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全球化发展加速给公共卫生带来很多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逐渐增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发生时,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传染病防护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知识等对保护人民及自身的健康至关重要,这些相关知识和技能都与预防医学学科相关。临床医学生是未来奋战在第一线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主力,其学生时期所学知识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预防医学课程仍然以预防医学、卫生学等为主[2],内容仅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三大卫生”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教育、传染病防护教育、健康教育学等内容在教学中涉及极少,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传染病防护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知识等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课题组对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临床医生的视角,探讨未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1调查对象

2020年8月,课题组以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95.89%。1.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形成初稿后先反复讨论,再进行预调查,不断修改完善。调查内容包括临床医生的一般情况、自身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对预防医学的看法以及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课程的建议等。

1.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70名临床医生中,男性20人(占28.6%),女性50人(占71.4%);三级医院42人(占60%),二级医院15人(占21.4%),一级医院8人(占11.4%),民营医院2人(占2.9%),村卫生室3人(占4.3%);高级职称1人(占1.4%),副高级职称8人(占11.4%),中级职称24人(占34.3%),初级职称25人(占35.7%),无职称者12人(占17.2%);内科医生17人(占24.3%),外科医生9人(占12.9%),妇产科医生5人(占7.1%),其他科室医生39人(占55.7%)。

2.2临床医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及自我评价

被调查医生中,95.7%的人认为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同样重要,98.6%的人认为预防医学知识对临床工作有帮助,85.7%的人会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告诉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51.5%的人所在科室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50%的人只有在撰写论文时才用到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临床医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情况见表1。如表2所示,结合在学校学习到的预防医学知识,认为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对临床有用的医生分别为78.6%、81.4%、57.1%。如表3所示,对于自身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认为自己缺乏数据分析能力、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其他预防医学实践技能的医生分别为78.6%、74.3%、55.7%、60%、47.1%。

2.3临床医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建议

如表4所示,92.9%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定期对临床医生开展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92.9%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将预防医学知识贯穿临床医学生生产实习的始终;认为有必要增加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课程中实践技能授课内容和健康教育学授课内容的医生分别为91.4%和94.3%。

3讨论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人才人 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近20年来,全球经济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学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的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知和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新的历史重任。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发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概括和解释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因为它仅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97年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因素构成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医学的整体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共识。

为了适应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卫生方针和政策也作了巨大的调整,整体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同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机构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各级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相继成立,发挥着人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工作范围从传统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流行病几大卫生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领域。为了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从北京、上海、杭州等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推广,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保障社区人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正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社区扩展。体现了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公平性,为发挥预防医学的效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有人称社区卫生这一变革为人类第三次卫生革命。最近我国学者提出了“大卫生”观念,认为作为社会事业一部分的卫生事业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承担责任,社会各部门配合,人人参与,使医学社会化,才能实现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的目标。它体现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二、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基本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学基础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专业主干课程,此种教学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过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上所述,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最近,我们对近5届本校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

如何改革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杨克敌等从社区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加强临床,优化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思路,弥合预防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的鸿沟。在培养模式上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趋同。因为当前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防医学人才需要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来面对疾病谱更加复杂化的人群,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耿齐鸣也认为:2004年的SARS流行给我们现行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出警示,在医学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预防医学教育,尤其是社区预防医学教育。

赵福生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预防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卫生防疫体制相适应.目前卫生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指导公众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控制疫病流行、消除或减少致病因予的作用外.还有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是以卫生学类课程为主.很少或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事业所急需的卫生行政执法等专业和课程。卫生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而且卫生监督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预防医学系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课程,培养从事卫生执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出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江城梅也认为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改革重点应加强预防医学实践环节,由于相当多教师是“三门”(校门、教研室、课堂)教师,不但缺乏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各学科专业之闻也很少教学交流,讲课缺乏生动的实际案例和亲身体验,实际上就是应试教育。建议预防医学专业老师应该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锻炼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请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专家上讲台讲课,使学生接触预防医学实际工作。

