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研究背景
平衡能力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平衡能力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能力。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平衡功能是指身体自我调整重心并维持姿势稳定的一种能力。人体静态姿势平衡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三者协同来完成。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训练人体复杂的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能力,通过对反应速度的训练也可间接提高人体平衡觉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力竭是运动性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后阶段.它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能维持运动的一种疲劳现象一次性力竭运动可导致人体运动能力的短时间迅速下降乃至完全耗竭,接下来人体就会处于一种重度疲劳的状态,各器官机能迅速下降,意识涣散,认知功能也会处于短暂的休眠状态。一次性的力竭运动是否也能导致个体静态平衡能力的迅速下降。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的静态平衡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估来得知其平衡能力的衰减程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男性健康本利一生30名,15名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专业的本利一生,巧名为运动人体利一学、经济管理、体育人文等学利一专业本利一生。实验对象均同意参加本次实验所选对象均排除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影响平静功能判定的疾病因素
学科组和术科组二者做统计分析,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o.os>,具有可比性
2.2实验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前进行指导,告知受试者实验过程和有关注意事项受试者在实验前两日保证正常作息,并禁用烟、酒、茶、咖啡及中枢兴奋或抑制性药物,避免剧烈运动等。实验时应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并做好热身准备,然后进行平衡实验的实验前测定。试验内容为功率自行车,要求每个受试者按照递增负荷一次完成一定时间的运动,直至受试者自身感觉力竭为止。试验后即刻让受试者原地进行45秒的积极拉伸放松运动,随即进行平衡功能的测定,并整理数据。测试结束后接着做整理活动并休息,最后收集并整理所有实验数据。在力竭运动过后,整个机体机能处于崩溃的边缘,尤其是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快速衰减,导致人体不能很好地保持直立,45秒的积极拉伸放松运动可以暂时缓解这种极端状态下的不良反应,保证身体之后能够直立进行平衡测试
2.3测试项目及测试指标参数:
实验前后均进行,重心平衡测试。本实验进行测试时采用TecnoBody重心平衡测试系统,要求受试者脱鞋后按特定位置立于传感器平台上,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前方,分别测试睁眼、闭眼两种状态下的平衡情况,每项测试时间30s,其间受试者应主动保持身体平衡并且不受周围环境影响。静态平衡测试要求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眼、闭眼及外界光刺激状态下,实时记录压力重心位置与时间关系曲线。静态姿势图仅对静力时压力中心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但不能将影响平衡功能的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彻底分开来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个熟练的测试员进行测试
功率自行车测试采用瑞典MDNARK品牌的定量负荷功率自行车,在进行功率自行车的过程中,按照受试者体重设定三级负荷,阻力分别为0.1 k州lkg体重,转速为100转/分,时间2分钟;0.2k州lkg体重,转速为100转/分,时间2分钟;0.3k州lkg体重,转速为100转/分,直至力竭。力竭指标为个体不能完成相同负荷一次的运动量,主观感觉为非常累,脉搏达到个人极限,一般为( 220一年龄)。
静态平衡测试指标:X轴平均Cop:重心摆动中心与足底中心(平台上的标准点)在X轴的距离,Y轴平均Cop:重心摆动中心与足底中心(平台上的标准点)在Y轴的距离,前后方向标准差}gDY},左右方向标准差(SDx),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场mm/、),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Vx mm/s,运动椭圆面积(Areacmz>cm:测定重心摆动轨迹所包含的面积,运动长度(Long cm):测定重心摆动轨迹运动长度,闭眼睁眼面积比率:闭眼重心摆动轨迹所包含的面积与睁眼重心摆动轨迹所包含的面积的百分比,闭眼睁眼长度比:闭眼重心摆动轨迹运动长度与睁眼重心摆动轨迹运动长度的百分比。其中,标准差是指各个时间的数值偏离中心位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表示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差从稳定性的角度来看,测试者Vx ,Vy,Area,Long这四个指标更加直接并且他们的值越小,表示稳定性越好,平衡能力越好
2.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前后睁眼闭眼平衡状况和不同组别的实验结果进行配对样本体检验,将分析数据以表格形式进行呈现。数据统计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为P<0.05
3.结果与分析
3.1睁眼状态下实验前后学利一生与术利一生静态平衡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在睁眼站立状态下,两组受试者经过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组内平衡能力各项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学利一组受试者在Vx,Long这2项数值中均较实验前出现显著性下降(P<O.OS,P<0.05)。术利一组受试者则在Area这1项数值中较试验前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通过组间比较得知,实验后学利一组在肠,Vx和Area这3项测试指标中,较术利一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学利一组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在实验后较术利-组出现了显著性下降
3.2闭眼状态下实验前后学利一生与术利一生静态平衡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由表3可知,在闭眼站立状态下,两组受试者经过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平衡能力各项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学利一组受试者在Area,Long这2项数值中均较试验前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术利一组受试者则在Vx,Area和Long这3项数值中较试验前出现显著性下降(P<0.O1,P<0.O1,P<0.05)。通过组间比较得知,实验后学利一组在vy和Long这2项测试指标中,较术利一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O.OS,P<0.05),表明学利一组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在一次性力竭运动之后下降的更加显著
3.3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实验前后学利一生与术利一生静态平衡各指标参数对比
从表4,5实验前来看术利一组和学利一组的每一项指标在闭眼和睁眼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实验后只有学利一组的Vx,Ar-ea,Lon}这三个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4.结论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运动;行为取向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2-270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24-02
自2005年4月下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而后健康教育思想便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主导思想。从中充分体现了体育成为了人类生存意义以及价值的最终关怀,从而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里,使大学生在对体育的认识中灌输了以人为本的体育精神。健康第一,是体现人们对自身的前途和自身命运的一种基本关怀。它体现出在学校体育中应为大学生的健康而服务,并且把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统统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的体系中去,这也符合了社会体育以及学校体育在现时展的需要。也同时将健康第一的理念灌输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理解中去,从而改变以往大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行为的态度,使其在体育运动锻炼中能够更好的促进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健康概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将健康第一作为生活中最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健康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话题,在《辞海》(1979)对于健康的概念解释说: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提出了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的四维健康观念。 21世纪是个大健康时代,人类将追求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民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相提并论,并将其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方面。此外,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将促使学校体育经历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对健康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将会引起人们健康理念的变化。
