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前言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在风沙和干旱侵蚀下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这就导致土地含水量不断减少,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也在不断锐减,越来越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这对于农作物增加复种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通过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作物的灌浆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通过松土、垄作、地膜覆盖、灌溉等会直接对土温和气温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我国化学肥料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导致当前许多农户对于土杂肥及绿肥缺乏重视,为了片面的追求高产,往往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从而导致土壤不断恶化。不仅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而且土壤酸化、毒化较为严重,对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则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在当前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在以往的农作物栽培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对栽培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了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3.4 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则在加强农作物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对栽培环境进行改善,努力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加快农作物栽培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科学栽培,严格管理,从而确保农作物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风弼.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2010,5.
[关键词]农田杂草危害特点防除技术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90―02
农田杂草作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植物,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产过程。由于杂草本身的适应性和生存性比较强,所以处理和解决农田杂草是现如今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加强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的环节。
1农田杂草危害
农田杂草的危害在于它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使得农作物不能及时的补充营养而质量下降。同时增加了人力的成本。农田杂草危害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1农作物的生长空间、水分、营养、光照等的抢夺
杂草的生长速度比农作物生长速度快很多,这是由于其根系发达、较强的光合效率、较大的吸收能力等导致。它们严重的干扰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抢夺营养物质,使得农作物的生产量大打折扣。
1.2病虫害的传播
农作物上的病菌、病毒、害虫都可以寄生在杂草上,所以间接传播了病害虫。例如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大小麦的麦类赤霉病、麦蚜虫等等,都可以寄生在杂草上,增加了治理农作物病害虫的难度。
1.3质量和产量的降低
由于杂草抢夺了农作物的营养,水分,光照等等以及病害虫的危害.最终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提到的麦类赤霉病,若该病毒传播可导致作物减产五成以上。同时,由于麦粒中含多种毒素,可导致人类使用后中毒。若由于杂草的不及时处理,有时杂草疯长加上管理不当导致作物无法生长甚至颗粒无收。
1.4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杂草管理需要劳动力以及成本的投入。人工除草需要很大的劳动力,化学药剂除草需要费用的投入。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尤其是由于农作物生长时间的限制和天气变化的制约,管理措施过程紧迫,任务量繁重,劳动强度过大,这些都增加了杂草管理的难度。
2农田杂草特点
农田杂草由于在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农耕活动,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物特性和适应性。所以,了解杂草本身特点对杂草管理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以下是农田杂草的四个特性:
2.1结实量大
多实性、连续多实性和落粒性是杂草结实的主要特征。种子的产生数量更是惊人,一般是农作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以上。例如稗草,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种子结实数量是以上的几十倍。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品质。
2.2繁殖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的杂草通过种子繁殖,所以一年内杂草可以大量繁殖,同时还有根、苇等无性繁殖,如银胶菊。
2.3种子生命力旺盛
很多杂草种子的都比农作物的存活时间长,这也造成了除草管理的难度,由于其寿命长、抗性大等,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几十年之久,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杂草种子生命力旺盛的表现。
2.4参差不齐的种子成熟期和出苗期
杂草一般都比农作物先出苗,成熟时间不完全一致。边开花,边结实,边成熟,这是大多数杂草的繁殖方式,最后将种子散落在田间。同时许多杂草存在其他特性,在将杂草拔除后,受精的胚珠可以进行发育成种子。不同的种子苗期发育不尽相同,但水分的补充可导致杂草发育出现高峰。
3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要点
3.1物理防除
3.1.1人工除草
人工拔除农田的杂草来进行杂草管理的方法。
3.1.2机械防除
在适合的农作物生长阶段中,依据杂草的生长、危害状况,运用机械化的机器进行除草管理。例如锄头,除草机、镰刀等。
3.1.3火焰除草
顾名思义,运用高温加热致使杂草死亡的方法,现在大多利用火焰发射器选择性的来除草。
3.1.4覆盖
将杂草上方加上一层覆盖物,抑制其光合作用,导使杂草死亡,同时吸光性的植物萌发也受到了抑制作用。一是使用秸秆覆盖,用于作物间以及果实树木下方,防治的效果可达到95%以上,从而抑制了杂草的疯长。二是地膜覆盖,由于膜内高温使草死亡,地膜覆盖多用于蔬菜作物。
3.2农业防除
农业防除的方法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措施轮作倒茬、深耕细作、精选良种、高温堆肥、高密度栽培、迟播诱发、管理水源等。
3.3植物检疫
以“四化一供”为保证前提,调运过程的种子,做好及时的安全检疫,全部包括各个环节的检疫,否则不得出售种子。这样做法是防止杂草和病虫害的传播。其中赤霉病也属于检疫范围。所以说植物检疫也是防除杂草的方法之一。
3.4中耕除草
作为流传很久的除草方法,结合作物生长状况进行除草,做到早除、彻底、不留后患。
3.5生物除草
利用生物链结构进行除草,如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做到了环保污染小的特点。
3.6化学除草
是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方法,根据不同植物类型、生长特性和规律而进行化学方法的防除管理。
关键词:农艺技术;农机;融合;丰产增收
