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1篇

一、云会计对企业审计影响

外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财报公允性与真实性的审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降低其面临的决策风险。与传统会计相比,云会计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云会计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基于目前信息失真日益严重,造假案件层出不穷的现状,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多的寄希望于企业的外部审计,期望借助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向其披露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然而云会计出现以后,企业的数据资料大多储存在供应商提供的虚拟化数据库中,审计人员在执行外部审计时,小部分资料可以从企业直接取得,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云会计服务供应商,而供应商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都有待商榷。审计人员对所取得的AIS的可信性如何判断也成为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此外,囊括联机分析、嵌入数据挖掘等最新技术的审计软件的出现,一方面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实现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是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总之,审计人员首先要做到对当前审计环境的认知与了解,才能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云会计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云会计工作环境下,如果鉴证部门为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鉴证报告缺乏可信度,那么审计人员同时要对供应商提供的AIS进行审计。具体的审计内容涉及网络和应用接口的安全性、财报内控的有效性以及软件的可用性等。此外,随着企业数据资料的日渐繁杂,审计人员要想快捷的筛选有用数据,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就要学会利用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应用技术。然而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要么只对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比较精通,而不具备相关财务知识;要么就是虽具备相关财务审计背景,但不熟悉计算机和软件应用。尽管审计人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共同协作来弥补这些不足,但受其知识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难以避免交流不利状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可见,在云会计时代,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就亟需具有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尤其是在审计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要熟悉掌握会计、管理、审计、计算机等学科的复合型知识,要属该领域的全能专家。

(三)云会计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就要保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而云会计下审计证据的电子化和复杂化加大了获取充分证据的难度。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同供应商、客户之间进行交易就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这也就形成了大量电子化、复杂化的交易,并且这些记录都没有具体的形式。同时,对于云会计供应商所提供的AIS,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面对编译程序以及测试软件等相对复杂的资料,可能还是难以理解。这些记录与鉴证资料都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重要证据,但是由于其电子化和复杂化,可能并未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关注,使其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此外,云会计下,电子化、复杂性的审计证据主要存储于由供应商控制的数据库中,一旦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或者拒绝提供数据信息,甚至与企业沆瀣一气对其数据进行篡改,审计人员就难以获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四)云会计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业务以被审计单位为具体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收支状况以及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而云会计时代,具体的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云会计时代,一方面,用户担心其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用户与服务商之间呈多方对单方的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与其竞争对手间可能将数据存储于同一个供应商的数据库中,此时,如果服务商未对各公司提供的数据实施加密技术,也未采用隔离政策对其实施隔离,那么就可能引起公司间数据的混淆,使竞争对手获取企业的私密信息。另一方面,用户还担心应用接口的安全性。企业用户如果使用了某些不安全的接口进入银行及税务系统,其登陆信息就可能被泄露,企业的私密数据也可能被破坏。此外,用户还担心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器的具体性能状况。一旦那些性能不好的服务器发生中断,就可能引起用户数据的丢失。因此,外部审计的对象除了被审计单位,也包括其服务供应商;审计内容不仅涉及被审计单位的日常活动与财务数据,而且涉及其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AIS。

(五)云会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云会计环境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审计环境和日渐复杂的审计对象,综合能力有限的审计人员很难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这些都加大了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的审计风险模型理应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云会计时代却仍然按照传统的风险模型来判断风险,其模型具体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衡量风险水平时并未将上述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如果在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采用现有模型,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审计风险。

二、云会计下审计工作开展建议

以债权人为代表的债权投资者和以股东为代表的股权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判断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并据此作出具体的投资决策。如果审计工作者在执行审计时未能控制相关风险,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信息失真的审计报告,那么就会损害众多投资主体的利益。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应对云会计对审计业务造成的影响,以期降低审计风险,完成审计目标。

(一)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1)扩大注册会计师考试范围,强化对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只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而对其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没有要求。虽然我国审计师考试中有信息系统方面,但其考试内容并不涉及财务会计方面,涉及所考的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实现会计与计算机知识的融会贯通,因而很难培养选拔高级从业人员。在云会计时代,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审计人员,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时应注重会计、审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测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会计审计准则的实时更新,审计工作要适应新的变化,不断进行学习,因此,还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保证其掌握最新的审计知识,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2)高校应加强对审计专业学生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教育。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除了要掌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还要将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法律等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最初学习阶段积累多方面综合知识,可以从根源上促进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

