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材料;创新;发展
建筑及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盲目地照抄照搬、追赶潮流、进行材料堆砌、听命于甲方老板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材料来源。下文分析建筑及室内设计创新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
1 创意过程中的科学分析与抉择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迈向成功。同样,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灵魂也在于创意,其创意既是原有建筑设计的进一步诠释和扩展,又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更独立的补充和新元素的注入。当一名设计师充分发挥想像去“发现”和“获取”一些东西时,显而易见这些所谓的创意素材不能够全部用上。即想像过程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必然会产生优秀的创意或创意的完成。因此,在这个创意的过程中要借助于想像与分析,经过分析,可在多种想像结果中选择出适合的方式。没有科学的分析、选择的过程,只是一味的想像很容易使创意偏离目标。
在进行建筑和室内设计时,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都堆在设计师的大脑中,例如,一个厨房的设计,在设计实施之前,很多新的想法就会出现,这些想法虽然都很富有想像力,但是不是每一个都适用。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过程,如果想提高厨房本身的空间利用价值,又注重它的设计个性化,那么,这两者谁轻谁重,谁多谁少,就必须依靠于创意过程中的科学分析与抉择。创意需要依靠想像来打开思路,获得意念的升华,但更要立足科学和逻辑性的分析来得出最后的抉择。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产生让消费者满意的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设计。
2 装饰材料与设计创新
2.1 材料是实现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的载体
装饰材料在建筑和室内设计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用:①由于其自身特质,它具有抗压、耐磨、隔声、防滑等物理功用,同时又实现美观的功能,拓展空间如镜面效应等组合及潜在价值方面的积极功用;②它具有消极甚至严重危害的特性,如在人工合成材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气体如苯、酚、氡类、各种石材具有的放射性等造成室内污染,危害身体健康;由于其自身的重量特性,增加了空间的负荷,自身的体积特性在塑造空间的同时缩小了空间等等。
在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中,材料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而对材料自身的认识也同样重要。材料范围的认识,不仅是工程中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饰面、骨架等等的物质载体,而是将其系统全面地看待,它是一种实现设计构思的物质载体,这样它的外延就会不受任何限制,因此,任何物质都是材料。另外,材料的系统全面地认识也会极大地推动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新。
材料的选择与搭配,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好的装饰材料能给设计师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设计,会让一件精心策划的设计作品有无穷的魅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因此,材料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建筑装饰材料是加强空间效果的重要元素,是设计创新的一个突破口,若干新型材料和不同肌理材料的组织,对改善空间条件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好的材料”并不一定是要贵的材料,而是要需要适合的建筑形态和室内设计需要的“新”材料。材料的创新,同样是满足建筑和室内装饰设计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一个建筑和室内空间所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各种装饰材料不同组合的结果。而这种组合就是要对材料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使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必须要突破传统与习惯,打破常规的应用手法,发展出一些新的创新形式,仿石、仿金属涂料的运用,使这类材料加工更加容易,使金属和石材在室内使用的范围扩大,为室内环境的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在装饰中起很大作用的软装饰也是创新的突破口。轻柔淡雅的窗帘、可爱活泼的坐垫,这些都可以进行创新的设计,对于装饰中常用的木料和石料,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相对人们的习惯尺度可以故意夸大或缩小或者进行歪曲味夸张等。材料在表达设计中的夸张效果时主要利用其质感和色彩的特性,如酒吧或游戏厅中为了强调特定空间的氛围将木材还原到原始状态――一棵倾倒的苍老的古树或者夸张色彩的规模比例等手法,反映酒吧还原自我的特定空间性质,或可以运用我们最为熟悉的“缺陷美”手法,充分利用每一种材料的其优点和缺点,既把美丽的纹理保留又将这些缺陷的疤痕利用在视觉具备的焦点上,就可以把它的美感得以充分发挥,这样不仅节省了材料,而且使材料有了更多的应用方式,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可以运用功能的错位对材料进行创新,虽然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但是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错位的利用。如酒杯本是一种器具,传统意义上不被认为是材料,但如果将其倒置或其他方式置于天棚上就具有了材料的特质,其功能是材料而不是器具了。但设计的效果可就截然不同了,因此说,创新寓于自然,创新既平凡又伟大。
2.2 设计创新对装饰材料的能动要求
建筑和室内设计并不仅仅是形式的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材料与结构和构造,这不仅因为材料的价格与投资问题,而且关系到能否达到设计师的设计目的,设计师在设计时根据材料的特质有机的安排结构与构造,为达到设计的目的,设计师要根据材料的特质限定条件调整设计和材料的运用形式,以实现创新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就没有用一个钉子来接合,完全采用榫接的形式,样式美观而且经久耐用,即使现在仍名扬海内外。又如新建的上海南站气势恢弘,在同类建筑中,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圆形透光屋顶,这个屋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正是由GE塑料集团生产的、透明坚韧的LeXarl力显聚碳酸酯(PC)板材。这样的设计将使整个车站不论在白天还是在夜晚的灯光之下都熠熠生辉。可见,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丰富多彩,给材料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种材料,经过设计师的创新设计,各有一番风格。
3 材料科学发展与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
21世纪是在方方面面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它是一个各学科交织发展,逐步消失它们之间的明确界线的时期。新材料与材料科学将无疑有着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同样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的发展和成长无一不需要新材料,要求材料科学的发展与之同步或领先发展。
