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全面二孩;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三十多年后,人口倒三角结构、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新增人口的数量,影响整体生育率及人口结构。预计全面二孩实行的第一年新增人口约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全面二孩政策必将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一系列挑战,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顺应时代背景,为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连年下滑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必须深入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需要从体育教育师资这一源头抓起,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专任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专任教师。在现今全面二孩政策的现实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亦应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中适应此一社会现实,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体育专业健康类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体育教育业健康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健康教育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健康体检学等。各院校在上述课程设置的多少、课时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因为教学条件、师资及课时总量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课程设置中实践学时的比例较小,与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培养目标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 体育专业健康类课程教学改革
2.1 m应全面二孩政策的特色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中,为适应全面二孩的社会现状和特点,可选择性加强幼儿体育、幼儿健康、儿童康复学、儿童运动保健学等课程的设置,或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增加涉及幼儿、儿童少年相关章节的授课学时。这些将加强学生理解幼儿、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常见病诊治、体育运动适应身体发育的特点,掌握相关幼儿、儿童少年人群护理、照护相关知识,并能在幼儿、儿童少年日常保健、运动保健、健康安全教育及相关疾病康复、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为培养适应全面二孩政策下社会特点的应用性人才提供支撑。
2.2 适应全面二孩政策社会的课程实施过程
本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针对性加强幼儿体育、幼儿健康、儿童康复学、儿童运动保健学等方面的实验实践实训内容的培训。如在课程中增设“幼儿、儿童少年发育中身体结构、机能变化”、“运动对幼儿、儿童少年人身体结构、功能的改变”、等内容,使学生对少儿身体情况的变化及运动对其影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再如在体育保健别加强“幼儿、儿童少年体育保健”章节知识的讲授、讨论,或举行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相关见习、实习、实训课程,通过深入各级幼儿园、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康复机构、户外拓展训练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见习活动,开拓学生学习少儿相关身体发育、健康、体育保健等方面的视野,尤其是使学生对少儿健康安全教育、体检、运动保健等相关知识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同时还应注重适应社会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相关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展诸如“儿童健康知识比赛”、“儿童安全知识竞赛”、“按摩比赛”、“儿童少年运动处方制定模拟赛”等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巩固实践技能,奠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开展深入社区、学校、家庭的幼儿、儿童少年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传授活动,定期举办诸如“幼儿健康知识沙龙”、“儿童少年运动保健知识宣讲”、“儿童少年趣味运动”等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家庭的少儿运动健康教育。
3 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改革适应全面二孩政策背景的意义
3.1 为全面二孩政策下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面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必将带来社会人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出生率的提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幼儿及儿童少年的绝对数量的增加,这是社会现实问题,而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专门人才的配套等却并未完全具备,针对此一社会现状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的改革几乎为空白状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涉及健康类尤其是幼儿、儿童少年人群相关课程或内容的教学改革,能为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配备。
3.2 有利于构建现代社会少儿服务体系
在现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的社会背景下,少儿人群的运动从涉及人群范围、频繁度、需求度等各个方面都越来越大,而目前此类人群的运动多呈现出自发、零散、安全管理及保护不足等特点,这就需要从组织、管理、安全等方面加强之。应对短期内少儿人口数量的较快速增加,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能符合实际发展需要。伴随社会服务业中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连年下滑的大背景下,需要强专业、强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少儿人群。体育教育专业中健康类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可以适应此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渠道
少儿数量的增加,必将导致相关少儿培训、运动、户外及安全等方面市场的扩大,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目前此方面的专门人才还远不够,面临此一就业缺口,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具备适应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服务少儿人群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就业。
【参考文献】
[1]杨利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亚太教育,2016(9):254.
[2]张翠芳,李恩荆.“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体育运动行为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16(9):52-54.
