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个人在演唱的时候,这种状态如果得到体现就会表现出人性结构中相对的独立机能单位以一种本能的倾向依赖自己的心理机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歌唱者表现出过度状态和十分激动的状态。所以,歌唱者和歌唱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看似简单不可分析的各种情绪表现都会呈现出特别的性质。作为一名优秀的歌手,就需要对这些原则能够熟练的把握,并遵守演唱的良好的心理态度,身体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树立正确的原则和概念,在歌唱过程中克服怯场的心理压力,以及由于紧张所造成的忘词甚至发抖等问题,只有在心理素质上战胜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唱歌时的怯场。心理素质形成和与歌唱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关系,所以一个优秀歌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决定演唱的水平发挥的程度,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下才能有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在舞台上得心应手。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歌唱者之间心理素质具有综合统一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基于自然本色的因素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实践活动有关,所以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好坏,在后天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有规模的发展才是值得学习的,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训练影响之下,养成良好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歌唱。
二、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
(一)情绪与自信心
歌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歌唱心理素质里面的情绪影响,歌唱时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和感官能否协调,从而导致是否正常发挥。每个人都有情绪,比如有喜悦、怒、哀、所以歌唱中唱歌的人也不例外,这些情绪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发声与演唱,比如一个歌唱发声状态很好,但其心理上收到伤心,也很难把握歌曲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歌唱能力会大受影响,这就是心理因素不够好的问题,也是歌唱中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制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歌唱者缺乏自信心影响歌唱,我们知道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确认,自信心同时也是对自己具备胜任工作和任务的能力的肯定。自信心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歌唱演出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自信是人的个性的一部分,好的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歌唱在演唱中缺乏自信心,主要缘于对演唱能力没有信心,歌唱中无法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在演唱中不是过分自信,就是不够自信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将自己期待的水平当成自己的现实水平,但是演唱中表现的不够优秀,影响自己的心理,歌唱心理素质低的人便会出现自卑心理。我们发现产生了这种自卑心理的歌唱者,在演唱时情绪不够稳定,会出现走神使得自己的情感情绪不能真正的释放,自己在舞台上无法达到歌唱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所以情绪与自信心就是一种心理素质对于歌唱的影响。
(二)意识
在歌唱学习中很多人存在恐惧高音的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这就是一种意识行为。比如我们在发声练习中当练到高音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没意识到是高音时,接着练习高音便会很轻松地唱出来。而当歌唱中练习者知道是高音区时,便会下意识地过分注意把高音唱上去,而这个时候由于受这种下意识使情绪受到干扰,然后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导致声带发紧使高音唱不出。我们知道在歌唱学习与演唱中,歌唱的创作主体是自己,也就是说声带和音色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所以就要求歌唱者在歌唱中掌握技巧要靠自己的感觉,找感觉这种技巧就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从而来提高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因为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杂念过多或者在比赛过程中功利心太重,导致演唱时想唱好但是越是想唱好越是紧张。这就是歌唱心理素质不够硬的表现,就是心理素质中意识训练不够好的原因,歌唱心理素质对于歌唱的影响在意识下影响也是很大的,以后在练习中要多多注意。
(三)个性
歌唱心理素质对于演唱的影响除了以上的一些情况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演唱者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个性差异影响心理素质,也形象歌唱的表现,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表现在生活中有的人性格活泼开朗,所以他的个性是有利于歌唱演唱的,这种人在演唱时歌唱状态很好,能超水平发挥使他自己的演唱更加出色。生活中有的人性格内向,这种内向导致演唱时紧张,所以这种个性的人是不能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在歌唱中就表现平平了,刚才这两种情况都是个性的差异导致的。歌唱心理素质中个性的影响是巨大的,注意表现在个性积极的歌唱表演比较出色,个性自卑的歌唱心理素质较差,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自信容易羞怯,性格羞涩影响歌唱,所以这些人需要锻炼自己的歌唱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只有不断锻炼之后,才能增强歌唱心理素质。
(四)专注
关键词 歌唱发声的心理 影响因素 克服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1歌唱发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指的是人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倾向。就内涵来说,心理素质反应的是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和行动。人生来不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是通过后天的磨练和时间的积累,锻炼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1.2歌唱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笔者认识到,歌唱者在歌唱艺术活动中,无论是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自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好,那么平时的进步是飞快的,演出效果自然意料之中的好。相反,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他们学习的进度是相当漫长的,舞台上的演出效果则是一目了然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开始以来,笔者积极参与学校的舞台表演实践和比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总结,笔者发现那些专业特别好的同学,几乎都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相信自己能唱好,充满了信心,结果在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超出了在课堂训练中的水平。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话,尽管在台下唱的不错,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气息上浮等。演出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
2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影响我们唱歌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总结,笔者把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主要分成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我们分析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歌唱的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知觉和感觉、思维、记忆、想象、意识与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内容。人类是感性的,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地时候,我们复杂的心理活动会贯穿我们行为的始终。当然,歌唱也毫无例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的重要前提。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会直接决定唱歌或者表演的好坏。
