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竞赛的方法和编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田径运动会 回顾 展望
1.回顾
南通职业大学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于2010年11月6日、7日在本校田径场召开,共有九个系科和两个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分学生男、女组,男子组的项目设置为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共十二个项目;女子组的项目是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铅球共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只取前六名,团体名次仅设男女团体总分,按团体总分取前六名。
本届田径运动会虽然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各院、系的参与和体育部同仁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技师学院、机械系、经管系、电子系、化工系、纺工系分获前六名。但是回顾本次田径运动会,感觉比较平淡,缺乏看点、亮点。
1.1项目设置单调。
这次田径运动会设置男女共22个项目,都属于运动竞技项目,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造成田径运动会成了体育特长生的舞台。据统计学校有43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比赛,而南通职业大学在校学生一共15821名,参加比赛的学生只有430名,只占学校人数的2.72%,这一比例已经是累创新低(学校学生人数每年在增加而参赛人数原地踏步)。这一比例也远低于其他高校的10%到20%,故绝大多数学生连观众都不做,比赛日成了放假日,从而导致近90%的学生远离赛场,甚至逐步远离体育。而学校只在一年级开设体育课,绝大多数高年级的学生既不上体育课又不参加体育活动,更不参加体育竞赛,何谈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学校田径运动会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难度较低的项目组织比赛,让更多远离赛场的学生都能重返赛场,共享运动的乐趣。
1.2组织形式不合理。
田径运动会是以院系为单位,用限制每个参赛项目的人数来控制比赛的规模,因此造成参赛人数有限(430人),比赛的组数不足,运动会径赛项目两天只有54组,田赛项目两天只有7组,直接导致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精彩程度都大打折扣。
另外,田径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是由体育部的教师一手承包的,虽然体育部的教师在组织能力、办赛经验、裁判力量等方面是最强的,组织比赛的成功率也是最强的,但是他们不仅要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还要在课余组织课外活动和开展训练及科研工作,本来工作已经满负荷,再加上比赛必须做好场地准备、组织编排、临场裁判、成绩统计等一系列工作,无疑制约了体育教师组织比赛的积极性,而比赛的主体学生只是处于变动被支配的角色,除了极少数学生(67人)因体育教师(10人)人手不够充当裁判之外,绝大多数同学既不参加比赛,又不关心比赛,出现运动员人数比观众多的局面,造成田径赛场冷冷清清,缺乏比赛气氛。再者,学校院系的任课教师除极个别能到场之外,少有捧场的。怎样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比赛,如何发挥学生在组织和管理比赛中的主体作用,是改变传统田径运动会形式的关键。
2.展望
学校田径运动会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舞台。可以宣传体育运动,促进学校群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考查体育教学质量,丰富活跃体育文化生活。体育竞赛不仅是体力的竞争,而且是智力、意志力的较量,能使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学生体验身心历练,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完善,增强社会适应性,使大学生体会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学生体育人文精神、体育参与意识和身体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校级田径运动会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在运动会项目设置上要进行改良,原则上要淡化竞技性,强调大众化,体现集体性,尽可能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比赛并乐在其中,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锻炼习惯,真正把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办成全校师生的体育盛会的目的,让大家像过节一样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达到教育、参与和娱乐的目的,实现人人享有体育的最终目的。
2.1化大为小,分层次实施。
学校田径运动会一般都是一次完成,建议学校田径运动会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为院、系运动会,规定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根据院、系的情况,采用以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召开,参赛队员为全体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一般每人要求参加2-3项比赛,组织、编排、裁判工作由各院、系教师和学生承担,体育教师负责培训和指导工作;第二层次为校运会,以院、系为参赛单位,部分项目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如迎面接力等。第一层次同时也为第二层次组队参赛发现和选拔优秀选手。
南通职业大学田径运动会统计表
2.2改良比赛项目和记分方法。
比赛项目的设置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如2人3只脚跑、4人5只脚跑、障碍接力、骑马游戏接力、排障碍等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集体项目。传统竞技项目尽量少设一点,只安排100米跑、200米跑、400米接力跑等2-3项。即使是短距离跑,也同样以集体竞赛的形式出现,既没有预赛、复赛,又不设单项冠、亚军。个人竞赛的目的是为集体多得分,争总分名称。
比赛的记分方法应突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总体要求,院、系参赛人数达到院、系总人数相应的百分比,可按不同分值记入团体总分。如上表所示,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技师学院的参赛比例却是全校最低。个人以100米为例,先按院、系分组,每组8人,取6名,按名次记分,记入该队总分,这样每组的得分率是80%,每组只有两名运动员不得分。这样的记分方法,既体现了比赛的竞争性,又体现了群体性,还体现了公平性(人文系的女生接近九成,男生一分也拿不到),更使众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以往“无参与机会,无参与意识,无参与能力”的三无状况,为学生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引入教师参与机制。
可以考虑把院、系的教师安排到各队和学生一起参加某些项目的比赛,教师和教师比,同时可以专门为教师安排一些集体的比赛项目。教师的参与对学生有极大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进一步推动团结向上的校风的形成,把学校田径运动会真正办成全校师生的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高岩松,李洪伟.日本中学生运动会的考察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1,(1).
