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评估与管理;规划设计阶段;安全风险;桥梁工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桥梁项目工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桥梁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仍存在某些缺陷和失误,不仅为桥梁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对人员和经济等方面带来较大隐患和风险,因此,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成为桥梁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实施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其本质就是体现桥梁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一种理念。而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风险评估,主要是指自桥梁工程从开始构想到发包前,对工程建设预先进行的施工风险评估,扩大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范围,使工程的相关单位有效地落实安全权责,从而使工程项目能够形成完整的安全一体化管理,最终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水平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崇启大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纳入规划设计,实质上就是将工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防控实施源头管理。

1工程概况

崇启大桥是江苏省内特大跨江大桥。该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185大节段连续钢箱梁整体吊装,属于国内首次应用,所以在运输、吊装等各个环节中都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并且施工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1]。崇启大桥的主桥是一种多跨连续钢箱梁结构,最大节段梁长为185m、宽33.2m、厚9m,起吊高度最大约46m,最大重量约2455t。钢箱梁为变高等宽断面,分左右两幅,一共有6跨。

2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在崇启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实施风险评估时需要给予风险源足够的重视,而对于风险的正确识别方法就是要做好源头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寻找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还需要汇集分散的风险,以此来为后续的结果评估奠定基础。

2.1对于桥梁工程的结构进行风险评估

由于桥梁的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对其设计规划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关注结构的损坏、裂缝以及耐久性等[2]。崇启大桥桥梁存在腐蚀失效风险,由于该桥主要采用钢结构,桥梁长期处于各种环境下,如果长时间被雨水浸浊,必然会导致桥梁中的钢箱梁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年限等;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环境因为地区方面的差异,所以导致桥梁工程具有南锈北冻的情况,因此,对其实施风险评估也需要具有差异性[3]。

2.2评估桥梁施工环节的风险

对桥梁工程各环节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可以让技术员定期与施工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各项指标,将其作为风险控制的基础,并对桥梁实施加固处理,充分掌握缝隙的密实度、护筒的选择以及施工承台指标等工作。除此之外,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常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在搭设支架时必须处理好地基。在桥面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伸缩缝以及养护等工作的控制,以确保桥梁建设的最终质量[4]。

3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规划设计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3.1.1安全信息嵌入机理崇启大桥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中,安全信息嵌入机理需要纳入施工安全考虑的具体技术内容,通过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安全审查以及评估,以不断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完善。需嵌入的安全信息主要包括:规划方案的安全信息嵌入以及审查、设计成果的安全信息嵌入以及评估、功能需求以及工程选址安全分析等。

3.1.2实务手册与操作指南在崇启大桥工程施工安全信息嵌入机理的基础上,编写操作实务手册以及操作指南,明确桥梁工程的实施程序、方法以及要求,使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参考。

3.2提高桥梁工程质量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在对崇启大桥工程施工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防止发生安全风险。因此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应对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使用最有效的方式规避风险[5]。

3.3做好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高空作业,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同时要准备警示标牌。培养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只有正确佩戴安全防护措施才可以施工。进行高空作业时会应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必须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平衡堆放,禁止出现高空抛投的情况以及在高空处打闹。如果发现上述现象需要立即采取解决措施,禁止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并作出相应的惩罚。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作业时,难免会传递一些机械设备,所以必须对设备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以此来达到防护的目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维修保养工作。如果施工人员无相关证件,严禁进入施工现场[6]。另外,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必须要配备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灭火器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有两人一起完成,以起到互相监护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桥梁工程中的用电设备十分重要,所以需要对施工现场所有的用电设备以及线路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4完善技术规范性

桥梁工程在施工中,为规避安全风险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并保证其规范性,并且桥梁施工现场必须要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装置,要有专业人员日夜看守,避免不法分子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造成破坏或影响。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采用滑坡风险评估三要素的方法,即:风险区划(R3)、风险概率(RP)、风险损失(Rh),对汶川大地震极震区10个县市26000km2面积区的震后滑坡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区内高风险区仅占9.03%面积,但承担42%的滑坡发生概率和滑坡损失风险贡献;较高风险区占14.61%面积,承担25%的风险贡献;中风险区占22.28.%面积,承担19%的风险贡献;低风险区占37.93%面积,承担11%的风险贡献;无风险区占16.15%面积,承担3%的风险贡献。震后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避险措施,滑坡风险明显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评估

