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教学与文化之间的结构伦理关系是伴随着语言应用学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语言学的结构伦理特征重点体现了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功能的现实情况。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语言学家海耶斯就开始提出针对语言结构伦理的“交际能力”理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伦理结构关系十分紧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掌握语音和词汇等基本功;同时还应该注意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实现在语言结构功能伦理结构下的文化交流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也就越来越紧密。人们在日常商务英语活动中能否实现比较顺畅的交流,除了与双方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关以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容忍程度。对于跨文化和英语交际的研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进行,可以很好的培养出人们对异种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支持理解的态度。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巨大的,通过发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文化属性。其次,通过跨文化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异国文化的适应能力。人们在初次接受异国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对异国文化的适应能力。最后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的交际能力。在美国除了能够很好的设置这些跨国文化的课程以外,还要与社会上的很多专门机构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晓国际商务交流的基本规则,不断的掌握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功能结构伦理下如何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
(一)对本国和外国的文化进行充分的比较
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深刻的了解本国和外国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首先在称呼用于方面,“comrade”是社会注意国家的所特有的一种称呼。但是在目前的英语国家中,“Sir和Madam”是比较常用的称呼,所以这一点十分的重要。其次在感谢和答谢方面,在中国的家庭成员中很少使用“谢谢”,如果使用这种单词会让人感觉到很生分。而在英语国家中“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即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是经常使用的。最后在隐私方面,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是,就会关心一些收入、年龄和婚姻等情况,而英国人则是比较反感这一点。
(二)优化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商务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与有关商务英语的基本课程。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加入这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不断的把这种交际能力进行素质上的拓展。尤其在英语的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一般口语教学环节都是由外教来担任,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可以是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东西方教学的文化差异,是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外国人相处。在商务英语的高级教学阶段,可以加强英语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文化教学的理解。
(三)利用课外英语资源,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
如果只是在课堂是进行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进行英语短句的表演,这些英语短句可以使课本上面的,同时也可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英语故事。一方面英语短句的表演可以是的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异国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另外一方面通过英语短句的表演可以是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跨国文化的魅力,锻炼英语的实际表达能力。其次可以进行英语课题的研究讨论,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英语主题的讨论,这些讨论的主题可以与英国本身的文化比较接近,学生参与进来,可以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异国文化。最后还应该大量的收集外国信息,利用下英语资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收集以下不同国外的人们的饮食文化、发型服饰和电影艺术等文化多媒体资源。
(四)不断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外的商务英语实践也是增强对异国文化理解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寒假与暑假的时间内,可以鼓励学生进入外企进行商务英语的实习,不断扩展学生的商务英语对外扩展能力和不同文化的交际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很多对外的国际奥会和世博会等活动的志愿者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外商人士的不断接触,扩大学生的交际圈。体会在不同国家进行工作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生活习惯,真实的感受到跨文化学习的基本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不仅威胁了美国经济,也殃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其负面效应对中国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外贸行业受到的影响则更大。严峻的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在日趋白热化的就业竞争中胜出?这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商务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一切与商业相关的领域的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陛学科,基本上属于应用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叉不能脱离商务。其特点是:(1)以目的为导向;(2)以自我学习为中心;(3)真实语料2]。例如,BEC商务英语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商务交往过程中运用英文的能力。商务交往主要包括建立和保持商务联络、谈论工作、制定计划与安排工作等,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还设置了真实的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经贸英语”、“商贸英语”、“商务英语”以及“外贸英语”等课程,培养既通晓外语又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有的院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另外,出版了一系列商务英语教材,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级商务英语教材,与其相关的商务英语考试和培训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国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英语教师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而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商务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的经验,教学中以翻译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商务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句义。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学习者初涉商务英语时所遇到的“既看不懂也记不住”的难题,然而课堂中缺少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难以帮助学生获得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未能体现“以目的为导向、以学生为自我学习中心”这一商务英语特点。因此,“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不断受到商务英语教学界的排斥。近年来,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以跨文化交际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成为可能。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英语+商务知识”的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够进行跨国商务活动了,而实际上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按照本国文化所表达的含义去行事,就会引起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商业活动的失败。正如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因此,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被视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商务英语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商务英语所面临的文化高度敏感的社交场景,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单是语言的传播者与研究者,还应兼具商业运作方面的知识,能观商海风云,能洞察世事人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研究、传授与语言的学习同等重要。在真实的商务交际环境中,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汉英双方文化的学习、了解与运用,并非靠一点指南,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一点外贸必备技术手册就能实现。在正规的商贸洽谈和日常商务活动中,其情景与任务等背景,决定了它所使用的风格和内容与其他环境中,如学术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特征不同。在商务交际环境中,商贸谈判与日常商务活动所涉及的言语内容和风格也截然不同。因此要研究商务英语交际环境中的语言特征,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含义,并从语言和它所承载的符号与意义等层面进行研究,剥离出语言上附加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等。