[3]徐汶.探索体育竞赛改革的新路[J].体育学刊,1997,(1).
[4]陈晓宏.高校体育竞赛改革探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
[5]朱志翔.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 武术套路 竞赛 分析
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刀术从传统文化演变到现今的体育竞赛项目,有质的飞跃,但在演变的过程仍然有待我们去完善。通过女子刀术比赛前十六名的最终比赛成绩的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现场观察法观察刀术运动员竞赛整个过程,探讨女子刀术运动员竞赛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运动员的训练及竞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刀术项目的竞赛评分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进行比赛的现场观察,观察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项目前16名运动员得分情况,准确记录各项成绩。
1.2.2统计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项目前16名运动员最后成绩进行数据处理
1.2.3归纳法
根据统计结果及相关数据,结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以及笔者多年来的训练体会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女子刀术项目的单项名次与各部分评分因素的相关分析
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得分,演练得分,难度得分,套路最终得分)情况,详情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在2013年女子套路刀术比赛中,有9人在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满分;1人动作质量扣了0.3分;2人动作质量扣了0.4分;2人扣了0.5分;2人扣了0.7分。从整体上看,女子在动作质量规格完成率相对较低,也反映出动作质量有提高空间。2013年女子刀术演练得分现状为,有12人达到“好”的档次的第三档,而只4人处于一般的档次,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全国前16名来说女子刀术在演练方面相对较弱,应该重点加强基本技术训练,以全面提高演练质量水平。
2.2女子刀术各类评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分析
女子刀术最后得分与其中各项评分的相关分析表明:2013年女子刀术运动员的得分与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呈中度相关 (P0.05),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得分在最后成绩中起重要作用(图1)。在女子刀术最后得分与质量、演练、难度得分的对比趋势也可以看出:动作难度得分趋势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较好,动作质量得分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稍差,演练水平得分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最差。
3竞技武术自选刀竞赛现状
2013年女子刀术竞赛的评分内容依然采用2003年规则的评比办法,2011年补充规则中修改补充重点加强了演练水平的必选内容动作,套路规定加入两组必选基本技术动作组合,以劈刀为主及挂刀、撩刀为主的两组基本刀法内容,而2003 年规则中只规定了部分主要的步型、腿法和器械方法,其余的大部分均作为选用动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同动作的使用率并且在难度的设定上也一改从前的单一性,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增加了套路编排的多样性潜能,促进竞技武术朝着“高、难、新”的技术方向发展。规则还把难度动作的等级分为A、 B、 C 级,每个等级又划分了各自的难度系数,使其难度指标更加量化。
规则变化对武术套路刀术编排的影响。难度分值的增长和高难性使运动员在套路内容的编排上显得非常吃力并且趋于简单化,在完成规则设置的动作内容编排的基础上,以完成难度编排为重点,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复动作,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体力来保证完成动作难度的成功率,并得到相应的分值。这样一来,就使难度编排出现下列问题:
(1)难度动作异化。所谓难度动作的异化是指编排者创设的经运动员演练的直观显现的难度动作不反映武术套路运动的本质特征,而这些难度动作在套路中的一再出现又影响了套路运动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地发展。
(2)难度动作破坏了套路的整体节奏。目前难度动作在套路演练中的表现为: 演练前以静止站立姿势较长时间的停顿,演练中为了得高分而强调旋转翻腾的度数,忽略了技术规格,演练后与其它基本技术衔接的不流畅。
(3)构布局失衡。竞技武术套路追求高难美新,出现了速度快、力量大、动作变化多、起伏变化大的特点,对速度耐力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套路编排时出现了前两段内容比较丰富充实,结构比较复杂,布局富有变化,而后两段则选择省力和不易失败的动作原地迂回、反复,以此弥补体力的不足,造成结构布局失衡。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新规则的实施到现在,影响女子成绩主要因素为演练水平,其次为动作质量、第三为动作难度,但三者相关系数差异不明显。
(2)在规则的制约下,2013年女子刀术竞赛的评分内容依然采用2003年规则的评比办法,修改补充规则中加强了演练的必选内容,加入两组必选基本技术动作,极大丰富了现阶段刀术演练技术内容不够丰富的局面。
4.2 建议
女子刀术选手在保证难度完成情况下,着重提高演练水平,突出演练风格,注重难度动作质量规格的训练。女子刀术选手应在今后训练中加强巩固难度动作,着重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能力同步加强的同时精求提高演练水平和套路动作质量,因女子运动员身体爆发力及速度力量方面较差,应该着重提高身体素质、爆发力等方面练习。
参考文献
[1] 韩英甲.关于优秀女子套路运动员刀棍技能水平的现状研究[J].山东体 科技,2006(2).
[2] 何瑞虹.2002年武术套路试行规则评分内容的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4(10).
[3]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S].2003.
[4] 方平,徐美玲.浅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高、难、美、新”[J].浙江体育科 学,2001(4).
