦目,更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交通。这以人为本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3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基于自然、人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基础因素。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循环再生,甚至无法再生。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应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创造生态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注重防止资源利用带来的污染,应当选择绿色无害化资源,避免有害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当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使环境艺术作品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能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一。

3.4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设计发展高度,人们转变思维,学会享受这一发展成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应当学会将高科技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艺术发展趋势的环境作品来。其中3D影像、投影、LED显示屏都可以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里。只有让这些新技术不断涌现,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丰富环境艺术作品。因此,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3.5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

环境艺术是整体,由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两个个体构成,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既互相结合,又互相矛盾。我们先从环境艺术的个体分析,自然生态要素上,地势、气候、地理位置我们无法从设计上改变,但是人文上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甚至是深层次说,设计美学、设计观念与宗旨,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改变。再将两个个体找到共同之处,做出一个结合点,从而构成环境艺术整体。这样既有个体的个性美,也有整体的完整美。因此,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追求的设计观念趋势。

5结论

以往,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追求合理简单,甚至直白的说,看得过去就可以。而眼下,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允许环境艺术设计浑水摸鱼。想要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出色,我国设计师必须拥有特色、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现实环境艺术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既美观又高品质的环境艺术作品,从而争取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创新发展。

作者:吴双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傅娜,张洁.试论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美术界,2011(12).

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第2篇

1.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农村耕地、山地、林地、草地及天然湿地等遭到破坏,而且部分破坏后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村镇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农村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无规划的开发资源,过度索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辽宁全省耕地每年减少2万hm2,林地减少2.5万多hm2,部分矿产资源的开采(如调兵山地区、东鞍山等)破坏了生态平衡。脆弱的生态导致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系列变化,各种污染问题和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空间、地表和地下的立体型污染特征,给农村的长久建设和长远发展带来隐患。

2.农村垃圾处置不当农村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废弃物和农田废弃物等。农村垃圾量大,且不断增加,与农民的富裕程度正相关。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露天随意堆放,没有任何分类或防渗、防流失等处理,不可降解物长期堆积,占用农村河流、耕地,破坏乡村自然景观;易腐有机物成为蚊蝇细菌、病毒的孳生繁衍地,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养殖业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其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等,可能造成疾病传染,威胁人畜健康,同时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周边环境。农田秸秆废弃物主要是乱堆乱放,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乡村美观;而地膜、农药瓶等废弃物基本无任何处理,致使土壤和水体污染。

3.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的生活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造成村庄的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受资金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农村没有建立专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场,更谈不上污水处理,只有极少数村庄铺设了排水管道,但是排水设施还不够完善。生活垃圾到处乱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会对农民安全饮水造成一定威胁。

二、辽宁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1.优先治理和维护已破坏环境目前来看,农村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如水源污染、土地沙化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污染,遏制威胁。首先,明确农村环境状况,可对辽宁各乡村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各地主要污染源、污染程度等情况;其次,确定优先治理范围,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费”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和保护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对策。这一措施在辽宁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得以示范应用,优先解决大伙房水库及疏水工程周边地区的抚顺和本溪桓仁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已见成效。

2.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各级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确立相关政策以及专项行动,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沼气工程、安全饮用水工程等。省级政府应建立与公共服务筹资相联系的财政保障体系,并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益性的角度,在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调动各方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新农村正处于发展阶段,科学的规划有助于乡村发展,对乡村环境的保护更是大有益处。合理确定不同村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村镇发展格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规划,对生活区(含商业区)、村镇工业区、畜禽养殖区、农田耕地区等各功能区统筹规划,分区建设管理,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减轻环境负担。

3.优化水、土资源利用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污染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对其造成了严重威胁。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建立乡镇特别是自然村的饮用水、日常用水供水途径,提高农民用水水质,保障用水健康与安全;建立引水沟渠,协调水资源分配,加强监测与监督,保障农田用水水质和水量;保护相关水源地、河流、水库、湖泊等,减少污染,设置相应保护区,加强监管。田地、山地等土地资源设立保护区,杜绝无规划占用和开采,保护耕地农作物、山地农林作物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多,且综合利用效率偏低,特别是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短,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废弃物收购站及固体垃圾处理、填埋场是一种有效途径,可减少露天堆放造成的污染。特别对于可循环利用的废物资源,应推动高效能源技术(如沼气发酵、厌氧堆肥等)予以处理,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

