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运动培训

体育运动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运动培训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运动队 “STSE” 校本管理与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9-01

前言

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是近年来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学科教学各领域中都提倡加强“STSE”渗透。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队的培训管理,学校体育运动队的培训与管理是当前学校体育管理的一大研究课题。本文以近年本校传统体育击剑项目运动队的“STSE”校本管理与培训实践为基础,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队管理中渗透“STSE”理念的现实意义和方法。

1.“S”(Science)——“科学”的管理理念

校本的管理与培训工作中要突出训练的科学性和注重管理的艺术性,学校运动队的管理与培训首先要树立一个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体现“科学训练、人文管理”思想。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管”重在引导;“理”重在发展。影响运动队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有科学的协管意识,才能显成效;管理还与管理的对象有很大关系,所以选材不能只凭过往运动成绩和教练员直觉经验,要经过预测与评价才具科学性,如击剑的选材就要注重学生的可塑性;第三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如学习反馈与交流制度、生活作息规划制度、日常考勤制度、训练比赛制度、考核评比制度、选拔制度、奖惩制度、成长记录档案制度等。第四方面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量化的评价对学生会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如本校击剑项目运动队制定的是以下量化评价操作细则:

2.“T”(Technology) ——严谨的专业“技术”训练

首先训练的目标是运动训练的起点和归宿所以目标要确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把团队的远景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其次计划要严密。训练计划要结合训练对象、训练任务、竞赛日期、竞赛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如年、阶段、周和课训练计划等。既要有阶段训练目标任务、落实措施、训练方法和手段,要重基础,更重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第三训练要严谨,要严把考勤制度、严管组织纪律、严抓技术细节,挖掘运动员潜力,引导队员练就技术“绝招”。 再次专项技术要向传承发展,要有一个传承发展的机制,如:大带小、老带新,男带女等,让已毕业了的优秀队员回校“现身说法”也是一个好方法。

3.“S”(Society)——加强社会适应、社会化教育

在当前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北京市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对近五年来所接受的六万多人次的热线咨询内容,作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学习方面问题占27%,“自我”及其他方面问题占30%,而人际关系问题占42%。所以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和培训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交流、沟通技巧与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个人的行为、成功、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就会主动合作;三是注重个体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培养学生骨干做起,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当教练,分设不同的“官”去管不同的事,“轮值制”、“一对一”互教互学等。

4.“E”(Environment)——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学校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传承和拓展的个性化气氛。首先要有推广特色文化,如作为校本选修教材、成为学校大课间活动项目、融进学校集体活动,如迎新、毕业、开学散学典礼、运动会开幕式等。其次营造趣味性特色训练与运动氛围,制定奖励制度,定期嘉奖等,另外来点“特殊化”管理,如利用课间操、卫生清洁甚至自习课加强训练等的形式学生都会很喜欢;第三增强团队的精神力量和群体凝聚力,让学生体会到成长中被关注,需要时有鼓励、无助时有扶持。第四是培养“环保训练”意识。“STSE”理念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渗透主要体现在“环保训练”上,目的是利用最有限的场地、器材和时间以求取最大的训练效果。如击剑训练用“模拟剑道”——粉笔画的、东西围的、体操垫摆的等;在练出手灵敏度和直刺准确性时用报纸搓成剑用;在训练持剑的手部力量时,就地取材用学校现有的短旗杆、体操棒、装满水和沙的矿泉水瓶作剑练;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用竖立起来的体操垫、纸张、树叶、甚至跳高架杆上的某点作靶心目标刺等。

综上所述,从我校传统体育击剑项目运动队的“STSE”校本管理与培训实践来看,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队管理工作渗透“STSE”理念是可行的、有意义的。“STSE”理念的渗透首先要有科学(Science)的管理制度,严谨的专业“技术”(Technology)训练和加强社会(Society)适应、社会化教育,在最有限的场地、器材和最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训练效果的“环保训练”是传统体育项目校本管理和培训的科学性最大体现,也是“STSE”理念渗透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杜文银 学校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 「J 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08期

[2]张子民 郭春熙 杨东亮 “档案制”,量化管理体育特长生的有效措施 「J 中国学校体育 2010年第05期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8-01