农艺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农田灌溉和排水、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等方面根据农作物所具有的特性因地制宜的对各方面进行生产与管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做好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农艺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的施肥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农作物营养不良,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对农作物施肥时要毕业论文格式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来施肥。人们应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要实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我国传统的农民百姓普遍更愿意使用化肥,但化肥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缺乏有机质极微量元素。因此,农艺技术人员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丰收。
2、合适的种植间隙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农作物栽培期间,农艺技术人员对农作物的栽种间隙进行了合理规划。间隙太宽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野草疯长以及农作物之间授粉困难,影响作物的产量。间隙太密又会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它们的生长。因此,农艺技术师通常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充分考虑农作物采光以及空气流通等问题对种植间隙做出规划。
3、农艺技术改善了外部环境,增加了作物产量。马克思说过:“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温室大棚技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时长、温湿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实施控制,使外部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另外,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作用,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吸收,增加作物产量。
4、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偏爱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人们还对绿色食品的外在质量条件有要求。因此,农艺技术人员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应建立在保护农作物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手段是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其驱虫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农作物上残留的化学剂会对土壤及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农艺技术人员联合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还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加强农艺和农机融合发展
农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机械的实施,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又会带动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和农机较好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因此,实践工作中必须加强农艺与农机融合发展,最大限度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1、要实现农艺与农机的密切联系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种植环境要求、地理地貌来开展农业机械研发工作。这样一来,农机的应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比如:我国南方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主要为丘陵地带,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带,如果把北方的农机应用到南方农作物种植中,就显然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2、农机研发工作的开展由于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不能满足农艺的要求,那么,农艺技术人员则可培育出适宜农业机械操作的农作物品种,以满足农业机械操作的可能性。
三、着力提高农艺技术水平,助力农业丰产增收
1、全面提升农艺技术人员水平。地方政府基层农艺技术人员是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者,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艺技术发展、改进和推进等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由于人们对农艺技术专业带有一定偏见,很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应该去大城市就业,而不是扎根于农村进行农艺技术推广和研究,这就导致我国农艺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而且,我国还缺乏相应的农艺技术培训体系。那么,想要提高农艺技术水平,我们必须要吸引愿意扎根于农村基层,能够潜心研究农艺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而政府也应该给予所属的农业管理部门以更多的重视,给农艺技术人员相应奖励政策,鼓励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推广和研究工作。
2、实现农艺技术各方面工作的最优化。农艺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等方面。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营养,采用有机肥与化肥联合使用的施肥方式。另外,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特性来规划它的种植间隙。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联合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等防治方法。
3、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高效结合。农机的应用是农艺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反映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为了提高生产率,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校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的采用农业器械,当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农艺技术开展的时候,应配合农机的使用培育和改良新的农作物品种。
总之,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下,着力加强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让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发达的农机具融合促进农业丰产增收,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乡政府农业部门应该高度认识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农艺技术人员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其素质,更好地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春连.农艺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3,(16).