4.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跟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灰渣成分多,不宜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同处理,且农村生活垃圾分布散乱,必须建立适宜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的专门收运系统和处理处置场,解决生活垃圾散乱、露天堆放造成的污染问题。农村生活污水一般任其自留或利用自然沟或撇洪渠铺设的简易排水管排放,最终渗入地下水或流入河道,应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道、集中污水收集池及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置废水。

三、结语

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设计

0 引言

在很多情况下,监控中心都需要对周边及关键位置的环境信息(如温度、照度、湿度等)进行监测和处理。各探测点信息采用有线传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受建筑物装修要求和环境障碍等因素限制,不宜采用有线方式传输时,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无疑是一种经济适用的选择。本装置要求能在5秒钟内完成对255个探测节点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的无线探测,并自动巡回或手动选择显示相关环境信息。

1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为便于对周边多点环信息进行探测,实现监测终端与各探测节点之间信息的无线传输,本装置由探测节点分机和监测终端两大部分组成。探测节点分机由单片机、温度检测电路、照度检测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等组成;监测终端由单片机、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显示电路等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各探测节点分机完成对环境温度和照度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并适时向监测终端和邻近检测节点发送信息;监测终端完成探测命令的、探测信息的处理、存储与显示。

1.1 信息传送与转发方案 为防止某个探测节点在上传信息时发生碰撞,系统采用“时分复用”信道的通信方式。约定每个节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隙ΔT内完成信息发送。某个节点接收到监测终端发来的“探测命令”时,或接收到邻近节点转来的第一个“探测命令”时。启动定时,定时时间到便开始发送信息。定时时长根据每个节点地址不同或是否能直接接收终端“探测命令”为依据决定。

当监测终端需要探测环境温度和照度信息时,便以广播通信方式向各个探测节点“探测命令”。能直接接收终端“探测命令”的节点同时启动定时,某个探测节点定时时间到,便开始向终端和邻近节点发送信息(含地址、温度和照度信息)。终端将信息接收下来送单片机存储、处理;不能直接接收“探测命令”的节点(如地址序号为j的节点),在接到第一个邻近节点(如地址序号为i的节点)发出的信息时,便认为收到了“间接探测命令”,于是开始启动定时。由于每转发一个节点信息需要两个ΔT,因此转发节点j的定时时长

T=(256-i+2j)ΔT。

定时时间到,便发送含有i节点地址、j节点地址与环境数据的信息。此时,若i节点收到j节点发出的含有本节点(i节点)地址的信息,表明j节点需要本节点转发信息;若i节点收到的j节点信息中不含有本节点(i节点)地址的信息,表明j节点不需要本节点转发信息。

1.2 信息处理与显示方案 由于要求在5秒内完成对255个探测节点环境信息的探测,考虑到最多可能有254个节点的信息需要转发。这样,监测终端对每个节点的探测时间只有几十毫秒,这么短的时间无法实现“即时检测即时显示”,只能将地址信息和环境信息全部接收下来处理后,再根据需要送显示器显示。显示方式有三种选择:一是自动巡回显示,二是手动设定/选择显示,三是报警节点优先显示。

1.3 通信协议

1.3.1 数据包格式 本系统的信令和数据包由同步码WS、功能码FC、数据包长度码SIG、数据包内容DIGI和校验码CHECK五部分组成。数据包格式如下:

1.3.2 SPL编解码与数据包传输 ①SPL编码与数据包的发送。数据包WS、FC、SIG、DIGI、DHECK的发送是由单片机的通用输出端口从高位到低位串行逐位发送的,发送完WS以后,发真正的信令码FC、SIG、DIGI、DHECK时,将进行SPL编码,按照1变为01,0变为10的原则,FC由原15位变成30位。②SPL解码与数据包的接收。数据包的接收是发送的逆过程,是由单片机的通用接收端串行接收的,当单片机串行接收到WS后,即着手接收已经过SPL编码的FC、SIG、DIGI、DHECK。如果按照011,100的原则进行SPL解码,若出现00或11的情况,认为接收端出错,若出错两次,则信令无效,若只有一次,则暂时按000,111处理,留待下一步校验码纠错。③差错控制编码检错与纠错。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发送端根据要传输的数据系列加入多余码元,使原来不相干的变为相干的数据,即编码。传输时将多余码元和信息码元一并传送。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元和多余码元间的规则进行检验,即译码。根据译码结果进行差错检测。当发现差错时,由译码器自动将错误纠正。这种多余码元就是校验码。