2.1主观因素
心理素质失去平衡是影响歌唱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紧张的心理素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很多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素质是很难避免的。我们作为声乐的学习者,如果在歌唱或者演出前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我们的歌唱最终是平淡无味,缺少激情和感染力的。只有保持适度紧张的心理素质,才是我们成功歌唱成功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造成过度紧张,还会给歌唱造成巨大障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心理紧张。在声乐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侧重发声练习而忽略了技巧与歌唱的结合。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于歌唱的技巧的练习往往只满足于发声练习,或者注重个别高音和作品的个别乐句,缺少对整个歌曲的完整训练,造成学习者心里无数,越怕越加重负担,紧张程度越深。
2.2情绪和情感是心理上的一种主观活动
歌唱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发声,严重的影响到歌唱水平。比如,作品《送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句要求歌唱者的情绪是一种悲愤的,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一种悲凉和爱国感情。如果歌唱者的情绪没能到位的话,就不会很好地传达出作品的风格和感情。所以说,情绪和情感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主观因素之一。
2.3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生活中,有些人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会让他们活得很累。声乐上更是如此。在歌唱中,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过分地追求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怕别人笑话,怕歌曲太大完不成要求,结果给自己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歌唱水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单纯地学习歌唱技巧,也要注重良好的心态的培养。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害怕失败。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歌唱发声中不良的心理素质的表现
3.1高音的恐惧心理
高音对于每个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大心理障碍。有许多学习声乐的人,平常不注重基础的练习,无论是练声或者演唱到高音区时,都无比地害怕和紧张,导致心理发慌,嘴巴过紧。由于高音问题不解决,经常阻碍着自己的学习和演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高音恐惧。这就是所谓的恐惧高音的表现。结果就是在舞台上胆怯、紧张、两腿打寒颤、声音不通透,甚至还会出现破音的情况。事实上,好的歌唱通常是一种自然,愉快的事情。笔者的导师在给我们做示范时,表现出来的自然、愉悦、游刃有余,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难以忘记。在唱高音的时候,教师也常常多次教导,高音是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之上,首先一定要让气息沉下来,敢于在气息上喊出来,先不考虑音色,要让我们知道歌唱是通过心理代替生理上的活动。唱高音更多的是靠方法,而不是去蛮干,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好高音的技巧,从而克服高音的恐惧心理。
3.2死要面子的性格因素
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性格也是决定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态度。这句话的确很有哲理。一些外向性格的学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在上课时状态放松、自如,歌唱状态积极投入,甚至在考试或者参加比赛的时候超水平发挥。然而一些内向的人,不善言谈,演唱紧张拘谨,结果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心理,总是顾及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反而增加了唱歌的杂念,加重了唱歌的负担。他们过于要面子,担心一些歌曲的难易程度,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演唱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所以,当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放下包袱,抛开一切杂念,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的学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3.3缺少舞台经验和实践
歌唱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它最后都需要歌唱者们在舞台上诠释出来。这不仅是一种声乐艺术,而且还是一种表演的欣赏。初登舞台的人,在台下唱得很好,可是当上台后紧张的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造成歌唱的信心不足。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的原因就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和表演技能的不扎实。
4歌唱心里的培养与调节
4.1从自身条件出发
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自己的品格和意志的磨练。让自己变得沉着和有自控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一切情绪的干扰。
4.2培养坚强的意志
增加必胜的信心: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心,那么他终将一事无成。所有,在我们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自信。歌唱更是如此。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笔者深知自信的重要性。自信心不足产生的紧张有不同原因。无论怎样,一定要在心中告诫自己,肯定自己的演唱水平是最棒的。当然,光有自信也是不行的,信心和技术同等重要。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演唱水平越高,就会越放松,演出效果自然就越好。
4.3增加舞台实践
歌唱最终是要以表演的形式呈献给观众,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需要我们增加舞台实践。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声乐比赛或者声乐实践。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仅能够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更是一个磨练自己心理素质的机会。在我们演出前,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可以长舒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多想想自己在下面练声、唱歌的感觉,心理背诵歌词内容。不仅利于我们的表演,更能锻炼一下我们的心理活动。在舞台上,我们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上,不能满脑子里都是台下的观众。这样只会加重我们的负担。所以我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把歌曲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在舞台上要做到万无一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钢琴伴奏出了问题,比如自己忘了歌词,我们要第一时间想到方法去弥补,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增加舞台实践,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舞台能力。
关键词:外事交往;个人素质;内容;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D802.2 文献标识码:A
1 外事交往与涉外人员素质
外事交往主要是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交往活动,外事人员是指包括外交人员在内的所有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它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外事交往不同于国内的往来,它有自己的特征,如:国家是外事交往的主体,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综合国力是外事交往的强大后盾,外事交往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事务性,外事交往是科学、艺术和技巧的综合等特征。
所有的外事交往,都是以人为活动载体来实现的。在当代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外事交往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外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提高外事交往人员的素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素质最初是个心理学、生理学上的概念,主要是指人通过遗传机制获得的生理学上的特征。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素质的概念逐步突破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范围,而扩大到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乃至哲学的领域,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综合体。素质不单纯是个先天的性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所形成的综合性质。