“阳光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塑造强健的肌体,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本文将以我校(此处指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下文同)为例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健康理念,积极宣传“阳光体育”。 譬如,在校道等空地上布置“快乐体育园地”,在黑板报上普及“体育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知识,在校围墙上挂出有关体育活动的图像及标语,在校园广播“侨中之声” 里播出体育时事,及时报道校园体育“达人”事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如果没有必要的场地器材并保证必要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那么“阳光体育运动”只能是一句“美丽的口号”。为此,我校在极力渲染体育气氛的同时积极完善校园体育硬件的配套设施,如补充篮球、足球、毽球、跳绳、拔河绳、赶铁圈、助跳板等器材,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修缮操场、篮球场、安装新的篮球板等,力争达到《初级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标准和要求。另外,早晨五点半,我们便打开校门对学生和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提供活动场地、器材直至傍晚六点半才关门。

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入手,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尤为重要。

1.提高课堂实效。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对体育有兴趣而没有能力,那么培养终身体育就只是一句空谈。就如一个人极喜爱电脑,而对其操作却一窍不通一样。而体育能力却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智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在不断经历“理论认识―实践证明”中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与独立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体育能力。

2.加强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旨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间比较短,一般在30分钟左右。我校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订出《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活动模式,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加入了“跳橡皮绳、板羽、毽子、游戏、小群体对抗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努力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体能的个体要求,从而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提高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

3.搞活课余体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对某一运动的兴趣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持续开展的前提。在课内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很大的原因是运动能力较弱以及活动内容形式的枯燥。为此,课外活动中我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项目参与活动,让其享受快乐,感受成功,体现自我价值,使课内外达到完美的结合统一。

4.突出特色。在做好二课二操之余,每学年我校还以“校运会”为主线将全年度各项竞赛、活动(如“冬季长跑”、“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等等)和“学生田径达标运动会”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校内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活动中来,丰富师生业余生活,为师生营造一个阳光的体育家园。

三、增强师资力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质量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浩大工程,单凭专业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老师的合力。

1.全员参与,强化师资力量。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专业系统的体育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在课内外活动中需要有能力的教师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就需要很多的老师参加到指导活动中来。为此,我校加大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其它科任教师的体育培训力度,以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师资的要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全体体育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让其尽快融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并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指导、保护、帮助的知识,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分工合作,提高质量。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是“排头兵”。除了对非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外,体育教师还要协助学校制定好“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好不同时段活动的内容及设置科学、安全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的角色也不可忽视。譬如,通过班主任的号召,以集体的行为意识来取代个人的行为意识,可以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依附感和归宿感,把班级作为体现自己运动能力的集体,使学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值得重视的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老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锻炼,就能密切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来影响、教化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加强管理,扎实推行

1.形成制度,加强管理。任何一项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必须依赖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避免阳光体育运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行政和班主任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领导小组,大家分工协作,制定活动方案,并形成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中间有督查,对以各种理由不参加的班级及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并与年终各项评优挂勾,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工作,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序开展。

2.端正认识,扎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既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又有别于学校体育,更注重于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其教育性、学科性相对宽松一些,它侧重于先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兴趣转移到体育上来。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主动、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而不能是“应试型”、“应付型”的,更不能是为了彰显业绩、迎合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策略

针对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现象,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出台了7号文件,全国各级学校掀起了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逐步在减退,如何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切实的开展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要客观正视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

一、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开展的因素

1.制度不完善

许多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从轰轰烈烈开展到逐渐退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完善的运行制度。制度是各项活动正常运行的强制保障,在教育部出台了中央7号文件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没有能够制定完善的阳光体育运行制度,指导运动的长效落实。

2.管理组织不健全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作,上至教育部,下至每一个基层学校,要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长效运行,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组织。当前,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意义缺乏全面认识,管理组织不健全,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

3.资金缺乏保障

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的运动器材、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对于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的资金各不相同,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情况,阳光体育所需器材得不到保证,部分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等,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

4.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

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运行需要评价与监督为手段。当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建立起专门的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激励作用。

5.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阳光体育运动要真正发挥实效性,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当前部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内涵,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

二、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开展的策略

1.完善各项制度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要切实开展,必须要健全系列制度,以制度规范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首先,教育部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制度,指导各类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其次,各级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相关制度,如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运动监督、考评激励、资金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落实责任,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设备建设所需资金,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重要内容。

2.健全管理组织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执行力度与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全的管理组织。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我们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健全各级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机构,形成教育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地区教育局、学校等至上而下的管理组织。教育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地区教育局负责宏观指导与监督,学校负责具体落实与自我管理监督等,各级管理组织要确保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

3.落实活动经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地区学校经济情况加强宏观统筹,对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此外,学校也要充分考虑阳光体育运动师资培训经费,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只有确保教师培训所需经费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效率。

4.健全监评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确保这项工作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监督从外在加强推动,通过评价促内在提升。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活动评价。要善于树立先进,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先进个人学校要给予充分肯定。

