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发展规范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进程来看,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这样使得许多缺乏办学条件的院校在并不符合办学资质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大肆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造成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学依托问题。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从行业建设以及管理得角度来看,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三种层次关系的开发设计人才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据笔者所知,目前许多高校还并未能够切实地做到这点,尤其是一些高校将具有工艺美术设计与绘画专业的底子混同于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赶鸭子上架,这无疑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相距甚远。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校均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与专业教师较少等问题,且这些问题也难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限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发展规范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一些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设备理论及时间结合等问题,这些都是关乎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教育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与考虑。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较为卓越的进步,但现阶段仍然存有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高校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已成为掌握室内设计与装饰设计行业发展命脉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向进行分析论述。

1.教学方式创新。在以往课堂教学当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通常会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但是往往枯燥、乏味。艺术本是一门美的课程,用反复演算方式进行教学,则完全泯灭了艺术专业教学的优点。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应有其独到之处,应突显出艺术教学的优越性。比如经常带学生参加艺术展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历。在参观结束之后根据课程安排在教学当中让学生首先进行模拟设计,之后逐步修改,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对组员的作品进行点评。有了现实当中的案例进行比对,便增加了学生一部分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市场需求。

2.着重培养艺术赏鉴能力。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中,对学生进行艺术赏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来说,掌握艺术专业生命力便是设计师对市场趋势的独特眼光,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在开阔眼界之后,集大师所长为己所用,在领悟前辈的设计精神之后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而对艺术的赏鉴能力便是这种对于艺术的独特眼光,赏鉴能力并非是具体的,而是对某一事物的抽象化处理,能够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是审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表明态度对于结果的重要性。态度即是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要不受社会功利性倾向的影响,不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欣赏角度来观赏世界,面对设计对象,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点。

第二是形式构造能力,即是在艺术设计中,把各种单一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初期,学生以模仿为主,依赖性比较强,那么就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模仿艺术常规与创造个人风格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当中,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可以借鉴于一些设计师的构思过程,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凡的东西,并且借助于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将其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当中。第三是艺术理解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范畴,更强调一种直觉的主观的能力。艺术理解力是一种以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为特征的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中要处理好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能力的关系。我们的中学教育更多地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观能力往往被抑制了,从而影响到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应更着重于在形象的直观之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理性内涵的能力,将情与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成立环艺工作室。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构建环艺工作室的方式进行延伸教育,通过活动小组、环艺沙龙,让学生在其中交流经验、学习软件,如CAD、3dsMAX、Maya等等均可建立不同的环艺沙龙,学生可通过兴趣或者自身不足进行选择性参与,在工作室当中要定期举行会议,积极交流,并举办讲座,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市场信息与流行趋势。并且要组建相关科研团队,将教学投放市场,由教师带领下属设计工作室,使学校成为在校学生面向社会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地循循善诱,逐步适应市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实践的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学校在成立工作室这一方面也要提供相应的支持。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现状;方法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艺术的概念进入中国至今,经过20多年循序渐进式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艺术与诸如环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概念一样,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在全国已有近2000所各类高等学校设立了艺术设计学科,这其中大部分的艺术设计学科都包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有数万名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硕士、学士或专科生毕业,投入到城市设计或区域环境设计的第一线上,并为中国的城市环境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综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两点因素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关键,简言之,一是要调整自身,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二是要主动宣传,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首先,发展的关键是自身调整。自身调整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应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战略目标的调整与重新确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更清晰明确地确定自己的行业战略目标,从摇摆于城市规划、建筑学、室内设计、园林绿化之间的模糊定位迅速确定下来,既完善和突出自己的特点,又继续保持与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态势。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目标不应狭义地理解为美化生活、装饰城市或从视觉角度调整环境面貌,而应将目标定位得更高、更广。应从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标本兼治的设计这个角度重新确立环境艺术设计的战略目标。

(2)强化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从社会学角度去看,每个人的行为都包含既对自己负责,又对社会负责的双重性质,但其程度不同。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大多为学绘画艺术出身,艺术家的高傲不羁的性格特点,更多地以个人好恶决定行为取舍的态度亦影响到了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业性格。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种种特殊性,要求从事此专业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前人后代负责的历史使命感。

(3)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极其复杂的多问题、多层次、多信息、多答案的设计过程。如何从众多的条件设定和复杂多变的答案中选择相适合的方案,需要设计师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与全方位的修养方可完成。

