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眼的结构
要掌握眼伤的急救方法首先应该大致了解一下眼的结构。
最外面覆盖眼球的部分称为眼睑,即俗称的上、下眼皮。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又分三层:最外层我们所见到的白眼珠部分称巩膜;第二层为黑眼珠部分,叫角膜;在透明的角膜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中层的棕褐色的虹膜,它呈有孔圆盘状结构,圆盘中间那个孔就是瞳孔;与虹膜同在一层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睫状体和脉络膜。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是透明的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急救对与错
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很多,处理也不尽相同,同时,人们在眼睛受伤后的一些下意识举动往往是错误的,会加重病情。下面就按致伤的原因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叙述一下应急的处理方法。
挫伤拳头、石块及球类打击,跌撞、交通事故是眼挫伤的常见原因。眼眶周围组织血管分布丰富,颜面部由于受到钝性打击,易造成皮下出血而出现青紫肿块。此外,钝力在眼球和球壁的传递也会引起多处间接损伤,引起眼内出血,眼眶骨折,角膜、巩膜破裂,视网膜脱落等。
常见错误:马上热敷。如果是一般的眼睑淤血或出血,受伤后切不可按揉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血肿。
正确做法:眼挫伤后应先行冷敷,每天3~4次;出血停止后48小时开始热敷,每天3~4 次,每次15分钟。若出血的眼角有气肿,切忌擤鼻涕。如果发现患眼内有出血,或采取上述措施后疼痛不减轻、视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穿通伤大多由于儿童放鞭炮,以及刀剪、弹弓、玻璃等直接刺伤引起。可造成眼内组织损伤甚至脱出。特别是一些异物造成的角膜穿通伤,将大量细菌带人眼内,会发生眼内炎、全眼球炎甚至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发生这类损伤应立即送往医院。由于穿通伤常有眼内容物脱出的情况,此时,很容易出现一些急救误区。
常见错误:把内容物送回眼眶,或者用水冲洗。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只会加重损伤或引起感染。
正确做法:应用大小合适的盖子,经开水等消毒后,盖住脱出的伤眼并包扎,迅速送医院急诊。同时伤员应尽量避免颠簸及低头动作,防止眼内容物进一步脱出。
异物伤眼异物伤也很常见。异物入眼后,伤眼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结膜充血等,严重的可有角膜穿孔。
常见错误:用手揉搓。这样会加重损伤。
正确做法:用消毒的棉签浸生理盐水轻轻地搽去异物,然后点抗生素眼药水。若异物较深不能除去,则应请眼科医生进行治疗。
化学伤由化学物品的溶液或气体接触眼部所致。可分为酸性和碱性损伤两类。碱性损伤常由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引起,由于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使化学物质很快浸入深层眼内,后果较酸性烧伤严重。
常见错误:捂住双眼,用手揉搓。
眼外伤大多瞬间发生,伤者往往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这非常不利于救治。眼科专家指出,对眼外伤的正确处理关系到能否保存眼球和恢复部分视功能,若处理不当可留下终身残疾。
初步急救须迅速准确,而且要依不同伤害,做不同的处理。以下是4类眼外伤的初步急救原则:
眼球穿通伤
眼球穿通伤多由尖锐物体所伤,症状表现为热泪流出及视物模糊。因此,当确认眼部受到伤害后,首先是护住受伤的眼球,但千万不要再揉压眼睛,哪怕是很小的压力,都可导致眼内组织自伤口处脱出于眼外,加重眼部的损害。
其次将伤者的健眼用手遮住,以此判断一下受伤眼能否看清物体,并迅速向有眼科的医院转送。
眼内异物伤
眼内有微粒时,绝不可揉擦眼睛。可将上眼皮向前举高并往下拉,拉过下眼皮,而让眼睫毛刷出上眼皮内的微粒;或闭眼或眨眼几次,让微粒随眼泪流出;也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若微粒仍然存在,要闭住眼睛,尽快送医院眼科处理。
化学物灼伤
此伤是由化学物品、高温及辐射所致,主要有碱、酸、热灼伤。当化学物品溅入眼内后,必须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如现场没有清洁水源,用池塘水、沟水、井水也可,千万不要为了寻找清洁水舍近求远。冲洗后立刻送医院救治。
眼球破裂伤
此伤多由钝器击打、挤压所伤。眼部被钝器撞击后,局部产生肿胀及疼痛。若无皮肤开放的伤口,可用冷毛巾冷敷,以消肿及减轻疼痛;若眼部外伤引起眼睑裂伤或出血,可用清洁的纱布包扎,然后送医院诊治。
链接:日常护眼措施
烟花爆竹并不是导致眼外伤的唯一因素。根据致伤因素,眼外伤又可分为挫伤、穿通伤、异物伤、化学伤等,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眼外伤,在发生眼外伤时,给予正确的急救处理是挽救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步。
眼挫伤
拳头、石块及球类打击、跌撞、交通事故是眼挫伤的常见原因。眼眶周围组织血管分布丰富,颜面部由于受到钝性打击,易造成皮下出血而出现眼周青紫肿块。
此外,这种钝性打击力量在眼球和球壁的传递也会引起多处间接损伤,如引起眼内出血、眼眶骨折、角膜或巩膜破裂、视网膜脱落等。
出现眼挫伤时,应先行冷敷,每天3~4次;出血停止后48小时开始热敷,每天3~4 次,每次15分钟。如果发现患眼内有出血,或采取上述措施后疼痛不减轻、视力下降,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出现挫伤后,马上热敷是常见的错误做法。如果是一般的眼睑淤血或出血,受伤后切不可按揉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血肿。
穿通伤