5.丰富活动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离不开内涵建设,在实际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与传统等,“事实证明,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数百上千年以来都是少儿喜闻乐见的体育。”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只有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出发,积极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开展的有效途径,才能走出活动“短热”与“形式主义”现状,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徐雪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培养阳光年轻一代[J].新课程(教研),2010(06):58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3;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57-01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在竞技体育当中也是重要的培养对象。针对当前举重后备人才缺乏的状况,体育运动学校应该正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不足,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教学结构,优化举重后备人才发展路径。

一、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现状

(1)举重后备人才结构失衡。举重生源较为缺乏,是很多地区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举重人才的选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筛选过程。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培养,主要依靠基层体育运动学校,然后选送到省级的重点体育运动院校,再择优进入国家队,最终成为竞技类运动员。因此,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有众多的基础人才,才能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举重人才。这也决定很多参与举重培训的运动人才,特别是在体育运动学校学习的青少年,不一定能够代表国家甚至代表省、市参加竞技比赛,因而影响到很多青少年参与举重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2)举重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问题。一是当前体育运动学校之所以出现人才缺乏现状,是因为教学模式等不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在不合适的教学机制当中,举重后备人才的身体、心理上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二是优秀举重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合理,也影响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性。三是体教结合的方式推行多年,但力度不足。很多参与举重竞技训练的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辅导,所以,他们在学习举重运动时并没有很大的动力。四是当前有的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上级拨付的经费也有不足的状况,有时办学条件也不利于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着体育运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发展路径思考

(1)转变青少年运动员对举重运动的认知。体育运动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转变对举重竞技类项目的看法。虽然举重类运动项目社会影响力低,但是举重运动项目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炼,也是一项基础力量训练。因此,体育运动学校应该鼓励青少年多接触举重运动项目,通过举重运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成长。体育运动学校可以将举重训练作为基础锻炼项目,让学生对其内涵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充分认识到举重运动项目对于各类竞技类运动项目的积极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充分说明举重运动项目的价值和意义,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举重运动中来。

(2)提升体育运动学校举重教练团队教学质量。体育运动学校的举重教练团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在举重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应该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当代青少年表现出的心理特点,与传统青少年心理特点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聪明好动、多才多艺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训练模式,关注到个性的差异性,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训练成绩。同时,应该鼓励教练员在日常教学中既关心运动员在举重运动项目方面的技巧学习,也需要关心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优秀的举重后备人才。

(3)加大对举重训练的经费投入。体育运动学校在经费投入上应该得以保障,特别是在举重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上,应该联系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举重运动项目的资金投入。体育运动学校应该把后备人才的培养费用作为一项专项经费,与财政预算相结合。学校的举重基础设备的维护、更新也需要经费的支持,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日常伙食补贴、训练补贴等,都应该依照有关政策给予落实。这样,通过多种经费补偿形式,形成一种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提升青少年对于举重运动项目培训的参与积极性。

(4)优化举重后备人才的流动机制与发展前景。举重后备人才的流动性不强,其就业前景也相对狭窄,这主要受制于举重运动员的社会影响较低,没有像其他一些体育竞技类项目那样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完善多种机制,帮助举重运动员解决退役之后面临的就业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对举重后备人才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和支持、培养多技能的举重后备人才,为举重后备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增强举重后备人才的流动性,拓宽发展前景。

三、结束语

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体育运动学校相对比较薄弱的项目。体育运动学校在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基础上,要积极地从多方面着手,为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资金、制度上的支持,将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纳入到体育运动学校的重点项目,促进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永利,袁建国,王建议.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体育运动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中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1、前言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质,有益于人的健康。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今天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是明天择业和就业的先决条件,是未来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有关义务教育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然而,根据教育部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要求学校教育树立和切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把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上议事日程。那么,面对满满的课程安排和繁重的学业,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只有充分利用体育课教学时间,合理安排锻炼。但是,一到体育课堂学生总提不起兴趣,上课常常是懒洋洋的,这就对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各地区的特点,科学地将本地域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渗透于体育课教学中,才能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阳光”,增强体质。

普洱市民族中学的所在地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和佤族等14种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多民族的特点造就了普洱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普洱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少数民族节日庆典都会欣赏到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表演。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连续两届市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普洱市的普及和发展,真正地向普洱市市民展示民族体育活动。普洱市民族中学面向全市招生,学生中有63%是少数民族学生,熟悉和喜爱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如打陀螺、吹枪、踩高跷、荡秋千和射弩等,学生对民族体育具有较强的心理倾向[2]。而且,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具有内容上的优点、教学上的优势[3],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有密切关系[4],有必要在中学和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5][6]。本文试图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针对普洱市民族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2、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竞技娱乐活动[7]。”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民族地区中学校园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目前中学体育课缺乏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缺陷,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兴趣[3]以外, 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2.1 有利于民族地区中学的特色建设