2 电路与程序设计

2.1 发射电路 各探测节点和检测终端的发射电路可采用相同的电路结构。电路一般由脉冲产生电路、脉冲整形电路、调制与发射电路构成。

载波频率的稳定与否是发射电路能否稳定、可靠地工作的关键,本设计采用振晶与高速与非门构成的振荡器来产生稳定的载波信号。

信号的发射是通过线圈耦合的方式实现的,因而射频功放应选择谐振功放。谐振功放有A、B、C、D类,综合考虑电路的复杂程度及效率问题,本设计选用三极管构成的C类放大器对高频信号进行射频功率放大和发射。

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主要有ASK、FSK和PSK。相比而言,FSK、PSK电路比较复杂,本设计选择100%ASK调制。100%ASK以100%的能量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信号的较高抗干扰性,解调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2.2 接收电路 各探测节点和检测终端的接收电路可采用相同的电路结构。电路主要由混频器、本机振荡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和脉冲整形电路构成。

混频器的作用是提高接收电路的灵敏度、选择性。如果没有混频电路,接收电路将直接放大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将会出现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的问题。采用混频器后,将高频信号变为固定的中频,故在混频器后设置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在固定中频上放大信号,放大电路可以设计得最佳,使放大器的增益做得更高且不易自激。本设计中频放大器中设置了一个藕合谐振电路和一个选频网络,以进一步提高接收电路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由于检波出来的信号较弱,须经低频放大以后才能进行比较判决。因此解调电路部分应包括由检波器、低频放大器和脉冲整形电路。解调出来的数据信号送单片机进行处理。

2.3 系统软件设计

2.3.1 监测软件设计 终端单片机节点完成探测命令、探测到的节点信息的处理和显示。当需要探测节点信息时,终端以广播方式发出探测命令,并启动定时,定时时长为512ΔT(ΔT为一个节点上传信息所需时间),确保255节点在转况下都能可靠探测。当探测到节点信息时,将该节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全部节点的信息都接收下来处理完后,将地址信息、温度信息和光照信息依序送显示器显示。然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探测。主要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2.3.2 节点软件设计 探测节点单片机完成对环境温度、照度信息和电池电压的采集与处理,适时向终端和邻近节点发送信息,并根据临近节点的需要及时向终端转发信息。主要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本装置为一模拟实验系统,由于各探测节点能够接收和转发邻近节点传来的信息,不仅数据传送可靠,而且通信距离远比点对点大。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完整地监测和处理各探测节点的环境信息。只要适当增加发射电路的载波频率和发射功率就能增加探测距离和范围,以适应实际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综合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现状;对策;

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高度,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倡导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德江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德江县在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德江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和对生态环境的全局性的破坏,加上习惯性思维对人们行动的制约,德江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其形势不容忽视,存在以下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很大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德江县污染减排的重要工程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德江县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相对滞后。全县只有县城区1座污水处理厂,其余19个乡镇无污水处理设施,所有污水均为直排。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滞后,对德江县完成减排任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成为德江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绊脚石。

(二)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德江县企业空间布局散乱、单体规模偏小、工艺技术落后,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结构性污染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改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城区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餐饮服务业迅速发展,汽车尾气、油烟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部分服务性行业污染给全县的环境保护又带来了新的难度。这样的产业结构与行业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差距

近年来,德江县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但目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只有近40%。加之不合理开发利用(如陡坡开荒、采石)、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以煤为主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采石场的乱采滥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农村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任意混配农药,农村面源性污染问题日趋突出。以2007年为例,德江县农药使用量达174吨,化肥38063吨,加剧了农村面源污染。