(二)商务英语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语言行为,只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的一部分;其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交际行为,同样忠诚不二地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j。只有将语言体系与体语体系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跨文化的研究,不能遗漏这一文化特质。跨文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找出英语与汉语文化的异同,增加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前就应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预见并避免可能出现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在交际中创造双方共同接受的交际氛围,使商务英语交往和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提高商务交往的有效性。
(三)跨文化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商务交际的语言与非语言特质,决定了商务英语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材编撰、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各环节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重视语言教学的规范,尤其是在商务背景下的规范表达。其次,要重视文化信息、社会环境的解释,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展开对非语言手段的信息,即体语系统的学习与探讨。
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剂,商务英语教学首先必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相关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英美法律和谈判”等课程,在文化渗透的同时进行知识渗透。其次,教学法上,单纯的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商务交际的需求,教师应当多渠道讲授商务文化,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商务网站、有声磁带、光盘、软件模拟等,都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商务信息和商务动态;通过观摩、探讨、表演模拟、案例分析、英语角和晚会等,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文化与语言环境;邀请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把商战实例与文化差异结合起来分析、探讨;在外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次,要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目前我国书市上的商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语言老化,练习单调,内容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获取了专业信息。授课可以采取全英语授课或中英文结合(双语)的方式。总之,商务英语的教学,必须将商务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结合,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最新的优秀教材,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一、商务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一切与商业相关的领域的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陛学科,基本上属于应用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叉不能脱离商务。其特点是:(1)以目的为导向;(2)以自我学习为中心;(3)真实语料2]。例如,bec商务英语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商务交往过程中运用的能力。商务交往主要包括建立和保持商务联络、谈论工作、制定与安排工作等,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2005年高等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还设置了真实的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经贸英语”、“商贸英语”、“商务英语”以及“外贸英语”等课程,培养既通晓外语又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有的院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另外,出版了一系列商务英语教材,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级商务英语教材,与其相关的商务英语考试和培训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国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英语教师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而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商务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的经验,教学中以翻译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商务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句义。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学习者初涉商务英语时所遇到的“既看不懂也记不住”的难题,然而课堂中缺少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难以帮助学生获得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未能体现“以目的为导向、以学生为自我学习中心”这一商务英语特点。因此,“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不断受到商务英语教学界的排斥。近年来,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以跨文化交际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成为可能。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英语+商务知识”的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够进行跨国商务活动了,而实际上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按照本国文化所表达的含义去行事,就会引起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商业活动的失败。正如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因此,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被视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商务英语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商务英语所面临的文化高度敏感的社交场景,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单是语言的传播者与研究者,还应兼具商业运作方面的知识,能观商海风云,能洞察世事人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研究、传授与语言的学习同等重要。在真实的商务交际环境中,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汉英双方文化的学习、了解与运用,并非靠一点指南,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一点外贸必备技术手册就能实现。在正规的商贸洽谈和日常商务活动中,其情景与任务等背景,决定了它所使用的风格和内容与其他环境中,如学术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特征不同。在商务交际环境中,商贸谈判与日常商务活动所涉及的言语内容和风格也截然不同。因此要研究商务英语交际环境中的语言特征,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含义,并从语言和它所承载的符号与意义等层面进行研究,剥离出语言上附加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等。
(二)商务英语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语言行为,只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的一部分;其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交际行为,同样忠诚不二地传递着丰富的文化j。只有将语言体系与体语体系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跨文化的研究,不能遗漏这一文化特质。跨文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找出英语与汉化的异同,增加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前就应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预见并避免可能出现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在交际中创造双方共同接受的交际氛围,使商务英语交往和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提高商务交往的有效性。
