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燃料的好处

生物燃料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燃料的好处

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质 能源使用现状 参考数据 燃烧

[中图分类号]U676.3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87-1

1 生物质资源概述

1.1 生物质燃料的概念

生物质的原料主要为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稻草、稻壳、木屑、芦苇、蒿草、树枝、树叶等生物质废弃物。这些农林剩余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可直接作为生物质燃料熄灭,具有熄灭时间长、炉膛温度高、经济实惠等特性,因而能够作为煤炭、自然气、电、油等能源的补充以至是替代能源。

1.2 我国能源使用现状

如今我国大力倡导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高新技术开发低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逐步取代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冬季采暖常用的方式就是应用煤炭、燃油供暖。耗能高、污染大,是这些供暖方式是有很大的弊端的。一到冬季,矿物质燃料在供暖中的大量运用,严重地污染着我们身边的空气环境。国内能源专家普遍以为:生物质燃料是很好的清洁性可再生能源,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应该依据实践,以生物质燃料取代煤、油燃料。

据调查,采用生物质燃料的取暖锅炉,1小时耗费生物质颗粒约8kg,依照冬季取暖时节5个月计算,共需求耗费生物质颗粒约124吨,以每吨650元计,需求消费近9000元,相比过去燃煤的破费,每个冬季可俭省1612元,并且无污染,有利于维护环境。此外,当前采用电、油、燃气的供暖及供气企业,由于各类清洁燃料价钱的上涨,迫切需求清洁、经济的替代燃料。因而物质燃料锅炉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2 锅炉生物质能技改项目概况

2.1 锅炉工况的分析

减少和防止锅炉四管漏泄要从备件的运行操作和检修工艺等最基本方面人手,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方针。组织由锅炉检修、锅炉运行、热工、电气、化学、金属和热力试验人员组成的攻关小组,做好基础工作,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开展长期、经常性的防止受热面漏泄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工业性试验。根据锅炉生物质料层的高度和布置要求,对燃煤锅炉的前墙水冷壁管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增加前锅炉的排表面的距离,增大其空间,对生物质粉料喷口和二次风,增加链条炉排长度并在炉前新设片状生物质小料斗,根据热力计算工况增大省煤器受热面,以适应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2.2 炉内壁温

锅炉内壁温随负荷的变化。从炉内壁温曲线上可以看出,炉内壁温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总体壁温水平偏高。处于水平烟道右侧和入口在三通涡流区中的管壁温水平最高。这是热偏差与水利偏差相叠加的结果,实际运行证明了这一点,该管在管材提高档次前常发生爆管。炉内壁温测点采用金属喷涂法安装热电偶,测量值是正误差,曾做过标定,试验值偏高10℃-15℃。热偏差在通过调节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以达到调节再热气汽温的目的。燃烧器下摆,炉膛出口烟温下降,各级受热面的壁温也随着下降,对改善对流受热面的运行条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调整好喷嘴角度,由于喷嘴角度检修不当,使火焰冲刷水冷壁及炉墙而结焦。应根据结焦规律和炉膛结构调整喷嘴方位,一般是将火焰尽可能调向炉膛中心中心切圆附近以减少结焦。在此使用优质生物质在锅炉内燃烧,在稳定燃烧区域比较集聚。生物质燃烧得很干净,不留过多灰烬。同时在大量增加燃烧量的情况下,加大鼓引风至最大保证其压力平衡,可以降低其燃烧热度。并且能源节省也很明显。

2.3 锅炉燃烧生物质与煤的燃料特性对比及燃烧特点

生物质中硫的含量极低,基本上无硫化物的排放。所以,利用生物质作为替代能源,对改善环境,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在“温室效应”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将生物质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便能向社会提供一种各方面都可被接受的可再生能源。下面表2典形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分析表2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特点:

(1)灰分少,燃烧得充分,残余量极少,利于减少锅炉排热损失。

(2)相比与煤炭生物质含量很高,一般超过50%,它的含氧量也多于煤炭,容易燃烧火势旺。然而,碳的含氧量较低,因此它的发热值较相对低,要想达到锅炉的热力,必须加大燃料供给量,同时还要满足完全燃烧的条件。

