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风险管理;中职教育

2008年11月15日,山西长治市沁源县第二中学组织全校初二、初三13个班的900名学生到汾屯公路上跑操。一辆东风货车撞上在公路上跑操的学生,造成20名学生和1名教师的死亡,18名学生受伤。这个案例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在整个案例中,学校内部体育场所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学校在学生在外参加体育课程中没有健全的相应预案,在拯救受伤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得惨剧发生了。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中不断出现体育事故,发生多起运动性猝死事件,学生猝死的事件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痛心不已。这些事件的出现,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无疑都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损失。因此,学校应该把安全工作视为教学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学校风险管理的力度。从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教师责任素质等各方面去说明学校成立体育课堂风险管理部门的必要性以及风险管理部门的机构组成和机制。如何有效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事故和教学意外的发生,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学校也要能尽可能将风险减到最低。

一、中职体育课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就是指为了保障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和实践中对体育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采用必要的风险控制的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从这个定义中就可以发现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教育部教体艺[2005]12号《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都明确地指出了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和风险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迫切性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按照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机构负有教育、监督、保护学生的特定义务。根据我国《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如果未尽到该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教育机构对学生是否具有注意义务及具有何种注意义务。一方面,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不仅应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保护义务,同时适用诚信善意人注意程度的考察标准要求其应尽到善良管理人的义务;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在校园伤害案件中作为特殊主体,法律法规对其应尽的义务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就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之上所产生的特殊义务予以明确,如,我国《学生事故处理办法》第9、10、12、13和14条对于教育机构负有的安全注意义务、教育义务、保护义务、管理义务的列举性规定。

从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学校是我国人才较为密集的地方,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牵动社会各阶层和千家万户的心。中职学校教学安全特别是体育教学安全防范工作也是人们特别是在校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一项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们择校的重要衡量标准,因为这些工作和其孩子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不容有失。

二、中职体育课堂风险管理的体系与目标

风险管理要求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风险要求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很好地做到风险管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风险的特殊性,我们一方面要将风险管理的总目标加以关注,又要和学校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总目标是指学校要达到的总体上的风险管理目标水平,即不仅要防范和规避风险,风险管理更要为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保障教师高水平的教学任务的达成而服务;而具体目标是指在实际的操作中目标的细化,比如在实际中对事故的发生减少十个百分点,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等等具体的目标和活动。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依靠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就在其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学校完成风险管理目标的一个具体实施部门,又是学校各项风险管理的指挥部门和总领部门。它不仅联系了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也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的实施有很大的联系。风险管理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管理体系,一是防范,二是干预。通过对体育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来加以有效地防范和干预。

三、中职体育课题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体育教师风险意识与责任心以及处理事故的应急能力,做好培训

美国哈佛大学在1881年就专门聘请了运动防护师来对运动伤害进行预防、保健、急救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工作。就目前来讲,我国的经济和各方面的条件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样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状况之上,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处理运动伤害必备的医疗知识,加强教师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可以在不同的事故发生时,做出最基本的合理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

2.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风险意识,树立良好的安全观

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青春活力并且喜欢挑战极限,他们最容易冒着风险去做一些危险的事。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就会经常不遵循运动规则而出现危险。另外,他们很容易去做超过自己身体能力限度的活动,从而给体育运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体育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去让学生知道风险隐患的危害和可能带来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观,通过学校风险管理的力度,及时地教育和提醒学生,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3.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有效管理,防范风险的发生

首先,在学校的设施管理方面除了设施要符合安全使用以外,而且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实践安全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其次,学校风险管理部门要适时地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保证器材在教学中的安全使用。室内照明设施、体育馆支柱、观众席的安全距离、逃生通道的畅通及消防设施正常等都要时时进行安全检查。

4.建立良好的人身安全及医疗结构的体系,如保险公司,医保等

以较小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效果,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医疗体系安排。使之在体育事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学生参加学校和教育部的基本医疗保险,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外加商业保险,更加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利益,把损失降到最小。

近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中不断出现体育事故,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无疑都是一种痛心的损失。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就是对体育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采用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来使得风险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的一种策略。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和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对中职体育风险管理加以重视,在实践中加强体育风险管理的力度。

作者简介:

吴开锐(1985-),男,广东湛江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学士学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研组助理讲师,从事体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行政工作。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休闲体育 失能老人 体育运动

