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止危化品泄漏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应急处置
引言
运输环节遍布于危险化学品从生产、销售到储存、使用的各个阶段。在运输过程中,如因交通意外或其他原因,造成危险品泄露,就会引发安全事故。轻则污染周围局部环境,重则发生燃烧爆炸,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危及运输人员和周围人群生命安全。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运输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中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大家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1 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1.1 严格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准入制
鉴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所具有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必须严格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准入制,严格审查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对于未经资质认证、不具备要求条件的单位,坚决禁止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相关人员,如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系统学习,并经政府交通和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有着清醒认识,只能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进行危化品的运输工作。交通、工商、质监、安全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企业档案,严厉打击少数企业的非法运输现象,保护消费者和正规运输企业的合法利益,维护危化品运输行业的风清气正。
1.2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能否顺利安全完成,运输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提高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是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相关企业单位要经常组织日常工作与危化品接触的人员就本单位、本部门所涉及到的危化品性质、危害、应急处置、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于运输人员还要加强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学习,并定期组织危化品应急演练,熟悉劳保设施和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化品危害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危化品危害的认识。
1.3 正确使用包装容器
危化品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保障运输安全,必须选择正确材质的容器,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包装存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的容器必须由专业企业定点生产,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规范执行运输规程,化学品分类摆放,做好隔离,尤其是性质不同、乃至冲突的化学品,更不能混装混运。配装货物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包装务必做到牢固、紧密,不能出现漏点。很多化学品都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尤其要正确,防止容器遭受腐蚀破损,化学品泄露的事故发生。如溴素应选用抗氧化性高、耐酸的陶瓷坛盛装。同时,由于溴素氧化性强,遭受机械冲击易依法爆炸,所以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具有缓解冲撞和摩擦、吸附作用好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有些材料,比如草垫、草套、木箱、瓦棱纸等,虽然也具有较好的缓冲功能,但不耐腐蚀氧化,一旦溴素泄漏,就会与这些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发火灾,所以不能使用。
1.4 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运输车辆、容器要在显眼的位置做好危险品标示。随车配有检验合格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工具,比如铁锹、警示牌等。随行人员要配有防护服、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出车前,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保障车辆正常运行。针对运送的物品种类和容器大小、外形等,还要做好必要安全措施。比如装运易燃易爆物品,车厢的底板若是铁质的,应铺垫木板或橡胶板进行隔绝,并加挂静电导出链。
2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1 立即报警,组织抢救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现化学品发生泄漏,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泄漏进一步扩大。同时,要隔离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危险源警示牌,疏散周围群众,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 杜绝火源,防止起火
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具有可燃性质,应立即消除现场附近的所有可以引发燃烧的因素。车辆停车,关闭引擎和电气设备。现场的手机全部关机或远离现场后再开机使用,避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要对破损的容器进行应急处置,尽快堵塞漏洞,防止危化品进一步泄露。堵塞漏洞可使用的物品有软橡胶、胶泥、塞子、棉纱、棉被、肥皂等。
2.3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化学品伤害
泄露的化学品,如果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话,要立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其危害强度,防止对人员、环境造成伤害。如是氯气泄漏,可用大量水对现场进行喷洒,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可以使用弱碱性物质和氯气进行反应,生产无害物质。比如在水中或地上加入苏打粉(碳酸钠),或者把漏气的钢瓶破损处放置于石灰乳水中。不但能加大氯气溶于水的速度,利于氯气被吸收、收集,而且最终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对人体和环境没有毒性。如果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则在用水稀释的同时,用酸性溶液浸泡。进行处置时,工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防毒靴、护目镜等,防止化学品通过呼吸、皮肤沾染等方式与人体接触,避免伤害人体。另外,有些危化品,比如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过程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由于上述物质使用加压液化的方式存储,一旦出现破损,液化的气体会因为外界气压下降而迅速气化。气化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局部空间温度急剧下降。处理人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发生冻伤。