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相比多了“地震”因素条件,在评估的结构和方法上两者的不同之处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文献极少[1-3]。笔者认为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两者的区别主要应该体现在风险评估结构模型(即:风险区划=危险度评估×易损度评估)中的危险度评估。评价地震滑坡风险只能通过滑坡危险性评估指标因子与地震相关因子的结合,才可能反映地震因素的影响作用。地震滑坡是在地震瞬间被地震动诱发的,地震动能量通过震源和发震断层释放,一次地震过程中距震中或断层不同距离上分布的滑坡数量和规模差异性很大。因此在危险度评估中,可以通过增加地震滑坡震中距和发震断层距等与地震相关的作用因子,来提高地震滑坡危险度评估中地震与滑坡的关联度。而在风险评估中,地震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被直接反映。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建筑物基本都提高了抗震结构设计标准,区域空间的建筑承灾体的易损性都明显降低。随着灾区建筑物的易损性普遍降低,统计指标中也难以体现出与常规易损性指标的差别。只要在危险度评估中增加了地震因子作用,建立在滑坡危险度和易损度区划基础之上的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就可以反映出地震因素的作用了。因此,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的主要差别应该体现在危险度评估中滑坡与震源相关性因子选取上。本文选择汶川地震极震区(I0≥ⅩⅠ)10县市(面积26175.77km2)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地震滑坡风险评估方法。

1地震滑坡风险分布(Rs)

根据文献[4]中的滑坡风险分类方法,不同类型滑坡风险的研究深度不同,应用范围也不一样。因此滑坡风险研究应该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和实用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需要,采用不同阶段的风险研究目标和方法解决需求。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价方法也不相同。按照文献[4]中的风险层次链实施阶段划分,笔者在完成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5],根据滑坡风险综合评估三要素的原则。式中:RS为风险分布;RP为风险概率;Rh为风险损失。对汶川地震极震灾区(I0≥Ⅹ)的汶川、都江堰、彭州、茂县、什邡、绵竹、安县、北川、平武、青川10县市(面积26175.77km2)进行了地震滑坡风险综合评估。其中,地震滑坡风险分布是采用地震滑坡风险区划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概率,通过对震后降雨滑坡发生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损失,根据滑坡受灾面积的损失率方法确定。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滑坡风险区划的要素中,而其它要素中是难以反映出地震因素的作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滑坡风险分布可通过全区滑坡风险区划获得。采用GIS技术在研究区1:5万DEM、DRG、20万地质图、1:5万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分别对滑坡危险度的10项因子指标、承载体易损度的5项因子指标进行权重叠加,按照5级划分标准经过区划划分,获得地震滑坡风险的分布结果。

2地震滑坡风险概率(RP)

地震滑坡风险概率与滑坡发生概率成正相关关系,滑坡随机发生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风险概率越大。从宏观区域滑坡发育规律分析,大地震诱发的滑坡后期复活主要受降雨因素的控制。因为再次发生大地震或余震具有不确定性,作为诱发因素参加滑坡事件概率统计的难度太大。震区降雨型滑坡后期活动是转化泥石流并造成大面积受损的主要致灾因素。所以,地震灾区的滑坡风险概率应该由震后降雨滑坡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概率所决定。

2.1滑坡时间概率采用文献[6]中的降雨滑坡概率计算方法,可以分别得到降雨滑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概率。时间概率表示在给定降雨临界值和时间的情况下,发生滑坡的时间概率。

2.2滑坡空间概率空间概率表示按风险区面积为单元的滑坡分布概率。式中:P'为空间概率;x为降雨滑坡分布密度系数(x=md/s、其中m为不同危险度区降雨滑坡数;d为样本分区区间;s为不同危险度区总面积。采用式(5),对极震灾区10县市震后的降雨滑坡与地震滑坡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空间概率。

3地震滑坡损失评价(Rh)