一、引言

目前老龄化的浪潮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失能老人规模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天津市举办的中欧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前景论坛上说,由于大部分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缺乏社会护理,一个老人最少影响两个家庭,因此全国至少有几千万个家庭为老人的护理问题而困扰。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9亿,其中失能老人940万人,部分失能老人1894万人。(资料来源:健康报)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5万人,比2007年增长61%,2051年人口老龄化高峰将达到3850万人,是2006年失能老年人口的3倍。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增长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1]。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策略,以最人本、最经济的理念将失能老人规模降低到最低点。

二、失能老人增长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1.失能老人规模增长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上无法自理,自身活动能力的丧失,需要他人照顾,称之为失能老人[2]。造成老年人失能的原因有很多。第一,自然衰老。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要经过衰老阶段,生命也如此,衰老是生物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逐渐衰退现象。是不抗拒的自然规律。在一定条件下,衰老的速度是可以减缓的,但是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必然提前进入衰老。因此,这是失能老人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淡薄的健康意识,导致各种生活习惯病的形成。而许多慢性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不参加体育锻炼,把健康寄托在医药上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待到发病时,处处求医、买药。老年人正处于身体机能衰退阶段,机体的免疫力在不断的下降,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引发其他病变,最终导致失能。第三,弱势群体。部分失能是指人的部分肢体器官的部分功能永久性的丧失。它包括先天残疾和后天伤害。弱势群体本身的活动能力就低,到了老年,伴随着衰老、疾病、无人照料等因素,很大程度加快了失能老人规模的增长。

2.失能老人的社会影响

失能老人首先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的影响,失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幸,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因抑郁症而产生自杀倾向,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失能老人的家人是最受影响的。子女的工作、学习会受到影响,整个大家庭的心理、精神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生活节奏、方式都会因此而改变,家人也会因此而疲劳过度、心力交瘁、诱发疾病,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通过上文的数据显示,现有940万失能老人,不难算出所影响的家庭已有几千万。这必然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休闲体育的最大特点是活动主体的自由选择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效用的综合性。老年人年龄、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对参与的休闲体育运动的选择受到了局限,弱竞技性、娱乐为主的活动将成为老年人休闲体育中的主体。结合休闲体育的概念,笔者认为,“老年人休闲体育”是指老年人利用闲暇时间,为了达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娱乐、消遣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身体活动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的增强。休闲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了社会消费结构,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休闲体育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但是在发展休闲体育的同时,忽视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目前我国老年人休闲体育大多是以老年人俱乐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等公益性的方式进行的。因为休闲体育的发展要体现实物、服务的消费,而且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较低,对参与休闲体育的理念形成了阻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是个没有竞争价值的市场,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因此在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问题上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白。

四、老年人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立老年人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长期照料服务是为已经成为失能老人准备的,它是解决老人失能后的问题。社会上因不孝、财产纠纷、无能力等因素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老人病倒卧床都没人照顾。这是一种丑恶的现象,是文明社会的耻辱。无疾而终是每个人的梦想,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变老,都将面临失能的可能。失能忧患关系着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年人所面对的问题。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关系着全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首先要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建立管理、监督机构。这种服务可以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而且还可以吸纳就业,是有利于子女和家庭的一个民生工程。同时这种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着弊端。因为在保证民生的同时忽略了民死的问题[3]。长期照料服务无非是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依赖。这种依赖可能导致了老年人不会去想怎么样延缓衰老、怎么样延长寿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不足以解决失能老人规模增长问题的,笔者认为,单存的凭借这一体系的建立去解决失能老人的问题,这种对策是一个无底洞。这种服务也是不能没有的,据预测,2051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所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床位大约是3850万张,而目前我们的服务床位供给仅有157万张。这样巨量的服务床位缺口换算成资金,大约为6000亿元。在未来严峻的挑战下,有必要建立老年人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体系,通过对老年人提供健康健身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积极的使还没有成为失能的老年人达到降低或延缓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发展休闲体育,另一方面给医疗与社会服务的投入减轻了负担。

2.建立老年人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可行性

积极老化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实现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尽可能好的生活量的目标。长期照料服务对解决老人失能问题过于被动,失能老人规模的迅速增长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2002年,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上,联合国把“积极老化”确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目标战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低收入的国家,在应对失能老人规模增长的问题上还有难度。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把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作为手段,走积极老化的道路[4]。将疾病、失能等消耗医疗照顾服务资源的压力降到最低,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体育运动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的目标和意义,在于吸引最大量的老年人群参与到运动中来,共享休闲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老年人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手段,应对失能老人规模增长趋势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老年人的体质健康。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和谐社会中不容被忽视的问题。针对失能老年规模的增长,预防才是硬道理,积极老化的理念预示着将给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契机。

