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农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农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小型农业机械;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其经济发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在农村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部分农村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农业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很多小型农业机械在推广之前没有进行实地考察,或在在推广中有的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环境,推荐适宜的产品导致有部分小型农业机械没有得到合理运用,以致农户对农机的无用而拒绝。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农村田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小型农业机械,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农业数据能够得出,农业机械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贵州曾经有农户在江浙珠三角等地区打工,一年的收入除去吃穿用房租,剩不了多少给家里,而且家中剩留守老弱病残小,田土无人做,全家的日子入不敷出,后来国家农机补贴很高购置了小微耕机,几人要干几天干的活,至少节约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和费用,不仅将自己的田土耕种解决,而且还可帮附近老乡耕地,收取租金,不仅他家粮食得到丰收,经济作物效益不错,现金收入也可观,很快就将老房翻新成新房,可见推广小型农业机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要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推广小型农业机械是必然的。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够有效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小型农业机械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小型农业机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农作物生产当中,它改变了之前的劳动方式,通过机械工作来节省人力劳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不但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还能够有效缓解农民的生产压力,从而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由于部分偏僻山区农民的知识落后,他们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这些推广人员真正清楚明白小型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才能够引起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视,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时,需要根据该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考核,检验他们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推广人员真正认识到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农民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小型农业机械的补贴制度,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和健全补贴制度。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但能够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高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视,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2.小型农业机械能够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保证农民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农作物生产工作,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大量的农业数据表明,小型农业机械的应用越广泛,农民收入也会提高的越快。所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要有效保证多种农业机械共同工作。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在不断改变。所以,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会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其中,小型农业机械由于其应用方便、快捷,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推广人员需要根据各个不同农业地区的特点,向农民朋友推广适合该地区的小型农业机械,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生产兴趣,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在传统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农民的生产技术不过关,降低了生产效率。但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人力劳动却丝毫没有减少。这种生产模式不但不能够满足现在的机械化发展要求,而且还阻止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还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更加现代化,从而保证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稳定。3.小型农业机械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够帮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不但能够帮助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还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提高农业机械水平,能不断推动小型机械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机械行业之间的相互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在农村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会让农村出现一些多余的农业生产人员,这些农业生产人员不能一直在农村工作,他们逐渐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服务人员或者技术人员,能够促进服务行业和技术行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农村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和调整相关产业结构,还能够我国总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些地区偏僻的农村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鼓励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农作物,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山区的农作物种植中,农民主要种植的是粮食作物和油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农民只发展这两种农作物,很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农业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应地区的环境特点,适当发展一些其他种类的农作物,例如西红柿、白菜、土豆、油菜、药材、茶叶、辣椒、烤烟等。与此同时,根据农村的环境特点,不断进行机械化加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鼓励农民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小型农业机械推广者进行培训,通过对推广者进行培训,能够让他们为农民朋友进行讲解和培训,从而提高农民对小型农业机械的重视,让农民掌握小型机械的操作过程,从而促进小型农业机械在农村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对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和农民生产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检查他们对小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技能是否完全掌握。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加入一些其他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知识,从而提高推广人员的职业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工程中,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不但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从而有效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开前.发挥农业机械推广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240.

[2]刘丽鑫.小型农业机械在山区的推广及应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3):31+34.

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36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转型过程中,既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在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面临的第1个问题便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例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存在很多“木犁牛耕”现象。不要说使用大型的耕种、收割设备,即使小型的收割机、打谷机也没能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甚至是没有。水利设施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农民依旧“靠天吃饭”。如果不改变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又如何取得良好的发展?

1.2 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基本绝迹,但不可否认“牛耕人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沿用了上千年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规模小、效率低、收入少。一言以蔽之,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与规模化的生产标准线不合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意识。

1.3 农业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但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农业资金技术含量低下等原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就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对稳定型农业投入的相关机制建立并不是很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经济基础的投入上并没有做到严谨,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乡镇领导需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城镇经济才能取得明显的发展。此外,乡镇领导应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加大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乡镇农业经济想要发展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投资的方式,改变乡镇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将良好的技术水平加以推广利用,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微型农业企业。政府鼓励、引导农村建立微型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众所周知,加工后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约在“原产品”的3倍以上,利润高且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属一举两得。

2.2 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支撑。如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式而言,存在很大的弊端,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可盲目的跟从,而是要始终将农业发展目标定位为多元化,有效的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发展做到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速度快、时间短、投入少、产量高。政府应对农民加强力度宣传、推广、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高效、快捷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3 加大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现阶段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想要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有效的落实强农惠民的相关政策,做好角色定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模式,对农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政府在对农业投资过程中,应遵循“密集化”原则。农业资金如果过于分散,必然导致各地区、各工程“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建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量虽少,但是具有长远的使用性、高效性。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携手努力。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实施;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如此,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2015(1):7.