(三)跨文化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商务交际的语言与非语言特质,决定了商务英语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材编撰、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各环节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重视语言教学的规范,尤其是在商务背景下的规范表达。其次,要重视文化信息、社会环境的解释,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展开对非语言手段的信息,即体语系统的学习与探讨。
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剂,商务英语教学首先必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相关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英美法律和谈判”等课程,在文化渗透的同时进行知识渗透。其次,教学法上,单纯的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商务交际的需求,教师应当多渠道讲授商务文化,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商务网站、有声磁带、光盘、软件模拟等,都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商务信息和商务动态;通过观摩、探讨、表演模拟、案例分析、英语角和晚会等,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文化与语言环境;邀请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把商战实例与文化差异结合起来分析、探讨;在外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次,要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目前我国书市上的商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语言老化,练习单调,内容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获取了专业信息。授课可以采取全英语授课或中英文结合(双语)的方式。总之,商务英语的教学,必须将商务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新的优秀教材,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结果,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简单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如同其他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是与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egp)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不同。eg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重视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方面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境”这个主要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它所强调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可以被一体现,它所倡导的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用它来指导与构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助于教师圆满完成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观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多是各种信用证、承兑交单等术语,询盘、回盘的句型等语言交际的基本范式,较少系统地研究英语国家商务文化整体范式。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一般涉及普通的英语和基础商务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几本外贸英语本科教材,“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因缺乏真实或仿真的语言材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的自我控制。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职责,而是教师要全方位监控整个过程,及时给予纠
正与引导。在商务模拟仿真情景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精心设计,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训练任务,讲明练习的要领。在模拟情境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要善于抓住要点,找准切人点,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对商务英语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握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向纵深,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切忌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要采用小组协作式的高效率学习模式,引入“同学评价”的形式,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成为一个细致耐心的“听众”——的“听众”和同学的“听众”,促进知识的合理建构。总之,教师熟练的外语表达,对商务案例的体悟,无疑会为学生提供一种对比,让学生能更为深刻地从另外的角度去巩固已学的商务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在模拟商务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现已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跨学科课程和研究热点, 同时也是商务人士、留学生和移民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四个模块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文秋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指语言能力和策略;后者指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Susan Eckert(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但共同之处在于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中,多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注重理论性,强调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着重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选取案例的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使理论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析具体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社会问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2)通过案例教学,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团队精神;(4)注重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教学法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案例前应了解案例的基本特点,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融入案例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较快地移情于真实语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2)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增加其说服力,如相关电影《世界是平的》《刮痧》等,典型地反应了中西文化差异。(3)相关性。所选的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关,否则再典型也意义不大。(4)目的性。所选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5)可读性,即案例能被学习者理解,包括难度系数和语言都应该合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学校之间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的壮大,案例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案例也呈现多模态多维度特点,包括视频、广播电视新闻、书面案例材料、报纸文摘、图片等。只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用心搜集整理,找到合适的案例不是难事。
案例教学的操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将先从宏观角度介绍案例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检测),然后从微观角度介绍案例的具体使用(案例搜集、案例介绍、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反思)。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知识导入、讲解、运用和检测过程中,往往不限于只使用一个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如讲解Edward Hall’s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High- and Low- Context Orientation)时,可以使用简短视频或者贴近生活的简短对话导入课堂:
1. Chinese: I just know you don’t like my idea.
American: How? I didn’t say a word.