关键词: 陕北;少儿体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96-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竞技水平飞速发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分别以28枚、32枚、51枚金牌名利金牌榜第三、第二、第一位,三届奥运会三个新台阶,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使我国首次登上金牌榜首,国人为之振奋。经统计这51枚金牌运动员绝大多数出自市、县级少儿体校,可见市、县级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市、县级少儿体校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得益于所谓的初级训练形式、中级训练形式和高级训练形式的“三级体制”。同样陕北的各市、县级少儿体校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像景瑞雪、高克莲、刘翠萍等,他们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多次获得优异成绩,为陕北、陕西乃至我国竞技体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竞技体育“塔基”的体校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对各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各级少儿体校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基于此,笔者有必要客观分析当前陕北少儿体校的办学现状,各市、县级体校面临的困境,提出符合陕北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陕北竞技体育稳步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北地市级体校2所,县级体校6所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清华大学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②问卷调查法。设计教练员、运动员、体校校长调查问卷各一套。现场发放并回收。教练员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有效回收率94%;发放运动员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94%;校长问卷8份,有效回收8份,有效回收率100%。③访谈法。走访各级体育局主管领导,并对一些运动员家长进行访谈。④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常规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方面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近年来学生人数大量萎缩,学校规模越来越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2.1.1 运动员选拔路子窄,招生越来越困难由于受政策和赛制的影响,各省的运动员主要从各地市、县体校选拔输送上去的,所以陕北少儿体校的运动员主要从县级体校选的,由于县级体校办学条件有限,经济实力好一点的县还有少儿体校,而经济实力差一点的县则是名存实亡,只是根据赛制在各县小学、中学中抽调,所以大部分运动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大大地埋没了一些优秀苗子。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陕北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校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才之路日益多元化,入训体校的“铁饭碗”已不存在,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这项风险高、吃苦多、出成绩少而难的专业训练,导致体校招生渠道越来越窄,生源越来越少。
2.1.2 读训矛盾突出,体教结合不好从调查中得知,陕北少儿体校运动员学习成绩“较差”和“很差”占比例分别为36.8%和38.5%,每天训练时间占4.48小时,文化课学习占4.6小时。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系统掌握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由于少儿体校运动员要兼顾读,训双重任务,文化课学习时间比普通学生每天少三至四节课,加之训练消耗能量较大,好多运动员是在十分疲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较低。加之少儿体校资金主要来自地区财政拨款,体校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市和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所以体校的重点在于运动技术的训练,文化教育则只能放在次要了。由于重体育,轻文化现象,大部分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运动员学习文化课氛围不浓、气氛不好。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把运动员培养逐步移动普通中学去,以解决读训矛盾,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但这一模式在陕北还没有得到认可。
2.1.3 运动员出口不畅,就业难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是少儿体校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运动员有安置计划,但随着体制改革,原来的“铁饭碗”不复存在,导致竞技人才越来越少。虽然现体校学生有输送、升学、参军等各种就业渠道,但仔细分析大部分退役后流入社会自谋职业。调查走访中得知陕北少儿体校毕业后,向省队输送的不足20%,少部分进入高校深造,大部分流向社会自谋职业。由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投入高,产出低的工程,要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机会较小,经过十五年的刻苦训练才能成材,只有一部分具有运动天赋的人才。体育又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业,运动员水平维持时间较短,退役后使用价值逐年下降,用人单位一般不愿意聘用只会运动而没有其它特长的运动员。由于少儿体校的读训矛盾,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训练上,所以考入高校的学生就少之又少,近年来高校扩招,大部分家长更乐意把孩子送入其他高校深造,体育只作为一项专长而不作为专业,因此,运动员就业不好,导致少儿体校生源紧缺,严重制约了陕北少儿体校的发展。
