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世界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著有《高效能父母的 2 1个教子习惯》。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能力。
现在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学习知识,学习一些技能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看起来很神秘,然而也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已知的信息,输出与众不同的信息。其中的过程包括:
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
信息的处理,即孩子作为主体,需要运用自己的方式把输入的信息在自己头脑里消化吸 收,重新整合,理解运用。
信息的输出,即孩子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输出。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会被一些论调,如“知识破坏想象力”“只要不干扰就能培养创造力”等所误导了。
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误解也主要产生在信息处理的 3 个环节里。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两个典型误区
误区 1:稀奇古怪的想法 = 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些父母只看信息的输出过程,一旦孩子有个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认为他们有想象力。不错,学龄前儿童甚至学龄儿童因为思维方式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有时候会以成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输出信息,从而显得很有“想象力”。我们需要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让想象力持续发展的土壤。
误区 2:知道的越少就越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向孩子输入信息就一定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认为孩子知道的越少就越有想象力。这种想法秉承的逻辑是:孩子比成人知道的少,孩子比成人有想象力,所以孩子知道的越少想象力就越好。这种论调既没有看到信息输入的过程,更忽视了孩子内部吸收信息的主体性和重要性。
学习才能不断给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源泉
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源泉,也就是不断输入的信息。这样,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持续发展。所以,输入的信息并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认字、读书、画画、做手工等都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这样做能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普书多数是写一些科学知识,都算事实,在很多成人看来事实就是事实,根本没有办法体现想象力。可是,有些孩子看了科普书,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里将这些信息理解、加工,并且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这些信息输出,恰恰充分体现了想象力。比方说,不同的波有不同的波长,而且它们穿透不同材质的能力也不同。了解了这些信息,有的孩子就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个故事:
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源泉,也就是不断输入的信息。这样,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持续发展。所以,输入的信息并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
这些波长不同的波参加一个比赛,看谁能穿过最多的材质。阿尔法波连一张纸都穿不过,很快被淘汰了;有些波像 x 光,能穿透很厚的铅板,x光最后赢了!
这个故事就是孩子吸收已知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整合消化,最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是这么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这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体现。试想,如果没有任何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看过这些关于波长的科普书,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拿什么体现呢?
因此,只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我们就不用特别担心学习会损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明白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比方说,0~2 岁的宝宝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探索和了解世界;学龄前的孩子是前运算阶段,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思考;学龄的孩子还是以具体思维为主,等等。如果每个阶段,父母和老师都能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引导他们顺势学习,充分注重学习中孩子的主体性,那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适当的学习就并不矛盾了。
什么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破坏,那到底什么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其实对应我们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两个过程,我们会发现 2 种情况下会存在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性。一是信息输入的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二是不允许孩子有输出信息的自由。
学习,没有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成人忽视了儿童发展的规律,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输入信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方说,学龄前儿童以动手、体验的方式来学习比较好,如果我们只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就会破坏孩子理解和学习的方式。儿童的学习往往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我们剥夺了这样的过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输,就会破坏儿童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向孩子输入他们理解能力尚未达到的内容,不仅仅让他们无法吸收和整合信息,也许会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方式,正是我们说的,输入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同时还破坏了第二过程,儿童无法用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来加工、整合、吸收和消化信息。这种方式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关键词:美术课堂;想象力;策略
一、美术课堂中开发想象力的重要性
鲁迅说:“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是的,孩子的纯真是令人陶醉的。一朵白云,是一张大床;一片绿叶,是昆虫们的乐园;一只蚂蚁,是了不起的搬运工;下雨了,是雨精灵在给动植物喝饮料;出太阳了,则是太阳公公开心地出来玩……该怎样将这份美好纯真在孩子的身上持续停留,并孕育壮大呢?
在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课堂上使孩子的纯真保留,让他们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最终能令他们学到的知识更丰富。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二、美术课堂中绽放想象的策略
1.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地
吴XX是班上动手能力、造型能力较差的学生。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他埋头画得很入神。走近一看,只见他在用黑色签字笔随意却认真地画一些线条,几乎把整张纸都画满了,但看不出任何形象。他给作品取的名字是,“海底大战”。(下图)如果要用“画得像不像”“色彩是否丰富”“构图是否合理”等方式来评价这一幅作品,答案不言而喻。但是难道画面中就没有“海底大战”的感觉?那背景不就是战争中洒下的鲜血,那黑色的线条不就是天空中弥漫的硝烟?原来这孩子是把心中战争带来的感觉都画了出来,他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请再不要以传统的评价标准来对待这样的孩子,还他们一片想象的天地吧!