2.American: You said yes.
Chinese: That doesn’t mean I agree.
通过这个简短贴近生活的对话,学生能理解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中国人意在言外,而西方人直接。在具体讲解中,还可以使用中西方诗歌对比案例。中国古代诗人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雪莱的《悲歌》―“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枝杈怒伸的的树木,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仍然可以使用多种案例,如真实案例,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美国人,邀请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而你因为要参会不能去,你会如何表达?然后角色互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讨论时,还要关注案例背后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案例启发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他们的潜能。
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搜集、介绍、讨论、总结和反思。1.案例准备:教师或者学生应在课前搜集整理好案例,案例选择应注意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等,从网络视频、电影电视、书籍、人物访谈、图片等多渠道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案例。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案例的内容,教师可发放案例书面资料给小组,也可以以PPT形式展示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形式,如广告宣传的跨文化差异,就需以播放视频方式,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视频。3.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分析可口可乐广告中美文化差异,可以从广告音乐、图像和动作等多维度,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多维视角解读案例。教师须注意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4.案例总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点评中,应注意分析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肯定,归纳出原因,同时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争论的要点,并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自己的分析。如可口可乐中美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广告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而它在中国的广告则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案例反思:反思是案例分析教学法不可缺的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能力。如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教学,得到相关的启示。我国企业跨境广告或者外宣视频制作时,应考虑到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整。
鉴于以上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从多渠道选择案例,有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讲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如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撒谎》和视频《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等,能更直观让学生接收信息。另外可以利用邀请学校留学生加入课程,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从各个领域获取案例,如音乐、建筑、家具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文化差异信息。
四、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点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能有效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应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案例材料的阅读观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都可以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案例分析前,组织学生分组,并明确教学目的、小组任务和内容,提高活动效率。在案例具体分析讨论中,教师应观察、引导、点拨、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点评,并简明扼要概括学生的陈述,提出相关建议。在案例的反思过程中,应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案例选择应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突出时效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搜集整理案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影响,往往认为中方谈判人员爱面子,重关系,谈判多采用间接方式,而西方谈判者利益为导向,谈判多采用直接方式。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渗透,谈判特点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邀请正从事商务谈判人士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或者阅读最新期刊杂志,如“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等,在课堂上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有趣的案例,以突出案例的时效性。
(三)案例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有力补充。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以邀请中外人士和商务人士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者通过已毕业学生或实习学生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讲解文化差异。如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者访问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感受,并进行分析讨论。具有留学生或者交换生资源的高校也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课堂,讲解他们来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直接真实地了解文化的差异。
总结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用真实和典型案例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还需要适当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应对相关理论做清晰的阐释,案例分析才能有理有据有方向,同时避免太主观。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http://ile-communicacioncom /…/liste./20110324html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商务交际 教学改革
一、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因素;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因素。我们将分析结果按照矩阵排列,本着使优势和机会最大化、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做出最优决策。
二、《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SWOT分析
《商务交际》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熟悉商务交际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知识,并通过大量模拟商务背景下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现在虽然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很多,但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不甚理想。我采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构建《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SWOT矩阵图。