(二)改进审计方法 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云会计审计环境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想获取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就要改进其审计方法。在云会计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方便快捷的联网审计方式。该种审计方法下,企业在发生各项经济业务时,审计人员就能够取得执行审计工作所需的全部资料,并且对企业进行持续审计。同时,面对审计证据不断复杂、不断多元的现状,审计人员要将数据挖掘、联机分析以及物联网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到审计软件中,实现准确快速的理解与分析,进而获取更多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较之传统的审计方法,以互联网和云终端为载体,综合XBRL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新型审计方法,不仅能实现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高效化,还能节省审计时间,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为进行持续审计奠定了基础,帮助审计人员尽快获取审计证据。

(三)优化审计风险模型 云会计时代的到来,使原有的审计模型已经不再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的需要,所以应该优化原有审计风险模型。考虑到云会计服务商的AIS也是外部审计工作重要的审计对象,因此,在优化原有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将云会计服务商的AIS作为审计风险的内容之一。云会计供应商的服务为用户带来了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风险。首先,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就面临着基础设施毁损等相关固有风险;其次,在更新云会计软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关的测试风险;此外,还存在其他相关风险,比如企业数据被人为篡改的风险,网络接口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信息在传输中容易被泄露的风险,网络遭受黑客和病毒侵袭的风险以及服务人员相关素质低下等风险。虽然云会计服务商针对固有的风险设计并实施了某些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查基础设施的可利用状况,按时检测相关软件的安全性,对企业数据实施加密隔离保护等,但这些内控措施对控制那些固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起到预防甚至纠正的作用。因此,本文在相关信息系统风险理论基础上,从云会计服务商与企业角度出发,构建了云会计时代具体的审计风险模型,具体见图1。

云会计服务商面临的AIS审计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是云会计时代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风险。云会计服务商的审计风险具体由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被审单位的审计风险就是被审单位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乘积。综合两方面风险得出的优化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云会计服务商的AIS固有风险×云会计服务商的AIS检查风险×云会计服务商的AIS控制风险×被审计单位的检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该优化模型首先通过对云会计服务商和被审计单位进行实际评估,分别确定其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然后以会计师事务所规定的风险水平为标准,判断服务商与被审计单位的检查风险,由此来划定具体的审计范围,并进一步设计与执行具体的审计流程。

(四)出台相关审计法规 目前,云会计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因而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云会计环境下,原有的审计方面的法律与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具体需要,当前环境下如果仍以原审计法规准则指导新时代的审计业务,难免误导审计人员的工作,使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审计目标的最终实现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适应当前审计环境的需要,就必须制定相关的审计法规。并且在具体的审计法规中对相关事项做出规定,如要强制云会计服务商向审计人员提供被审计单位的完整的审计资料,要严格规定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从业标准等。

三、结论

本文以云会计下审计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分别分析了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审计证据、审计对象以及审计风险等因素对当前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并为云会计环境下具体的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进一步保证云会计环境下被审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使投资者对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清晰的认识,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帮助其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文峰:《云计算与云审计――关于未来审计的概念与框架的一些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2期。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2篇

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是由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所确定的,谨慎从事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将其确定为低水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企业有关,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和控制测试,确定检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从理论上解决了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缺陷,要求将审计资源分配到评估固有风险、测试内部控制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使审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其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一)从理论上分析

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其实是假设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相互独立。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两者之间还相互影响。因此,随着企业与内外部环境联系紧密性的增强,这一假设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并且大部分审计程序都是多重目的,都对会计报表是否有重要错报有信息含量。因此Bell等甚至质疑检查风险是否可以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区分开来。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下,一些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将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报表重要错报的问题与报告会计报表重要错报的问题混为一谈。

(二)从实务上分析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忽视固有风险的评估。由于固有风险的评估主观性较强,且不容易评估,因此在编制具体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固有风险的评估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所产生的影响,或者直接假定这种认定的固有风险为高水平。在实务中,许多事务所不重视固有风险的评估,审计起点退至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审计风险增大。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一)理论依据的改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依据的是审计理论;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依据有战略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舞弊动因理论和审计理论。当今世界急剧变化,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作为其中一份子的企业的风险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仅仅依靠审计理论作为指导依据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依据范围与内涵的扩展便适应了经济技术的发展要求。

(二)审计风险模型的扩展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分析程序风险×细节测试风险;因此,审计风险模型演变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程序风险×细节测试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拓展审计证据的内涵,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通过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以及战略以确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的起点为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以及战略,这样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局面。