由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较多的知识来源于艺术和艺术设计,造成了处理设计问题重表面效果、轻内在规律,重感性、轻理论,重概念表达、轻逻辑程序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调整,才可使环境艺术设计师适合时代的要求。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人类对获得丰富文化和生活资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借助设计的语言、艺术的形式,利用空间构成、装饰构筑、色彩及风格形式的变化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和解读多义性的空间环境。这是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使命,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生存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城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介入。具体地说,环境艺术设计的介入是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保持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内心深处对环境的要求是在安全感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异质性,人类需要变化和复杂的环境。由于人类所具有的个性因素,要求环境场所的形式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通过物质环境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要求获得更为丰富的感知经验。个性化和丰富的感知经验有助于对环境场所形成清晰的形象记忆。人类喜爱旅游,喜爱不同地区和地域的文化,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喜爱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域环境的复杂丰富及其变化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从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城市建设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秩序感和丰富性永远是一对矛盾,好的城市设计应该从秩序与复杂、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中演化出来,有秩序的复杂性能体现出高水平、高文明程度的秩序,秩序本身的复杂性又在于多种因素的交融互动、多种形态的构成变化。

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有两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都与建筑存在着紧密的图―底关系。一个方向是室内设计,这是建筑物内部由围合物与空间形成的图―底关系;第二个方向是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这是从城市空间去区分,由城市建筑物组成的实体与城市建筑物之间或之外组成的虚体空间形成的图―底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进行这部分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措施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增加积极外部空间、改善区域环境,形成统一协调和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增加休闲区、小广场、小公园等渗透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停留空间,促进人们的交往。所谓空间的积极性,是与自然的无计划的消极空间相对应的空间,积极空间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与人对场所的介入和参与紧密相关,空间中人的参与度越强,空间愈呈现积极性,反之,则呈现消极性。

(2)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雕塑、艺术品、构筑物、视觉导向系统、标识、环境小品和城市设施的设计,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功能,为创造积极的交往空间打好基础。在一个空间中,雕塑及艺术品往往可以形成视觉中心和人们谈论的话题,国内外很多城市的雕塑作品往往成为区域形象的标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立广告牌、钟塔、路灯、展示广告、指示牌等各种尺度适宜的人性化设施,可方便市民生活和促进信息沟通,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活跃气氛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些设施和系统的设立要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协调,形成有秩序感、节奏感及变化统一的环境氛围。

(3)通过绿化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绿化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软质”构成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配置有利于景观和环境改善的绿地;利用绿化加强步行环境的特色,将城市中的水体、绿化等自然景观和休闲街道、广场等人工景观融于一体;在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创造出步移景异,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4)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与环境照明控制,提高环境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与照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之一,在环境设计中,为了避免景观的杂乱,可以利用色彩控制和照明设计创造既变化又统一的城市景观,提高人们对场所的辨认感和归属感。

(5)通过对城市街区建筑立面的整修改造和对商业广告牌匾的整理规划,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环境优美、秩序整洁的整体环境。

建筑物是城市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生活的主要承载物,它的建筑风格、色彩、材料、体量、外形轮廓等都是形成环境观赏感受的基本要素。故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建筑物的立面进行整改设计、治理调整,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工作。