眼部穿通伤大多由于放鞭炮、刀剪、弹弓、玻璃等直接刺伤引起。可造成眼内组织损伤甚至脱出。特别是一些异物造成的角膜穿通伤,将大量细菌带入眼内,会发生眼球炎甚至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发生这类损伤时应用大小合适的盖子,经开水等消毒后,盖住脱出的伤眼并包扎,迅速送医院急诊。伤员应尽量避免颠簸及低头动作,防止眼内容物进一步脱出。
把眼内容物送回眼眶,或者用水冲洗,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只会加重损伤或引起感染,应予以注意。
异物伤
眼部异物伤也很常见。异物入眼后,患眼往往有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角膜穿孔。
面对眼中异物的正确做法是,用消毒的棉签浸生理盐水轻轻地搽去异物,然后点抗生素眼药水。若异物较深不能除去,则应去医院请眼科医生进行治疗。
眼中出现异物后,不要用手揉搓,否则很可能会加重损伤。眼中有异物时,由于使劲揉搓而导致失明的例子媒体上也有过不少的报道,应该引以为戒。
化学伤
由化学物品的溶液或气体接触眼部所致。可分为酸性和碱性损伤两类。碱性损伤常由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引起,由于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使化学物质很快浸入深层眼内,后果较酸性烧伤严重。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眼外伤的发病原因及患病率情况,为今后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对本院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353例眼外伤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眼外伤患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7.06%,本地区少数民族眼外伤患者共184例(52.12%),汉族患者169例(47.88%),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比例1.09∶1。致伤性质以日常劳动生活致伤为主,致伤物主要有木棍、树枝、刀剪及动物致伤,另外,交通事故、劳动意外和建筑装潢致伤也有一定比例;外伤表现主要是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钝挫伤、眼睑裂伤、泪小管断裂。其中,儿童眼外伤117例(33.14%)。所有病例均在接诊后第一时间进行急诊救治,经治疗后视力≥0.3者164例(46.46%),0.1~0.25者73例(20.68%),光感~0.09者96例(27.19%),无光感者20例(5.67%)。结论 少数民族眼外伤较汉族人群患病率高,儿童眼外伤所占比例较高(约占1/3),眼外伤致盲率约32.86%,治疗后患者脱盲率为67.14%。基层人群缺乏眼病预防保健常识、医疗救治条件滞后及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过长是导致致盲率偏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新疆伊犁州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主要以农牧业为主。近年来眼外伤较多,为了解本地区眼外伤的流行情况和发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将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353例眼外伤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3例住院眼外伤占同期住院眼科病人5 002例的7.06%。其中男283例占83%,女60例占17%,男女之比4.9∶1。左眼162例占45.89%,右眼176例占49.85%,双眼15例占4.24%,共353例。农民110例占31.16%,工人65例占18.41%,牧民36例占10.19%,军人3例占0.84%,学龄前儿童117例占33.14%,无业人员22例占6.23%,年龄最小5岁,最大80岁。
1.2 民族 少数民族:汉族=1.09∶1。汉族169例占47.87%,维族81例占22.94%,回族49例占13.88%,哈族44例占2.46%,锡伯族5例占1.41%,蒙古族5例占1.41%。
1.3 致伤原因 以日常生活致伤为首,多为木柴、树枝、动物、刀剪为主202例占57%,且多为儿童。因车祸致伤者32例占9%;建筑装潢46例占13%;工矿劳动17例占5%;其他56例占16%。
1.4 外伤类型 穿通伤及破裂伤144例占40.79%,眼钝挫伤120例占33.99%,眼睑裂伤及泪小管断裂45例占12.74%,化学烧伤11例占3.11%,眼球摘除6例占1.69%,其他27例占7.65%。
1.5 治疗情况 对眼睑裂伤者,清创缝合,合并有泪小管断裂,均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对化学烧伤,根据其化学烧伤性质,就诊时间、伤情的轻重情况给予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中和药物结膜下注射、前房穿刺等系列对症治疗;对眼球穿通伤,行X线拍片、超声检查,以确定有无异物。查无异物后,清创缝合伤口,术后抗炎对症治疗;有异物,根据异物大小、性质及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前房里异物,采取显微镜直视下在角膜缘切口,用套环或镊子直接取出;晶状体内异物,行晶状体摘除术时同时取出;眼内后段异物,磁性异物,用电磁铁取出,无磁性异物,采用方格定位法取出;眼穿通伤和非穿通伤所致白内障,视晶状体浑浊情况选择手术时间。对晶状体后囊完整、眼球后段无明显病变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球破裂严重,眼内容物大量溢出,视力丧失者行眼球摘除术。
2 结果