在地震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各风险区滑坡受损面积与滑坡风险区面积之比,评估滑坡灾害可能造成的受损率。受损率不是经济指标的评价关系,仅仅代表滑坡破坏范围的概率。受损率预测对灾区人员伤亡情况是难以准确评估的[7-13],因为这与人们防灾意识和政府防灾管理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文献[3]中的滑坡受灾面积统计模型,可以对滑坡风险分布区内每一处滑坡受灾面积与滑坡风险区面积进行受损率统计。在实际滑坡风险损失评估中,由于在获取当地经济产量和固定资产资料信息的限制,如,经济总量、建筑物、基础建设、农业、林业、工业、水利等等,所以得出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往往可信度较低。之前采用各种方法作出的经济损失评估与实际情况一般差距较大。所以对区域滑坡灾害发生前的损失预测评估,可以采用滑坡直接受损面积与风险区面积的比率Rh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根据式(6),可以统计汶川地震极震区全区滑坡风险区的滑坡受损情况(表7)。以上统计结果,无论对极震灾区全区的滑坡风险受损率,还是极震灾区各县市滑坡风险受损率,都可以看出未来滑坡风险的受损率一般不是太高。全区的高风险区受损率仅可能达到11%,其他风险区的损失率更低。

险综合评估(R珔)

在完成以上准备之后,可以对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表1、图1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分布,表2、表3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概率,表4表示的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受损率的统计结果,评价5类滑坡风险区可能分别承担的风险损失概率。式(8)表示风险综合评估(珔R)是评价5类滑坡风险区域面积中(Rs),将可能(概率Rp)分别对应承担滑坡风险损失(受损率Rh)的贡献率(γ)。采用式(8),可得到表10、图3所示的综合评估结论。式(9)说明,随着滑坡风险区的等级变化,综合风险贡献与风险等级呈线性函数发展关系,并且相关性好。采用以上方法,对汶川地震极震区各县市滑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也可获得各自的评估说明和规律曲线模型。

5结论

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风险分布评价、风险概率评价、风险损失评价。而单一的风险评价不能真正代表风险评估的内容。本文根据评估的原则对汶川地震极震区10个县市的滑坡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采取了滑坡危险地带主动搬迁避让的恢复重建措施,极震灾区的滑坡风险明显降低。滑坡风险主要由全区9.03%面积的高风险区承担。其余区域的滑坡风险很小,所以极震灾区大部分区域是安全的。风险评估中,滑坡风险损失评价是一项比较难以确定的指标。目前的统计方法还达到不到包括人员在内的损失评价,只能满足固有资产的统计。因此可能使滑坡综合风险评估内容有所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启亮,孟朝霞.地震滑坡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14-16.

[2]韩金良,燕军军,吴树仁.四川汶川M8级地震触发的典型滑坡的风险指标反演[J].地质通报,2009,28(8):1146-1155.

[3]乔建平.第10章汶川大地震滑坡风险评估[M]//大地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24-374.

[4]乔建平,王萌.滑坡风险的类型与层次链[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1):84-90.

[5]乔建平,王萌吴彩燕.汶川大地震滑坡风险区划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2):1-7.

[6]乔建平,杨宗佶.滑坡风险评估的三要素[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1):1-6.6

[7]许飞琼.灾害损失评估及系统结构[J].灾害学,1998,13(3):80-83.

[8]常胜,曾克峰.恩思州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23(4):402-404.

[9]谢全敏,李道明.翟鹏程.滑坡次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5):961-970.

[10]吴红华.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模糊综合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115-118

[11]潘晓红,贾铁飞,温家洪,等.多灾害损失评估模型与应用评述[J].防灾科学学院学报,2009,14(2):77-88

[12]赵红蕊,王涛,石丽梅.芦山7.0级地震震后道路损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4,29(2):33-37.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促进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重大决策顺利实施,根据《浙江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害实施办法》和《宁波市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重大决策,是指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中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风险、公共安全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所称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社会风险评估”),是指作出重大决策前,对决策事项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调查、识别、分析、研判和预防。法律、法规、规章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社会风险评估应当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应评尽评、全面客观、查防并重、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实施。

第四条  重大决策事项需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的,未经评估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凡是按照规定应当进行评估而未评估的,不得予以审批(核准)。

 

第二章  评估范围和内容

第五条  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中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均应纳入社会风险评估范围。主要包括:

(一)涉及民生工程、公共建设、土地全域整治等重点建设项目方面的有关重大决策事项;

(二)涉及集体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

(三)涉及较大范围群众利益的重大土地权属调整变更事项;

(四)涉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

(五)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

(六)涉及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

(七)涉及企业改制、关闭或破产处置中的重大土地资产处置事项;