(四)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差距较大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部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仍然淡薄。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给德江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设置了障碍。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德江县乡镇还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置场,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养殖业发展后,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有害病毒病菌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之一,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

公众的落后意识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落实在行动上。有的排污者认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眼前利益的行为还普遍存在,人们还没有完全从保护环境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

(三)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尽完善

因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国土、水利、林业、交通、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统管与分管部门的关系不明确,职权交叉,缺乏部门联动机制,没有形成集中统一、高效、全社会参与的监督和制约的机制,环保部门往往是孤军作战,难以监管到位。加之在环境执法中存在顾忌地方经济发展实情的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依法行政和环境执法工作。同时,环境行政处罚程序复杂,处罚权限受限于周期长,限期治理审批权限又在政府,环保部门没有关停违法企业的权力,因而影响执法效力,对违法者难以形成威慑。

(四)生态保护历史欠账较大

全县95%的国土面积是山区,石漠化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对土地需求量大,土地垦植过度,农林牧用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加之煤炭、砂石等矿产资源无序开采,致使煤矿区、非煤矿区生态建设的历史欠帐大,遗留问题多、面积广、任务重、修复难度大。

三、德江县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协调与平衡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最终使德江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以实现污染减排,开展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推动集中式污水处理与收集工程建设。强化工程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大对减排工程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减排中的导向作用。对真正实施的工程,县财政对镇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扶持,竣工的项目按文件规定给予奖励。全面实施重点工业行业提标工程,大力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提高中水回用几率,实施清水零排放。进一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深入开展化工和浸胶手套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通过验收、恶意排放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即使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坚持能搬则搬、能关则关,积极营造德江绿色环境。

(二)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有各级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重视,要有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本投入外,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宣传对象上,不但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宣传,教育他们做到守法经营、达标排放,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要加强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宣传,牢固树立“属地环境,政府负责”的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墙体广告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等基层绿色创建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亮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对环保执法、环保维权等方面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

(三)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虽然是基本国策,但在个别单位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言高手低”、落实不力的主要原因,关键就是没有一套成熟的考核体系,没有象计划生育、安全生产、财政税收工作那样,把具体地硬性指标分解到干部政绩考核的目标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这种现状,违背科学发展方向,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集中反映了干部管理与事物管理严重脱节的弊病。要对领导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改进考核内容与考核办法,尽快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体系,从目标上校正一部分人的短期行为,从观念上校正一部领导的执政理念,从而限制和惩罚那些只为经济效益而以牺牲可持发展为代价的行为。

(四)以推进生态创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为支撑,着力构建生态文明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民参与生态创建,以各镇为实施责任主体,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要开展环境优美镇创建和基层绿色创建活动,抓住推进“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继续全力建设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成立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把与环保相关职能部门调动进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上下结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动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把德江建设成“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K

[1] ZK(#李景源.论生态文明[EB/OL].人民网,2007。

环境设计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 幼儿园 室外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Creation

Abstract With the flourishing of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by economic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the rural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creation there has been many problems. The departur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rural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created by rural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creation problem by combing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rural; kindergarten; outdoor environment creation

1 有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政策及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教育环境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和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必备的活动区。所谓活动区,即利用门厅,走廊及室外空地,投放相应的设施材料,为幼儿创设分区活动的场所。活动区可以作为正式教育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

(2)加大绿化力度。绿化,美化应是幼儿园室外环境的突出特色,《规程》中明确指出,“应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绿化美化园地”。孩子的环境应该是自然的,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百花争艳,绿草如茵的幼儿园室外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巧用空间。幼儿园占地大小不尽相同,空间开发利用状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面积较小的幼儿园,往往空间还得不到较好的利用,致使幼儿的活动需求和活动空间形成了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发展。

2 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那些发达国家。国内的各项社会设施还尚不够完善,虽然城市的发展在近几年内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社会的进步。故此,在农村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创设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2.1 围栏等防护措施的缺失