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第3篇

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三农”问题依然存在,若要彻底解决,并成功将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有不正确的认识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当作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没有与循环经济3R原则产生直接的关系;二是,没有认识到该怎样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实际过程中,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没有重视质量;三是,大部分基层农业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要生产手段;四是,基层农业相关工作部门为了最求经济增长的指标,没有正确、有效地引导循环农业建设,甚至成为人为障碍;五是,基层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当前还无法真正成为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的主要团队;六是,没有积极宣传循环农业经济的优势,或者说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2技术研究滞后

基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循环经济中的主要技术,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等,目前研究不够深入,甚至无法在基层全面推广。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通常以大企业为主,由于单兵作战,无法形成联合攻关的力量,而且大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尤其是对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促进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3资金缺乏

基层农业由于相关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真正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一是,财政补贴制度设计过程中不够合理。当前执行的政策中考虑环节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补贴项目仅仅限于少数几项间的补贴,没有一定的制度来支持基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二是,相关优惠政策存在缺陷。当前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方面,但是还没有体现循环经济理念,而且还延续了最终治理的传统意识。另外,鼓励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够完善,比较单一,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涉及到的各项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政府投资有限。循环农业发展涉及到的主要群体是资金缺乏的农民,仅仅靠个人力量或者小群体力量是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

二、发展基层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真正意义上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对应的措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认为当前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

1加强循环农业立法进程的推进,并出台与之有关的补贴性政策与限制性法规

对基层农业进行深入调查,充分明确政府、企业与农户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义务与责任,并将构建农业生态补偿与技术补贴机制当作出发点,对经济发展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建立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与工作行动三者相互结合的长效机制。

2构建基层农村物业管理体系,打造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有效机制

物业化管理是当前基层农村对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农村物业化管理能将基础设置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能有效改善基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式,对于推进基层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优化利用、培育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3加强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只有农业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才能提升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重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当前一线农业科技人才水平不高,这是制约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要坚持围绕水体净化、生物质能源、废弃物质化利用、农地养护等等关键领域,要重视纤维素转化利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等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而形成比较全面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在基层农业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是推广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培养出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才人。

4提升政府资金投资力度

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机械化;有效路径

1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乡镇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可以使农业机械化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压力与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

2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大多是传统的农业为主。根据2018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来看,机播面积为70.8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面积为69.9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播总体水平为28.46%,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机播水平为31.91%;机收面积为223.6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面积为199.2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收总体水平为89.91%,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水平为90.92%,可以看出我国还尚未实现全面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竞争力越来越小。就我国目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由原来的缺乏农业机械向农业机械数量增多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尚未达到发展要求。而且,因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还尚未对低碳经济、现代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仍旧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应用了农业机械,但是还缺乏科学的使用技巧,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3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3.1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度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就需要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完善的制度,从而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可以出台一些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惠农政策,从而使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中[3]。

3.2加大对农业低碳生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

以行政村为单位可以针对当前本行政村内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可以通过村内的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宣传,并可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农业低碳经济生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农业机械化水平。一些农村地区还在该区域内构建了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示范基地,这样就可以将该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榜样,引起周边村、镇农民的学习与模仿[4]。通过该示范基地内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这一比较直观的改变也可以较好地刺激附近的农民到基地内取经,并能够主动应用其中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优秀经验。

3.3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

当地政府可以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使用农业器械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派专业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指导,使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技巧[5]。例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威胁农产品生产与收获质量。在以往的病虫害治理中往往采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措施,但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农民因为操作不当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指导他们采取测土配方技术,或者是采取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出现病虫害的地区的土壤质量与土壤肥力,还能使其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这对促进农业的生态和谐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小农经济的发展范文第5篇

