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电针 康复训练

肩关节半脱位为中风病人常见并发症,脑卒中病人肌力持续0~1级2周时间以上,则60%-80%的病人将并发该症,其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同程度疼痛。我科自2002年8月以来,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来自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病人,按人院先后顺序依次轮流入组,并符合以下诊断条件:①伴不同程度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萎缩:②肩峰下触及凹陷;③经头颅CT,头部MRI确诊为脑梗塞、脑出血;④肩关节正位片显示肩峰与肪骨头间隙>14mm或两侧间隙差>10mm;⑤神志清楚,无认知障碍,能配合训练;⑥均为发病6个月以内患者;⑦排除颈椎病、肩周炎、胆囊炎、心绞痛、骨质疏松引起肩痛。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脑梗塞20例,脑出血10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5岁;发病时间最短15天,最长5月,平均发病时间52天。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脑梗塞16例,脑出血1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2岁;发病时间最短18天,最长5月。平均发病时间48天。两组患者各向情况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予康复训练:①正确摆放;②予肩吊带保护;③主、被动活动,行神经促通技术(Rood技术Bronstrom技术PNF技术)。

2.2治疗组 取肩、肩髂、肩贞、臂、颈夹脊、曲垣、会、百会、曲池、风池,选0.30×40mm无菌针灸针,予手法平补平泻,选G-6805电针仪,采用疏波,频率为30Hz,电针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3 疗效判断标准

3.1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消失,肩关节无明显受限;有效: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轻度受限;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3.2评定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目测类比评定疼痛法。

3.3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P

4 治疗结果t=4.379 P=0.00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该病为中风(中经络)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人体,阻碍气机,日久成痰成癖,且脾虚生痰,加之肝风内动,风痰癖痹阻经络,致气血逆乱,机体失养而为瘫痪,筋脉纵缓致肩半脱位。《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主束骨,故针刺阳明经肩髑、臂膈、曲池,可使气血畅通,筋脉得养。“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通诸阳振,以上带下,行气通阳,使机体恢复,故取百会。颈夹脊位督脉两旁,针刺可疏通督脉,振奋阳气,故取颈夹脊。肩、臂、肩、曲垣、肩贞为三角肌、冈上肌位置,针刺诸穴可刺激三角肌、冈上肌,使肌肉力量增强,而三角肌、冈上肌为稳定肩关节的二块主要肌肉。

康复医学认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为中风后肩胛带下沉,肩胛骨下缘内收后缩,使肩关节盂离升正常位置,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纤维萎缩无力,肩关节囊松弛,胸大肌痉挛。康复训练能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和张力,使肌力提高,稳定肩关节;能维持肩关节活动范围;矫正肩脚骨位置,使关节盂位置恢复正常,恢复肩关节锁定机制;缓解胸大肌痉挛,防肱骨头向前脱位,最终缓解疼痛,使肩关节半脱位复位。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掷运动员,肩关节不稳定,肩周炎,康复治疗

1.研究目的

肩关节不稳定(主要是指盂肱关节不稳定)的定义为在活动时肱骨头与肩盂之间存在有症状的移位,是投掷运动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投掷运动员受此病困扰,影响运动成绩,甚至因此结束运动生涯。而许多医生对此病尚认识不足,一些患者仍被以“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等予以对症治疗。结果失去治疗的时机,引起肩关节周围动、静力性稳定结构的继发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投掷运动员的肩关节不稳定进行总结,以普及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病例分析法、运动力学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功能解剖,从严格的解剖学角度考虑,肩由七个不同的关节构成。而一般认为它由三个关节和一个联合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联合.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正常的肩关节,在灵活和稳固之间存在着精确的平衡,盂肱关节形同球窝,肱骨头限制在浅盘状的肩胛盂内。肩胛盂的关节面仅相当于肱骨关节面的1/3~1/4,这些使得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关节的同时,也潜伏了易发生不稳的特性。肩关节的稳定约束结构由静力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静力结构有:盂唇,关节囊,盂肱上韧带(SGHL),盂肱中韧带(MGHL),盂肱下韧带(IGHL)和喙肱韧带(CHL)。在肩关节内收位, 盂肱上韧带和喙肱韧带阻止肱骨头向下方移位;中度外展位, 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阻止肱骨头移位;高度外展位, 盂肱下韧带稳定肱骨头. 动力结构有赖于三组肌群的协作: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的肩袖肌群,包括三角肌、喙肱肌、大圆肌和主要的肩袖肌(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起自脊旁止于肩胛骨的肩胛轴肌群,包括斜方肌、前锯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起自脊旁的背阔肌和起自胸骨旁的胸大肌均止于肱骨,构成了肱骨轴肌群。

