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景点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软件开发

一、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意义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朴的各少数民族风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景点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问题,很多景点没有自己的域名,只在其他网站链接几个网页,或者信息平台信息更新慢,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同时网站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得好的平台很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开发小巧灵活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为广大公众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功能需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洐在我国的土地上,55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互敬互爱、相互扶持,为中华民族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通过调研,发现还没有一个针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查询的软件平台,所以急需创建一个系统平台,来实现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的输入、查询、维护及修改等功能。以减小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和保存,并为广大少数民族旅游管理者和旅游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旅游资料的软件平台。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景点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问题,设计开发一套软件平台,提供各景点各种信息查询,为旅客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同时该平台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为旅游企业对景点信息及游客信息的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更有利于景区的快速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汉文化为主;各少数民族都保留各自传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在这个民族平等融合的基础上,国家得以繁荣和进步,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去旅游观光,如何利用软件来管理和查找各民族的相关信息?如何更加有效地为广大旅游者和少数民族工作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相关资料的软件?少数民族信息管理软件包括的信息众多,比如:56个少数民族的基本信息、景点介绍、民族地域分布基本信息,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服饰、习俗信息,等等。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信息量大,因而少数民族信息的管理成为一个工作量大且繁琐的工作,各类信息的查询也很复杂。通过开发“少数民族旅游平台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的输入、查询、维护及修改等功能,最终减小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和保存,并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相关资料的软件平台。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的,其展示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旅游软件。主题明确;采用原始、详实、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辅之以艺术性的设计,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更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载体,使读者在了解各民族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我国56个民族团结友爱、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加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实现了网络传输,使游客快捷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显示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和经济发展的双效应。

2.少数民族旅游软件制作的应用价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游客对旅游信息的索取越来越讲究效率与速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对全国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浓缩,使游客在更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或手机或其他多媒体设备更快地搜索到相关信息,便捷游客的出行和对景点的选择。

四、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学者把它分为以下几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族传承文化,包括民族文学艺术、民族歌舞、民族游乐等;民族工艺文化;民族信仰、民族巫术文化;民族节日文化,等等。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包括富于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等;隐性文化,如各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显性与隐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人生礼仪、、风俗习惯、节庆节日、民族艺术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这种吸引力因素就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最佳资源。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由于其满足了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本质规定”,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以上几方面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方面的发展进步都会影响其他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开发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新型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导航图。它将融合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是推动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和重要的软件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开发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深刻地体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感染,使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2006(4):4.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第2篇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新疆因地理位置和民族特色更应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新疆高校学校体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00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新疆世居民族共有13个民族,分别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地区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及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文化主要包括习俗、节日、服饰、传统体育等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以身体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不断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促进社会团结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疆这种民族成分杂多的地区更显重要。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各个民族的了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1.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意义

新疆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地区,存在着各个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如麦西来普,达瓦孜,姑娘追等等的传统体育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该民族的文化象征与历史文明。新疆作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民族种类多等特点对于人们意识唤醒具有深远意义,这种唤醒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群众的配合,学校体育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设更是不可缺少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以后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对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新疆而言,新疆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保护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得以认识和熟知,更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学校体育的经费及设备匮乏的局面,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也有着重要意义。

2.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新疆高校的意义

2.1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匮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学应主要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代表了每个民族的民族风格,还凸显出了地域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特有的体育项目于当时的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资源,而这些体育资源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使之发扬光大。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少数民族人口多于汉族人口,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59.9%。然而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却较为匮乏,这就导致新疆很多偏远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居住地方体育人才的缺少,体育资源的浪费,体育器材的缺失,从而一定程度上的导致了新疆少数民族体质下降,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2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色

新疆处于我国的西北,这里山地众多,草原广袤,所以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这就创造了新有的民族特色和运动方式。在新疆部分地区主要进行赛马、叼羊、马球等少数传统体育项目,如:伊犁地区,在新疆也有传承已久的冰雪项目,如滑雪,滑冰等,如阿勒泰地区,然而如何让这些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却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如何解决场地器械匮乏,如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创造条件等问题。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将维吾尔族的舞蹈麦西来普演化改善从而加入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该舞蹈的动作,也初步的了解到了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

2.3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储备

自1992年开始,我国所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对民族传统体育做了专门的说明,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新疆当地出版的教课书翻译而来,然而在这些教材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要求几乎没有提及,这就使得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从在很大的困难。从《新疆通志·体育》以及《新疆民族体育》中了解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共收录和整理278项,有很多体育项目是简单可操作的,容易进入学校教学。从以上的材料中我们得知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储备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3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社会流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户籍制的制约因素逐渐淡化,人们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向上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在新疆也是普遍存在的,许多了解和熟练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从农村迁移至城市,但是城市中建筑拥挤,交通便利等因素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要求(场地,设施,器械)具有限制性作用。所以就导致了人们逐渐的淡忘了许多项目的技能,从而使之淡化出了人们的生活。而在农村很多少数民族还是以游牧及务农为生,由于农村场地宽阔,赛马随处可见,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以游牧为生的民族还在延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对于该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熟练,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延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假设这种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一直持续至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单一化,传统的民族活动方式慢慢淡化出人们的生活,那么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活动和民族文化将有谁来传承和发展。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具有致命的影响。

