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 幼儿心理 平等竞争意识 培养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此他们给予子女太多的爱。其实“太多”有时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现代城市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及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

因此,“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灵”已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重视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培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幼儿健康个性的关键。那么,培养幼儿自我价值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幼儿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幼儿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幼儿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2.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3.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渐兴起。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因难中学来的。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4.培养幼儿的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幼儿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危害性;关系;教育观;意志的锤炼

一、幼儿心理畸变的危害性

幼儿阶段作为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的发展影响甚广,小至家庭,大至社会,甚至国家。就家庭而言,他们是父母的希望,一旦心理畸变,产生心理问题将严重影响家庭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父母良好的情绪、生活和工作。就社会而言,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当不良心理产生时,他们思想和行为会变得消极,对于生活失去信心,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处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就国家而言,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一旦心理不健康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繁荣稳定。它对幼儿的侵蚀更是严重,因为幼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根基,如果根基动摇了,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总之,幼儿不健康的心理不仅危害到家庭,更危害到社会和国家,值得我们重视。

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作为家长和学校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想。使之,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父子或母子关系

父母应创建“民主型”教育方式。家长应认识到教育是循序渐进,应正确地引导,应坚决杜绝“专制型”“暴力型”“放任型”的教育方式。在工作之余,父母应多了解幼儿的心理,要把握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和孩子交朋友,避免与其产生对立的关系。如民主式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父母主要采取理解和关心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父母关系的平等,愿意把父母作为朋友,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的心理不满得意释放,有效降低了不良心理产生的几率,使幼儿对未来充满欢乐与希望。

三、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应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幼儿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贯彻并落实到每个家庭。如家长应多关注幼儿的言行,并积极有效地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其次,树立正确地教育观。更多地要理解幼儿的想法、听取幼儿的合理要求,如在学习的选择上,应凭孩子的兴趣。幼儿还处在玩耍的阶段,应满足其天性,留给他们适当的玩耍时间,有时玩耍也具有开拓思维、放松心情的功效。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遵循幼儿心理特点,并结合游戏进行,不能单纯地灌输。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你痛苦时,可以带给你欢乐;在你失落时,可以带给你鼓舞;在你无助时,可以带给你帮助。在家庭中,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故事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交往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交往。其次,父母要起到表帅作用,在你们的良好人际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多携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感悟,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在幼儿园里,老师应正确引导幼儿进行交往。可以通过合作性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也可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幼儿心里,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老师应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注意自身的言行,与同事及家长和睦相处,为幼儿做好榜样。

五、培养孩子坚定的自信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自信心是进取精神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学习、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小孩子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高、好奇心强,我们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满足孩子不同层次的求知需要,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或帮助孩子做出成绩,让每个儿童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推动他们不断进步。例如:学校在我班搞一次语文公开课,我为了增强一位平时胆怯、说话声音小、不敢在全班师生面前读书的孩子的信心,事先我找到这位孩子的家长说明意图,要求家长帮助孩子读熟课文,做到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并鼓励孩子大胆朗读、反复练习。最后他在课堂上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获得了全班师生的热烈掌声,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在这次成功的尝试下,这个孩子逐渐培养起了对自己全方面的信心。

六、 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意志过程。坚强的意志是通向成功之路的保证。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培养孩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排除干扰的自制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贯彻始终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

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认识到,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首先要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去想某一个问题或去干某一件事情,并且要有持久性。此项训练可渗透在各科教学及日常生活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创设环境、调整期望、走进内心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便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终生离不开的学校。然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现象是爱不得其所,教不得其法。在高分的指挥棒下,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必先从家开始。

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因素不取决于家长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而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在生活中,只有注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才是合理的爱。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呢?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家庭不和睦,特别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互相推委,甚至把气出在孩子身上,这种不良气氛造成孩子敏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生活即教育”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似细雨,如和风,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父母应营造和谐的气氛,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体验。留点亲子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沟通。以宽容、轻松、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可开展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教育。教孩子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友谊交往。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教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表现自己。5、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控制情绪,做情感的主人。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价值,刻苦学习。