2.4 加强对现场环境监测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过程中及之后一段时间,还应对现场环境加以监测。特别是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泄漏更要注意。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和检验设备现场检测,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其性质、种类、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和泄漏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后续处理方案。该项工作要持续进行,直至判明危险源已经受到完全控制,并消除干净。对于危化品污染进入周围水体、土壤,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的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是推动国民经济顺畅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相关企业要针对危化品运输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形成企业、人员、监管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危化品的运输安全。
关键词:化工品;装卸;储运;安全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危化品运输存在问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化学危险品所具备的特点
根据我国《危险物品分类》的规定,凡是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辐射特性以及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过度或装卸不当而造成人身伤亡及利益损失的物品,均属于危险物品,而化学危险物品通常是指易爆品、易燃的物品,包括液体和固体、压缩的易燃气体,有毒的物品以及具有腐蚀性的物品等,不同种类的化学危险物品特性不同,性质各异,诱发的因素也各种各样,不同的化学危险品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在储存及运输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防范措,避免意外发生,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二、化工品装卸工艺流程
化工品卸船工艺流程为:船船上泵船岸连接管线/输油臂管道交换站储罐;
化工品装船工艺流程为:储罐交换站装船泵管道船岸连接管线/输油臂船
三、化工品装卸及储运的危险因素分析
所谓危险因素,就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而港口在装卸散装液体化工品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治理和操纵经验,从货物、人和设备3个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是货物方面:我们通过液体化工品的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分析其理化特性,就可以看出货物本身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火灾危险性:低闪点的易燃液体化工品泄漏后,遇明火、静电放电或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会发生燃烧,例如环氧丙烷、汽油、柴油、甲醇等;一方面是爆炸:易燃液体化工品泄漏后,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一旦遇火,就会发生爆炸;一方面是其腐蚀性:强酸、强碱溅到眼睛和皮肤上,就会灼伤眼睛和皮肤,例如硫酸、苯、煤焦油等;一方面是其毒害性:港口装卸的散装液体化工品都是具有毒害性的,其泄漏物和蒸气会使人体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例如苯、沥青、煤焦油等;再就是人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安全行为:治理职员和现场操纵职员的“三违”和习惯性违章行为,如开错阀门、管线法兰端面处理不干净造成垫片不平整、螺栓未按规定对角上满上紧、未放垫片或垫片放偏、作业压力异常而未及时处理等,致使液体化工品发生跑、冒、滴、漏;一方面是责任意识不到位:操纵职员在作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安全责任感,未能履行好岗位职责,以致使现场控制不力,发生事故;一方面是业务知识和能力不足:操纵职员对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把握不扎实,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应变能力较差,一旦碰到险情不仅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一方面是心理异常和不良习惯:操纵职员往往是带情绪上岗或疲惫作业轻易放松警惕,对事故苗头和隐患视而不见导致事故发生,有饮酒等不良嗜好的职员在作业现场轻易造成职员中毒;最后是设备设施方面:港口在装卸散装液体化工品和成品油过程中涉及到船上、码头和罐区里的多种设备设施,而这些设备设施达到本质安全化是确保装卸作业安全无事故的基础条件,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一方面是设备设施自身存在质量题目引发事故;一方面是管线焊接的交叉口、角焊缝里面有气孔、加渣、咬边或没有焊好,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导致液体化工品泄漏;一方面是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治理不到位造成变形或失效,如使用的软管与装卸的介质不匹配或法兰端面、管道接口处变形,致使液体化工品飞溅给人体造成伤害;一方面是管道腐蚀,长期的海边环境腐蚀和管道内液体化工品的腐蚀使管壁变薄,特别是管道内易积聚货物部位的局部腐蚀,在一定的作业压力下会导致突发性的液体化工品和成品油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一方面是船岸连接软管磨损或疲惫使用致使管壁变薄、与法兰连接处松动,在作业压力升高时易造成管线爆裂事故,危及码头安全。
四、保证化工品和成品油装卸及储运安全的预防措施
1、要按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和相关行业要求,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特别是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液体危化品种类及时制定装卸操纵规程,完善应急预案,在日常工作中达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作业有标准,使生产现场标准化、规范化。