2.巧设教学情境,让想象填满课堂
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始。上课伊始,老师就要吸引学生,带领他们走进课题的情境之中。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掘“课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把教学置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象力。(下表)
3.穿插各种文学作品,诱发想象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这一课,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故事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课堂上教师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小蝌蚪的旅行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教师还可以将故事延伸,比如说:岸边有一个人丢下一块饼干或者有人将手伸进池塘里,小蝌蚪们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新的画面。
4.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的想象更真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学生想象力开发的教学方式。二年级下册《动物聚会》一课,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将他们带入动物的美丽世界里。
5.不要让范画阻碍想象的绽放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用示范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美术技能。教师出示范画给学生,本是想教会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技能,但一味地这样,会造成使学生单纯模仿的弊端,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和想象。二年级上册《神鸟变树》一课,示范时,先按照孩子们平时画鸟的方法画了只小鸟,然后通过把小鸟的头部、脖子、翅膀、羽毛、腿爪夸张变形,一只美丽、大气、威武的神鸟就出来了,接着再把画倒过来又一次示范如何把鸟变成树。原以为这样直观的教法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如何画神鸟,还能领会如何将鸟变成树,没想到大部分学生画的几乎和黑板上的差不多。可见,这样的范画阻碍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总之,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潜心挖掘一切想象因素,运用有效的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让想象尽情地绽放在孩子们的笔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亲子游戏;家长;想象力;创造力;创新
幼儿游戏活动中最应该引起家长们高度重视的就是音乐亲子游戏,这种方式的游戏,幼儿自己不但十分喜爱,最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当然,家长们给予的指引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们必须要积极的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学习、研究。从不同目的展开不同的音乐游戏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创造力、思想感情逐渐丰富起来;创新的能力更强了;更有助于将来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
1 家庭音乐亲子游戏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里都是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事物,在游戏的同时显现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孩子更快的发展更快的成熟的方式就是与他们进行亲子游戏互动,在游戏互动中,最常见的就是家庭音乐亲子游戏,它是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纽带。家长们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对孩子们进行创作能力的开发和智力的开发。
2 音乐游戏中以幼儿为主体
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的时候,家长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应该把幼儿放在主导的位置上,尽量的给幼儿提供发展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主动的观察事物,看其应对事物的方式,使幼儿自己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最大化的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家长只起到指引的作用就可以[1]。家长不妨也站在幼儿的角度查看问题,指引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使他们自主的进行音乐表现。
3 提高幼儿音乐游戏能力是重要途径
在进行音乐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早教用具来提高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比如图片、图形、木偶等等,通过这些直观性的东西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致。还可以根据这些直观性的道具,让幼儿们亲自理解体会,幼儿可以变幻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动作、表情、态度的表达,对于同一种事物、情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幼儿不同的创造能力[2]。因此,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角色互换,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创新能力。
4 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是有效手段
音乐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点和创造性的特点,因此,音乐游戏的活动必须是幼儿自身愿意的活动,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家长们必须设计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最想要扮演的游戏人物,选择自己最想表现的内容和方式,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爱好、兴趣,而且把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起来,最终有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开发[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个性,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自己孩子的游戏内容。(1)设计的游戏内容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家长们先要对自己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对音乐不同的见解、理解、感受、表现力和想象力等做充分的分析、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符合自己孩子年龄段和自身发展情况的游戏来。(2)家长们应该设计出吸引幼儿兴趣和符合问题情景的音乐游戏[4]。孩子如果对某种东西感兴趣就一定能激起他们探索学习的欲望,所以,家长们需要设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有趣的音乐游戏老吸引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比如,家长可以设立某些问题情境,一步步指引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创新,让他们掌握、发明新的音乐旋律,自主发明新的音乐作品。(3)音乐游戏的设计要给幼儿留下自主想象的空间。这一点对于幼儿想象力、创新力的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只不过需要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培养。幼儿时期是人类创造力的启蒙期,这个时候就更需要人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发掘和培育了,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时期采用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音乐亲子游戏中,开发幼儿潜在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是最后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家庭和家长们开始吧!