首先,信息技术从电子技术到光电子技术,进而到光子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光波导原理为基础,利用光导纤维进行大容量信息传输,无论是信息的传输,还是智能建筑,新材料科学的发展终会给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新带来新的革命。
其次,动力机械的效率受到热力学卡诺循环的限制,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材料承受温度的能力,以提高材料的耐热能力。当前材料承1050―1100℃的水平,材料科学的发展有望使得材料的耐温能力提高到1400℃,进而到1600℃或更高的水平。高温耐火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给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材料安全系数的提高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三,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给予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基于在光、电、磁、热、力等方面优势,纳米材料在室内设计上的广泛应用:材料的保温和散热以及节能功能给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内涵――建筑和室内设计不仅是艺术和美的体现,而且还能为能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第四,材料科学发展中环保意识的加强,也给建筑和室内设计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材料中的绿色建材产品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绿色妙趣横生和选用要考虑所用原料应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应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并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中不得人为添加对人体有害化合物。新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带来新的创意,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会。例如用“英吉欧”(Ingeo)材料制成的布帘。这种纤维从黍类聚合物中提取,是第一种来源于可更新资源的化学合成材料。和其来源物(黄色的玉米穗)一样,英吉欧是可分解的,只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此种材料的少量混合物就可以在短短两周内完全分解。当水温超过140摄氏度时,材料就会分解。因为此材料不会在起居室里自发地分解,只要环境温度低于140摄氏度的室内空间中都可以使用。想像一下这种强韧的可分解材料可以作为轻薄、防火、柔性的布帘时,会给我们多少惊喜。巴黎BETC广告公司接待区室内的墙壁盖着棕垫材料,材料本身利用自然材质制成,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科技;区域间金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0-02
1 区域间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互促及协同发展的核心思路
区域间科技和金融创新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金融能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支持。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以补贴的方式体现,银行能通过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方式鼓励企业科技创新。②区域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审查机制选择优秀的创新投资,对投资行业进行战略预判和筛选。③科技金融可以提供科技创新的监管工作。利用对于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和运营,辅助企业制订营销计划,完善科技创新。二者的协同发展能体现出“1+1>2”的效应,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如何优化系统结构是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的核心,通过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是重中之重,如何增加金融创新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最大提升,如何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实现系统的优化是最核心的发展内容。
2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反馈效果评价模型
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利用历史数据模拟系统的运行,但是对于准确判断二者的真反馈效果不够准确。本文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二者是否存在正反馈作用关系。
2.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变量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这被称之为因果关系。变量可分为原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其中结果变量由原因变量所决定,即原因变量的变化导致了结果变量的变化。通过该模型可以验证变量Y是否是引起变量X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效果进行检验。
在一个二元p阶的VAR模型中:
2.2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反馈效果检验
本文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由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及二者协同发展状态处于较低水平,时间为2000—2012年的黑龙江相关数据,由于数据样本较少,采用基于小样本的Bootstrap仿真方法确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临界值。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科技统计手册》。下表为黑龙江省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的Granger因果关系校验结果。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产出的具体指标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PN)、高新技术总产值(HTP),黑龙江省市场科技金融规模则选择银行科技信贷(SL)、风险投资管理资本(VCC)。本文对上述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一方面时间序列取对数后不会改变序列的性质,且容易得到平稳性序列;另一方面在因果关系检验中,弹性度量相比绝对值的变化更有意义。