2、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全面进步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首先应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各级职员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还要抓好对各级职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码头治理职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治理制度和规定,各类液体化工品和成品油的MSDS和应急消防措施,散装液化品装卸储运治理知识,消防知识,与液体化工品装卸储运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等;而对装卸作业职员,主要是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各类液体化工品的MSDS和应急自救措施、各类液体化工品的装卸操纵规程、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和应急药品的使用等培训,通过培训进步全员生产技术水平,使之具备自我保护和安全操纵的能力,具备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3、要加强消防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化工品种类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和应急处置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和消防设备设施,进而不断进步码头作业职员的技能和水平。
4、要加强对装卸设备设施的治理和保养,要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具体记录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状况、报废期限、维修保养和更换情况;还要对码头上的所有管线进行标识,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防止因磨损、腐蚀等原因造成泄漏事故,码头现场也要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护药品。
5、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重点环节的控制,在船靠岸前,码头作业职员要根据货物MSDS做好危险预知分析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做好装卸前的各项预备工作;在作业前,码头安全员和指导员还要对船方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与船方和有关业务方签订《船岸作业安全检查表》,就作业压力、流量和注意事项等达成协议,并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和应急措。
6、作业扫舱扫尾和拆开码头与船舶连接管线时,切记一是要控制好阀门的开/关,防止骤升压;二是在通球扫线时,要控制好压缩空气压力(苯、甲醇、环氧丙烷等甲A类可燃液体须用氮气扫线),以防止液体化工品溅出或发生其他意外;三是在打开阀门取球和拆管线时,一定要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先将管线内的空气开释出来,再将残余的液体化工品回收,以免污染环境或留下安全隐患,严禁带压开关阀门。
结语
综上所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对防止事故发生和发生事故的处置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危险化品;处置;方法;问题;思考
一、事故处置程序
1、响应程序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总的处置原则是本级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本级解决,缩小处置范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边处置边请示,力求将事故的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程度。
通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的响应程序是:当接到需要执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任务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确切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征,已经造成的伤害后果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当任务明确并受领任务后,指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按照行动方案、计划和上级指示,向执行救援任务的一线指挥人员下达遂行处置任务的命令。救援指挥人员接到命令后,在随队指挥员的带领下迅速出动。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人员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并根据下达的命令,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按分工进入各自岗位展开处置行动。
2、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后的情形很可能与预案设想的不一致,指挥人员和处置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处置的一般程序为:
(1)防护:搞好自身防护,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选用防护装备进行全身防护或呼吸道防护。
(2)撤离: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若不能准确判断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毒性及污染浓度时,应当组织现场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事故现场。
(3)检测:使用专用检测仪器,确定出重度伤害区,风向等,以确定扩散范围。
(4)警戒:警戒内容包括根据现场所了解的情况和检测结果确定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况设立隔离带;合理设置出人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
(5)救护:撤出污染区的中毒人员视伤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根据不同的危害物,合理区分和使用急救药品。
(6)消毒:确定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污染区域后,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地面、道路、水源等及时组织消毒。必要时可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之间设置消毒点对离开污染区的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要处理好污水,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7)清理:对低洼、沟渠和不通风的场所进行现场清理,确保不残留有毒物质;清点人员、车辆和器材;撤除警戒等。
二、几种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方法
1、运输过程中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封锁交通并发出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报,阻止无人员向事故区域集结。为减少泄漏进一步造成伤害,可由已采取防护措施的押运人员对泄漏危险化学品使用汽车蓬布、塑料布或泥土进行覆盖隔离,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和后续力量到现场后进一步处置。