(3)生物质的硫的含量极低,对环境的保护的相当有益的,污染空气指数小。

从矿物能源资源有限和因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状态恶化的战略观点出发,结合我国拥有丰富生物质资源的现实,逐步发展工业锅炉生物质的燃烧技术,对节约常规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将有积极意义。

常规热电联产业配备的燃煤锅炉进行改燃生物质的改造,取得了成功,为我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贡献。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做好榜样,起到了较好的实践示范作用。同时为各企业今后的发展开启先导。

3 结语

在发展中国家中,好的锅炉能提高效率减少燃料垃圾的收集的排放,使得生活环境得到提升,新的先进技术替代陈旧的工业市场中的燃烧技术。在生物能源项目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各类市场应用大规模的转换装置的趋势将会持续。增加燃料适应性,降低风险,使得费用最小化,并通过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能锅炉其节能减排的功效较为明显,同时也将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采用规模经济对生物质能整体来说非常重要。能源系统的发展是个整体,生物质的使用将日渐成为人们生产运输燃料或生物材料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第2篇

昨日昙花东山再起

丁醇的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它无色、有酒气味,不仅是化工行业中重要的原料中间体,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液体燃料。目前,丁醇可通过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法生产,通过后者获得的丁醇称为生物丁醇。

微生物发酵法制造丁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所采用的微生物是产溶剂梭菌。产溶剂梭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乙醇、丙醇和丁醇,丁醇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占到总量的60%~70%。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丁醇产业曾一度是世界第二大的发酵工业。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油工业迅速崛起,石油化学合成法取而代之。在欧洲、北美洲等地逐步停产后,当时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仍保有这种工艺。

不料,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成为共识,陆续有权威机构指出世界石油储备量不足以支撑人类进入下一世纪。在这种背景下,微生物发酵工业再次成为了“香饽饽”。诸多国家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物燃料开发中,生物丁醇二度兴起。近几年,中国已有多家企业建成或恢复了微生物发酵制备丁醇的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中国生物丁醇年产量将达到百万吨规模。

那么,在多种生物燃料中,科学家因何对生物丁醇青睐有加?

多种优势难以割舍

如今,很多人将生物丁醇称为继生物乙醇后的新一代液体燃料。实际上,在很多方面,生物丁醇相对于生物乙醇具有更大的优势。

首先,生物丁醇能以更高的比例掺入到汽油中供汽车发动机使用。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已在试点将乙醇添加到汽油中作为商用液体燃料,但其混入的比例限定在15%以内。而生物丁醇可以在不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改造的情况下,以更高的比例添加到汽油中使用。甚至有研究表明,汽车可以使用几乎100%浓度的生物丁醇作为燃料。为了验证其可行性,美国能源部在2005年曾进行了一项完全以生物丁醇作为汽车燃料的实验,实验汽车历时1个月,穿越了10个州,行程16000多千米。结果显示,1升生物丁醇完全可以替代1升汽油。

其次,生物丁醇所含的能量密度比生物乙醇更高,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也优于生物乙醇。简单来说,前者比后者更“接近”于汽油。因此,采用生物丁醇作为液体燃料可以获得更高的燃油率,即同样的液体燃料用量可以让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

再次,生物丁醇比生物乙醇更适用于现有的燃油供应和分销系统。生物丁醇与水的亲和能力差,难溶于水,腐蚀性小,所以可通过管道实现便捷运输。与之相比,必须使用汽车槽车、铁路储罐车或驳船运输的生物乙醇大为不便。

然而,即使有如此多的好处,由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生物丁醇在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撼动汽油的统治地位。为了扫平生物丁醇“复兴之路”上的障碍,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各种努力。

技术复兴成就未来

发展到今天,用于工业生产丁醇的产溶剂梭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丙酮丁醇梭菌,它可将玉米、小麦等粮食原料转化为丁醇;另一种是拜氏梭菌,用于发酵制糖工业的一种副产品――糖蜜来生产丁醇。基于玉米和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地位,丙酮丁醇梭菌一度是生物丁醇制造工艺的不二选择。可是,在粮食价格一路走高的国际形势下,开发生物丁醇也受到了不利影响。就中国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而言,大量使用玉米、薯干、谷物等淀粉质原料来生产丁醇也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符。要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经济性更好的产溶剂梭菌是根本方法。具体的方向主要有两个:拓宽产溶剂梭菌的原料来源和提高产品中的丁醇比例。