个人素质即是指社会个体在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禀赋基础上,借助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综合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特质。个人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基本的有以下三个层次:
(1)自然素质:指先天的遗传性和生理性方面的性质,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生理机能水平、活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等4个方面的素质,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外在基础;
(2)心理素质:指在先天与后天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综合性质,包括知、情、意、行等4个素质因素,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内在依据;
(3)社会素质:即社会文化素质,指在后天通过教育和实践所形成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它是个人素质发展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个人素质的发展方面和性质及水平,是个人素质提高的关键。
个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自然素质是个人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内在依据,社会素质是个人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三者全面均衡的发展和提高,构成了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2 当代外事交往对涉外人员素质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个人在跨国跨地区的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素质,从而使个人在外事交往中更好的展现个人魅力,并且维护国家的长远的利益。
2.1 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的前提下,任何外事人员必须具体合格的政治素质。 “政治第一”或“立场第一”是所有外事人员都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敏感性等问题。主要包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阶级气节;具有正确的人权观。
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指导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方法体系。不断的学习、发展和应用,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外事人员的根本的素质。
所有的外事工作都是以捍卫国家和国家所代表的制度及实现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为最高目的的。外事工作人员必须明白,没有自己强大祖国作为后盾,任何外事工作都难以最终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对我们的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感,以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荣,以损害自己祖国的利益为耻。
气节就是坚持正义不屈服的品质。民族气节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阶级气节就是要忠于自己的阶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党员必须忠于自己的无产阶级利益。
围绕人权问题,中国同西方尤其美国之间的争论和斗争将是长期的。人权是指人应当享有的种种权利,人权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本质上是一国内部的事情。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生存权是第一人权,人如果连生存权都没有,自由平等等权利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具有正确的人权观, 是外事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2 知识素质
外事工作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事务性,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也是必备的素质。外事人员不仅应该是个“专家”,同时也应该是个“杂家”。“专家”是指外事人员应具备与自己从事的外事工作相关的足够的专业知识;“杂家”是指外事人员什么知识都应该有一点,应是个通才。换言之,外事人员应有足够的“纵向”知识,也应有足够的“横向”知识。“纵向”知识是指本专业内的纵深知识,“横向”知识是指与本专业有联系的各类必要知识,在这些知识中,特别需要语言和外语的知识。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分寸感、礼仪性、鲜明的立场和政策纪律性。对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还应该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用外语处理本行业业务的能力。
2.3 能力素质
外事交往者需要具备多种专业技能和能力,需要特别培育的能力有下列几个方面:
(1)外事通信和讲演能力:必须正确应用涉外通信的各种形式,如照会、备忘录、函件和电子邮件等。外事讲演能力包括恰当地称呼听众,恰当地开头和结尾,恰当地赞扬对方,恰当地运用双方的共同点和联系点,恰当地引用对方和本国的成语、名言和典故,恰当地介绍我方的成就等。其讲演风格是不拘一格的,是多姿多彩的。
(2)外事访问日程安排能力:外事交往活动是当代外事交往的重要活动形式,如何安排好外事访问日程是个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访问时间和保证绝对的安全,日程安排必须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紧张性。在安排访问日程时,必须注意访问日程的三要素:即欢迎和欢送的礼仪性活动,会谈会集会等实质性活动;参观、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
(3)外事调研能力:外事调研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一国最高对外决策机构尽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情况、信息等一切客观涉外情况和主观评价。同时,通过涉外调研也可以“取长补短” ,实现自身地进步和发展。外事调研可以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和活动来进行。在外事调研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可以偏代全。外事调研的步骤获得材料、分析材料和写出报告。
(4)涉外交涉和谈判能力:所有外事人员都离不开交涉和谈判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涉和谈判能力,交涉和谈判的内容可以包括一切涉外事务。涉外交涉和谈判的要求是:恰当地运用综合国力和地位平等等国际准则, 提出可以争取的最高和可以接受的最低谈判方案和条件,并善于为实现最有利的方案和条件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在争取实现方案和条件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拿原则做交易” ,同时“适可而止” ,在许可的范围内做不失时机的妥协来实现最佳方案;同时,要能在必要时为对方准备台阶,又能为自己留有回转的余地,从而达到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结合的统一体。
2.4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第一位要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外事人员的情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协调和与处理突发事件。
一般而言,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活动的动力体系,自我的结构,认知风格,应对风格,性格,情绪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素质等。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是指以需要为基本动力的动力系统;自我的结构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调节、对自己行动控制的知觉和信念等;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应对风格指在个人身上体现的较为稳定的应付突发事件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性格是指个人的稳定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情绪调控能力是指人有能力通过情绪调节和控制,使积极的个人情绪压倒消极的个人情绪;人际交往素质是指个人能与周围的人群体进行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持改善提升人际关系的性质。适应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外事交往过程中表现是具备良好的承受外交和重大事件的心理素质。