殷朝阳等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实验课程学时数和预防医学实践周数要科学设置。其次,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再有是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的现状,特别是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国外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总的说,国外比较重视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如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提出:预防医学教学范畴包括有最常见的课程: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信息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理事会(TheCouncilon'EducationinPublicHealth)规范了MPH学位点应包括五方面的教育内容,即行为科学、生命统计、环境卫生科学、流行病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巴黎第六大学(BroussaisHotel一Dieu)医学院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简称为DCEM)中,基础教学内容有:(1)交流:交流技巧、卫生教育技术、文献收集、信息论。(2)流行病学: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统计学、人口学。(3)规划:卫生机构评估、卫生与预防的行动计划。(4)经济:卫生机构与卫生制度管理、卫生经济。(5)法学:行政、组织及民事的法学基础,社会保护,卫生法和社会法。(6)环境:物理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环境卫生学;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组织职能与卫生一社会政策的分析。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还必须自主选择学习下述选修教学中的两门课程:环境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机构与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社区保健。

综合上述预防医学的改革动向,作者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卫生战略的改变,教学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群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大卫生观思维。

2.根据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如传统的三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

3.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培养,拓宽授课知识面,如:人文科学、信息学、管理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对于现代预防医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4.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课、社会实践和毕业专题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尤其是要改革死板的考核方式。

三、构建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想。

如下图所示,与传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本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学生将拥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另外,通过在卫生和疾病预防机构的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本模式还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总之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要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工作需要相一致,该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2007年获得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

在此新的培养模式中,教学方式也要做较大的改革:如下图所示,各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围绕老师的导读内容和命题展开课后的课本基础理论自学,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做探究实验。把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在讨论课中发表和辩论,最后形成结论和完成学习报告上交给老师。该教学方式借鉴国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验,确实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完全不会有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厌学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5.

[2]耿齐鸣.从SARS流行看今天的预防医学教育.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82-83.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考试改革综合评价方式

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内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卫生统计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进今后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1]。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主要手段[2]。良好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3]。目前,高校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大多为期末终结性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此类考试方式与考试题型,难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成绩,不能真正起到学习指挥棒的作用。当前,针对此类问题,诸多同行进行相关改革,譬如形成性评价。我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于2016年下半年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对62名学生进行了课程考试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课程考试改革内容与方式

此次考试改革核心是加强科研设计意识和SAS统计软件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对象选择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班。此次考试改革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在以往仅有期末考试的评价基础上,引入实验报告、案例辨析和统计方法SAS实现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各部分的比重分别为:实验报告10%、案例辨析10%、统计方法SAS实现10%、课堂表现10%以及期末考试60%。实验报告:学生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者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专业需要选定研究课题,依据专业相关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设计报告。案例辨析:一是学生从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CD核心库或扩展库)中寻找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并给与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二是利用经典的案例辨析题目,学生以上交作业的方式完成考核任务。统计方法SAS实现:考虑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学生写出实现程序,列出主要结果,主要紧地分析结果的解读,学生上交电子版报告。课堂表现:一是出勤情况;二是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和正确性。

2.对期末考试题型进行改革。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放弃复杂繁琐的计算题目,加大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

综合应用题以案例任务驱动方式考察资料类型、设计类型、统计方法应用条件、思想和步骤等内容。

例1.(《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2-2)[1]:某年抽样调查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μmol/L),检测结果(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请简要叙述基本思路;

(2)已知,width=274,height=16,dpi=110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3)估计该地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的95%的置信区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医学参考值范围、置信区间和标准误等。

例2.(《卫生统计学》(方积乾,2012)例7-1)[1]:

为研究钙离子对体重的影响作用,某研究者将36只肥胖模型大白鼠随机等分为三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高脂正常剂量钙(0.5%)、高脂中剂量钙(1.0%)和高脂高剂量钙(1.5%)三种不同的饲料,喂养9周,测其喂养前后体重的差值。结果见表(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该研究所得数据资料为什么类型?

(2)该研究设计类型为什么?

(3)问三种组不同喂养方式下大白鼠体重改变是否不同,首先想到的统计推断方法是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如果条件不满足可以采取什么统计推断方法解决?