对于前者,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薯类、菊芋等非粮原料,以及木质纤维原料与合成气。

薯类等非粮原料薯类是淀粉含量很高的农作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种植,且价格较玉米、小麦等粮食类原料低得多,但薯类原料中除淀粉以外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等)的含量明显低于玉米,因此需要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才能实现薯类原料对玉米的完全替代。

木质纤维原料植物纤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类高聚糖,它们经过处理,可水解为葡萄糖、木糖等单糖,然后能作为原料被微生物用于发酵生产丁醇。可惜的是,受阻于技术问题,木质纤维原料距离真正的产业化利用还有距离。

合成气合成气主要是指由CO、H2、CO2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合成气来源广泛,在各种原料拓宽研究中,通过厌氧发酵方法将合成气转化丁醇是最前沿的热点。一般来说,能利用合成气发酵的微生物要么是以CO或CO2为碳源、以氢为能源,要么是以CO为碳源和能源的。但是这些微生物发酵丁醇的产量都很低,无法达到以粮食或植物纤维为原料生产丁醇的水平。为此,科学家动足了脑筋,他们或寻找一些合成气利用效率较高但不能生产丁醇的微生物,在其体内构建生成丁醇的代谢途径;或对天生能利用合成气发酵生产丁醇的微生物进行代谢工程改造,提高其丁醇生产能力。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这一方法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丁醇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

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第3篇

风口浪尖的“地沟油”变废为宝,化身航空生物航油近期又取得新突破。

8月14日,波音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合作的研究机构宣布“废弃油脂”(包括地沟油、食用油边角料、餐饮废油等)项目已开发出更加经济的转化途径。

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54亿人次,2014年预计完成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表示, 2030年中国人均乘机次数将达到1次,旅客运输量达到15亿人次;民航或成为大众化的出行方式。据此,波音公司预计中国航空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5580架新飞机。

运力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对航空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今航空业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是燃料日渐紧缺带来的运营成本上升,航油在航空公司运营成本里占到超过35%的比例。第二就是航空业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的挑战。

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成为航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波音选择了“本土化”的发展方式,在中国开展“废弃油脂”的提炼。波音中国总裁唐义恩表示:“波音致力于进一步拓展并深化在中国的各项合作,而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是该战略的一个核心元素。”

成本降至普通航油的两倍

成本是航空生物航油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前的航空生物航油转化中,无论取自何种原料,其生产成本都会是普通航油的3~10倍。

早在2011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利用航空生物航油进行了首次商业飞行,利用一架波音737客机完成了由阿姆斯特丹前往巴黎的航程。不过荷兰航空表示,由于原料成本和技术问题,该公司使用的生物航油价格为普通飞机航油的3倍之多。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民用飞机先进材料与结构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资深研究员胡忠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技术可将成本控制在两倍左右。

波音中国技术与研发副总裁伍东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的航空生物航油成本很高,所以波音和中国商飞合作的整个研发战略里面降低成本非常重要,为此就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开发新的工艺、新的催化剂。

伍东扬介绍说,目前国际上航空生物航油转化路径所用的油多为麦当劳的废旧油,因为其废油成分相对单一且便于转化。而波音和商飞开发的新的工艺是要处理成分复杂的地沟油。

“发展航空生物航油产业必须要立足于本土化,要充分利用当地合适的生物质资源来炼制生物航油,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伍东扬说,波音所有的研发项目都面向工业化、商业化的前景。

目前,国内两大石化巨头中石化、中石油都拥有“地沟油”转化生物航油的能力,其主要转换原理是通过加氢脱氧技术,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完成“地沟油”到生物航油的转换。