3.2运动学,投或掷是盂肱关节在被动和动力性制约下的一个完整有效的运动。这些制约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投掷过程中的运动性和稳定性达到复杂的平衡。有效的投掷动作需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协调,以及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肩胛骨胸壁关节的复杂三维运动。投掷动作可分为以下几期:挥臂期、抬臂期、加速期、以及投掷期。抬臂期又分为早期和晚期。由于作用于投掷运动员肩部的力量呈复杂排列,因此特定的损伤发生于投掷的特定期。

3.3分类及病理机制,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可分为前方不稳定、后方不稳定和多向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可定义为由于肱骨头在肩盂内过度向前移位而引起的疼痛或恐惧感。反之为后方不稳定。不稳定的病理改变可能在关节的肩胛骨或肱骨一侧,或者是关节的周围组织结构。也可能是由于家族性因素和内在胶原不正常所引起,还可能是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肌腱的病变造成。投掷运动员多是由于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牵拉关节囊韧带造成松弛,继发肩袖和肩胛带肌肉的疲劳和微损伤,导致关节不稳。

3.4症状表现,肩关节不稳定的症状首先是肩关节疼痛,发生于肩关节运动至某一特定区域。而且常没有明确的损伤病史。其他不稳定的症状包括肢体酸胀无力、“关节不稳的感觉”、“失效”或伴有神经性症状的打软,即所谓“死肩”综合症。

3.5治疗

3.5.1康复治疗,首先是缓解疼痛,通过休息、口服NSAIDs类药物、局部封闭,缓解肩袖等损伤组织的炎症水肿。疼痛缓解后应针对肩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机制进行体育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分4个阶段:

制动康复训练阶段:肩部用肩支具或者三角吊带制动,局部作无热量超短波、磁疗。制动时,进行腕、肘关节的功能活动。

保护性康复训练阶段:在肩胛平面以下做肩部主动运动。

肌力强度康复训练阶段:增加肩部运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达正常肩部活动度。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肩部协调性和强度训练,比如抓举、肩绕环、振臂、扩胸、轻器械投掷(小于标准的重量)等。

3.5.2手术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骨骼发育缺陷及损伤性关节不稳定,根据不同的不稳定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常用的有肩关节囊紧缩及加强术,骨阻挡术,肩盂及肱骨头下截骨术,肌腱修复术,肌肉移植术。肩关节后不稳定的手术要达到两个目的,即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并防止再脱位。

目前已经报道的手术方式不少,但至今尚无公认的明确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针对肩关节不同病理改变的术式有三种:关节囊紧缩修补、肩胛下肌(冈下肌)短缩和骨性矫正手术。其中,开放性关节囊紧缩成形术被认为是肩关节后不稳定治疗的“黄金标准”。但即使正确实施了此手术仍屡有失败的报道。究其原因,可能是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的病理因素除关节囊病变外,常常还包括骨性结构异常。手术治疗如果只纠正了关节囊松弛的问题,而没有纠正其存在的骨性异常,肩关节后不稳定就难以获得彻底解决。

4.结论与建议

对于后方不稳定的治疗仍存在争论,通常采用物理治疗至少6个月而无效,则采取手术治疗。运动员通常很难恢复到他们以前的比赛水平,只是获得了稳定和解除了疼痛。

一般意义上,手术治疗是不提倡的,以非手术治疗可达到治疗的效果。总之,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对大多数人来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只有在平常的训练中多加强运动员、教练员与临床医生的联系,运动队的医疗队伍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强运动员各方面的研究,才能使肩关节不稳定的运动员提早接受治疗,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亚波等译.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点与争论[J].运动医学,2002,(6).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对156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56例术后1周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6~2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Lazzcano标准,疗效优130例,良26例,无其他合并症。【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护理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肩部损伤合并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200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患者,男性85例,女性71例,年龄28~54岁,车祸伤56例,摔伤68例,其它伤32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取仰卧位,患肩垫高,从肩峰至锁骨弧形切口长约6~8cm,显露出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将骨折及脱位的肩锁关节复位后,选合适大小和长度的钩钢板并进行预弯,插入肩峰后下方,体部用螺钉固定。钢板固定后修复肩锁韧带和关节囊。术后行肩肘带悬吊,术后1周开始做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9~18个月取出钢板。

2 结果 本组156例术后1周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6~2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Lazzcano标准[1],疗效优130例,良26例,无其他合并症,肩锁关节无再脱位,骨折全部愈合。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受伤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加之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入院时患者及家属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急噪等表现,特别是伴有多发伤患者入院时要热情主动接受病人,做好入院指导,给予精神安慰,及时了解病情及治疗计划,并主动向患者介绍,针对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做好耐心解释。告知患者锁骨钩钢板的特点,介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评估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过程,熟悉病区,以减轻急噪、紧张焦虑等情绪,配合检查治疗。