3 系统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对目前黑龙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协同度,以及对二者协同的反馈效果和发展绩效的评定,确定了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发展的具体状态,奠定了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和详细的设计基础。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速度比较滞后,在地方财政支出方面的比重非常低。本文对2000—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协同度有过波动,但是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从而明确了黑龙江省未来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省份。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全面地分析了科技和金融创新在黑龙江省的运行情况,并且分析了二者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协同发展的系统模型,并且进行了系统模型的协同度反馈效果验证和分析。最后,基于本文阐述的系统框架和模型,结合黑龙江省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协同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进行了详细化的设计,得出了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在对黑龙江省现状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为黑龙江省选择了政府主导型协同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其核心内容。本文将协同学理论运用于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关系中,提出的协同发展模式及有关评价模型的设计为黑龙江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决策依据,但基于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科技创新投融资过程使得主体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因此,从微观视角切入的主体要素间博弈与最优行为选择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明喜.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0(2):72-74.
[2]陶裕春,申昱.基于生产函数的国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测算[J].2014(3).
[3]董丽丽,毕娟.北京文化产业的科技与文化创新策略[J].2013(11).
[4]刘姝.浅谈本溪区域金融扶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J].2011(15).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解释结构模型(ISM)
中图分类号:TF27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53-02
一、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概况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是美国华费尔教授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二、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1.收集和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
通过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进程的调研,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支撑环境等方面考虑,归纳出现阶段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2. 建立可达矩阵,进行层次化处理
根据要素间二元关系,对意识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可达矩阵。根据要素极位划分的思想,去除具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即得到缩减矩阵,并按矩阵中每行“1”元素的多少加以处理,依次分解出最大阶数的单位矩阵,并加注方框,每个方框表示一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将Si简记为i)。
3.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图2的缩减矩阵可得到八级递阶结构模型,由此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三、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21个指标构成了图2所示的八级递阶结构关系,这为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逻辑思路。
第一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较低的国民素质和信息化水平制约了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同时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退化和城市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二类因素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采取过硬的综合性措施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类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明了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国民经济部门通过更新固定资产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升级产业结构。
第四类因素则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GDP及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基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对科技发展方面的支撑力度。
第五类因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是在科学知识的进展基础上形成的,正在成为各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第六类因素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产出因素:科技活动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专利授权、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上也要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类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因素: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八类因素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需要不断拓宽各种科技创新投入的来源,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及财力支持力度。
四、结语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以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要重视人才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好人才储备,发挥人才优势;其次,要重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财政拨款,制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同时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上述文章深入研究了农业科技创新与资金支持之间的关系,但仍有一些改进之处,首先,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适用于存在不可观测变量观测系统,并且由于可以分时间阶段给出不同系数,所以不要求用大样本容量数据才可得到较准确结果。其次,上述文章建立的模型中仅仅是单一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不将财政资金支持与金融资金支持和对农业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人力资源变量加入模型,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也同时说明培养大量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对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1996—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状态空间模型被用来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理性预期、测量误差、长期收入、不可观测因素。