1 农作物根外施肥的相关注意事项
1.1 肥料品种选择明确
在农作物施肥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的肥料品种。在根外施肥时,其肥料一定要具备稳定性好的特性,而且应是挥发性能较低的速效型的易溶肥料。例如:氨水肥料的施用,该氨水农作物肥料的主要特点就是易溶化也易挥发[1]。该种肥料并不能作为叶面肥使用,不仅是由于其养分的挥发速度较快,性质不够稳定,导致其不能够正常被农作物吸收,还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该种肥料极其易对叶面造成一定的药物伤害,最终造成农作物烧叶,所以,其不能用作农作物的根外部喷施。另外,还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
1.2 药肥混合使用
在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中,从农作物的种子种到土壤中到长出苗的期间、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期间、以及抽穗拔节期间,一直到最后的结果收获,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诸多各种各样的病虫灾害的影响与侵害。如果想要将这一农作物危害彻底根除,就必须利用各种化学药物来进行喷施防治。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最好采用药肥混合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在施药的同时,在其中掺入适量的叶面肥料进行混合喷施使用,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合理地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补充营养。在我国的农作物种植工作中,大部分的农民用户会在农作物种植时,将所有肥料进行整体统一形式的施用,将“前重、中轻、后无”的肥料施用不合理原则贯穿应用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2]。在前期阶段,重点喷施营养肥料,造成严重浪费,而在中后期阶段,农作物却处于营养极度匮乏的状态。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农户只要看到农作物叶片出现发黄发蔫的情况,就大量施用化肥,轻则造成农作物成熟晚,严重的会造成倒伏甚至是死亡,进而影响实际收成,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为病虫害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农作物生长后期,为了有效降低后期生长乏力的可能性,最好混施农药肥料,但在农作物混施时,要根据酸碱性区分农药与肥料,不能一概而论。
1.3 喷施环节合理安排
在农作物肥料施用环节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喷施环节,使喷施的时间、种类、次数、浓度、部位更科学化。在肥料的喷施时间上,一般会将喷施的时间安排在其本身需肥的生长后期,同时需要考虑喷施的气象因素,多为空气潮湿、多云阴天但无雨的天气环境中。晴天时,比较适合在傍晚时根外施肥;阴雨天气时,就要适量的在肥料中添加增效王,在增加黏着性的同时,又增加了渗透性,从而提升药肥的实际施用效果。另外,在根外施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施肥原则进行高效率的施肥,从而有效提升农作物自身的品质和产量,并与我国目前提倡的绿色食品目标相符合[3]。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等诸多肥料作为根外施肥的叶面肥料种类进行施肥。在施肥操作中,喷施的次数不应少于两次,并且两次之间需要间隔大概7 d,该种施肥操作,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处于流动性强、方便作物吸收的效果。而为了保证流动性较低的中、微量的化学元素农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好喷施两次以上,三次最佳。在肥料喷施的浓度配比上,对于玉米、小麦等角质层硅质化程度较高的单一子叶农作物的喷施工作,可以酌情加大喷施量;而对于大豆、蔬菜等单一子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农作物在喷施肥料时,根外的喷施量可以酌情减少。
2 常见的农作物根外施肥技术
2.1 小麦的根外施肥技术
在小麦的根外施肥中,如果小麦出现叶片发黄、早衰的情况,一定要针对该区域进行喷施适量的氮素肥液,用1%~2%的尿素配比750 kg/hm2的水,然后进行喷施均匀的施肥操作、此种情况一般需要进行间隔7 d左右的两次喷施[4]。对于贪青晚熟或者没有出现以上状况的小麦,只需要喷施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即可。如果遇到出現干热风的情况时,应及时的将草木灰水作为叶面施肥,其防御作用较明显。
2.2 水稻的根外施肥技术
水稻的根外施肥工作中,主要采用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直接使水稻的茎叶更加直接有效地吸收肥料,其也是比较常见的水稻农作物高产重要栽培养殖措施。在水稻的生长周期后期阶段,一定要喷施氮肥,防止其出现脱氮早衰的现象,进而延长其自身的寿命长度。水稻的生长后期,一般会喷施磷肥,并且需要长期喷施,该项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促进其进入早熟状态[5]。一般会在水稻抽穗到灌浆的生长周期中将2%的过磷酸钙过滤溶液按照固定的比例与水混合,进行两次喷施。另外,还需要针对水稻喷施硼锌肥料,促进水稻抽穗整齐,进而加速养分的运转。
2.3 其他农作物的根外施肥
在对以上两种农作物以外的作物施肥时,例如玉米、大豆、蔬菜、瓜果等粮食作物施肥时,根外施肥技术都具有高效经济实用的优势。
3 结语
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作物的养殖过程越加重要,而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病虫害问题,需要药肥的有效喷施。只有明确选择肥料品种,同时将药肥混合使用,并结合小麦的根外施肥技术与水稻的根外施肥技术以及其他农作物的根外施肥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进而提升农作物的收成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刘尧,苏毅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成效及未来展望——以广西武鸣县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6):24.