(三)风险评估重心的转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重心是控制风险,直接评估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重心前移,从了解客户战略经营环境、评估经营风险、剩余风险入手,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从侦查管理层舞弊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直接评估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的联合风险。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四)风险评估方法的改变

首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的评估由直接评估改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

其次,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的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也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将使风险因素不再独立,且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几种方法相互印证,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

最后,风险评估结构的转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战略分析引进审计,对风险的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风险分析结构化最大的好处: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综合风险评估。

(五)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重心的转移

注册会计师以会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为中心,由于审计重心转移,审计结果主要依赖风险评估,而不是审计测试,而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风险分析方法都是现代管理知识在审计中的运用,而且这种运用必须以行业知识为基础。可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

(六)审计测试程序的改变

传统审计程序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问题,既不能对症下药,没有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又使得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克服了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是基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

(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从控制风险评估入手,视野过于狭窄,并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过于注重会计的形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吸收了其他审计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密切地关注企业的主要战略目标、管理层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项风险评价指标等情况,从审计风险产生的源头来识别和评价风险,先“自上而下”对报表形成预期,根据预期确定审计重点,再“自下而上”,将实际审计结果与预期相比较,对企业的情况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从而能更准确分配审计资源,保证审计的质量。

(八)审计证据的变化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大多从管理层获取审计证据;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必须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外部审计证据的增加,内涵扩大,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一般员工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以作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只关心注册会计师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只关心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固有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更进一步,不仅关注审计风险,还关注经营风险。为了分析被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深入被审客户,理解其运行模式,其所面临的短期以及长期经营风险,并基于此向管理层提供对影响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的独立评估报告。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客户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处于对立面,各自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客户处于平行地位,以同一目标为导向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存在着诸多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有利因素,同时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等问题也存在着不利因素,但这些并不能因此阻碍审计模式的发展,而是需要同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朝晖,装广堂.审计模式发展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

2、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姚焕然.事务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五个基础[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2).

4、王咏梅,吴建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5(6).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 会计信息系统 审计

一、前言

在网络信息化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互结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内部控制更加严密,对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规避与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分为审计检查风险、审计控制风险和网络会计环境的变化风险等。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相对于过去传统的会计审计而言,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也更加地复杂化。

1.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检查风险增加

首先,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审计的检查风险加大。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审计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数字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及设计过程。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住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经济管财务知识等。而目前我国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少,进一步加大了审计的检查风险。

其次,审计规范不够完善导致审计的检查风险加大。注册会计师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规范,包括: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等。这些职业规范保障了审计工作的权威、独立、客观。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大量应用,职业规范中的很多具体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条款几乎为空白,如此也加大了审计的检查风险。

最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相对滞后导致审计的检查风险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到了网络平台下的企业间过程集成阶段。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完成动态审计取证,既不能对被审计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行干扰,又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完成审计任务。这就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控制风险更难确定

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和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得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控制风险不确定性增大。企事业单位的关联方既包括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又包括软件开发商、软件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在过去,这些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几乎都是隔离的。而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竞争发展需要,他们会建立统一的外联网来实现技术合作、数据交换等。如此系统关联方很容易就会闯入该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大门。另一方面,内部人员道德风险也不容忽视。据统计,大部分的非法闯入者来自于内部雇员。因此,内部控制仍然是基于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基础。

3.网络会计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审计风险

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的时期,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自由性、开放性等诸多特点,它也更容易受到黑客、病毒等攻击。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袭击,往往会造成用户的巨大损失。所以,审计人员只有对网络系统本身和电子财务信息资料二者都进行审计之后,才能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此外,系统维护制度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会计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性、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等网络环境变化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三、网络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

1.改革完善会计审计软件,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财政部规定会计信息系统的选择应该要满足正确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计。所以,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第一,给审计软件留下统一接口,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统一的输入要求、统一的操作规范,要能够反映完整的交易过程。第二,在内控程序中嵌入审计程序,同时,将内部控制具体到输入控制、职责控制、人员控制等中。第四,大力开发审计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实时监控、在线审计等方式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注重运用先进审计技术来实现审计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更先进的审计技术,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一是突出重点内容集中培训,努力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二是借助审计项目以工代训,不断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利用高校资源送学培训,逐步改善知识结构。着眼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鼓励审计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升级教育,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素质。

3.加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加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必须得从技术上入手。首先,加强信息加密算法的应用。众所周知,没有安全的密码算法,那么必然就不会存在信息安全。随着密系统的发展,利用非对称的加密方法,使解密者和加密者拥有各自不同的一套密钥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另外,加强外联网络安全防护,应该在终端就对非法网络行为进行阻断,这是最为安全、最为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应该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来固定设置,一旦发现非法的客户端企图连接网络,就进行网络屏蔽或者阻断。

4.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在网络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顺查、逆查、抽查、详查和查询法、观察法、分析法的优势及作用,实行手工审计、计算机审计以及其它辅助审计方式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孙立辉.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3):111-114.