状态空间模型由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构成,其中
式中,xt具有固定系数β的解释变量集合,zt是有随机系数αt的解释变量集合,随机系数向量αt是对应于状态方程中的状态向量,称为可变参数。变参数αt是不可观测变量,必须利用可观测变量yt和xt来估计。在状态方程中假定变参数αt的变动服从于AR(1)模型,扰动向量εt、vt假定为相互独立的,且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和协方差矩阵为Q的正态分布。
二、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6—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1996—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共设定了5个变量,其中有1个因变量y即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这一变量采用农业专利申请量来表示;4个自变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g,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农业政府资金支持表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f,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农业金融机构贷款表示;农业科技创新人员l,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人员表示。
(二)数据处理
为了使模型的结果更准确,更具参考性,对于,g和f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PRI)平减处理,y、g、f和l均属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由于可变参数模型要求数据平稳或者具有协整关系,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投入和金融信贷资金对中国农科科技创新发展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模型设定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开发机构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拉动效应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用卡尔曼滤波对弹性系数进行估计,模型为:
三、模型测算及结果分析
(一)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呈阶段性的特征,从1996—2002年呈明显的上升态势,由于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和整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整体财政政策由紧转松,国家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倾入大额的投资,当然也包括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其中2002年政府对于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机构的投入达515 670万元,同比2001年增长了36%,2002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系数在近几年中达到峰值,为0.74。从2003—2008年该弹性系数呈缓慢下滑的趋势,这是由于2003—2008年,中国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中性,尽管2008年财政投入相比2002年多投入了1.5倍,但是同比2007年,仅增长了15%,虽然,2006年“科技创新型国家”这一概念提出,中国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增多,经费的配套增长却略显薄弱,所以此时的弹性系数趋于平缓。从2008—2011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缓慢增长。在此期间,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故而该弹性系数有缓慢上升趋势。
(二)金融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金融贷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波动比较大,但总体呈现下降然后平稳的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7—2004年,这一阶段,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使得银行对于像农业科技创新这种高风险项目贷款持谨慎态度,导致对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贷款持续缩水,2002年金融机构贷款为2 273万元,比上年同比下降了80%,下降趋势十分猛烈。第二个阶段是2004—2011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中2008年金融贷款仅为375万元,在开发机构筹资的渠道中仅占0.2‰。同时,作为整个大环境的融资背景,中国宏观的货币政策也是从紧的。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96—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7)0100380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system of sci-tech finan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is constructed. 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 and entropy method are used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s and the coupled system model is used for an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dimension of space-time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ci-tech finan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sci-tech finan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in 14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 demonstrated polarization in 2001-2012, the overall level being low;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is obvious regional imbalance in sci-tech finan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in Hunan province. The highest level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is in the core plate of Changsha, Zhuzhou, Xiangtan, while the coupling degree in Xiangxi regional plate is the lowest and the development is the slowest.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two subsystem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simultaneous losses in sci-tech finan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coupling system model