“民族艺术体育教育特色”是普洱市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传递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意识和价值,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传承性[7]”等特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吸引各民族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沟通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多元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增进各民族学生的情感,将各民族学生团结在一起,并在“民族团结,全面发展”的校训中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独特的传统体育运动,铸就有显著特色的民族体育教育。

2.2 有利于民族地区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普洱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娱乐性、多样性和地域性[7]”的特点与此要求正好吻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强度、技能要求、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挑选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项目,促进和完善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程建设。

2.3 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民族传统体育的勃兴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繁荣,尤以经常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为显著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均为少数民族同胞。民族中学生是少数民族的希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民族学生展示运动才能的舞台,也是教师发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才的平台。教学中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训练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为民族学生成为本民族的骄傲,为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4 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培养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于少数民族的生产劳动,贯穿于社会生活中,与民俗民风息息相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些知识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领悟健康和锻炼的关系,即健康的身体是生产和生活的基石,反之,生产和生活锻炼了身体。再者,无论是集体的劳动还是个人的生活都成就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简单易学, 基于此,有利于学生乐于进行个人锻炼,从而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意识。

3、民族地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普洱市民族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普洱市教育局和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普洱市民族中学2010年被普洱市体育局授予“普洱市高脚竞速训练”网点,首次参加“普洱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尚未形成体系

普洱市民族中学目前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指导大纲,存在着教师“各自为战”的现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教学中的比重也等等不一,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教学都安排同样的几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侧重点,教学内容往往取决于当地民族的节日庆典、学校的活动和教师的个人爱好,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很少涉及,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3.2 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

普洱市民族中学的体育教师尽管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其运动的历史、特点以及各运动项目的训练、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知识均来自个人自学和平时的积累,没有一位教师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整体认识尚欠缺,更不用说进行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研究了。

3.3教学条件滞后

普洱市民族中学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普及和发展的需要。目前专门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修建的场地仅一个陀螺场,教学器材的数量与学生人数不成正比,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所需的部分器材均出自教师的手工制作,不够规范,比如说打陀螺用的线、鞭杆、吹枪用的竹针、射弩用的箭等。

4、对民族地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建议和思考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强健学生身体,鉴于目前的教学现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是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水平,加强教师民族传统体育技能的培训是搞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关键。学校主管部门要给予足够重视,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让在职的体育教师参加短期培训,以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教法的水平和技能;组织到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加强学习与交流;同时尽可能地让老师们参与全国或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裁判工作,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邀请民族传统体育专家或民间艺术家到校开设讲座,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学校要加大教学的投入,修建教学场地,依据学生人数和教学需要购入教学器材,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4.2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课程是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需要。因此,要结合普洱市民族中学多民族学生的实际,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大纲要求、民族学生的身体体能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特点,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当地的民俗民风,有选择地将一些有价值的、反映当地主要民族特色的、便于在民族中学普及和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吹枪、踩高跷、射弩和爬竹杆等引入民族中学体育课堂,并对其进行挖掘、整理,认真核实各项目的历史、发展和技能要求,确定特色教学内容。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成果。此外还要注重吸收其他民族的、普及广泛的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跳绳、武术等,并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开设有特色的民族学校体育课堂,完善民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4.3建设民族校园文化,充实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民族校园文化体现民族学校的精神面貌,凸显其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充实。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反映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各民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活动内容有文化系列讲座如少数民族发展史、民族民间传说、民族舞蹈欣赏、民族节日介绍等;艺术系列活动如民族歌曲学唱、傣族 “孔雀舞、象脚鼓”培训、佤族“标牛”表演等;手工制作如傣族荷包制作、拉祜族花鞋制作、彝族肩包制作等;或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拉祜族“葫芦节”和佤族“木鼓节”等,通过欣赏和参与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夏季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5、结语

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入民族地区中学校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教师认真实施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逐步完善和健全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习,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技巧和健身方法,增强体质。最终,成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加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进程,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腾讯新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news.省略/a/20100729/002511.htm,12月11日.

[2] 刘靖南.高等院校开设民族体育必修课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5-58.

[3] 赵岷.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武术科学,2008,(10):72-73.

[4] 刘少英等.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0):85-87.

[5] 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