[2]武冬铃.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防范研究[J].时代金融.2010(04):201-204.

[3]肖凤梅.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北方经贸.2009(08):104-107.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企业并购风险审计是审计实践中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在并购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应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措施防范、降低并购交易各阶段的审计风险,以完成合理估价的基本审计目标。本文从企业并购审计的基本内容出发,主要介绍并购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研究企业经营和内部控制及其运行,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企业并购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领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要想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企业并购过程,有效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形成对并购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

一、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收购方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并购谋求生存与发展,避免由于并购时的疏忽使并购后的公司陷入困境。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目标公司总体状况的调查审计。主要是对目标公司产业方面的审查。如果是同业的横向并购或相关产业的纵向并购,目标公司从事的是收购方所熟知的领域,对它的审查相对简单。如果属于混合性并购,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并非收购方所熟悉的,那么对该行业的前途及目标公司的竞争地位需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2、对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与日常的财务报表审计大同小异,只是重点放在确定目标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状况上。初步估算其账面资产净值及其市场价值,为下一步资产评估结果的审计做准备。

3、对人力资源的审计。大部分企业在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管理、技术等主要人力资源的素质及配备,做到心中有数。收购方不仅要考虑并购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要考虑诸如人员安置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4、对目标公司制度的审计。这主要是审查目标公司的组织、章程及招股说明书中各项条款,尤其重视其中的重要决定,如合并或资产出售的同意人,特别投票权的规定及限制,目标公司对外的各种重要合同、契约、诉讼案件。

二、企业并购审计的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在整个并购过程中,除执行传统的鉴证职能外,还能发现被并购企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而使卖方在协议或契约上做出相当程序的承诺与保证,发现被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给并购方带来商业机遇,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拟定出收购后整个企业的运营计划及运营政策,确保策略与并购目标的达成,在并购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并购各阶段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准备阶段。此阶段并购方主要形成并购意向、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企业并购参与者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此阶段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控制监督系统等。此阶段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步骤,是对并购的收益成本进行初步分析比较,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则风险很大;反之,则风险较小,表明并购具有可行性,相应地,审计风险也就降低。

2、实施阶段。此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价值评估、出资方式、筹资、并购协议签订等几个方面。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随时收集和整理与企业并购活动具体实施密切相关的信息,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判断并购过程产生的审计风险,并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恰当地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恰当地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恰当地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当审计人员发现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相关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可能引起各利益相关人士误解的问题时,应提出修改财务报表的要求,如遭拒绝,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超级秘书网

3、整合阶段。此阶段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职权的限定情况、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及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地讲,在整合初期,应当适当保留被并购企业某些特定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逐步实施整合,降低和化解整合阻力,保证整合效益;根据并购的目的,确定需要整合的内容、程度和方式,并密切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以降低与整合经营相关的审计风险;帮助或参与主并企业设计理财策略,利用套利出售、撤资等手段化解整合中的财务风险;关注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协同其他管理层面设计制定科学、有效的协调措施,促使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并促进企业并购后各系统效应的正常发挥,以实现并购目标。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在并购过程中,审计人员建立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科学地把握审计质量并且积极参与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运用电脑技术使风险的评估工作程序化,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凤鸣,刘文华.企业并购风险及其控制[J].商业时代,2005.3.

[2]朱宝宪,朱朝华.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03.

[3]许子枋.企业并购风险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咏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呈现诸多趋同性,其全球化趋势之一就是鼓励纳税人采用电子通信技术填写纳税申报表和财务信息。增值税纳税一般纳税人电子申报系统在我国全国范围的上线运行,表明我国增值税纳税电子系统报税的严密性是安全可靠的。增值税纳税工作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工作,审计从审查企业增值税纳税开始,借助电子报税系统的数据完整性,数据间严密的钩稽关系,通过查阅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开具销售发票存根和申报抵扣联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是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具体方法。对相应环节企业经营运作,财务操作是否有严密的内部控制规范进行全面符合性测试,把握企业风险,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