参考文献:
[1] 梁洁纹.神奇的音乐亲子游戏[J].母婴世界,2012(2):124-127.
[2] 严羚.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116.
做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已经明确了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找准了方向,为此提出了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而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美育就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培养幼儿良好素质和水平的优良手段。回望近50多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孩子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身于“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这种模仿如同如来佛的手掌,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去。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是遵循艺术史的起步程序,针对幼儿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却是“倒行逆施”。所以说幼儿模仿画教学是一种历史性的误会。这一误会就是大半个世纪。贯穿在《纲要》中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贯穿在艺术领域中的改革思想就是要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把被曲解的幼儿艺术教育纠正过来,让它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大地上开出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之花。
毕加索认为: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确实,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都使得学前儿童的美术有着成人美术不可比拟的魅力,而想象力又在儿童美术作品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想象对于孩子而言,比拥有万贯家产更加重要。根据心理学家表明,儿童在4岁 ~ 4岁半间想象力最为发达,5岁后开始向着现实的具体的方向认识世界了。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儿童丰富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都会成为我们工作中探索的一个亮点,也成为工作中值得研究的方向。根据个人的经验,我觉得培养孩子想象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手段,积累丰富其表象
1.1 学会观察,积累表象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孩子拿着笔在墙上,地上,纸上涂涂画画,描绘着一幅幅属于他们的世界,但有些孩子却拿着笔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我想除了一部分受本身智商决定外,更重要的是产生想象的重要因素――表象在头脑中的积淀。我们都知道表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事物的映象,有了表象人才会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进行思维。如果表象贫乏,其想象就越狭窄和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反之,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加开阔和深刻。中国古代画论中曾有“收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说的就是表象对于创造的重要性。因此,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就应丰富幼儿的表象,丰富了表象孩子才有创造的天空。表象的获得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学会用眼去观察,积累视觉表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是透过这扇窗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因此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儿童积累表象的第一途径。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新奇的事物,对于感的事物他们能注意到很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年龄特征,多多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多让他们看一些色彩丰富,健康的图片,有意义的动画片,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新奇的、有创造力的事物,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让孩子学会用眼睛用心去观察,使他们在这扇美丽的“窗户”能看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在这扇“窗户”中积累更多更丰富的表象。
1.2 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从生活中积累表象
幼儿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则为孩子们创造提供了展现艺术个性的舞台。历史上有不少文学家、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曾经听人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要求他的孩子照着他的范画画鱼,可是,孩子却在纸上画了许多的小线条,父亲责怪孩子为什么不照着他的样子画,而孩子却说:“爸爸,你画的是死的鱼,我画的是鱼缸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他们游时身体会一扭一扭的”从这孩子的稚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在他眼里,鱼是有生命的、具体的、生动的,在他的画中鱼“一扭一扭的”充满了生命力;而他的父亲画的是概念化的鱼,是无生命力的。因此,要让孩子们投身于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展开对话,认识其中的奥妙,体会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美妙,让他们更爱自己生活的这个地球,更加热爱这个大自然。设想一下,带着孩子走进名山大川,看看长河日落,欣赏秀丽山水的自然风景,带着孩子们在林间嘻戏,领着他们参观名胜古迹,孩子们会是多么地兴奋与高兴。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来陶冶儿童的性情与情操,为他们提供审美能力,从而来激活儿童静态的想象思维。
正如美景能激发儿童想象思维一样,丰富的生活基础也是产生想象的源泉。在孩子的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获取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深入孩子们的生活,从他们生活中选取、提炼出儿童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人类优秀的又能被孩子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丰富孩子的经验。正如黑格尔所言:“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普泛性观念的富裕”我们还可以带领幼儿接触博物馆、展览馆、画室、街道、商店、公园、动物园等地方,结合具体环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想象,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意象,感受美的事物所带来的愉悦。同时让孩子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参与社会生活、举办夏令营、看演出等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使儿童积累更多、更丰富的表象,为儿童进行丰富的想象搭好宽泛的平台。