胡忠民表示,之所以选择一条新的反应路线,是因为用原有的加氢脱氧技术生产生物航油的原料通常是比较干净、纯度高、杂质简单的棕榈油或者是快餐店比如麦当劳炸薯条的废弃油脂。但是中国的地沟油,成分复杂,不同批次差别极大,里面具有各种香料、残渣等杂质,无法找到一个标准化的提纯方案。因此新的技术充分考虑到了这种复杂性,将地沟油简单清洗后,去掉杂质,转化为一种中间化工品再进行后续转化。

胡忠民也坦言,即使现在相较于普通航油两倍的价格也是航空公司难以接受的。他寄希望未来欧盟碳关税实行后,国家可以对航空公司使用生物航油提供政策方面的优惠。

地沟油“来之不易”

除了控制成本,发展航空生物航油所需的原料也是一个大问题。简言之,地沟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其利益链条非常复杂。

中国发展生物航油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不能与人争粮。因此糖和淀粉类,包括蔗糖、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不列入生物航油原料的主要来源。但要想获得稳定的餐饮废油也非易事。

此前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在国内地沟油回收中存在着正规企业无油可收,无证的私人收油队恣意收购的乱象。为数众多的收油“游击队”,靠抬高回收价格占据着大量回收市场。时常变动的地沟油价格和缺乏稳定持续的原料来源也成为发展航空生物航油的挑战。

胡忠民表示,希望未来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比如强制性回收。“实际上有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了,比如上海,这样对于未来的研究都是有好处的。”胡忠民说。据悉,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正在筹建“中试车间”(即项目在进入实际建设前的一次“试生产”)――一条日产0.5吨航空生物燃料的生产示范线,以验证新的转化途径工业放大的可行性。

胡忠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地沟油回收利用较好的国家有日本、英国等。据悉,日本政府不仅高价收购地沟油,而且在回收来的废油中立刻加入蓖麻油以防重新被食用。英国在大部分住宅集中区,都设有一个蓝色的大型废油收集桶,并对违规者处以高额罚款。

伍东扬认为,未来的航空生物航油,地沟油是其中的一种原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原料,但不会是一种唯一的原料。整个航空生物燃料产业的建立,需要政府、飞机制造商、工业界、科研机构的大力合作。

那么,何时才能大规模地运用航空生物航油?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马隆龙坦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第4篇

美国粮食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农民基本利益,多年来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支持政策体系,即收入安全网政策。美国现行收入安全网政策始于1996年《农业法案》,主要政策框架由2008年《农业法案》确立。时任农业部长Dan Glickman将1999年称为“安全网年”。然而,农业部门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认为安全网只包括传统的农业支持项目工具,如作物保险(crop insurance),直接补贴(direct payments)和休耕计划(CRP,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美国一些国会议员甚至主张回归价格支持政策。对经济学家来说,安全网是一项能确保社会或某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最低收入,消费或工资水平。它也可为个人或企业提供防范风险的保护,如失去了收入,难以获得信贷,或遭受自然灾害。

从粮食调控来讲,市场价格波动会影响农场收入,主要通过2008年《农业法》中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额补贴三类政策构建政策框架体系,为农场防范市场价格风险提供较好的安全网防护。

直接补贴,即固定直接补贴(Fixed Direct Payments),始于1996年《农业法》,当时称为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Production Flexibility Contract Payments),2002年《农业法》改为固定直接补贴,2008年《农业法》延续了这一政策。

反周期补贴由2002年《农业法》设立,在由贷款差额补贴确定的最低支持价格——贷款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于贷款率的目标价格,为农场防范价格波动增加了一道防火墙。为预防年景不好,价格在目标价格以上,农民得到的补偿偏低的情况,和弥补削减20%固定直接补贴和30%营销援助贷款,2008年《农业法》又提出基于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ACRE,Average Crop Revenue Election Program),2009年起,农户可自愿选择反周期补贴或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

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额补贴由1996年《农业法》确立,2002年《农业法》和2008年《农业法》延续的这两项政策,并增加了部分品种。生产者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在贷款获得期内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产量的营销援助贷款或贷款差额补贴的各种组合。

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贷款差额补贴共涉及四个价格,即市场价格、贷款率、有效价格、目标价格。美国农业部根据市场价格高低来确定是否启动贷款差额补贴和反周期补贴。若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不启动贷款差额补贴;市场价格或市场价格与直接补贴之和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启动反周期补贴。直接补贴与市场价格没有关系,但是直接补贴会影响有效价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反周期补贴是否启动(见专栏1)。