一、通过增值税纳税核算,把握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判断企业主要风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从企业的增值税纳税得出企业主营产品在企业实现的增值,主营产品的增值直接产生企业的毛利润。产品原材料100元购进,产品180元销售,实现80元的增值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增值纳税原理使用审计逆查方法,通过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倒算出主营产品销售实现的直接利润,分析企业损益表,从产品的实现的直接利润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的数据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主要风险。企业产品的直接利润是息税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判断该企业是产业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财务风险较低,经营风险较高,属于传统模式的经营。审计采用传统的账项审计方法是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而面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我们阅读分析财务报告发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形成是多元化的,主营业务在创造利润,投资在创造利润,有些企业资本运营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例如我国太子奶集团,2007年,凭借连续3年累计超过1000%的销售增长率一举夺魁“中国成长百强企业”。然而我们分析太子奶集团财务报告发现,产品销售的直接利润并不是息税前利润的主要组成,30亿的销售不抵33亿巨额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货币从紧,巨大的资本运作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集团资金链断裂,太子奶董事局主席不得不出让自己全部的股权。对于这样的企业,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无法抵御企业风险给审计带来的巨大风险的。从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开始,倒挤企业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财务报告主营业务与企业息税前利润的比例,确定企业的主要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才是适时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从增值税纳税进项审查开始审查企业采购付款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健全完善,存货、应付账款等账项是否正确反映

会计法规规定了不得抵扣的具体内容,非法抵扣是企业常见的错误,甚至发生舞弊的地方。审计通过对增值税进项税的符合性测试,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确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扩展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要从进项税开始在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当中,从以下关键控制点,把握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控制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方向。

1.从进项发票的抵扣申报察看企业采购验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复核采购部门的采购单与实际抵扣的发票,审核是否符合企业的购货内部控制,是否有相关主管人员的签字。证实采购的客观性。采购部门根据合规的请购单编制连续编号的订购单,订购单与实际购货的验收单复核,证实采购的完整性和合规性。采购货物的验收单与实际抵扣发票核对,排除非法抵扣,验收单一式多联,及时传递反馈信息给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仓管部门、财务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牵制。

2.核对进项发票明细编制应付凭单。编制的应付凭证与相应的验收单、订购单、开具发票是否一致,应付款及即时付款是否有相关人员的核准。应付账款明细账是否记录清晰,每一笔记录对应的记录凭证都附有相应的经批准的原始凭证,付款凭单连续编号,保证会计处理的完整性,并建立未付凭单明细账,及时与供应商对账结算债务关系。

3.从增值税进项转出察看不得抵扣的进项有无相应列示。例如,没有正常使用的原材料进项税账务处理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是内部控制的最弱环节,是审计需要实施具体审计方法复核的关键控制点。

三、从增值税纳税销项申报审查开始审查企业销售收款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健全完善,收入、应收账款等账项是否真实,完整反映

企业销售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对应收款及应收账款的增加,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对销项税额造假手段,审计需要进行实质性测试,以控制企业舞弊产生的审计风险。

1.销售不入账或少入账,减计销项税额。特征是大笔非销售来源的现金存人银行、经常大量坐支现金、存货账面余额持续大于实存数。复核销售的内容是真实的,销售发票后确实同时附有一致内容的装运凭证,注意年底开具空头发票,对应做应收账款处理,下年初用红字发票做销售退回,这是不少上市公司为了强挤利润常用的舞弊。

2.错误处理视同销售业务,不确认销项税额。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将购进的商品用于投资、捐赠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由于企业不常发生以上行为,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可能不确认销项税额,类似的舞弊行为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

3.错误进行价外费用、混合销售的税务处理。商业企业销售时收取的价外费用以及混合销售中的劳务、运输收入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增值税计税依据计算销项税额。企业可能将价外费用确认为其他应收款或其他业务收入,税务处理时不计入销项税额;混合销售时可能将劳务收入确认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将本应为17%的增值税税率调减为5%的营业税税率,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4.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否健全有效。有专人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坏账的发生和处理能有效控制;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复核程序,可能造成坏账处理的错误和舞弊发生。超级秘书网

大量事实证明,舞弊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容易产生税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在此多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具体审计方法:观察、询问、检查等方法是有效的。比如,询问企业一般的员工最直接了解到是否发生企业产品发放福利等事件,从观察询问再回到传统的账项审计是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从增值税纳税销项明细开始复核企业关键的控制点,从而把握每一循环业务当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通过以上对企业增值税纳税核算,及进项、销项业务流程的有关符合性测试,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因此,主要进行以增值税纳税的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注册会计师容易重点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

参考文献:

1.于长春著.会计制度设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雅青,李三喜.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