[2]周俊菊,石培基,曹建军,等.民勤绿洲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农作物需水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6(5):822.
[3]何才文,颜芳,董燕.从农民施肥习惯看我国科学施肥发展——基于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农户施肥的调查[J].中国农技推广,2016(7):3.
[4]李卓群.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基于荆门市测土配肥技术推广的实例[J].荆楚学刊,2015(1):36.
根据都市农园景观的性质和农作物的特点,确定适宜农园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农作物选择和立地空间营造因地制宜原则,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空间变化进行合理搭配的原则,便于公众参与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流程为以多方面的需求为依据,分阶段循序渐进设计、用后回馈弹性设计。
关键词:
都市农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流程
农园景观不同于常规园林景观,是新兴的园林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它与人们的生活最贴近、参与性强、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管理模式较为复杂。所以,都市农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不能按常规的模式,设计原则应依据农作物的特点而定,设计模式应是多视角、多方面、多阶段、多顺序反复改进和完善的,才能使都市农园景观和谐发展、永续利用。
1农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1农作物选择和立地空间营造因地制宜原则
农园景观营造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不同植物所适宜的不同地形和空间,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都市农园景观当中农作物种类不同,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也不相同。农园植物可根据当地日照的差异、空间采光度进行合理的布局。
1.2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空间变化合理搭配
依照不同种类农作物的各自形式或色彩的变化进行合理设计,或者利用农作物之间的特殊生态关系合理搭配。以粗放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自然美,或以精心配置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精致美,或以高度概括提炼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形式美。这使农业景观比任何一种自然景观或别的人工景观都更丰富而有魅力。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农园景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农园内,可以将作物根据季节交替分片种植或混合种植,形成季相景观,使得农园在各季节都有景可赏。尤其要注重冬季景观的营造:一方面营造冬季景观尽量选用耐寒性较强,不怕霜冻的品种,例如,羽衣甘蓝、紫甘蓝、乌塌菜、苦苣等花叶观赏蔬菜,最适合秋季种植于各类花坛、花池或瓶饰之中。其叶片平展,整株的观赏效果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特别是在秋末初冬季节,百花凋零,这些美丽的观赏蔬菜却能给人带来生机和绿意;另一方面将种植容器、种植基槽、种植支架等设计的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使得植物在冬天衰败后依然具有观赏价值。
1.3便于公众参与原则
都市农园景观更具参与性,农作物的栽植、耕地、施肥、收获都需要市民参与。因为只有市民参与,农园景观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展现出人与大地的关系;才能有效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都市农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管理养护,都要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农园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包含用地的比例、农作物种类的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的安排、参与栽植的人员和后期管理的科学性等。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时间的安排尤为重要,因尽量选择适宜当地生长、节水节能、管理粗放的农作物,并且种植时间尽量安排在较适宜的生长季。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要素对景观的影响。
2农园景观的设计流程
2.1以多方面的需求为依据
农园景观设计应尊重决策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综合考虑各种人群在不同视角下的观点,以此为设计依据。设计者在整合各方的观点之后进行一次模拟试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将来使用时产生矛盾。
2.2分阶段循序渐进设计
农园景观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没有较好的经验遵循,所以,设计应循序渐进,当对设计没有过多的把握时,先在局部试验,小范围内检验成败优劣,从而对设计做出修正,扬长避短,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从而向较大范围推广。
2.3用后回馈弹性设计
由于农园景观投入使用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设计初期很难全面考虑到用后的各种情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假如使用后产生结果和影响不理想时,能够适当调整设计,不断趋向合理。整个步骤是初步设计→投入使用→反馈意见→调整设计,如此农园景观将更加完善成熟,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结语
为使都市农园景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后续管理能够和谐发展、永续利用,应遵循相关的规划设计原则,同时按照特定的设计流程进行设计和建造,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同时,景观营造不断趋于合理。
作者:段玲玲 吴涛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雪.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12(6)
2孙芬.居住区农业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朱延迪,余俊骅,钟秋莹.西安地区居住区与农业景观结合方式的探究[J].华中建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