2.2 教练员队伍方面运动员成绩的取得与教练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要提高训练质量,关键是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陕北少儿体校的教练员主要来自退役运动员和体育院(系)毕业生,通过对陕北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调查,统计发现,教练员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分别占40%和37%,硕士研究生占3%,可见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只占14%,中级占62%,高级职称比例相对较低,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占62%的比率,35-45岁占20%,年龄结构不合理,因35-45岁正是教练员的黄金年龄;从教练员的等级分析,大部分是二级运动员占70%,一级占25%,健将级占5%,这一比例显然较低;教练员选材主要以经验为主。科研水平低,科研意识淡薄,论文数量少,核心论文只占5%,公开发表只占20%,教练员的待遇很不满意,敬业态度一般,教练员进修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以上原因导致陕北少儿体校教练队伍不是很稳定。
2.3 经费、场地状况经费是运动训练系统运行的基础,大部分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两个市级体校训练经费较高,可达到400万左右,而县级体校则较少,最大经费也就是35万元左右,政府拨款上市级体校达到90%,而县体校只占到42.9%。
场地器材也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调查走访中可看出,陕北少儿体校场地器材令人担忧,已对训练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向榆林市体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县级体校田径项目的训练只能是借用当地中小学的场地,其它项目市级体校还基本能满足训练需求,县体校则不能满足,许多器材常年不维修,所以改善场地、器材状况已成当务之急。
3建议
3.1 把社会需求和满足比赛结合起来,建立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格局体校主要是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满足各种竞技人才为目标,同时应注意社会导向,也要注意社会发展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陕北少儿体校应从两种模式办学,首先市级体校应以重点项目为主,以体校教学为主,建立训练网点,保证系统训练,多往省上输送竞技人才。第二是以县级中小学为主的课余训练模式,多培育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搞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的训练衔接,把业余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合理安排,同时体委应把教练员定期派到学校帮助他们开展训练工作。
3.2 加强体教结合,切实抓好“读、训”矛盾现陕北少儿体校都是由体育部门出资包办,学生的学与训脱节,在当今经济条件下,这种模式教学很难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体育局应多与教育局联合,尽量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以教育局牵头,体育局协助,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提高少儿对体育的兴趣,改变家长的一些想法,使体教充分结合,多发现一些体育优秀苗子。市级体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探索一条能够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新路子。
3.3 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现“大锅饭”、“铁饭碗”不复存在,所以陕北少儿体校的出路狭窄,所以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多考虑这些学生的发展方向,多考虑他们就业渠道。把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作为市、县少儿体校的主要任务,但这些人才都是一些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相对来说占的比例小,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升学为主,政府应鼓励支持这些运动员考入高中、大专以及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在就业上应广开渠道,优先安排,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中,也使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接受训练,从而保障竞技人才良性运转。
3.4 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陕北少儿体校要持续发展是离不开教练员,所以应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练员文化素质,提倡教练员考入各体育院校继续深造,也可通过各种培训的形式优化知识结构,还可有计划地进行参观、访问、交流等形式吸取先进经验;其次要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练员、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和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练,多做教练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爱岗敬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教练员队伍素质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竞技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3.5 拓宽训练经费来源渠道,优化训练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陕北经济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所以政府拨款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应随财政的增长而增长,各体校还要尝试企业赞助,场馆租赁等形式拓宽经费来源,同时应抓好运动器材和场馆建设,保证各项训练工作顺利地,安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5(2),93-95.
[2]陈显友,黄立建.清远市业余体校现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12):119-121.
[3]黄仙福,郭华恬.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220-222.
【关键词】网球;运动;商业化