1.扩大外部扶持资金转入,建立有利于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财政

(1)中央财政支持继续扩大,实现真正的惠农财政

调整国家财政支农分配结构,加大国家收入分配对农业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囊括农业农村的范围,把国家重要基础建设重心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移,使其真正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一体化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强支农资金的监管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对乡镇府单一的政绩考核机制,防止乡政府"挂羊头卖狗"的变更拨款用途。坚决纠正和防止对乡镇企业及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不当管理。建立含有生态效益、绿色GDP等多元的政绩考核机制。不得以弥补收支失衡向金融机构或者乡镇企业申请贷款或垫支,不铺张浪费兴建形象工程。加强农业财源建设,根据地方经济现状和产业结构,以地方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私营企业,鼓励扩大发展和龙头企业形成,积极向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

(2)加快农业资金建设,促进农业企业产业升级

突破农业金融抑制制度,优化金融资源在农业的配置。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巨大的潜在消费力,呼吁农业融资制度的改革。建立有利于农业金融制度发展、农村资金市场流通的财政环境,例如:利用银行贷款利率调整市场资金转向农业投资建设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的流入,对于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奖励的财政政策等。开发针对农业类型的贷款品种和贷款方式,打开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房产等抵押的权利,提高农民贷款的能力,建立农户的联保贷款业务,增强农民信贷的信誉,提升乡镇企业及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质量,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多的资金。

(3)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费制

规范农村相关税费的征收管理,协调城乡税收公平,因地制宜的建立惠农税制,改善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和税费分配上公平,对地方和乡镇的税收上尽量向扶持农业靠拢,中央对地方乡镇税收上适当减免,减轻基层负担,使地方乡镇留有资金,不至于为了维持地方乡镇财政乱摊派税费用。为防止片面强调发展农业经济而忽略环境和生态效益,我们已经因为发展工业而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前车之鉴应谨记历史的教训,对农业经济征收环境税(针对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征收的专门税种),引导农业经济向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高效益型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向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转变

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资金和信息在农业市场的流通,为乡镇企业的扩大创造有力的资金环境和政策技术环境。加快建立乡镇企业的信用贷款制度,建设专门针对乡镇企业贷款的抵押、融资渠道。培养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引进科学管理机制和现代企业的人才聘用制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水平,完善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根据农村本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深化产业加工,形成有助于农业经济规模扩张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积极把二三产业与农业经济结合,把工业先进技术运用到农机具设备的改进,把第三产业的与农业经济融合创造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等,使农业经济及时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加深对产品的开发等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发挥乡镇龙头企业主导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加工模式的进程。同时,应注意建立生态友好型的农村经济,关注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创新,提高对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走可持续的节约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3.提高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

(1)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业人口庞大,地域差异明显,把二元户籍制度直接向一元户籍制度转变,首先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承担不起这么庞大的人口压力;其次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没有相匹配的制度管理容易造成城市的混乱和社会局势波动,反倒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在户籍制度的改革上切忌"一刀切"和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变迁,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仿效""的推行,由点到面,先试点再因地制宜的推行,由基层城镇和小城市开始实施推广至大中型城市。同时也要防止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改变了户籍制而没有改变户籍制下的不平衡的利益分配。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建立和完善城乡劳动力的流动的管理机制、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相关税费的收取,创造公平的聘用机制和就业环境。

(2)完善农村基础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公共财政上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建设,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调整财政补贴标准和缴费档次。深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种类开发,使农村社会保险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各自的承受能力及需求相适应。积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迁徙能力,各级地方政府做好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建立全国社保制度的联网信息系统,简化社会保障制度的程序,建立合理的弹性的缴纳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同时,还要处理好新旧社会保障制度的程序,防止新旧社会保障制度重叠,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加强病虫害等灾害预防体系的建设,增强农民防疫各种风险的能力,提升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转变集体补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将乡镇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的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管理的建设,在财政和资源分配上加大投入,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设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校可以兼备提供职业培训和岗位实习的功能,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同时增加农民实习就业的机会,为农民再就业创造公平的平台。在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的时候要根据市场发展和技术变化对农民不定期的技能更新培训。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同时应该转变农村对教育的观点和人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

4.把握农业经济市场发展方向,建设绿色、可持续、高品质的农业应加快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深化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层次分类;优化农产品结构,使农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向高端农产品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农业企业应该挖掘农业市场经济的投资商机,抓住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的关联性,扩大农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营运范围。建立健全农产品品质安全认证体系,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农业经济市场质量安全管理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