(八)其他应当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事项。

第六条 重大决策事项实施单位应于每年年初,按照“应评尽评”的原则,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梳理,确定年内需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的事项,并向局办公室和政策法规处报备;年内新增的事项,随时报备。

第七条  开展社会风险评估,重点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等五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一)合法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自然资源和规划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中央和部、省、市制订的政策文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合规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是否符合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是否与国家重大改革方向相一致,是否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

(三)合理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本地区、本系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考虑地区的平衡性、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所涉群众的合法权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拟给予的补偿、安置或者救助是否合理公平及时等。

(四)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缺乏群众支持的基础。

(五)可控性分析。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安全稳定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个人极端事件;是否会引发严重舆情、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对可能出现影响稳定的矛盾隐患是否可控;对可能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有完善的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章  评估主体

第八条  市局负责全市自然资源规划领域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的全面指导和市本级自然资源规划领域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负责本辖区内自然资源规划领域重大决策事项的社会风险评估,并具体进行评估结果的运用管理。

市局办公室和政策法规处负责指导开展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监督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市局各业务处室负责各自职责领域内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的实施和对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的监督指导。

第九条 由市局负责决策和实施的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决策事项的提出或实施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各事业单位)为组织开展社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多个处室、单位职能交叉,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由局党组指定评估责任主体。

第十条  社会风险评估由评估责任主体组织实施,并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负责。评估责任主体可以自行组织评估,除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重大事项外,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第十一条  评估责任主体自行组织评估的,应邀请相关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决策所涉及群众代表等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

第十二条  评估责任主体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评估的,应依法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确定受托方,避免低价中标竞争,并做好跟踪指导、监督检查、组织评审等工作。委托评估的,评估责任主体与受托方共同对评估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  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经费应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第四章  评估程序

    第十四条  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

(二)充分听取意见;

(三)全面分析论证;

(四)确定风险等级;

(五)编制评估报告;

(六)组织报告评审;

(七)评估报告备案。

第十五条  制定评估方案。评估责任主体在统筹谋划、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周密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时间安排、评估具体要求、评估事项风险预判、评估实施主体选择、评估经费保障等,依法依规组成或选定评估实施主体。

第十六条  充分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听取意见要兼具广泛性和代表性,采取涉及对象易于知悉的方式,并充分说明决策的依据、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以便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表达真实意见,消除群众疑虑。

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决策事项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七条  全面分析论证。分类梳理各方意见和情况,对决策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全程查找社会稳定风险点。对所有风险点逐一进行分析,参考相同或者类似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情况,研判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涉及人员数量,可能产生的各种负责影响,以及相关风险的可控程度等。对重大复杂疑难事项,视情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  确定风险等级。在全面分析论证基础上,按照重大决策实施后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将重大决策事项划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中低风险、低风险五个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给予决策建议。

    (一)经评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个别人员持有分歧意见的为低风险,应当作出予以实施的评估结论建议。

(二)经评估,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部分群众持有分歧意见的为中低风险,可以作出予以实施的评估结论建议,但需进一步落实风险化解措施,做好部分群众的教育疏导与信访稳定工作。

(三)经评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中风险,应当作出暂缓实施的评估结论建议,待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措施降低风险后,再予以实施:

1.应当公示的未予公示,或者公示的范围较小,社会稳定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2.经民意调查,多数群众未认同的;

3.参与社会风险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对重大风险处理意见存在较大分歧的;

4.其他应当暂缓实施的情形。

(四)经评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中高风险,应当作出中止实施的评估结论建议,待时机成熟后再作评估论证:

1.经过民意调查,大多数群众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被媒体网络持续跟踪炒作形成热点,准予或继续实施可能引发重大社会稳定风险的;

3.存在重大矛盾和问题并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化解消除的;

4.极易引发相关地区、部门和利益群体连锁反应、相互攀比的;

5.其他应当中止实施的情形。

(五)经评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高风险,应当作出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建议:

1.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

2.侵犯群众利益,绝大多数群众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

3.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解决的;

4.已经引发相关地区、部门和利益群体连锁反应、相互攀比,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的;

5.其他应当不予实施的情形。

第十九条  编制评估报告。评估实施主体应在充分评估、客观科学论证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社会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包括评估事项、评估过程、评估方式方法、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点、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的措施建议、风险评估结论和决策建议等内容。