二、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特别是社会竞争日异激烈的今天。家长尤其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是“人上人”。于是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便充斥孩子的课余时间。或陪读,或家教,或兴趣小组,家长良好的愿望已变相为固执的强求,而孩子在这“高度”的期望下,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落落寡欢。过重的学习负担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使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成了学习的“奴隶”,自然产生心理障碍,这岂不悲哉!因此家长应用慧眼识才,正确引导。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和独立,是小马驹就让他跑得更快,是牛犊就让他负重道远。在家教中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去赏识你的孩子吧!这样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外,家长更应学习“王婆卖瓜”,学会肯定赞美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你的赏识中必然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聪明能干。

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第4篇

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作为00后家长的我们,即为人子又为人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或带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家长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500字(二)

于丹老师的讲座里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质?

一开始,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孝心、仁心,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德育的培养?

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于丹教授用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第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素质?

教育孩子,是要增长他的欲望,还是增长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o孩子,就o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长辈,孩子看到了,他就学会了,我们在他心中就种下了美德的种子。

我们怎样,孩子就怎样。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做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500字(三)

今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获益良多。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生活中的每个人正是那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父母把所有的一切都无私给了我们,我们拿出再昂贵的东西都是无以回报的。百善孝为先,孝是基本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已健康,快乐成长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家长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我相信,只要我们做父母用心、细致的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500字(四)

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电视讲座。主要是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的一个讲座。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 于丹老师通过讲述和举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一碗米的价值"的阐述,比喻一个人、一个孩子的价值的创造。明潦又深刻。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并严肃的指出"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二: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发觉这一点。懂得,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带有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内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第三: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发生"五个过分"的问题;在学校里受点委屈,家长就会找老师论说,试想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有好处吗?!

第四:于丹老师讲了自己和孩子一个关于"小花篮"的故事,也让人很受启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要经常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达到了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积极想办法去解决的素质和品德的目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第5篇

一、不健康心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现在是越来越幸福了,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更加突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1、 惰性心理。现在多数孩子怕脏、怕累、怕劳动,自觉性差,在家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在学校,不愿主动帮助别人;学习上,只重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不求自学进步,得过且过,有的甚至抄别人作业,花钱雇人写作业、做值日。

有的孩子,在学校很自觉,很勤快,在家却不然,家校表现不一,虚荣心强。

2、 挥霍心理。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在父母矫惯下的孩子更是“金枝玉叶”,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矫自贵,吃新鲜的,穿时尚的,用名牌的,办事非常“大方”。为了自我需要,为了朋友面子,甚至为了人前显贵,他们能向网吧、餐馆、商店挥金如土。

3、 依赖心理。现在我国城市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农村家庭也不过两个孩子,这就使孩子生下来就受到几位亲人的关爱或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处处迁就,事事代劳,使孩子在家养尊处优,完全依赖父母。一位小学生因迟到两分钟,被困校门外,自己却不知呼叫门守,而跑回去求助父母帮助进校。也曾有报载,某小学,每天都是爷爷奶奶帮孩子做值日。有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心理和依赖心理。

有的家长坚信“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不放心孩子的安全,不忍心让孩子辛苦,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事事叮嘱孩子,处处限制孩子,总喜欢让孩子在自己画定的“圈”里活动。孩子没有自主机会,自然形成依赖心理。

4、 脆弱心理。孩子们多数都生活在顺境中,事事随心所欲,没经历过坎坷,心理素质脆弱。一名小女孩与同伴玩耍时,无意中弄断了别人的跳绳而痛哭流涕――经受不了失误;一名同学因连续输给对方三个卡片,恼羞成怒而大打出手――承受不了失败;一名学习较好的住宿生,在一次晚自习中,因解不开老师用来综合练习的一道思考题,而跳楼自杀――接受不了困难;五年级学生李小玉,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使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次考试后,老师为了增强其成就感,激励其进步,在班级中认真表扬了她,同时还让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谁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没使其产生更大的成功的喜悦,反倒使其感到很大的不自在,很快,她的成绩又回落了――连成功也成了心理负担;一阵细雨,把一名没有雨具的孩子“挡”在了家中,从而失去了一天的学习机会,可老师谁都没“敢”批评他,因为“安全”责任谁都承担不起……。现在的一些校园暴力,往往也是孩子脆弱心理的极端表现。