幼儿园适龄儿童年龄范围在3到6岁之间,这些儿童尚没有清晰的安全概念,为此对他们人身安全的保障就成了首要任务。城市里由于地皮及楼盘的价格普遍偏高,因此幼儿园的面积也不大且相对封闭,这样管理就容易得多。而在农村,对于土地的占用较之城市相对宽松,建筑物也不如城市密集,因此儿童可能通过种种方式离开幼儿园范围,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大。例如在农村因为条件有限,设施齐全的公办幼儿园即使在镇上也是很少见,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有时甚至是在老师自己家中开办的。后院就是老师的家,前面几间房间则经过简单的改造便成为了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别说是防护措施,就连最基本的教学娱乐设施都难以满足。

2.2 缺少室外游戏休闲设施

幼儿园的室外休闲设施诸如滑梯秋千之类的游戏娱乐设施,在农村很难得到满足。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1)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经济条件远远跟不上城市,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很难得到满足。(2)家长及老师的忽视。现阶段农村幼儿园教育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农村的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学习并不注重这个幼儿园的硬件措施如何,而简单地认为,只要能够送孩子上幼儿园,就算是满足了孩子学前教育的要求,幼儿园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给孩子贴的一个标签。有了这个标签,孩子们便是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了。

2.3 缺乏精神文化环境的创设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的环境没有那么浓重的儿童身上特有的天真烂漫氛围,表现在室外环境创设上,就是农村幼儿园很少有类似城市幼儿园那种在墙面或地面上的儿童自身的绘画或者涂鸦。这样一所幼儿园,缺失了幼儿园应有的那种儿童情怀,幼儿正是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这样一些具有儿童气质的环境创设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2.4 忽视对幼儿活动区的设置

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区往往比较简陋,常常就是一块空地即所谓的活动区,虽然空间有了,可是没有相应的布置,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在对于幼儿的教育的最为基本的元素,就是应当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合理的活动环境,不应该提供劣质的活动区域,一个环境好的幼儿园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3 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的策略

3.1 加大政府对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投入

众所周知,相对于城市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农村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简直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于这样的国情,农村的经济与教育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空白,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也应该有所增加,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的完善才能走向正轨。

3.2 重视对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及其他可能利用的空间,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儿童无意识学习的能力,让儿童在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室外空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涂鸦或数字、字母,增加儿童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并通过相关的趣味小游戏巩固知识或者是获得某一特定方面的锻炼。

(2)空间布置可以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物品来实现,吊挂物更换要方便。这种方法类似于在新生儿的头顶上悬挂玩具,既可以当作装饰品,又可以训练儿童的审美能力。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等。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了。

(3)可在室内外的墙面开设绘画区、拼图区等特色鲜明的区域,旨在培养和训练儿童的绘画或者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掘他们尽可能多的潜能,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树叶、草、花等自然物、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画面立体、直观、生动、富有情趣,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布置来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

3.3 更新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理念

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幼儿园是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如今许多农村的幼儿园也开设起了双语教学班级,不同于城市里幼儿园可以运用电视机、收音机、多媒体等设备对儿童进行教学,现如今的农村幼儿教育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农村幼儿园更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特色进行室外环境创设。将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成为幼儿园的教学特色。幼儿园室外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氛围及教学效果,因此好的室外环境创设可以与教学工作相得益彰。例如:为了突出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可以在墙壁上画上具有英语特色的绘画或者涂鸦。在教师带领儿童散步、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一室外环境的创设,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像学习母语那样激发儿童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3.4 完善农村幼儿园室外休闲设施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儿童正处于这样一个爱玩的年纪,更是经常因为玩生出许多事端。因此,幼儿园的相关休闲设施一定要保证其安全性。首先,这些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一所幼儿园有了这些玩具,这些设施,它才有了一丝孩子的气息,而对于儿童来说,主要的教学方法应该还是寓学于玩,所以应意识到这些设施不仅仅是用来摆设的物品,更是激发儿童天性的工具。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务必保证其安全性,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也不可能一直跟在儿童身边,在此情况下,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很有必要的事情。落实到这些户外休闲设施上便是施工建造初期的严格把关以及建成之后的定期维护。

4 小结

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不仅仅是在现代化进程方面,更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幼儿教育是引人瞩目的事业,尽可能缩减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室外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建设的一大主题,文中从国家政策、现存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的相关问题,以期能对加强农村幼儿教育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虹.浅谈我园室外环境的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