关键词:体育教师 思想素质 专业素质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2-01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目前教育思想方面受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的影响,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表现在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内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过分强调“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做人”教育。在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方面,目前一些中学体育教师还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宽,文理基础知识不牢,现代教学理论知识缺乏;在专业素质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不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更新,忽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治教不严,教学方法陈旧,学术视野不够,跟不上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素质重构,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一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二是如何教育学生成才。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体育工作者。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观点,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最直观、最方便、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良好,能具备各种活动和运动能力,即他的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况都有好的表现。
三、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1.精深合理的知识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学科都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两大趋势。各类学科之间,既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
2.健全的能力结构
2.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优良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效率和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2课余运动队的训练能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竞技运动培养后备力量和体育院校培养高质量学生,还有助于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并在训练和比赛中,扩大体育传播,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荣誉感。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学校运动队的科学选材、制定实施计划、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训练的指导、比赛的指挥和运动队日常管理的能力。
2.3科研能力: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才有可能学习和接受新东西,并将它们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之中,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2.4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为解决体育教学课题,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能力。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能力。注重创新能力提高的体育教师会不断地创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力发挥最佳教学与训练的功能,努力创造各种优良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富有生气和吸引力,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二是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思想的同时,能立足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动自觉地投人到教学科研中,通过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2.5使用计算机能力:上网捕捉信息是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6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一项特殊的本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小到对于学生个性的组织管理,中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大到早操、课间操、课余训练、运动会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能力,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艺术,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人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去,可以使群众活动的效益得到发挥。
2.7竞赛组织能力:体育竞赛是对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检查,既能提高竞技水平,又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作为竞赛的组织者,必须具备组织编排、准备场地器材,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这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8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体育教育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系统工作,它包括体育教师与同行合作、与班主任合作、与其他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的合作,以及在社区工作环境中人与人的合作等。所以,能理解人,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四、心理素质
目前的在校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是应试教育氛围下成长的青少年,心理调控能力差。如果心理教育跟不上,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公平宽广的胸怀,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仪煌.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体育教学 有效性 卫生保健 体育竞赛 德育 因材施教