(二)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生命健康的根本,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健康具有根本的支持机制,是健康即生命质量的最终担保。同时人们要想健康的生活,必须要育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是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国民的道德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三)体育行为与体育运动行为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
二、大学生对健康第一理念的理解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既生活在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时期,还要不断去适应各方面都有竞争力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四维健康观。这种四维健康观包括了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理、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表发现有大部分人认为躯体健康就是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功能正常以及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健康第一理念下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取向研究
(一)心理支配运动行为取向
心理支配是心理对身体以及思想上支配的心理体育行为,对于外在体育锻炼运动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基本上是由大学生对参与体育的动机、对待体育的价值观以及大学生对体育持有的态度这几方面来构成。
1.大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动机在健康第一理念下的发展
大学生要从传统的体育运动就是强身健体这一观念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方向来发展。如今社会经济繁荣,竞争压力激烈,健康不只是单单的身体健康就可以,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就要必须拥有良好的健康第一的理念,这是当今大学生要很好地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2.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动机的学习要向科学健康的知识方面发展
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需求不只是对体育运动技术以及技能的单一掌握,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而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与理解而不是体育专业知识主要是在对于终身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关于体育健康的健康知识。 这就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时能够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什么事健康,并且能够从健康第一的角度上去接纳了解,并培养自己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在大学中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的强身健体,而是要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及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
(二)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取向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
体育运动行为是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过程中有具体的各个身体机能运动的表现。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一般需要通过从体育运动的内容、体育运动的时间、体育运动的方式以及体育运动的空间等几方面来进行。
1.体育运动的内容需要向社会化、大众化以及休闲化的运动方向发展
通过教学以及平时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发现学生目前参与运动项目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涉及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瑜伽、自行车、定向运动、女子防身术、轮滑、等等。大学生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影响下,慢慢的对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选择的越来越多,因为这些项目既大众化又休闲而且又有社会化。在体育运动中,大部分学生参与球类运动的比较多,这些无论是三大球还是三小球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比较强,能后使人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心情愉快,振奋精神,而且社交性也比较强。可以满足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社交活动。而其他的带有技术性的运动内容有一定的社会化,大众化,因此提高了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通过大学生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一些新兴的现代的体育项目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使他们有兴趣的去参与其中,如高尔夫、斯洛克、攀岩等等项目越来越受大学生的喜爱。而如今的大学生也已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在通过参与各项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他们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而且还能从运动中使大学生能够不断的超越自我、勇于面对和解决迎面而来的困难最后还可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
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各有各的优点,各个内容的不同,锻炼的效果不同,对提高大学生改善体育锻炼的兴趣,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改变自身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重新认识有较为显著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也可以使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对健康第一理解又进一步的提高。
2.体育运动时间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根据资料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间一般以每周3~4次为宜,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20~60分钟最为合适。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由一周的1~2次逐渐发展到每周的3~4次。运动的时间也由每次10~20分钟延长到20~50分钟甚至在一小时左右。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有了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认识和,对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开始科学合理化。也能够从健康第一认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身的体育锻炼。
3.体育运动空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对于体育锻炼的运动空间的要求上,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也开始在体育运动的空间上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从不参与到校内空间的要求到进入社会空间以及自然环境的多元化发展,充分说明的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也开始参与社会、使自己融入社会、热爱生命。
四、结论
健康第一的理念使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无论是从心理支配上还是外在的身体锻炼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大学生也在健康第一理念对体育锻炼从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认识逐渐提高到对健康知识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心理支配控制自身的体育锻炼对外在的身体锻炼有着一定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大学生的外在身体运动行为是在运动形式上向着社会化、大众化以及休闲化的运动方式进行发展的,在运动项目上也开始注意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大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同,既提高了大学生改善体育锻炼的兴趣,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改变自身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重新认识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也通过体育锻炼也可以使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对健康第一理解又进一步的提高。对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中也开始注重运动时间的科学合理化以及运动空间方面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知识和终身体育的教育和传播,使其在心理上对健康第一理念有着重要的认识,并不断倡导鼓励学生参与各项运动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自控、自练、自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俊峰,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2]傅华,李枫主编.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刘一平,余道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体育科学研究.2007,12