在中国,网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但是,经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双的夺金以及2006年郑洁,晏紫勇夺网球四大满贯中的两座女双金杯,再看今年李娜澳网亚军和法网冠军的成绩,增强了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喜爱,激发了参与此项运动的热情。如今的网球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全国普及开来,推动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进程。网球运动商业化是指将网球当作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在网球各项技术快速提高和改进的同时,网球运动的商业化也带动了网球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它还能促进其它行业的发展,例如举行一次大型的网球比赛会吸引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国的运动员参加,参赛的运动员,裁判员,新闻记者,工作人员,以及观众、游客加起来成千上万。如此众多人员的衣、食、住、行、参观、旅游等需要必将促进饮食、商业、旅游等各项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球运动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来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国内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体育媒的宣传走出成都,迈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网球赛事的逐渐增多,加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了经济的高效发展。因为体育运动是内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各国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因此,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不仅是网球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来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总之,网球运动的发展给网球产业带来了许多商业机会,同时网球的商业化也加速了网球运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1.网球运动的商业化现状
1.1 体育商业化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而体育商业化却刚刚兴起,导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但是这块刚刚被开垦的处女地,是极富发展前景的领域。我国体育商业化的现状分析我国长期以来认为体育运动对精神文明的提高促进作用很大,而认为商业的介入会使体育运动失去最原始的意义所在,因而多年来我国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体育运动自身的商业化的开发。直到1994年,国家体委才以足球为突破口,为中国体育商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为竞技体育与商业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起到了很好的开拓作用。体育产业是一种利用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主要指体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体育产业不仅能为世界带来经济增长,给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而且对每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加速城市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目前体育运动的商业化正在不断快速的向前发展,体育产业中的各种商业潜力都会不断的被挖掘出来,作为商业化进程中的有利资源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1.2 网球运动商业化现状
随着对网球四大满、ATP、WTA网球赛事转播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网球运动了解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网球市场逐渐扩大,加上场地的日益完善,网球产品的增加和改善,相关承办网球赛事的基础设施逐一具备,网球赛事随着增加,加大了国内各城市之间以及与其它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网球产品,场地设施等也不断改善,从而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加速网球各项产品,场地设施等的商业化发展。目前,在我国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同时也加速推进了网球市场的繁荣,各项与网球相关的产业迅速进入商业化进程,这不仅推动网球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更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2.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趋势
2.1 网球场馆经营的商业化趋势
随着参加网球运动人员的逐渐增加,网球场地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来满足爱好者的各种需求。目前我国的网球场馆的管理方式多样,其中主要的是通过办会员和场地租聘的方式经营场地,这些经营方式都是为网球爱好者提供标准的网球练习场地,并按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目前,一些经营者为提高网球场地的利用律,增加收入,在经营是采用一些手段,吸引更多的爱好着,更长时间的在这个球场上打球,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达到场租消费一定数量小时的爱好者,可给予某些奖励,激励他们更多地到这个球场打球;再如,对于一些平时很少有人打球的时间段,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挖掘出可能的消费人群,实行时段卡特价销售,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同时吸引更多的会员,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用网球来接近与会员的感情交流,让更多的会员答对这个网球场馆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以定期组织业余比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潜在人群参加到网球运动当中。网球人口有其特殊性,一般都是个人条件较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者,因此可以恰当地开发利用这些人力资源,用心挖掘网球衍生项目收入。这样的经营方式已经逐步把网球运动拉入到商业的范畴中,这种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不仅能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也满足了网球爱好者的需求,因此网球场馆的商业化加速了网球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进这种模式的商业化。