一、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是学生身心保健的无可替代的活动,是一种惹人喜爱的艺术,一种人人需要的文化,它在校园文化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起点和基础,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分支,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渠道。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一生的前途,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有开启认知的功能,有丰富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的学习丰富多彩,能够丰实他们的校园生活,能够加深他们对运动文化的认识,使之活泼快乐;可以促进其对体育的认识,了解体育给国家带来的荣耀,增强对爱国主义认识的提高,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同学之间的相处与合作;学生年纪轻轻,学习体育也就是培养了意志力和道德情操,他们活动能力强,影响面大,能够宣扬全民健身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学习成绩好了,也能够促进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传授体育和运动知识,融进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
二、德育为先
德育是任何学科的教育基础。《慧人慧语》提出“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亦复如此。体育课,就是健康课,健康课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道德的一部分。学生们对篮球大部分还是热爱有加的,他们经常挥汗如雨,不顾疲劳,在校园中跳跃飞奔。但是,他们缺乏集体意识,没有整体成绩的观念,爱逞个人之勇,盲目崇拜英雄主义作风,有的学生技巧很差,却盲目学习球星的只身带球往三秒区灌球的举动,实际上水平低下,到最后在多人堵截之下,球胡乱扔出了事,他们往往图自己之快,只满足于个人的强盛,这种不顾同伴,不看大局,缺乏合作意识的薄弱缺点不克服,难成大事,最终全队失败,集体受损。
三、抓住时机多向学生提问题
提问能够提起大家的注意力,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极其有利。问的巧妙,学生有情趣,对学习也乐此不疲。运动生理学有研究资料表明,经过问题的问答,思维充分开启,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机体保持旺盛,学习、运动等能够投入,要想建立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就是应时提问,让大家兴味盎然。反之,学习过程中,默默无语,就无法产生条件反射,师生之间心灵之火花无法碰撞,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导致情绪低落,学习不认真,一堂课下来,了无所得。教和学相辅相成,如响应声,彼此呼应才能够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够桴鼓相应,达到学习的高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的,提问起到了最佳的调和与激发。尤其是学习中,一定有学生不喜欢学习,运动也不到位,教师示范他心不在焉,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以后,就需要用提问来带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引导学生对教师、对学习的注意,不能让他的注意力信马由缰。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课堂上需要服从整体,自己应该尊重教师,尊重大家,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每个人都关注自己能否引起他人的注意,用点名提问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同时集中了他的注意力,如果说点名批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是一种重视,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回答完毕,对学生表示赞许,让学生增加成就感,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和和谐。如果学生不认真,会带动其他学生,最后导致情绪低落,气氛沉闷,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无几,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四、因材施教
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才思敏睿,在教学方面主张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下面我们以教学篮球为例来说明最佳的教学。
1.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经历不一样,体质各异,认识相差更多,因此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对班里的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经验丰富着与落后者交叉,主动学习者与被动学习者交叉,优秀者与后进生交叉,身体条件好者与差者交叉,让他们起到互相帮助、相互带动、彼此影响和互相提携的作用,这样,在每次比赛之后,成绩均匀,就不会出现某一个小组成绩太差的情况,成绩差的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的情况得到消除,比赛过程当中的沉闷局面也一去不返,比赛双方势均力敌,棋逢对手,力量在伯仲之间,较量中你来我往,能提高他们学习篮球的主动性。
2.教学不蹈常袭故
教学要破臼除窠,打破常规。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教学循常习故,一带而过,造成有的学生无法消耗、有的学生备感饥饿的情况,这样具有很大的弊端,学生学习状态低迷,提不起全副的学习精神,“一言堂”“一刀切”走过场,下课人走茶凉,让学生们感到无比的枯燥无味,学习的内容水过地皮湿,过后了无印象。因此,在教学之初,通过测试,得知每个人的潜质、能力,如运球的速度、胯下运球的技巧、跳投的力量、原地投篮的准确性、背后运球的策略、左右手交换运球的方式、三步上篮的灵活性都要悉心了解,之后进行对学生分类、组合。对敏感、有基础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让他们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达到最高的境界,如后仰、急停跳投等,这些属于高级的技巧,可以通过示范、特殊的研习使之潜质全部得到焕发;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有的基础动作都难以过关,难度大的技巧更是望而生畏,就要教给他们先把基本功练好然后再说其余,否则容易中途放弃,失去学习的信心,并且要对他们要格外的给予鼓励,在生活方面也要对他们呵护备至,免得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遗忘的一族,或者认为自己不行,拖累大家,日久消极,容易自暴自弃;在他们有成绩以后,要抓住时机,及时跟进教学,补充其不足;学生进步了,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将小组及时重新编排、以利于整体的学习。
3.比赛与教学并进,娱乐和学习齐行
【关键词】高校篮球赛事 资源优化 理论探析
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大学校园中学生课余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目前我国高校的篮球赛事主要有CUBA、CUBS、3V3篮球对抗赛以及各高校自发组织的各种篮球赛事,这些高校篮球赛事呈现出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当前,如何加强我国高校篮球赛事资源的优化,已促使高校篮球赛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终得以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篮球赛事资源的内容