一、引言
高新技业的资本密集、高风险等特征决定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二者密切关系,且存在复杂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科技进步能够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保障金融安全。构建科技创新同科技金融的耦合系统模型,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多维测度极具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关联和影响两个方面着手。如Luigi等(2008)[1]、Ang(2010)[2]、Vasilescu和Papa(2011)[3]、叶子荣和贾宪洲(2011)[4]等围绕金融体系中银行、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Berger(2003)[5]、王宏起(2012)[6]、俞立平(2013)[7]等研究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在模型运用上多以主观或客观单独赋权为主,缺乏二者融合确定综合权重模型。这些难以保证后续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水平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弥补以上不足,本文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相关理论,通过属性层次模型与熵值法,从主、客观两方面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模型,并对二者间耦合系统进行评价,基于湖南省14个城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趋势与空间差异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研究方法
1. 属性层次模型和熵值赋权法
建立科技创新系统(f(x,t)) 、科技金融系统(g(x,t))综合测评指数如下:
f(x,t)=∑mi=1αixi′;g(y,t)=∑nj=1βjyj′(1)
x,y是系统的特征向量,t是时期。考虑到指标单位不一致以及同一指标差异过大对测评结果造成的影响,对各指标数据无量纲与非负处理必不可少。指标通常分为正负两类,设xi为科技创新系统的第i个指标,xi′表示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标准化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xi′=[xi-min(xi)]/[max(xi)-min(xi)](2)
负向指标:xi′=[max(xi)-xi]/[max(xi)-min(xi)](3)
αi,βi为所选取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采用属性层次模型和熵值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其中属性层次模型原理是:设c为一个准则,b1,b2,k,bn为n个元素,对于准则c,bi与bj(i≠j)对准则c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别记为μij与μji,依据属性测准则,μij同μji满足:
μij≥0,μji≥0,μij+μji=1,i=j(4)
μij=0,i=j,1≤i≤n,1≤j≤n(5)
满足上式的μij称为相对属性测度,其组成的n阶矩阵(μij)1≤i,j≤n称为属性判断矩阵,(μij)1≤i,j≤n可由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aij)1≤i,j≤n 转换得到,转换公式可规定如公式(6),其中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aij的值可由1-9比例标度(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确定。
μij=
kk+1,aij=k,i≠j
1k+1,aij=1k,i≠j
0,aij=1,i=j
(6)
傩耘卸暇卣缶哂幸恢滦裕因此不需要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属性权重Wc计算公式为:
Wc=(Wc(1),Wc(2),LWc(n))T
=2n(n-1)∑mi=1μij1≤i≤n(7)
熵值赋权法确定步骤如下:
①进行指标值的比重变换:
Pij=Xij∑ni=1Xij,(i=1,2…,n,=1,2…,m)(8)
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ej=-1lnn∑ni=1PijlnPij(9)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度:
gj=1-ej(10)
④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wj=gj∑mj=1gj,(1≤j≤m)(11)
2. 耦合系统模型
参考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理论与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调度为:
C={f(x,t)×g(x,t)/|f(x,t)×g(x,t)2|2}k(12)
其中,C表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K表示调节系数,假设K=2。C数值愈小,说明两个子系统之间协调程度愈低;C数值愈大,说明系统协调程度愈佳。然而,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数值相等但都偏低,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却很高,这同实际状况相违背。进一步优化得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为:
T=af(x,t)+bg(x,t)
U=(C×T)q(13)
式中,U表示耦合协调度,C表示协调度,T表示通过AHM和熵值法综合得出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综合发展评价指数,映射的是城市科技创新同科技金融两者之间的综合发展程度,a,b,q表示待定系数,均取值为0.5。基于上述的分析,采用均匀分布函数将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划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基本协调、中度失调、严重失调五大类,再依据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各自综合评价指数的大小关系,将每类又细分为滞后型(f(x,t)g(x,t))这3种类型,总计15种评价类型。
(二)指标体系及权重设定
为了科学界定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系统的具体指标,2015年1月作者使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工具,以“科技”、“金融”和“协调”作为篇名的检索条件,查找到2000-2014年的中文文献共计32篇,将其中所涉及到的系统指标进行高频分类,从中初步选出能够代表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指标集合。多次调整和修改后,最终确定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化能力、市场金融以及公共金融等5个因素,12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同科技金融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系统评价体系及相应权重详见表1。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时序耦合分析