随着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致使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游泳这个健身运动项目之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掌握游泳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更是掌握了一个求生的方法和技能,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利用暑假时间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作者利用暑假时间在游泳馆进行少儿游泳培训,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如何让少儿尽快掌握蛙泳的技术所采取的教学步骤与方法,提出了意见,通过实践证明,大多数少儿通过培训,能够比较好的掌握蛙泳,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蛙泳;教学方法;少儿
一、前言
游泳运动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体育运动,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种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过程,会形成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这四个阶段。每一个游泳初学者都是这四个阶段的学习才最终学会游泳。要使初学者尽快的掌握游泳技术,就要求教练员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本文的作者对于如何指导少儿学习蛙泳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步骤
(一)安全教育
游泳运动毕竟是在水中进行的,环境的不同,安全情况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在每次课前都要强调游泳的安全性,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在生理上和心里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游泳教学的第一步,熟悉水性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初学者适应水里的温度,环境,了解水的特性,从而消除初学者对水的恐惧。熟悉水性主要是在水里做一些如行走,站立等动作,为下阶段教学打基础。
(三)陆上练习(呼吸)
主要是在岸上指导学生做呼吸的模仿练习,掌握吸气-吐气-吸气这个过程。等学生熟练掌握呼吸的方法以后,在进行水中练习。
(四)水中练习
入水以后,为了防止学生继续产生恐惧心里,可先进行些准备活动,如,手拉手一起行走,用水洗脸,洗头等,使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以后在进行教学。
1.吸气练习
首先要求学生整个吸气过程鼻子关闭,不参与。吸气时,口型要大,深吸气,将吸到的气储于腹中,而非嘴里。吸气完成后,迅速将头沉于水中,要求整个面部,耳朵全部沉于水中,直至憋不住气,抬头起水。
2.滑行练习
待吸气练习熟练以后,可以进行第二步滑行练习。在水中练习时,深吸气后将头沉于水中,先不吐气,双手慢慢伸直并拢,双腿缓慢蹬地后伸直,且伸直并拢,让学生逐步感觉,憋气时,人体在水里是逐渐上升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恐惧。(此教学也可先让学生从双手抓住泳池栏杆开始)当憋不住气时,嘴巴缓慢均匀的吐气,当嘴巴快出水面时,用力吐出最后一口气,并抬头。滑行练习时要强调两臂伸直并拢,两腿伸直并拢,低头平时下方,下颌内收,整个身体像根绳一样绷紧。肩膀,脖子放松,眼睛平视下方,从而使身体能充分浮出水面。出水时,两臂顺势向后划水,一腿内收至胸前,一腿自然擦地,头部自然向上抬起。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可使用辅助练习,可以拿着浮板或者由教练员抓住其手臂进行滑行漂浮练习。滑行漂浮练习主要是使学生适应水性,掌握水的浮力,还能给学生心理上一个安全感,使其快速适应水的浮力。
3.划手练习
蛙泳手臂划水动作是影响蛙泳速度快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掌握蛙泳节奏的基础。当学生掌握呼吸以及滑行以后,可进行蛙泳的手部动作练习。教师可站立或弯腰向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上体前倾,两臂伸直,做划水,夹手臂,伸直手臂的动作。两手臂向外划水是抬头吸气,手臂伸直时低头吐气,体会手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进行练习时,学生手指并拢,手臂伸直,掌心向下。划水时,两手掌心外翻分开,角度不能太大,比肩膀宽一点即可。划水结束后,两臂迅速向胸前收拢,两肘关节应尽量收在胸前,避免划手时抱住的水流失。收拢以后两臂迅速伸直并拢。辅助练习,可使学生俯卧在游泳池边,腰部以上在水中,腰部以下俯卧在陆地,或者由教练员在水中抱住学生的双腿,使学生在水中进行练习。动作熟练以后可进行完整的划手加呼吸练习,吸气完成后迅速低头,双手伸直并拢,双腿离地滑行,并缓慢均匀的开始吐气,滑行以后进行划手练习,第一步两手向外翻开划水时,抬头吸气,第二步吸气结束后,两臂迅速向胸前收拢,并且低头继续缓慢均匀吐气。第三步低头以后,两手臂迅速向前伸直并拢,完成划手,吸气动作。辅助练习可采用同上两种方法。
4.腿部练习
蛙泳腿部动作是蛙泳前进的主要动力,腿部动作的要点概括起来主要是边收腿,边分腿,收腿时两脚掌外翻对准睡,而后立即向后快蹬腿,夹腿,伸直,并拢滑行。故首先进行收,翻,蹬练习。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有全面的感知认识,再进行统一练习,最后进行水中练习。水中练习时学生先进行憋气滑行蹬腿练习,连续蹬腿2~3次进行1次划手。熟练以后,划手时加上呼吸动作,连续蹬腿2~3次进行1次划手加呼吸,反复练习。辅助练习为,学生俯卧地面,下肢在水中,腰部以上俯卧在陆地,进行收,翻,蹬的腿部练习。也可使教练员在水中抓住学生的手臂,学生在水中进行蹬腿练习。在进行蹬腿练习时,要注意,收腿时,大腿尽量少收,主要是收小腿,小腿,脚跟尽可能向臀部收拢,收完以后,两脚掌尽量向外翻开,脚底向上,角度为宽与肩膀,翻开以后,两腿迅速的向后,向外蹬腿,蹬完以后,两大腿迅速伸直并拢。
5.配合练习
前面进行了划手,蹬腿,呼吸的分解练习,最后进行配合练习。注意,在进行配合游时划手开始时腿不动,一边划手一边抬头吸气,夹手臂低头吐气时开始收大腿,翻大腿,手臂伸直吐气时,蹬腿并夹腿,伸直并拢滑行一会,反复练习。
三、总结与建议
少儿蛙泳不同于成人蛙泳,对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时,多使用简明的语言,利用各处感官教学,加强对少儿的视觉刺激,充分利用岸上教学和水中技术动作示范。蛙泳对少儿来说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较难学的课程,为了让少儿尽快掌握蛙泳技术动作,还应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作者:徐斌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体军部
[参考文献]
[1]黄伟文,彭熊辉.蛙泳教学方法新探讨[J].游泳季刊,2005.