第二十条  组织报告评审。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评估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评审分离的原则,组织相关机构、党政部门代表、专业人员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与该评审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评审人员应当回避。评估报告评审一般有用会议形式集体评审。评审时,参加的人员原则上应为单数且不少于7人;参与评审的人员应当发表意见,并出具本人签名的书面意见。

第二十一条  评估报告备案。评估实施主体和第三方机构应按要求将评估报告相关内容同步规范录入浙江省社会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评估报告经局主要负责人签字后,由评估实施主体送市委政法委备案,同时报局办公室存档。

第二十二条  评估责任主体要加强风险评估结果的运行管理,全程跟踪重大决策事项实施情况,实时掌握不稳定风险因素,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和化解措施。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引发一般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应按评估报告确定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调处化解工作,确保决策顺利实施。引发重大社会不稳定事件或者存在重大矛盾风险的,应及时组织开展决策后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暂缓实施、调整实施或者终止实施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对应评估未评估,评估工作不到位或把关不严,在实施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者防范化解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依照《宁波市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评估责任主体及工作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同时,取消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相应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下空间;施工风险

中图分类号:TU4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程,它的工程规模大、施工要求严格、施工条件复杂、不可预见的风险性因素多,因而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关系到城市规划与其长远发展,关系到施工者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关系着众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探究了如何在地下施工的过程把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是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软弱地基地下施工风险的成因

软弱地基地下工程主要是由地质或工程条件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软岩、软土、黄土以及工程地质灾害等。

1)软岩主要指在地下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变形的工程岩体,具有软、弱、松、散等低强度的特点。软岩可分为四大类,包括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节理化软岩和复合型软岩。

2)软土主要指天然空隙比较大且含水量较大的细粒土,具有抗剪强度小、渗透系数低、压缩性高的特点。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3)黄土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与细砂之间,主要是指晚更新世Q3马兰黄土和全新世早期Q4黄土,具有疏松、多孔、湿陷性等特点。

4)当地下空间修建于溶洞、滑坡体或采空区上时,由于工程或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会造成地下空间下伏围岩承载力的不足。

二.软弱地基沉降的处理原则

软弱地基的处理,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先分析后处理:先根据地勘资料及现场情况查找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原因,确定软弱地基的类型和特征,分析软弱地基对地下空间的影响,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处理。

2) 早发现早处理:无论是在地质勘察阶段还是在地下空间施工阶段,应在最早发现软弱地基和最早具备处理条件时进行地下空间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浅埋地下工程,宜在开挖掘进前进行处理;对于主洞施工前无法处理的,应边开挖边处理。

3)多管齐下,综合处理:防止软弱地基地下工程的沉降变形,可从提高支护刚度、扩大拱脚、加固地基等方面着手。实际处理时,应从造价、安全、施工难度等因素综合比选处理方案,并兼顾工程的耐久性等。

4)严防地下水:地下水是降低地下工程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防治软弱地基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措施,严防地下水渗漏。

5)早封闭早成环:地下工程圆形封闭断面所需的承载力明显低于不封闭断面,因此,应尽早做地下工程仰拱,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不具备做仰拱的地下工程应加设临时仰拱,控制围岩变形。

三.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

执行软弱地基施工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处理措施较多,以下对部分软弱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3.1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地基中局部位置或整体性软弱土直接换用更好性能的土质并且针对宕土采取相应的夯实处理措施使得宕土层经过夯实处理之后,能够直接转变成为低紧实性的宕土直接使得持力层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在针对地基中的持力层得以紧实之后不仅可以防止冻胀影响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地基承载力更便于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如笔者参与设计的中信荔港南湾项目技计算群楼独立基础采用的地基为全风化粉砂宕而现场个别裙楼独立基础下局部出现厚度小于3米的回填建筑垃圾放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

3.2预压法

预压法本身可以划分为砂并预压法、堆载预压法两种形式。通过预压法来针对软弱地基加以处理之后能够使得软弱土排水得以固结极大的提升土层本身所表现出的抗剪强度。堆载预压法实际上就是利用在软弱土层上堆置大量重物来使得土层表现出的排水固结速度大幅度提高极大的提升土层承载力,同时使得地基的沉降量大幅度下滑。而砂并预压措施就是通过一定的间隔距离来软弱土层之中设置上相应的砂并捉使软弱土层表现出的排水环境得以强化加快软弱土层的固结速度减少土层压实所需时间。在实际使用预压法的过程中,要依据施工现场所表现出的多方面不同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3.3挤密法

