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88-01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1、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在讲《雨中登泰山》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咱们当中有谁游览过泰山吗?谁知道泰山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什么?”有同学举手回答说:“是‘泰山日出’”老师说:“对!许多人攀登泰山就是为了要一睹‘泰山日出’的风采。大家想了解作者看到了哪些奇景、有哪些独得之乐吗?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雨中登泰山》。”这种启发式的导入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积极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探询作者是怎样紧扣“雨”字写尽泰山“雨中奇景”的究竟。
2、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使学生都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愉悦氛围和进行发散思维的激发器”。
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3、捕捉思想火花,因利诱导激发思维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好,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门。
二、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讨论、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为什么借?谁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等质量较高的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设下悬念,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并引导他们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是从旁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圆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篇小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由学生“质疑――析疑――解疑”这一过程的创新思维能力。
2、提倡争辩,发展思维能力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倡学生之间的争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
1、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2、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
3、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启发创造想象,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案的设计中注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能力,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
思维能力,广义上是指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构成的;狭义上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思维能力能够让人通过认识、分析等方式得出客观理解的思维。
2、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没有足够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乎被完全忽视了。绝大数的语文教师单纯的认为语文学习只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即可,进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语文是一门集语言、文字于一体的学科,文字的巧妙组合、语言的灵活应用、诗词的无限意境都会从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通过语文教学的描述使学生思维得已发散,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2.2没有发现正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深入人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遇到很大的阻碍。很多地区语文教学依旧延续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没能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方式,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不能对新兴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完全消化、接受,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快的接受新鲜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时更快、更容易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丰富,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发掘问题、去处理问题,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更加丰富。思维能力决定着人类的思想、控制人类的判断。
4、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
4.1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概括总结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概括总结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每位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理解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等原因,使每个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不同,通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4.2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理解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理解能力在学习语文阅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生阅读课文或文章时,是否可以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都是综合理解能力发挥的作用。若是语文综合理解能力较高的话,那么就会在理解文章上更高、快、深的超越其他学生。
4.3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想象扩展能力
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想象扩展能力在学习语文写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是学生匮乏想象扩展能力,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将会出现文章内容平淡无奇或者提笔无词的困境。学生想象扩展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即使是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5.1鼓励学生特性的培养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不要随波逐流,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教师不应该否决学生的特性,尤其是不能批评指责学生,要指引学生正确发展自身的特性,只有独特的内容方不会出现雷同的现象。但是,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不正确的特性,教师要及时制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将这种独特的特性发展成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5.2培养学生掌握多方向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对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在对待问题及处理问题多方向思考的角度,放宽看待问题的视野,从多个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处理。如此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3鼓励支持学生不同见解的提出
当学生提出不同寻常的见解时,语文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以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若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也不应该严厉批评学生,而应该对学生细心指导,使学生从错误的思维角度转变到正确的方向。针对那些长期认可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有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一、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发散思维定义为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当发散思维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时,就成为创新。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流畅、变通、独特,具有创造性。例如,教学古文《岳阳楼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能否联系当今实际,以“先忧后乐”作为思维起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论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辩论,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论点:“先忧后乐”就该是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先忧后乐”就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应首先做到
“先忧后乐”;“先忧后乐”与“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是对立的,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达到了扩展思维、开拓创新的目的,而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道德情操得到了熏陶。发散思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它可灵活、迅速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既思时间,又想空间;既思前因,又想后果。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作文题《“0”的断想》,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说出“0”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经过教师的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门扉豁然开启,提出了许多富含哲理的观点:在数中,0是一枚闪光的宝石,没有质量,没有体积,只有位置――这就是0;0是分界线,正负的交叉点,它标示着不同方向,两种结果,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0犹如一个小生命,蕴藏着无限生机;0就是人生新的起跑线,我们只有踏踏实实,从头开始,才能到达辉煌的终点……可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从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对过去经验和己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人物,通过阅读、领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使其置身于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达到训练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如,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时,让学生首先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所表示的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中感受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壮美,进而展开想象,以“夜阑”、“风吹雨”、“铁马”、“冰河”构成一幅波澜壮阔、驰骋疆场的杀敌场面,感情与作品发生“共鸣”。这样,学生对作品从感受到判断再到玩味,实际上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睁开眼睛、敞开心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挖掘出无数的作文素材,从家庭到学校之间的“两点一线”也能演绎出无数生动的故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因此,发展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训练学生逆向、求异思维,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的是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问题。它使思维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一些现成的观点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认识的事物和规律,勇于探索。其次,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路去思考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一、前言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中学只是注重语文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听说教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只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正确设置相应的疑问,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来说,针对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并能够用概况性的语言复述出来,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掌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扩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原文,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情节结构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等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展开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发散性思维所需要的氛围。首先,我们可以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深刻信息,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当前课本中的有效信息。例如,在教学《石壕吏》时,教师可以利用结尾处杜甫所写的哭咽进行分析,让学生重复对哭咽之声的来源进行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创造力萌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突破陈规陋习,探索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中学生在思想上是非常活跃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所以,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扬“民主式”的教学。当前,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敢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呆板和沉闷,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学生缺乏批判性精神也很容易造成中学语文教学素质的下降。为此,教师就一定要善于鼓励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同时,对书本中的问题,学生还要能够主动向老师发问,敢于向教师权威进行挑战。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到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针对作品中所出现的疑惑,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独到见解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最大的原始动力,也是认知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动力。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始终能让情绪处于激发的状态,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最佳的发挥状态,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能够有效激发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能够让教师冲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
六、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能够时刻紧跟时展的潮流,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同时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亚.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1(04).