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见表1。表1 眼外伤353例眼治疗前后视力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多数视力分布在0.1~0.3(占51%),治疗后视力多数分布在0.3以上(约占46%)。说明大部分眼外伤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视力可恢复到能够自理日常生活,并可参与社会劳动,这样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
3 讨论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预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目标和危险种类的确定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本学校目前使用的化学品、实验耗材、仪器和防护设备进行了辨识并综合分析其危害程度,确定了下列危险目标和危险种类。
1、危险目标:学校综合楼一楼右侧实验仪器室。
2、危险种类:化学药品泄漏,化学药品火灾,危险化学品中毒。
二、灾情报告、报警程序
1、医疗急救电话:120。
2、本校安全事故应急小组
组 长:刘有伦
副组长:黄瑞、李福东、陈红玉
成员:各班科学教师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首先进行个人防护,然后按照事故不同类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并立即报告本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判断事故等级和趋势后采取相应的内部外部联络。
三、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处置程序
1、易燃、有毒气体泄漏:现场人员首先从室外总闸切断电源(避免断电时电弧引起火灾),然后迅速开门窗通风,并按照危险程度通知临近实验室或整座建筑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之后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处理:用毛巾或抹布擦拭洒出的液体,并将液体拧到大的容器中,然后再倒入带塞的玻璃瓶中。
2、易燃、腐蚀、有毒液体泄漏:现场人员首先从室外总闸切断电源(避免断电时电弧引起火灾),避免中毒和受到灼伤,然后使用相应物资擦拭和吸收。大量泄漏时在实验室门口设置堵截围堰后撤离,等待应急救援人员处置。
3、化学废液及废旧试剂:学校化学废液种类主要为各种有机溶剂。教师应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签发数量,督促实验人员进行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确实无法回收利用的,按类别收集于专用容器中。废液及废旧试剂由学校责任部门定期统一处置。当化学废液及废旧试剂外泄时,知情者应立即通知本单位安全应急小组组长,立即采取措施追回外泄废液。外泄废液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害及环境破坏者,由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置。知情不报者按失职论处。
4、化学品包装物:剧毒化学品包装物,必须交学校责任部门统一处置。普通化学试剂瓶子,集中装于纸箱中,定期交给学校责任部门处理。
5、本单位所有实验操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节能环保意识,实验设计及实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实验工作中,要树立高度的节能节水意识,全体教师都有杜绝一切浪费的责任。
四、实验室化学品火灾处置程序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应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常用方法如下:
1、可燃液体着火: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设施,防止扩大燃烧。若着火面积较小,可用抹布、湿布、铁片或沙土覆盖,隔绝空气使之熄灭。覆盖时动作要轻,避免碰坏或打翻盛装可燃溶剂的玻璃器皿,导致更多的溶剂流出而扩大着火面。
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可用水灭火。
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应用石棉布或砂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
4、金属钠着火:用砂土覆盖灭火。
5、导线和电器外壳着火: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覆盖法灭火。
易燃、液化气体类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开门窗通风,起火初期首先控制气体泄漏,然后使用灭火毯遮盖扑灭,如无法控制气体泄漏,当容器内容物储存量低于爆炸极限时,使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火焰消失后使用灭火器对周边环境降温至室温以免气体重新燃烧或爆炸,否则必须保持稳定燃烧,避免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
五、实验室化学品爆炸处置程序
混合性爆炸发生后,现场和周边实验室人员应开门窗通风,切断电源,熄灭所有点火源,避免发生二次爆炸,尽快通知学校消防及单位安全应急小组进行扑救,必要时电话119报警。
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按“火灾控制与人员疏散应急预案”中的疏散、撤离程序执行。
七、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按下列方法紧急处理:
1、置神志不清的伤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2、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4、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5、误服化学试剂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