2.5 礼仪素质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廉耻作为立国之本。礼节、礼貌、礼仪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而且还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诚信程度和对外形象。
外事礼仪,是外事交往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和环节。礼仪礼节的基本内容:见面的礼节;交谈的礼节;拜访的礼节;行止的礼节;宴请的礼节和服饰的礼节等。其基本的特点应包括以下方面:平等相待,不卑不亢;主随客便,客随主便;细致周到,全面照顾;外松内紧,外圆内方。
事实上,学好外事礼仪对我们个人的人际交往会奠定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因此,我们要学好外事礼仪,并把它贯彻到行动中去,要做到“彬彬有礼” 、 “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潇洒自如”,这四句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3 提高个人素质的方法
(1)在学习中提高:在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观念以深入人心,提高个人素质,关键要在读书学习中提高自己。读书学习有自我读书学习和集体培训两种,自我读书学习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读书学习中,要注意善于挤时间有选择的来读书学习,同时必须在读书学习中结合实践思考问题,真正解决外事交往中的实际问题。正式的有组织的集体培训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集体培训可以使外事人员获得系统性而又针对性的文化知识。
(2)在外事交往实践中提高:提高自身素质,不仅需要从书本上汲取理论知识,更需要从外事交往的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自己。投身外事交往实践,首先要立志做好本岗位的外事工作,做好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在总结和借鉴中提高: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每天面对的都是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同时要学会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指导和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是为了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们工作少走弯路。在总结和借鉴时,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经验的实用性,也不可对自己和他人成功经验视而不见;二是要在借鉴中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用新鲜的经验指导外事活动。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马惠霞.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J]. 2004.(4).
[2] 王志明. 公关礼仪简介. 四川农机[J]. 2001,(6).
[3] 李虹. 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 心理与行为研究[J]. 2004,2(4).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根本在于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政治素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政治素养对大学生“三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各种纲领、方针政策。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有所用,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成熟与完善的阶段,而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之前的都有所不同。对于刚刚踏入这个纷繁复杂环境中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而此时的辅导员就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因此,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当然,单纯的学习党和国家贯彻的相关政策还是不够的,高校辅导员要领会方针精神,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传播“正能量”。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体现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知识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存储,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要兼顾需要其他方面的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学习新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库,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效的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年轻老师,他们与大学生无论在思想还是观念上都会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学习与所在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知晓学生间所喜好的新鲜事物,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有效的开展学生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内蕴在于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纷繁负责,各种突发事件与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心理素质才会在处理各种事件中得心应手。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亦是极其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须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诚实稳重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高校辅导员拥有开朗的性格才能更好的与学生相处,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以诚相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沟通也要坚持诚实待人,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稳重的高校辅导员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坚忍不拔的高校辅导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成效。一个好的高校辅导员还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和适时转换。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已经把自己弄得头昏脑胀的时候,高校辅导员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及时调整自我,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各种问题。在遇到突发性问题和危机的时候,高校辅导员要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办法解决危机。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和磨练,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的同时使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1]。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的总结:
一、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进行面谈。根据面谈诊断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心理咨询员可以是同辈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医务工作者和家长。同辈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可以起到榜样激励作用,能够与同学们密切的接触,更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同学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迅速,朋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教师与家长,他们之间容易沟通,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更有说服力。而老师、医务工作社和家长利用“朋友式”聊天、“家常式”聊天、“探讨式”聊天和“激励式”聊天等方式则会有较好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2]。
三、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四、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多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大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的运转,既要有思想认识和学科知识的准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作者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