篮球赛事资源是指在篮球赛事的策划、举办、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投入与运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我国高校篮球赛事资源主要分为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两大类。
(一)物质资源
任何赛事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财力资源的支持,财力资源作为高校篮球赛事的基本物质资源,主要通过各高校的专项经费拨款、企业赞助、自筹等路径获得。充足的财力资源保障是我国高校篮球赛事得以持续的基础
2.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的状态所反映出的就是篮球比赛及球队训练所具备的场地设施情况,具体主要包括了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无论是比赛还是日常的训练,相关的器材设备都关系到球队的场上发挥以及训练的效果,因此物力资源对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事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非物质资源
1.人力资源
高校篮球赛事中的人力资源主要包含有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观众、工作人员五种。运动员作为篮球比赛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篮球运动员主要以单独招生、体育专业两大路径获得。裁判员关系着高校篮球赛事的公平、公正性,他们作为篮球赛事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着保障,不可或缺。高校篮球队教练员主要是体育专业的教师,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水准。一场精彩的比赛首先需要球员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但同样离不开观众在场外激情呐喊,与球队相关商品消费者也主要产生于这些观众及爱好者。当然,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与赛事相关的工作人员,相关赛事的运行、管理、组织都需要他们的辛勤付出,还有为赛事服务的大量志愿者。这些人对于高校篮球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着协助、服务等工作,也是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资源之一。
2.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主要指我国大学生篮球竞赛举办的时间和周期。高校篮球赛事的时间安排需要与学生日常学习安排相适应,关键是所有赛事的时间和周期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倘若产生时间冲突势必会导致学生球员学习受到耽误,训练不安心等情况。因此,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事的发展前景。
3.其他资源
除了上述我们提到的篮球赛事资源,还有一些其他相关资源,例如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事中的各队球员信息、技战术统计等信息资源;类似CUBA 和CUBS等赛事品牌资源;与赛事息息相关的科技资源,诸如各种科学仪器等等。这些资源对于高校篮球赛事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
二、高校篮球赛事资源优化的意义
所谓的资源优化就是指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目的是使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以追求目标能够达到最优状态的资源搭配和利用方式。
高校篮球赛事中的各项资源得以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对整个赛事效率的极大提升。高校篮球赛事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赛期的运行决定着赛事的整体水平。目前高校大型赛事的运行已初具规模,但校内的各种赛事资源优化方面还有待提高,赛事的影响及效果还没能达到最佳状态,赛事资源优化的持续性能够对高校篮球赛事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其次,资源的搭配利用影响着篮球赛事的整体水平和层次。一项精品赛事的产生必然拥有着高效的资源搭配模式,而这样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关注其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最后,高校篮球赛事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肩负着为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规范性、科学性的高校篮球赛事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高校篮球赛事资源优化策略
(一)人力资源优化
对于我国大学生篮球竞赛的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培训和辅导的方式加强其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升其对于整个赛事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当然也应该建立一定的考评机制,从另一个方面提升其工作效率。单纯从教练来看,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带队经验等是教练员水平的核心,可建立一定的机制,定期对教练员进行考核,并加强教练员的再学习再培训工作。同时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教练员的带队积极性,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激励教练员努力提升自己,并热衷于带队比赛。对于运动员首先要培养其对篮球项目的热爱,这是他们参与训练及比赛的最根本前提,也是动力所在。
(二)财力资源的优化
高校篮球赛事的经费来源在依靠学校专项经费的同时要积极与社会挂钩,积极争取商业支持。将高校篮球赛事注入冠名、广告从而收取一定的赞助费,为经费的来源拓展路径。随着收入的增加势必会提高训练及比赛的经费,提高设备场地的条件,进而提升篮球赛事的水平,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科技资源的优化
科技资源的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有关赛事视频制作与直播转播相关的科技资源。其次是与比赛组织实施相关的记录台、显示器等。这两大方面的科技资源优化意味着篮球赛事能够产生范围更广的影响,意味着赛事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科技资源的整合,对篮球竞赛在管理、编排、组织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篮球赛事向着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体育科技在高校体育竞赛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