五、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1.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将成为减缓失能老人规模增长的主要手段

积极老化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通过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所以休闲体育运动也是预防失能老人规模增长的主要手段,老年人休闲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必然凸显出来,应对失能老人增长的问题,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必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它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以科学、人本的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与医疗卫生服务、照料服务、保险等协调发展,对降低失能老人规模的增长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它发挥了引领健康,造福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作用。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对国家整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2.政府将重视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并宣传提倡国民参与运动健身

鉴于体育运动对减缓失能老人规模的增长的作用,政府必将高度重视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不断的宣传提倡人民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形式向人们普及运动与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思,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价值。人们应该享有健康的权利,但是仅有观念还不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有必要建立关于休闲体育的相关制度,根据休闲体育在不断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休闲体育发展中的缺陷,建立老年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必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3.非营利利体育休闲场所及服务的兴起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且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休闲运动场所将成为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的严重问题。所以非盈利利机构将成为老年人喜欢的业余休闲娱乐场所[5]。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休闲体育将结合某种保障制度或者联合相关老年人健康的管理部门,给老年人提供健身服务以及休闲健身场所。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制度的完善,相信各类关于老年人的保障制度和管理机构都将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在各个地区设立老年大学,形成统一的管理,最终以福利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有关休闲运动服务,这是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非营利利休闲体育场所的兴起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

4.老年人休闲体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因此,老年人休闲体育在促进人的健康的同时也将不断的发展创新,通过体育运动延缓失能老人的增长率,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失能老年人的减少意味着被牵涉的人减少,医疗与照料服务所消耗的资源就降低了,健康的老人在享受健康的同时,无形的减少了医疗费用,给家人社会减轻许多压力和负担。体育运动是最科学最人本的健康理念,老年人休闲体育的发展越来越科学化、社会化。老年人休闲体育未来的发展必将给国家带来最宝贵的财富,从而不断的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党俊武:失能老人考验中国的社会安全网――中国失能老年人问题的解决之道[J].中国社会导刊, 2008.11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8-02

一、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对于人体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的综合性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从现在来看,很多人对于体育锻炼抱有盲目性,不清楚很多的注意事项,使得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尤其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不了解相关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盲目锻炼,反而损伤了身体。所以本文就对运动损伤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1缺乏保健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当中,当身体出现一些损伤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拿出救护措施进行医治,这样一则避免损伤扩大,二则利于迅速恢复。以蹂关节损伤为例,必须要按照“停止活动,冷敷神加压包扎叶抬高肢体叶固定休息叶外敷新伤药”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过现在很多的中学生缺乏运动护理的相关知识,再加上进行运动的时候过分投入,容易带来损害,而一旦出现身体损害的情况,他们就凭借日常的经验对手上的部位进行按摩,包括揉、捏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不利于恢复,反而增加了事后医疗的难度,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2.2思想麻痹

按照运动的规律,在进行大范围的运动之前,是需要进行准备活动的,活动开关节,利于运动的发挥并且能够减少受伤的可能性。但是很多学生思想麻痹,对于之前的准备工作认识不足,只是在教师的监督下稍微活动一下,同时,很多的学生美其名曰挑战自己,在没有真正掌握运动技巧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就尝试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样就增加了参加运动带来身体损害的风险。

2.3运动时间、地点选择不当

运动就要遵循运动的规律,有些学生喜爱运动,常常不会分时间地运动,比如吃饱饭后马上运动,在烈日下或者暴雨天气下运动等等,有的还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场地上进行活动,不考虑时间因素和天气因素,致使自己面临许多的意外因素,增加了身体遭受伤害的风险。尤其是恶劣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比如在烈日下打篮球等)容易引起身体出汗过多,体能消耗过大,造成身体不必要损伤,产生各种运动性疾病。

2.4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不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跟不上,这使得体育运动中身体受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比如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一些比赛等等,其管理和掌控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对抗类比赛当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犯规动作,诱发身体损伤。

三、合理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3.1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认识,提高学生的合理运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育,包括教师的示范等等,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性。然后灌输这些理念,使得他们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和习惯,指导自己的体育运动活动。

3.2课前做好准备活动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准备工作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为展开体育运动做好准备;其次提高氧气吸入量,为体育运动准备足够的氧气,再次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程度,这些都有利于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与肌腱的某些损伤。这些不但可以预防身体的损伤,还可以增强运动效能。