概括而言,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和贷款差额补贴作为美国粮食调控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覆盖面广,且范围不断扩大,基本涵盖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直接补贴中,1996年《农业法》覆盖的范围包括小麦、玉米、大麦、高粱、燕麦、陆地棉、大米,2002年《农业法》扩大到大豆、其他油料和花生,并将大米分为长粒米和中粒米(包括短粒米)。反周期补贴中,2002年《农业法》覆盖的范围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大米、大豆、其他油料、陆地棉、花生,2008年《农业法》将大米分为长粒米和中粒米,并规定从2009年开始,反周期补贴范围扩大至干豌豆、扁豆、小鹰嘴豆、大鹰嘴豆。营销援助贷款中,1996年《农业法》覆盖的范围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大米、大豆、其它油料、陆地棉、ELS棉花,2002年《农业法》扩大至花生、羊毛、马海毛、蜂蜜、小鹰嘴豆、扁豆和干豌豆,2008年《农业法》又扩大至大鹰嘴豆,并将大米细分为长粒米和中粒米。贷款差额补贴中,1996年《农业法》覆盖的范围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燕麦、大米、大豆、其他油料、陆地棉,2002年《农业法》扩大至未经修剪的毛皮、干草和青贮饲料。

第二,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虽然美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支持体系,但是其最低支持价格和目标价格的设定并不高,以较高的目标价格来看,近年来目标价格中只有高地棉高于成本价,其它产品目标价格均已低于成本价(见表1)。近年来市场价格上涨,不仅高过贷款率,还高过目标价格,贷款差额补贴和反周期补贴启动较少,农场获得的补贴主要来自固定直接补贴,政府设定的最低支持价格和目标价格未影响市场价格形成。

第三,补贴总额大,但单位补贴金额并不高。1996~2010年15年间,美国农场从美国政府获得的补贴总额超过2250亿美元,年均150亿美元,近年来补贴金额120多亿美元。其中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和贷款差额补贴这三类补贴总额超过1280亿美元,年均86亿美元,近年来补贴金额60亿美元左右。但是,平均到单位面积的补贴不算高,近年来主要启动的补贴是固定直接补贴,以玉米为例,美国每蒲式耳补贴0.28美分,合每吨补贴70元人民币,美国玉米单产按照10吨/公顷计,每公顷补贴700元,合每亩补贴46.7元,与中国的补贴金额比,不能算高。

第四,补贴集中在部分品种。直接补贴集中在玉米、小麦、大豆、高地棉。反周期补贴集中在高地棉和玉米。营销援助贷款集中在玉米和小麦。贷款差额补贴集中在玉米、大豆、高地棉和小麦(表2)。

第五,补贴集中在大农场。各种补贴与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和产量挂钩,巨额的农业补贴主要流向少数大规模农场。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0年,美国大农场约占农场总数的8%,却得到了47%的政府农业补贴;按照2002年农业法案的补贴方式,占美国农场总数30%左右的较大规模农场将获得政府补贴总量的75%。2009年美国农业部农业资源管理调查(ARMS,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Survey)结果显示,大型商业化农场只占农场总数12.4%,但是却获得了62.2%的政府补贴;大约69%的大型商业化农场获得了政府补贴,而小型乡村型农场(Rural-residence Farms)只有29%获得了政府补贴、中型农场只有45%获得了政府补贴。但是,另一方面,虽然大型商业化农场获得补贴的比例高,但是政府补贴只占其总现金收入4%,而小型乡村型农场这一比例为15%,中型农场这一比例为8%。

生物能源政策:创造粮食新需求

近年来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大幅增加了对玉米、甘蔗、大豆及油菜籽等原料的需求,改变了长期以来全球粮食过剩局面。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其中,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占70%以上。其中,美国2010年燃料乙醇消耗的玉米达1.28亿吨,相当于美国玉米产量的41%以及全球玉米产量的25%。生物能源已经成为支撑美国保持高粮价、大规模解决粮食销售问题的重要产业。为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美国的生物能源政策体系的建立主要来自三类法案:能源法案、农业法案、就业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生物能源标准、鼓励生产和使用生物能源、限制进口生物能源、支持生物能源研发、宣传培训等。