2、库存和车间危险化学员泄漏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迅速采取正确的防护和控制措施,组织查明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点和扩散情况,现场救护,组织抢救现场中毒人员,并视情送医院治疗,组织对现场人员和救援设备进行消毒和卫生处理。
3、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处置
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对人员产生新的伤害。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同时尽可能采取紧急隔离措施阻止危险化学品二次爆炸。组织周围人员防护并向上风和侧风方向撤离。立即通知下风方向人员防护并向侧风方向转移。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标志和安全警戒,抢救中毒和巧遇复合伤的人员。在下风地域设置监测哨,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后续处置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4、危险化学品燃烧的处置
迅速采取正确而有效的防护措施,立即发出危险化学品火灾警报,确保扑救时的针对性。危险化学品火灾扑灭后应按照专业消防人员的指导意见对现场进行清理。现场消毒及后续处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
5、危险化学品误伤的处置
迅速报告单位领导,讲明受危险化学品误伤时的时间、地点、误伤人员数量、伤害程度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迅速将误伤人员送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对接触过的物品和附近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消除事故隐患。查明危险化学品误伤事故的直接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防护、撤离、检测、警戒、救护、消毒和清理等一系列处置过程,指挥人员必须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灵活利用处置程序应对现场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2、服从现场统一指挥
在响应阶段,可能参加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力量广泛、涉及的单位较多,协同复杂。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十分重要,必须有一个综合、权威、组成精干的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有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简化指挥程序,实施对事故地点的聚焦式指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所有可以减少的中间指挥层,避免层层请示所造成的时间延搁。此外,对一些具有突发性、不定向性、短时间危害效应明显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来说,更应强调突出现场指挥和靠前指挥。
3、强调专业技术处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不同于一般事故,如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都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实施技术处置,要充分发挥好专业分队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分析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发生的原因
1、雨天雷击灾害。雷电击中现场设备或管路等,损坏储存易燃易爆化品的设备装置,雷击过程中雷击电流在沿仪表导电的支架流入大地的过程中,从而损坏电子设备。当雷电发生时,对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构筑物破坏力最强的是电磁效应。强大电磁场会将处于其中的金属导体产生较大的电动势,而处在强大磁场中的导体如果没有构成回路或连接不牢,就会出现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从而引燃引爆存放在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危化品。
2、由于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用火不慎、禁火区玩火、在生产场所用放火方式造成的火灾事故或者爆炸占相当大的比例。
3、维修过程中的摩擦起火产生的原因,维修过程中调装、不慎擦磨、原料堵塞或卡住等等,也有着动力驱动装置和传输装置的接触不良的诸多原因
二、防范对策与消防安全措施
1、防止可燃物料泄漏或与其他化学物品就近混放。不同的化学物品由于理化性质不同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存放保持相应安全距离,从而避免相互接触发生事故。且易燃易爆场所中有些液态物料具有流动性、如果密封不好或误操作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在存贮场所设置完备的检测报警系统,以便及时监测物料泄漏情
2、做好防雷防静电的安全防护。雷电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必然有其设置或维护不到位情况,应该严格执行《石油库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标准安装维护防雷装置。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防雷装置所用的金属材料应有足够的截面,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足够的热稳定性,以承受雷电流的破坏作用;易燃易爆场所内各种设施、设备、构筑物等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使设备、管理、防雷防静电装置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并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3、设置减压、懈压点,做好密闭和通风措施的工作。设置减压、懈压点可以在发生事故时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从固定点释放出去,从而减少事故灾害到最大限度。设置密闭是为了防止易燃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泄漏与空气形成可燃体系而对设备采取措施。对于那些无法密闭的装置可通过良好的通风除尘装置的设置,来使空气中可燃物的含量有效降低。还可以通过输入惰性气体加入到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系统、场所之中,使可燃气及氧气的浓度降低,以达到燃烧爆炸危险性的降低或消除。
4、维修作业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大多数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都是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的,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等引起火灾的三要素随时可能具备。一旦操作不慎或为了减少费用使用性能不达标的工具、素质不高的维修人员爆炸危险性大大提高,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易燃易爆场所维修中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研究和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现场专人看护操作人员的履职情况,配备好相应的灭火器材,检查相关人员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合格证,防止不不懂技术评经验操作;动火时应注意火星飞溅方向,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做成的挡板控制火星飞溅方向,防止火星落入危险区域;