孩子的脆弱心理,是学生自我矫贵的表现,是亲人溺爱的恶果,是社会偏袒的结晶,也是教育失败的产物。

5、 孤僻心理。有的孩子,不善与人交往,得不到同伴的认可和赏识,自觉孤立;有的孩子,不爱与人交往,总认为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自我封闭。他们学习中,不与人合作,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向别人求助,玩耍时,总是“不合群儿”,对许多活动都不感兴趣,缺少童真、童趣,孤僻安静。尤其在单亲儿童、留守儿童中,这种情况较重。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虽然只表现在少数孩子身上,但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强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以避免再次出现那些不该发生的“马家爵”、“牛家爵”事件。

二、 孩子不健康心理素质的矫正

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向着人生的正确方向发展,还会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1、 让孩子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学生以学为主,但必要的劳动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素质。家长和教师都应让孩子参与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

在家里,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勤劳自主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玩具,收拾学习用品,布置整理自己房间,打理自己梳头、洗脸、叠被子、换衣服等事项,学会清洗自己单薄的衣物,教会孩子洗碗筷、做家务,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支持孩子劳动,包容孩子劳动中的失误,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快乐和需要。

在学校,老师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孩子自觉参与集体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孩子自己做值日,自己整理书桌,合理摆放文具,参与学校的种草养树、栽花护花劳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劳动的快乐和利人利已、创造美好环境的欣慰。

必要的劳动不但能矫正孩子的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金钱的可贵,从而自我抑制挥霍心理,既锻炼身体,又学习本领。只要多指导和帮助,教会劳动技巧,多提醒和关照,保证他们的安全,短时的一般劳动还是必要。

2、 给孩子留点空间和时间。尊老爱幼是中华美德,孩子需要呵护,但每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在爱孩子的同时,要保持理智,给孩子留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孩子的个性得以显现和发展。

有的家长求才心切,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班、智能班,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只要自己喜欢的,认为有前途的,就努力让孩子去学,剥夺了孩子实现美好童年梦想的权力。使他们生活变得枯燥、劳累。要知道善意刻求下的“软刀子”更易刺伤孩子,使孩子一生失去可能该有的幸福,所以有的轻生,有的叛逆,有的用谎言欺骗父母在外面混,这是因为外面有他们的天空,他们宁可要苦中乐,也不愿做笼中鸟。要让孩子成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不能“硬打鸭子上架”。同时,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己选择决定的空间。

有的人认为时间就是效益,并把它用在了孩子身上。在学校,各科老师加班补课,各种复习资料,搞得孩子手忙脚乱,各种测验考得学生晕头转向,使本来掌握的知识、技巧在花样翻新、七折八拐的试题面前,逐渐变得扑朔迷离。在家里,有的家长只是让孩子学,却不知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一次学习研讨中,一名学生抱怨父母只强调自己家庭学习的时间,却不问学习质量,学不够时间不行,在那里装学却能认可。“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欲速则不达”,给孩子点时间,还孩子的本性,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 是非分明莫袒护。孩子之间,难免与人有磕磕碰碰的事,遇到后,教师或家长应该先详细了解情况,再站在公平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去化解矛盾。作为教师,不能看学生平时的成绩或守纪情况,武断偏信;作为家长不能分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处理孩子问题,不能出于公心,有的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寻机报复,有的则会因受到袒护,而有恃无恐,逐渐形成娇贵或暴力心理。

4、 让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应看到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用成功激励他们,也要用失败锤炼他们,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质。

有一名平时懒散的同学,一次考试时抄了别人的答案,而使其分数大增,老师虽然了解了此事,但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大加赞赏,并叮嘱他保持好成绩,因此,这名同学开始主动学习,成绩真的提高很多――是成功和自尊,改变了他的依赖、惰性心理。有的同学听话好学,文明守纪,生活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们自尊心强,自我要求心理强,事事都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班级任职,评优都要有他,考试成绩必在高档,连平时与伙伴玩耍时也要他说了算,一旦有哪件事不能如愿,就会哭鼻子,闹情绪,甚至走极端。对此,我们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尝试失败,同时认真引导,才会矫正其脆弱心理。