挤密法主要是针对土层中含有较多砂粒、瓦屑的杂填土以及粘性过大的饱和软土层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其具体处理方法就是在望土中打入桩管形成孔洞并在这些孔洞中注入砾石加以捣实,以此来提高软弱土层的承在能力。

3.4深层搅拌法

对软弱地基进行深层搅拌处理就是在软弱土中加入水泥、石料等建筑资料固化剂并用深层搅拌机械对软土和固化剂进行成分搅拌捉进软土和固化剂产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以此增强软土的自然强度降低软体的紧缩性和渗水性。深层搅拌法主要是应用于土层厚度大、饱和度高的粘性软土。

3.5高压放射注浆法

高压放射注浆处理就是将水泥灰浆利用强大的压力从喷射管道喷射出来对软弱土层进行毁坏切割捉进水泥灰浆和软土的搅拌。软土和水泥灰浆在强大的喷射压强的搅拌下会产生局部置换的效果,经过自然凝固后软土和水泥灰浆的混合物会形成拌和桩体,以此构成复合地基增大软弱土层的稳定性提高其承载能力。

四.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4.1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发展水平不均衡

在实际的施工项目中,对该领域的地下工程建设的相关实践和管理经验较多。特别是地下工程风险的管理,其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地铁等地下轨道交通领域,而在其他领域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则较少,有也只是集中在个别重大的项目或是大型建设项目中。

4.2对安全风险管理的各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同

工程风险管理的环节主要包括: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等。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然而,在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即,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环节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其他环节的风险控制却并不完善,也不够全面,大多都仅仅局限于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4.3缺乏一些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源

导致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不够精确由于一些城市中相关设备或资源的缺乏,导致在地下工程风险评估过程中,缺乏一些精确的信息数据资源。如:缺乏坚实的地质地理信息数据系统、符合实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风险阀值数据,这导致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不够精确。

五.实施风险管理,保证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的策略

5.1工前制定全备的风险管理计划

制定全备的风险管理计划,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充分的考虑和预测,能够增强对施工风险的应对能力,能够保证决策及时制定和解决办法的快速落实,能够达到控制风险、降低损失的目的。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不能忽视每一环节在风险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进行完备的规划,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并保证在施工环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5.2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

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不仅可以能够建立起风险控制数据库,还能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比如,加强对地下工程的物探和预报技术,建立地质、水文数据系统等。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工程远程安全检测系统能够及时沟通地上指挥和地下施工,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时时把握工程进展和施工状态。

5.3加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测和防止技术研究

加强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测和防止技术研究,才能够增强对工程环节的预测能力,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对风险问题发生机制的分析研究、对安全预测和监控技术的研究、对各种灾害的预报和预警机制的研究,才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为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提供翔实的依据。

5.4地下施工中地表沉降问题

地表沉降控制值是城市地下地下工程系统施工的主要技术指标,控制地表沉降置的关键是减少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位于车水马龙、交通繁忙下的地下工程,复杂地下工程群,地表下各种管网电缆线交错、地表面高楼林立的地下地下工程施工,由于地下工程上部设施对土层沉降敏感,所以其施工难度和风险更大。

结束语:

总之,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它对于控制工程风险,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元涛.地下工程施工风险解析与防控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4(20).

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建筑施工

1. 引言

施工是属于建设工程活动中的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对施工承包单位来说,尤其重要,项目风险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赢利乃至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于施工单位中标后,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摆在项目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国家对建设工程颁布了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在规范第十六章内容为“项目风险管理”,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要求[1] [2]。下面谈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应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2. 项目风险管理程序

(1)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对风险认识不清就无法对其进行管理。项目风险识别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收集与项目风险有关的信息:

2)确定风险因素: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或工具有:核查表法、列举法、项目结构分解识别法与风险因素识别法、因果分析图法、流程图法、问卷调查法、决策树法等,对于工程施工,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识别:

• 项目环境风险;

• 项目系统结构风险;

• 项目技术系统的风险;

• 项目的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 管理过程风险;

• 按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分析。

3)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

风险识别之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写成书面文件,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准备。风险识别主要形成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 风险来源表;

• 风险分类或分担;

• 描述风险症状;