3.3培养学生严格的安全课堂纪律意识

首先要强调着装,使学生做到规定的防范措施,如运动时要穿运动衣,切不可穿过紧的衣服;要勤剪指甲;行动要干净利索,不可拖拉;运动时不可以穿高跟鞋等。此外,做好统一管理,让学生遵循运动规律和教师的指令。最后,运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一定要保证它的适用性。教学和组织比赛前教师务必检查场地的安全性,防止学生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 培养成本 作业成本法

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基本采取的是举国体制,即靠国家或地方政府财政支撑的培养模式,很少涉及对运动员培养成本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体育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主要靠市场而不是靠财政来配置体育资源将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就很有必要对举国体制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成本进行研究,以适应对现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需要。

对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分析的必要性。我国学者对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研究的必要性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体育体制改革。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讲求国家管理的高度集中性和计划性,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的优越性,强调国家计划的权威和民族荣誉的至高无上,特别在一些国际活动中,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效益,忽略其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竞技体育被定位为社会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归并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竞技体育社会功能变化的内在要求。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计划经济时代,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步入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大市场后,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不仅表现在对精神文化层面的促进,而且还表现为对市场的参与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我国对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对于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研究,我国学者做了不少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研究领域方面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运动员管理体制模式方面的研究,注重宏观发展的分析;二是细化到运动员培养成本核算的分析,注重微观成本计量的研究。

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具体研究成果集中研究我国运动员培养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运动员的专项及文化基础、项目分布、训练及比赛、管理体制、经费、竞赛体制、教练员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各项目的现状及客观实际探讨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解决建议。尤其着重于对运动队的教练员及运动员的配置上应尽量合理。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对不同级别的运动员的待遇及奖励应有所区别,使有限的经费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第二个方面,细化到运动员培养成本的核算,学者们着重研究了培养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多少成本,需要什么成本,成本如何衡量等问题。

大部分学者认为培养运动员归集起来的费用大部分属于间接费用,其形成有各自的特定原因,应合理选择费用的分配标准。同时还应考虑会计年度与培养学生年度、成本折旧等方面的问题 [2]。大体可将培养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即直接投到运动员身上,直接为运动员服务的费用。为运动员提供训练、教学安排,运动服装、器材,营养及热量配餐,卫生保健、运动创伤的治疗,以及运动员的比赛、训练所需要的差旅费、场地费、工资等。间接培养费用是训练、教学的管理,场馆及后勤各部门的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费用。把各项费用分配到各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成本中。即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总成本 [3]。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培养成本可分为三部分,即获得成本(包括招生、选材、培育)、开发和使用成本(包括训练、比赛、学籍管理、医疗保健、文娱生活)、保障成本(包括意外伤残保险、后学籍管理、训练学习生活) [4]。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模式和成本核算的研究仅限于规范、概念层次上的分析,而真正细化具体到成本核算的研究较少。综合上述的观点,笔者认为运动员的培养成本大多是间接的,这更适合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量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探讨

该方法的着眼点放在作业(即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即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具体来说,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的核算分为以下步骤 [5]:

(1)直接成本的归集

此部分的成本计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似,要处理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成本费用的总数是多少;二是确定这些成本费用由哪些对象来负担。

(2)成本库费用的归集

若成本费用中某些项目无法在成本库中进行分配,对于这类项目可归集在一起,单设为其他成本库。其他成本库的费用占全部成本费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唱反应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的正确度,其他成本库的费用占全部成本费用的比例越小,说明制造费用的可归属性越强,从而成本分配越切合实际。

(3)成本动因的确定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为每一个成本库选择一个与成本库费用存在强线性关系的成本动因。如纯数量成本动因、加权数量成本动因、随情况而定的成本动因等。

(4)成本动因费用率的计算

(5)成本库费用的分配

(6)培养运动员总成本的计算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加速转型阶段,体育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也日渐凸显。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成本进行分析,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从培养成本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样才会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充分认识其稀缺性所在,从而凸现出培养成本的特征,加强管理和规划,正确、充分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因此综合了国内学者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阐述核算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成本的范围和层次,笔者提出采用成本作业法进行核算的观点,尝试通过运用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为核算优秀运动员培养成本提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12月,32-35

[2] 周亚静,运动员培养成本的计算[J],辽宁体育科技,2003,5(3):41

[3] 周雷,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成本及其特征[J],体育学刊,2005,12(4):83-84

[4] 林婕、林建华,关于培养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本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87-688