2 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儿童的想象由于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带有较多的幻想的性质,在这种幻想中,常常把现实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甚至可以使事物随意变化
在儿童的想象中常常夹杂着幻想,特别是学前儿童。“幻想是受愿望支配并指向未来、不与创造活动直接结合的想象”。幻想有两个特点:体现了想象者的愿望;远离现实,不能立即执行。如果我们在平时稍微观察一下,就经常会发现许多儿童有时会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眼睛呆呆地看着某一个地方一句话也不说,这里除了受情绪等外因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儿童在做白日梦――幻想。因为,富于幻想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接近现实而又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因此,儿童把自己幻想中的神奇世界变成图画,这几乎是每个儿童都乐意做的事。而儿童的幻想一般是通过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早在涂鸦期,一些单纯往复的线条和杂乱无章的方块圆圈,在儿童心目中往往代表着一定的对象和愿望。正因如此,当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听到或者看到的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或荒诞的愿望和图画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对健康的、积极的愿望和图画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对消极的、不健康的要加以耐心地引导和有方法地制止。
3 以主题想象画、意愿画等训练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几乎每一个小孩从2~3岁开始,就喜欢用手上的任何东西在纸上、墙上、地上画。“许多幼教专家已经认识到,画画是发展幼儿智力,特别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形式的绘画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绘画教学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3.1 主题想象画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特别是幼儿阶段(5-8岁)大多是以主题想象画教学为主,主题想象画也是儿童绘画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记忆、有意想象和经验加工而画成的。主题想象画练习是培养儿童有意想象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进行主题想象画练习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针对性的实物、图片、电脑媒体以外,教师还要在儿童画画之前对所要画的画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让他们在我们引导中进行有意识地想象。
3.2 意愿画
意愿画是最能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训练方法,也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因为,“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儿童想象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画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自己喜欢的事物”。因为“儿童的天性是无拘无束地想象与创造地表达,这是儿童画中的精髓”。所以,儿童在自由画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去想象,自由自在地用他们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表达。自由画的题材较为宽泛,可以是无中生有的、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如:儿童幻想中的世界,恐龙复活;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新的设想和要求,如:儿童理想中的乐园,会飞的汽车,没有战争的世界等等。
因为意愿画是让孩子自己独立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他们完成他们完成的绘画,所以,意愿画教育对教师知道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画他们心中想画的东西,而不是交代过细,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3.3 故事画
故事画是教师给孩子讲述一些有趣的、有鲜明形象和简单情节的故事,再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记忆进行描绘。在练习中,我们可以先通过讲儿童喜欢听的故事以及儿童喜欢听的诗歌,如:热播动画片、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然后再让儿童根据这个故事或诗歌画一幅比故事或诗歌中所描述的更优美、更有创意的想象画,或者通过想象给故事或诗歌配上背景。
早期教育是“全素质教育”。什么是人的素质?我们定义为人的素质即与人的发展、发挥和个体幸福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的质量。素质培养分4个层次: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生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到成人的发挥素质。所谓“婴幼儿全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质的教育,它是非学历教育、非义务教育、非专业教育、非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生活体验和感受;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也不求甚解,任何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以下几点请大家今后务必要注意。
1 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言自语;一是说个不停。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
想象可成为幼儿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儿童,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儿童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培养。
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为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极容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4 家庭教育模式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条件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5 放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智力下降
根据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采取放任式教育的孩子或生活在放任性家庭的孩子,其智力会逐渐下降。因为一向生活在自由自在环境下的孩子,一旦遭遇困难和危机,就会尽量设法逃避,选择容易的路走。长此下去,其自信心必会逐渐丧失,智力也会逐渐下降。
所以父母无论如何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相处,多关照孩子和生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父母完全让孩子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当然是对的,然而他们毕竟只是孩子,所以仍给他们适当的管束。父母根据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给予适当的帮助,再以本身的见识、经验来决策孩子的行为,也是必须的。但是,仍然应尽可能在孩子的一般日常生活中,采取多鼓励的教育方式。
6 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教育方式
为了教育孩子,父母不知花费了多少苦心,但是心中依然充满种种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