3.1.2 根据患者受伤程度,及时妥善处置患者,疼痛时局部早期可冷敷,超过24小时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并可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疼痛。

3.1.3 注意加强巡视患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防内脏器官迟发性损伤出现。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肿胀程度。

3.1.4 饮食护理早期饮食宜清淡可口,宜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刺激性小且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如:鱼、瘦肉、水果等。中晚期宜给予富含钙质及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3.1.5 :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避免侧卧位,平卧时可不用枕头,可在肩胛间垫上一个窄枕,使两肩后伸外展。

3.2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有合并伤的要积极处理,使患者能较好的适应手术创伤。按常规要求通知禁食、禁水及术前给药。

3.3 术后护理

3.3.1 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

3.2.2 加强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安置舒适,单纯肩锁关节脱位可给予半卧位,合并颅脑损伤及其他肢体骨折者予以平卧位,手术肢体三角巾悬吊固定,保持手术肢体肘关节呈90°,缓解局部疼痛。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2小时一次观察患肢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活动度24小时到72小时。此外注意增加营养。

3.2.3 伤口护理 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固定妥帖,伤口渗血,敷料潮湿时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防止伤口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3.2.4 康复训练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不仅恢复了肩锁关节的解剖关系,还为组织提供了无张力的环境,患者可早期进行肩关节的活动,避免长期固定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黏连。因此,应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健肢及患肢未予固定的关节及肩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术后3~4 d指导患者小范围外展肩关节,术后1周逐渐加大肩部外展范围,术后10 d开始内收后伸肩关节,2周后开始作爬墙运动,范围逐渐加大,行摸背、云手、上举等活动,根据情况4周后可逐步持重物训练。活动范围、活动量大小以患者能耐受活动时的痛感为宜。

3.2.5 预防并发症 合并颅脑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时,卧床期间应注意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防止肺部感染、压疮、便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穿衣服时先穿患肢后穿健肢,脱衣服时先脱健肢后脱患肢。

3.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按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遵医嘱定期随访,进行X线摄片检查肩锁关节恢复情况,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持愉快情绪。

4 体会 锁骨钩钢板为钛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其解剖型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钩偏置设计避免其插入肩锁韧带及突破关节腔,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用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2],手术安全,并发症少[3]。既可以满足固定牢靠又可允许锁骨的旋转运动,降低内固定物的失败率还允许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理想可靠的方法。 此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注意病情观察,准确评估患者健康状况,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谢宁,荀三怀,刘岩,等.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292-1294.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护理

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炎性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本文对44例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0~70岁,经X线或CT证实或MRI证实肩袖损伤的诊断,左侧肩袖损伤30例,右侧肩袖损伤14例。

1.2方法 患者平卧,全麻,对皮肤消毒,前臂用无菌绷带包扎,加强固定、常规无菌铺巾。使用无菌单铺一个简易的仪器袋,用于放置肩关节镜等设备,并妥善固定,防止滑动,便于操作的,肩关节镜防止弯曲,折扣。由肩关节后软点注射,肩关节腔充盈扩张,扩大肩关节镜手术空间。通过尖锥和钝锥套穿刺,进入关节腔滑膜组织,穿刺套管射孔后,拔出钝锥穿刺,插入30°。根据肩关节的顺序进行关节镜检查。肩关节腔冲洗检查,确定肩袖损伤范围,提供所需要的设备,如钩手探针检查损伤肌腱组织,手工刨刨破裂周围水肿炎性组织,咬骨钳去除破裂的组织,内窥镜下肩袖损伤缝合,术后送往病房。

1.3疗效观察 通过UCLAt评价标准[1],主观满意度的标准根据肩关节疼痛、功能、主动向前升角、强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随访44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手术前,P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患者对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失败,认为肢体功能的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地讲解操作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消除恐惧心理。

3.1.2皮肤准备 术前24 h做好肩关节皮肤准备。如果局部皮肤有明显感染、皮肤疖、痈,应该治疗,延迟手术预防术后关节感染。

3.1.3指导患者在手术前调整饮食结构,防止便秘。

3.1.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常规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术前1 d预防性应用。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术后平卧6 h,将头歪向一侧,防止胃肠液反流误吸,6 h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在手术后7 d内,观察到患者没有温度上升的迹象,所以没有感染的迹象。

3.2.2 常规肩外展放置,上肢保持75°~90°外展,屈肘15 °~30°,这个位置是肩关节放松的状态,使肩关节肩韧带张力最小,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同时减少出血,是有利于关节囊愈合[2]。