(一)《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内部因素
1.优势(Strength)
讲授《商务交际》课程的一般都是英语口语比较地道和标准的教师,能给学生输入正确的信息,是学生学习和模仿很好的对象;一般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清晰的语言理论知识讲授;小班教学,教师更能兼顾每个学生。
2.劣势(Weakness)
首先,很多高校的师资来源于英语或者国际贸易、国际商法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缺乏英语语言能力。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商务交际实践经验,因此无法创设真实的交际场景模拟实践。教师不能将文化教学与实际能力培养相结合。其次,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有的仍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有的多媒体设备陈旧,不能有效地满足商务交际视、听、说的各种需求。最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理论学习、实践准备、实践加上点评反馈,往往时间不够,导致教学草草结束。
(二)《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的外部因素
1.机会(Opportunity)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的入世,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与世界接触得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与世界的交流沟通合作,《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的意义就会得到更多重视。社会对高素质商务交际人才的需求的压力将有利于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威胁(Threat)
社会对于复合型商务交际人才的过度需要,使得课堂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形成固定化的模式,缺乏创新,忽视了对基本功和交际能力的训练。社会交际的跨文化特征,礼仪礼节的复杂性难以在课堂一一得到实践。
三、《商务交际》课堂教学现状SWOT矩阵分析
四、《商务交际》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商务交际》是一门培养学生在商务语境中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课程,跨文化思维意识、跨文化知识和商务知识、商务实践是该课程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理论讲授改革为将新型的文化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学习商务伙伴初次见面的课程内容时,就应该同时学习商务接待、商务称谓等不同文化的不同要求和禁忌,以及相关商务礼仪。又如,学习商务宴请或者商务拜访的课程内容时,就应同时学习商务不同场合不同文化的着装礼仪,商务拜访、赠礼和不同文化不同时间观念等文化内容。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外,观摩跨文化电影及案例研讨分析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商务交际的跨文化差异。
学生主动地学习文化,主动地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应用商务知识,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由于学生缺乏实践,仍会无意间引起商务中的文化冲突与摩擦,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实践,真正拥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实现教学的目的。
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文化的学习是系统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仅凭教师的理论讲授,填鸭式教学,学生无法记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但是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文化学习变成可视可听的,跨文化电影和案例研析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各国文化及商务礼仪。
(1)跨文化电影观摩
英文原版电影源于生活,再现生活,多方位、多角度展示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反映英语国家从政治背景到百姓生活的很多信息,能提供英语交际的真实情境。看英文原版电影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把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习置于相对轻松的电影氛围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在欣赏影片享受乐趣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学生就可以领略到西方职场女性在应聘着装、办公室礼仪、办公室工作等方面的文化;影片《撞车》反映美国多元文化冲突;《喜宴》、《刮痧》等影片反映中美文化差异;《迷失东京》反映美日文化差异,等等,这些电影都可作为文化学习的素材。《学徒》是美国著名的商业游戏真人秀节目,从这个节目里我们能感受到真正的美国商业文化,它是一部活的商务英语教材。它以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和中心公园等著名场景为背景,由参赛者们带来美国各地鲜活的商务素材,通过观看,学生能真正地体会美国的谈判方式、销售方式等。
(2)案例研析式教学
案例研析式教学指的是选取有代表性、新颖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跨文化商务知识,从辩论中捕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2]比如学习商务邀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商务邀请做得不好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肢体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总结完整的商务邀请应包含的信息点:时间、地点、人物、邀请性质、接受或委婉拒绝等。再对比做得正确的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跨文化商务知识,提高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作铺垫,便于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处理跨文化差异问题。《牛津商务英语教程之成功交际》就是很好的案例研析教材,配有可视光盘学习。
(3)任务型教学法
在《商务交际》教学中,可实施任务式教学,使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设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完成“任务”。[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实践体验。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亲身体会文化的差异。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商务情境,整合所有学过的跨文化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商务场景、文化冲突、对话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化差异。教师点评及总结,指出做得好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课堂教学师资培养
《商务交际》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基础。学院应采取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培养一支既有语言能力,又有各种商务场合交际经验,熟悉文化、经贸、金融、管理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采取岗前培训、在职进修、企业实训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具体的商务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保证教学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可以加强专业与社会的联系,保持师资结构的灵活性。
总之,《商务交际》课堂教学改革应及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将文化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影片观摩、案例研析和任务教学等方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小贞.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2.
[2]陈燕.浅析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