另外,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商业空间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对城市中商业街道的广告牌匾及设施进行综合设计、统一协调管理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综合设计,才可能达到功能合理、配置适宜的效果,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购物、休闲、娱乐的商业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一: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所谓艺术设计创作其实就是用艺术表现的形式,通过审美的表现来结合社会、文化、市场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在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创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来说,是为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而服务的,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结合,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的产物和过程。实际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过人的眼睛,脑和大众日常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在光的作用下的视觉的效应。这种视觉的效应是创作者对周围感情的认知,也是对感觉的一种向往。创作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色彩的表达来表现自身内心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内心的过程。实际上,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和表现就是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艺术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通过艺术设计者的创作把色彩表现出来,再通过大众用眼睛来体会周围的环境,色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人类的视线中产生相应的各种各样的效果,带给大众不同的体会,也会反映大众的美感认知、情绪波动和自身的审美的情绪。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的色彩是通过现实的眼睛来直观的反映和体现的,一般情况下,视觉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其他器官而产生的综合性的知觉和感觉的意识活动。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创作者使用色彩其实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和过程,包括了客观的创作者的印象、记忆、联想和情感的体现,只有综合的丰富这些元素和内容,才会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色彩的效应。比如,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创作中,同一类的色相或者色调的配色方式其实在画面相一致和颜色相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调反差很大的话,色调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显的颜色,画面是否丰富,色调是否统一其实带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黄色,这样的情感需要其实就是一种色彩情感的体现。也体现了创作者当时创作阶段的心情,给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倾诉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特别关注色彩设计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来赋予颜色的内涵和丰满颜色的内涵。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不管是商业的设计还是个人的爱好创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现是一种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带来追随和认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色彩表达的时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调的事物明显的表达出来,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的色彩表达方式直观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在思维上就可以演绎细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众所周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普通的魅力的颜色再加上黑白灰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和属性就会呈现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在对色彩的感知过程中,实际上不能忽视眼睛第一时间的即视的感觉,要从文化魅力的角度来体现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文化是一种流行,也是一种魅力,色彩的表达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领设计的一种新潮,色彩给人的文化表现,给人一种文化的流行,艺术设计创作的色彩一旦拥有了文化的气息,也必将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是流行的文化的体现。综上,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力量是很强的,直接反应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设计创造者最直观的视觉表达,突出了创作的表现力。在艺术设计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必须根据色彩的实际情况和创作作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和空间。因此,色彩是直接联系创作者和观众的桥梁,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的表现是直观反映创作者和观众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现。

参考文献: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12年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月

[5]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3月

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二: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

摘要:文章重点针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明清;环境艺术

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我国传统设计理念和西方设计理念,风格多种多样,有中式、欧式、简约、田园等,不同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其中,我国的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对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一、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思想在于“道”,大到园林别院,小到客厅卧室,“道”之思想始终存在。古人云:“园总之奇在变化万千、独藏与道之衍一,虽穷变亦在气中,顽石水榭楼台阁角,无不与气通。”其中的“气”就是指“道”,这句话的总体意思是说虽然环境艺术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种都要与“主人的气”相互沟通,通俗来看这是因人制宜设计理念的表现。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灵于愚”,具体表现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唐代的夸张、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谓登峰造极,最著名的莫过于皇家别院与园林的设计。每当我们看到故宫、天坛等设计,总会感慨其气象万千,但如果仔细挖掘,则能够发现其设计材料种类虽少却精、颜色虽少却重,总体设计理念并不张扬,但是在稳重的表象下藏着设计者根据皇家气象别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又能衬托出皇家的威严,这是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简”的思想。明清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方针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如,北京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大气,江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别有洞天,西北地区的设计方针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设计理念,任何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因此,明清环境艺术设计针对不同的地域风格、人民生活水准、业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即追寻上述的“道”“气”“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间,由于当时民间思想更为开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建筑设计标准也随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设计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于与人结合、与“道”结合、与时结合、与地结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陈设思想的内涵

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相比,明清的陈设思想更为复杂。明代陈设在于“自然”,沈津为《长物志》写序说:“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明代的陈设布置根据主人经济状况的不同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总体讲究“自然”,陈设摆放的位置、款式、数量都有一定的规格。如,明代的书房陈设标准要有长桌、笔格、笔筒、笔洗、古砚、水注、糊斗、镇纸等,根据文人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规格。又如,明代的卧室陈设要有榻床、滚凳、小几、花尊、定瓶、鼎炉等。清代的室内陈设讲究简约,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根据自身喜好可以对室内物品进行增减,其总体标准在于简约实用。同时,清代的汉族设计理念与满族设计理念相互杂糅,所以清代的陈设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数民族风情,更贴近自然。明清两代的陈设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总体而言,陈设与主人的地位相适合这一中心思想没有改变,室内的陈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节、风格,如读书人的客厅讲究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室内外布置为“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讲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明清两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这一思想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设计根本在于衬托业主的气质,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观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业主的个人品格和思想观念;第二,设计的根本在于结合当下社会风气融入艺术气息,因时制宜地进行设计变通;第三,设计根本在于在繁复中彰显简约、自然,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复的设计风格,却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记了从简单的事物中体验快乐的感觉。因此,要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则必须回归简单的设计风格。明清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将环境与人看作一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将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必须基于时代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受时代影响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延续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将其设计理念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如此才能传承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思天,郝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现代装饰(理论),2015(1).