3.2.3引流管护理 防止血液在关节腔的积累,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48 h除去。在此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如果有大量的新鲜红色液体,应考虑动脉损伤。正常引流液量在手术后24 h约200 ml以上,然后逐渐下降后80~100 ml。负压吸引,需要无菌操作,以确保负压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3.2.4康复训练 肌肉、关节尽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畸形,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应辅以主动、被动的锻炼,根据个人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体育锻炼类型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在训练中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疼痛在训练中停止30 min后应该消失,疼痛严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麻醉消失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手及腕关节伸屈、前臂肌松弛和收缩练习。根患者的年龄结构,选择运动强度,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在一般情况下,5 d被除去从压缩绷带,关节的运动的程度被恢复。逐渐增加肩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内粘连[3]。

3.2.5关节血肿的并发症的观察 关节血肿是肩关节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常规加压包扎,并用冷敷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如术后血肿继续增大,关节腔活动性出血的,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关节周围皮下水肿和肿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关节腔内会有少量的液体进入皮下组织的空间,所以患者会在术后关节肿胀,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同时微波治疗理疗。

参考文献:

[1]Gregory C, Fanelli.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multiple ligament injured knee[J].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2003,19(Suppl 1):30-37.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是脑卒中后偏瘫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0%[1],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缩甚至畸形。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 068例,并发SHSAS 162例(15.2%),对其中的9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2例患者均为经CT或MRI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偏瘫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及SHSAS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肌梗死,颅脑脊髓外伤所引起的肩手综合征及卒中前明显肩关节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者。其中男98例,女64例,年龄55~99岁,平均年龄(77±10.5)岁,脑梗死127例,脑出血35例。脑卒中后并发SHSAS的间隔时间:1~7 d 52例,8~30 d 79例,31~60 d 31例。

1.2 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

男38例,女28例,年龄(76±9.5)岁;综合康复组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78±11.5)岁。2组的性别、年龄、职业、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康复方法

1.3.1 常规康复组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2组患者由治疗师每日训练40~60 min,其余时间由护士帮助患者训练。

1.3.2 综合康复组治疗 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

1.3.2.1 针灸 取患侧肩髑、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髑会、关冲、曲泽、大陵及阿是穴直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1次/d。

1.3.2.2 理疗 选用波长为7.7 m,频率为38.96 MHz,超短波治疗仪。电极于患侧肩部对置,取微热量,治疗时间为18~20 min,1 d/次,共治疗10~14次。

1.3.2.3 按摩疗法 沿手指、手背、腕背、前臂及肩部做向心性按摩,在按摩的同时协助患者做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肘关节的屈曲与伸直,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手指的屈伸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

1.3.2.4 心理康复治疗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之中,对患者和家属讲明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使其充分认识病情和转归,对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及预后有较好的了解,使他能确立现实的目标和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人消除焦虑,畏难和抑郁等消极心理,恢复自信心,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1.4 评定方法

1.4.1 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4]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入院后于治疗前评分1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

1.4.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疼痛和水肿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显效:疼痛和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疼痛和水肿减轻,关节活动中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有效率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FMA、MBI评分均增加,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2。综合康复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SHSAS又称反射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6],患侧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其关节活动受限、血液流动障碍并导致皮肤发红、发绀、温度增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痉挛。患者可因疼痛而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又因其固定肩关节的肌肉松弛,从而使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目前一般认为该症与脑卒中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7]。

SHSAS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水肿及疼痛,提高ADL能力、回归家庭、重返社会。Geertzen等[8]认为疼痛是引起残疾和残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减轻水肿,然后是疼痛及僵硬程度,如一旦患者手部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等就立即开始早期治疗,则疗效较好,否则发生畸形后则症状很难改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综合康复治疗对SHSAS患者有较好疗效,其治疗手段包括正确的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等。

脑卒中后,由于损伤的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某些中断的神经通路不能再通,功能的恢复就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而功能代偿通常取决于学习和训练[9]。通过抬高患肢等正确的肢体摆放,可预防肩关节的损伤和疼痛,减轻水肿;早期活动肩关节可防止关节粘连性病变,适当的被动、主动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可减轻水肿,有利于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保持腕关节的适度背伸,从而改善静脉回流及防止腕关节损伤[10-12]。在SHSAS早期阶段,如患者疼痛较剧烈时可行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并同时配合主、被动运动及其他治疗以打破疼痛一制动―活动障碍的恶性循环,从而将患肢保留下来的某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刺治疗和有效的康复按摩能够疏通经络,消肿化瘀,活血止痛,调整阴阳,使未开通的高级中枢神经通路开通,有促进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等功效。Hareau等[13]认为,患者的信任、放松的心情及关节活动度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治疗,同时也能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颈腰痛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

按摩与导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中医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