结合表1计算出来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样本数据,得到综合评价指数(见图1),将其代入耦合协调度公式(13),计算出湖南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结果及年度均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按耦合协调关系的分类标准可归纳出4种主要耦合协调类型,同时根据图1中的比较结果,对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性的本质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长沙的耦合协调度位于0.8-1之间,属于良好协调发展,此为最理想状态。该城市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内始终领先于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稳定且协调值变化幅度很小。由综合评价指数可知,长沙属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同步型城市,充分发挥了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耦合协调水平。(2)株洲、湘潭、衡阳和岳阳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4-0.6之间,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型,此时科技创新同科技金融尚处在磨合环节,两者在结构、规模等层面拟合亟待强化。此类城市耦合协调度在研究周期内整体有所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株洲市(-0.25),最小的是岳阳市(-0.08)。由综合评价指数可知,湘潭属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同步型城市,其他3个城市属于科技金融滞后型,可见较低水平的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进而阻碍了两者协调程度的优化提高。(3)常德、益阳、郴州和娄底的耦合协调度在0.2-0.4之间,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型,此类城市中除郴州外,耦合协调度均有所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常德和娄底(-0.07),最小的是益阳市(-0.05),郴州则有所提高(0.03)。
据图1可知,4个城市都属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共损型城市。基于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政策,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以便缩小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4)邵阳、张家界、永州、怀化和湘西州的耦合协调度都在0.2以下,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型。在研究期间内,永州、怀化、张家界三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别降低了0.2、0.12和0.14,而邵阳增长了0.08,张家界则一直处于最低谷状态。从综合评价指数看,此类城市都属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共损型,且5个城市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范围内都排名靠后。
(二)空间耦合分析
利用湖南省14个地市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时期耦合协调等级划分结果,结合ArcGIS10.1重分类工具,绘制出湖南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图(见图2)。
具体特征如下:
(1)长株潭核心板块。研究时期内,长沙、湘潭市分别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和基本协调状态,株洲市由中度协调状态下降到基本协调状态。总体而言,该经济板块整体协调水平较高,且与其他版块的差异正逐渐扩大。(2)环洞庭湖区域板块。益阳和常德市一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岳阳市则经历了由基本协调降低到中度失{再回升到基本协调的过程。该经济板块整体协调水平偏低,研究时期内趋势变化与内部差异都较小。(3)泛湘南区域板块。娄底市和郴州市一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衡阳市由基本协调衰退到中度失调状态,永州市则由中度失调衰退到严重失调状态。该板块整体协调水平仅次于长株潭核心板块,板块间城市差距也较小。(4)大湘西区域板块。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始终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而怀化则由中度失调衰退到严重失调状态,邵阳由严重失调发展到中度失调。该板块一直是四大经济板块中耦合协调程度最低的,且发展速度也是最慢的。同时,板块内4个城市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范围内均排在尾部,缺乏城市间相互带动作用。
四、结论
利用耦合系统模型,对湖南省2001-2012年间,14个地市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论如下:
(1)从时序维度看,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呈两极演化趋势。如长沙一直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而张家界一直处于严重失调状态,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数值差异巨大。
(2)从综合评价指数看,株洲、衡阳、岳阳为科技金融滞后型城市,长沙和湘潭是同步型城市,其他都为共损型城市。
(3)从空间维度看,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长株潭核心板块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泛湘南区域板块和环洞庭湖区域板块耦合协调度次之,大湘西区域板块耦合协调度最差,发展速度最慢。
(4)从城市经济发展层次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水平越高,如长沙、株洲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其耦合协调水平越低,如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等。参考文献:
[1]Luigi B,Fabio S,Alessandro S. Banks and Innovation: 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Italian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2): 197-217.
[2]Ang J B.Research,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10(1): 457-468.
[3]Vasilescu L G,Popa A.Venture Capital Funding-path to Growth and Innovation for Firm[J]. Constatin Brancusi University of Targu Jiu Annals-Economy Series, 2011(1): 204-213.
[4]叶子荣, 贾宪洲. 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 财经科学, 2011(3): 10-18.
[5]Berger A 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2003(2): 14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