该题目考察的知识有: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方差分析及其应用条件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案例辨析是将科研中典型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入手,采用错误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充分融合。

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为评估考试改革效果,以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学期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调查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考试改革内容、期末考试题型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问卷6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6.8%。

2.课程考试改革整体评价针对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整体,43人(71.7%)认为合理;12人(20.0%)不确定,认为传统考试方式也有优点;5人(8.3%)认为不合理,建议采取论文或综述的形式进行课程评定。

3.考试改革内容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较为清晰并有较高的认同度:49人(81.7%)清晰,10人(16.7%)不太清晰,1人(1.6%)完全不清楚此次考试改革内容。对于增设实验报告、课堂案例辨析、统计分析方法在SAS中实现和课堂表现,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具体见表1。

表1学生对课程考试改革内容认同情况

width=364,height=122,dpi=110

4.期末考试题型改革评价多数学生对期末考试题型持正向态度。对于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56人(93.3%)支持,1人(1.7%)反对,3人(5.0%)不清楚;对于综合应用题,52人(86.7%)支持,3人(5.0%)反对,5人(8.3%)不清楚;对于案例辨析题,43人(71.7%)支持,1人(1.7%)反对,16人(26.6%)不清楚。

5.综合评定成绩比例的评价多数学生满意综合评定成绩比例。44人(73.3%)认为分配比例合适,9人(15.0%)认为应该增加期末成绩比例,7人(11.7%)认为应该继续降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考试改革的建议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和其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定位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本次课程考试改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方位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1.丰富考核形式,启发学习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是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首先,综合评价方式既可以巩固“三基”,又可以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了平时学习时间,增强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真正改善学风,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改变了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而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状。

2.弱化复杂计算,强化软件应用。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引入考试的考核范围,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仅关注方法在自己未来从事领域的应用,不关心方法本身的创新和发展。SAS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统计软件之一,与SPSS、stata并称为国际三大统计软件,SAS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大且方法齐全[4]。SAS还可以被当作一个统计平台,许多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都可以通过编写SAS程序来付诸实施[5]。考虑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学时数和专业要求,选用SAS作为分析软件较为合适。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涉及SAS软件应用仅限课下评测,下一步考虑在期末考试引入上机能力考核方式。

3.期末考试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放弃复杂繁琐的计算题目,加大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期末考试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较为支持。卫生统计学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可以较好反映医药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名词解释、解答题等题型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概念本身涵义,而且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漩涡。综合应用题和案例辨析题则可以从应用角度考察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需的设计、适用的条件和结果的意义,同时可以考察经典方法适用条件不满足时的解决方案。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肥胖或成健康杀手

过去人们多认为肥胖是富贵的象征,而现代预防医学理念表明肥胖是灾难与祸害的根,肥胖预示人体健康已经开始出现某种危机。肥胖严重消耗家庭与国家经济资源。国家每年用于由肥胖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医疗支出,相当于发生一次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患有慢性病的家庭中,医疗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1/3。

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发展,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的医疗支出正在迅速上升,此种状况将直接威胁到家庭经济稳定。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到2020年,主要由肥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将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病因。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显然将成为未来消耗中国家庭经济资源的主要疾病。

减肥专业人才奇缺

根据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全国体重控制管理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肥胖人口保守估计至少超过9000万,超重人口至少突破两个亿。当前,肥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迅速蔓延,已成爆发流行之态势。肥胖的祸水在中国大地上无拘无束地流淌,在中国几乎任何有人的地方就有肥胖者的身影,由肥胖所引发的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正在严重地危害国人的健康,肥胖已经成为中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种慢性流行性疾病。

此种局面在中国已经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然而,国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几乎都没有建立体重控制研究、管理与咨询机构,全国的体重控制管理工作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大中城市每3~5万人口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那里的全科医师只会看多发病与常见病,对于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尤其对于体重控制管理问题几乎一无所知。中国的医院多、博士多、教授多、主任医师多,却看不到肥胖症专科门诊。医院里什么专家都有,也没有体重管理专家。

在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系统能胜任体重管理的专家学者相当稀有。遏制肥胖流行,需要大批体重管理专家,需要千千万万体重管理师,而我国2700所大专院校,包括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没有任何一所院校,没有任何一个专业,能为体重管理这个社会突出需求培养综合体重管理人才。全国目前有几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设立了此专业,但充其量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万分之一。虽有不少美容院纷纷开展减肥项目,但其专业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于体重控制管理的需求。体重管理项目在中国还是一片处女地,必将成为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和开发的项目。