3.2场地器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现今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投资多以现代体育场馆为主,如篮球场,足球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的建设寥寥无几,然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某些运动项目对场地器械的需求还是十分必要的,如赛马、叼羊、姑娘追等项目,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城市建设的风格,建筑物的拥挤等因素,这些传统运动项目在城市间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只在农村或者长期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地方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锻炼,那么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承也是具有局限性的。所以对于这些对场地器材需求较大的体育项目如何在城市中进行开展,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等等。

3.3学校自身因素

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试主要是以现代体育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如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以及立定跳远等项目的成绩。并且体育课没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介绍和开展,所以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体育课考试能够及格而去专门去进行考试项目的锻炼,而其他体育项目则不与关心,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识的缺乏,使之更加淡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完成体育课的考试也投入到课堂上所教项目的训练和学习,这大大的刺激和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学的步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学不仅可以能够让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学生充分的了解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和产生的背景,还能够增加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增强民族团结的理念。但是在其进入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如教材的缺失,资金的匮乏,人才的缺乏等。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和学校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困难,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减轻负担。也需要从事体育的人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提出宝贵意见,如教材的编写,项目的创新,项目的改造等等。从而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2建议

4.2.1新疆高校应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大胆进行科研,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更加健全从而更好的为高校学生服务

4.2.2新疆高校应加快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去服务社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和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2.3新疆高校应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使当地群众能够更加了解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4.2.4新疆高校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对于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8.

[2]《新疆通志·体育志》编撰委员会.新疆通志·体育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3]李天白.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

[4]李政,唐君玲.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探析.搏击·武术科学,2006(9).

[5]朱忠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6).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51-0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神话或想象性资源,在新时期以来不断浮现于受众的阅读和视听空间”。①少数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认同,使得它需要其他介质帮助其搭建一个平台去完成传承的使命。影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首选。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不仅描绘了青藏高原的秀丽风光,更向观众展示了藏民族的民俗风情。影片通过一场战争来讴歌藏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升华民族情感的同时,以影像传播的方式传达出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对遥远而神秘的藏民族有了直观的了解。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核心,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繁荣与否制约着民族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可谓千姿百态,魅力十足,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就好比是砖瓦,共同垒起来便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因而少数民族文化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下,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流失,文化的传承成了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仍面临二难困境:一方面如果加快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链,必然会加剧生态与传统文化不可持续的危机;另一方面,如果放慢发展经济与工业化的速度,又会加大与较发展地区的差距,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③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正在面临即将失语的困境。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向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积淀着该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现代社会中,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本民族的语言,这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文字的传承对于文化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的形式,都可能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理解方面的误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或图片记录的载体可能会慢慢老化,甚至可能会存在遗失、损坏等问题。因此,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影像记录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渠道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以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只有活态传承才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在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博物馆”式的记录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传承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文化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存与生活中形成的产物,即便是口与口的传播中都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像的记录因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能。通过影像资料,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避免前人的思维定式。这种“原生态”的记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拓宽了思路,民族文化的传播显得更加全面而客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数民族人口涌向都市,留在本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越来越稀缺,而外来者对少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存在着文化上的隔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活态”传承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十分重要。就好比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起来会很吃力,但如果他身临其境,主动来听、说这门语言,那么很快他就可以成功。其实,文化的传播也是如此,人们一般更容易接受的是活灵活现的事物,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死知识”。例如纪录片《云朵上的民族》,就用影像的形式展现了羌族神秘的祭祀文化。片中真实记录了羌族的“儒节”,在纪录片的镜头下,无论是祭山会还是羊皮鼓、羌戏、特技表演等,都以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状态展现出来。特别是在展现羌族舞蹈和羌族戏剧的过程中,运动镜头的使用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神再现增添了魅力。“动与静的关系是纪录片镜头语言艺术中重要的标志,运动镜头可以使纪录片更好、更直接地向客观事实所靠近。”④于是,在拍摄祭祀山神的场面时,纪录片镜头的运动模式对羌戏、萨朗舞、羊皮鼓舞、特技表演等进行了富有生气的展示。有时候利用摄像机的运动镜头来完成对环境的介绍或对动作和节奏的展示;有时候又运用摇臂和升降镜头来全面呈现羌族舞蹈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在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方面,纪录片确实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对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濒临困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原生态民歌,消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的甚至是整个品种的灭绝。产生于人们日常劳作的东北森林号子、嘉陵江号子,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改变,现在会唱的也屈指可数了。因此,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真实记录少数民族文化,还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值得大力推进的文化传承策略。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口耳相传、文字记录等一系列传统的传播方式上,而应该发挥视觉传播优势,拓展民族文化交流途径。“视觉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够帮助传播图片语言的局限,开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途径。”⑤因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利用影视媒介,也需要借助网络推广。在传播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深度挖掘,尽量避免理解上的误区和变相的毁坏,使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得以真正实现。

注释:

①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J].民族艺术,2009(1).