【关键词】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 强化训练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102-02
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藏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发展的需求,更是藏语文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之一。在藏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每个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 提高自学水平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自学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获得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自学虽然是一种自我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但这个活动过程在外在力量的帮助和指导下更容易获取自我能力。
对学生来说,自学的指导者是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水平的提高,多给学生做必要的指导,指导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多用脑、多动口、多用教学用具(如字典、词典等)。
开始自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也可以帮助他们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自学提纲在课前完成自学任务。对于书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对不认识的字词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词典,也可以问同学,可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或探究,实在理解不了或难以掌握的学习内容在课上或课后问老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可以养成自学的习惯,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不用自学提纲就能全面地实施自我学习,在自学中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 强化课堂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无论是课堂训练还是课外训练,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学生掌握课内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课堂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沟通知识与技能的桥梁,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指导性的课堂练习,通过课堂训练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精心设计练习。例如:(1)围绕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设计专项练习;(2)依据课内外的知识设计综合练习题;(3)针对学生易混易错并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对比性练习;(4)依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5)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化式的练习题;(6)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灵活性的多项题。
设计练习后要求学生认真思索、认真做题,并要求对理解不了的字和词要动手查询并理解,必要时向同学请教,这样训练下去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内在的潜能需要教师来开发,就像煤、石油埋在地下需要煤矿工人去开采才能露出地面,供给人类使用一样,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地下的煤和石油的开发是有区别的,煤、石油埋在地下可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多年后再去慢慢开采都可以,而学生潜能的开发是有时间段的,超过了时间就会失去开发它的机会,所以要抓住时机开发学生潜能。开发潜能的基础是想象,新课标把想象作为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而且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想象的事物。如,山像……房屋像……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写所见所闻、写感受、写想象、写体会,从小学到初中都突出了想象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这句话可知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的基础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一把金钥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去想象,允许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无边无际。
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因为少年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会睁大眼睛认真仔细地观察,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用心去观看,观察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外部世界的窗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思维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表象,为想象打下了基础,如,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花和草、夏天的雨和山、冬天的雪花;观察同学的着装、老师的一举一动、朋友的喜怒哀乐;把花种撒在空中,随风飘去,等等,都会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重视语文字、词、句等情感教育教学实践
生活离不开语文,藏语文跟汉语文一样,处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是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让语文与生活贴近,让语文与生活沟通,这充分说明了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新课程标准还强调要重视藏语言文字的实践,还明确提出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对人们的生活和文明创造的重要作用。对小学生来说,识字是很重要的,但识字绝不是靠机械重复来死记硬背的,有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很有经验,学生识字掌握得也很快,说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也可以创设识字情境,给她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产生思索,帮助他们分析字的相似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找特点,抓核心,找出藏文字的音、行、义之间的关系规律,通过这样的识字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感情,进而将这种感情上升为对祖国的爱,形成为祖国的发展愿意奉献一生的精神。
对语文词语的传授和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例如,学生自己勤动手查字典、词典,或合作查词典、字典,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描写、表达等一系列活动的训练,这样既消除了学生机械或孤立地背诵一个成语或一个词语的低效学习方式,而且还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向更深的方向渗透。词语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一定的情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按照语文新课标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情感教学实践,不断地去追求语文情感教学的最高精神境界,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深刻认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生由于学习环境、性格特点、知识层次、智力发育等的不同,相同年纪相同班级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各个年纪中总共会有一些学生不能掌握学习内容,或只是掌握了一小部分知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成为班级中的“落后生”。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兴趣的差异只对某一课程感兴趣,对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非常认真,掌握的内容比较全面,考试发挥得也比较好,从而成绩优秀。对于存在这种状况的班级,教师对待他们决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各类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分层次教学,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要调动“落后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落后生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会学习方法,增加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自我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制定适度而有梯级的教学目标,使后进生学习起来有兴趣,能基本完成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中等生能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熟练掌握学习技能,优等生除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外,还能发展思维和开阔视野,并能拔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