医疗体育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 A

摘要:我国在老

>> 浅议我国税务会计设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中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浅谈培养幼儿道德社会化的迫切性 我院实施音体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从质量变看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论专职消防队伍,抓好消防一体化训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云南省城镇上山工作的迫切性和存在问题研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大城市近郊小城镇一体化发展策略探讨 网址资源的迫切性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初探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规划发展问题的探讨 我国对器官移植进行刑法规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深圳妈湾发电总厂6KV母线装设专用快速母线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 礼仪:幼儿社会化的必要性 浅谈深入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近期思路 试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大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试谈审美教育的迫切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老年人口的21.78%,[[]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问题将会显得愈发突出。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医疗技术的日益改进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的寿命有了较高幅度的增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都加快了老龄化进程。

社会化养老的必然趋势

1.1传统居家模式的职能弱化

我国自古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但随着我国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家庭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2005年时我国独生子女总人数已经达到9000万,独生子女间互相结婚形成了“4-2-1”或“4-2-2”家庭结构形式。在我国大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更彻底严格。并且,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都使得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所以,我国大城市的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由于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子女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年轻人为学业、工作而远在他乡,对老年人的照顾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减弱,另外独生子女婚后,不管是和婆家或女方家一起居住,再或单独组成小家庭居住,都会影响到家庭养老的功能。再者不论是年轻夫妇还是老年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来避免代沟矛盾,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又使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日益淡化。

种种原因导致家庭养老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的难度愈发加大,孩子个数的变少和分离的居住使得完全的依赖下一辈来养老已不再可能,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减弱,也正遭受着严峻的挑战。

1.2社会化养老的趋势

传统的家庭养老已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城市更是如此。我国一些大城市已意识到养老需求的重要性后纷纷兴建了一些养老机构来缓解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

独立的养老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设备,便于给老年人集中提供服务,且老年人集聚在一起,也为同龄交流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为了合理配置和节约养老资源,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应该进一步推出集中养老、异地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柴效武.异地集中养老模式可行性探讨闭[N].浙江大学学报,2004.11,34(6):150-152]

已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职能正在日益弱化,所以,以后社会化养老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陈赛全在研究中表明根据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应该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陈赛全.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8,3:30-36]

大城市社会化养老的问题及向城镇转移的迫切和必要性

2.1用地紧张与养老设施配置相矛盾

我国大城市都是居住密集地区,面临的是加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发展压力迅速的上升。然而城市的土地有限,为了能更好的使城市得到发展,需要更有效的使用土地,使每一寸土地都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最好的收益。所以,城市中土地使用是极为紧张,当真寸土寸金。在大城市良好地段,合理使用土地所能带来的价值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城市养老是一项利民的福利,短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收益是远远比不上土地用作商业的收益,故从投资来说,在大城市中养老并不是最好的项目。

由于大城市的发展压力和土地的紧张,与老龄化背景下配套养老设施的配置出现了巨大矛盾,现有的设施配置难以满足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2目前乌鲁木齐市老年公寓有24家,共有2673张床位,每百名老人平均有0.9张床,连一张都不到,由于床位稀缺乌鲁木齐老年公寓每年有数百名老人预约排队。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公寓每年的入住率都是100%,该公寓有138张床位,每年只有20多人在流动。[[5]数据来源:天山网 ]

故在土地极紧张且又增值很快的大城市,对于养老设施的配置被无情压缩,使得大城市中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满足不了城市中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

2.2老年人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与大城市现状相矛盾

老年人对于环境的需求,一是自然环境的物质内容,包括空气、阳光、土壤、绿色植被等;二是精神内容,表现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城市的发展和经济迅猛飞跃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尽管管理改善措施逐渐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大规模不协调的城市发展仍造成废液、废物、废气以及噪声的急剧增加,城市化对城市造成了越来越消极的生态影响。由于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并不只是简单的一栋房子一个楼,老年人更需要绿色的户外空间和新鲜空气,以及老年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这些在大城市中很难能达到的。大城市局限的生态环境条件满足不了现在的老年人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求。

2.3附近小城镇养老是解决大城市养老的重要途径

所谓小城镇,是指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6] 徐林.大都市经济圈内小城镇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

大城市圈所覆盖的周边城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能够依托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从而构成经济的一体化关系,邻近小城镇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邻近主城并与主城交通联系方便。大多邻近小城镇比大城市污染程度小,工业化程度低,有不错的绿色环境,具有老人们需要的良好的空气和生态环境。故在大城市邻近周边小城镇对实施养老产业有着客观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