体重管理迫在眉睫

从生命的意义上讲,体重管理就是救治生命;从保健的意义上讲,体重管理就是延缓衰老;从美学的意义上讲,体重管理就是演绎青春与美丽。

以人为本,就要尊重生命的尊严,就应珍惜生命的价值。我们不应该对肥胖问题视而不见,更不应该对体重管理的需求听而不闻,我们应该勇于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我们鄙视急功近利之徒把人体当成减肥的“试验田”。我们可以预言:世界上任何人、任何制造商都不可能成为减肥或体重管理的“神仙”,任何片面的方法或单一的产品,都不可能既有效减轻体重,又有效阻止体重反弹。千千万万中国女性的减肥实践,充分证明“病症疗法”是一种屡用屡败的方法,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方法。病症疗法所以不能立足的原因在于,病症疗法只解决病症而没有办法解决病因,病症暂时去除而病因没有解决,只要病根未除体重必然会反弹。犹如地上的草,若不连根铲除,迟早还会长出来。

21世纪初,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的预防医学家和营养学家,以及有见地的临床医学家,已经对肥胖问题做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他们在学术言论与著述中,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对肥胖问题阐释了各自的观点,宏观地表述了减肥的原则、策略与方法,只是目前尚没有预防医学家和体重管理专家关于体重管理方面的专著问世。他们的理论与学说尚缺乏系统综合、高度概括与详尽解说。

现代体重管理科学秉承先进的预防医学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坚持以预防医学理论为指针,遵循营养学、运动学,以及中医保健养生的理论原则,用综合卫生专业技术控制管理体重,摒弃一切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糟粕,主张对肥胖采取病因治疗的方法,掐断肥胖的源头,消灭产生肥胖的各种危险因素,克服各种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饮食生活及行为习惯。

体重管理师将实行职业准入

中国保健协会减肥分会已成立了体重控制专家组,具体负责研究制定体重控制管理技术标准和项目推广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中国保健协会减肥分会体重控制管理专家组,在大量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各种减肥方法与体重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首次提出了以保健养生为目的的“体重控制管理系统方案”,遵循营养学、运动学,以及中医保健养生的理论原则。

预防医学三大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伤害;发生率

随着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增高、生活节奏加快,意外伤害对人群的健康和安全的威胁越来越明显。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伤害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本文应用伤害相关情况的问卷对保定市小学生伤害发生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保定市区内四所小学,每所小学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所有同学进行调查。

1.2 伤害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伤害是指凡是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1]。伤害判定标准,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由家长或老师作紧急处理;到医院或校医院处理;因伤缺课半天以上者。伤害调查时间为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

1.3 调查内容:病例和对照均采用统一自编的的“小学生伤害相关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社会经济学、伤害发生情况及家庭危险因素等。

1.4 调查方法:在校小学生均有意外伤害保险,伤害发生后,学生家长或老师均先上报学校主管人员再报保险公司。本次调查是在取得校方同意并配合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由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师对发生伤害的学生进行入户调查,由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共同完成问卷,问卷当场收回。

1.5 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 伤害发生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小学生1478名,一年内共发生伤害430例发生率为29.09%;男生752人次,女生726人次,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2.58%和25.48%。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与女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02,P

2.2 不同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分年级比较,不同年级伤害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8.26,P0.05);二三年级伤害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80 ,P

2.3 小学生伤害发生类型比较。不同年级伤害类型构成比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51.24v=40 P>0.05)。

3.讨论

本调查发现小学生意外 伤害的年发生率为29.09%, 低于锦州报道的68.86%[2], 略高于广州报道的 20.47%[3], 可能与伤害标准不同、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不同有关。性别比较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男生相对好动,好逞能,敢冒险等心理因素有关。伤害发生率年级比较,不同年级伤害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依次是六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二年级、一年级。一、二年级伤害发生率明显低于三四五六年级,其原因可能是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呵护较多,且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少,故意外伤害少见。3~6年级伤害.率明显高于1~2年级,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老师逐渐放手,学生活动范围增大,因体育运动及玩耍打闹可致意外伤害增多。此外,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乘公交车、骑自行车上下学,也是意外伤害增多的原因。随年龄的增长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纠纷增多,加之儿童的危险意识差,不能正确辨别伤害危险行为。此外,受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体的影响,对真伪的辨别能力不够,常模仿其中的不安全情节,因此易发生意外伤害。

不同年级伤害发生类型构成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害类型中跌伤、碰伤位于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前两位,这表明在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的预防工作中,应重点预防跌伤、碰撞伤的发生。对学生经常发生跌伤的地点, 要及时消除隐患。教育学生校内外不要互相追逐或打闹,上学时要注意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声涌,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299.

[2] 柳晓琳,许 群, 程晓萍.锦州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1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