[2]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赵杰.关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8(16).

[4]王朝晖.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结合的意境美.黑龙江现代建筑,2014(14).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2.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3.包装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素质能力

前言

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个体所同时又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或教师群体结构队伍中,由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比较而言,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2)能力结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具备操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双师型”教师除必须具有普通教师所应该的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外还应凸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是其基本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这一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专业素质

环境艺术专业要求“双师型”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播理论知识,也不能一味传授具体的方法、技能,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或工种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带领学生按行业标准进行综合项目的实践,从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其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提高。

(3)创新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外环境的社会服务型专业,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开拓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具有敏锐的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

(4)产学研的能力

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产学研能力的具备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应用为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提高自我;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或者是独自承接项目设计的能力。能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熟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及在市场中的定位。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应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方向的定位,正确应用教学方法传授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培养市场所需专业人才。

(2)善于对行业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市场未来需求接轨。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环境艺术“双师型”教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能谋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把握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能力

岗位工作标准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的条件提出的综合要求。岗位工作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四个部分。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关于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的具体内容且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在环境艺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传递教学任务的时候,只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个设计或者某一个理念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进行创作,跳出了规定的圈子就会视为不合格的设计,再从学生角度说,学生接到老师这样的命令后,就要进行表面造型,空间结构,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这样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设计也是没有灵魂的,学生们在缺乏想象力的基础上,就会把他人的设计直接嫁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呈现出来的作品没有内涵和实际意义。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科名称的界定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都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学生们很难建立起规划的体系,在后续的设计中,也很难和其他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发散性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实现

(一)标准答案向多角度延伸

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是可以多元化的,任何一个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好的信息点都有可能成为正确答案,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进而在创作上能够巧妙地结合,创作更有新意的作品。同时,设置具体的方案,将基础知识、设计理论以及专业设计的内容,在课堂上同时渗透给学生,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存在的一堵高墙。伴随着年级的增加,专业课也会随之增多,尤其是在面临大型考试的时候,学校以及老师们应该多组织和学生们的谈话活动,了解学生们的各个阶段的状态,探讨这一阶段所发现的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以及训练学生举一反单、一题多解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紧跟时展,紧跟潮流走向的边缘性科学,它的标准答案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4]。在生活实践中,找出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某一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文化设施进行无障碍的改造,研究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残疾人总数是8500万人,但是设计者却不能只针对这现有的8500万人进行设计,而是要对今后几年残疾人数的增加进行预测,然后按照得出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从而解决随着时间推移文化设施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在艺术设计领域,不要拘泥于答案的范围性,想你所想,思你所思,问题的答案有无数种可能。

(二)想象能力朝多方向蔓延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可以将想象力的发散思维发挥的更加广泛。涂鸦具有智力现实性的特征,以自我感知为中心,将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信息,通过多个角度进行创作。理论上,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同一设计,也要从多个角度去探究,老师要在创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无限潜能,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激发学生向多个方向延伸、拓展,实现设计内容成果的最大化。其次,随着时代的改变,人口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和环境变迁等因素,会造成设计的部分功能退化和缺失,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不能从表面去判断设计的好坏。设计者针对功能缺失的部分,进行改造设计。第一次的改造完善后,在接下来的社会发展中,功能则会再产生相应的缺失,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改造。改造的过程,其实也是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将想象力多方蔓延,通过这样的改造再创造,让设计的价值有更一步的提升。

(三)思维定势向多方位发散

在环境艺术教育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同心圆似的发散思维,给出了一个设计的前提之后,不但要根据所给信息思考室内造型、空间结构、色彩搭配、材料以及照明等问题,还要联想到房子主人的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创作,这样作品才能更加打动人,并且成熟化。同时,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以及多样化装修风格,灵活运用所学技法。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坚信万物都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我们要打破风马牛不相及的常规观念,从多个事物中找到它们的关联性。假设环境中的主人公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个人,那么从国籍角度想可能是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等;从人所处的空间位置讲,可能是在商场,教师等;从人的状态意识讲可能是在上课、开会等。在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各个学科有着明显的界定,但是又有其微妙以及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做到的是打破各个学科的界定,做到“心中有线,笔中无线”的分辨能力,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多引导、传输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各方面很好的串联起来,借以让作品更具体、更完善,更饱满。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