②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央视春晚”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③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④[美]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Rabiger).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何苏六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⑤罗兰.现代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J].中国传媒科技,2013(8).

作者简介:

张芸铭,成都理工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中国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多文化国家,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繁荣,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既是中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时代涌出了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形式。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他让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不小的冲击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应对挑战,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更好地将少数民族文化保留并传播,引领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通常我们所说的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通讯或手机终端、数字电视等,利用先进的电子、网络传播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多种方式将信息传播到接收终端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电脑等,实现信息和服务的传播传递。因而新媒体应当是一种突破固有的传播方式借助新的传播手段而充分实现个体自主选择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一) 互联网及4G用户普及率提升,移动网络应用迅猛发展。

 

从国内目前互联网及4G用户数量发展来看,我国新媒体用户整体规模增速放缓。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49亿人,比2013年仅增长3117万人,普及率增长2.1%,达到47.9%。据此估计,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民将接近7亿人,普及率达到50%,手机网民将超过6亿人。

 

(二) 媒介融合速度加快,传统媒体不断采用新媒体技术。

 

为了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的趋势,传统媒体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三) 广告进一步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

 

作为媒体的主要宣传形式,广告日益转向新媒体,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未来网络广告尤其是移动广告所占的份额将继续增长。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优势更加突出,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背景,为当前信息时代消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宽广、更直观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对信息及文化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觑,这也为现代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因此,加强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了解,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对新媒体下所形成的广告带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都非常有利。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宝。

 

中华文化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了和谐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史诗以及音乐、舞蹈、绘画、有价值的科学典籍;建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渐渐与外部失去联系,许多人都无法更深地了解、接触少数民族文化。其次,由于外国文化的冲击,人们似乎更加偏向于去享受国外的文化、节日等等。这都让原本流传区域极小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大的冲击。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保证我国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提炼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图书、娱乐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提炼与传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并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与充实。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少数民族文化。

 

利用新媒体等先进技术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出来并进行对比,让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了解其特点,然后取其精华,用微博、微信、视频等来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报道,让人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到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为人们熟知。当然,人们还可以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旅游景点,并对其加以开发创作,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在这样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其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与丰富性,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多样化,无不改善着人们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与媒介之间彼此依存。没有媒介,文化也就丧失了依附的载体。有了媒介,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因此,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体现,也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但是,我们必须避免简单意义上的现代技术与民族文化的堆砌,而要利用数字技术语言,全面深挖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内容,牢牢把握新媒体的价值、原创性、效应及生命力这四个特点。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寻找新媒体延展的可能,并以认真的态度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创作。这样,才能让具有古老东方气韵的少数民族文化借着新媒体技术的翅膀,翱翔于世界文化之林。

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第5篇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一般来讲,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指以民族或种族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教育方法以及经验教训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教育目标上看,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国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要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同时,要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既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认同国家主流文化,树立平等、宽容、和谐的文化观念。从教育内容上看,要提供给学生平等的文化选择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3]。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用更加准确的课程体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4],特别是运用少数民族学生较为熟悉、喜闻乐见的材料,把教育内容、研究问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方法上看,要积极借鉴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例如美国班克斯提出的添加法、社会行动法等文化课程改革方法。添加法,即将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概念、观点及其他内容在不改变课程结构的情况下加进课程中。这种方法通常是在不显著改变原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本书、一个单元或是一节课来实现的”[5];社会行动法,即通过大量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的准备,使学生学会如何消除种族歧视,并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具备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外,还具有多民族性、多信仰性、多文化性。多元文化就必然产生多元价值观,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出现了主流价值取向偏移、道德观念淡化等问题;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在民族习俗、、生活观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性,使其在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时候,拘于旧有民族观的束缚,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面对发生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的这些现象、问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能作出全面、科学、有力地回应,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措施”与“实际”脱节、“内容”与“需求”错位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如何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立足高等学校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不少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其研究方法、理论成果、发展模式等是比较成熟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改革运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适当引进与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相关理论成果、教育方法等,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推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本土化,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积极因素,取其精华,博采众长,结合我国实际大力推动其本土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旋律。

在当代中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这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多元文化的交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思想,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其精神世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始终坚持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理性思维和鉴别能力,运用的科学方法分析和对待各种文化思潮,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侵袭。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7]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56个民族团结友爱,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交相辉映、异彩纷呈。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就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其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又要培养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将“多元共存、平等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和习惯;在教育内容上要能反映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整合。这样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观念,培养爱国情怀和本土意识,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发掘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多元文化教育要求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运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材料和文化活动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特色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如三月三的民歌对赛、火把节联欢晚会、泼水节的接力活动、“芦笙节”的器乐演奏比赛等,既可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认同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又能增进不同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