[2]陈永新,李辉.不同年龄初学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J].游泳季项,2005.
[3]张沪.对游泳启蒙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学教育,2005.
[4]霍焰.对少儿游泳初学者教学顺序的探讨[J].游泳季刊,2000.
摘 要 竞技体育运动员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类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对一些在役、退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现状、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以及他们的再就业情况等。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再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不利因素和制度缺陷。研究目的旨在帮助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获得社会认同,寻找到良好的职业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得以保障。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和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竞技体育运动员 退役 再就业 社会流动 政策制度 社会保障
一、前言
在我国特有的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运动员为国家争得荣誉,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妥善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及再就业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应有回报和鼓励,同时这也关系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旧有的安置模式已经难以适用于现今退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加之社会变革和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就业竞争中陷入困境。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帮助退役运动员走出就业困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家队、省市级运动队和各类体育学校中在役和退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状况等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和本校图书馆等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深度访谈法
设法联系国内现役和退役的国家队、省队以及各类体育学校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不同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访谈,了解他们的运动训练经历、退役后的现状和再就业想法等方面,获取较为全面的一手访谈资料。
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总结出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三、国内关于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研究
在中国想要发展成为体育强国的今天,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依旧是体育界讨论的重点问题。
陈柳红在《运动员职业转型和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独有特征及指导对策》一文中认为,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基本素质较差、工作技能不足、退役总体人数多、政府安置难度大等。建议通过改善社会环境、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从而能够使他们找到新的适合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岗位,而且能够取得新的成绩,甚至实现人生的第二个创业的成功和辉煌。
姜明、舒宗凯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一文中提出,应确立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运动员培养的观念,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的改革;结合运动员自身情况,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实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种健全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是今后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着力点。
四、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现状分析
(一)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
1.客观方面原因
(1)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就业渠道难以拓宽。
随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逐步深化,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政策性安置的渠道越来越窄,退役运动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国家对于运动员退役等一系列情况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予以保护。
(2)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相对困难。
再就业难度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像篮球、网球等项目在全民健身领域开展较为广泛,市场化程度较高,运动员退役后可以较为顺利的进入社会和市场,再就业的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如举重、击剑,还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项目,人们了解较少、兴趣不高、市场开发率低,因此运动员退役后一般都要放弃原有专业,选择新的谋生方向,再就业难度较大。
2.主观方面原因
(1)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
运动员技能学习能力强,但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社会了解不够,退役之后在融入社会和再次就业上普遍存在一定困难。
(2)运动员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短缺导致了就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90%以上的运动员是自少儿时期开始从事专业训练的,再加上体育行政部门和教练员过分重视运动成绩的提高,忽视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其与同龄人相比,在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明显劣势。
(3)运动伤病的影响。
竞技体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运动员需要不断挑战身体极限,致使运动员大多数都被伤病缠身,这也是造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国家计划安置时,有伤残或疾病的退役运动员,即使被列入安置计划,也因身体等各方面原因常常被接收单位退回。这样就造成了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受阻的现象,同样也给运动队自身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行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面临诸多的困难。从制度层面来看,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根源。此外,现行退役运动员在就业保证制度还存在注重形式保障而轻视实质性的扶助,重视货币补偿而忽略就业保障,强调制度保障而缺乏立法保护等问题。我国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方面应该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经验,不断探索并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新的运动员退役安置办法和标准。国内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m合本省市的具体解决措施,制度要有创新,安置办法要合理可行,力求公平对待每一位退役运动员,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丽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状与对策[D].中南大学.2013.
[2] 高可清,张强,李莹.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3,05:73-76.
[3] 杨海利.现行体制下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08:78-81.
[4] 曹.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25-28.
[5] 李华. 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服务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 徐开春,刘建.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6:54-56+82.
[7] 侯天鹏.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15:253.
[8] 代海霞.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制度缺陷与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17-119.
[9] 赵冰,武胜军,杨雨凡,张卓林,王正,陈刚,杨辉.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2:87-94.
[10] 田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