关键词 体育意识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总和,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体育能给人们带来强健的体魄、全面的体能、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意识的增强无疑能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如今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下降,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意识的理论阐述,为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影响提高高中生体育意识的因素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发展,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自信心和自尊心极其强烈,热衷于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他们对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和活动很感兴趣,喜欢听新鲜事,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增加[1]。另外,由于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在体育学习中,逐渐对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的动作的学习产生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动作要领的掌握,更加期望学习动作的原理。不仅关心课堂内的学习和锻炼,并对课外的体育活动以及班级间、校际间和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活动都很感兴趣。
(一)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以技能学习为主,明显缺少对技能原理的理解以及情感上愉悦的体验,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结合高中生旺盛求知欲的特点,采用一些“发现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技能的学习中保持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一种“乐学”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培养其体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不然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所有学生都喜爱体育课,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如教学内容,练习形式,自主选择器械和场地等;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参加和体验体育活动;教学中涉及的一些苦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另外给学生一些时间,在课中让他们自己去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能力,从而对体育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进而间接的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效果。
(二)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乐趣和兴趣,是指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求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体育教学活动角度来看,即体育教学活动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校风师生人际关系和相关图书资料。教学环境是师生的教与学的依托,教学环境对教学产生更直接,更适时地的影响。
体育教学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影响到体育知识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形成和提高。相关图书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时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体育意识的增强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对体育运动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对文化知识和文娱体育实践锻炼的态度对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还存在部分学校,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学校的领导、教师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运动耽误学生的学习,存在体育运动只是使人变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从而对体育持不支持甚至反向的态度,以至于对学生的体育认识、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家庭和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和家长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体育运动的消费较高,需要家庭经济给与一定的支持。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和家庭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相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而言,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作用,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家长对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等有着一定的认识,会促进孩子对体育的认知能力。因为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每个人形成其体育观念、动机、运动习惯等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对运动形式的选择方式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家庭情况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家长对体育意识极为淡化,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不佳,积极性差。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集体行为对人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以及各种赛事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这是由于学生的爱国情怀所引起的,但是不能否认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效应。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涵义
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该运动的提出和实施是要鼓励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积极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力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要求,让85%以上的学生达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扭转学校体育中青少年锻炼不佳的局面。
二、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应是归属关系,即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是对学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补充,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更多的新的锻炼形式和内容。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在21世纪为了更好实施学校体育运动、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而采取的创新举措。
⒈阳光体育运动贯彻的是“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理念,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提高青少年对健康健身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而这些目标和观念同样也是学校体育的发展宗旨和最终的目的。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最终走向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学校体育为了实现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步骤。