• 对项目管理其他方面的要求。

(2)项目风险评估

对了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清单,需进一步对其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量以及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具体程序如下:

1)风险因素发生概率的估计

风险概率即发生风险事件的机率大小,它是在必然事件(概率=1)和不可能事件(概率=0)之间。概率估计一般可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分析与统计、主观测验法、专家估计法等方法估算。

2)风险损失量的估计

包括下列内容:工期损失的估计、费用损失的估计、对工程的质量、功能、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其它方面包括:人身保障、安全、健康、环境、法律责任、企业信誉、职业道德等)。

3)风险等级的评估

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风险量是风险损失的期望值,其大小为“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损失量”的乘积。按风险量的大小进行分级,风险分类应根据项目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按风险量大小进行分类。“规范条文说明”中的16.3.4条:将风险分为五类:I可忽略风险;Ⅱ可容许风险;Ⅲ中度风险,Ⅳ重大风险;V不容许风险。

4)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并编制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表内容可按照分析对象进行编制(如表1),也可以按风险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如表2)。

表1

风险

编号 风险

名称 风险的影

响范围 原因导致发生

的边界条件 损失 可能性 损失

期望 预防

措施 评估

等级

工期 费用

表2

工作

包号 风险

名称 风险会产

生的影响 原因 损失 可能性 损失

期望 预防

措施 评估

等级

工期 费用

(3)项目风险响应

对已评估出来的项目风险因素,需制定针对项目风险的对策进行风险响应,常用的风险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其组合等策略。可按照“规范条文说明” 16.4.1条制作风险控制对策表。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风险对策表

风险等级 控制对策

I可忽略的 不采取控制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Ⅱ可容许的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效果更佳的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并监视该控制措施的兑现

Ⅲ中度的 应努力降低风险,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

Ⅳ重大的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配给大量的资源.如果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V不容许的 只有当风险已经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后,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以及风险因素将出现的时间编制形成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其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范围、可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工具以及数据来源、风险分类和风险排序要求、风险管理的职责与权限、风险跟踪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资源预算等。

(4)项目风险控制

在整个项目管理进程中,风险控制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应根据施工进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分析与项目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风险信号,预测未来的风险并提出预警,纳入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的整个进程中的风险控制主要贯穿在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等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控,根据需要制定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也可称为应急预案,根据“规范条文说明” 16.5.2 条要求进行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目标、参考文献、适用范围、组织情况说明、风险定义及其控制目标、组织职能(职责)、应急工作流程及其控制、培训、演练计划、演练总结报告。

3. 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盾构4标段会江站~南浦站区间中间风井工程[3],位于广州碧桂园南侧,距离大石水道约300米。该竖井长36.6m,宽22.8m,平均开挖深度约31m,最大开挖深度在竖井集水井处,约34m。竖井所处位置在南浦岛上,地貌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软弱层、、厚度达15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4],地层从上到下为:

①耕植土:褐黄、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呈稍湿、松散状态,含少量植物根系。场地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平均厚度0.45m。

②淤泥、淤泥质粉细砂:深灰、灰黑色,呈软塑~流塑状态,含有机质,平均厚度10.4m。

③中砂:灰白色,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不均匀混5~10%粘性土。平均厚度4.08m。

④粉土:褐黄、褐红等色,呈湿、稍密状态。该层厚度1.60~2.20m,平均厚度1.90m,平均深度14.20m。

⑤粉土:由白垩系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形成,褐红色,呈硬塑~坚硬状态。平均厚度6.44m。

⑥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泥质胶结,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3.23m。

⑦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泥质胶结,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土柱状、土夹碎块状,岩块用手可折断,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3.99m。

⑧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泥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呈块状。平均厚度4.01m。

⑨微风化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褐红色,厚层状构造,钙质、泥质胶结,结构清晰,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完整呈柱状,岩石坚硬,锤击声脆。平均厚度5.00m。

详见图1. 地质剖面图

图1. 地质剖面图

该场地地下水埋深浅,仅0.5m,由于场地临近大石水道,地下水补给丰富。

(2)风险识别

工程中标后,项目部委派了一位具有四十年地下工程施工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负责进行的。与该项目风险有关的信息资料有:施工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和业主组织的招标会及答疑文件、施工图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有关补充资料、现场调查情况以及类似工程经验等。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形成本工程施工的风险因素表,具体如下:

表4 项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表

序号 风险描述 类型 来源 影响后果

1 围护桩之间出现涌砂、涌水 纯粹风险 项目 工期、成本

2 基坑变形达到警戒值或超出监控的警戒值 纯粹风险 项目 工期、成本

3 周边是农田,由于施工污水排水,会造成周边用水污染,引起罚款或索赔 纯粹风险 项目 工期、成本

(3)项目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表,需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以及多种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总体影响等。达到更清楚地辨识主要风险,有利于项目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

本工程项目风险影响分析评估的过程采用类比法:即第一,考虑正常状况下(没有发生该风险)的情况,如这时的工期、费用、收益。第二,将风险加入这种状态,看有什么变化,如实施过程劳动效率、消耗,各个活动有什么变化。第三,两者的差异则为风险的影响。所以这实质上是一个新的计划、新的估价,但风险仅是一种可能,所以通常又不必十分精确地进行估价和计划。风险等级分为五类:I可忽略风险;Ⅱ可容许风险;Ⅲ中度风险,Ⅳ重大风险;V不容许风险。经过评估,本项目的风险评估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5 风险评估表

风险

编号 风险名称 风险的影响范围 原因导致发生的边界条件 损失 可能性Ew 损失期望Rw=Rh×Ew 预防措施 评估等级

工期 费用Rh

1 围护桩之间出现涌砂、涌水 造成基坑开挖施工的全面停产,影响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 由于用于桩间止水的旋喷桩没能把桩间空隙封堵住 30天 40万 0.5 20万 a) 旋喷桩施工时严格把好质量关,尽量减少质量缺陷,必要时进行复喷;

b) 施工过程当发现有涌砂涌水苗头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c) 当出现险情,立即进入抢险程序。 Ⅳ

2 基坑变形达到警戒值或超出监控的警戒值 造成基坑开挖停工进行加固工作 基坑开挖时超挖过多,支撑体系施工不及时 10天 10万 0.1 1万 a) 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安全进行监测,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出现超挖应立即回填。

b) 出现险情后立即进入抢险程序,采取钢支撑加固。 III

3 周边是农田,由于施工污水排水,会造成周边用水污染,引起罚款或索赔 造成停工整顿,遭受周边农民索赔以及环境部门处罚 施工污水沉淀处理达不到排放标准 5天 20万 0.5 10万 a) 施工场地内设两个三级沉淀池,并购买一台污水处理设备,使污水排放达到标准;

b) 若发现对周边水道产生污染,立即对水道进行清理,以减少对农田的影响。 III

(3)项目风险响应

由于该工程已中标并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所以一切行为均应按合同进行,在合同中已明确规定,业主已为该基坑进行了保险,但免赔额达到50万,对于由于出险引起的工期延误,业主将相应地进行延长。根据风险评估表,即使出现风险,也不会超出免赔额,所以本工程的风险对策仅采取减轻、自留方式。按根据风险评估表可知,本项目存在着一项重大风险,两项中度风险,根据风险对策表可知:对于重大的风险,应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配给大量的资源;如果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对于中度的风险,应努力降低风险,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

根据项目风险对策,形成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是针风险预防措施按照施工进度安排进行计划,防止错失风险控制时机,由于篇幅原因,具体情况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4)项目风险控制

项目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将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严格执行,过程中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收集和分析与项目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风险信号,预测未来的风险并提出预警,纳入项目进展报告,并做好过程中的新风险因素识别、评估以及响应等,并在项目组织上明确各项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风险应急抢险预案,并进行演练,达到遇险不惊,有条不紊地处理险情,减少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本工程的应急抢险预案有:基坑开挖塌方应急抢险预案、基坑变形应急抢险预案、排水污染应急抢险预案。由于篇幅原因,这些预案在此不详细描述。

(5)项目风险控制效果

该工程从2007年1月18日开始施工,到2008年4月15日完成,历时15个月,比计划工期多一个月。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共遇到桩间涌砂涌水事件3次,均由于采取措施得当,没有产生过大损失,影响工期累计一个月,抢险费用约18万。基坑变形均无超过预警值。施工污水对周边水道污染的清理费用约2万,农户索赔约3万。从整个工程风险管理来看,仍处于风险控制目标之内。但过程中可以看出对基坑桩间涌砂涌水事件的处理速度过慢,影响工期较多。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