(一) 建立生物能源标准。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第一次在联邦法中建立可再生能源标准(RFS),它要求2006年至少要有10亿加仑的乙醇和生物柴油,到2012年全国燃料供给中混合75亿加仑的乙醇和生物柴油。2013年及以后的年份,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将根据预期每年销售到商业领域的乙醇数量来制定新的可再生燃料标准(RFS),2013年的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用量不应当少于2012年的水平,RFS必须包括至少2.5亿加仑的纤维素质乙醇的用量。

2007年颁布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提高了生物能源发展目标,提出如下规定:在2022年之前,将符合《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玉米、纤维素燃料乙醇等)的产量提高到360亿加仑;在2022年之前,把燃料效率提高40%,达到每加仑燃料乙醇可供小汽车和卡车行驶35英里;在2015年前,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量达到150亿加仑,并保持到2022年。

美国销售的汽油50%搀有乙醇,主要采用E10标准(10%的乙醇和90%的汽油搀兑),E15标准也在部分地区采用,不过使用数量还较少。EPA于2011年2月批准了提高汽油乙醇掺混度,从10%至15%,用于较新车辆和卡车。

(二) 鼓励生产和使用生物能源。美国为了鼓励生产和使用生物能源,通过2004年《创造就业法案》、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8年《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项目,具体项目见专栏2。

专栏2 美国主要鼓励生产和使用生物能源政策项目

1.乙醇税收支持项目。2004年《创造就业法案》制定乙醇税收减免项目(VEETC),自2005年1月1日生效,原定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EISA)将该政策延期至2010年12月31日。在2009年1月1日之前,该项目对乙醇在汽油中搀混给予0.51美元/加仑的税收减免。2010年12月,美国政府将掺混到汽油中的0.45美元/加仑乙醇税收减免延期到2011年末。

2004《创造就业法案》中的VEETC项目还包括生物柴油行业的扶持政策,生产生物柴油可享受1美元/加仑税收补贴。该政策原定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2008年10月份通过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将该项目延期至2009年12月31日。

2.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4年《创造就业法案》及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均有针对乙醇小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方式是:生产能力在6000万加仑/年以下的乙醇企业,可享受0.1美元/加仑的收入税减免,单个企业最多申请的税收减免额度为150万美元/年,该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终止。

3.商品信贷公司(CCC)生物能源支持项目。该项目由美国农业部于2001年设立,目的是鼓励企业采购农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并支持新的生物燃料产能建设。2008年《农业法案》对CCC项目重新授权,将重点转向支持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专门为第二代生物燃料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该项目规定,2009~2012年,每年提供3亿美元用于支持第二代生物燃料发展,为商业化经营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商贷款担保。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扶持资金2500万美元。2009-2012每年提供1500万美元鼓励工厂用可再生物质取代化石燃料。

(三)限制进口生物能源。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规定2009年1月份之后,对进口乙醇征收0.54美元的进口关税。2010年12月,美国政府将0.54美元/加仑的进口关税政策延期到2011年末。

(四)支持生物能源研发。2008年《农业法案》规定2008~2012年,提供1.18亿美元,用于下代生物燃料的研发。

(五)其他支持能源政策。2008年《农业法案》对2008~2012年生物能源生产还提出一些其他的扶持政策,比如:设立基金扶持农民在生物燃料工厂周边地区种植非粮生物燃料原料,提供相应补助支持农民收割、运输及储存这些原料;每年提供100万美元,为公众有效利用生物柴油以及认识生物柴油的益处提供教育、培训基金等。

鼓励出口:

通过国际市场解决本国粮食销售问题

美国鼓励出口政策主要包括出口信贷担保、市场开发项目、出口补贴项目等三大类,通过鼓励出口,刺激国际市场对本国农产品需求,解决本国农产品销路问题。

一是出口信贷担保。出口信贷担保(Export Credit Guarantees)是美国鼓励出口政策的主体,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是3年以内短期信贷担保项目(GSM102,Short-term Guarantees)、3-10年的中期信贷担保项目(GSM103,Intermediate-term Guarantees)、供应商信用担保(SCG,Supplier Credit Guarantees)、设施融资担保(FFG,Facilities Financing Guarantees)。出口信贷担保项目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短期信贷担保项目,近年来每年的额度均在30亿美元以上,2009年超过50亿美元。设施融资担保项目虽然存在,但是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二是市场开发项目。市场开发项目(Market Development Program)包括市场准入项目(MAP,Market Access Program)和国外市场发展项目(FMDP,Foreign Market Development (Cooperator) Program)、新兴市场项目(EMP,Emerging Market Program)、特色作物技术援助项目(TASCP,Technical Assistance for Specialty Crops Program)、质量抽样项目(QSP,Quality Samples Program)。市场开发项目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准入项目,市场准入项目的目的是帮助美国企业开发、维持和扩展农产品出口市场,每年2亿美元的支付上限。国外市场发展项目(FMDP)的目的是帮助维护和开发美国农产品海外市场,资助额度为每年3400万美元。新兴市场项目每年资助额度900-1000万美元。特色作物技术援助项目额度近年来有所增加,2010年达到800万美元。质量抽样项目在2008年《农业法》出台后取消。

三是出口补贴项目。出口补贴项目(Export Subsidiy Program)包括出口促进项目(EEP,Export Enhancement Program)和乳品出口激励项目(DEIP,Dairy Export Incentive Program)。出口促进项目在2008年《农业法案》中被废除。乳品出口激励项目是针对美国乳制品的出口补贴计划,补贴金额不固定。总体而言,出口补贴金额较低。

近十年来,2006年和2007年,美国出口项目实际金额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又恢复到2000年初水平,几年前有所下降,近年来有有所提高,每年的实际金额30多亿美元(见图4)。

美国粮食调控措施的启示

美国是典型的粮食出口国,其政策目的在于解决粮食的销路问题,防止“谷贱伤农”,因此,通过收入安全网,使农户不会因过低的市场价格而遭受巨大损失,确保其获得基本收入;通过发展生物能源,创造新的需求,解决粮食过剩问题;通过鼓励出口,帮助本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生物燃料的好处范文第5篇

1.影响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因素

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的情况看,进展缓慢。全市每年约有上万吨以上的秸秆被白白烧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秸秆粉碎后掩埋不完全,影响作物播种 玉米秸秆粉碎后长短不一,覆盖厚度不够,镇压后仍然可达8~10厘米,耕深需在25厘米以上才能达到完全掩埋。而拖拉机的作业深度一般在 18~22厘米左右,即使秸秆直接粉碎耕翻后,一部分秸秆仍留于地表,直接影响作物播种。

1.2秸秆掩埋后,短时间内不能完全腐烂 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后,由于秸秆所含水分较少,缺少微生物作用,不能及时腐烂。尤其是茎皮,更不易腐烂掉。此外,还会和农作物争肥、争水,有造成减产的危险。

1.3农民认识上存在偏差 秸秆曾作为农村的主要燃料被煤、气取代,农业机械的发展代替了大牲畜的农田耕作,秸秆大量积存已成为农民的困扰,农民长期把秸秆作为燃料和饲料来用,并未意识到有更好的利用价值;农民形成了依赖化肥的习惯,认为上足化肥即能增产,加之化肥的供应充足,省时、省力,形成了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

1.4投资成本大,利用率低 购置一台秸秆还田机械,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般每年利用秸秆还田机械仅为10天左右,利用率较低。这样,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的积极性不高。

2.搞好秸秆粉碎还田应采取的对策

2.1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要把抓焚烧、促还田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下发文件、 通告等办法,由政府牵头,组成由农机、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检查监督队伍,搞好监督,制止焚烧秸秆现象。还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形式。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焚烧秸秆现象。

2.2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使农民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坏处,充分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要让农民认识到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长期单纯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酸性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2.3采取激励措施 通过实施多种补贴,优惠价格和低息贷款等措施,鼓励引导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械,提高农民使用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积极性,扩大秸秆还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