⒉从两者面向的对象来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象仍是全国的大、中、小学生,是在学校体育中为了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而采取的一个措施。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应该归属于学校体育之内,而不能将阳光体育独立于学校体育之外,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
⒊从目的性的角度来审视,阳光体育运动要想得到良好的实施,必须有学校体育教学来指导。其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而要合理科学地掌握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绝不能离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也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必须与学校体育教学紧密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一同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任务。
三、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的拓展
阳光体育运动在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校体育横向不断拓宽和纵向继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衔接,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体育的终身化。
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象是大、中、小学生,学校体育可以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这个举措将青少年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紧密衔接起来,形成系统化、连续性、继承性的锻炼体系,使学生可以长期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和体育健身能力的掌握,促进了学校体育各个阶段纵向系统性的衔接和发展。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问卷调查法采用特尔菲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随机抽取莱芜市20所农村中学的校1000名学生和2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945份。教师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87份。有效率均达到91%以上。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莱芜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
表格中的符号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内容为:①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程度的调查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水平的评价③体育教师对学校阳光体育管理机制的评价
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学农村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完全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15.69%和45.09%,这说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农村体育教师对国家的政策还是积极理解与执行。从表格及实地考察中发现,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虽然没有城市重点学校的体育器材丰富,但是部分农村体育教师对乡土体育资源开发得很好,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很适合农村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对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制,66.66%体育教师认为不完善。因此,大多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以上结果说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大多数认为阳光体育管理水平和机制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2.2莱芜市农村中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途径分析
表格中的符号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内容为:①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途径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③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评价
由表3可见,初中学生主要通过体育教师和学校宣传这两个途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分别占到46.73%和28.64%。农村高中学生主要通过体育教师、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学校宣传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说明高中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比初中学生多。从初中、高中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是比较积极地参与这项运动的。另外,有78.26%的学生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上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途径较狭窄,但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看待阳光体育运动。
2.3莱芜市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分析
2.3.1 莱芜市农村中学早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由表4可见,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早操,有50%的学校早操在三次以上。在农村中学中,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做到开足体育课。开足体育课的初中占到40%,高中占50%,未达国家要求的学校初中占到20%,高中占30%。另外,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二次、三次的学生分别为46.01%和24.48%。从学校每周体育课初中三课时,高中二课时来分析:莱芜市农村中学有70.49%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两次以上。以上结果说明,莱芜市农村中学除体育课外,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均按照《意见》规定实施。
2.3.2莱芜市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
由图二可以了解到,在莱芜市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另外,全校统一和班级为单位也是主要的组织形式。而以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单位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只占到比例的2.04%。笔者调查中得知:农村中学的社团、体育俱乐部组建往往临时性的,主要是学校业余运动员组成,常常得不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2.3.3莱芜市农村中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分析
由表5可知,有61.54%莱芜市农村中学,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一直贯彻国家要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26.67%的学校没有坚持实施,有11.7%的学校没有实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督。
2.3.4莱芜市农村中学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及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数情况分析
由表6可见,大多数农村中学都能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占到23.52%,没有落实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的占到7.65%。由此表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一辈子,”的口号在一些学校还是没有宣传到位,或者只是停在口号上,没有真正实施。有37.75%学生掌握两个以上体育锻炼技能项目。总体来看,有85%以上的学生达到掌握两项体育技能要求。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学生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学习掌握的运动技能很有限,存在运动技能低水平化现象。
3.建议
3.1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扶持力度,切实改善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状况,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层也要针对本校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形式手段开展体育活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2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有效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农村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体育的知识理念与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