5、防火防爆安全装置的设置主要是为预防事故在生产系统中所设置的各种检测、控制、联锁、保护、报警等仪器、仪表、装置。因其作用不同所用的场所亦不同,一是各种检测仪器,如压力表、流量计、超限报警装置等;二是安全阀、爆破片、呼吸阀、放空管等防爆泄压装置;三是防火控制和隔绝装置,如阻火器、安全液封、固定式火灾报警装置;四是紧急制动、联锁装置,如紧急切断阀、止逆阀、安全联锁装置等;五是防护装置和设施,如设备过载保护装置、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目前我国有二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采用。一种为安全防爆型,包括系统的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于防爆区设置;另一种为探测器的设计方式为本质安全和隔爆复合的防爆设计,在探测器的隔爆腔内安装本质安全回路中的安全栅,可直接挂接探测器到安全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总线上;采用隔爆的防爆设计手动报警按钮。
职业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我国颁布的GBZ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该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了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级、处理原则。
对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症状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DMF或皮肤大面积污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开始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眼结膜、咽部充血及不适;经6~12 h潜伏期,出现胃肠道症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饱胀、腹痛及便秘等;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症状、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显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
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表现为肝性昏迷、明显黄疸、腹水,接触高浓度DMF时,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
慢性作用:长期接触DMF后,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症状群;在低浓度DMF下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便秘;长期接触DMF并超过阈限值可有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及心电图改变。
职业性急性DMF中毒的诊断
目前我国DMF中毒只有急性中毒诊断标准。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DMF的职业史,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经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而进行诊断。对于接触后只有较轻症状、无肝功能损害,按接触反应诊断,接触反应不属中毒诊断。在中毒诊断中,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胃肠道症状是重要指标。
接触反应。职业接触DMF后有下列表现之一者诊断为DMF的接触性反应:①接触后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腹部无阳性体征,肝功能检查无异常;②接触后皮肤、黏膜出现灼痛、胀痛、麻木等刺激症状,一般脱离接触后48 h内症状减轻或消失。
轻度中毒:短期内接触较大量DMF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并具有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诊断为中度中毒:①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②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伴急性糜烂性胃炎或急性出血性胃肠炎。
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诊断为重度中毒:①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②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伴急性糜烂性胃炎或急性出血性胃肠炎。
DMF中毒的预防
生产、使用DMF溶液的容器、管道应密闭并有足够强度,并经常检查维修,防止工艺过程的“跑、冒、滴、漏”发生。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DMF的作业应进行充分的局部排风,避免无组织逸散。工作场所应远离火种、热源,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应当分开。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不得随意处置。DMF生产场所应设冲洗设施,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及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应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和必要的泄险区。
DMF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并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可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DMF的运输、装卸应严格按危化品运输与装卸管理规定进行,运输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要有危化品运输资格;应用专用车辆运输,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浓硫酸、卤代烃、硝酸盐、硝酸酯、甲烷二异氰酸酯、四氯化碳、三氧化二磷、三乙基铝、氧化剂和酸类等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置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止暴晒,按规定路线行驶,不许在人口稠密地停留。
建议DMF的操作人员应穿戴用抗渗透材料制作的防护手套、围裙、高筒靴和工作服,并根据作业场所检测结果佩戴全面罩或半面罩防毒口罩;如应急处理人员进入高浓度DMF场所,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
DMF工作场所应严禁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完毕应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工作完毕,应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和使用前检查其性能,保持其防护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